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中日钓鱼岛争议的现状,谈谈 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 格式:ppt
- 大小:762.50 KB
- 文档页数:17
钓鱼岛军事理论论文2021字篇一:钓鱼岛问题--军事理论论文军事理论期末论文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信管姓名:学号:信息工程学院 2班对于钓鱼结构性问题的看法“钓鱼岛”2021最脆弱的话题之一,而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一直以来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涉及到中国及周边国家的利益难题。
在当前日益多元多元化的世界形势,解决钓鱼岛主权归属的暴力事件冲突日益突出。
和谐世界的建设必然离不开钓鱼岛主权归属的国家主权确定,作为维护民族自决的一方,不仅得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效地把其科学技术并运用于战场上,而且得纵观世界局势,才可以获得战场上的主动上以与优势地位。
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待钓鱼岛问题:一、钓鱼岛的巨大稀缺性:1、资源和经济上:据1968年联合国亚洲经济委员会通过勘测,发现括钓鱼列岛海域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海底,就海底资源而言,钓鱼岛周围海域不仅海底石油储量,可达30-70亿吨,而且其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年可捕量达15万吨,有人曾经断定,钓鱼岛附近水域的石油资源使之“有可能为第二个中亚”。
这种诱人的憧憬,足以令人为之冒险。
2、战略上:无论是在和平时期或是战争时期,钓鱼岛相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钓鱼岛上能设置红外线干扰站、无线电监听站和防空武器,对周边制海制空权的此消彼长亚洲地区颇具声望甚至中国东南沿海的舰船和飞机都在其监控之下。
在防御上,钓鱼岛地形陡峭,视野广阔,易守难攻。
潜水列岛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台湾本岛面积。
钓鱼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我国保卫国家东海方向安全、遏制日本扩张势力南下的迅速扩张盖基。
再看看地图,那是中国进太平洋的关口。
未来一旦爆发中日美韩的太平洋战争,钓鱼岛于中国可谓生死攸关。
二,首先,钓鱼岛是我们的。
但钓鱼岛是中国的无可争议,在世界上有一条默认的公规:就是当某个国家第一次发现并命名这个地方时,这就属于这个国家的领土。
而我国就是最早发现钓鱼岛并为之命名。
个人对钓鱼岛问题的看法和认识因日方撞我渔船、扣我渔民,日本政府拟正式决定将钓鱼岛“国有化”的事件, 中日关于钓鱼岛的争端,再一次成为了舆论的焦点及影响两国关系的障碍,实际上就两国而言都不希望因一个小小钓鱼岛来搅乱和平相处的大局,但作为主权争议和民意,又不得不无奈交涉。
因此,钓鱼岛问题如果不解决,始终将时不时的争吵下去。
然而,为了小小的钓鱼岛及其海域利益的争夺而打一场局部战争,都是双方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一、钓鱼岛争端的由来及现状1.中日钓鱼岛主权问题的争端,一方面是历史遗留问题造成,一方面是意识形态问题的造成。
1895年以前,日本对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从没有提出过异议。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攫取。
并借机将钓鱼岛置于冲绳的行政管辖之下.2.二战后,日本战败,钓鱼岛由美国托管。
台湾岛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各种国际文件 (开罗宣言)彼此均明确指出,台湾及其周围岛屿归中国所有。
日本政府将附属于台湾岛的钓鱼岛等岛屿以归冲绳县管辖为借口交由美军占领。
由于琉球群岛(冲绳)被美国托管,钓鱼岛也成了美军“靶场”,由美军代管。
1951年日美在国共双方均无代表出席的情况下私自签订了“旧金山和约”,和约规定由美国托管琉球。
70年代初期,日本国力大幅度提高以及美国出于拉拢日本、遏制中国的需要,遂将琉球和钓鱼岛一起交给了日本。
中日1972年建交之后,达成了暂时搁置钓鱼岛主权问题的共识,之后二十年间双方在钓鱼岛基本相安无事。
进入90年代后,钓鱼岛问题又逐渐浮出水面,日本右翼团体在政府的默许下开始在钓鱼岛上立碑建塔,宣示主权,日本政府甚至采取了更为激进的措施,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二、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的原因:1.海域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
钓鱼岛周围海域海底石油储量巨大,可达30-70亿吨。
2.关乎我国东南沿海的安全。
在战略意义上,介于琉球群岛和我大陆及台湾省之间的钓鱼岛如为日本利用、作为日本再次侵略台湾的桥梁或前进基地;另一方面,列岛也可以成为中国保卫国家东海方向安全、遏制日本势力南下的前哨;钓鱼列岛处在台湾岛东北最远端,其前沿位置对我国东南沿海方向的安全有重要影响。
