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动能和动能定理
- 格式:doc
- 大小:120.00 KB
- 文档页数:5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动能和动能定理1.一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合外力一定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动能改变 B .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不为零C .合外力一定对物体做功,但物体动能可能不变D .物体的加速度可能为零解析:选B 物体做变速运动,可能是物体的速度方向变化,而大小不变,如匀速圆周运动,此时物体的动能不变,并无外力对物体做功,故选项A 、C 均错误;物体做变速运动,一定具有加速度,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不为零,故选项B 正确,选项D 错误。
2.关于动能定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某过程中外力的总功等于各力做功的绝对值之和 B .只要合外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就一定改变 C .在物体动能不改变的过程中,动能定理不适用 D .动能定理只适用于受恒力作用而加速运动的过程解析:选B 公式W =ΔE k 中W 为合外力做的功,也可以是各力做功的代数和,A 错,B 对;动能不变,只能说明合外力的总功W =0,动能定理仍适用,C 错;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可适用于变力做功,D 项错误。
3.一质量为m 的滑块,以速度v 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一时刻起,在滑块上作用一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后,滑块的速度变为-2v (方向与原来相反),在这段时间内,水平力所做的功为( )A.32mv 2B .-32mv 2C.52mv 2 D .-52mv 2解析:选A 由动能定理得:W F =12m (-2v )2-12mv 2=32mv 2,A 正确。
4.(多选)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用大小相等的力F 分别拉它们在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相同的距离s ,如图1所示,甲在光滑面上,乙在粗糙面上,则下列关于力F 对甲、乙两物体做的功和甲、乙两物体获得的动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A .力F 对甲物体做功多B .力F 对甲、乙两个物体做的功一样多C .甲物体获得的动能比乙大D .甲、乙两个物体获得的动能相同解析:选BC 由功的公式W =Fl cos α=Fs 可知,两种情况下力F 对甲、乙两个物体做的功一样多,A 错误、B 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对甲有Fs =E k1,对乙有,Fs -fs =E k2,可知E k1>E k2,即甲物体获得的动能比乙大,C 正确,D 错误。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动能定理一、单项选择题1.刹车距离是衡量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如图1所示的图线1、2分别为甲、乙两辆汽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的刹车距离l与刹车前的车速v的关系曲线,已知紧急刹车过程中车与地面间是滑动摩擦。
据此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A.甲车的刹车距离随刹车前的车速v变化快,甲车的刹车性能好B.乙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乙车的刹车性能好C.以相同的车速开始刹车,甲车先停下来,甲车的刹车性能好D.甲车的刹车距离随刹车前的车速v变化快,甲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2.(2014·浙江五校联考)用竖直向上大小为30 N的力F,将2 kg的物体由沙坑表面静止抬升1 m时撤去力F,经一段时间后,物体落入沙坑,测得落入沙坑的深度为20 cm。
若忽略空气阻力,g取10 m/s2。
则物体克服沙坑的阻力所做的功为( ) A.20 J B.24 JC.34 J D.54 J3.如图2所示,质量相同的物体分别自斜面AC和BC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物体滑到斜面底部C点时的动能分别为E k1和E k2,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则( )图2A.E k1>E k2W1<W2 B.E k1>E k2W1=W2C.E k1=E k2W1>W2 D.E k1<E k2W1>W24. (2014·常州模拟)如图3所示,将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0由地面竖直向上抛出。
小球落回地面时,其速度大小为34v0。
设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不变,则空气阻力的大小等于( )图3A.34mg B.316mgC.716mg D.725mg5.(2014·南昌模拟)质量为10 kg的物体,在变力F作用下沿x轴做直线运动,力随坐标x的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
物体在x=0处,速度为1 m/s,一切摩擦不计,则物体运动到x=16 m处时,速度大小为( )图4A.2 2 m/s B.3 m/sC.4 m/s D.17 m/s6. (2014·山东高考)2013年我国相继完成“神十”与“天宫”对接、“嫦娥”携“玉兔”落月两大航天工程。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动能和动能定理1.一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合外力一定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动能改变 B .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不为零C .合外力一定对物体做功,但物体动能可能不变D .物体的加速度可能为零解析:选B 物体做变速运动,可能是物体的速度方向变化,而大小不变,如匀速圆周运动,此时物体的动能不变,并无外力对物体做功,故选项A 、C 均错误;物体做变速运动,一定具有加速度,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不为零,故选项B 正确,选项D 错误。
2.关于动能定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某过程中外力的总功等于各力做功的绝对值之和 B .只要合外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就一定改变 C .在物体动能不改变的过程中,动能定理不适用 D .动能定理只适用于受恒力作用而加速运动的过程解析:选B 公式W =ΔE k 中W 为合外力做的功,也可以是各力做功的代数和,A 错,B 对;动能不变,只能说明合外力的总功W =0,动能定理仍适用,C 错;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可适用于变力做功,D 项错误。
3.一质量为m 的滑块,以速度v 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一时刻起,在滑块上作用一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后,滑块的速度变为-2v (方向与原来相反),在这段时间内,水平力所做的功为( )A.32mv 2B .-32mv 2C.52mv 2 D .-52mv 2解析:选A 由动能定理得:W F =12m (-2v )2-12mv 2=32mv 2,A 正确。
4.(多选)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用大小相等的力F 分别拉它们在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相同的距离s ,如图1所示,甲在光滑面上,乙在粗糙面上,则下列关于力F 对甲、乙两物体做的功和甲、乙两物体获得的动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A .力F 对甲物体做功多B .力F 对甲、乙两个物体做的功一样多C .甲物体获得的动能比乙大D .甲、乙两个物体获得的动能相同解析:选BC 由功的公式W =Fl cos α=Fs 可知,两种情况下力F 对甲、乙两个物体做的功一样多,A 错误、B 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对甲有Fs =E k1,对乙有,Fs -fs =E k2,可知E k1>E k2,即甲物体获得的动能比乙大,C 正确,D 错误。
