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的地形高原山地丘陵盆地ABCDEFGHIJKLMNO抢答
- 格式:ppt
- 大小:2.79 MB
- 文档页数:32
五种基本地形及其特征和中国主要地形区1.平原地形:平原是地球上广泛分布的一种地形,特点是地势低平,水流缓慢,土壤肥沃。
平原通常以河流沉积物和海域沉积物所形成,能够提供优质的农田和适宜的居住环境。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平原地区包括中美洲的大平原、欧洲的中部平原、中国的华北平原等。
2.高原地形:高原是指地势相对较高、地势缓和的地区,地面平坦且气候凉爽。
由于地势较高,高原地区通常具有较为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多样性的植被。
世界上著名的高原地区有南美洲的安第斯高原、北美洲的高原期、亚洲的青藏高原等。
3.山地地形:山地是由山脉、岳峰等地质构造所形成的地形,特点是地势陡峭、多山和容易发生地震等地质灾害。
山区地形常常锁定大量水源,为下游平原提供重要的水资源,同时也提供了优越的发展旅游和滑雪等户外活动的条件。
世界上著名的山地地区包括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和安第斯山脉等。
4.河谷地形:河谷是河流在长期侵蚀和堆积过程中形成的地形,特点是两侧的山脉或高原相对较高,中间的河谷地势较低。
河谷地形通常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也是农田和城市的重要发展区域。
世界上着名的河谷地形有尼罗河谷、长江三峡和科罗拉多河大峡谷等。
5.沙漠地形:沙漠是指长期干旱少雨的地区,特点是植被缺乏、土地贫瘠、沙丘连绵起伏。
沙漠地形对于农业和人类生存条件非常苛刻,但也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适宜开展沙漠旅游的条件。
世界上著名的沙漠地形包括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的大维多利亚沙漠和中国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等。
中国主要地形区:1.华北地形区:主要特点是平原地带广阔,包括华北平原、黄河中下游平原等,以及山地和丘陵地带,如太行山、燕山、五台山等。
这一地形区主要为农田提供了优质土壤,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和政治中心。
2.西南地形区:主要特点是以高原地带为主,包括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
这一地形区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是许多特有物种的栖息地,并且也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区。
【地理知识点】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之世界地形陆地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地形特点: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海底地形: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
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
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
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
最大水深可达1万多米。
1.马六甲海峡:连接南海与印度洋,是亚洲国家与南亚、西亚、非洲、欧洲国家之间的联系通道。
2.霍尔木兹海峡:连接波斯湾阿拉伯海,是波斯湾石油出口的重要通道,称为海上生命线。
3.土尔其海峡:连接黑海与地中海,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门户。
4.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与大西洋,是地中海沿岸国家通往大西洋的唯一通道。
5.英吉利海峡:连接北海与大西洋,是西欧与北欧各国重要的海上通道。
6.麦哲伦海峡: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是世界重要的国际航线。
7.莫桑比克海峡:连接南北印度洋,是世界最大的海峡。
8.白令海峡:连接北冰洋与太平洋,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9.朝鲜海峡:连接日本海与东海,是日本海通往太平洋的重要通道。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外8个地理地貌解析本文对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中的8个地理地貌进行解析,以增加学生对地理地貌的了解和认识。
第一部分:高原高原是地壳上地势相对较高的地区,多呈台地状,其海拔较高。
高原因地壳运动或河流侵蚀等原因而形成。
高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第二部分:平原平原是指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广袤开阔,没有明显地貌起伏。
平原地区多呈现河流冲积、湖泊沉积等地貌类型。
平原地区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第三部分:盆地盆地是指地势相对较低的地区,四周环山,形成地势凹陷,多为河流冲击形成。
盆地地势低,多为平原和丘陵地貌,土地肥沃,盛产农作物。
第四部分:山地山地是指地壳上地势相对较高且有明显地貌起伏的地区,由山脉和山谷组成。
山地常因地壳运动和风化作用而形成,地形陡峭,气候多变。
山地地貌复杂多样,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部分:丘陵丘陵是指地壳上中等高度和缓的起伏地区,地貌起伏不大。
丘陵地区多由风化作用和水力作用形成,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和林业。
第六部分:河流河流是指自然界中流动的水流,呈线状。
河流对形成地貌起到重要作用,通过侵蚀和堆积作用改变地貌形态。
河流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第七部分:湖泊湖泊是指自然形成的静止的水体,呈水域状。
湖泊形成于坳陷地、断层地或河流沉积地。
湖泊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对于生态环境和渔业发展有重要影响。
第八部分:海洋海洋是指覆盖地球表面约七成的咸水水域,分为五大洋。
海洋对于控制气候、调节温度和维持物种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海洋资源丰富,对于人类经济和交通运输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对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中8个地理地貌的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对地貌地域特征的把握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五类基本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我国幅员广大,地形类别复杂,但是总结起来,在多种多样的地形类别中,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即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