就钓鱼岛争端谈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在谈钓鱼岛争端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来说说钓鱼岛的经济、战略价值。
钓鱼列岛位于台湾的东北与日本冲绳的西南部之间的海域,其中钓鱼岛最大,为4.5平方千米,有淡水。
岛上并生长着一种叫海芙蓉的植物,是珍贵的中药用植物。
钓鱼岛上还栖息着大批海鸟。
钓鱼岛附近海域是一个大渔场,渔业资源十分丰富,盛产飞花鱼等多种鱼类,长期以来就是我国渔民捕鱼作业、避风过夜之地。
台湾、福建等地的渔民每年来此捕鱼,年收益超过2亿美元。
钓鱼岛成为国际瞩目的焦点更主要的在于那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1969年5月,联合国亚洲经济开发委员会的“埃默里报告”认为,“台湾东北20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北部钓鱼诸岛附近为大油田所在地。
”估计蕴藏量为一兆美元。
我国科学家估计,钓鱼岛等岛周围海域的石油储量约在737至1574亿桶之间。
在石油资源日益贫乏的今天,这些石油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而钓鱼岛的战略价值体现于,它不仅涉及20平方千米海洋国土和一半以上东海海底资源的归属,而且将可能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海上经济开发产生重大影响。
日本学者显然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1997年底,日本的《军事家》杂志刊登了一篇署名文章,题为《日本自卫队尖阁群岛计划》。
文章作者、前日本自卫队教官、研究员高井三郎对钓鱼岛的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进行了详细的评估。
据他的文章透露,现在日军仅在琉球群岛所属宫古岛上设有雷达,“其监视范围达不到……大陆沿岸”。
如果在钓鱼岛上设置雷达的话,日军就可以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目标如福州、温州、宁波等地进行监视,并对台湾本岛及海峡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从地理位置来看,钓鱼岛与我国基隆东北的彭佳屿和日本的八重山群岛距离大致相等,各为90海里。
高井先生认为:“如果中国控制了(钓鱼岛)海域,便控制距大陆500千米以内的东面和南面海域。
……在进攻和防御两方面都处于有利的战略地位。
”有报道认为,中国科学考察船开始在东海争议海域进行作业,也说明中国方面意识到了美国在日本海对中国实施高技术打击的危险性。
浅谈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摘要: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地处中国东海大陆架的边缘,总面积约5.69平方公里。
不仅岛屿本身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还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
钓鱼岛之争是中日间存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钓鱼岛的争端由来、价值等明确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同时主张用相对和平的方式坚决捍卫我们的家园。
关键词:钓鱼岛中日关系日本外交问题1、中日钓鱼岛争端的由来据史料记载,明太祖遣使杨载诏谕琉球时经过该地,经考察系无人居住且无任何他国标记,于是设大明界碑。
且在此之前,从秦始皇,经三国、南宋、元代等朝,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我国人民到过澎湖列岛的记载。
由此可以看出,钓鱼岛屿很早就是中国的领土,一直在中国的管辖统治之中,所以。
“无主地”的言论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这种没有依据的言论是站不住脚的。
?然而日本却一味声称钓鱼岛主权归其所有,日本部分右翼分子不顾中日两国的关系,肆意公然践踏国际法,侵犯中国对钓鱼岛屿的主权,由此引发钓鱼岛问题,从而导致近年来我国和中日关系的紧张化。
2、日本觊觎钓鱼岛的目的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利益至上的原则支配着各国的政治与外交行为。
日本政府顽固地与中国争夺钓鱼岛主权归属,绝不仅仅是钓鱼岛本身,日本所觊觎的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和军事战略价值。
(1)经济价值日本是个海岛资源,物产资源十分匮乏。
所以一直以来,对邻国总是虎视眈眈。
1895年日本就曾出版《大清国最新图》,上面详细标注了中国的各类资源,铁矿、磁矿、石炭、木棉、羊毛、茶叶等。
过去日本就曾因觊觎中国丰富的资源而多次发动了侵华战争。
1968年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通过对包括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在内的我国东海大陆架海底资源的勘察,发现这里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石油资源。
石油触动了日本的神经,促使日本提出了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要求。
