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害虫调查..
- 格式:ppt
- 大小:2.74 MB
- 文档页数:29
附录2国家林业局颁布的几种病虫害标准地调查要求春尺蠖:在发生区内每500—1000亩设臵一块面积为3—5亩的标准地,其中主要寄主树种不少于100株。
护田林网及四旁绿化树木可按乡镇分别设臵一个网眼或一条街、路、堤做为临时标准地。
在标准地内按对角线或“Z”字型或隔几株选一株的方法选取20株寄主树做为调查标准树。
日本松干蚧:标准地的面积在3-5亩,其主要寄主树木不少于100株。
在标准地内按对角线的方式随机选取10株做为标准树。
竹蝗:在竹蝗发生区,选择不同地形、坡向、林相的有代表性的林分,设立3-5块固定标准地,如标准地当年无虫,可在有虫林地设临时性标准地进行调查,每块标准地面积不小于2亩。
蜀柏毒蛾:在发生区每200—400亩设立一块面积为3亩的临时标准地进行调查。
在标准地内采用对角线或平行线抽样方法,随机选取10-20株标准株,采用实查法和虫株率法进行调查。
松突圆蚧:在发生区域同一类型连片的松林每1500亩、零星分布的松林以林业作业小班或山头为单位设一个一般为3亩样地,在样地内以平行线隔株法(与坡面等高线平行)随机选样树20-30株调查。
湿地松粉蚧:在发生区域同一类型连片的松林每1500亩、零星分布的松林以林业作业小班或山头为单位设一个3亩样地,在样地内以平行线隔株法(与坡面等高线平行)随机选样树20-30株调查。
松毛虫:在常灾区和偶发区中松毛虫易发生的区域范围,选取有代表性的林地,设立若干个标准地,已划分小班的,选取20—40块小班作为标准地,没划分小班的,选择20—40块林地,每块面积要大于3亩。
在标准地内随机抽取10—20株树进行调查。
松材线虫病:每年10-11月份按森林资源小班分布图,沿设计路线对全区松林进行调查。
以林业小班为单位,具有典型症状的10株以下全部取样;10株以上先抽取10株,再选取其余数量的1-5%。
美国白蛾:以自然村、屯、居民区、厂矿、机关、部队驻地为调查点,公路以道班、铁路以站段、街道以街区为调查单位。
地下害虫测报技术操作方法与步骤◆(一)田间种类和虫口密度调查◆(二)为害情况调查(一)田间种类和虫口密度调查◆1.挖土调查法◆2.灯光诱测法◆3.食物诱集法◆4.糖醋盆诱集法1.挖土调查法◆查明当地主要地下害虫种类和虫口密度,以便准确掌握虫情,制定合理的防治计划。
(1)调查时间◆一般在秋季作物收获后土壤结冻前(黑龙江在9月下旬调查)或春、夏、秋播种前进行。
◆地下10㎝土温不低于12℃时调查最好。
(2)地块选择◆调查时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按不同土质、地势、茬口等分别进行调查。
(3)取样方法◆采用对角线或棋盘式或“Z”字形取样法。
取样数量一般1hm2以内地块取5点,1hm2以上,每增加1hm2,样点增加2个。
(4)样点面积◆每个样点面积1m2(沿垄取1.33 m长)(5)挖土深度◆挖土深度根据土温高低而定,一般30 cm(一锹深)为宜,边挖土边检查,土块要打碎。
将调查结果填入表1。
表1 主要地下害虫田间虫口密度调查记载表(单位:头)表2 地下害虫田间虫口密度表(单位:头/m2 )2.灯光诱测法◆对有趋光性的害虫种类,如地老虎、蝼蛄、油葫芦、某些金龟甲和金针虫等,可从越冬成虫开始出土活动时开始,至秋末越冬为止或在主要种类的成虫发生期利用黑光灯进行诱测。
3.食物诱集法◆根据地下害虫的趋性,采取“穴播食物诱集法”,可减轻挖土调查的强度。
一般在冬播或春播前,每隔50cm穴拨小麦或玉米,当发现幼苗受害后,挖土检查,效果很好。
4.糖醋盆诱集法◆利用根蛆成虫的趋化性,在成虫发生期,每块地设置1-2个糖醋盆,盆内先放少许锯末,然后倒入适量诱剂(诱剂配方是红糖:醋:水=1:1:2.5,并加少量的敌百虫拌匀),加盖,盆距地面15-20cm。
每天在成虫活动时间开盖,检查诱集虫数和雌雄比,并注意补充和更换诱剂。
当盆内诱蝇数量突增或雌雄比接近1:1时,是成虫发生盛期,应立即防治。
(二)为害情况调查◆一般春播作物应在出苗后和定苗期各调查1次◆调查方法:选择不同土壤类型田块根据主要地下害虫种类的分布型,每次调查10-20个点。
第三章地下害虫地下害虫是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在土壤中生活,主要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如种子、根、茎等)和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亦称土壤害虫。
地下害虫种类多,适应性强,分布广,为害重,是农业害虫中的一个特殊生态类群,给农、林、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从而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经调查统计,目前我国地下害虫的种类有320余种,分属于昆虫纲8目38科,包括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根蛆、拟地甲、根蚜、根蝽、根象甲、根叶甲、根天牛、根蚧、白蚁、蟋蟀、弹尾虫、根螨等近20类,其中尤以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根蛆等的为害最为重要。
