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零件公差标准及表面粗糙度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3.37 MB
- 文档页数:25
模具零件公差与配合尺寸标注标准标准(试行版) 编制:编制:审查:审查:审批:审批:批准:二零壹零年年一月二零壹零年年一月配合类:顶针孔类1、孔位置度公差≤±0.1mm 。
垂直度≤0.03/30㎜。
㎜。
2、孔表面粗糙度1.6。
3、孔尺寸公差如下表:PP 料顶针取值-0.02mm 顶针孔尺寸公差+顶针孔尺寸公差+0.020.020.02~~0.04mm ABS 料顶针取值-0.02mm 顶针孔尺寸公差+顶针孔尺寸公差+0.030.030.03~~0.06mm4、远胶口位置非胶料冲击位PP 料可略大0.01mm mm。
ABS 料可略大0.02mm mm。
5、若顶针来料、若顶针来料-0.01mm -0.01mm -0.01mm,则公差须相应变动。
,则公差须相应变动。
,则公差须相应变动。
6、若采用快EDW 加工,则快EDW 后,孔表面最后须铰加工。
后,孔表面最后须铰加工。
司筒孔类1、孔位置度公差:≤150㎜、±0.03㎜,>150㎜、±0.05㎜。
垂直度≤0.02/30㎜,㎜,2、孔表面粗糙度1.6。
3、尺寸公差如下表:PP 料 司筒取值-0.02mm 司筒孔尺寸公差+司筒孔尺寸公差+0.010.010.01~~0.03mmABS 料司筒取值-0.02mm 司筒孔尺寸公差+司筒孔尺寸公差+0.020.020.02~~0.04mm5、若司筒来料、若司筒来料-0.01mm -0.01mm -0.01mm,则公差须相应变动。
,则公差须相应变动。
,则公差须相应变动。
6、上述位置度公差为一般精度要求公差、上述位置度公差为一般精度要求公差((非精密模下同非精密模下同))。
7、根据具体产品情况,如果司筒定位精度要求较高,或采用慢EDW 控制位置度公差。
制位置度公差。
8、快EDW 后,孔表面最后须铰加工。
铰加工。
镶件孔类1、孔位置度公差: ≤150㎜、±0.03㎜, >150㎜、±0.05㎜。
模具零件的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要求2010-01-27 09:04:53|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模具零件的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要求设计模具时,应根据模具零件的功能和固定方式及配合要求的不同,合理选用其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
否则,将不仅直接影响模具的正常工作和冲压件的质量,而且也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制造成本。
一、模具零件的公差配合要求模具零件的公差配合分为过盈配合、过渡配合及间隙配合三种。
过盈配合用于模具工作时其零件之间没有相对运动且又不经常拆装的零件,如导柱、导套与模板的配合;过渡配合用于模具工作时其零件之间没有相对运动但需要经常拆装的零件,如压入式凸模与固定板的配合;间隙配合用于模具工作时需要相对运动的零件,如导柱与导套之间的配合等。
模具中常用零件的公差配合见下表。
二、模具零件的形公差形位公差是形状和位置公差的简称,它包括直线度、平面度、圆柱度、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对称度及圆跳动公差等多种。
根据模具零件的技术要求,应合理选用其形位公差的种类及数值。
模具零件中常用的形位公差有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圆柱度及圆跳动公差等,现分述如下:1、平行度公差模板、凹模板、垫板、固定板、导板、卸料板、压边圈等板类零件的两平面应有平行度要求,一般可按下表选取。
