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文学概论》考试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1
《文学概论》考试大纲文学概论是系统地讲授文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基础理论课,也是本科专业的学位课程。
为了使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明确该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复习重点,特编写此考试大纲。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课时:5)本章考核要求:1.概念解释:文艺学、文学活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3.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划分依据是什么?。
4.掌握文学活动的四要素理论。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课时:4)本章考核要求:1.概念解释: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五大基本观点、中国特色、当代性2.了解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明确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人类文学理论史上的革命性转换,以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本章考核要求:1.概念解释:生活活动、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文学本体论2.文学起源的劳动说以及其他得三种假说3.了解几种主要的文学发展观4.理解物质生产与文学生产在发展上的“不平衡”关系5.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的关系。
6.如何对文学活动进行整体观照?7.文学活动的四要素及其四种文艺理论形态的特点如何?8.对文学活动四个阶段进行论析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本章考核要求:1.概念解释:广义文学、狭义文学、折中义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性质、话语、话语五要素、话语蕴藉2.辨析文学概念的三种含义,及相应的三种文学观念,从文学与话语、文学与社会、文学与反映三方面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从文学具有审美与意识形态双重性质出发认识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当前社会)的文学活动考核要求:1.概念解释:主导性与多样性、社会主义新人形象、“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推陈出新、人民性、美的规律2.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复试)(科目:专业代码036 专业名称:比较文学概论)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文学硕士专业学位入学复试科目《比较文学概论》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比较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作中西比较,分析具体作品。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开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比较文学方面基本知识、中西比较等内容。
(四)试卷题型结构每套题三至四个,选做二至三个。
皆为分析论述题,每题30至50分不等,共100分。
三、考查范围(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比较文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能运用比较文学基本理论分析、比较具体的文学现象、文学观念和文学作品。
(二)考查内容1、熟知比较文学发展的相关历史背景;2、熟知比较文学发展史上的相关定义之争,并就定义之争做出自己的相关评价;3、熟知中外比较文学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几个阶段,并能做出相应的梳理和评价;4、熟知比较文学的可比性问题;5、熟知比较文学研究的几种研究类型:(1)影响研究(2)平行研究(3)阐发研究(4)接受研究6、熟知比较文学发展中的学派问题,并对每个学派的理论主张有自己的评断;7、了解比较文学研究的几种研究范式:(1)主题学(2)文类学(3)形象学(4)媒介学(5)比较诗学8、熟知跨学科研究的相关情况,并能进行对比分析;(1)文学与历史之关系(2)文学与哲学之关系(3)文学与宗教之关系(4)文学与艺术之关系(5)文学与心理学之关系(6)文学与语言学之关系(7)文学与其它学科之关系9、能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对中西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家作品做相关的比较分析,并得出自己言之有理的结论。
主要参考书:陈惇、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修订本),北京师范出版社2001年版;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文学概论(一)》考试大纲导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的性质和学习《文学概论》的目的与要求,掌握学习的具体方法。
二、课程内容(一)《文学概论》课程的性质1.文艺学的三个分支及其关系2.《文学概论》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二)学习《文学概论》课程的目的要求1.准确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2.提高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三)学习《文学概论》课程的具体方法1.掌握原理,注重理解2.抓住重点,融会贯通3.联系实际,培养能力4.学习教材,攻读原著三、考核知识点1.文艺学三个分支及其分工;2.《文学概论》课程的性质;3.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及其关系;4.《文学概论》作为文学理论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
四、考核要求(一)识记1.文艺学;2.文学史;3.文学批评。
(二)领会1.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相互关系;2.《文学概论》的性质。