从全国发生为害的情况来看,北方重于南方,旱地重于水地,优势种群则因地而异。
目前,我国地下害虫的发生情况是蛴螬为害严重,危害跃居各类地下害虫首位;金针虫为害有加重的趋势,豫、京、冀、陕、皖、甘等省区的虫口密度普遍回升;蝼蛄为害已基本得到控制;地老虎在许多地区仍然严重发生;根蛆主要在华北、东北、西北和内蒙等地区发生为害较重;其他类群则常在局部地区猖獗成灾。
目前,地下害虫的发生动态又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一是优势虫种此起彼伏交替变化,如有些地区加大了对大黑鳃金龟的防治力度,大黑鳃金龟被防治,暗黑鳃金龟上升为优势种。
另一特点是新的地下害虫种类不断出现,如河北有粉蚧危害玉米;辽宁、山东有危害小麦、玉米、棉花的大蚊;河南、陕西发现麦牙甲危害小麦;山东还发现麦拟根蚜危害小麦,小麦严重受害后不能抽穗。
对新出现的地下害虫种类要密切注意其发展情况。
地下害虫长期生活于土壤中,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在长期适应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不同于其它害虫的发生为害特点:①寄主范围广。
各种农作物、蔬菜、果树、林木、牧草等的幼苗和播下的种子都可受害。
②生活周期长。
主要地下害虫如金龟甲、叩头甲、拟地甲、蝼蛄等,一般少则1年l代,多数种类2~3年发生1代。
③与土壤关系密切。
土壤为地下害虫提供了栖居、保护、食物、温度、空气、通路等必不可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土壤的理化性状对地下害虫的分布和生命活动有直接的影响,是地下害虫种群数量消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实验五 地下害虫田间调查及种类鉴定(综合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地下害虫的调查方法;查明当地地下害虫的种类、数量、优势种群及不同生境中的分布规律,以便准确掌握虫情,制定合理的防治计划。
2.掌握地下害虫的鉴别方法,并能识别主要种类的形态特征;识别各类地下害虫的为害状。
二、用具手持扩大镜、直尺、采集盒、广口瓶、记载本、铅笔、小铲、铁锨、标签纸等。
一、 调查方法和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每组5~6人,每组一套用具。
1.调查时间:秋季。
2.调查方法:常用的地下害虫调查方法有挖土调查法、灯光诱测法、食物诱集法、目测法等,其中挖土调查法最常用。
3.地块选择:按不同土质、地势、茬口等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分别进行调查。
4.取样方法和数量:取样方法取决于地下害虫在田间的种类和分布型,如蛴螬、金针虫多属聚集分布,以“Z ”字形或棋盘式取样为宜。
取样量一般1hm 2以内地块取8点,1hm 2以上每增加1hm 2,样点增加2个。
每点挖土50cm ×50cm ,深度30cm ,边挖土边检查,土块要打碎。
5.记载内容:地下害虫种类(对一时辨认不清的个别种类应单独存放,写好标签,带回实验室镜检)、数量、形态特征和危害状,所调查地块的土质、地势、茬口等。
6.统计项目:①蛴螬、金针虫、蝼蛄三大类群各占比例:%100(%)⨯=三大类群总虫数该类虫数每类所占比例②各类中每种所占比例:如 A %100⨯=蛴螬类的数量蛴螬的数量蛴螬所占比例A③对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地下害虫均作如上分析,得出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地下害虫的优势种群,求出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每平方米中地下害虫的数量,折合每亩的虫口密度及各类所占比例。
四、种类鉴定(一)蝼蛄类:直翅目,蝼蛄科1.为害特征以成虫、若虫在土壤中咬食刚播下的种子、幼根和嫩茎,将茎秆咬断或扒成乱麻状,使幼苗萎焉死亡,造成缺苗断垄。
特别是在土壤表层活动时,它们来往串食,造成纵横隧道,使种子架空,幼苗吊根,失水而死。
地下害虫—搜狗百科概述种类多,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根蛆、根蝽、根蚜、拟地甲、蟋蟀、根蚧、根叶甲、根天牛、根象和白蚁等10多类,共约200余种,分属8目36科。
在中各地均有分布。
