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考试试题与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汉字的六书?A. 指事B. 会意C. 转注D. 形声2. 下列哪个字是独体字?A. 森B. 林C. 众D. 休3. 下列哪个词语是形容词?A. 美丽B. 跑得快C. 喜欢D. 跑4. 下列哪个句子是疑问句?A. 你吃饭了吗?B. 吃饭了吗?C. 你要去哪里?D. 去哪里?5. 下列哪个词语是动词?A. 跑B. 快C. 得D. 跑得快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__的关系是主谓关系。
"(1分)7. "__的关系是动宾关系。
"(1分)8. "__的关系是并列关系。
"(1分)9. "__的关系是递进关系。
"(1分)10. "__的关系是转折关系。
"(1分)三、阅读理解(每题10分,共30分)11.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短文:《小兔子乖乖》有一天,妈妈兔子出去买菜,临走前告诉小兔子们:“妈妈去买菜,你们在家里不要开门。
”小兔子们点点头。
妈妈兔子走了没多久,狼就来到了小兔子家。
狼敲敲门,小兔子们不敢开门。
狼想了一个办法,装成妈妈兔子的声音,说:“孩子们,我是妈妈,我回来了。
”小兔子们一听,以为真的是妈妈兔子,就开门了。
狼进了屋,把小兔子们统统吞进了肚子。
妈妈兔子回来后,发现小兔子们不见了,非常着急。
她四处寻找,最后在狼的肚子里找到了小兔子们。
妈妈兔子说:“你们怎么这么不小心呢?”小兔子们说:“妈妈,我们以后再也不会开门了。
”请问:(1)妈妈兔子临走前告诉小兔子们什么?(2)狼是如何进入小兔子家的?(3)小兔子们为什么被狼吞进了肚子?(4)小兔子们最后在哪里被找到?四、作文(共30分)12. 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C2. A3. A4. B5. D二、填空题答案6. 主语和谓语7. 动词和宾语8. 两个并列成分9. 形容词和名词10. 连词“但是”三、阅读理解答案11.(1)妈妈兔子临走前告诉小兔子们:“妈妈去买菜,你们在家里不要开门。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成语与“滥竽充数”意思相近?A. 班门弄斧B. 老鼠拉龟C. 推陈出新D. 鱼目混珠答案:D2. 下列哪个字是“读音错误”?A. 鲜花B. 珍惜C. 铅笔D. 美丽答案:C3. 下列哪个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 他像一只小兔子一样可爱。
B.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C.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D. 他学习很认真。
答案:B4. 下列哪个词是表示颜色的词?A. 喜悦B. 碧绿C. 风雨D. 高兴答案:B5. 下列哪个诗句出自《静夜思》?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答案:B6. 下列哪个成语表示“形容非常高兴”?A. 喜出望外B. 喜言巧笑C. 喜笑颜开D. 喜形于色答案:C7. 下列哪个字是“多音字”?A. 行B. 乐C. 长D. 都答案:A8. 下列哪个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A. 山水风光,美不胜收。
B.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
C. 红花绿叶,满园春色。
D. 鸟语花香,世界多美好。
答案:C9. 下列哪个成语表示“形容非常懒惰”?A. 懒散B. 懒惰C. 懒汉D. 懒婆娘答案:B10. 下列哪个诗句出自《春晓》?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少不学,老不识,人生何处不青山。
”这句话出自《增广贤文》。
1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14.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15.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镌刻(juān)蹒跚(pán)蹊跷(qī)B. 踌躇(chóu)缱绻(quǎn)佝偻(lǚ)C. 踉跄(liàng)翩跹(xiān)踯躅(zhí)D. 徜徉(cháng)逡巡(qūn)咫尺(zhǐ)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而且在生活中也表现得很出色。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答案:B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C.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D.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答案:D4.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满志(犹豫)栩栩如生(生动)B. 囫囵吞枣(整个)戛然而止(突然)C. 咫尺天涯(距离很近)锱铢必较(非常小气)D. 徜徉自得(随意)瞠目结舌(惊讶)答案:A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地在天空中飞翔。
B. 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响亮。
C.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D. 他的性格如同钢铁一般坚强。
答案:A6.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B. 李白的诗歌以豪放著称,被誉为“诗仙”。
C. 王维是宋代的山水画家。
D. 苏轼是元代的词人。
答案:B7.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筵席(yán)窸窣(sū)蹉跎(cuō)B. 踌躇(chóu)缱绻(quǎn)佝偻(lǚ)C. 踉跄(liàng)翩跹(xiān)踯躅(zhí)D. 徜徉(cháng)逡巡(qūn)咫尺(zhǐ)答案:C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一、单选题1.写动物叫喊的词语有较为固定的搭配和习惯用法。
下列词语中搭配有误的一组是()A、狗吠猿鸣B、马嘶蝉噪C、鹤啼虎啸D、鸡叫狼嚎正确答案:C2.语文学习重在().A、理性分析B、多读多背C、分析操练D、感性把握正确答案:D3.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等教学方法。
A、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B、观察法、思维法和探险性学习方法;C、复习法、检测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正确答案:A 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 ①合作精神②创新意识③参与程度④探究精神A、①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正确答案:C5.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A、传授知识B、朗读背诵C、语文实践D、多习作正确答案:C 6.下列句子中,表示的是“亮亮告诉别人,明明起床了”这个意思的一个句子是()A、亮亮,明明起床了。
B、明明起床了,亮亮。
C、亮亮说:“明明,起床了。
”D、亮亮说:“明明起床了。
