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教案和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2021-2022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2021-2022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1-5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和掌握在相同距离内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并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也有实践操作的指导,有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运动快慢的比较,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去发现和理解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在相同距离内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和掌握在相同距离内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
2.难点:让学生能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教材、PPT、实验器材(如小车、尺子等)。
2.学具:学生实验操作器材、学习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运动场景,如赛跑、赛车等,引导学生关注运动快慢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PPT展示,介绍在相同距离内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比较方法,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教师总结并强调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方法,提高比较的准确性。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供建议。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课题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单元 1 学科科学年级 3学习目标科学知识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科学探究1、应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2、利用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科学态度1、感受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乐趣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重点知道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难点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汽车、自行车、行人同在一座大桥上行进,谁快谁慢?2、各种物体运动的快慢不一样,怎样来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呢? 回答通过图片让学生知道各种物体运动的快慢不一样。
讲授新课一、给运动的快慢排序1、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以12秒91的获得冠军,美国选手特拉梅尔亚军13秒18,古巴选手加西亚季军13秒20,中国的刘翔为什么能获得冠军?【提示】相同距离内,时间短,运动快;时间长,运动慢。
2、春天到了,动物王国举行100米奔跑大赛,计时如下:请根据图表,将动物按照运动的快慢排列名次,并记录下来。
(1)要求:给参赛的动物队员编号,按奔跑100米所需时间排列名次。
(2)填写动物100米奔跑大赛成绩统计表回答给小动物编号让学生知道距离相同时,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
通过排序进一步理解运动的快慢名次动物编号时间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第五名第六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
二、实验1:两条相同轨道上小球运动快慢1、实验目的: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怎样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2、实验材料①两条2米以上的直线轨道②两个不同小球3、注意事项①轨道相同②轨道一端高一端低③小球大小不同④小组合作,分工明确⑤秒表计时取整数⑥做好测试记录4、小组分工操作员、计时员、发令员、记录员5、秒表使用方法(1)秒表结构(2)使用方法右手握秒表拇指控制右键食指控制左键(3)口诀右按右停左回零6、秒表读数方法7、实验过程按时间排序说出自己的排序理由听实验目的准备实验材料听注意事项认真听和看秒表的结构学着使用秒表探索两条相同轨道不同小球的运动快慢利用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录。
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提问1:你们怎么来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提问2:比较这6种动物百米赛跑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小结:我发现:六种动物都奔跑100米(相同距离),运动得快的所需时间短,运动得慢的所需时间长很快,第二场比赛也即将开始了。
这一场比赛有两位非常有趣的运动员——兔子和乌龟。
2、新龟兔赛跑在上一回动物王国的运动会上,兔子因为骄傲自满在比赛中睡着了,结果,乌龟赢得了比赛。
兔子非常不服气。
兔子对乌龟说:“我今天一定要夺回我的第一名!你敢不敢跟我赛跑?”乌龟说:“好啊”二、探究1:在两条相同跑道上,比较运动的快慢假如将龟兔赛跑搬到实验室进行模拟。
教师提问:在两条一样长的跑道上,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1、模拟龟兔赛跑假如用两个相似的乒乓球分别用红球代表兔子,用黄球代表乌龟。
我们如何来模拟它们的运动?(提示:上节课学习斜面上的运动时,我们如何让小球动起来)学生:通过时间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学生:因为它们都跑了100米,用的时间不同。
跑得快,用时短,跑得慢,用时长。
(学生齐读结论)学生:我们可以用不同高度的支架,模拟运动,用高的支架模拟跑得快的兔子的运动,用低支架模拟跑得慢的乌龟的运动。
学生:1、相同长度的跑道二、12分钟通过阅读,展现重点,也吸引学生的注意。
故事引入,联系上下文,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丰富课堂。
联系上节课的知识,引导学生尝试思考科学实验的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公平性,从而形成科学实验的思维——科学实验设计应当遵循控制《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实验记录单一、比一比:将动物按照运动的快慢排名次给动物按照从快到慢排名次:。
我的发现:六种动物都奔跑米(距离),运动得快的所需时间,运动得慢的所需时间。
二、探究1:在两条相同跑道上,比较运动的快慢记录表1:在两条相同跑道上,比较运动的快慢不同物体运动快慢兔子(红球)乌龟(黄球)我的发现:在两条相同长度的跑道上,运动相同的距离,同时开始运动,先到终点的,运动所需,运动得;后到终点的,运动所需,运动得。
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1.掌握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定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3.经历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快慢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4.学会使用秒表。
5.经历合作实验,体会团队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掌握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不一样的,运动的快慢是单位时间通过的距离。
3.经历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快慢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教学准备】小球、秒表、小球轨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出示教学课件,展示街道上不同车辆、行人的行进。
2.教师提问学生:你们能比较出不同车辆、行人的行进快慢吗?3.学生观察课件后作出汇报。
(教师板书课题)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本P13展开实验,并明晰实验过程。
一是如何保证实验的公平,减少实验误差;二是怎样观察实验,获取并处理实验数据。
2.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一: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