发生种类因地而异,一般以旱作地区遍发生,尤以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和根蛆最重要。
地下害虫常识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
发生种类因地而异,一般以旱作地区普遍发生,尤以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和根蛆最为重要。
作物等受害后轻者萎蔫,生长迟缓,重的干枯而死,造成缺苗断垄,以致减产。
有的种类以幼虫为害,有的种类成虫、幼(若)虫均可为害。
为害方式可分为3类:长期生活在土内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昼伏夜出在近土面处为害;地上地下均可为害。
地下害虫的体形多为长形和纺锤形,身体色素退化,某些器官发达或退化,如蝼蛄的前足特化为开掘足,适宜在土中掘土前进。
有的种类鞘翅或眼退化。
在土中垂直活动的规律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主要是由于地下害虫对土温、土湿的敏感反应。
冬、夏表土层温湿度条件不适就向深层移动,春秋则由深层向表土层上移,而这时一般正值作物的苗期阶段,从而为它们提供了充足的食料条件。
生活情况土壤是地下害虫栖息、繁殖和生存的场所。
土壤的理化性状如土壤粒子的大小、团粒结构情况、pH、有机质和盐的含量等因素,对地下害虫的种群组成、地理分布和数量变动都有直接影响。
人类的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活动,如改变自然面貌、改善生产条件,以及耕作、施肥、灌溉、植树造林、种草等也会使农业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地下害虫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动。
地下害虫与土壤中的天敌生物如步甲、土蜂、食虫虻,以及细菌、真菌、线虫、微孢子虫和病毒等共同形成的复杂、相互制约的生物群落,也会影响其种群消长的变动。
一个地区地下害虫常多种混合发生。
有些种类的生活史较长,如华北蝼蛄约需3年左右完成1个世代,东北大黑金龟子2~3年完成1世代,金针虫类约需3~5年完成1世代。
防治地下害虫要采取地上与地下防治相结合、幼虫和成虫防治相结合、播种期与生长期防治相结合的策略,因地制宜地综合运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其他必要的防治措施,达到保苗和保产的效果。
(2)以乔木为主,侧重种植乡土树种,配合灌木、藤本及草坪合理安排,适当增加灌木和藤本的种类和数量,灌木如栀子花、海桐、雀舌黄杨、洒金千头柏、石楠、凤尾兰、南天竹、紫荆、西府海棠、垂丝海棠、石榴、紫薇、碧桃、木槿、麻叶绣球、紫叶小檗、木绣球、无花果、山麻杆、紫丁香、金钟花、迎春、结香、紫穗槐等,藤本选择紫藤、扶芳藤、金银花、爬山虎、木通、大血藤、葛藤、南蛇藤、葡萄、常春藤等,提高校园垂直绿化效果。
同时选择抗性强、吸污滞尘及防噪的树种,如法国梧桐、樟树、榆树等。
(3)速生树与慢长树相结合。
速生树早期绿化效果好,容易成荫,但有的寿命短,如白桦、银白杨,需要及时补充。
慢生树种如圆柏、池杉、水杉等,虽生长慢但寿命长。
针对我校的情况,绿化应以速生树为主,搭配一部分慢长树,可加速校园绿化的进程,另外要有计划、分期分批地更新慢长树。
(4)兼顾树种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这类树种有迎春、枫香、石榴、梧桐、白玉兰、桂花、梅、杏、海棠、牡丹、月季、松、柏、竹等。
种植一些我国著名的特产树种,如珙桐(鸽子树)、银杏、金钱树、香椿、喜树等。
(5)校园绿化还要从审美和实用出发,充分发挥校园树木的综合功能。
给每一树种挂上标牌,其上注明中名、拉丁名、产地等信息,使大家对这些树的情况一目了然。
另外把树木布置得主次分明,构成一幅错落有致、疏密相间、绚丽多姿的美丽图景。
(收稿:2013-09-14)现代园艺2014年第1期平凉市地下害虫种群调查及防治对策戴丽霞(甘肃省平凉市农业学校744000)为了摸清平凉市农田地下害虫的发生为害情况,通过取样调查法调查平凉市地下害虫种群,结果表明,平凉市农田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地种蝇、拟地甲等约38种,年平均虫口密度为3206头/667m 2,这些地下害虫的分布规律、发生特点、种类及优势种与不同地形、前茬、土质、作物种类有密切关系。
地下害虫;种类;分布;综合防治1.2调查地点及方法1.2.1调查地点:崆峒区四十里铺镇、白水乡、花所乡、索罗乡、草峰乡、泾川县王村乡、玉都镇、灵台县什字镇、上良乡、崇信县锦屏镇、黄寨乡、华亭县西华镇、策地乡。
蔬菜苗期主要地下害虫的识别及防治方法摘要:在蔬菜苗期,常受到地下害虫的为害,这类害虫通常食性很杂,几乎对所有播种或定植到土中的种子,苗均可加害,它们可以直接啃食菜籽、苗根、苗茎,又由于在土中钻洞,造成苗根脱离土壤,使作物吸收不到水分而枯萎,此外,它们在作物上造成的伤口又极易为土传病原菌打开方便之门,使菜苗感病死亡,因此,在蔬菜苗期要重视地下害虫的调查识别,并及时做好防治,以免造成缺苗、断垄,影响蔬菜的产量。