(三)应用1.掌握学习文学理论的方法第一章文学观念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和第二章集中阐述文学观念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理解文学作为人类的文化活动是很复杂的事物。
重点在“文学观念的嬗变”、“文学的文化意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结”等四个问题。
通过学习认识到文学观念是变化的发展的,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理解文学与体验的关系,掌握本书的文学观念。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变一、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一)文学四要素(二)文学活动二、历史上五种主要的文学观念(一)再现说(二)表现说(三)实用说(四)独立说(五)客观说(六)体验说三、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一)文学观念变化的时代原因(二)文学观念演变与文学自身的演变四、文学的界说(一)文学的定义(二)文学定义所包含的命题第二节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一、文化概念(一)广义的文化概念(二)狭义的文化观念(三)符号义的文化观念二、文学的文化意义(一)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二)叩问人的生存意义(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四)憧憬人类的未来(五)学习语言文化三、文学的文化意义的发现(一)“品质阅读”(二)“价值阅读”四、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互动关系第三节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一、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文学源于生活(二)文学改造生活二、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一)审美的含义及其实现的条件(二)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三、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一)审美意识形态历史生成与理论概括(二)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第四节文学是作家体验的凝结一、经验、体验与文学(一)经验与体验(二)体验与文学二、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一)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二)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三、考核知识点1.文学活动四要素及其联系;2.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及其嬗变原因;3.文化概念;4.文学的文化意义及其发现;5.文学与其他文化的互动关系;6.审美活动与文学;7.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8.经验与体验的联系区别;9.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
《文学概论》考试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一、考试大纲说明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主要是:第一,通过对文学的一般性质、特征和文学文本、文学思潮以及类型等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文学理论知识,深化学生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文学观念,掌握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概念范畴和基本的文学研究方法。
第二,通过文学理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
第三,提高学生创作、欣赏和批评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是:阐释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已学过的概念、范畴、命题和原理去分析和审视各种文学现象,提高文学创作、欣赏和批评文学作品的能力。
2、考试目标和要求(1)了解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范围和品格,理解中西文学理论不同的特点,掌握文学理论的学习方法。
(2)了解四种不同的文学观念、文学形象的三种类型、艺术分类的原则、文本概念与作品概念的异同、文学表现形态的涵义。
(3)理解文学的审美性、虚构性以及文学是“人学”的内涵,理解文学形象的三个特点、现代语言观的内涵、语言艺术的特点,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和边缘文学体裁的特点,理解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
(4)掌握评价艺术真实的标准、文学活动的言意矛盾,掌握文学文本的结构层次的划分,掌握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3、有关事项考核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限:120分钟试题难易度:较容易20%,中等难度50%,较大难度30%题型题量和分数分配:(1)单项选择题:20%(2)填空题:10%(3)判断题:10%(4)名词解释题:20%(5)简答题:24%(6)综合思考题:16%4、教学参考书《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二、考试内容和具体要求(一)导论1、考核知识点:文学理论、文艺学、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中西文学理论的特点2、考核要求:(1)了解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边界和方法;(2)理解中西文学理论的不同特点。