动能和动能定理(25分钟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1。
改变消防车的质量和速度,能使消防车的动能发生改变。
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消防车的动能是原来的2倍的是()A.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到原来2倍B.质量减半,速度增大到原来的4倍C。
速度不变,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D。
速度减半,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解析】选C.设物体的原始质量为2,原始的速度为1。
由公式E k=mv2,代入数据得:原始动能E k=1。
质量不变,则m1=2,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则v1=2,由公式E k1=m1,代入数据得:动能E k1=4,动能变为原来4倍,故A错误。
质量减半,则m2=1,速度变为原来的4倍,则v2=4,由公式E k2=m2,代入数据得:动能E k2=8,动能变为原来的8倍,故B错误。
速度不变,则v3=1,质量变为原来的2倍,则m3=4,由公式E k3=m3,代入数据得:动能E k3=2,动能变为原来的2倍,故C正确。
速度减半,则v4=,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m4=4,由公式E k4=m4,代入数据得:动能E k4=,动能变为原来的,故D错误。
故选C。
2.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一个小球,若不计空气阻力,在上升过程中,从抛出到小球动能减少一半所经过的时间为()A. B。
C。
D.(1—)【解析】选D。
根据E k=mv2得,当小球动能减为原来一半时的速度为v=v0,则运动的时间为:t==(1—)。
故选D。
3.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a和b处于同一高度,a自由下落,b沿固定光滑斜面由静止开始下滑,不计空气阻力。
两物体到达地面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a的速率大B。
b的速率大C。
动能相同D。
速度方向相同【解析】选C。
根据动能定理有:mgh=mv2—0知:高度相同,所以末动能相等,速度的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故本题选C.【补偿训练】如图所示,匈牙利大力士希恩考·若尔特曾用牙齿拉动50 t的A320客机.他把一条绳索的一端系在飞机下方的前轮处,另一端用牙齿紧紧咬住,在52 s的时间内将客机拉动了约40 m。
跟踪训练18 动能和动能定理[基础达标]1.(多选)在下列几种情况中,甲、乙两物体的动能相等的是( ) A .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甲的质量是乙的12B .甲的质量是乙的2倍,甲的速度是乙的12C .甲的质量是乙的4倍,甲的速度是乙的12D .质量相同,速度大小也相同,但甲向东运动,乙向西运动【解析】 由动能的表达式E k =12mv 2知,A 、B 错误,C 正确;因动能是标量,故D 正确.【答案】 CD2.(2016·漳州高一检测)改变汽车的质量和速度,都能使汽车的动能发生变化,在下面几种情况中,汽车的动能是原来的2倍的是( )A .质量不变,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B .质量和速度都变为原来的2倍C .质量变为原来的2倍,速度减半D .质量减半,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答案】 D3.(2016·昆明高一检测)如图777所示,物体沿曲面从A 点无初速度滑下,滑至曲面的最低点B 时,下滑的高度为5 m ,速度为6 m/s ,若物体的质量为1 kg.则下滑过程中物体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 )图777A .50 JB .18 JC .32 JD .0 J【解析】 由动能定理得mgh -W f =12mv 2,故W f =mgh -12mv 2=1×10×5 J-12×1×62J =32 J ,C 正确.【答案】 C4.质量为m 的金属块,当初速度为v 0时,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为s ,如果将金属块质量增加到2m ,初速度增大到2v 0,在同一水平面上该金属块最多能滑行的距离为( )A .sB .2sC .4sD .8s 【解析】 根据动能定理得μmgs =12mv 2μ2mgs ′=12·2m ·(2v 0)2由以上两式解得s ′=4s . 【答案】 C5.一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的轻绳悬挂于O 点.小球在水平力F 作用下,从平衡位置P 点很缓慢地移动到Q 点,如图778所示,则力F 所做的功为( )图778A .mgl cos θB .Fl sin θC .mgl (l -cos θ)D .Fl cos θ【答案】 C6.(多选)用力F 拉着一个物体从空中的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重力做功-3 J ,拉力F 做功8 J ,空气阻力做功-0.5 J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3 JB .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3 JC .物体的动能增加了4.5 JD .物体的动能增加了8 J【解析】 因为重力做功-3 J ,所以重力势能增加3 J ,A 对,B 错;根据动能定理W 合=ΔE k ,得ΔE k=-3 J +8 J -0.5 J =4.5 J ,C 对,D 错.【答案】 AC7.如图779所示,光滑斜面的顶端固定一弹簧,一物体向右滑行,并冲上固定在地面上的斜面.设物体在斜面最低点A 的速度为v ,压缩弹簧至C 点时弹簧最短,C 点距地面高度为h ,则从A 到C 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做功是( )图779A .mgh -12mv 2 B.12mv 2-mgh C .-mgh D .-(mgh +12mv 2)【解析】 由A 到C 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可得: -mgh +W =0-12mv 2所以W =mgh -12mv 2,所以A 正确.【答案】 A8.质量为m =50 kg 的滑雪运动员,以初速度v 0=4 m/s 从高度为h =10 m 的弯曲滑道顶端A 滑下,到达滑道底端B 时的速度v 1=10 m/s.求:滑雪运动员在这段滑行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g 取10 m/s 2)图7710mgh -W =12mv 21-12mv 2代入数值得:W =2 900 J. 【答案】 2 900 J[能力提升]9.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小滑块停放在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静止的长木板的最右端,滑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个大小为F 的恒力作用在M 上,当小滑块滑到木板的最左端时,滑块和木板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滑块和木板相对于地面的位移大小分别为s 1、s 2,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图7711A .μmgs 1=12mv 21B .Fs 2-μmgs 2=12Mv 22C .μmgL =12mv 21D .Fs 2-μmgs 2+μmgs 1=12Mv 22+12mv 21【解析】 滑块在摩擦力作用下前进的距离为s 1,故对于滑块μmgs 1=12mv 21,A 对,C 错;木板前进的距离为s 2,对于木板Fs 2-μmgs 2=12Mv 22,B 对;由以上两式得Fs 2-μmgs 2+μmgs 1=12Mv 22+12mv 21,D 对.故应选C.【答案】 C10.(多选)在平直公路上,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v m 后立即关闭发动机直到停止,v t 图象如图7712所示.设汽车的牵引力为F ,摩擦力为f ,全过程中牵引力做功W 1,克服摩擦力做功W 2,则( )图7712A .F ∶f =1∶3B .F ∶f =4∶1C .W 1∶W 2=1∶1D .W 1∶W 2=1∶3W 1=Fs 1② W 2=f (s 1+s 2)③在v t 图象中,图象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象可知,s 2=3s 1④由②③④式解得 F ∶f =4∶1,选项B 正确. 