(2)军事战略价值钓鱼岛在军事战略上的潜在价值是支配日本对钓鱼岛主权要求的另一重要因素。
从钓鱼岛事件中所想到的军事与国防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活动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活动。
国防建设是指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防能力方面进行的各方面建设。
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武装力量建设,边防海防空防人防以及战场建设,国防科技与国防工业建设,国防法规与动员体制建设,国防教育以及与国防相关的交通运输,邮电,能源,气象,航天等方面建设。
国防建设的目标:巩固国防,捍卫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国防现代化。
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在种种复杂因素仍然对中国的核心利益产生影响的情况下,中国要具备用军事手段捍卫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能力,必然面临军队提高应对危难局面的能力的问题,军队的战斗力增强、武器更新与官兵现代化应战素质的提高是当然之举。
中国军队为人民利益而建立,为人民利益而存在,为人民利益而发展。
在中国,军人的天职是捍卫国家,军人的目标是保卫和平。
中国人民与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一样,有着对和平的热烈向往,也需要维护和平的能力。
中国正在书写一部和平崛起的历史,世界和平为中国崛起提供条件,中国崛起为世界和平增添力量。
为了和平,中国需要有一支强大的国防军 。
中国的综合战争实力排世界3位,综合军事力量排世界3位,常规军事力量排世界5位,核军事力量排世界4位,陆军军事力量排世界1位,空军军事力量排世界6位,海军军事力量排世界6位,根据世界各国的常规军事力量和核武器力量综合推测出世界军事力量第第三名。
关于军事国防,不可否认,二十一世纪国家之间的较量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以经济实力为先导。
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国家竞争白热化的时候,极端的较量形式就会出现。
这个极端的较量形式就是战争!当今的中国,安全隐患不可谓不多。
南沙群岛被东南亚小国强占,台湾问题尚未解决,中日东海问题和钓鱼岛争端也日益升级。
钓鱼岛问题与中国军事战略问题一钓鱼岛及钓鱼岛问题由来钓鱼岛是位于中国东海钓鱼岛列岛的主岛,距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基隆市约190千米,面积4.3838平方公里,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被誉为“深海中的翡翠”。
1972年美国撤离琉球时,将钓鱼岛“行政管辖权”混合琉球“交给”日本,而中国一直声称对钓鱼岛拥有主权。
因此,钓鱼岛争议也由此而生,目前双方处于对峙状态。
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民间团体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
2012年9月10日起,中国政府部门对钓鱼岛及附属岛屿开展常态化监视、监测;2012年9月11日,中央电视台首播钓鱼岛天气预报。
2012年9月17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国学者发现1895年日政府就知道钓鱼岛是中国的。
”钓鱼岛列岛均为无人岛,但处中、日两国间的冲绳海槽(琉球海槽)。
在大陆架划分上,中国和日本是相向而不共架的大陆架,由冲绳(琉球)海槽分隔,但钓鱼岛位于冲绳(琉球)海槽的西侧上沿二钓鱼岛战略价值一旦日本拥有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不只是占领钓鱼岛列岛,而是让其领土踏在中国大陆架上,中日就变成了相向而共架的大陆架。
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兼少将罗援指,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如果钓鱼岛被日本非法占据,中日就得按中间线原则划分大陆架,中国不仅丢失大量的海洋管辖区和海底资源,而且美日对中国的战略封堵线,将从第一岛链又前推到中间线以西。
从军事地理学角度看,钓鱼列岛有着十分重要、但并不为人多知的军事价值。
在我大陆国土的海洋方向,形成一道大陆外缘天然的屏障。
这一串岛屿的中段,我东海方向的正面,正好是琉球群岛和台湾岛,它们加上日本九州岛使我东海海区与太平洋分隔。
三中国军事战略选择问题日本的选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近日表现得非常疯狂,就像一条失去控制的野狗,批准防卫省可以击落中国的无人机,防卫相小野寺五典紧接着也发出了战争叫嚣,中日间的紧张关系似乎一触即发,随时有爆发战争的危险。
从中日钓鱼岛争端看海权在国家政治第一篇:从中日钓鱼岛争端看海权在国家政治从中日钓鱼岛争端看海权在国家政治、经济、安全中的作用最近常常看到中日因钓鱼岛问题关系紧张的报道,9月8号日本海上保安厅于当日凌晨逮捕了7日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捕捞作业的中国渔船船长,并将船长带到了冲绳县石垣市,中方提出严正交涉。
随后中日关系局势紧张。