注:1.基本尺寸是指被测表面的最大长度尺寸和最大宽度尺寸。
2.滚动式导柱模架的模座平行度公差采用公差等级4级。
2.垂直度公差矩形、圆形凹模板的直角面,凸、凹模(或凸凹模)固定板安装孔的轴线与其基准面,模板上模柄(压入式模柄)安装孔的轴线与其基准面,一般均应有垂直度要求,可按下表的垂直度公差选取。
而上、下模板的导柱、导套安装孔的轴线与其基准面的垂直度公差,应按如下规定:安装滑动式导柱、导套时取为0.01:100;安装滚动式导柱、导套时取为0.005:100。
>25~40>40~63>63~100>100~160>160~250>250~400公差等级5公差值0.0100.0120.0150.0200.0250.030注:1.基本尺寸是指被测零件的短边长度。
一.成型产品外观、尺寸、配合。
1. 产品表面不允许缺陷:缺料、烧焦、顶白、白线、披峰、起泡、拉白(或拉裂、拉断)、烘印、皱纹。
2. 熔接痕:一般圆形穿孔熔接痕长度不大于5mm,异形穿孔熔接痕长度小于15mm,熔接痕强度并能通过功能安全测试。
3. 收缩:外观面明显处不允许有收缩,不明显处允许有轻微缩水(手感不到凹痕)。
4.一般小型产品平面不平度小于0.3mm,有装配要求的需保证装配要求。
5. 外观明显处不能有气纹、料花,产品一般不能有气泡。
6. 产品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精度应符合正式有效的开模图纸(或3D文件)要求,产品公差需根据公差原则,轴类尺寸公差为负公差,孔类尺寸公差为正公差,顾客有要求的按要求。
7. 产品壁厚:产品壁厚一般要求做到平均壁厚,非平均壁厚应符合图纸要求,公差根据模具特性应做到-0.1mm。
8. 产品配合:面壳底壳配合:表面错位小于0.1mm,不能有刮手现象,有配合要求的孔、轴、面要保证配合间隔和使用要求。
二、模具外观1.模具铭牌内容完整,字符清晰,排列整齐。
2. 铭牌应固定在模脚上靠近模板和基准角的地方。
铭牌固定可靠、不易剥落。
3. 冷却水嘴应选用塑料块插水嘴,顾客另有要求的按要求。
4. 冷却水嘴不应伸出模架表面5. 冷却水嘴需加工沉孔,沉孔直径为25mm、30mm、35mm三种规格,孔口倒角,倒角应一致。
6. 冷却水嘴应有进出标记。
7. 标记英文字符和数字应大于5/6,位置在水嘴正下方10mm处,字迹应清晰、美观、整齐、间距均匀。
8. 模具配件应不影响模具的吊装和存放。
安装时下方有外露的油缸、水嘴,预复位机构等,应有支撑腿保护。
9. 支撑腿的安装应用螺钉穿过支撑腿固定在模架上,过长的支撑腿可用车加工外螺纹柱子紧固在模架上。
10. 模具顶出孔尺寸应符合指定的注塑机要求,除小型模具外,不能只用一个中心顶出。
11. 定位圈应固定可靠,圈直径为100mm、250mm两种,定位圈高出底板10~20mm。
标题:粗糙度检验规范文件编号:WI/ZB版本:AAPPROVED BY 核准REVIEWED BY审核PREPARED BY制订修订履历表1.0目的对来自于外购模具、工装、治具、夹具等零配件、本厂加工的模具、工装、治具、夹具等零配件按要求进行表面粗糙度检验,以确保模具、工装、治具、夹具等零配件满足预期的要求。
项次修订页次版次修订前内容修订后内容修订日期备注2.0范围适用于所有组成模具、工装、治具、夹具的零配件,包括委外和内部加工的零配件。
3.0定义3.1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不平度。
无论采用哪种加工方法所获得的零件表面,都不是绝对平整和光滑的,放在显微镜(或放大镜)下观察,都不得可以看到微观的峰谷不平痕迹,一般是受刀具与零件间的运动、摩擦,机床的振动及零件的塑性变形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表面上所具有的这种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称为表面粗糙度。
3.2表面粗糙度对工件的影响:3.2.1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耐磨性。