”正确答案:D7.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高度重视考察学生的()A、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B、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C、策划、组织能力D、协调、实施能力正确答案:A 8.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B、语文能力C、语文素养正确答案:C9.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A、(1)非经批准不能动用流动资金。
(2)非得经过批准才能动用流动资金。
B、(1) 除非你去请,他才会来的。
(2) 除非你去请,他是不会来的。
C、(1) 这样的事,我何尝愿意做? (2) 这样的事,我何尝不愿意做?D、(1)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
(2)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不出现一些差错。
正确答案:B10.对低年级的阅读,要求背诵优秀诗文()篇.A、50 篇B、60 篇C、80 篇D、100 篇正确答案:B11.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 ①合作精神②创新意识③ 参与程度④探究精神A、①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正确答案:C12.下列成语结构完全相同的一组是(4 分)(1)利令智昏(2)犬马之劳(3)息事宁人 (4)度德量力 (5)洗耳恭听 (6)步步为营 (7)富国强兵 (8) 闻过则喜(9)天网恢恢(10)泽被后世(11)天理昭彰(12)完璧归赵(13) 图穷匕现(14)负荆请罪(15)青出于蓝(16)众口铄金A、 (1)(8)(7)(9)B、 (11)(3)(7)(4)C、 (10)(15)(12)(16)D、 (5)(13)(6)(14)正确答案:C13. 《义务教育大纲》指出: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是()A、培养学生自读能力B、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C、理解课文D、朗读和默读正确答案:D14. ()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试题答案全解一、选择题1. A正确答案是A。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 B正确答案是B。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
3. C正确答案是C。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4. D正确答案是D。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5. A正确答案是A。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二、填空题1. 教书育人2. 素质教育3. 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4. 教育教学活动5. 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三、简答题1. 教师的职业理念包括哪些方面?教师的职业理念主要包括: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2.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3.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有哪些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4.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哪些原则?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营造和谐、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窗棂(liu)瓢泼大雨(pao)B. 轰鸣(hong)气喘吁吁(xu)C. 炯炯有神(jiong)震耳欲聋(long)D. 碧空如洗(xi)沉鱼落雁(ya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努力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B. 我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次比赛,希望能够取得好成绩。
C. 这个公园的景色非常美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
D.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难,需要请教一下老师。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B. 天上的星星像钻石一样闪闪发光。
C.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D. 这个苹果又大又红,真好吃。
4. 下列词语中,属于名词的是:A. 高兴B. 悄悄C. 快乐D. 飞跑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A. 你难道不知道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吗?B. 这本书很好看,难道你不感兴趣吗?C. 这样的天气,难道你不出门吗?D. 你已经迟到了,难道不知道时间的重要性吗?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他的声音非常大,震得窗户都在抖动。
B. 这个西瓜非常甜,比蜜还甜。
C. 他跑得很快,像飞一样。
D. 这本书非常厚,像一座山一样。
7. 下列词语中,属于动词的是:A. 明亮B. 快乐C. 好看D. 跑步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花儿在微笑,好像在欢迎我们。
B. 雨滴在跳舞,好像在庆祝春天的到来。
C. 风儿在唱歌,好像在诉说着心中的喜悦。
D. 星星在闪烁,好像在向我们眨眼。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鸟儿歌唱,花儿绽放。
B. 这个孩子聪明、活泼、可爱,大家都喜欢他。
C. 天上的云朵像羊群、像骏马、像狮子。
D. 他的成绩很好,语文、数学、英语都名列前茅。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这个问题很难,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呢?B. 你知道春天来了吗?春天的花儿都开了。
小学语文教师基础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汉字“明”属于哪种结构?A. 左右结构B. 上下结构C. 内外结构D. 独立结构答案:A2. “春眠不觉晓”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D3. 下列词语中,属于名词的是哪一个?A. 跑B. 跳C. 快乐D. 书答案:D4.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王之涣C. 杜甫D. 苏轼答案:B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哪一个?A. 风吹草低见牛羊B. 月落乌啼霜满天C. 江水流春去欲尽D. 落红不是无情物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床前明月光”是唐代诗人______的名句。
