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CT解剖及基本病
- 格式:ppt
- 大小:3.82 MB
- 文档页数:33
最全⾯详细的脊柱腰段解剖图⼀、腰椎的形态结构椎⾻的形态结构腰椎的形态结构上⾯观腰椎的形态结构前⾯观第五腰椎(正中⽮⾯)第三腰椎CT图⼆、腰段椎管腰椎椎孔的形状椎管:中央椎管和侧椎管(侧隐窝)腰段的椎管前界:为椎体、椎间盘和前纵韧带;后界:为椎⼸板、棘突基底和黄韧带;两侧界:为椎⼸根和椎间孔;后外侧界:为关节突关节。
椎管分为中央椎管(为硬膜囊占据的部位)和侧椎管(为神经根通道的神经根部分)。
盘黄间隙腰1为4.7mm腰2为3.4mm腰3为2.5mm腰4为1.9mm腰5为2.5mm在椎间管内⼝较⼩,下位腰椎尤为显著,⼏乎将内⼝下部封闭。
前纵韧带分为三层,即浅层越过3~4个椎体,中层越过2~3个椎体,深层越过1~2个椎体。
借纤维束紧密附着于各椎体边缘,与椎体疏松相连。
在胸部较腰部宽⽽坚强。
后纵韧带上起枢椎,与覆膜延续;下达骶⾻。
宽窄不齐,不能完全遮盖椎体的后部和椎间盘。
深层纤维为齿状,与椎体疏松相连,其间隔以静脉丛。
在胸部较腰部宽⽽强后纵韧带⾻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 it udinal Lingament,OPLL)CT与MRI显⽰,腰椎OPLL的厚度差距较⼤,所造成的狭窄程度并不完全与临床症状平⾏。
如有的厚度达到16mm,椎管如同细⽉⽛形,使椎管前后径⼩于10mm,但症状不严重,⽽有的OPLL较薄但症状明显。
根据后纵韧带⾻化(O)椎管⽮径(A)及椎管横径(S)可测定颈椎椎管狭窄率,在⽮状⾯为O/AX100。
在横切⾯为O/SX100。
在下部颈椎椎管,若后纵韧带⾻化厚度超过椎管⽮径30%以上时,多出现脊髓压迫症状。
在腰椎,后纵韧带⾻化厚度超过椎管⽮径的30%以上出现神经压迫症状作为⼿术的参考标准。
黄韧带:正常厚度2~4mm,由上向下逐渐增加。
除椎间孔和后⽅正中线的⼩裂隙(有⼩静脉通过,并有脂肪填充)外,⼏乎充满整个椎⼸间隙。
关节突关节(椎间关节)和黄韧带黄韧带由薄⽽坚韧的黄⾊弹性纤维构成。
腰椎的影像检查技术(上)久坐不觉晓,上班没走跑。
夜闻入眠声,腰痛知多少。
很多人都在困惑,怎么就腰痛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三个方面来展开:一人体脊椎的解剖结构。
二、医学影像技术的组成及侧重。
三、不同解剖位置病变在X线、CT、MRI的具体表现。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脊椎的解剖构成:脊椎的解剖结构了解了脊椎的解剖结构后我们来看看脊椎各解剖结构在影像技术方面的具体表现首先看看X线成像检查。
X线跟 CT扫描检查都是通过X线吸收衰减来成像的,由于人体构造的组织中对X线吸收衰减从大到小依次是骨头、肌肉、血管、神经。
所以X线跟CT检查优势体现在骨质方面,当然CT的密度分辨率比X线摄影好,所以CT通过重建也能较好的显示神经方面的病变。
下面从实例中看看脊椎在X线摄影跟CT检查中的正常具体表现。
首先让我们来从影像投照技术方面来了解:腰椎正侧过伸过屈及双斜位现代人由于营养充足,所以很多人不一定是标准的身材。
在以往的教科书是以标准身材作为参考,所以定位线都定在第三腰椎上2cm 处。
笔者认为在投照之前我们没法看到第三腰椎,而由于每个人存在个体差异。
如啤酒肚,漏斗胸等,肚脐的位置相对来说不恒定。
在我们已知的解剖位置比较恒定的是髂前上棘,髂前上棘上加两横指的位置就是第三腰椎的位置,故将中心线设在髂前上棘上两横指位置通过以上常规体位跟特殊体位我们很直观看出来X线摄影在腰椎的骨质构造跟总体形态方面表现突出,下面我们来看看CT扫描。
CT检查根据需要有腰椎间盘扫描和腰椎骨扫描两类,CT检查中根据需要,可进行CT增强检查。
了解了X线跟CT的图像在正常脊椎方面的表现后我们来看看磁共振又有哪些表现呢?磁共振是基于人体内氢分子的含量的差别,在脉冲的激励下切割磁场,所记录信号的差别来填充K空间然后通过傅里叶重建得到的加权图像。
看了正常的解剖跟影像表现,我们下面接着看看异常的影像表现腰椎的病变有来自骨性连接小关节方面,也有来自韧带方面,还有来自脊髓血管方面~~~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不展开讨论,请继续关注腰椎的影像检查下,谢谢!更多脊椎临床方面的问题可关注我院脊椎专科公众号,也欢迎大家相互交流影像检查技术。
《医学课件》腰椎解剖xx年xx月xx日contents •腰椎的解剖结构•腰椎的功能与生物力学•腰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预防腰椎疾病的方法目录01腰椎的解剖结构腰椎椎体腰椎椎体厚而大,棘突呈板状、宽而短。
腰椎椎弓腰椎椎弓根短而厚,棘突间切迹浅。
腰椎的骨骼结构腰椎的连接结构腰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组成,连接两个腰椎体。
黄韧带位于椎管内,连接相邻两个腰椎弓根。
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连接相邻两个腰椎棘突。