表面越粗糙,配合表面间的有效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磨损就越快。
3.2.2表面粗糙度影响配合性质的稳定性。
对间隙配合来说,表面越粗糙,就越易磨损,使工作过程中间隙逐渐增大;对过盈配合来说,由于装配时将微观凸峰挤平,减小了实际有效过盈,降低了联结强度。
3.2.3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
粗糙零件的表面存在较大的波谷,它们像尖角缺口和裂纹一样,对应力集中很敏感,从而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
3.2.4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抗腐蚀性。
粗糙的表面,易使腐蚀性气体或液体通过表面的微观凹谷渗入到金属内层,造成表面腐蚀。
3.2.5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密封性。
粗糙的表面之间无法严密地贴合,气体或液体通过接触面间的缝隙渗漏。
3.2.6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接触刚度。
接触刚度是零件结合面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接触变形的能力。
3.2.7影响零件的测量精度。
零件被测表面和测量工具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都会直接影响测量的精度,尤其是在精密测量时。
附錄二.模具零件公差標准及表面粗糙度規范一.公差對照表二.零件表面粗造度遵照以下表面粗糙度要求,詳細要求見圖面說明:放電深度與拋光對照表:三.模具型腔拋光規范四.零件標注范例: 1.斜梢標注規范800# 600# 1200# 1500# 2000#鏡面70``1范例一范例二范例三2.斜頂導板標注規范3.耐磨板標注規范4.斜頂滑座標注規范5.斜梢連接杆標注規范6.斜梢頂杆標注規范圓形頂杆方形頂杆7.頂針類標注規范圖1司笥圖2扁頂針圖3 直身頂針圖4 頂杆圖5 頂塊8.中央導軌標注規范(1) 中央導軌兩面加有斜度形式 (2) 中央導軌兩面成直邊形式9.滑塊座標注規范圖1圖210.壓條標注規范(1)普通壓條的標注規范(2)”7”字形壓條的標注規范11.滑塊束塊標注規范圖1 圖2圖312.斜撐梢標注規范圖1 拔杆圖2 斜撐梢五.裝配孔加工公差范例:1. 頂針類適用圖1 直身頂針孔圖2 有托頂針孔圖2 扁頂針孔2.鑲針適用3.日期章組件適用排氣元件適用5.斜導柱適用圖2 螺絲安裝型斜導柱適用圖3 方形斜導柱適用6.楔緊塊適用圖1 帶肩型楔緊塊適用圖2 嵌入型楔緊塊適用7. 帶斜導柱孔型斜楔適用圖1圖2圖38.滑塊壓條適用圖1 無導槽型壓條適用圖2導槽型壓條適用(導槽高5~8mm)圖2導槽型壓條適用(導槽高15mm)9.滑塊導軌適用圖1 中心導軌適用圖2 雙導槽型導軌適用10.澆口套適用圖1 螺栓型澆口套適用圖2 JIS_A型澆口套適用圖3 螺栓型錐面澆口套適用11.拉料銷適用圖1 圖212.精定位適用圖1 錐面精定位銷組件適用圖2 錐面精定位塊組件適用圖3精定位塊組件適用。
标题:粗糙度检验规范文件编号:WI/ZB版本:A修订履历表1.0目的对来自于外购模具、工装、治具、夹具等零配件、本厂加工的模具、工装、治具、夹具等零配件按要求进行表面粗糙度检验,以确保模具、工装、治具、夹具等零配件满足预期的要求。
2.0范围适用于所有组成模具、工装、治具、夹具的零配件,包括委外和内部加工的零配件。
3.0定义3.1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不平度。
无论采用哪种加工方法所获得的零件表面,都不是绝对平整和光滑的,放在显微镜(或放大镜)下观察,都不得可以看到微观的峰谷不平痕迹,一般是受刀具与零件间的运动、摩擦,机床的振动及零件的塑性变形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表面上所具有的这种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称为表面粗糙度。
