口腔疾病概要
- 格式:pdf
- 大小:203.44 KB
- 文档页数:4
口腔疾病概要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口腔疾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常见症状;2. 学生掌握口腔卫生保健知识,了解预防口腔疾病的方法;3. 学生了解口腔疾病对生活、学习及身体健康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口腔疾病的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2. 学生具备基本的口腔检查能力,能够自行检查口腔健康状况;3. 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认识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树立关爱口腔健康的意识;2. 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关注自身及他人口腔健康;3.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循口腔卫生规范,传播口腔健康知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口腔健康教育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对口腔疾病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口腔卫生保健意识和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好奇心强,善于接受新知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口腔健康素养。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口腔疾病基本知识:- 口腔疾病的概念、分类及常见症状;- 口腔疾病的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 口腔疾病对个人健康的影响。
2. 口腔卫生保健方法:- 正确的刷牙方法及刷牙时机;- 使用牙线、牙签等辅助工具的技巧;- 定期口腔检查的重要性及方法。
3. 常见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龋齿的预防措施;- 牙周病的成因及预防方法;- 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常见口腔问题的处理。
4.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章:口腔疾病基本知识(1课时)- 第二章:口腔卫生保健方法(1课时)- 第三章:常见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控制(1课时)教学内容进度:- 第一周:学习口腔疾病基本知识;- 第二周:掌握口腔卫生保健方法;- 第三周:了解常见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 教材第三章:“口腔疾病及其预防”3.1 口腔疾病基本知识3.2 口腔卫生保健方法3.3 常见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口腔健康知识,提高口腔卫生素养。
口腔疾病概要教案1. 引言口腔疾病是指发生在口腔组织中的各种疾病。
口腔疾病不仅可以影响口腔的健康,还会对整个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口腔疾病的种类、症状及预防方法对维护个人口腔健康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地介绍口腔疾病的概念、分类、常见病症以及预防措施,让学员全面了解口腔疾病,提高个人口腔保健意识。
2. 口腔疾病的分类口腔疾病可以按照病因、病理和症状等方面进行分类。
常见的口腔疾病包括:•牙齿疾病:牙齿蛀牙、牙周病等。
•口腔黏膜疾病:口腔溃疡、口腔白斑等。
•口腔肿瘤:口腔癌、咽癌等。
•口腔感染:口腔扁桃体炎、口腔真菌感染等。
3. 口腔疾病的常见症状口腔疾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牙齿疾病:牙痛、牙齿松动、龋齿、牙龈出血等。
•口腔黏膜疾病:口腔溃疡、口腔糜烂、口腔出血等。
•口腔肿瘤:口腔肿物、舌部肿胀、声音嘶哑等。
•口腔感染:发热、咽喉痛、口臭等。
4. 口腔疾病的预防措施预防口腔疾病的关键在于日常的口腔保健和定期的口腔检查。