而就在十月二号日本右翼分子又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华游行。
这场游行以“谴责中国侵略尖阁诸岛(我国称“钓鱼岛”)全国国民统一行动”为主要内容,号称中国“侵略”尖阁群岛,这些游行者不仅猖狂反对中国党和政府有关领导人,还批评首相菅直人内阁对中国的软弱外交,同时还不忘时时提醒民众,与韩国有关的“竹岛(独岛)”,与俄罗斯有关的“北方四岛”主权争议。
他们煞有介事地声称日本国民再不动员起来保护国土,尖阁诸岛(我国的钓鱼岛)将被中国掠夺,北方四岛将永远被俄罗斯霸占。
在简易搭建的临时舞台上有人在发言中不惜造谣说:现在有十几万的在日中国人已经“归化”日本国籍,他们有选举权,中国政府已经给他们暗中发出指示,要求他们在全国性大选或地方选举中投票支持“××人”或××政党”……,还有一个来自新州的地方议员,竟然对中国在新州设立总领事馆一事大放厥词,说这是中国政府与日本行政当局的“密室交易”,他要在地方议会上反对中国设立领事馆等等。
对现在世界各国来说,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的问题。
没有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就谈不上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两国承担着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责任。
中日两国关系如何,不仅对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局势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在主权国家时代,每个国家都有寻求本国发展的权利,不应以牺牲别国利益为前提。
追求一时得益而伤害其他民族对本国长期利益的损害远大于一时的收益,实际上得不偿失。
孙中山先生在20世纪初主张在国际关系上推行“王道”以取代西方的“霸道”,还主张亚洲各国平等联合。
对钓鱼岛问题的看法钓鱼岛问题关乎我国领土完整,更关乎我国的尊严,对于面子问题,我国必须强势,在军事上的压迫要不折不扣的进行,中国自古以来就被各国公认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使得日本,甚至菲律宾都敢公然对中国叫嚣,我们要颠覆语言巨人的形象,以切实的行动打消日本占领钓鱼岛的念头。
很显然,这些有损中国利益的事都与美国有着莫大的联系,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体制与美国的资本主义体制注定了中美两国会一直对立下去。
虽然美国从没有公然与中国叫嚣,但美国总喜欢暗箱操作,这次钓鱼岛事件也不例外,要不是美国在日本背后为日本撑腰,日本这小国哪有那么大勇气与中国如此叫嚣。
最近,中日两国对于钓鱼岛问题仍在交涉中,日本对于钓鱼岛仍然紧咬不放,中国的强硬态度似乎没有起到太大作用,日本甚至在国内发起购岛募捐,这使得中日两国关系严重恶化。
“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不要害怕摩擦”,国际战略学者上官青云说,我们爱好和平,但我们不能放弃通过武力夺回自己被占领土的权利,特别是当日本已磨刀霍霍的时候,我们不能没有准备。
钓鱼岛问题迟迟不能解决,这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安定和发展,日本虽然依旧强势,但领土原本就属于我们,日本若不惜与中国抗争到底,中国就不必再拖延,和平谈判也好,军事压迫也好,中国都必须以最强硬的态度解决钓鱼岛问题,中国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绝不容许别国践踏。
中日钓鱼岛问题一直延续至今,仍没有很好的解决。
我个人觉得这不光是一个政治问题,更应该是中国对外的态度问题,这和我国的对外战争息息相关。
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既不能完全否定也不能莽撞的支持。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发展的一大隐患,中日钓鱼岛争端由来已久,涉及政治、历史、资源、军事国防等多方面。
钓鱼岛位于台湾省东北,距基隆港190公里,距日本冲绳岛西南约420公里。
钓鱼诸岛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岛屿周围的海域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五个台湾岛的面积。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于日本强占中国钓鱼岛的问题,中国没有动用武力,坚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中日钓鱼岛之争是明智的,因为在人类历史上,战争给人民造成的伤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即使一场战争也是多余的。
一、隐伏危机的战略地缘环境迫切需要强大的国防力量来弥补。
(一)、国防历史的回顾大家都知道,古代有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
但是到现代硕果仅存的国家也只有一个中国了。
巴比伦是彻底地消亡了。
埃及和印度虽然还作为国家存在着,但是,统治着它的民族早已经象走马灯一样换了又换。
因为其他三个文明古国只具备发展文明的必要条件,水源充足、植被茂盛、资源丰富,但是缺乏必要的地缘战略优势,优越的资源条件反而被其他民族垂涎三尺。