答案:李白2. 《静夜思》是李白的一首______。
答案:五言绝句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
答案:李商隐4.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杜甫的《______》中的名句。
答案:绝句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______》。
答案:水调歌头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对仗”在古代诗歌中的作用。
答案:对仗是古代诗歌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要求诗句中的词语在意义、词性、音韵等方面相互对应,形成对称和平衡的美感。
对仗的使用可以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使诗歌更加和谐、优美,同时也能加深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2. 请解释“借景抒情”这一文学手法。
答案:借景抒情是一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作者情感的文学手法。
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景物之中,使读者在欣赏景物的同时,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这种手法能够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远,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3. 请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答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至关重要。
阅读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深入阅读的内在动力。
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应(yīng)聘应(yìng)该应(yìng)声虫B. 强(qiáng)迫强(qiǎng)迫症强(qiǎng)词夺理C. 模(mó)样模(mú)糊模(mó)拟D. 乘(chéng)车乘(shèng)机乘(chéng)客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耐心的教导,小明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 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人品也好。
D.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还没有想出来。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脱缰的野马,奔跑在草原上。
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
C. 他的心情像天气一样变化无常。
D. 这棵树高得像要碰到天空。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鸟儿唱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人品好,还乐于助人。
C. 这个房子既宽敞又明亮,既舒适又温馨。
D. 秋天的景色真美,金黄的稻田,火红的枫叶,碧蓝的天空。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嗓门大得像喇叭。
B.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C. 她笑得像花一样灿烂。
D.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呢?C. 你难道不觉得他很帅吗?D. 你难道不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吗?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为什么总是这么早到学校?因为他热爱学习。
B. 他为什么总是这么早到学校,因为他热爱学习。
C. 他为什么总是这么早到学校?因为他热爱学习。
D. 他为什么总是这么早到学校,因为他热爱学习。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这个动作。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1.下列各组字词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 酝酿(niàng)滑稽(jī)洗濯(zhuó)孪(luán)生B. 梦寐(mèi)称(chèn)职赏赐(cì)嫩(rùn)芽C. 诀(jué)别什(shí)物笼(lǒng)罩猝(cù)然D. 厄(è)运虐(nüè)杀炫(xuàn)耀匿(nì)笑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雍容经典韬光养晦筚路蓝缕,以起山林B. 安详遐思薪尽火传二人同心,其利断金C. 跨越振辐秘而不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D. 坐阵砥砺学以致用壁立千仞,无欲则刚3.某校文学刊物转载的一段评论中有四个注解,其中不正确的一个是( )。
矛盾在《子夜》等小说创作中所努力实现的创作模式,是西方由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左拉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小说家所成功地实践了的创作模式。
A. 《子夜》:长篇小说,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当时的重大社会问题B. 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作家,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C.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作家,他的《战争与和平》以气势恢弘著称D. 左拉:19世纪法国作家,他的代表作是体现人道主义思想的《巴黎圣母院》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需要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B. 营救告一段落后,他们把重点转向照顾幸存者,现在又在为避免地震滑坡形成的35个堰塞湖可能带来的灾害而奔忙,一刻也停不下来C. 由于单位优势逐渐丧失,身处僻壤的水电八局职工子弟,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尤其是80后的这一代更迫切地希望融入城市D. 去年的大赛我们的工作得到好评,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忽视5.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爱因斯坦非常重视想象力,他说:"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不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语文课程性质?A. 工具性B. 人文性C. 科学性D. 实践性答案:C2. 以下哪个成语与“精卫填海”的故事无关?A. 坚韧不拔B. 水滴石穿C. 鹏程万里D. 奋不顾身答案:C3. 下列哪个字不属于“三点水旁”?A. 洒B. 洗C. 洋D. 浪答案:C4. 以下哪个诗人被尊称为“诗仙”?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之涣答案:C5. 以下哪个故事与《孟子》无关?A. 鱼我所欲也B. 得鱼而忘荃C. 不为五斗米折腰D.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第一学段的学生应认识____个常用汉字,并能写____个字。