【答案】 BC11.如图7713甲所示,一质量为m =1 kg 的物块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A 点,从t =0时刻开始,物块在受到按如图乙所示规律变化的水平力F 作用下向右运动,第3 s 末物块运动到B 点时速度刚好为0,第5 s 末物块刚好回到A 点,已知物块与粗糙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 取10 m/s 2)求:(1)AB 间的距离;(2)水平力F 在5 s 时间内对物块所做的功.甲乙图7713(2)设整个过程中F 做的功为W F ,物块回到A 点时的速度为v A ,由动能定理得:W F -2μmgs =12mv 2A v 2A =2asW F =2μmgs +mas =24 J.【答案】 (1)4 m (2)24 J12.如图7714所示,粗糙水平轨道AB 与半径为R 的光滑半圆形轨道BC 相切于B 点,现有质量为m 的小球(可看作质点)以初速度v 0=6gR ,从A 点开始向右运动,并进入半圆形轨道,若小球恰好能到达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C ,最终又落于水平轨道上的A 处,重力加速度为g ,求:图7714(1)小球落到水平轨道上的A 点时速度的大小v A ; (2)水平轨道与小球间的动摩擦因数μ.【解析】 (1)mg =m v 2CR,得v C =gR ,从C 到A 由动能定理得:mg 2R =12mv 2A -12mv 2C ,得v A =5gR(2)AB 的距离为x AB =v C t =gR ×2×2Rg=2R从A 出发回到A 由动能定理得:-μmgx AB =12mv 2A -12mv 20,得μ=0.25.【答案】 (1)5gR (2)0.25。
动能和动能定理【学习目标】1.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的变化关系.2.明确动能的表达式及含义.3.能理解和推导动能定理.4.掌握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要点梳理】要点一、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要点诠释:1.探究思路让小车在橡皮绳的弹力下弹出,沿木板滑行。
由于橡皮绳对小车做功,小车可以获得速度,小车的速度可以通过打点计时器测出。
这样进行若干次测量就可以得到多组数据,通过画图的方法得出功与速度的关系。
2.操作技巧(1)功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由一根橡皮绳逐渐增加到若干根的方法得到。
(2)要将木板倾斜一定角度,使小车在木板上沿斜面向下的重力的分力与其受的摩擦力相等,目的是让小车在木板上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
3.数据的处理以单根橡皮绳做的功为横坐标,以速度的平方为纵坐标描点连线,画出图象。
4.实验结论画出2W v -图象,图象为直线,即2W v ∝。
要点二、动能、动能的改变要点诠释:1.动能:(1)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速度的二次方的乘积的一半.(2)定义式:212k E mv =,v 是瞬时速度. (3)单位:焦(J).(4)动能概念的理解.①动能是标量,且只有正值.②动能具有瞬时性,在某一时刻,物体具有一定的速度,也就具有一定的动能.③动能具有相对性,对不同的参考系,物体速度有不同的瞬时值,也就具有不同的动能,一般都以地面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2.动能的变化:动能只有正值,没有负值,但动能的变化却有正有负.“变化”是指末状态的物理量减去初状态的物理量.动能的变化量为正值,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了,对应于合力对物体做正功;动能的变化量为负值,表示物体的动能减小了,对应于合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合力做功.要点三、动能定理要点诠释:(1)内容表述: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功能的变化.(2)表达式:21k k W E E =-,W 是外力所做的总功,1k E 、2k E 分别为初、末状态的动能.若初、末速度分别为v 1、v 2,则12112k E mv =,22212k E mv =. (3)物理意义:动能定理揭示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即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对应着物体动能的变化.变化的大小由做功的多少来量度.动能定理的实质说明了功和能之间的密切关系,即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等号的意义是一种因果关系的数值上相等的符号,并不意味着“功就是动能增量”,也不是“功转变成动能”,而是“功引起物体动能的变化”.(4)动能定理的理解及应用要点.动能定理虽然可根据牛顿定律和运动学方程推出,但定理本身的意义及应用却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 ①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作用过程,也适用于变力作用过程.②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物体做直线运动情况,也适用于物体做曲线运动情况.③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既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所组成的一个系统.④动能定理的研究过程既可以是针对运动过程中的某个具体过程,也可以是针对运动的全过程. ⑤动能定理的计算式为标量式,v 为相对同一参考系的速度.⑥在21k k W E E =-中,W 为物体所受所有外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正功取正值计算,负功取负值计算;21k k E E -为动能的增量,即为末状态的动能与初状态的动能之差,而与物体运动过程无关.要点四、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和应用技巧要点诠释: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1)选取研究对象及运动过程;(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及各力对物体的做功情况:受哪些力?哪些力做了功?正功还是负功?然后写出各力做功的表达式并求其代数和;(3)明确研究对象所历经运动过程的初、末状态,并写出初、末状态的动能1K E 、2K E 的表达式;(4)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21K K W E E =-合,且求解。
随堂小练〔16〕动能和动能定理1、关于动能的理解,如下说法错误的答案是......()A.但凡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B.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C.重力势能可以为负值,动能不可以为负值D.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2、某同学在练习足球时,将足球朝竖直的墙壁踢出。
假设足球的质量为m=0.5kg、足球与墙壁碰撞的瞬间速度大小为v=5m/s,如果以足球被踢出的速度方向为正,足球与墙壁碰后以等大的速度反弹。
如此( )A.速度的变化量为-10m/sB.速度的变化量为10m/sC.动能的变化量为25JD.动能的变化量为03、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只小球,小球运动一段时间后落回地面.忽略空气阻力,该过程中小E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是( )球的动能kA. B.C. D.4、物体在做平抛运动的过程中,始终不变的是〔〕A.物体的速度B.物体的加速度C.物体的动能D.物体竖直向下的分速度5、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F作用。