实验二:在同一条轨道上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提升认识。
1.怎样在相同距离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学生相互交流后汇报结果。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作出适当修改补充。
2.要比较不同动物运动快慢少的怎么做?3.总结:比较相同距离内小球运动的快慢实际上就是比较小球在这段距离内运动的时间。
时间越短,小球运动得越快;时间越长,小球运动得越慢。
【板书设计】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相同的距离→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比较测得的时间→比较出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上完了这一课,我感觉学生的观察和描述不够深入,整堂课有点像走过场的味道。
而且在实验讲解环节不够充分,我在讲台上操作不能顾及学生是否能真正接受,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难度较大。
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1.应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2.利用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
3.感受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乐趣,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4.感受用秒表计时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应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难点:利用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
【教学准备】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小组:直线跑道(长于两米为宜)、小球(运动速度不同)、秒表、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汽车、自行车、行人在一座大桥上行进的图片提出问题:不同的物体运动有快有慢,怎么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呢?(预设1:相同距离内比较运动的快慢;预设2: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快慢)二、新知讲解(一)探索:判断运动的快慢1.探索活动1:(1)出示动物王国的100米跑步竞赛成绩的图片。
(2)学生根据图表,将动物按照快慢排列名次。
(3)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提醒按从快到慢的顺序填写动物的编号和奔跑100米所需的时间)。
(4)全班交流排序结果和排序方法。
(5)小结:六种动物都奔跑100米(相同距离),所需时间短的运动的快;所需时间长的运动的慢。
2.探索活动2:(1)出示两个不同的小球、两条相同的轨道(具有一定的坡度)的实物或图片。
(2)提问: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怎样比较这两个小球的运动快慢?(3)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4)完善比较方法:以轨道的最高处为起点,以轨道的最低处为终点,拿着两个小球摆放在起点处同时轻轻松手,让它们自由滚落,观察哪个小球运动到终点。
(5)小组合作探究,比较小球运动的结果。
(6)小结:运动相同的距离,同时开始运动,先到终点的,运动所需的时间短,运动的快;后到终点的,运动所需的时间长,运动的慢。
3.探索活动3:(1)出示两个不同的小球、一条轨道(具有一定的坡度)的实物或图片。
(2)提问:在一条轨道上,怎么比较不同小球的运动快慢?(3)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教案一. 教材分析《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和掌握在相同距离内,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是不同的。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速度的概念,并能运用速度来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对物体的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速度的概念还没有接触过,所以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让学生能够运用速度来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能够运用速度来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
2.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速度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讲解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理解速度的概念,并能运用速度来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速度的物体,如电动车、自行车、行人等。
2.准备测量距离的工具,如卷尺。
3.准备测量时间的工具,如秒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然后提问:“你们知道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可以比较的吗?那么在相同距离内,如何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呢?”从而引出本节内容。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不同速度的物体,如电动车、自行车、行人等,并让学生观察他们在相同距离内的运动情况。
同时,教师用讲解法向学生介绍速度的概念,即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小,物体运动越慢。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测量不同物体的速度。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然后测量该物体和其他物体的距离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速度=距离/时间)计算出不同物体的速度。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以及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的快慢与速度的关系。
为后续学习速度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有一定的经验。
但是,对于速度的概念和计算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让学生掌握在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的快慢与速度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以及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的快慢与速度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物体运动快慢的规律,理解速度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小车、计时器、测量尺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速度的物体运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运动的快慢。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实验材料,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小车在不同距离内运动的时间。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小车在相同距离内运动的时间,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讨论并总结物体运动快慢的规律。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在相同距离内,物体的速度不同,我们如何来比较它们的快慢呢?学生进行讨论,教师给予解答。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以及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快慢与速度的关系。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1.5 《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教案羊最慢。
展示课本上面的图片,有汽车、自行车、行人在大桥上行进,它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怎样比较它们的运动快慢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说出自己的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入课题。