答案:300,1007. 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姿势要正确,做到“____、____、____”。
答案:头正、肩平、臂开8. 《狼和小羊》是一篇______童话,作者是______。
答案:寓言,伊索9. 《草原》一文中,老舍先生用“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草原的美丽。
答案:碧绿、一碧千里、翠色欲流10. 以下诗句出自《咏柳》:“______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二月春风似剪刀。
”答案:二月、似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1. 请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
答案:读写结合原则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语言、知识、情感和思想,为写作提供素材;同时,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实现读写相互促进。
12. 请简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答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1)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2)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的阅读材料;3)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如讲故事、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等;4)鼓励学生相互交流阅读心得,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答案(精编版)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知识与能力答案:D2. 小学语文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符合“启发式教学”原则?A. 演示法B. 讲授法C. 讨论法D. 情境法答案:C3. 以下哪个词语的书写有误?A. 持之以恒B. 自强不息C. 奋发图强D. 精卫填海答案:D二、填空题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学生应学会常用汉字________个。
答案:30002.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能力。
答案:听、说、读、写3. 以下成语中,与“水滴石穿”意义相近的是________。
答案:磨杵成针三、简答题1. 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答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和价值观塑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体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 简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答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2)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5)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全面发展。
四、案例分析题请阅读以下案例,回答问题。
案例:在一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荷叶母亲》这篇课文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
问题:请分析这位教师的教学方法,并评价其优点和不足。
答案:这位教师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优点在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查阅资料,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题目和解答一、选择题1.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是()A. 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B. 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C. 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D. 发展性与教育性相结合解答:正确答案:A解析: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的朗读技巧不包括()A. 正确把握停顿B. 注意语气和语调C. 读得快D. 注重语音的准确性和清晰度解答:正确答案:C解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的朗读技巧应包括正确把握停顿、注意语气和语调、注重语音的准确性和清晰度,而读得快并不是正确的朗读技巧。
二、简答题1. 请简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解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2.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
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 请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解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1. 选择适合学生的朗读材料,难易适度,富有童趣。
2. 指导学生正确把握停顿、语气和语调,注重语音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3. 创设丰富的朗读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4. 组织多样的朗读活动,如分角色朗读、比赛朗读等,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5.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朗读机会和指导。
三、案例分析题请分析以下教学案例,并回答相关问题。
案例:某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荷叶母亲》这篇课文时,采用了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课文中母爱的伟大。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技巧进行了指导,如停顿、语气、语调等。