以下是一些预防口腔疾病的措施:•正确刷牙:每天早晚各刷牙2次,每次刷牙至少2分钟。
•使用牙线:使用牙线清洁牙齿间的隐蔽部位。
•控制饮食:减少糖分和酸性食物的摄入。
•定期口腔检查: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并进行治疗。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会增加口腔癌的风险,应尽量戒烟限酒。
5. 结语口腔疾病对个人的口腔健康及整体健康都有较大影响。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相信学员对口腔疾病的概念、分类、常见病症以及预防措施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重视口腔健康,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只有保持健康的口腔,才能拥有更健康的生活!。
口腔疾病概要1、牙髓温度测试,若冷热诊均无反应,则表示( ) [单选题] *A.牙髓活力正常B.牙髓坏死(正确答案)C.牙髓充血D.不可复性牙髓炎E.深龋2、镊子的作用( ) [单选题] *A.夹持作用(正确答案)B.聚集光线C.增加亮度D.牵拉口角E.以上均是3、某患者,后牙剧烈疼痛前来就诊,疼痛不能定位,检查时右侧上下后牙均有多个龋坏和冷热诊敏感的患牙,如何鉴别该患者主诉牙是在上颌或下颌( ) [单选题] *A.探诊B.温度测试C.X线检查D.局部麻醉(正确答案)E.染色法4、下列各项中,哪项不是深龋的临床表现( ) [单选题] *A.冷热刺激痛B.对酸甜食物敏感C.自发痛(正确答案)D.食物嵌塞痛E.牙髓活力测试正常5、左上第二前磨牙记录为( ) [单选题] *A.15B.34C.46D.25(正确答案)E.456、影响龋病发生的因素( ) [单选题] *A.细菌B.易感牙面C.食物D.一定时间E.以上因素都有(正确答案)7、下列不是慢性龋的特点( ) [单选题] *A.只见于成年人(正确答案)B.病变进展慢C.病变组织颜色深D.病变组织质地较干硬E.去腐时不易大块去除8、可通过母体胎盘屏障引起乳牙着色的是( ) [单选题] *A.釉质发育不全B.四环素牙(正确答案)C.氟斑牙D.牙隐裂E.畸形中央尖9、下列哪项不是浅龋的临床表现( ) [单选题] *A.光滑面釉质白色斑点B.患者无症状C.窝沟色泽变深,可卡探针D.对化学刺激有反应(正确答案)E.探诊检查时有粗糙感10、下列缺损制备洞形中,属于制备唇(颊)舌(腭)颈1/3的洞形是( ) [单选题] *A.Ⅰ类洞B.Ⅱ类洞C.Ⅲ类洞D.Ⅳ类洞E.Ⅴ类洞(正确答案)11、急性牙髓炎诊断的主要步骤是( ) [单选题] *A.先查患牙,后问诊,做温度测试B.先做温度测试,后查患牙,问诊C.先问诊,后做温度测试D.先问诊,再查患牙,后温度测试(正确答案)E.先麻醉止痛,再问诊,检查12.牙震荡的处理方法首选( )。
口腔疾病概要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口腔疾病概要课程是口腔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介绍口腔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口腔疾病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口腔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 掌握口腔常见疾病的预防和保健方法。
3.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包括牙槽外科、颌面创伤、颌面感染、颞下颌关节疾病等。
2. 口腔内科疾病:包括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等。
3. 口腔修复科疾病:包括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等。
4. 口腔正畸科疾病:包括错颌畸形的分类、病因、诊断和治疗原则等。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口腔疾病的基本理论知识。
2. 病例讨论:通过病例讨论,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课和临床实习,使学生掌握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能。
五、教学要求1. 学生应按时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学生应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实验报告。