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A.—直增大B.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C.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D.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6、关于物体所受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如果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如此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一定为零B.如果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零,如此合外力一定为零C.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动能一定发生变化D.如果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不为零,如此动能一定变化7、如下列图,质量m=1kg、长L=0.8m的均匀矩形薄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其右端与桌子边缘相平。
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µ=0.4。
现用F=5N的水平力向右推薄板,使它翻下桌子,力F的功至少为〔g取210m/s)〔〕A.18、如下列图,一木块沿着高度一样、倾角不同的三个斜面由顶端静止滑下,假设木块与各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一样,如此滑到底端的动能大小关系是( )A.倾角大的动能最大B.倾角小的动能最大C.倾角等于45°的动能最大D.三者的动能一样大9、篮球赛非常精彩,吸引了众多观众.经常有这样的场面:在临终场前0.1s,运动员把球投出且准确命中,获得比赛的胜利.如果运动员投篮的过程中对篮球做的功为W,出手高度(相对地面)为h1,篮筐距地面高度为h2,球的质量为m,空气阻力不计.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篮球出手时的动能为W+mgh1B.篮球进框时的动能为W+mgh1-mgh2C.篮球从出手到进框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增加了mgh1-mgh2D.篮球从出手到进框的过程中,重力对它做的功为mgh 2-mgh 110、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它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动能和动能定理1.一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合外力一定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动能改变 B .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不为零C .合外力一定对物体做功,但物体动能可能不变D .物体的加速度可能为零解析:选B 物体做变速运动,可能是物体的速度方向变化,而大小不变,如匀速圆周运动,此时物体的动能不变,并无外力对物体做功,故选项A 、C 均错误;物体做变速运动,一定具有加速度,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不为零,故选项B 正确,选项D 错误。
2.关于动能定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某过程中外力的总功等于各力做功的绝对值之和 B .只要合外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就一定改变 C .在物体动能不改变的过程中,动能定理不适用 D .动能定理只适用于受恒力作用而加速运动的过程解析:选B 公式W =ΔE k 中W 为合外力做的功,也可以是各力做功的代数和,A 错,B 对;动能不变,只能说明合外力的总功W =0,动能定理仍适用,C 错;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可适用于变力做功,D 项错误。
3.一质量为m 的滑块,以速度v 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一时刻起,在滑块上作用一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后,滑块的速度变为-2v (方向与原来相反),在这段时间内,水平力所做的功为( )A.32mv 2B .-32mv 2C.52mv 2 D .-52mv 2解析:选A 由动能定理得:W F =12m (-2v )2-12mv 2=32mv 2,A 正确。
4.(多选)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用大小相等的力F 分别拉它们在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相同的距离s ,如图1所示,甲在光滑面上,乙在粗糙面上,则下列关于力F 对甲、乙两物体做的功和甲、乙两物体获得的动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A .力F 对甲物体做功多B .力F 对甲、乙两个物体做的功一样多C .甲物体获得的动能比乙大D .甲、乙两个物体获得的动能相同解析:选BC 由功的公式W =Fl cos α=Fs 可知,两种情况下力F 对甲、乙两个物体做的功一样多,A 错误、B 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对甲有Fs =E k1,对乙有,Fs -fs =E k2,可知E k1>E k2,即甲物体获得的动能比乙大,C 正确,D 错误。
跟踪训练18 动能和动能定理[基础达标]1.(多选)在下列几种情况中,甲、乙两物体的动能相等的是( ) A .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甲的质量是乙的12B .甲的质量是乙的2倍,甲的速度是乙的12C .甲的质量是乙的4倍,甲的速度是乙的12D .质量相同,速度大小也相同,但甲向东运动,乙向西运动【解析】 由动能的表达式E k =12mv 2知,A 、B 错误,C 正确;因动能是标量,故D 正确.【答案】 CD2.(2020·漳州高一检测)改变汽车的质量和速度,都能使汽车的动能发生变化,在下面几种情况中,汽车的动能是原来的2倍的是( )A .质量不变,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B .质量和速度都变为原来的2倍C .质量变为原来的2倍,速度减半D .质量减半,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答案】 D3.(2020·昆明高一检测)如图777所示,物体沿曲面从A 点无初速度滑下,滑至曲面的最低点B 时,下滑的高度为5 m ,速度为6 m/s ,若物体的质量为1 kg.则下滑过程中物体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 )图777A .50 JB .18 JC .32 JD .0 J【解析】 由动能定理得mgh -W f =12mv 2,故W f =mgh -12mv 2=1×10×5 J-12×1×62J =32 J ,C 正确.【答案】 C4.质量为m 的金属块,当初速度为v 0时,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为s ,如果将金属块质量增加到2m ,初速度增大到2v 0,在同一水平面上该金属块最多能滑行的距离为( )A .sB .2sC .4sD .8s 【解析】 根据动能定理得μmgs =12mv 2μ2mgs′=12·2m·(2v 0)2由以上两式解得s′=4s. 【答案】 C5.一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的轻绳悬挂于O 点.小球在水平力F 作用下,从平衡位置P 点很缓慢地移动到Q 点,如图778所示,则力F 所做的功为( )图778A .mglcos θB .Flsin θC .mgl(l -cos θ)D .Flcos θ【答案】 C6.(多选)用力F 拉着一个物体从空中的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重力做功-3 J ,拉力F 做功8 J ,空气阻力做功-0.5 J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3 JB .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3 JC .物体的动能增加了4.5 JD .物体的动能增加了8 J【解析】 因为重力做功-3 J ,所以重力势能增加3 J ,A 对,B 错;根据动能定理W 合=ΔE k ,得ΔE k=-3 J +8 J -0.5 J =4.5 J ,C 对,D 错.【答案】 AC7.如图779所示,光滑斜面的顶端固定一弹簧,一物体向右滑行,并冲上固定在地面上的斜面.设物体在斜面最低点A 的速度为v ,压缩弹簧至C 点时弹簧最短,C 点距地面高度为h ,则从A 到C 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做功是( )图779A .mgh -12mv 2 B.12mv 2-mgh C .-mgh D .-(mgh +12mv 2)【解析】 由A 到C 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可得: -mgh +W =0-12mv 2所以W =mgh -12mv 2,所以A 正确.