关键词:蔬菜苗期;地下害虫;防治方法中图分类号:s4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85-11 蛴螬类害虫1.1 识别要点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又称为白土蚕、白地蚕、核桃虫、老母虫、粪虫等。
老熟幼虫体长14~45毫米,身体柔软多皱褶。
静止时弯成c形,头部黄褐色,体乳白色。
成虫通称为金龟子,体长6~21毫米,体宽3.4~11毫米,长椭圆形,呈棕色或黑褐色、黑色,具光泽,体壁硬,前翅厚,并盖住后翅。
1.2 为害特点1.2.1 成虫白天藏在土中,晚上20~21时进行取食植物叶片等活动,有假死性和趋光性,喜欢未腐熟的粪肥,在全国均有分布,但在北方发生较重,4~7月为活动期。
1.2.2 蛴螬可为害蔬菜及其他农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刚播种的种子、跟、块茎及幼苗,常造成缺苗断垄,薯芋类块根被咬伤易诱发病害。
蛴螬在春、秋两季为害最重,其活动与土壤温度和湿度关系密切,当10厘米土温达5℃时开始上升土表,13℃~18℃时活动最盛,23℃以上则往深土中移动,土壤潮湿活动加强,尤以连续阴雨天气,为害加重。
1.3 防治方法1.3.1 农业防治:实行轮作,清除田间杂草,进行秋翻;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可用碳酸氢铵作追肥;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1.3.2 药剂防治:每667平方米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克,加10倍水稀释,喷在25~30千克细土上,拌匀制成毒土。
将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将毒土撒于播种沟内,覆盖一层细土后播种;或将毒土撒入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在育苗时,每平方米苗床用2.5%敌百虫粉剂3克,拌过筛细土15克,混匀制成毒土,先往苗床内撒一层毒土,然后再覆苗床土;用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防治。
济源市地下害虫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一)摘要济源市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蛴螬、蝼蛄、地老虎等,对农作物的种子、地下根、茎等造成较大危害。
对地下害虫的发生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地下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害虫;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发生原因;防治对策;河南济源济源市地下害虫有金针虫、蛴螬、蝼蛄、地老虎等,主要危害作物的种子、地下根、茎等。
作物在受害后轻者萎蔫,生长迟缓,重者干枯而死,造成缺苗断垄,对作物产量影响很大。
为此笔者对地下害虫的发生特点及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
1发生情况地下害虫在济源市12个镇(办)农作物田均有不同程度地发生危害,主要危害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在苗期较重,造成缺苗断垄,减产达10%~20%,部分田块减产达50%~60%,严重的甚至绝收。
据近年来挖方调查情况来看,地下害虫发生呈偏重发生态势,2008年挖方有虫田块率达74.9%,其中金针虫占59.4%,蛴螬占36.1%,蝼蛄占 4.5%,2009年挖方调查,有虫方占76.1%,其中金针虫占60.6%;蛴螬占36.4%,蝼蛄占3%,发生程度较2008年偏轻,但发生面积增加。
2发生特点2.1金针虫金针虫成虫在地面以上活动时间不长,只能吃一些禾谷类和豆类等作物的嫩叶,危害不严重。
幼虫可以危害玉米、小麦、豆类及各种蔬菜等,咬食播下的种子、为害胚乳,使之不能发芽;咬食幼苗须根、主根或茎地下部分,使其生长不良甚至枯死,一般受害苗主根很少被咬断,被害部不整齐而呈丝状,这是金针虫危害后造成的典型危害状1]。
2.2蛴螬蛴螬食性很杂,主要危害麦类、豆类、花生等大田作物和蔬菜果树的种子、幼苗及根茎,咬食种子或咬断幼苗的根、茎,轻则引起缺苗、断垄,重则毁种绝收,不但造成减产,且咬食后病菌容易侵入2]。
2.3蝼蛄蝼蛄是最活跃的地下害虫,成虫、若虫均危害严重。
