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课时-具象图形定义-变形
- 格式:ppt
- 大小:3.10 MB
- 文档页数:31
具象与抽象-沪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具象和抽象的概念。
2.掌握具象与抽象的绘画表现方法。
3.通过画具象和抽象的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具象和抽象的概念及绘画表现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将具象和抽象的概念融入绘画中。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
2.学生画图。
3.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看图片、视频、故事情节等教具,引导学生了解具象、抽象的概念及其特点。
第二步:讲授具象和抽象的绘画表现方法1. 具象绘画具象绘画即从现实中直接汲取素材,再按照观察到的样子加以表现。
具体表现方法:a.用线条描绘物体的形状,注重物体的外形。
b.用明暗、色彩加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
2. 抽象绘画抽象绘画则是将客观事物的外在形态加以剥离,提取出物象来,只保留象征性的符号,通过表现形式的变化来表达。
具体表现方法:a.用一些形状与线条来抽象表现物体的形象。
b.用色彩、纹理、空白等表现要表达的形象。
第三步:画具象和抽象的图画让同学们分成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主题,自由绘制一幅具象或抽象的图画,侧重于绘画表达方法,提高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第四步:课堂讨论通过同学们绘制的图画,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作品和他人的作品,探讨具象和抽象的区别,让同学更加深入地了解具象和抽象的概念及其表现方法。
五、课后作业1.将今天课上学习到的知识做一下总结。
2.自己选取具象或抽象的绘画方法,画一幅图画,准备下次课展示。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具象和抽象的概念及绘画表现方法,引导学生自由绘制一幅具象或抽象的图画,并以同学们的作品为例进行课堂讨论,使同学们能够深入理解具象与抽象的概念及其表现方法。
在今后的美术学习中,同学们将更加深入地理解如何运用具象和抽象的绘画表现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和审美素养。
走进具象美术教案高中生教案标题:走进具象美术教案(高中生)教学目标:1. 了解具象美术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具象美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3. 培养学生对具象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4. 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能够运用具象美术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1. 具象美术的定义和特点;2. 具象美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具象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的培养;2. 学生的创作能力的提升。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和相关教学素材;2. 学生绘画用具和纸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投影仪展示一幅具象美术作品,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作品的特点。
2. 引发学生对具象美术的兴趣,提出问题如:“你认为具象美术的特点是什么?”“你喜欢具象美术作品吗?为什么?”等。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具象美术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绘、形象的再现等。
2. 分析具象美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如线条运用、明暗对比、色彩运用等。
三、示范与实践(20分钟)1. 教师进行具象美术技法的示范,如线条勾勒、明暗处理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练习,绘制简单的具象美术作品。
3.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练习过程,提供个别指导和建议。
四、作品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展示多幅具象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的构图、线条运用、色彩运用等方面。
2. 引导学生讨论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情感等。
五、创作实践(25分钟)1. 学生自由发挥,运用具象美术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可以选择客观事物进行描绘。
2. 教师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建议,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具象美术的表现方式。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欣赏更多具象美术作品,并写下自己的观后感;2. 组织学生参加具象美术比赛或展览,提供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图形创意高中美术试讲教案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通过图形创意的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图形组合与变化技巧,培养其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对图形美学原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图形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 图形创意的基本方法3. 图形组合与变化的实例分析4. 图形创意作品的欣赏与评析教学准备- 教案、T、图形创意作品图片- 绘画工具:铅笔、橡皮、彩色笔、水彩等- 实践材料:白纸、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系列图形创意作品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中图形是如何被运用的,以及它们所传达的视觉效果和情感。
基础知识讲解向学生介绍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点、线、面的关系,以及图形的分类(如几何图形、自由图形等)。
通过图例和实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图形创意方法探讨深入讲解图形创意的基本方法,如对称、平衡、节奏、重复、变形等。