3. 学生应参加期末考试,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 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30%。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口腔疾病概要》,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参考书籍:《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内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等。
3. 实践教学设备:口腔临床模拟教学系统、口腔显微镜、口腔 X 光机等。
2020口腔疾病概要试题及答案1. 影响龋病发生的因素有:A .细菌B .易感牙面C .食物D .一定的时间E. 以上因素都有 ( 正确答案 )2. 龋病是牙体硬组织发生的非龋性疾病A .急性进行性破坏B .急性间歇性破坏C .慢性进行性破坏 ( 正确答案 )D .慢性间歇性破坏E. 以上各种破坏都存在3. 龋病也可成为牙齿硬组织的A .细菌感染性疾病 ( 正确答案 )B .病毒感染性疾病C .免疫反应性疾病D .变态反应性疾病E. 化学刺激性疾病4. 龋病的病源因素为A .细菌 ( 正确答案 )B .易感牙面C .食物D .一定的时间E. 以上因素都有5. 初期龋的变化不包括:A .硬组织发生脱矿B .微晶结构改变C .牙齿透明度下降D .牙釉质呈白垩色E. 牙釉质出现龋洞 ( 正确答案 )6. 下列哪项不是急性龋的特点:A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 正确答案 )B .病变组织颜色浅C .病变进展快D .质地软而湿E. 去腐时必须用钻去除7. 下列哪项不是慢性龋的特点:A .只见于成年人 ( 正确答案 )B .病变进展慢C .病变组织颜色深D .病变组织质地较干硬E. 去腐时不易大块去除8. 龋病导致的牙体硬组织缺损,可用以下哪种方法治疗:A .药物治疗B .自行修复C .充填治疗 ( 正确答案 )D .再矿化疗法E. 以上方法都可以9. 下列龋病类型哪种是按损害程度分类的:A .急性龋B .慢性龋C .中龋 ( 正确答案 )D .静止龋E. 窝沟龋10. 静止龋主要是在下列何种情况下产生的A .机体抵抗力差B .牙齿再矿化能力增加C .牙面发生龋的牙面消失D .口内致病菌减少 ( 正确答案 )E. 牙体的抗酸能力增加11. 下列哪项不是浅龋的临床表现A .光滑面釉质白色斑点B .患者无症状C .窝沟色泽变黑,可卡探诊D .对化学性刺激有反应 ( 正确答案 )E. 探诊检查时有粗糙感12. 继发龋的发生与下列哪项有关A .腐质未去净 ( 正确答案 )B .洞型制备不规范C .没有用窝洞消毒剂D .充填时操作不当E. 材料调制不当13. 牙釉质龋时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牙体硬组织色,形、质都发生变化 ( 正确答案 )B .牙体硬组织色,形、都发生变化C .牙体硬组织形、质都发生变化D .牙体硬组织色,质都发生变化E. 牙体硬组织色,形、质都不发生变化14. 邻面早期龋损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帮助检查A .探查B .牙线 ( 正确答案 )C .温度测试D .叩诊E. 视诊15. 邻面龋龋病率最高的年龄是A .青少年B .儿童C .成年人D .老人 ( 正确答案 )E. 以上均好发16. 恒牙龋病最好发部位是A .磨牙邻面窝沟 ( 正确答案 )B .后牙邻面C .后牙颈部D .后牙颊面E. 前牙邻面17. 恒牙龋病最好发牙位是A .下颌第一二磨牙 ( 正确答案 )B .上颌第一二磨牙C .前磨牙D .上前牙E. 以上牙位依次好发18. 能产生正常的修复性牙本质的窝洞,剩余牙本质的有效厚度为:A . 0 . 3mm 以内B . 0 . 3mm~0.8mmC . 0.8mm~1.5mm。
口腔疾病概要总结口腔疾病是指发生在口腔内的各种疾病,包括牙齿、牙龈、口腔黏膜、舌头等部位的疾病。
口腔疾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还可能对全身健康产生影响。
以下是口腔疾病的概要总结:1. 牙齿疾病:牙齿疾病是口腔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包括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牙周病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牙齿疼痛、松动、脱落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