《文学概论》课程考试大纲(专升本)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文学概论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求考生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相关科学方法,具备基本的理论思维能力和理论素养;同时能够运用所掌握的文学基本理论知识,分析、研究具体的文学现象、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批评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绪论课程内容: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次重点)2、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重点)考核要求:识记:文艺学;文学理论;文学四要素理解: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史的关系第一编文学本质论第一章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课程内容:1、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次重点)2、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重点)3、文学的主体性(次重点)考核要求:理解:文学与生活的特殊关系;文学的主体性应用:能区别文学与自然科学等认识性社会意识,进行文学本质问题的第一层次的剖析第二章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课程内容:1、文学与哲学、其他社会科学的异同(次重点)2、文学的审美特性(重点)考核要求:识记:艺术形象理解:文学价值取向的内在规定——审美性;文学的两重性应用:能区别文学与哲学、其他社会科学,进行文学本质问题的第二层次的剖析第三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课程内容:1、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异同(次重点)2、语言艺术的特征(重点)考核要求:识记:文学理解:语言艺术的特征应用:能区别文学与其他艺术(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进行文学本质问题的第三层次的剖析第四章文学的起源与发展课程内容:1、文学的起源(一般)2、文学的发展(一般)考核要求:识记:摹仿说;巫术仪式说;游戏说;劳动说理解:影响文学发展的多重因素;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应用:在分析具体文学现象时能有意识运用经济在文学发展中的作用、上层建筑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原理第二编文学创作论第五章文学创作过程课程内容:1、文学创作的发生(次重点)2、文学创作的构思(重点)3、文学创作的物化(一般)考核要求识记:素材;艺术发现;创作动机;艺术构思;想象;联想;灵感;直觉;综合;突出;简化;变形;陌生化;即兴;推敲理解: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和通常所采用的构思方式;意图与人物性格逻辑的关系应用:能运用文学创作的相关规律分析文学创作现象第六章文学创作的原则课程内容:1、艺术真实(重点)2、艺术概括(次重点)3、形式创造(次重点)4、情感把握(次重点)考核要求:识记:艺术真实;艺术概括;形式创造;情感把握;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科学真实的异同理解:文学创作原则各自的要求;艺术真实、艺术概括与形式创造、情感把握之间的关系;应用:运用文学创作原则指导文学创作实践第三编文学文本论第七章文学文本的层次课程内容:1、文学文本的层次(次重点)2、文学形象的三种高级形态(重点)考核要求:识记:文本;话语;意蕴;文学典型;文学意境;文学意象理解:文本与作品的差异;文学典型、文学意境、文学意象各自的特征;艺术魅力的表现及其实质应用:具备文学文本结构层次的分析能力;会分析文学文本中的文学典型、文学意境、文学意象第八章文学文本的类型课程内容:1、现实型文学(重点)2、理想型文学(重点)3、象征型文学(重点)4、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一般)考核要求:识记: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三一律理解: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各自的特征;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的异同应用:会分析具体的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第九章文学文本的体裁课程内容:1、诗歌(重点)2、散文(重点)3、小说(重点)4、剧本(重点)5、叙事的构成(一般)考核要求:识记: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叙事学;叙事的构成要素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各自的特征;情节与事件的关系;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应用:会解读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的具体文本;会运用叙事学理论分析叙事作品第十章文学风格课程内容:1、风格的含义(重点)2、风格与创作个性(重点)3、风格与话语情境(重点)4、风格的形态(次重点)考核要求:识记:文学风格;创作个性;文学流派理解: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应用:会分析文学风格在具体文本中的表现;会分辨文学风格的形态第四编文学接受论第十一章文学接受课程内容:1、文学接受的意义(重点)2、文学接受的发生(次重点)3、文学接受的发展(次重点)4、文学接受的高潮(重点)考核要求:识记:阅读经验期待视野;隐含的读者;共鸣;净化;领悟;延留理解:文学接受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和意义;接受心境与接受效果之间的关系;填空、对话、兴味的意义;异变产生的原因;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共鸣、净化、领悟之间的区别应用:会运用文学接受的原理分析文学阅读现象第十二章文学批评课程内容:1、文学批评的含义(重点)2、文学批评的标准(重点)3、常见的批评方法和批评文体(次重点)4、文学批评家的素养(一般)考核要求:识记:文学批评;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理解:文学批评与文学鉴赏的关系应用:会运用常见的批评方法分析文学文本三、考核方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文学原理》硕士考试大纲考试目标:1、理解和掌握文学的基本性质,文学的内在构成及表现形式,文学创作的内在过程及各种创作方法,文学的鉴赏和批评方法,文学的生产和传播规律以及文学的发生、发展规律。
2、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文学知识分析、评论各种文学作品、文学现象。
3、能够把文学和艺术、思想、政治等联系起来,从各种文化视点考查文学,以及用文学的相关原理考查文化现象。