3.2表面粗糙度对工件的影响:3.2.1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耐磨性。
表面越粗糙,配合表面间的有效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磨损就越快。
3.2.2表面粗糙度影响配合性质的稳定性。
对间隙配合来说,表面越粗糙,就越易磨损,使工作过程中间隙逐渐增大;对过盈配合来说,由于装配时将微观凸峰挤平,减小了实际有效过盈,降低了联结强度。
3.2.3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
粗糙零件的表面存在较大的波谷,它们像尖角缺口和裂纹一样,对应力集中很敏感,从而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
3.2.4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抗腐蚀性。
粗糙的表面,易使腐蚀性气体或液体通过表面的微观凹谷渗入到金属内层,造成表面腐蚀。
3.2.5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密封性。
粗糙的表面之间无法严密地贴合,气体或液体通过接触面间的缝隙渗漏。
3.2.6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接触刚度。
接触刚度是零件结合面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接触变形的能力。
3.2.7影响零件的测量精度。
零件被测表面和测量工具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都会直接影响测量的精度,尤其是在精密测量时。
3.3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定义及检验要求:3.3.1定义: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是检查加工后工件表面的一种对比量具,他的使用方法是以样块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为标准,凭触觉(如手摸)或视觉(可借助放大镜、比较显微镜等)与待检查的工件表面进行比对,从而判别被检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是否合乎要求,这是一种定性的检查工具。
压铸模具表面粗糙度标准一、模具型腔表面粗糙度压铸模具型腔是压铸件成型的内表面,其粗糙度要求通常为Ra0.4~Ra0.8μm。
对于高精度压铸件,其粗糙度要求更低,例如Ra0.2μm或更低。
二、模具型芯表面粗糙度模具型芯是压铸模型腔的凸出部分,与压铸件接触,其粗糙度要求与型腔相同,即Ra0.4~Ra0.8μm。
对于需要拔模的型芯,其粗糙度要求较低,通常为Ra1.6μm。
三、模具滑块表面粗糙度模具滑块是与模具导轨接触的表面,要求平滑、耐磨。
其粗糙度要求为Ra0.8~Ra1.6μm。
四、模具顶杆表面粗糙度模具顶杆是用于顶出压铸件的圆柱形杆,其表面粗糙度要求为Ra1.6~Ra3.2μm。
对于高精度压铸件,其粗糙度要求较低,例如Ra0.8μm或更低。
五、模具浇口表面粗糙度模具浇口是熔融金属流入型腔的入口,其表面粗糙度要求较低,通常为Ra3.2~Ra6.3μm。
对于小浇口,其粗糙度要求更低,例如Ra1.6μm或更低。
六、模具溢流槽表面粗糙度模具溢流槽是收集多余的熔融金属的通道,其表面粗糙度要求为Ra3.2~Ra6.3μm。
对于小溢流槽,其粗糙度要求更低,例如Ra1.6μm或更低。
七、模具排气槽表面粗糙度模具排气槽是排出型腔内空气的通道,其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通常为Ra12.5~Ra25μm。