2. 牙龈疾病:牙龈疾病是指发生在牙龈组织上的疾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
牙龈炎是指牙龈红肿、出血、疼痛等症状,而牙周炎则是指牙龈和牙周组织的炎症,会导致牙齿松动、脱落等问题。
3. 口腔黏膜疾病:口腔黏膜疾病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疾病,包括口腔溃疡、扁平苔藓、白斑等。
口腔溃疡是指口腔黏膜上出现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疼痛明显;扁平苔藓是指口腔黏膜上出现的白色或灰白色斑块,表面粗糙;白斑是指口腔黏膜上出现的白色或灰白色斑块,表面光滑。
4. 舌头疾病:舌头疾病是指发生在舌头部位的疾病,包括舌炎、舌癌等。
舌炎是指舌头红肿、疼痛、溃疡等症状,而舌癌则是指舌头部位的恶性肿瘤,需要及时治疗。
5. 其他口腔疾病:除了上述疾病外,口腔疾病还包括口臭、口腔干燥症、颌面外科疾病等。
口臭是指口腔中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可能是由于口腔卫生不良、牙周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引起的;口腔干燥症是指口腔内唾液分泌减少,导致口干、口渴等症状;颌面外科疾病是指口腔周围骨骼、肌肉、神经等组织发生的疾病,如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颌面骨折等。
总之,口腔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患者应该注意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治疗,以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同时,患者应该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食用过于刺激性的食物,以保护口腔健康。
常见的口腔疾病有哪些口腔的健康离不开日常的保健。
那么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关于口腔保健有哪些常见问题呢?下面店铺给大家详细讲解口口腔疾病的相关知识吧。
最常见的口腔疾病no.1牙龈出血发炎的牙根呈深红色、水肿、触之易出血,其原因有许多:如牙石的刺激、选择和使用的牙刷不正确等。
●防治方法:应及时清除结石,应选用新型保健牙刷,并采用竖刷法。
还要经常检查口腔,保持口腔卫生,防止牙龈出血。
no.2龋齿据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导季成叶教授介绍,在口腔疾病中最常见的当属龋齿了。
●防治方法:季教授说,防治龋齿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并及时矫正龋齿,还可以选取各种氟保健品,尤其是科学使用氟化牙膏,它对龋齿的防治效果最好。
不吃或少吃含糖分过高的食物,不喝或少喝含糖分过高的饮料,喝完饮料后要马上漱口。
no.3牙痛牙痛是一种常见疾病。
表现为:牙龈红肿、遇冷热刺激痛、面颊部肿胀等。
牙痛大多由牙龈炎和牙周炎、龋齿或折裂牙导致牙髓感染所引起的。
●防治方法: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
发现蛀牙,及时治疗。
睡前不吃糖、饼干等淀粉之类的食物。
多吃清胃火及清肝火的食物。
忌酒及易导致上火的食品。
不吃过硬食物,少吃过酸、过冷、过热食物。
no.4口腔异味口腔异味的成因有很多,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烦恼。
●防治方法:加强口腔清洁、防止细菌在口腔内的滋生,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调理身体环境、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来预防和及时治疗口腔疾病的产生。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引发口腔异味的根源。
龋齿可诱发肾炎婴幼儿期是指从出生至3岁的阶段,是乳牙继续钙化、陆续萌出、形成牙列的阶段,也是恒牙牙胚逐渐形成和恒牙处于钙化的时期。
专家指出,婴幼儿期乳牙极易患龋齿,易患上牙龈炎、多种黏膜病、先天性口腔畸形,以及出现多种口腔不良习惯和外伤等。
因此,婴幼儿口腔健康应受到特别关注。
龋齿是潜伏病灶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导季成叶教授介绍:龋齿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