【答案】 A8.质量为m =50 kg 的滑雪运动员,以初速度v 0=4 m/s 从高度为h =10 m 的弯曲滑道顶端A 滑下,到达滑道底端B 时的速度v 1=10 m/s.求:滑雪运动员在这段滑行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g 取10 m/s 2)图7710mgh -W =12mv 21-12mv 2代入数值得:W =2 900 J. 【答案】 2 900 J [能力提升]9.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小滑块停放在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静止的长木板的最右端,滑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个大小为F 的恒力作用在M 上,当小滑块滑到木板的最左端时,滑块和木板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滑块和木板相对于地面的位移大小分别为s 1、s 2,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图7711A .μmgs 1=12mv 21B .Fs 2-μmgs 2=12Mv 22C .μmgL =12mv 21D .Fs 2-μmgs 2+μmgs 1=12Mv 22+12mv 21【解析】 滑块在摩擦力作用下前进的距离为s 1,故对于滑块μmgs 1=12mv 21,A 对,C 错;木板前进的距离为s 2,对于木板Fs 2-μmgs 2=12Mv 22,B 对;由以上两式得Fs 2-μmgs 2+μmgs 1=12Mv 22+12mv 21,D 对.故应选C.【答案】 C10.(多选)在平直公路上,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v m 后立即关闭发动机直到停止,vt 图象如图7712所示.设汽车的牵引力为F ,摩擦力为f ,全过程中牵引力做功W 1,克服摩擦力做功W 2,则( )图7712A.F∶f=1∶3 B.F∶f=4∶1 C.W1∶W2=1∶1 D.W1∶W2=1∶3W1=Fs1②W2=f(s1+s2)③在vt图象中,图象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象可知,s2=3s1④由②③④式解得F∶f=4∶1,选项B正确.【答案】BC11.如图7713甲所示,一质量为m=1 kg的物块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A点,从t=0时刻开始,物块在受到按如图乙所示规律变化的水平力F作用下向右运动,第3 s末物块运动到B点时速度刚好为0,第5 s末物块刚好回到A点,已知物块与粗糙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 m/s2)求:(1)AB间的距离;(2)水平力F在5 s时间内对物块所做的功.甲乙图7713(2)设整个过程中F 做的功为W F ,物块回到A 点时的速度为v A ,由动能定理得: W F -2μmgs =12mv 2Av 2A =2asW F =2μmgs +mas =24 J. 【答案】 (1)4 m (2)24 J12.如图7714所示,粗糙水平轨道AB 与半径为R 的光滑半圆形轨道BC 相切于B 点,现有质量为m 的小球(可看作质点)以初速度v 0=6gR ,从A 点开始向右运动,并进入半圆形轨道,若小球恰好能到达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C ,最终又落于水平轨道上的A 处,重力加速度为g ,求:图7714(1)小球落到水平轨道上的A 点时速度的大小v A ; (2)水平轨道与小球间的动摩擦因数μ. 【解析】 (1)mg =m v 2CR,得v C =gR ,从C 到A 由动能定理得:mg2R =12mv 2A -12mv 2C ,得v A =5gR(2)AB 的距离为x AB =v C t =gR ×2×2Rg=2R 从A 出发回到A 由动能定理得:-μmgx AB =12mv 2A -12mv 20,得μ=0.25.【答案】 (1)5gR (2)0.25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新教材高中物理1.3动能和动能定理课堂检测含解析鲁教版必修211011811.下面有关动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做匀速运动时,动能才不变B.物体做平抛运动时,水平方向速度不变,物体的动能也不变C.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重力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D.物体的动能变化时,速度不一定变化;速度变化时,动能一定变化【解析】选C。
物体只要速率不变,动能就不变,A错误;动能是标量,不能分解,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动能逐渐增大,B错误;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其合力等于重力,重力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故C正确;物体的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故D错误。
2.(多选)某人用手将1 kg的物体由静止向上提起1 m,这时物体的速度为2 m/s(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对物体做功12 JB.合力做功2 JC.合力做功12 JD.物体克服重力做功10 J【解析】选A、B、D。
W G=-mgh=-10 J,D正确;由动能定理W合=ΔE k=mv2-0=2 J,B正确,C错误;又因W合=W手+W G,故W手=W合-W G=12 J,A正确。
【补偿训练】一颗子弹以速度v0飞行时,恰好能射穿一块固定不动的木板,若子弹的速度为3v0,它能射穿相同的木板的块数是( )A.3块B.6块C.9块D.12块【解析】选C。
子弹以速度v0运动时,恰能水平穿透一块固定的木板,根据动能定理有:-fd=0-m。
设子弹的速度为3v0时,穿过的木板数为n,则有:-nfd=0- m·(3v0)2,联立两式并代入数据得:n=9块,故选C。
3.一列火车由机车牵引沿水平轨道行驶,经过时间t,其速度由0增大到v。
已知列车总质量为M,机车功率P保持不变,列车所受阻力f为恒力。
求这段时间内列车通过的路程。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1)正确进行受力分析,找到有哪些力做功。
(2)由动能定理求解位移。
课时分层作业(十六)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基础性题组1.(多选)关于动能定理的表达式W =E k2-E k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公式中的W 为不包含重力的其他力做的总功B .公式中的W 为包含重力在内的所有力做的总功,也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计算:先求每个力的功再求功的代数和或先求合力再求合力的功C .公式中的E k2-E k1为动能的变化量,当W >0时,动能增加,当W <0时,动能减少D .动能定理适用于直线运动,但不适用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但不适用于变力做功2.[2022·丰台区模拟]某同学将篮球从距离地面高为h 处由静止释放,与地面碰撞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4.若篮球与地面碰撞无能量损失,空气阻力大小恒定,则空气阻力与重力大小之比为( )A .1∶5B .2∶5C .3∶5D .4∶5 3.质量为2kg 的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倾角为30°的斜面向上滑行,在向上滑行的过程中,其动能随位移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物体返回到出发点时的动能为(g 取10m/s 2)( )A .34JB .56JC .92JD .196J 4.如图所示,一辆汽车以v 1=6m/s 的速度沿水平路面行驶时,急刹车后能滑行s 1=3.6m ,如果改以v 2=8m/s 的速度行驶,同样的情况下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s 2为( )A .6.4mB .5.6mC .7.2mD .10.8m 5.[2022·潍坊模拟]北京2022年冬奥会跳台滑雪比赛将在张家口赛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进行,跳台由助滑道、起跳区、着陆坡、停止区组成,如图所示.跳台滑雪运动员在助滑道路段获得速度后从起跳区水平飞出,不计空气阻力,起跳后的飞行路线可以看作是抛物线的一部分,用Δv 、E 、E k 、P 表示运动员在空中运动的速度变化量、机械能、动能、重力的瞬时功率大小,用v 0表示从起跳区水平飞出时的速度,用t 表示运动员在空中的运动时间,下列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6.