对于需要快速排气的模具,其粗糙度要求更高。
八、模具冷却水道表面粗糙度模具冷却水道是用于冷却模具的通道,其表面粗糙度要求较低,通常为Ra12.5~Ra25μm。
对于大直径的水道,其粗糙度要求更低,例如Ra6.3μm或更低。
九、模具镶拼结合面表面粗糙度模具镶拼结合面是模具各个零件拼接的表面,要求平滑、牢固。
其表面粗糙度要求为Ra6.3~Ra12.5μm。
对于高精度压铸件,其粗糙度要求较低,例如Ra3.2μm或更低。
十、模具型腔组合拉触面表面粗糙度:此触面是为方便拆卸而设定的拉杆和上型芯拉杆组装与卸除方便而设定的拉触面,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其表面粗糙度以减小上下型芯在装配和拆卸时的摩擦阻力。
附錄二.模具零件公差標准及表面粗糙度規一.公差對照表斜頂滑座斜頂滑座長寬-0.02-0.04高度尺寸+0.2+0.1T槽高度+0.02+0.01拉杆,頂針,螺絲過孔直徑+0.1-0.1x. +0.025-0.025 x.°+0.5°-0.5°.x +0.10-0.10 .x°+0.1°-0.1°.xx +0.01-0.01 .xx°+0.05°-0.05°.xxx +0.005-0.005二.零件表面粗造度遵照以下表面粗糙度要求,詳細要求見圖面說明:零件類型表面類型表面粗造度表面類型表面粗造度表面類型表面粗造度模板模胚外有面 3.2a 開框 3.2a 過孔 6.3a鉸孔 1.6a模仁外六面 1.6a 型腔面 1.6a 靠破,插破面 3.2a頂針孔 1.6a 入子孔 3.2a 斜頂孔 1.6a 滑塊滑配面0.8a 型腔面 1.6a 其它面 3.2a斜頂滑配面0.8a 型腔面 1.6a 其它面 3.2a耐磨板滑配面0.8a 其它面 3.2a束塊熱處理零件表面0.8a非熱處理零件表面3.2a放電深度與拋光對照表:三.模具型腔拋光規咬花 需咬花的模面最低要求600#,比對備注欄咬花與拋光級別對照表 TEXTUREDEEP. 拋光 MT11000 0.01 1000# MT11010 0.025 600# MT11020 0.038 600# MT11030 0.051 800# MT11040 0.076 1000# MT110500.1141000#鏡面 客戶要求 3000#以上流道進膠系統800#~1200#流道越小拋光等級越高四.零件標注例: 1.斜梢標注規800# 600# 1200# 1500# 2000#鏡面70``1例一例二例三2.斜頂導板標注規3.耐磨板標注規4.斜頂滑座標注規5.斜梢連接杆標注規6.斜梢頂杆標注規圓形頂杆方形頂杆7.頂針類標注規圖1司笥圖2扁頂針圖3 直身頂針圖4 頂杆圖5 頂塊8.中央導軌標注規(1) 中央導軌兩面加有斜度形式(2) 中央導軌兩面成直邊形式9.滑塊座標注規圖1圖210.壓條標注規(1)普通壓條的標注規(2)”7”字形壓條的標注規11.滑塊束塊標注規圖1 圖212.斜撐梢標注規圖1 拔杆圖2 斜撐梢五.裝配孔加工公差例:1. 頂針類適用圖1 直身頂針孔圖2 有托頂針孔圖2 扁頂針孔2.鑲針適用3.日期章組件適用4.TS排氣元件適用5.斜導柱適用圖2 螺絲安裝型斜導柱適用圖3 方形斜導柱適用6.楔緊塊適用圖1圖1 帶肩型楔緊塊適用圖2 嵌入型楔緊塊適用7. 帶斜導柱孔型斜楔適用圖1圖2圖38.滑塊壓條適用圖1 無導槽型壓條適用圖2導槽型壓條適用(導槽高5~8mm)圖2導槽型壓條適用(導槽高15mm) 9.滑塊導軌適用圖1 中心導軌適用圖2 雙導槽型導軌適用10.澆口套適用圖1 螺栓型澆口套適用圖2 JIS_A型澆口套適用圖3 螺栓型錐面澆口套適用11.拉料銷適用圖1 圖212.精定位適用圖1 錐面精定位銷組件適用圖2 錐面精定位塊組件適用圖3精定位塊組件適用。
模具零件公差和表面粗糙度(企业标准选用适度)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注塑模具零件尺寸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选用和控制要求,用于指导本企业模具设计、加工和质量检测,可作用为三坐标检测的合格判定。