口腔疾病概要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了解口腔疾病的种类和常见症状。
2. 掌握预防口腔疾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了解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并学会正确的口腔清洁方法。
4. 学会如何保持口腔健康并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口腔疾病的分类和常见症状 2. 预防口腔疾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和正确的口腔清洁方法 4. 保持口腔健康的建议和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口腔疾病的分类和常见症状(30分钟)1.引入口腔疾病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有哪些口腔疾病?2.介绍常见的口腔疾病,如龋齿、牙周病、口腔溃疡等,并讲解它们的症状和表现。
3.结合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口腔疾病的外观和症状。
第二步:预防口腔疾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0分钟)1.解释口腔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不合理的饮食习惯等。
2.强调预防的重要性,讲解预防口腔疾病的几个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定期刷牙、使用牙线、控制甜食摄入等。
3.与学生互动,让他们分享自己的预防口腔疾病的经验和注意事项。
第三步: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和正确的口腔清洁方法(30分钟)1.进一步强调口腔卫生的重要性,讲解口腔清洁对预防口腔疾病的作用。
2.介绍正确刷牙的步骤和技巧,包括选择合适的牙刷和牙膏、正确刷牙的时间和方式等。
3.演示正确使用牙线的方法,并让学生自己尝试使用牙线清洁牙齿。
第四步:保持口腔健康的建议和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30分钟)1.总结前面的教学内容,重点强调保持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2.提供一些保持口腔健康的建议和方法,如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减少吸烟和饮酒等。
3.鼓励学生制定口腔健康计划,并讨论如何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1. 讨论和问答:通过问题和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口腔疾病的了解程度。
教案口腔疾病概要
口腔疾病概要
口腔疾病是指影响口腔及相关组织的疾病,包括牙龈炎、牙周炎、口腔溃疡等。
这些疾病给患者带来不适,并可能导致牙齿损坏和失去。
牙龈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牙龈红肿、出血和疼痛,严重时
可能导致牙龈退缩和牙齿松动。
造成牙龈炎的原因常常是牙菌斑未能有效清除,细菌感染导致牙龈发炎。
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和口腔冲洗剂可以预防和治疗牙龈炎。
牙周炎是一种牙龈炎的进一步发展,其中炎症扩展到连接牙齿和牙槽骨的牙周
组织。
牙周炎会导致牙齿松动和牙槽骨的破坏。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牙科检查和清洁可以预防和治疗牙周炎。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黏膜病变,其特征是口腔内出现溃疡病灶。
口腔溃疡的
原因可能是免疫系统失调、感染或损伤。
口腔溃疡一般会自行愈合,但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就医咨询。
除了上述常见的口腔疾病外,还有其他一些口腔问题,如口腔癌、牙齿矫正等。
口腔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其症状包括口腔疼痛、溃疡和肿块。
牙齿矫正则是为了改善牙齿的位置和咬合功能,并改善口腔美观。
