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GE燃料与燃烧系统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4.81 MB
- 文档页数:98
燃料与燃烧适用年级八年级所需时间课内共用6课时,每周2课时;课外共用2课时(说明:课内共用几课时,每周几课时;课外共用几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的教学核心内容,隶属于课程标准中第五个“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中主要内容之一。
本主题单元将化学学科知识与社会知识紧密联系,内容涉及能源、环境等社会问题,突出化学在科技、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对于学生认识化学的重要性,体会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增强化学观念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本主题单元内容来源于鲁教版教材八年级全一册课本第六单元。
该主题单元共分为以下三个专题:专题一:燃烧与灭火;从燃烧现象和实验探究入手,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题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知道化石燃料的用途,认识化石能源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认识其不可再生性,以及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专题三: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知道二氧化碳的循环认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探究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本主题单元的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化石燃料的用途及其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的重要性;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
主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
预期教学成果:探究实验报告、思维导图、课堂综合检测、调查报告、制作消防专题宣传学习小报、举办预防家庭火灾宣传活动等。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燃物的安全知识,了解易燃物和易燃物的安全知识。
《燃料与燃烧设备》课程章节目录《燃料与燃烧设备》课程章节讲授内容于20t/h的工业锅炉不宜采用)煤粉的一般性质煤粉性质:1)颗粒尺寸一般在1µm到300~500 µm之间,其中20~50 µm的颗粒居多。
2)煤粉能吸附大量的空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常采用风力管道输送)3)在储存时,容易氧化而自燃,煤粉和空气混合成一定浓度后,就有爆炸的危险,煤粉设备和制粉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采取防爆措施。
一.煤粉细度煤粉细度对燃烧过程和磨煤电耗等具有重要意义。
煤粉愈细愈容易燃烧,但磨粉电耗愈多。
细度的表达:用筛子上的剩余量的百分比(或称筛余)R%表示。
二.经济细度煤粉的细度是锅炉运行中应严格控制的一项技术指标,它直接影响锅炉运行的经济性。
影响经济细度的因素:1)煤的性质。
挥发分多的煤,燃烧容易,煤粉可粗点;2)燃烧设备的型式和运行管理水平。
燃烧强烈,煤粉也可以粗些;3)煤粉设备性能良好,n值(均匀性)较大,煤粉可以粗些。
三.煤的可磨系数 Kkm煤的可磨系数是指:在风干状态下,将标准煤(取一种很难磨的无烟煤)和试验煤由相同粒度磨到相同细度时所消耗的电能比。
5.2煤粉制备方法一.磨煤机磨煤机的形式很多,按磨煤方式分有三种:压碎、击碎和研碎。
按转速分类:高速、中速和低速(球磨机)磨煤机。
1.高速磨煤机(1)风扇式磨煤机主要部件:高速旋转的叶轮,由8-12块锰钢叶片(冲击板)组成。
这样的叶片既能磨煤,也能起到风机的作用,可以产生2000Pa的压头,其转速可达500—3000r/min。
优点:结构简单、尺寸紧凑、制造方便,干燥能力强,有自身排粉能力。
缺点:磨损严重、检修周期短。
(2)竖井式磨煤机工作原理:730-960r/min高速旋转的转子带有小锤将煤打碎,打碎后的煤粉被空气带走,经竖井分离后进入炉内燃烧。
竖井重力分离作用:竖井有一定的高度(>4m)和空气流速(1.5—2.5m/s),较大的煤粒因重力而下落,重新落回到磨煤机中,只有足够的细的煤粉才会被空气带走。
初中化学《燃烧与燃料》课标解读及单元内容分析一、课标解读合理组织化学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大概念来组织单元教学内容,发挥大概念的统摄作用。
“燃烧与灭火”教学单元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物质的变化与转化”大概念,认识燃烧与灭火的本质是可燃物的化学变化,引导学生构建化学变化的能量视角。
进行教学设计时,基于大概念结构化统整“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化石燃料的开发与利用”等单元内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认识发生燃烧和爆炸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这既是课标的要求,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生存技能。
为使学生更好地达到上述目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趣味引入,激发兴趣;2.充分利用“实验活动”;3.多措并举,让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心中。
二、单元思维导图:三、单元教材内容:燃烧与燃料这一单元侧重于培养学生以控制反应条件改变实验的能力,从多角度探寻解决问题方法的素养。
为实现这一目的,在授课中本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原则进行实施教学。
因此本章教学要体现出把知识结合于现实情景,引导学生亲历探索新知的过程,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角,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本单元的内容一共包括四部分。
第一部分:《燃烧与灭火》这一部分以生活中灭火方法举例,从而总结出灭火的三个原理。
以及什么是燃烧,点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总结出灭火的措施都是至少破坏燃烧所需条件之一,从而终止了燃烧反应。
以氧炔焰的形成介绍了促进燃烧的两种方法。
当燃烧在一定空间内发生时有可能发生爆炸现象。
以氢气的燃烧和爆炸为例,介绍了爆炸是如何发生的,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样的现象。
这一节与七年级《安全教育》第四课《突遇火灾,冷静思考》相整合。
对火灾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防火意识,明确防火自救的重要性,冷静对待火灾。
掌握一些消防安全常识及逃生自救方法。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和求助逃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应变能力。
第二部分:《化石燃料的利用》《化石燃料的利用》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三大化石燃料,知道化石然燃料的应用及危害。
重庆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燃料与燃烧》一、课程名称及代码中文:燃料与燃烧英文:Fuel and Combustion课程代码::21015830二、课程性质及专业的学时学分三、开课单位及课程负责人简介开课单位: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课程负责△简介—姓名:阳东教龄:4年学位:博士职称:副教授能承担此课程的教师:彭世尼黄小美四、课程内容简介五、课程预备知识1、先修课程:普通化学、流体力学、传热学2、后修课程:燃气应用、冷热源工程。
六、课程教学目标(需明确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七、课程教学大纲(括号内为参考学时数)六、课程知识单元、知识点及教学要求(sms 熟练掌握;1•绪论(1学时)• 燃料燃烧学的基本内容、研究方向及主要课题,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O]2. 燃料特性概论(3学时)燃料特性概述,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及气体燃料的种类、化学组成、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使用性能:表掌握;n 表理解)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及气体燃料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
KU 3.燃料燃烧计算(5学时)燃料燃烧所需的空气咼计算,完全燃烧时的烟气量计算烟气的检测与分析讣算;(1学时)燃料的燃烧温度讣算.不完全燃饶时的烟气量及热损失量il •算。
(1学时)4. 燃烧反应动力学基础(6学时)燃烧化学反应速度:(1学时)[CQ]I]可燃气体的燃烧反应机理:(2学时)燃气的热力着火机理与着火过程,燃气的强制点火方法。
5. 燃烧的气流混合过程(3学时)静止气体中的自由射流,平行气流;(1学时) I] 横向气流中的射流运动.旋转射流;(1学时) I]素流扩散过程。
(1学时)6. 燃气燃烧的火焰传播(6学时)火焰传播理论基础,影响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 :[m 预混可燃气体火焰传播速度讣算:紊流火焰传播速度理论;(1学时)[□□] 火焰传播的浓度极限。
7. 气体燃料的燃烧(5学时)气体燃料的扩散式燃烧:(1学时) I]气体燃料的部分预混式燃烧:[C气体燃料的完全预混式燃烧:(1学时) 燃烧过程的强化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