考试内容:一、文学本质论(一)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文学作为意识形态与政治、法律、宗教等意识形态的差异。
文学审美性的特点。
(二)文学的语言特征。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与绘画、音乐、影视等艺术形式有何区别。
二、文学构成论(一)理解文学形象的形成和表现形式,掌握意象、典型、意境等概念的内涵。
(二)理解文学文本的各个层次的构成。
把握语言、结构、意象、情节、题材与主题等各个要素的基本内涵。
三、文学创作论(一)理解文学创作的基本过程及其心理规律,艺术思维的基本特点。
(二)文学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内涵及特点;文学风格和流派的有关论述。
四、文学接受论(一)文学接受理论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
期待视野、召唤结构等主要概念。
文学鉴赏的基本特征和方法。
(二)文学批评性质和特点、原则与方法、职能与作用。
五、文学生产论文学生产特点;文学消费的性质与特点;文学传播的意义与方式;文学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六、文学发展论文艺起源的各种学说;文学发展的特殊规律;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全球与地方。
主要参考书赵炎秋主编:《文学原理》,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2017考研大纲一、数学基础(一)算术1。
整数(1)整数及其运算(2)整除、公倍数、公约数(3)奇数、偶数(4)质数、合数2。
分数、小数、百分数3。
比与比例4。
数轴与绝对值(二)代数1。
整式(1)整式及其运算(2)整式的因式与因式分解2。
分式及其运算3。
函数(1)集合(2)一元二次函数及其图像(3)指数函数、对数函数4。
代数方程(1)一元一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3)二元一次方程组5。
不等式(1)不等式的性质(2)均值不等式(3)不等式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绝对值不等式,简单分式不等式。
6。
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三)几何1。
平面图形(1)三角形(2)四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3)圆与扇形2。
空间几何体(1)长方体(2)柱体(3)球体3。
平面解析几何(1)平面直角坐标系(2)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3)两点间距离公式与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四)数据分析l。
计数原理(1)加法原理、乘法原理(2)排列与排列数(3)组合与组合数2。
数据描述(1)平均值(2)方差与标准差(3)数据的图表表示直方图,饼图,数表。
3。
概率(1)事件及其简单运算(2)加法公式(3)乘法公式(4)古典概型(5)伯努利概型二、逻辑推理(一)概念1。
概念的种类2。
概念之间的关系3。
定义4。
划分(二)判断1。
判断的种类2。
判断之间的关系(三)推理1。
演绎推理2。
归纳推理3。
类比推理4。
综合推理(四)论证1。
论证方式分析2。
论证评价(1)加强(2)削弱(3)解释(4)其他3。
谬误识别(1)混淆概念(2)转移论题(3)自相矛盾(4)模棱两可(5)不当类比(6)以偏概全(7)其他谬误三、写作综合能力考试中的写作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论证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两种形式来测试。
1。
论证有效性分析论证有效性分析试题的题干为一段有缺陷的论证,要求考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选择若干要点,评论该论证的有效性。
《文学概论》考试大纲文学概论是系统地讲授文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基础理论课,也是本科专业的学位课程。
为了使报考我院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专科生明确该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复习重点,特编写此考试大纲。
绪论明确文学概论的性质和作用,属于文艺学的范畴,了解本课程的学习目的、要求与方法。
重点掌握文学理论概念与整个文学概论的理论体系框架。
第一章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理解文学的基本性质和社会属性以及社会作用。
重点掌握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审美反映、文学的真实性和倾向性、再现说和表现说等概念。
明确文学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文学与政治、宗教的关系;文学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文学的真实性和倾向性的辩证关系等问题。
第二章文学的审美特质明确文学的审美特性以及作为语言艺术的主要特点。
把握重点:科学反映与艺术反映的主要区别;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与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的联系区别;语言艺术的特点;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的具体表现。
第三章文学的审美特质了解并能正确分析构成作品内容的要素。
掌握重点:文学作品的内容、主题和题材等概念;文学作品的主题与一般文章主题的区别;主题与题材的关系。
第四章文学作品形式的构成因素了解并能正确分析文学作品的形式要素。
把握重点: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体裁等概念;文学语言的特点;结构的一般原则;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
第五章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明确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重点把握内容与形式的互相渗透与转化,是在审美意识上的辩证统一。
第六章文学的创作过程了解文学创作的准备和一般过程,明确形象思维的特点。
重点掌握:艺术构思、形象思维、灵感、艺术技巧等概念;了解文学创作的必要条件必须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生活素材和广博的生活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审美观和艺术观,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熟练的艺术技巧;了解文学创作的一般三个阶段:生活素材积累、艺术构思、艺术传达;理解形象思维的规律与特征。