咬食各种作物的种子的幼苗,特别喜食刚发芽的种子,造成严重的缺苗断垄,特别是蝼蛄在土壤表层善爬行,往来乱窜,隧道纵横,造成种子架空不能发芽,幼苗吊根失水干枯而死。
一、实验目的为了了解我国某地区主要害虫的种类、发生规律及其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本实验对当地农作物害虫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分析了害虫的防治策略。
二、实验地点与时间实验地点:某地区农业示范园区实验时间:2023年4月至6月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调查工具:放大镜、昆虫网、采集盒、标签、记录本等。
2. 调查方法:(1)样地设置:根据当地农作物种植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田块作为调查样地,每个样地设置3个重复。
(2)害虫调查:采用样线法,沿着田埂、田角、田中心等位置设置样线,观察并记录样线上的害虫种类、数量、发生规律等。
(3)数据统计:将调查数据整理成表格,分析害虫的种类、发生规律、危害程度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害虫种类:本次调查共发现害虫10种,其中鳞翅目5种,鞘翅目2种,半翅目2种,蜚蠊目1种。
(1)鳞翅目:玉米螟、棉铃虫、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
(2)鞘翅目:地老虎、蚜虫。
(3)半翅目:蚜虫、叶蝉。
(4)蜚蠊目:棉红蜘蛛。
2. 发生规律:(1)玉米螟、棉铃虫、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在调查期间主要发生在5月至6月,高峰期集中在5月中旬。
(2)地老虎、蚜虫、叶蝉等害虫,在调查期间主要发生在4月至5月,高峰期集中在4月下旬。
(3)棉红蜘蛛在调查期间发生较少,主要发生在6月中旬。
3. 危害程度:(1)玉米螟、棉铃虫、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对玉米、棉花、蔬菜等作物危害严重,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
(2)地老虎、蚜虫、叶蝉等害虫,对农作物根系、叶片造成损害,影响作物生长。
(3)棉红蜘蛛对棉花危害较大,导致棉花产量降低、纤维质量下降。
五、防治策略1. 农业防治:(1)合理轮作:通过轮作减轻害虫发生,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2)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枯枝落叶等,减少害虫栖息场所。
2. 生物防治:(1)引入天敌:利用捕食性、寄生性天敌控制害虫种群。
(2)释放昆虫信息素:干扰害虫交配,降低害虫繁殖率。
黔西南州牧草常见地下害虫调查摘要采用对角线取样方法,对贵州省黔西南州牧草地下害虫种类进行调查。
初步发现危害牧草的害虫种类12种,其中蛴螬、金针虫、非洲蝼蛄、小地老虎的危害程度大。
该调查可为牧草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牧草;地下害虫;调查;黔西南州InvestigationofPastureUndergroundPestinQianxinan PrefectureZHAO Tong-guiWU Tong-linMO Xi-liWU Xiang-jian(Nationality V 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in Southwest of Guizhou,Xingyi Guizhou 562400)AbstractThe species of pasture pest in Qianxinan Prefecture of Guizhou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with Diagonal-line sampling metho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were 12 species of pasture pest. The damages of grubs,wireworms,the African mole cricket and agrotis ipsilon were serious. The investigation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of pasture pest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Key wordspasture;Undergroundpest ;investigation;Qianxinan Prefecture黔西南州宜牧草地面积37万hm2,截至2007年底,全州累计建设草地4.241万hm2,其中人工草地2.264万hm2,改良草地1.977万hm2 [1]。