唯独只有中国,在古代交通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东靠大海,西倚高原,南接从林,北临沙漠,在中华文明的萌芽时期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安全屏障,使中华文明在一个相对优越的环境里发展繁荣。
从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两种不同文明的激烈碰撞,偶然有周围的匈奴、吐蕃、鲜卑族骚扰滋事,但都不足为大患。
唐宋以后,文明相对成熟,实力相对强大。
因此当中国强大的时候,就赶跑他们(驱逐匈奴,怛罗斯战役),在相对积弱的情况下,就用优势文化来同化他们。
较好的地理位置,从客观上保证了文明的蓬勃持续发展(类比于近现代美国的对该国在两次大战成为第一强国的事例)。
与欧洲无数城邦小国在匈奴西迁带来的一波又一波的种族迁徙和外族入侵中烟飞灰灭比起来,简直就象是世外桃源一样。
但是到了近代,对我们有利的战略环境就发生了变化。
随着欧洲工业化的推进,蒸气机、火炮的发明,原来是我们的安全屏障的大海、长城,现在可以轻而易举地逾越。
而当时的清政府并没有及时地意识到这一点,没有及时扩充军事实力来弥补战略地缘缺陷,确保国防水平,因此(以前海上的小患也有,例如唐朝的白江口大战、明朝的倭寇)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百余年内,西方列强跨(海)洋而来,光从海上入侵中国就达470余次。
广袤无垠的西伯利亚荒原、荒无人烟的兴安岭、雄伟的万里长城,再也挡不住俄罗斯人侵略的脚步(莫斯科公国-彼德大帝-苏联2平方公里/天)。
虽然青藏高原不适合英国人居住,也叫他们折腾出一个麦克马洪线出来。
结合中日钓鱼岛争端试谈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摘要本文将由中日钓鱼岛的争端出发,联系中国周边形势,分析我国国防建设存在的困难,论证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引发出对未来中国国防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周边形势、国防建设的困难、国防建设的策略近年,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不断腾飞,但以钓鱼岛为主的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领土争端却不断刺激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神经。
1.中日钓鱼岛争端的概况与当今中国周边形势概况1.1中日钓鱼岛争端的概况1854年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就开始了西化的改革道路,对外奉行对外殖民扩张政策。
中日甲午海战之前,日本曾试图以钓鱼岛为无人之岛,无清政府统治痕迹为由秘密将该岛据为己有。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最终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方签订了《马关条约》,约定清政府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从此钓鱼岛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日本统治时期。
1945年中国二战胜利,要求日本归还其侵占中国的全部领土,1951年《旧金山对日和约》第二条中日方承诺:“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权利根据及要求”。
而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由于日方发现钓鱼岛周围海域藏有大量石油及其他海洋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就向外声称钓鱼岛系日本领土,禁止中国渔民在岛周围活动,开始对钓鱼岛事实行使主权,由此引发了中日钓鱼岛争端。
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曾表示,在战后将琉球诸岛归还中国所有。
但是,美国为了封锁中国,没有将钓鱼岛和琉球还给中国,反倒在1971年签订“归还冲绳协定”,将包括钓鱼岛在内的这些岛屿“归还”日本。
日本政府开始据此主张对钓鱼岛的领土主权。
2010年钓鱼岛撞船事件引发了中日两国关于钓鱼岛主权问题争端的高潮,而且近年日本野田政府购岛事件又把原已降温的钓鱼岛争端推到中日两国关系的风头浪尖,使中日双方外交关系持续降温,也引发了双方国内民间激烈的冲突和抗议。
1.2当今中国的周边形势概况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可将这六块地区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
从南海、钓鱼岛纷争看建设海洋强国的现实意义汪志摘要:21世纪是海洋世纪,也是中国快速发展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
作为一个海洋大国,中国的发展受到世界海洋秩序的变化尤其是周边各国海洋战略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钓鱼岛争端和南海纷争的背景下,实施海洋强国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海洋实力更有利于我国的全面崛起大业。