为了保持良好的口腔健康,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刷牙、使用
牙线、定期洗口、限制含糖食物和饮料的摄入,并定期到牙科医生进行检查和清洁。
口腔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通过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和及时就医,我们可
以确保口腔的健康,并维持良好的口腔功能和美观。
口腔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口腔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第一章:口腔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第一节:浅龋【病史采集】1.多无自觉症状、激发疼不明显;2.有一定好发部位,呈不对称分布。
【检查】1.牙面有黑褐色或白垩色斑点;2.探及牙表面质地粗糙、变软;3.牙体无明显缺损;4.X片显示透射或边缘模糊影像。
【诊断】1.患者多无主观症状及激发痛;2.牙体出现色、质改变,但无明显缺损;3.X线检查,荧光显示法等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牙釉质钙化不全与浅龋鉴别要点:1.前者为发育性疾病,患牙呈对称性分布,后者无;2.前者的好发部位为牙尖及光滑面,后者为牙合面窝沟或邻面;3.前者主要为颜色改变,一般无形、质改变,后者有质地改变; 4.前者病损无进行性,后者有。
【治疗原则】1.药物治疗;2.磨除治疗(将面积较小的龋损磨除,使其停止发展或消失);3.充填术治疗,除去龋坏组织,制备洞型,用人工材料填补、修复,恢复正常牙体形态和功能。
第二节:中龋【病史采集】1.患牙遇冷、热、酸、甜刺激时出现酸痛感觉,当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2.食物嵌入洞内出现疼痛,口内有异味;3.无自发痛。
【检查】1.龋洞形成,呈黑褐色;2.龋坏区可见软化牙本质及食物残渣;3.X牙片可协助诊断,特别是颈部和邻面龋。
【诊断】1.有激发痛,但疼痛较轻;2.牙可见龋洞,色多为黑褐色;3.X线检查可见龋洞。
【治疗原则】充填术治疗:去除龋坏组织,制备洞型,隔湿,干燥,消毒,垫底以隔绝刺激,保护牙髓,充填材料充填龋损部位,恢复形态及功能。
第三节:深龋【病史采集】1.患牙遇冷、热、酸、甜刺激时出现疼痛,当去除刺激后疼痛可缓解;2.无自发痛史,但对冷刺激较敏感;3.牙有深而大的龋洞。
【检查】1.可见大而深的龋洞,洞内有大量软化牙本质;2.探痛明显,但洞底完整,与牙髓无穿通;3.温度诊阳性,对冷刺激尤敏感;4.叩诊阴性,牙髓活力正常;5.X线牙片显示龋洞洞底完整,未与髓腔相通,根尖周组织正常。
第一章口腔检查一、A1型题1、口腔检查的目的是检查()A、牙体组织的患病情况B、牙周组织的患病情况C、口腔粘膜的患病情况D、颌面部分的患病情况E、口腔和颌面部患病情况2、口腔检查的重点是依据患者()A、叙述的病史和症状B、提出的主要要求C、表现不适的部位、D、医师习惯检查的部位E、任意挑选的部位3、对于口腔科疾病的医治,口腔检查是()A一项基本的操作技术B、为了书写合格的病历C、全身检查的一个部分D、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步骤E、治疗疾病的重要步骤4、口腔检查必备的器械是()A、口镜、手电和摄子B、口镜、探针和镊子C、口镜、探针和手电D、口镜、镊子和弯盘E、口镜、探针和弯盘5、口镜的作用是()A、反映被检查部位的影像B、牵拉软组织C、聚集光线至被检查部位D、柄端用于牙齿叩诊检查E、以上各项均是6、下列对尖端探针用处的描述,错误的是()A、一般有两端弯曲不同的工作端B、用于检查龋洞和牙齿的感觉C、工作端的角度可以任意改变D、探针两端的尖端应保持锐利E、用探针检查时必须有支点7、下列对口腔专用镊子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喙部两尖端不必闭合严密B、可用于测定牙齿的松动度C、柄端可用于牙齿的叩诊检查D、前部反角式弯曲符合功能要求E、可用于夹取药物、材料和敷料8、口腔检查时,不正确的医、患体位为()A、医师位于手术椅的右后方或右前方B、医师检查患者时可取坐位或站位C、医师检查口腔时可以弯腰或仰视D、患者位置应稳定舒适而便于检查E、患者头部不应过度后仰而易疲劳9、检查患者上颌牙齿时,上颌牙合面与地平面成的角度应为()A、30°B、35°C、40°D、45°E、50°10、一般检查法包括()A、问诊、叩诊、嗅诊、咬诊和温度测验等B、问诊、视诊、嗅诊、咬诊和X、线检查等C、问诊、视诊、探诊、叩诊和动度检查等D、间诊、叩诊、嗅诊、咬诊和活力测验等E、问诊、视诊、叩诊、扪诊和X线检查等11、问诊内容如下,除外()A、患者就诊最痛苦的主观感觉B、疾病发生的情况和发展过程C、曾患过的疾病和作过的治疗D、家庭成员有无类似疾病发生E、不必询问有无过敏史12、视诊包括以下内容,除外()A、颌面部有无异常表现和功能障碍B、牙齿色泽、排列和形态有无异常C、牙龈颜色、形态和质地有无变化D、牙齿的松动情况和是否有牙周袋E、口腔粘膜的表现和舌运动的情况13、探诊的要点如下,不正确的为()A、重点检查龋齿、牙周袋和窦道B、必须有支点并且动作要轻柔C、防止刺伤软组织和牙周组织D、探穿髓孔要用尖头探针探人E、探牙周袋要用钝头专用探针14、检查松动度时,Ⅱ度松动是指牙齿近、远中或颊、舌向的松动幅度在()A、0.5 