2. 科学探索探索一、给动物排名次动物王国进行赛跑,请根据图表,将动物按照动物的快慢排名次,并记录下来。
猎豹是陆地上跑的最快的动物。
动物奔跑100米需要的时间和名次记录表:猎豹用时最短,是第一名。
大象用时最长,是最后一名。
按奔跑的速度从快到慢的顺序排名:猎豹、羚羊、斑马、兔子、黑熊、大象。
结论:在相同距离内,可以根据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越快;所用的时间越长,运动的越慢。
科学资料现在百米赛跑的世界纪录是由牙买加著名短跑健将博尔特创造的,他于2009年8月17日在德国柏林创造的记录是9秒58。
在全世界几千种哺乳动物中,运动最快的时速可达100多千米,而运动最慢的是分布在美洲热带森林中的一种三趾树懒。
它每小时只能走100米左右,比乌龟爬得还要慢。
探索二、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怎样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
根据图表,填写时间和名次记录表。
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方法。
以动物王国进行赛跑的形式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从原有的体育学习活动中迁移评判方法,按所用时间从短到长排列出名次。
知道人类在百米赛跑中的最快速度。
知道树懒是哺乳动物中时速最慢的动物。
拓宽知识面。
实验材料:两条长度相同的轨道,红、黄两个颜色的小球。
实验步骤:(1)准备两条长度相同的轨道,一端垫起,形成斜坡。
红球的轨道坡度要高于黄球的轨道坡度。
(2)将两个小球在轨道较高的一端同时释放。
(3)观察两个小球运动的快慢。
(4)小组讨论如何比较两个小球运动的快慢,分析哪些因素可作为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依据,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实验分析:轨道长度相同,同时释放,先到达终点的说明运动的快。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5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比较物体在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的方法。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小车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不同小车在相同距离内所用的时间,让学生理解运动快慢的概念,并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运动快慢的比较,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并理解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运动快慢的概念,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运动快慢的概念,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采用实验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小车、测量尺、计时器。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车,一张纸,一支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情况?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总结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5分钟)教师出示两个小车,放在同一起点,让学生观察两个小车在相同距离内的运动情况,并提出问题:如何比较两个小车运动的快慢?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用纸和小车进行实验。
首先,学生用纸铺成一条直线,作为小车的跑道;然后,学生让两个小车从同一起点出发,分别沿着纸直线运动;最后,学生用测量尺测量两个小车运动的路程,用计时器记录两个小车运动的时间,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的方法学会判断物体的运动的快慢,能够根据运动方式选择恰当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科学知识:了解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重点掌握物体经过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的长短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速度大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方法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借助设计比赛方案,明确掌握物体经过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的长短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速度大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了解位置、方向在描述运动变化时是重要影响因素。
三、教学过程(一)生活情境导入:1.大千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中。
那么你都了解哪些呢?(河水奔流、车辆行驶、运动员跑步等等)那么,联系生活实际,大家平日里经常参加哪些体育运动?(生答)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看看大屏幕都有哪些?(踢足球、呼啦圈、跳绳、踢毽子、排球等)(二)新授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1观察发现.接下来,请结合大屏幕上动物王国里动物比赛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说说根据什么得出的发现。
(教材12页图)最快的。
反之,亦然。
2实践探知对,这就是同距离,比时间。
我们接下来我们来做一组实验。
在同一条轨道上,怎样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呢?(要求:小组为单位,有操作员、计时员、发令员、记录员分工作完成)3展示总结:将学生的记录汇总展示,我们发现用时最少的运动的快慢。
4总结点拨:对,我们一般称为速度。
速度快的,相同距离内跑得就快,用时就少。
四、拓展延伸:想一想,生活中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呢?还有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出示图片:台风、不同的地面。
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快慢还和方向、位置等因素有关。
)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运动快慢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进一步关注观察吧!期待大家新的发现!板书:同距离——比时间——时间短,运动快时间长,运动慢。
2021-2022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是2021-2022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了解和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运动快慢与时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和活动能够积极参与。
但学生在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运动快慢与时间的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发现运动快慢与时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和体验运动快慢与时间的关系。
2.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思考和发现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小车、计时器、标志物等。
2.教学课件: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如何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并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然后,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小车、计时器和标志物等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互相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快慢与时间的关系是什么?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并强调运动快慢与时间的关系。
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教材简析】前一课观察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活动,学生发现了物体在斜面上会静止、滑动或滚动,也会留意到斜面上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