关键词:海洋纷争强国软实力硬实力崛起一、世界海洋发展趋势下的南海、钓鱼岛纷争地球表面近3/4是海洋,世界上4/5的国家是沿海国,2/3以上的人口生活在临近海洋的地区。
海洋蕴藏的资源也比陆地丰富,其中海洋石油蕴藏量约1100多亿吨,目前探明储量约200亿吨;海洋天然气储量约140万亿立方米,目前已探明储量约80万亿立方米。
【1】随着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陆地资源的不断消耗,当今世界海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世界各国对海洋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因此也催生了世界海洋错综复杂的发展趋势。
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激烈争夺海洋资源导致各国对海洋权益的强化;(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某些条款内容的模糊造成诸多问题;(3)海上安全威胁催生海洋治理;(4)美国将海洋作为战略调整的重点加剧世界海洋不平衡格局。
【2】以上四种因素毋庸置疑是相辅相成的,在这四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使得世界海洋格局变得愈发的错综复杂,各国之间围绕着海洋权益问题也展开了各种争夺。
在这种大的氛围下,我国周边的海洋问题也变得愈发棘手。
尤其是周边小国,以美国重返亚太的海洋战略调整为契机,以争夺海洋资源为目的,以海洋安全威胁为借口,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漏洞为依据,不断地侵占或蚕食我国的海疆国土,严重扰乱了我国周边海域的秩序同时也破坏了地区和谐安宁。
就具体而言,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钓鱼岛为核心的中日东海主权争议和以南中国海广阔海域的诸多岛礁主权归属为核心的纷争。
其中,就争议涉及的岛屿数量和国家而言,南海的局面更为复杂无序,主要涉及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台湾。
联系我国周边形势,谈谈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国无防不立 民无兵不安。
作为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 最重要的无非两件大事 一个是发展问题 另一个是安全问题。
国防国家为了防备和抵抗侵害 制止武装颠覆 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 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 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 经济 外交 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作为国家利益的捍卫者 只有巩固和强大。
国家才能获得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权益。
国防 是国家为保证国家利益不受外界侵犯而采取的一切防卫措施的总和。
中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jiao权端势力、民族fen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近年来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威胁
日本别有用心渲染‘中国威胁论’,发布《防卫白皮书》,再次强化成为军事大国的思想,壮大军事实力,向海外扩展防务范围
钓鱼岛事件
近年来美韩军事演习频频进行,明说目的是维护朝鲜半岛的稳定,但是其中难道就没有针对中国的“军事威胁”
美韩不顾中国政府的抗议,依然执意在黄海海域进行军事演习
奥巴马上任之后,高调地喊出要重返亚洲、重返东南亚的主张
越南向南沙增派巡逻舰艇,修缮防御工事,建立永久性居民点;向俄购买一批导弹护卫舰和歼击机;向美等西方国家求购F-16战斗机和可能用于近海作战的小型舰艇;同时多次举行以中国海军为作战对象的抗登陆、反海上突击的军事演习,大有誓与南沙共存亡的架式。
作者:lucy浅析中日钓鱼岛的战略意义与国民的理性爱国行为摘要:最近,中日两国关系因钓鱼岛问题一直对峙,钓鱼岛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而我国国民更应采取理性的爱国态度与我国政府一起捍卫国家主权。
关键词:钓鱼岛政治经济军事爱国钓鱼岛列岛虽然只是一个面积总共不到七平方公里的小列岛,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战略意义,一直是中日两国敏感和热点问题。
在政治方面,对中国而言,台湾是我国的内部问题,钓鱼岛则是我国外交的民族尊严和主权的问题。
在经济意义上,根据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联合国亚洲远东委员会提出调查报告断定,东海大陆架将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油田之一。
就海底资源而言,钓鱼岛列岛附近的海域不仅石油资源储备巨大,而且渔业资源丰富,仅海岛上,就有遍地丛生的珍贵药材。
中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
从上世界六十年代起,中国虽然摘掉了贫油国的名字,但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石油需求量逐渐增大,继而成为美国之后的石油消费大国。