1. 请分析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2. 请分析该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小学教师语文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窈窕(yǎo tiǎo)B. 筵席(yán xí)C. 饕餮(tāotiè) D. 徜徉(cháng yáng)答案:C2.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杜甫B. 白居易C. 苏轼D. 李清照答案:B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C. 为了避免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公司加强了安全教育。
D. 他因为勤奋好学,所以成绩优异。
答案:D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记》,这句话的意思是()。
A.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树下自然形成了小路。
B.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的果实很甜。
C. 教师不自夸,但学生自然会尊敬他们。
D. 教师不自夸,但学生自然会跟随他们学习。
答案:C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 《水浒传》是明代小说家施耐庵所著,讲述了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的故事。
D. 《西游记》是元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神话故事。
答案:D6.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这句诗的意思是()。
A. 春天的小雨滋润着大地,草色远看一片绿,近看却不明显。
B. 春天的小雨滋润着大地,草色远看不明显,近看却一片绿。
C. 春天的小雨滋润着大地,草色远看一片黄,近看却不明显。
D. 春天的小雨滋润着大地,草色远看不明显,近看却一片黄。
答案:A7.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明查秋毫B. 再接再励C. 黄粱美梦D. 滥竽充数答案:D8.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字词的读音是错误的?A. 苹果(píng guǒ)B. 电视(diàn shì)C. 篮球(lán qiú)D. 汽车(qì chē)正确答案:D2. 下面哪个成语的意思与其他不同?A. 不可思议:意思是难以置信B. 一无所知:意思是一无所获C. 半途而废:意思是做事不坚持到底D. 自由自在:意思是毫无拘束正确答案:B3. 下面哪个诗句的意境与其他不同?A. 春风吹又生B. 青山一道同云雨C. 人生自古谁无死D.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正确答案:C4. 下面哪个词语的用法有误?A. 飘然若仙B. 纸短情长C. 春暖花开D. 红颜薄命正确答案:B5. 下面哪个句子的语法错误?A. 我今天买了一本书。
B. 她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孩。
C. 他们喜欢唱歌和跳舞。
D. 我们昨天去了电影院。
正确答案:B二、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主要故事情节。
答:《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故事主要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纠葛和官场斗争,以及荣府的兴衰和封建社会的腐败。
通过描绘贾府的显贵之家,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不公,以及人性的善恶和命运的无常。
2. 请简要介绍古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品。
答: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广泛涉及社会现象和人民生活,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关切。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登高》、《月夜忆舍弟》、《春望》等。
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形式,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三、论述题请论述中国古代诗词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答:中国古代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
通过研究和欣赏古代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首先,古代诗词以其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哪个字读音与其他三个不同?A. 融B. 沸C. 沃D. 膜答案:D2. 下列哪个成语书写有误?A. 风和日丽B. 满载而归C. 狐假虎威D. 鸡犬升天答案:D3. 下列哪个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答案:A4. 下列哪个词语不属于量词?A. 本B. 个C. 只答案:D5. 下列哪个词语属于形容词?A. 看见B. 吃饭C. 看书D. 学习答案:B6. 下列哪个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A. 小明像一只小鸟。
B. 小明在教室里读书。
C. 小明在操场上跑步。
D. 小明吃完饭就去睡觉了。
答案:A7. 下列哪个成语与“一箭双雕”意思相近?A. 一举两得B. 一举三得C. 一举四得D. 一举五得答案:A8. 下列哪个词语属于动词?A. 飞翔B. 飞行D. 飞翔答案:C9. 下列哪个句子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A. 小明在教室里读书。
B. 树叶在秋风中飘舞。
C. 鸟儿在枝头唱歌。
D. 小明在操场上跑步。
答案:C10. 下列哪个成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反?A. 画龙点睛B. 画虎添翼C. 画鹿添角D. 画马添蹄答案:A11. 下列哪个词语属于名词?A. 吃饭B. 看书C. 学习D. 睡觉答案:B12. 下列哪个句子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A. 小明很聪明。
B. 小明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C. 小明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D. 小明在学习上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答案:D13. 下列哪个成语与“买椟还珠”意思相近?A. 买梦还珠B. 买蛇还珠C. 买马还珠D. 买牛还珠答案:B14. 下列哪个词语属于副词?A. 吃饭B. 看书C. 学习D. 睡觉答案:C15. 下列哪个句子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A. 小明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2022年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三套)2022年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一)一、选择题(10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里)1.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