mm以内B、0.6—0.9 m mC、1—2 mmD、2、1—2、9 mmE、3 mm以上15、口腔医生扪诊可了解病变的以下情况,除了()A、性质、结构和预后B、位置、大小和轮廓C、波动、搏动和压痛D、表面特征、温度和硬度E、移动度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16、牙髓温度测验可以确定患牙()A、病变的性质B、部位C、病变的程度D、预后E、病变的范围17、牙髓电活力测验可以判断牙髓的()A、活力情况B、病变性质C、炎症程度D、病变范围E、病变预后18、X线检查可辅助诊断以下牙病,除了()A、邻面龋和继发龋B、牙内、外吸收C、髓石和弥漫钙变D、慢性根尖周炎E、急性牙髓炎19、牙齿温度测验的注意事项除外()A、先测患牙B、隔离唾液C、冷测用小冰棍D、热测温度为50~60℃E、置牙齿颊(唇)面中部测试20、病历记录的作用如下,除外()A、诊断和治疗的依据B、疾病治愈的判断标准C、提高医疗质量的资料D、总结医疗经验的根据E、涉及法律争议的依据21、患者的主诉应包括()A、主要症状、发生的部位和治疗情况B、主要症状、发生的部位和发生频率C、主要症状、发生的时间和间歇时间D、主要症状、发生的强度和缓解程度E、主要症状、发生的部位和发生时间22、记录患者的现病史应包括疾病()A、发展过程、目前状况和缓解的程度B、开始发生经过、目前状况和洽疗的情况C、发展过程、目前状况和治疗的情况D、发生发展、目前状况、治疗和疗效E、发展过程、目前状况和治疗的效果23、口腔检查的记录应注意的事项如下,除外()A、重点记录主诉和现病史体征B、口腔检查应按顺序全面记录C、记录一般检查各项阳性结果D、检查的阴性结果一律不记录E、正确记录特殊检查各项结果24、牙齿温度测验的记录应为()A、冷、热、酸、胀、无反应B、正常、敏感、迟钝、无反应C、0°、1°、2°和3°D、不痛、轻痛、中痛和剧痛E、(一)、(+)、(++)和(+++)25、叩诊的注意事项如下,除外()A、先叩正常牙,后叩患病牙齿B、用器械的平头工作端做叩诊C、力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D、方向和牙长轴一致查根尖部E、方向与牙长轴垂直查根周部’26、书写疾病的诊断应注意的事项如下,除外()A、以疾病的病名诊断记录在病历下方B、主诉和症状也可作为诊断名称记录C、将对主诉症状的疾病诊断写在最前D、第一次就诊不能确诊者写初诊印象E、三次不能确诊者应请上级医师会诊27、制定的治疗计划应包括()A、第一次就诊进行的治疗项目B、针对患牙症状的对症治疗C、针对疾病原因的对因治疗D、对症处理和根治的全面计划E、制订了的计划不应该再修改28、病历书写时,右上恒牙的记录格式为()A、HGFEDCBA│B、8 7 6 5 4 3 2 1│C、hgfedcba│D、│87654321E 、7│hgfedcba29、病历书写时,左上乳牙的记录格式为()A、EDCBA│B、54321│C、edcba│D、│12345E、│I II ⅢⅣV30、口腔检查前的不准备包括()A、环境的布置B、器械准备C、医护人员的自身准备D、椅位准备E、病人准备31、特殊检查法包括()A、问诊B、牙髓活力测试C、嗅诊D、扪诊E、视诊32、A3表示()A、右上颌尖牙B、左上颌尖牙C、右下颌尖牙D、左下颌尖牙E、右上颌乳尖牙33、检查下颌时,患者下颌平面与地面呈()°角A、0B、25C、45D、50E、55二、A2型题1、患者主诉左上颌第一磨牙有龋洞和冷热食痛,医生做温度测验时应()A、先测左上第一磨牙B、先测正常的左上前磨牙C、先测正常的右上第一磨牙D、先测正常的左下第一磨牙E、先测正常的左上颌第二磨牙后三、B1型题1—3题共用备选答案A、1.0mm以内B、1.0mm—2.0 mmC、1.5 mmD、2.0 mmE、大于2.0 