而依目前各种数据的反映,未来中国油气开发的难度增大,储存量供不应求。
目前中国也继美国和日本后成为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变得十分尖锐。
因此,开发钓鱼岛附近的石油天然气,对中国未来发展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关键问题。
日本经济的制造业和重化工业是十分发达的。
日本矿产资源贫乏,除煤,锌有一定的储量外,90%以上依赖进口,其中石油完全依靠进口。
过去凭着源源不断的石油供应,日本迅速实现了经济腾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
但对石油进口的严重依赖性也暴露了日本经济的脆弱。
每逢中东爆发出石油危机,日本的经济都会随之受到冲击。
对于一个不能自我产油的国家来说,石油是日本发展的生命线,而钓鱼岛丰富的资源恰好就是石油。
从军事地利地理位置来说,钓鱼岛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有着十分重要的军事价值。
在这一岛屿的中段,中国中国大陆国土的海洋方向,形成一道大陆边缘天然的屏障。
而中国东海方面的正面则是琉球群岛和台湾岛。
从钓鱼岛事件看中国国家安全从钓鱼岛事件看中国国家安全历时十七天的新一轮钓鱼岛事件引起的中日紧张对峙终于告一段落了。
日方称,中国籍渔船在南部存有争议的诸小岛(即钓鱼岛)附近与日本的两艘巡逻船相撞,随即日本非法扣押了这艘中国渔船,并按照日本国内法逮捕了船上的渔民。
在中国的外交压力下,日本随后释放了14名船员,但是拒不释放船长。
中日发生激烈碰撞,中日关系降至小泉以来的最低点。
中国不断对日本施加外交压力,推迟了邀请日本领导人的访问,终止了省部级以上官员的交往,终止了关于东海油气田开发的合作进程,还或隐或现地表示中国将禁止对日的稀土出口。
船长最终在被非法扣押十七天之后被释放,但是从司法角度来看,日本已近完成了这一司法程序,换句话说,日本已近在某种意义上宣誓了日本对钓鱼岛的完整主权——尽管这是非法的。
钓鱼岛一直以来都是中日双方的争议领土,可是一直以来中日并没有因此爆发大规模的冲突。
何以日本突然在此重拳出击?日本不可能不知道中国会对此作出强烈反应,在中日关系日渐修复的时候来这么一手,日本到底是何用意?首先,日本的大胆行为来自于其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
虽然钓鱼岛是争端区,但是日本早在1978年就已经开始逐步蚕食钓鱼岛。
日本右翼团体“日本青年社”于1978年在钓鱼岛修建了一座灯塔,实际控制了这里。
几十年来,日本不断在岛上修建基础设施,派遣海上自卫队巡逻钓鱼岛海域,设置“警戒监视区”,威胁和驱逐进入钓鱼岛12海里的中国渔船和保钓船只。
中国如果要武力夺回,将要承担巨大风险;其次,有美日同盟为其撑腰。
日本史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同盟国,这是公开的事实。
而美日联手遏制中国,这也是公开的秘密。
美日《安保条约》其实并没有在严格意义上将钓鱼岛纳入其安保范围,但是日本通过这一事件就是想告诉美国,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是不会妥协的,美国必须将钓鱼岛纳入《安保条约》的范围之内,支持日本。
同时,日本又追随美国口径,职责中国海军发展不透明,要求在岛屿上设置更多的军事设施,美国陷于十分被动的境地。
钓鱼岛主权与战略价值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人们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利益乃交往的筹码”,这种利益至上的原则支配著各国政治与外交行为。
日本国内的某些人对钓鱼岛的狂妄之言和无礼之举,正是出于对这不大的海上荒岛主权归属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垂涎。
说穿了,日本与我争夺钓鱼列岛的权所有,不是为了几座荒岛而发。
日本的眼光紧盯著的是钓鱼岛潜在的巨大经济和军事价值。
夺取钓鱼岛是日本企图对我国东海海域海洋资源进行争夺的重要而关键步骤。
同时,这几座岛屿的归属也直接影响著日本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甚至恢复军事大国地位的战略步伐。
如果我们翻开历史,寻找钓鱼列岛主权的源头不难发现,中日之间对此真正有所争议并形成第一次争端高潮的时间是本世纪70年代初。
在此之前的近百年内,包括二战结束后的20余年时间,日本都是在偷偷摸摸地干著窃取钓鱼岛主权的勾当。
1968年联合国亚洲经济委员会通过对台湾海峡以北海底资源的勘测,发现括钓鱼列岛在内地广大东海海域蕴藏著十分丰富的海底石油资源。
这使受资源短缺、石油缺乏困扰的日本对这一地区发生了浓厚兴趣。
由此日本政府才在战后首次正式提出了对钓鱼列岛的主权要求。
换言之,如果不是对新发现资源占有欲望的驱使,很难说日本会在这一时候提出它的所谓主权的问题。
1969年5月,日本冲绳县八重山岛公所派出水警和工程队,登上钓鱼岛并设立了水泥标柱式“国标”,还欲盖弥彰地在岛上清除了中国人留下的痕迹。
1970年8月31日,日本有关机构通过法律,确认所谓“尖阁群岛”属于日本。
在此基础上,日本采取种种措施加速钓鱼岛的“日本国土化”进程,不仅向那里派出调查团和测量船,还用巡视船将人员和器材运往钓鱼岛,并非法在岛上修建了直升机机场,意在以既成事实的态势达成永远占领的目的。
这就是日本占领钓鱼岛的真实用意!当我们从这一视角去观察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所作所为时,便不难发现,日方关于这些岛屿归属上的举措颇具战略意义。