自给(jǐ)自足,不卑不亢(XXXɡ)如饥似(sì)渴,XXX(chónɡ)山峻岭B。
自怨自艾(yì),屡见不鲜(xiǎn),处(chù)心积虑,随声附和(hè)C。
不屈不挠(náo),瞠(chēnɡ)目结舌,XXX(sāi)顿开,从(cónɡ)容不迫D。
无的(dì)放矢,XXX(yè)苗助长,XXX(nìnɡ)死不屈,买椟(dú)还珠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好高务远,XXX,再接再厉,举世无双B。
引人注目,莫明其妙,斩钉截铁,爱不释手C。
勇往直前,翩翩起舞,言简意该,惊弓之鸟D。
一张一驰,争分夺秒,喜出望外,轻而易举3.有些汉字非常奇妙,几个字经过组合后会成为一个新字,一个字中又可能含有其他字。
仔细观察,“器”字里面藏有多少个汉字?正确的一项是()A。
5个B。
6个C。
7个D。
最少8个4.先认真分析成语“前俯后仰”包含的四个词在意义上的关系,再在下列成语中找出与“前俯后仰”的这一特点相一致的一个成语。
()A。
化险为夷B。
口蜜腹剑C。
前赴后继D。
阳奉阴违5.写动物叫喊的词语有较为固定的搭配和惯用法。
下列词语中搭配有误的一组是()A。
狗吠猿鸣B。
马嘶蝉噪C。
鹤啼虎啸D。
鸡叫狼嚎6.下列句子中,表示的是“XXX告诉别人,明明起床了”这个意思的一个句子是()A。
XXX,明明起床了。
B。
明明起床了,亮亮。
C。
XXX说:“明明,起床了。
”D。
XXX说:“明明起床了。
”7.把“XXX说:‘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这个句子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正确的一项是()A。
XXX说:他爱月夜,但他也爱星天。
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面哪个选项中的词语拼写错误?
A. 蜜蜂
B. 草莓
C. 苹果
D. 西瓜
正确答案:D
2. 下面哪个句子的语法错误?
A. 我们明天去公园玩。
B. 她们都会唱歌。
C. 他看见了一只小猫。
D. 我的书包在哪里?
正确答案:D
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A. 杜甫
B. 白居易
C. 李白
D. 王之涣
正确答案:A
二、填空题
1. “人之初,性本善。
”是哪本古代经典中的名句?
正确答案:《论语》
2. 成语“画蛇添足”中的“画蛇”出自哪本古代书籍?
正确答案:《史记》
3. “冰糖葫芦”是哪个地区的传统小吃?
正确答案:北京
三、简答题
1. 请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红楼梦》的主题。
正确答案: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人性的悲剧。
2. 请简要说明小学语文教师的职责和任务。
正确答案:小学语文教师的职责是教授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
3. 请列举三种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方法。
正确答案: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演讲教学。
四、论述题
请论述古代诗词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三个儿子》说课稿
慈溪附海中心小学岑央珠
新课程的理念,不是去追求华丽的包装、精彩的表现和轰动的效果,而是扎实地落实目标。
在教学有效性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设计并执教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
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
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
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
这样的儿子才是孝敬父母的好儿子。
课文内容十分浅显,但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要从小孝敬父母。
我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为:
1、会认"既、嗓、拎、桶、晃、甸"这6个生字,会写"拎、桶、聪、甸"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1、读书指导法
"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
如何带领学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十分重要。
在本课教学中,我不断地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2、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走进课文,当妈妈、当老爷爷、当儿子。
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和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二)、说学法
1、合作探究法
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课中,我组织学生师生合作、同桌讨论,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2、读书入境法
朗读是十分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
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
学习《三个儿子》过程中,我着力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齐读、男女生读等。
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说程序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体现教学有效性,我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导入新课
直接引入课文,齐读课题,拉近课文内容和学生的距离。
(二)、初读感知
1、请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读顺。
2、学习生字词语。
3、教师范写难写的生字,学生练习。
教学的有效性在于教学是否有效果,即是否达成了所要实现的目标。
识字和写字是低段语文的教学重点,多识、写好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目标。
因此,在教学中以"学会生字词语"为切入口,根据学生真实的基础,有目的地设计了轻声字的朗读和汉字的书写。
教师通过范读和范写来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
简简单单的三步曲,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促使教学更有效。
(三)、朗读交流,体味阅读乐趣。
1、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去找一找、读一读:三个妈妈是怎样评价自己儿子的?