通过分析不同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理解这些方法是如何在实际创作中被应用的。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组,指导他们利用手中的材料进行图形创意实践。
每个小组需要设计并完成一幅以特定主题为核心的图形创意作品。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挥想象力。
作品分享与讨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评。
教师从构图、色彩运用、创意表达等方面进行点评,强调审美原则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教学小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学习了图形创意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实践操作中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为他们未来的艺术学习和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作品的创新程度。
同时,思考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图形创意的内涵,更自由地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01图形宝宝概述Chapter定义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按表达内容分按表现形式分静态图形动态图形交互式图形030201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增强信息吸引力图形宝宝通过色彩、形状等视觉元素吸引受众注意力,增强信息的吸引力。
•促进形象思维发展:图形宝宝有助于培养受众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育价值商业价值社会价值02认识基本图形Chapter定义特性示例轮胎、盘子、月亮。
定义两个焦点间所有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的平面图形。
特性两个对称轴、无角。
示例鸡蛋、橄榄球、椭圆形的镜子。
定义特性定义01特性02示例03定义分类特性示例定义分类边数大于等于3,内角和为(n-2)×180°(n 为多边形的边数)。
示例蜂窝(六边形)、五角星(五边形)。
特性VS定义分类示例滑梯、水坝的截面。
要点一要点二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特性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示例伸缩门、斜拉桥的拉索形状。
03图形组合与变换Chapter图形组合方式及示例并列组合将两个或更多图形水平或垂直排列,如制作一个由圆形和方形组成的机器人。
嵌套组合一个图形嵌套在另一个图形内部,如绘制一个包含小三角形的大三角形。
透叠组合两个或更多图形相互叠加,通过调整透明度展示不同层次的图形,如制作一个由多个半透明圆形叠加形成的彩色图案。
图形变换技巧与方法旋转平移将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如以一个五角星的顶点为中心旋转度。
缩放创意组合与变换实践04色彩搭配与运用Chapter色彩基础知识简介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冷暖色调冷色调如蓝、绿等,暖色调如红、黄等色彩心理学不同色彩对人的心理感受和影响对比色搭配如红与绿、蓝与橙等,强烈而醒目相邻色搭配如红与橙、黄与绿等,和谐而自然类似色搭配如深蓝与浅蓝、深绿与浅绿等,柔和而协调常见色彩搭配方案分享01020304根据课件主题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营造相应氛围主题配色运用鲜艳的色彩突出关键信息,提高观众注意力强调重点合理运用色彩对比,使背景与前景相互衬托,提升视觉效果背景与前景结合色彩搭配,设计富有创意的插图和图形,增强课件趣味性创意插图创意色彩运用实践05空间感与立体感表现Chapter透视法色彩运用遮挡关系1 2 3光影效果质感表现透视变形创意空间感和立体感实践创意构图创意色彩运用创意质感表现06创意设计与欣赏Chapter创意设计理念和思路分享优秀设计作品欣赏与解析国内外经典图形设计作品展示作品创意点解析与设计技巧探讨作品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学生自主创意设计展示学生自主创意图形设计作品展示作品设计思路与创意点阐述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环节THANKS。
名词解释:1、设计概念广义是指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
狭义指把一种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即:以明确的观念作为最终作品的充分前提,以推进其实现并达成目标的现实手段为基础,完成对形式的建构过程和创造性活动,在专业领域内称为设计。
2、威廉莫里斯,英国诗人兼文学家、社会活动家,英国工艺美术运动领导者,“现代设计之父”。
他的主张:1,艺术、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
2,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认为手工制品永远比机械产品更容易做到艺术化.3,在产品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古典主义复兴,主张艺术家和技术加团结协作,设计时艺术家、技术加团结协作的创造劳动。
主要贡献:1,在设计观念上提倡整体设计思想,主张实行以建筑为主题、全面处理室内外生活环境、以生活为中心的设计思想。
2,在实践上,提倡并亲自组织了设计与制作一贯制的做法,主张艺术家、技术家、工匠相结合。
现代招贴广告设计之父谢瑞特,劳特累克3、朱尔斯·谢瑞特,法国,“现代招贴广告设计之父”,创作了数以千计的招贴广告,也是运用蚀版技术进行招贴广告设计和印刷的第一人.他的创作生涯和现代招贴广告诞生、蚀版印刷技术的完善和应用是同步的。
他的作品自然流畅,具有浪漫色彩,简单、明快、自然、轻薄,他的作品划定了传统的早期招贴和现代招贴直接的分界线。
4、劳特累克,现代招贴艺术创作的先驱者,生活坎坷,气质独特。
简洁明快的手法,赋予画面幽默甚至讽刺意味,用简单色彩平涂,被认为是开创了新风格和新设计的经典之作,既是向大众传播信息的媒介,又是世界一流的绘画作品,作品呈现病态美。
5、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界下半期,最早产生于意大利。
BARROCO,原指不圆的大珍珠,引申为不规则、过分夸张的激情,过度豪华与浮夸。
绘画特点:1,豪华的特色,既有宗教特色,又有享乐主义色彩.2,是一种激情的艺术,打破理性和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析形的变换与对称数学上册教材中,学生将会学习到形的变换与对称的内容。
这一章节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形的变换概念,以及认识和分析对称图形。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几何形状的特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形的变换包括平移、旋转和翻转。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平移。