第一编导论一、填空题1.文艺学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2.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外/内部研究3.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
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
二、名词解释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这三个分支在研究对的范围、对象、任务、功能上都有所不同.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
这个学科是在建国后从前苏联引进的,正确名称叫文学学。
第二编文学活动一、填空题1.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构成):作者、世界、作品、读者2.世界(再现论、模仿论):最早德谟克利特提出“艺术模仿自然”明末清初王夫之的“情景”之论,近代王国维的“意境说”足以说明文学离不开世界,世界是文学之源再现论:20C中期魔幻现实主义模仿论:古希腊两种观点,柏拉图从模仿世界的观点出发,在结论上否定了艺术存在的合理性;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的起源和主要作用在于模仿,它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象,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3.作者:《尚书·尧典》“诗言志”《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文学作品由作者创造而来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
明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悟吟志,莫非自然。
钟嵘《诗品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作品是作者情志的表现,是世界的反映福柯开局之后,作者便在文本中不断消失。
想要了解作者,不能把希望寄托于作品中作者的在场,而应当关注作者在作品中的不断缺席以及作者与死亡之间的独特关系。
4.作品:俄国形式主义提出了著名的“陌生化"概念(什克洛夫斯基)5.作品:作品与形式的关系问题.20世纪西方文论突出强调。
6.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本质在于文学形式,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应是作品的形式价值,是“文学性”,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的东西,主要包括文学的语言、结构和形式。
文学概论提纲第一编文艺学概念: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重点〕文学理论与其他俩方面的关系: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它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文学理论概念: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
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的一门学科。
〔重点〕文学理论的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文学四要素:美国艾布拉姆斯,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重点〕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文学理论是对古今中外一切文学活动实践的总结,它的出发点和基础只能是文学活动的实践,关于文学活动的本质,文学创作,作品构成,接受,发展都是从文学活动的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
所以它总是随着文学运动,文学创作,文学接受的发展而发展,它永远是生动的,变化的。
〔简答〕文学理论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民主,科学,现代。
{文学理论性质:文学归属+应有品格〔1——9题综合〕〔重点大题〕}〔一般不考〕文学理论的形态与文学研究的客体及视角密切相关。
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和文学生产——文学价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
〔P11图〕文学符号学,文学心理学,文学哲学,文学信息学。
第九章第四编〔必考〕文学作品类型: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区别流派:现实主义,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答题四要素:时间,地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一.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特征:再现,逼真。
再现:指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或模拟。
1.要求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并忠实于现实生活。
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文学概论》考试大纲
(文艺学)
参考书1.《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2.《谈美》,朱光潜著,中华书局,2015年版。
考试内容主要内容为文学发展演变的基本理论、有关概念以及文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包括运用理论进行初步文学阐释的内容。
试卷内容结构有关名词术语约10%
理论分析与阐述约40%
作品分析或批评实践约50%
试卷难易结构基本题60%
提高题30%
较高要求题10%
试卷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5小题
2.简答题3-4小题
3.论述或短文写作题1-2小题
试卷分值结构1.名词解释5小题10-15分
2.简答题4小题50-70分
3.论述题2小题40-65分
评分标准和要求评分标准:
要求:概念清楚、事实准确,史论结合,语言逻辑性强,文字流畅。
备注
一级学科硕士点召集人签名:洪治纲(学院盖章)学院分管院长签名:斯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