【高寒多雨的山地】山是指有顶峰、山坡和山麓三部分的高地。
高度一般高出当地平原500米以上,一般比高(即相对高度)大于300米。
山地是山分布的地区,如果山地呈带状分布时,称为“山带”。
山脉则是具有明显走向的山地;如果山地具有明显走向的峰线时,称为“山岭”。
所以,山岭可以是不长的,因而山岭和山脉不同。
几条走向相同的山脉组成一个山系。
这样,山带和山系之内就可以有丘陵、盆地、河谷间杂其间。
例如长白山是一条山脉,而南岭就不能称为山脉,而只能称为山地,这是因为南岭没有明显的走向。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全国面积达33%,因此,山地开发是我国科学研究上一个主要课题。
山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是多雨和寒冷。
一般来说,地势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5~0.6℃。
因此,高山上终年有冰雪,每形成冰川地形。
中等山地(中山)又每成为雨量中心地区。
例如安徽黄山就是长江中游的雨量中心区之一。
这是因为山下气流沿山坡上升时,气温变冷,相对湿度变大,终至成云致雨。
因此,山地上一般具有多云雾和多雨的特点。
这也是河流多发源于山地的原因。
人们按照山地的地理环境特点就可以把山地再分出高山、中山和低山来。
一般把在雪线(终年积雪的界线)以上的山地称为高山;雪线以下,高寒多雨,林木草坡茂盛地区称为中山,也是河源地点;山地气候和平原区或丘陵区差别不大的,多雨的不高山地称为低山。
由于山地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各个山地雪线、林木上限线、截留雨量高度线都有很大不同。
所以,我国各地的高山、中山、低山标准也不相同。
例如在南方山地上,600米高处即可截留雨量,在300米处的气温已下降,因此,低山可用比高300米来确定;中山可用600米以上,即800米处确定。
在北方则截留雨量线上升到800~900米山地,故1,000米以上才能定为中山。
地理高考知识点地形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
地理高考中对地形的考点涉及到地貌类型、地形要素、形成过程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理高考中与地形相关的知识点。
一、地貌类型地球表面的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和特征,因此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地貌类型。
常见的地貌类型包括高山地带、平原地带、丘陵地带、盆地地带和河谷地带等。
1. 高山地带高山地带是地球表面海拔较高的地区,地形起伏较大。
高山地带通常由多座山脉组成,山脉之间存在大面积的高原、盆地和山谷。
高山地带的形成往往与板块运动和岩石抬升有关。
2. 平原地带平原地带是地球表面海拔较低,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
平原地带大部分位于海拔较低的地区,包括河流冲积平原、湖泊沉积平原和海岸沉积平原等。
平原地带形成主要与水体的侵蚀和沉积有关。
3. 丘陵地带丘陵地带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地区,地势较为起伏,以丘陵地形为特征。
丘陵地带通常由多座小山丘组成,其形成与水体的侵蚀和沉积、风蚀等过程有关。
4. 盆地地带盆地地带是地球表面深达数十至数百米的盆状地形,通常受山脉或丘陵地势所包围。
盆地地带形成通常与构造运动、岩盐溶解等过程有关。
5. 河谷地带河谷地带是由河流侵蚀形成的线形地形,通常位于高山或丘陵地带。
河谷地带具有较大的纵向起伏和横向展宽,形成原因主要与河流的侵蚀和冲刷有关。
二、地形要素地形要素是指地形形成和发展的各种要素和影响因素。
在地理高考中,常见的地形要素包括地壳运动、水体作用、风蚀作用、人类活动等。
1.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球地壳在板块构造的作用下发生的运动。
地壳运动包括构造抬升、地震、地质活动等。
地壳运动对地形的形成和改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水体作用水体作用是指水体对地表的侵蚀、沉积和改造作用。
水体作用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的侵蚀和冲刷,以及水体的沉积和泛滥等现象。
3. 风蚀作用风蚀作用是指风对地表岩石和土壤的侵蚀和扬土作用。
风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和沙漠地带,对地表的侵蚀和形成沙丘等地形有重要影响。
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分布概况【知识点的认识】地形分类:地形是指地貌和地物的统称.地貌是地表面高低起伏的自然形态,地物是地表面自然形成和人工建造的固定性物体.不同地貌和地物的错综结合,就会形成不同的地形,如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等.1.平原平原是陆地上最平坦的地域,海拔一般在 200 米以下.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2.丘陵丘陵一般没有明显的脉络,顶部浑圆,是山地久经侵蚀的产物.丘陵一般是分布在山地或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地带,例如在欧亚大陆有大片的丘陵地带.3.山地山地地表形态为海拔 500 米以上,相对高差 200 米以上.山地的表面形态奇特多样,有的彼此平行,绵延数千公里;有的相互重叠,犬牙交错,山里套山,山外有山,连绵不断.4.高原它的海拔高度一般在 1000 米以上,面积广大,地面平坦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高原与平原的主要区别是海拔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区别于山地.5.盆地盆地是指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盆地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盆地,称为构造盆地,如我国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江汉平原盆地.另一种是由冰川、流水、风和岩溶侵蚀形成的盆地,称为侵蚀盆地,如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景洪盆地,主要由澜沧江及其支流侵蚀扩展而成.【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分布概况的认识,基础知识,难度不大,题型较简单.例: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的主要地形类型是()A.丘陵和平原B.丘陵和盆地C.山地和高原D.平原和高原解答:我国地势第三阶梯上的最主要两种地形为平原、丘陵,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故选:A【解题思路点拔】关键是熟记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分布概况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