包括髂腰肌、内收肌等,作用是使腰椎前屈。
腰椎的肌肉和神经支配腰椎前屈肌包括竖脊肌、斜方肌等,作用是使腰椎后伸。
腰椎后伸肌腰椎受胸腰骶神经根支配,控制下肢和盆部感觉和运动功能。
神经支配02腰椎的功能与生物力学腰椎的活动度腰椎是脊柱中活动度最大的节段,其前屈后伸及侧弯活动度均较胸椎大。
腰椎的稳定性腰椎的稳定性主要依赖其内在稳定结构,如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黄韧带等。
腰椎的活动度和稳定性腰椎是人体的中轴骨,主要承担上半身的重量,并将其传导至下肢。
腰椎的负荷传导腰椎在矢状面上有前屈、后伸和侧弯活动,这些活动与骨盆和胸廓的相应运动密切相关。
腰椎的弯曲与伸展腰椎的生物力学特性腰椎间盘突出由于长期坐姿不正、过度使用或疾病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使得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腰痛和下肢疼痛。
腰椎滑脱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导致一个或多个腰椎椎体相对于下一个椎体向前或向后移位,使得神经根受压或避开受压,引起腰痛和下肢疼痛。
腰椎骨折由于骨质疏松、外伤或其他原因导致腰椎骨折,使得脊柱稳定性丧失,引起腰痛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
腰椎管狭窄由于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或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导致腰椎管容积减小,使得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引起腰痛和下肢疼痛。
腰椎的功能失调与疾病03腰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体格检查医生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观察患者姿势、步态、腰椎活动范围,测定肌肉力量,判断神经受压情况。
病史采集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疼痛部位、性质、程度及伴随症状,如神经受压表现、下肢肌力减弱等,初步判断病情。
学会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I磁共振片子朋友们可以进来学一下,挺不错的. 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多发病,要确诊自己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好的方法是去医院拍一张腰部CT片或者MRI(磁共振片子)。
不过一般医生都没有充裕的时间把片子报告详细解释给你听,患者常常只能拿着“语言简练”的CT或者磁共振报告单对自己的病情似懂非懂。
不要着急~现在就来手把手教你,怎样自己也能看懂CT和MRI磁共振片子,做到自己心中有数。
学习本看片教程不需要以前有医学知识背景,只要学完本教程的几个简单的步骤,十分钟后你自己也可以看懂“高深”的CT/MRI片子啦 (^o^) 第一课,我们先学一点儿预备知识。
腰椎间盘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髓核,髓核外边包围着纤维环,上下是软骨板。
关于腰椎间盘构成的详细知识,请参见腰椎知识堂中的相关文章,这里主要讲一下和MRI/CT片中与腰椎间盘疾病有关的几个关键解剖结构。
看看腰椎间盘片子的轴面视图示意图,这几个关键结构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腱鞘囊、又叫做硬膜囊(Thecal Sac)·发出神经根(Exiting Spinal Nerve Roots )(L5) ·过往神经根(Traversing Spinal Nerve Roots)(S1) 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关键的“罪魁祸首”要看:·髓核·后纵韧带·后纤维环·小关节这几个结构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都可以导致腰痛以及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
要看清到底哪里受压,被什么压迫着,正确的方法是看其MRI/CT的轴状面图(从上往下看)。
而从矢状面图(从侧面看)上只能大概地看出是否存在压迫、膨出或突出。
随着对下面内容的学习,你可能感到CT和MRI图像并不象这个示意图中所画的那样清晰分辨出各个部分,看真实的CT/MRI片子,有时不得不发挥点“想象空间” ^_^ <第一课完>第二课,找到我们要看的那一个椎间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