凡顾客对模具设计制造提出具体规定的,按顾客的标准执行。
2.引用标准:GB/T 1800 公差与配合GB/T 1031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GB/T 131 机械制图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GB/T 14486 工程塑料模塑塑料件尺寸公差GB/T 12554 塑料注射模技术条件3.基本规定3.1 模具尺寸和形位公差的一般规定3.1.1模具零件的尺寸公差按IT6~IT8级选用。
附录A:模具零件适用标准公差数值表3.1.2基于制品塑料材料的成形特性和非刚性体的特点,塑件的规定尺寸公差带较宽,模具成型表面的尺寸公差原则上按IT7级选用,同时要按满足制品壁厚公差要求进行校核。
附录B:常用工程塑料件尺寸公差表。
3.1.3模具零件的尺寸标注遵循独立原则,形位公差按尺寸公差的1/2~1/3选取,特殊要求在图样上标注。
3.1.4模具零件的未注公差根据模具单件生产的要求和数控加工的经济精度水平另定,目前图纸公差值参照GB/T1804-2000规定的f级提高约30—50%。
3.2 模具零件的表面粗糙度3.2.1零件的工作表面加工的粗糙度按不同的工艺方法规定如下:3.2.2推杆配合孔的表面粗糙度为Ra0.83.2.3滑动配合和过渡配合面的粗糙度最低Ra1.63.2.4零件的避空面和模板正面非配合面粗糙度不低于Ra6.3;3.2.5粗加工表面粗糙度为Ra12.53.3.典型零部件的配合:3.3.1分型面的贴合度≥75%且接触点分布均匀,封口部分间隙小于塑料的溢料间隙。
3.3.2 型芯与座框配合要保证实际装配的位置精度,设计取H7/js6。
3.3.3推杆,推管的滑动配合取H7/f6。
3.3.4导柱和导套间的配合按最大实体取H7/f6或H8/f7。
模具零件公差标准及表面粗糙度规范
————————————————————————————————作者: ————————————————————————————————日期:
ﻩ
文件類別三階文件生效日期
模具零件公差標准及表面粗糙度規范
會簽部門
部門名稱簽認部門名稱簽認□ 工程中心□烤漆
□ 總管理處□組立
□ 品客□資材
□ 業務□采購
□ 生技□ 稽核室
□ 塑膠□ 研發
□ 塑模
□ 沖壓
□ 沖模
核准管理者代表審核經辦主管制定
版次
變更履歷
頁次/章節發行日期修訂前修訂后
二增加拋光等級與放電深
度規范
4、5頁
附錄二.模具零件公差標准及表面粗糙度規范
一.公差對照表
零件類型尺寸類型公差規格尺寸類型公差規格尺寸類型公差規格
模板
開框尺寸
0~300MM
+0.02 -
0.02
開框尺寸3
01~570MM
+0.03
-0.03
開框深度
-0
-0.05
深度垂直度100:0.03長寬垂直度100:0.01
輔助定位器開
框
+0.0 2
+0
斜導柱裝配孔
+0.04
+0.02
拉料針與剝料
板配合孔
+0.02
+0.01
頂針沉頭
+0.03
+0
有斜頂結構的
模板公模板厚
+0.0 5
+0
下頂針板厚
+0.05
+0
模腳高度
+0.05
+0
有熱澆道的模
板母模板厚
+0.05
+0
流道托板厚
-0
-0.05
模仁長寬尺寸0~30
0MM
+0.03
+0
長寬尺寸301~
570MM
+0.1
+0
模仁厚度
+0.3 +
0.1
模仁靠破凹面
+0.015
+0
模仁靠破凸面
-0
-0.015
入子長寬尺寸
-0
-0.01
模仁插破凹面
+0.015
+0
模仁插破凸面
-0
-0.015
頂針孔
+0.0 2
+0.01
入子孔
+0.02
+0.01
斜頂孔
+0.02
+0.01
滑塊T扣高度-0.02
-0.04
壓條寬度
-0.0 2
-0.03
斜頂斜頂本體尺寸-0
-0.01
T扣高度
-0.01
-0.02
耐磨板耐磨板長寬-0.2
-0.3
耐磨板高度
+0. 1
+0.05
滑塊束塊定位段長寬-0.04
-0.02
高度尺寸
+0.6
+0.5
斜頂導板斜頂導板長寬-0
-0.02
高度尺寸