[2022·吉林5月调研](多选)如图所示,物体甲、乙质量均为M ,甲、乙之间的接触面是光滑的,物体乙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甲、乙两物体紧挨着并放置于粗糙的水平面上,它们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开始时,物体甲、乙都静止,现对物体甲施加一水平推力F ,使物体甲、乙一起向左做加速运动,两者不发生相对滑动.已知这段时间内水平推力F 做的功为W ,物体甲、乙克服摩擦力做的总功为W 1.当加速一段时间后,撤去水平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物体获得的最大动能为W -W 12B .加速运动过程中,甲对乙的作用力的大小为F2C .撤去水平推力后,物体甲对物体乙的作用力为零D .撤去水平推力后,物体甲运动的位移为W -W 12μMg7.[2022·辽宁大连二模]某游乐场中有管道滑水游戏,其装置可以简化为如图所示.一滑水者从距水面高h 1=5.2m 的滑道上端由静止开始滑下,到距水面高h 2=0.2m 的下端管口水平飞出,落到水面上的位置距离下端管口的水平距离x =0.4m .若滑水者可看作质点,其质量m =60kg ,在管道中滑行的时间t 1=5s ,不计空气阻力,g =10m/s 2.求:(1)滑水者落到水面上时的动能大小;(2)滑水者在管道中滑行时阻力对其做的功.综合性题组8.[2021·全国甲卷,20](多选)一质量为m 的物体自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滑动.该物体开始滑动时的动能为E k ,向上滑动一段距离后速度减小为零,此后物体向下滑动,到达斜面底端时动能为15E k .已知sin α=0.6,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 )A .物体向上滑动的距离为E k2mgB .物体向下滑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g5C .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等于0.5D .物体向上滑动所用的时间比向下滑动的时间长 9.(多选)如图甲,表面由特殊材质制成、倾角为37°、长为2m 的斜面右端靠着竖直挡板放置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一小物块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乙是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随物块到斜面顶端的距离x 变化的函数图线(倾斜直线).已知物块质量为1kg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m/s 2,sin37°=0.6,cos37°=0.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物块下滑过程中,斜面对地面的压力不变B .物块下滑过程中,斜面对挡板的作用力逐渐增大C .物块刚释放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8m/s 2D .物块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22m/s10.如图所示的是冰上体育比赛“冰壶运动“的场地示意图(冰面水平).在某次训练中,甲队员将质量m =20kg 的一个冰壶石从左侧的A 处向右推出,冰壶石沿中心线运动与A 点相距为x =30m 的营垒中心O 处恰好停下.此后,乙队员将完全相同的第二个冰壶石同样在A 处向右推出,冰壶石从A 处运动到O 处经过的时间为t =10s .已知两个冰壶石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0.02,冰壶石都可视为质点,g 取10m/s 2,求:(1)第一个冰壶石被推出时的动能;(2)第二个冰壶石即将碰到第一个冰壶石时的速度大小.11.[2021·浙江五校1月联考]某游乐场有一种“双环过山车”,其运行原理可以简化成如图所示的“物块轨道”模型.AB段和两竖直圆轨道1、2均光滑,圆轨道1、2的半径分别为R1=2m,R2=1.6m,B、C为两圆轨道的最低点且略微错开可以使物块通过.一个质量为m=1kg的物块(视为质点),从右侧轨道的A点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恰能通过第一个竖直圆轨道1,已知物块与BC段间的动摩擦因数可调节,物块与CD、DE、EF段平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L BC=L CD=6m,L DE=1m,DE段与水平面的夹角α=53°,EF 段平直轨道足够长,所有轨道可认为在同一竖直面内,sin53°=0.8,重力加速度g=10m/s2.(1)求A点距BC水平轨道的高度h;(2)要使物块恰好通过1轨道后,进入轨道2而不脱离第二个圆轨道,求物块与BC段间的动摩擦因数μBC可设计的范围;(3)物块恰好通过2轨道后,沿轨道CDE运动到E处时,在光滑“挡板”作用下转变为做水平方向的直线运动,求物块在EF段停止的位置到E点的距离x.(不考虑物块在D、E点的能量损失)。
7.7动能和动能定理1.关于动能概念及公式W =E k2-E k1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物体速度在变化,则动能一定在变化 B .速度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 C .W =E k2-E k1表示功可以变成能 D .动能的变化可以用合力做的功来量度2.在下列几种情况下,甲、乙两物体的动能相等的是( ) A .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甲的质量是乙的12B .甲的质量是乙的2倍,甲的速度是乙的12C .甲的质量是乙的4倍,甲的速度是乙的12D .质量相同,速度大小也相同,但甲向东运动,乙向西运动3.一辆汽车以v 1=6 m/s 的速度沿水平路面行驶时,急刹车后能滑行s 1=3.6 m ,如果以v 2=8 m/s 的速度行驶,在同样路面上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s 2应为( ) A .6.4 m B .5.6 m C .7.2 mD .10.8 m4.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在0~1 s 内,合外力做正功B .在0~2 s 内,合外力总是做负功C .在1~2 s 内,合外力不做功D .在0~3 s 内,合外力做的功为05.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m =5×103 kg ,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行的路程为x =5.3×102 m 时,达到起飞速度v =60 m/s ,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力的k 倍(k =0.02),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6.一物体速度由0增加到v ,再从v 增加到2v ,外力做功分别为W 1和W 2,则W 1和W 2的关系是( ) A .W 1=W 2 B .W 2=2W 1 C .W 2=3W 1D .W 2=4W 17.从空中某一高度同时以大小相等的速度竖直上抛、竖直下抛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在小球落至地面的过程中,它们的( )A .动能变化量不同,速度变化量相同B .动能变化量和速度变化量均相同C .动能变化量相同,速度变化量不同D .动能变化量和速度变化量均不同8.一质量为2 kg 的滑块,以4 m/s 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时刻起,在滑块上作用一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滑块的速度方向变为向右,大小为4 m/s ,在这段时间水平力所做的功为( ) A .0 B .8 J C .16 JD .32 J9.一个25 kg 的小孩从高度为3.0 m 的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底端时的速度为2.0 m/s.取g =10 m/s 2,关于力对小孩做的功,以下结果正确的是( ) A .合外力做功50 J B .克服阻力做功500 J C .重力做功500 J D .支持力做功50 J10.如图所示,木块m 沿固定的光滑斜面从静止开始下滑,当下降h 高度时,重力的瞬时功率是( )A .mg 2ghB .mg cos θ2ghC .mg sin θgh 2D .mg sin θ2gh11.