mm1、Ⅰ度松动幅度为()2、Ⅱ度松动幅度为()3、Ⅲ度松动幅度为()4—8题共用备选答案A、用适宜力量叩诊反应同正常牙B、用适宜力量叩诊引起不适C、重扣引起轻痛D、叩诊介于(+)和(+++)之间E、轻叩引起剧烈疼痛4、扣痛(—)表示()5、扣痛(+)表示()6、扣痛(+)表示()7、扣痛(++)表示()8、扣痛(+++)表示()9—13题共用备选答案A、叩诊B、探诊C、温度测验D、X线检查E、电活力测验9、牙髓炎患牙的定位用()10、检查急性根尖周炎有明显反应的为()11、确诊慢性根尖周炎的检查是()12、对死髓牙的检查用()13、检查牙本质过敏用()14—18题共用备选答案A、扪诊B、咬诊C、X线检查D、松动度检查E、局部麻醉检查14、继发龋的检查用()15、检查外伤牙根折断用()16、区别上或下领牙髓炎患牙用()17、用于牙周病患牙的一般检查是()18、确定牙槽脓肿是否应切开引流用()四、多项选择题1、()的刺激不引起牙痛A、20℃B、30℃C、40℃D、45℃E、50℃2、()的刺激很少引起牙痛A、10℃B、15℃C、50℃D、55℃E、60℃3、口镜的作用是()A、反映被检查部位的影像B、牵拉软组织C、聚集光线至被检查部位D、柄端用于牙齿叩诊检查E、以上各项均错4、下列对尖端探针用处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般有两端弯曲不同的工作端B、用于检查龋洞和牙齿的感觉C、工作端的角度可以任意改变D、探针两端的尖端应保持锐利E、用探针检查时必须有支点5、下列对口腔专用镊子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喙部两尖端不必闭合严密B、可用于测定牙齿的松动度C、柄端可用于牙齿的叩诊检查D、前部反角式弯曲符合功能要求E、可用于夹取药物、材料和敷料6、口腔检查时,正确的医、患体位为()A、医师位于手术椅的右后方或右前方B、医师检查患者时可取坐位或站位C、医师检查口腔时可以弯腰或仰视D、患者位置应稳定舒适而便于检查E、患者头部不应过度后仰而易疲劳7、问诊内容如下,包括()A、患者就诊最痛苦的主观感觉B、疾病发生的情况和发展过程C、曾患过的疾病和作过的治疗D、家庭成员有无类似疾病发生E、不必询问有无过敏史8、视诊包括以下内容,包括()A、颌面部有无异常表现和功能障碍B、牙齿色泽、排列和形态有无异常C、牙龈颜色、形态和质地有无变化D、牙齿的松动情况和是否有牙周袋E、口腔粘膜的表现和舌运动的情况9、探诊的要点如下,正确的为()A、重点检查龋齿、牙周袋和窦道B、必须有支点并且动作要轻柔C、防止刺伤软组织和牙周组织D、探穿髓孔要用尖头探针探人E、探牙周袋要用钝头专用探针10、口腔医生扪诊可了解病变的以下情况,包括()A、性质、结构和预后B、位置、大小和轮廓C、波动、搏动和压痛D、表面特征、温度和硬度E、移动度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11、X线检查可辅助诊断以下牙病,除了()A、邻面龋和继发龋B、牙内、外吸收C、髓石和弥漫钙变D、慢性根尖周炎E、急性牙髓炎12、牙齿温度测验的注意事项除外()A、先测患牙B、隔离唾液C、冷测用小冰棍D、热测温度为50~60℃E、置牙齿颊(唇)面中部测试13、病历记录的作用如下,除外()A、诊断和治疗的依据B、疾病治愈的判断标准C、提高医疗质量的资料D、总结医疗经验的根据E、涉及法律争议的依据14、口腔检查的记录应注意的事项如下,除外()A、重点记录主诉和现病史体征B、口腔检查应按顺序全面记录C、记录一般检查各项阳性结果D、检查的阴性结果一律不记录E、正确记录特殊检查各项结果15、叩诊的注意事项如下,除外()A、先叩正常牙,后叩患病牙齿B、用器械的平头工作端做叩诊C、力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D、方向和牙长轴一致查根尖部E、方向与牙长轴垂直查根周部’16、书写疾病的诊断应注意的事项如下,除外()A、以疾病的病名诊断记录在病历下方B、主诉和症状也可作为诊断名称记录C、将对主诉症状的疾病诊断写在最前D、第一次就诊不能确诊者写初诊印象E、三次不能确诊者应请上级医师会诊17、口腔检查前的不准备包括()A、环境的布置B、器械准备C、医护人员的自身准备D、椅位准备E、病人准备五、名词解释1、问诊2、视诊3、探诊4、叩诊5、扪诊6、咬诊7、松动度检查8、局部麻醉检查六、简答题1、口腔检查前的准备包括2、口镜的用途3、探针的用途4、镊子的用途5、一般检查法包括6、特殊检查法包括7、病历记录项目包括七、论述题口腔检查包括答案一、A1型题1、E2、A3、D4、B5、E6、C7、A8、C9、D 10、C 11、E 12、D 13、D 14、C 15、A16、B 17、A 18、E 19、A 20、B 21、E 22、D 23、D 24、B 25、C 26、B 27、D 28、B 29、E30、E 31、B 32、A 33、C 34、A二、A2型题1、C三、B1型题1、A2、B3、E4、A5、B6、C7、D8、E9、C 10、A 11、D 12、E 13、B 14、C 15、C 16、E 17、D 18、A四、多项选择题1、ABCDE2、ABDE3、ABCD4、ABDE5、BCDE6、ABDE7、ABCD8、ABCE9、ABCE 10、BCDE11、ABCD 12、BCDE 13、ACDE 14、ABCE 15、ABDE 16、ACDE 17、ABCD五、名词解释1、问诊是向患者询问病情,目的是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时间、发展和治疗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