本课和下一课就引导学生研究运动快慢的问题。
在整个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中,关于物体运动中“速度”概念的学习,本单元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
但从整体的大单元角度审视,本单元是围绕“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这一个核心概念进行编排的。
所以不是要引导学生去深挖速度的概念,而是要把握好“初步经历”的度。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在经历和体验中进行推理论证和模型建构,从而提升科学素养。
在教材编排中,《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是《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的铺垫课,从课堂结构来说是相同的,在前一课中获得方法,然后在后一课中用同样的方法,获得认知和素养的提升,是一个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转变过程。
所以,本堂课让学生获得方法(探究的方法、实用工具的方法、数据的处理)将是重点。
因此,在贯穿本课的三个探索活动中,虽然指向都是“运动相同距离,所用时间短,运动快”,但具体操作方法和工具使用的维度是层层深入的,从激活经验---运动会的快慢比较,到自己制定比赛规则,最后通过秒表计时来比较快慢,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快慢”有很充分的生活体验,比如在运动场上跑步,乘坐交通工具。
但是三年级学生的主要思维是具象思维,对于快慢的直观经验就是:看到路上一辆车超过另一辆车,就知道谁快谁慢;看到同时起步的同学奔跑,谁先到达终点,谁就快。
学生的认知反应的是客观实际,但是少了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究:影响物体快慢的因素是哪些?如何用数据来描述运动的快慢。
本课需要我们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指导学生思考更全面、表述更严谨。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科学思维:以运动会等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建构时间与距离之间的模型,解释现象和数据;基于获得的方法和数据,运用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的思维,建立数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5 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课题: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第五课内容,从本课开始学生将研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而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发现到在斜面上物体运动不仅方式不同而且速度有快有慢,这些发现其实是在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基础,有发现才能有问题,有问题才会去探索,最终发现运动快慢的规律。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首先从不同动物运动完相同距离所需的时间入手,来比较快慢。
然后从运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接着是同一条轨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通过层层深入的探究,学生会发现规律:相同距离内,用时少,运动快;用时多,运动慢。
【学情分析】总体情况:三年级学生对运动快慢其实有很丰富的生活经验,电视节目中的竞技比赛项目、体育课、课本(乌龟赛跑)、绘本故事等,他们对如何比较运动快慢一定能说出许多方法。
但孩子们对比赛方案的表述还缺乏完整性和逻辑性,因此需要借助课堂教学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实验方案更清晰、完整。
本节课还涉及到学习秒表的使用,需要教师讲解,孩子们会使用即可。
个别化分析:我任教的两个班三年级学生,思维敏捷但表述能力较弱,因此在备课的时候需要思考采取哪些措施帮助锻炼孩子们的表述能力,本节课的学习我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将实验的方案补充完整,先教师引导让他们能想到比赛公平的某几个因素,然后在之后的科学学习中再慢慢以学生的表述为主,教师为辅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快慢时:用时少,运动快;用时多,运动慢。
科学探究目标: 对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学会应用。
科学态度目标:养成与小组成员一起合作,一起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学会对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的应用。
学习难点:使用简单的秒表工具。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情况,本人利用思维导图绘制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四、教学过程(一)聚焦: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5min)1、故事导入:森林里一年一度的运动会要开始了,小动物们正踊跃报名参加比赛呢,咦!小兔子和大象好像发生了争执,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兔子:“我两条腿长,我跑得快"大象:“我身体高大,我跑得快”原来两位小动物都认为自己跑的比对方快。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定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3.经历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快慢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4.学会使用秒表。
5.经历合作实验,体会团队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不一样的,运动的快慢是单位时间通过的距离。
3.经历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快慢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教学准备】
小球、秒表、小球轨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出示教学课件,展示街道上不同车辆、行人的行进。
2.教师提问学生:你们能比较出不同车辆、行人的行进快慢吗?
3.学生观察课件后作出汇报。
(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本P13展开实验,并明晰实验过程。
一是如何保证实验的公平,减少实验误差;二是怎样观察实验,获取并处理实验数据。
2.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一: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
实验二:在同一条轨道上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提升认识。
1.怎样在相同距离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学生相互交流后汇报结果。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作出适当修改补充。
2.要比较不同动物运动快慢少的怎么做?
3.总结:比较相同距离内小球运动的快慢实际上就是比较小球在这段距离内运动的时间。
时间越短,小球运动得越快;时间越长,小球运动得越慢。
【板书设计】
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相同的距离→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比较测得的时间→比较出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
上完了这一课,我感觉学生的观察和描述不够深入,整堂课有点像走过场的味道。
而且在实验讲解环节不够充分,我在讲台上操作不能顾及学生是否能真正接受,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难度较大。
还有一点,这一堂课组织教学没搞好。
比如学生在观看动物奔跑后不能将注意力及时转到实验操作与观察中,过于兴奋。
当时的我没有发觉,只顾着自己去讲解。
在课后,组里的老师针对这个问题,给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课堂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活动,实验课的组织教学比较难把握,需要花更多的心思。
一堂实验课下来,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自己讲得太多,对学生扶得过多,学生自己探究的内容过少。
另外,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对学生开展实验常规操作的训练,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