关于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合外力做的功及动能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合外力为零,则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B .合外力做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C .合外力做功越多,则动能一定越大D .动能不变化,则物体合外力一定为零12.质量为m 的物体,从静止开始以a =12g 的加速度竖直向下运动h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动能增加了12mghB .物体的动能减少了12mghC .物体的势能减少了12mghD .物体的势能减少了mgh13.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v -t 图象为正弦曲线.从图中可以判断( )A .在0~t 1时间内,外力做正功B .在0~t 1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C .在t 2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D .在t 1~t 3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14.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个半径为R 的半圆形轨道OQP ,其中Q 是半圆形轨道的中点,半圆形轨道与水平轨道OE 在O 点相切,质量为m 的小球沿水平轨道运动,通过O 点进入半圆形轨道,恰好能够通过最高点P ,然后落到水平轨道上,不计一切摩擦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落地时的动能为2.5mgRB .小球落地点离O 点的距离为2RC .小球运动到半圆形轨道最高点P 时,向心力恰好为零D .小球到达Q 点的速度大小为3gR15.一列车的质量为5.0×105 kg ,在平直的轨道上以额定功率3 000 kW 加速行驶,当速度由10 m/s 加速到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30 m/s 时,共用了2 min ,则在这段时间内列车前进的距离是多少?16.人骑自行车上坡,坡长l =200 m ,坡高h =10 m ,人和车的总质量为100 kg ,人蹬车的牵引力为F =100 N ,若在坡底时车的速度为10 m/s ,到坡顶时车的速度为4 m/s ,(g 取10 m/s 2)求:(1)上坡过程中人克服摩擦力做多少功;(2)人若不蹬车,以10 m/s 的初速度冲上坡,能在坡上行驶多远.17.质量m =1 kg 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运动,经过位移4 m 时,拉力F 停止作用,运动到位移是8 m 时物体停止,运动过程中E k -s 的图线如图所示,g =10 m/s 2,求:(1)物体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拉力F的大小.答案1.解析:选D.速度是矢量,而动能是标量,若物体速度只改变方向,不改变大小,则动能不变,A 错误;由E k =12mv 2知B 错误;动能定理W =E k2-E k1表示动能的变化可用合力做的功量度,但功和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故C 错误,D 正确. 2.解析:选CD.由E k =12mv 2知,A 、B 错误,C 正确;动能是标量,D 正确.3.解析:选A.法一:急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运动,且两种情况下加速度大小是相同的,由运动学公式可得-v 21=-2as 1① -v 22=-2as 2② 两式相比得s 1s 2=v 21v 22故汽车滑行距离s 2=v 22v 21·s 1=⎝⎛⎭⎫862×3.6 m =6.4 m. 法二:急刹车后,车只受摩擦阻力的作用,且两种情况下摩擦力大小是相同的,汽车的末速度皆为零,据动能定理得 -Fs 1=0-12mv 21①-Fs 2=0-12mv 22②②式除以①式得:s 2s 1=v 22v 21故得汽车滑行距离s 2=v 22v 21s 1=⎝⎛⎭⎫862×3.6 m =6.4 m. 4.解析:选AD.由v -t 图知0~1 s 内,v 增加,动能增加,由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做正功,A 正确.1~2 s 内v 减小,动能减小,合外力做负功,可见B 、C 错误.0~3 s 过程的初、末速度都为零,则W =ΔE k =0,故D 正确.5.解析:以飞机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支持力、牵引力和阻力作用,这四个力做的功分别为W G =0,W 支=0 W 牵=Fx W 阻=-kmgx 由动能定理得 Fx -kmgx =12mv 2-0解得:F =kmg +mv 22x=⎝⎛⎭⎫0.02×5×103×10+5×103×6022×5.3×102 N =1.8×104 N. 答案:1.8×104 N6.解析:选C.W 1=12mv 2-0,W 2=12m (2v )2-12mv 2=32mv 2,则W 2∶W 1=3∶1.7.解析:选C.根据动能定理,对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均可得到方程mgh =12mv 2-12mv 20,所以在小球从抛出到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动能的变化量是相等的,都等于mgh ;而速度的变化量,对竖直上抛的小球为Δv 1=v +v 0,对竖直下抛的小球为Δv 2=v -v 0,正确选项为C. 8.解析:选A.由动能定理得:W =12mv 22-12mv 21=0,故A 正确. 9.解析:选A.重力做功W G =mgh =25×10×3 J =750 J ,C 错误;小孩所受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滑梯斜面,与速度方向垂直,故支持力做的功为零,D 错误;合外力做的功W 合=E k -0,即W 合=12mv 2=12×25×22 J =50 J ,选项A 正确;由动能定理得W G -W 阻=E k -0,故W 阻=mgh -12mv 2=750 J -50 J =700 J ,B 错误.10.解析:选D.设木块下降高度h 时的速率为v ,由动能定理得mgh =12mv 2,所以v =2gh ,故此时重力的瞬时功率P =mgv cos ⎝⎛⎭⎫π2-θ=mg 2gh sin θ=mg sin θ2gh ,D 正确. 11.解析:选BCD.合外力为零,则物体可能静止,也可能匀速直线运动,这两种情况合外力做功均为零,或这两种运动,动能均不变,所以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A 正确;合外力做功为零或动能不变,合外力不一定为零,如匀速圆周运动,故B 、D 错误;合外力做功越多,动能变化越大,而不是动能越大,故C 错误.12.解析:选AD.物体的合力F 合=ma =12mg ,向下运动h 时合力做功W =F 合h =12mgh ,根据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增加了12mgh ,A 正确,B 错误;向下运动h 过程中重力做功mgh ,物体的势能减少了mgh ,C 错误,D 正确.13.解析:选AD.由动能定理可知,在0~t 1时间内质点速度越来越大,动能越来越大,外力一定做正功,故A 项正确;在t 1~t 3时间内,动能变化量为零,可以判定外力做的总功为零,故D 项正确;由P =F ·v 知0、t 1、t 2、t 3四个时刻功率为零,故B 、C 都错误. 14.解析:选ABD.小球恰好通过P 点,mg =m v 20R 得v 0=gR .根据动能定理mg ·2R =12mv 2-12mv 20得12mv 2=2.5mgR ,A 正确.由平抛运动知识得t = 4Rg,落地点与O 点距离x =v 0t =2R ,B 正确.P 处小球重力提供向心力,C 错误.从Q 到P 由动能定理-mgR =12m (gR )2-12mv 2Q得v Q =3gR ,D 正确.15.解析:列车速度最大时做匀速运动,则有 F 阻=F 牵=P v m =3 000×10330N =1×105 N对列车速度由10 m/s 至30 m/s 的过程用动能定理得 Pt -F 阻·x =12mv 2m -12mv 2代入数据解得x =1 600 m. 答案:1 600 m16.解析:(1)由动能定理得 Fl -mgh -WF f =12mv 22-12mv 21代入数据得WF f =1.42×104 J. (2)由WF f =F f l 知,F f =WF fl=71 N ① 设当自行车减速为0时,其在坡上行驶距离为s ,则有 -F f s -mg sin θ·s =0-12mv 20②其中sin θ=h l =120③联立①②③解得s ≈41 m. 答案:(1)1.42×104 J (2)41 m17.解析:(1)在运动的第二阶段,物体在位移x 2=4 m 内, 动能由E k =10 J 变为零,由动能定理得 -μmgx 2=-E k ,故动摩擦因数 μ=E k mgx 2=101×10×4=0.25. (2)在运动的第一阶段,物体位移x 1=4 m ,初动能E k0=2 J ,根据动能定理Fx 1-μmgx 1=E k -E k0所以F =4.5 N. 答案:(1)0.25 (2)4.5 N。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动能和动能定理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关于动能概念及公式W =E k2-E k1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物体速度在变化,则动能一定在变化 B .速度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 C .W =E k2-E k1表示功可以变成能 D .动能的变化可以用合力做的功来量度