实验实训二十二地下害虫调查及防治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常见的地下害虫的危害特点和形态特征,熟悉各种地下害虫的调查及防治方法。
二、实验实训材料
1、材料蛴螬、地老虎、蝼蛄
2、工具镊子、解剖针、放大镜等。
三、方法步骤
1、地下害虫蛴螬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和防治方法
金龟甲属鞘翅目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通称金龟子。
成虫体粗壮;鳃片状触角,末端3-8节呈鳃片状;前足开掘式,跗节5节;腹部可见5-6节。
幼虫寡足型,体成“C”形弯曲,肥胖,多皱褶,俗称蛴螬。
蛴螬成虫和幼虫均能对林木造成危害,且多为杂食性。
蛴螬主要在苗圃及幼林地危害幼苗的根部,除咬食侧根和主根外,还能将根皮剥食尽,造成缺苗断条。
蛴螬是土壤害虫,一生多在土壤内度过,有时潜土很深,防治技术很难奏效,必须根据蛴螬周年活动规律,找出薄弱环节,制订控制对策。
(1) 林业技术措施
①苗圃地必须使用充分腐熟的厩肥作底肥,追肥时尽量避开蛴螬活动盛期。
否则,极易生蛴螬。
②在蛴螬分布密度较大的宜林地,造林前应先整地,以降低虫口密度。
据调查,长期生活在荒地的金龟子,在土壤含水量为20%左右时虫口密度大,17%以下就很少发生。
(2) 人工控制措施
当蛴螬在表土层活动时,适时翻土,随即拾虫。
利用成虫的假死习性,在盛发时期,人工捕杀成虫。
金龟子成虫一般都有假死性,可利用人工振落捕杀大量成虫。
当地害虫调研报告模板【调研报告】害虫调查与分析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害虫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一种重要害害因素,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农业经济的损失。
为了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和减少其对农作物的危害,我团队根据当地的农作物种类和环境特点,进行了一次害虫调研。
本次调研的目标是了解当地主要害虫种类、数量分布以及其在不同农作物上的危害程度,为制定科学、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1. 选择调研区域: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和农户的反馈,我们选取了本地一个代表性农田区域作为调研样本。
2. 调研对象:以农田为单位,记录不同农作物上出现的主要害虫种类和数量。
3. 数据采集:通过实地观察、田间标本采集和农户访谈等方式,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4. 数据分析:利用Excel软件和SPSS统计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1. 害虫种类和数量:- 稻田:主要害虫有螟虫、飞虱、稻虱等,其中螟虫数量相对较高,危害最严重。
- 地瓜地:主要害虫有地老虎、象鼻虫等,数量较少,但对地瓜生长造成一定损害。
- 苹果园:主要害虫有苹果食心虫、蚜虫等,数量较多,给苹果品质和产量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 蔬菜区:主要害虫有菜蛾、绿豆虫等,数量较多,对蔬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一定影响。
2. 害虫分布规律:- 害虫在不同农作物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且其分布也与环境因素、栽培技术等密切相关。
- 害虫种类和数量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不同作物对害虫的适应程度也有所不同。
- 部分害虫具有较强的迁飞能力,会从一个农田迁移到另一个农田,进一步扩大其影响范围。
四、调研分析与建议1. 害虫调研结果表明,不同农作物上的害虫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应采取科学的防控策略。
2. 在稻田中,应加强对螟虫的监测和防控,合理使用生物防治剂和化学农药,并结合轮作和适时种植措施,减少螟虫种群数量和危害程度。
3. 在果树园中,要注意对苹果食心虫和蚜虫的防控,加强农药使用的合理化管理,促进益虫的增殖和发展,提高果树的抗病虫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