平移是指保持形状和大小不变,只改变其位置的变换方式。
学生需要了解平移的定义,并能够根据给定的规则进行平移操作。
例如,如果规则是向右平移3个单位,则学生应该能够将图形沿着x轴向右移动3个单位。
其次,旋转也是形的变换中的一种重要概念。
旋转是指以一个固定点为中心,按照一定的角度将图形旋转的操作。
学生需要熟悉旋转的基本概念,并能够通过给定的规则进行旋转操作。
例如,如果规则是以点A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度,则学生应该能够按照规则将图形旋转到指定的位置。
最后,翻转是形的变换中的另一种常见操作。
翻转是指将图形按照某条直线对称地折叠,使得折叠前后的两部分完全重合。
学生需要了解翻转的概念,并能够根据给定的规则进行翻转操作。
例如,如果规则是以x轴为对称轴进行翻转,则学生应该能够根据规则将图形翻转到正确的位置。
形的变换不仅可以单独进行,还可以组合使用。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根据给定的规则进行多种形的变换操作。
例如,可以先进行平移,然后再进行旋转或翻转。
通过组合使用这些变换操作,学生能够更灵活地改变形状的位置和方向。
除了形的变换,对称也是这一章节中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什么是对称图形,以及如何确定一个图形是否具有对称性。
对称图形是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关于某条直线对称于另一部分的图形。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分析来确定图形的对称性。
在确定对称图形时,学生还需要了解对称轴的概念。
对称轴是指将图形分成两个对称部分的直线。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找到对称轴,并能够根据对称轴的位置判断图形的对称性。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对称图形之间的关系。
《具象形的抽象演变》【学习目标】1.认识具象与抽象的实质2.掌握具象形的抽象演变方法。
3.学生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学习要求】学生能运用知识,进行具象形的抽象演变【学习重点】培养基本抽象造型能力。
【学习难点】掌握具象形的抽象演变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学前准备】概括具象形和抽象形特点的卡片磁铁【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给大家上的是平面构成里面的《具象形的抽象演变》这一节,首先在上课以前我有个小小的私人要求,学校给我布置了一个设计任务我做了,但学校好像不太满意,所以有这么多的同学,希望帮忙想想。
【展示卫生间设计图片】师:那么今天我们要做的,很熟悉吧。
大家,应该知道这是什么?生:卫生间。
【出示设计要求】师:那么我们看看学校给布置的要求,第一要用抽象形作为标志,第二是指示要清晰,以免某些同学跑错了。
第三是形象要简洁。
师:其实我没有偷懒,我也做了一套设计。
【展示设计图片,用本班学生照片做成的卫生间标志】生:(笑)师:我觉得这样的设计很好。
图形很清晰,绝对不会跑错是不是。
(指着男生标志提问)这个应该是?生:男厕所。
师:另外一个是女厕所。
不知道为什么学校领导觉得这方案不好。
我觉得挺好的,具有我们学校的特色,你觉得呢?【提问照片中的同学】生:不是很好。
师:我觉得挺好的,指示很清晰。
为什么领导说这个设计没有按要求来做,哪里没有按要求做?生:抽象形师:抽象?什么是抽象?这个不是抽象吗?生:不是。
师:不是抽象。
那么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什么是具象形与抽象形。
为什么刚才我的设计没有达到要求。
你们都说我的不是抽象,我们先来看一组图形二、新课讲授【展示一个抽象图形,只有头部轮廓和衣服】师:这是什么?生:头。
师:头,是谁的头。
生:高俊杰的。
师:高俊杰的头?从什么地方可以认得出来,生:……(讨论各种理由)师:还有什么,真的可以从这个地方可以认得出来吗?那么其他同学没有头?有没有头?生:……(讨论各种理由)师:其实很难辨认出来究竟是谁的头。
教案标题:图形想象①②课程名称:美术年级:六年级下册教材:《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教学时间:2023-2024学年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创作,提高对图形的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元素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图形,学会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教学内容:1. 图形想象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 图形想象的创作方法与技巧3. 图形想象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 图形想象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 图形想象的创作方法与技巧教学难点:1. 图形想象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2.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准备:1. 课件、投影仪、电脑2. 素描纸、彩笔、水粉等绘画材料3. 学生作品展示板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生活中的图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图形特点,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图形想象。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图形想象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如:点、线、面、色彩、形状等。
2. 教师演示图形想象的创作方法与技巧,如:夸张、变形、组合、分解等。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尝试运用所学方法与技巧进行图形想象创作。
三、实践环节(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动物、植物、人物等。
2. 学生根据主题,运用图形想象的方法与技巧,进行组内创作。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鼓励。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5分钟)1. 各组展示作品,介绍创作思路和过程。
2.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3. 教师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全班展示。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图形想象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运用图形想象的方法与技巧,创作一幅以“家乡美景”为主题的作品。
2. 作品要求:构图饱满,色彩丰富,具有一定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