2.一人用力踢质量为1 kg 的皮球,使球由静止以10 m/s 的速度飞出,假定人踢球瞬间对球平均作用力是200 N ,球在水平方向运动了20 m 停止,那么人对球所做的功为( )
A .50 J
B .500 J
C .4 000 J
D .无法确定
3.一质量为2 kg 的滑块,以4 m /s 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时刻起,在滑块上作用一向右的水平力。
经过一段时间,滑块的速度方向变为向右,大小为4 m/s ,在这段时间水平力所做的功为( )
A .0
B .8 J
C .16 J
D .32 J
4.速度为v 的子弹,恰可穿透一块固定的木板。
如果子弹速度为2v ,子弹穿透木板时所受阻力视为不变,则可穿透同样的固定木板( )
A .2块
B .3块
C .4块
D .8块
5.如图1所示,长为2L 的轻杆上端及其正中央固定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球,杆的下端有光滑铰链与水平面相连接,杆原来竖直静止,现让其自由倒下,则A 着地时的速度为( )
图1
A.1
515gL B.2
515gL C.1
5
30gL D.2
5
30gL
二、多项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每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得
4分,选不全得2分,错选不得分)
6.一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重力做了-2 J的功,合力做了4 J的功,则()
A.该物体动能减少,减少量等于4 J
B.该物体动能增加,增加量等于4 J
C.该物体重力势能减少,减少量等于2 J
D.该物体重力势能增加,增加量等于2 J
7.如图2所示,一个质量是25 kg的小孩从高为2 m的滑梯顶端由静止滑下,滑到底端时的速度为2 m/s(g取10 m/s2)。
关于力对小孩做的功,以下结果正确的是()
图2
A.重力做的功为500 J B.合外力做功为50 J
C.克服阻力做功为50 J D.支持力做功为450 J
8.古有守株待兔的寓言,设兔子的头部受到大小等于自身体重的打击时即可致死,若兔子与树桩作用时发生的位移为0.2 m,则被撞死的兔子其奔跑的速度可能为(g取10 m/s2)()
A.1 m/s B.1.5 m/s
C.2 m/s D.2.5 m/s
三、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3分)
9.(10分)有一质量为0.2 kg的物块,从长为4 m、倾角为30°光滑斜面顶端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斜面底端和水平面的接触处为很短的圆弧形,如图3所示。
物块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求,
(1)物块在水平面能滑行的距离;
(2)物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g取10 m/s2)
图3
10.(13分)如图4所示,ABCD为一竖直平面的轨道,其中BC水平,A点比BC高出10 m,BC长1 m,AB和CD轨道光滑。
一质量为1 kg的物体,从A点以4 m/s的速度开始运动,经过BC后滑到高出C点10.3 m的D点速度为零。
求:(g取10 m/s2)
图4
(1)物体与BC 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2)物体第5次经过B 点时的速度。
(3)物体最后停止的位置(距B 点多少米)。
11.如图5绘出了当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μ时,刹车痕迹(即刹车距离)与刹车前车速的关系。
v 为车速,s 为刹车痕迹长度。
例如,刹车痕迹长度为20 m ,则刹车前车速为60 km /h(g 取10 m/s 2)。
图5
(1)尝试用动能定理解释汽车刹车距离s 与车速v 的关系;
(2)若是发生了车祸,交通警察要根据碰撞后两车的损害程度(与车子结构相关)、撞后车子的位移及转动情形等来估算碰撞前司机是否刹车及刹车前的车速。
若估算出碰撞时车子的速度为40 km/h ,碰撞前的刹车痕迹为20 m ,根据图线分析,车子原来的车速是多少?并求出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值。
答案
1.选D 速度是矢量,而动能是标量,若物体速度只改变方向,不改变大小,则动能不变,A 错;由E k =1
2m v 2知B 错;动能定理W =E k2-E k1表示动能的变化可用合力做的功
量度,但功和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故C 错,D 正确。
2.选A 由动能定理得,人对球做的功W =12m v 2-0=1
2×1×102 J =50 J ,A 正确。
3.选A 对滑块研究,在水平力作用的一段时间内,初、末速度大小相等,虽然方向不同,但初、末状态动能的改变量为零,由动能定理知,合力做的功等于零。
因为水平方向只有一个作用力,所以水平力所做的功为零,故A 对。
4.选C 设木板的厚度为d ,子弹的速度为v 时,由动能定理知:-F f d =0-1
2m v 2。
当子弹的速度为2v 时,设能穿透n 块木板,由动能定理知:-F f ·nd =0-1
2m (2v )2,联立两
式解得n =4,故C 正确。
5.选D 设A 着地时的速度为v ,则B 着地时的速度为v
2,杆倒下过程只有球的重力
做功。
由动能定理得,mg ·2L +mgL =12m v 2+12m ⎝⎛⎭⎫v 22-0,解得v =2
5
30gL ,选项D 正确。
6.选BD 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增加量等于克服重力做的功,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得该物体动能增加,增加量为4 J ,选项A 错误,选项B 正确。
7.选AB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W G =mgh =25×10×2 J =500 J ,A 项正确;合外力做功有W =ΔE k =12m v 2=1
2×25×22 J =50 J ,B 项正确;W =W G +W 阻=50 J ,所以W 阻=-
450 J ,即克服阻力做功为450 J ,C 项错误;支持力始终与速度垂直,不做功,D 项错误。
8.选CD 设被撞死的兔子奔跑的最小速度为v ,兔子的质量为m ,由动能定理得-mgx =0-1
2
m v 2,解得v =2 m/s ,故正确选项为C 、D 。
9.解析:(1)设斜面长度为L ,物块在水平面上能滑行的距离为l ,由动能定理得 mg ·L sin 30°-μmg ·l =0-0 解得 l =10 m 。
(2)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W =μmgl =0.2×0.2×10×10 J =4 J 。
答案:(1)10 m (2)4 J 10.解析:(1)由动能定理得 -mg (h -H )-μmgl BC =0-1
2m v 12,
解得:μ=0.5。
(2)物体第5次经过B 点时,物体在BC 上滑动了4次,由动能定理得 mgH -μmg 4l BC =12m v 22-1
2m v 12,
解得v 2=411 m /s ≈13.3 m/s 。
(3)分析整个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H -μmgl =0-1
2m v 12,
解得:l =21.6 m 。
所以物体在轨道上来回运动了10次后,还有1.6 m ,故离B 的距离为2 m -1.6 m =0.4 m 。
答案:(1)0.5 (2)13.3 m/s (3)0.4 m 11.解析:(1)根据动能定理得 -μmgs =-1
2
m v 2,
所以s =v 2
2μg
,故刹车距离与刹车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2)从题中图象可以看出车速为40 km /h 刹车时,痕迹长为10 m ,在速度达到40 km/h 前已经刹车20 m ,如果此车不发生碰撞,刹车痕迹应为30 m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刹车时的车速为70 km /h ,即v 0=70 km/h 。
由动能定理得-μmgs =12m v 2-1
2m v 02
μ≈0.63。
答案:(1)见解析 (2)70 km/h 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