因为无论是岛屿周围海洋资源的经济价值也好,还是小岛本身的军事价值也罢,可以说都对日本有利益悠关的重要意义。
从南海问题与钓鱼岛问题看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国防建设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和平安定的保证。
中国位于亚洲的东方,被太平洋、印度洋环绕,同时也是个大的内陆国家与多个国家领土接壤。
重要的是中国是一个大的发展中国家,它的发展可以影响亚洲乃至世界,所以它需要有健全的外交政策、手段,及强大的国防实力,去捍卫领土完整祖国统一、领空及其专属海域的掌控权。
所以国防建设对中国而言是重要的。
古人云:“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中国历史绵延数千年,王朝兴衰更迭,长则数百年,短则数年或者数十年。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探究其中的奥秘,可以发现一个普遍规律,即“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苦繁重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在中国历史上,因沉湎享乐、忘记忧患而招致大祸的,数不胜数。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如果我们不引以为戒,是很危险的。
在这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为当今时代,我们更要有一种“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那么,在这时期加强国防建设将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中国正在从地区大国走向全球大国,中国与他国在地区安全上的合作领域在增加,中国的外交比以前更加成熟,在处理重大国防问题的过程中,中国的声音尤显重要,中国发扬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风范,受到了各国的高度赞扬。
当然,还有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在时刻考验着中国:花招不断的”台独”分子,野心勃勃的日本右翼势力,盛气凌人的美国霸权主义,不太平静的南海……未来的中国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莫测,变数迭起。
世界各国主要军事国家在更新装备、改革军队体制方面都有较大举措。
国海上安全形势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性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国家,海上安全是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其安全形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权益之争愈演愈烈,突出的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菲黄岩岛对峙,以及中越的南沙岛屿争端;二是全球性海盗和武装截船犯罪日益猖獗,如索马里、加勒比等海域海盗问题突出。
这两个问题都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都是涉及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大问题。
从2012 年开始,中国周边海上争端呈现出较强的对抗性。
黄岩岛对峙持续的时间长,而钓鱼岛争端的激烈程度也达到了历史新高点,日本试图将钓鱼岛“国有化”,而中国则抓住时机,推动了对钓鱼岛的实际管理。
截至2012年11月底,仅中国海监船该年度进入钓鱼岛12海里内执法就多达34 次;12 月,中国海监飞机首次抵达钓鱼岛领空,开启了对钓鱼岛的海空立体巡航,维权力度从未如此强硬。
在黄岩岛对峙中,中菲两国执法船只近身对抗,这种直接的、地理空间上的据点对峙,大大增加了冲突升级的概率。
其结果是,中国成功地实现了在黄岩岛海域的攻防转换,获得了对岛礁及其附属海域的实际控制权,致使菲律宾在中沙群岛遭受了近年来最大的挫败。
还有钓鱼岛主权争端问题已经成为横亘在中日两国间进行和平第 1 页(共 3 页)合作的最大障碍。
2010年是钓鱼岛主权争端升级的转折年,而2012 年则集中展现了中日关于二战后国际秩序合法性的争论,钓鱼岛事件已被上升至国际秩序的高度。
随着中日双方空中对峙的加强,钓鱼岛争端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菲律宾、日本与中国在南、东两个方向发生海上争端并非偶然,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联动性。
海上争端的发生具有必然性随着中国实力和国家利益的扩展,中国海上力量的加速建设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2010 年,国家海洋局发布《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指出要维护中国在全球的海洋权益,建设海洋经济强国,同时形成海洋防卫战略和海洋科技战略。
但是目前,中国在海洋安全战略方面,与美国、日本等海洋强国相比,主要存在三个不足:1. 我国没有专门海上安全方面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