-0.0 5
-0.1
斜頂孔
+0.02
+0.01
斜頂滑座斜頂滑座長寬-0.02
-0.04
高度尺寸
+0.2
+0.1
T槽高度
+0.02
+0.01
拉杆,頂針,螺絲過孔直徑
+0.1
-0.1
x. +0.025
-0.025 x.°+0.5°
-0.5°
.x +0.10
-0.10 .x°+0.1°-
0.1°
.xx +0.01
-0.01 .xx°+0.05°
-0.05°
.xxx +0.005-
0.005
二.零件表面粗造度
遵照以下表面粗糙度要求,詳細要求見圖面說明:
零件類型表面類型表面粗造度表面類型表面粗造度表面類型表面粗造度模板
模胚外有面3.2a開框3.2a 過孔6.3a
鉸孔 1.6a
模仁
外六面 1.6a 型腔面 1.6a 靠破,插破面 3.2a
頂針孔 1.6a 入子孔3.2a 斜頂孔 1.6a 滑塊滑配面0.8a型腔面1.6a 其它面 3.2a
斜頂滑配面0.8a 型腔面1.6a 其它面 3.2a
耐磨板滑配面0.8a 其它面3.2a
束塊熱處理零件表
面
0.8a
非熱處理零
件表面
3.2a
放電深度與拋光對照表:
項目參數對比
拋光等級200
#
400
#
600# 800# 1000# 1200# 1500# 鏡面
放電要求27 27 24 24 21 211812或鏡
面放電
三.模具型腔拋光規范
零件分類(表面要求及
產品材質)
注釋拋光要求備註客戶要求依圖面依圖面其余依以下標准
外觀面一級外觀面
產品最外層面,觸摸面,噴
漆面
1000#~1
200#
熱處理材料可采用更高拋光等
級
二級外觀面
內裝件表面、翻轉面、滑
配面
600#~100
0#
內裝面
一級內裝面
通風面、需拆裝之零件內
面
400#~8
00#
導風管采用高的拋光等級
二級內裝面
非以上規定不超過200# 以去除刀紋或放電紋為准透明類需透光之表面
1200#以上
拋亮面
預硬鋼不可超過1200# 玻纖類含玻纖材料的模面
最低要求
1000#
Rib 所有加強筋
600#~100
0#
根據RIB的深度而定
咬花需咬花的模面
最低要求6
00#,比對
備注欄
咬花與拋光級別對照表
TEXTURE DEEP. 拋光
MT11000 0.01 1000#
MT11010 0.025 600#
MT11020 0.038 600#
MT11030 0.051 800#
MT11040 0.076 1000#
MT11050 0.114 1000# 鏡面客戶要求3000#以上
流道進膠系統
800#~1200
#
流道越小拋光等級越高800
600120
150
200
鏡
四.零件標注范例:
1.斜梢標注規范
70``1
范例一
范例二
范例三2.斜頂導板標注規范
3.耐磨板標注規范4.斜頂滑座標注規范
5.斜梢連接杆標注規范
6.斜梢頂杆標注規范
圓形頂杆方形頂杆
7.頂針類標注規范
圖1司笥圖2扁頂針
R1
圖3 直身頂針圖4 頂杆
圖5 頂塊
8.中央導軌標注規范
(1)中央導軌兩面加有斜度形式(2)中央導軌兩面成直邊形式
9.滑塊座標注規范
圖1
圖2
10.壓條標注規范
(1)普通壓條的標注規范
(2)”7”字形壓條的標注規范
11.滑塊束塊標注規范
圖1圖2
圖3
12.斜撐梢標注規范
圖1拔杆圖2 斜撐梢
五.裝配孔加工公差范例:
1. 頂針類適用
圖1 直身頂針孔
圖2 有托頂針孔
圖2扁頂針孔2.鑲針適用
3.日期章組件適用
4.TS排氣元件適用
5.斜導柱適用
圖
圖2 螺絲安裝型斜導柱適用
圖3 方形斜導柱適用
6.楔緊塊適用
圖1 帶肩型楔緊塊適用圖2 嵌入型楔緊塊適用7.帶斜導柱孔型斜楔適用
圖1
圖2
圖3
8.滑塊壓條適用
圖1無導槽型壓條適用
圖2導槽型壓條適用(導槽高5~8mm)
圖2導槽型壓條適用(導槽高15mm)
9.滑塊導軌適用
圖1 中心導軌適用圖2 雙導槽型導軌適用
10.澆口套適用
圖1 螺栓型澆口套適用
圖2 JIS_A型澆口套適用
圖3螺栓型錐面澆口套適用11.拉料銷適用
圖1圖2 12.精定位適用
圖1錐面精定位銷組件適用
圖2 錐面精定位塊組件適用圖3精定位塊組件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