2、指导学生朗读妈妈说的三句话。
这个环节为达成第二条目标而开展,从而培养学生语感,提高朗读能力。
首先,让孩子们进一步和文本交流,很快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
然后再自由练读,提供练习提高的空间。
接着,进行朗读指导。
这三句话的教学有个从收到放的过程。
第一句着重指导。
如果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能一起把情感的点点滴滴都挖掘出来,孩子们也读得绘声绘色、有滋有味,那么后两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现。
这样既提高了效率,又能让学生放开手脚去读去悟,达到提高朗读能力的目标。
(四)、自主发现,小处见真情。
1、自读发现:这三位妈妈说的是事实吗?从而展开讨论。
这一个环节,教师只起到稍加点拨的作用,却使学生从朗读、体验、感悟,直至抒发自己的想法。
层层深入,最终使学生初步感知怎样的孩子是好孩子。
教学的有效性还在于让孩子学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的东西。
这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
鼓励说真话,说自己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2、从学生的反馈引出:当三个孩子看到妈妈拎着沉甸甸的水桶走来时,表现是怎样的?
学生说到哪里,就读到哪里,体会到哪里。
比如,当学生说到第一个儿子时。
第一步,请学生寻找相关的语句,读出第一个儿子翻跟头时那好看的样子。
第二步,请学生体会。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妈妈手里的水桶会因为跟头翻得好看而变轻吗?妈妈的手会因此变得不酸吗?那么,这时你觉得这个儿子更应该怎么做?关于第二个儿子的教学也可以这样展开。
当学到第三个儿子时,学生自然而然发现: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儿子"所做的就是我们所希望的。
这样,学生的心灵再次受到冲击,对"好孩子"的理解自然更进一层,达到预设目标。
(五)、课后拓展
出示老爷爷的话,提问:为什么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看见的却只是一个呢?把疑问留到下节课去深入讨论。
这就等于抛给孩子一个球,吸引他们继续学习,以产生长久深远的感染力。
这无疑也是教学有效性四大标准之一--"教学有魅力"给我们提出的要求。
我的整个过程设计非常简单,接着我就上完这节课后的体会和大家交流一下:
要使教学有效,首先必须做到目标有效。
有效的目标必然是正确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前一定要熟悉文本,挖掘内在的思想、意义,正确把握文本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同时,目标的设置要恰当。
不仅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把握,还要对学生的现状也有准确的了解,设置的目标不仅要难易适中,还要有切实的可操作性。
我把目标定为会认6个字,会写4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反思让我发现操作性还不是很强。
比如:在目标中没有明确指出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生字。
也就是让人看了能知道学生要学什么,却不知道怎么学。
这节课我更多的是坚持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读中悟,悟中读,读出学生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也有人说我这堂课的设计毫无新意,平淡无奇。
我想所谓有效的课堂就要让每个环节为目标服务,为学生的需要服务。
只要学生乐以接受,并能在这堂课上有新的收获、新的增量,那么没有新意、没有华丽,又何妨?
再则,在设计时考虑得还不够充分,如关于"沉甸甸"这个词ABB形式的教学。
以为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我只是起到复习的作用,可是学生还不会念。
我用比预设更多的时间去教,到最后学生算大部分掌握吧。
所以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不搞形式、不走过场,这是很重要的。
最后的问题本来是设计: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要问的?让学生自主发现,从而引出--老爷为什么只看见一个儿子?由于时间关系,是我把这个问题抛出去的。
这样就剥夺了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的权利。
无疑违背了教学有效的要求之一--给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
另外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能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