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卫生培训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7
院感知识培训资料:手卫生手卫生的基本概念手卫生是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手卫生主要是针对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交叉感染的风险而采取的措施,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手段。
通过手卫生,可以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通过感控工作间能协助院感人员更好的督导手卫生工作。
手卫生的相关培训知识1.何谓常居菌?答:常居菌是指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
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等。
常居菌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2.何谓暂居菌?答:暂居菌是指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
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3.何谓手卫生?答: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4.手卫生能降低医院感染吗?答:手卫生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
因为经手接触传播,是病原微生物在医患之间的主要传播途径。
不良的手部卫生是引起医源性感染、促使耐药菌传播、导致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因素。
手卫生措施是标准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保证患者获得高质量医疗保健的一项基本措施。
清洁的手能预防疾病,挽救生命。
5.手卫生能去除手部常居菌与暂居菌吗?答:不同的手卫生方法去除手部微生物的效果有所不同:(1)洗手:通过使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能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部分暂居菌。
(2)卫生手消毒:通过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能减少手部暂居菌。
(3)外科手消毒:通过使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能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并减少常居菌。
6.医疗机构应具备哪些手卫生设施?答:医疗机构应具备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7.在什么情况下应选择洗手或卫生手消毒?答:执行手卫生时,选择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是:(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选择使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手卫生知识培训资料一、手卫生的定义和重要性手卫生是指通过洗手、消毒和使用洗手液等方法,保持双手清洁和无菌状态的一种个人卫生习惯。
手卫生是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菌和病毒的传播,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健康。
二、手卫生的步骤和方法1. 洗手的步骤:a. 打湿双手,涂抹适量的肥皂或洗手液;b. 搓揉双手掌,包括手背、手指缝和指尖;c. 搓揉双手指,包括指关节和指甲;d. 搓揉双手掌,包括手背、手指缝和指尖;e. 搓揉双手指,包括指关节和指甲;f. 用清水冲洗双手,确保肥皂或洗手液完全冲洗干净;g. 用干净的纸巾或吹风机将双手擦干。
2. 洗手的时间:a. 在接触食物前、接触伤口前后、接触婴儿前后、上厕所后、咳嗽或打喷嚏后、接触动物后等情况下应洗手;b. 建议每天洗手至少5次。
3. 洗手的注意事项:a. 使用流动水洗手,避免使用过冷或过热的水;b.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c. 洗手时间应不少于20秒;d. 注意搓揉双手的每个部位,包括手指缝和指尖;e. 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口腔;f. 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餐具等个人用品;g. 定期更换牙刷和毛巾。
三、手卫生的常见误区和解决方法1. 误区:只用清水洗手就可以保持双手清洁。
解决方法:清水只能去除部分污垢,无法杀灭病菌和病毒。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可以更彻底地清洁双手。
2. 误区:只有当手上有明显的污渍时才需要洗手。
解决方法:病菌和病毒可能隐藏在肉眼看不见的地方,如手指缝和指尖。
因此,建议在特定情况下洗手,如接触食物、上厕所等。
3. 误区:只需用湿纸巾或酒精消毒剂擦拭双手即可。
解决方法:湿纸巾或酒精消毒剂只能起到暂时的清洁作用,无法替代肥皂或洗手液的彻底清洁效果。
建议在没有肥皂或洗手液的情况下使用湿纸巾或酒精消毒剂。
四、手卫生的推广和宣传1. 在工作场所、学校和社区设置明显的手卫生宣传标语和海报,提醒人们注意手卫生的重要性。
2. 组织手卫生宣传活动,如举办手卫生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提高公众对手卫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手卫生知识培训资料以下是手卫生知识培训的详细内容:一、为什么手卫生重要:1.介绍手是最常接触到细菌和病毒的部位,手卫生是预防传染病传播的关键措施。
2.说明正确的手卫生可以减少感染机会,保护个人和他人的健康。
二、何时进行手卫生:1.在接触食物前后;2.接触动物或处理动物排泄物后;3.接触伤口、创面或血液后;4.接触垃圾或污染物后;5.使用厕所后;6.咳嗽、打喷嚏或擤鼻涕后;7.接触病人或患者周围环境前后。
三、正确的手卫生步骤:a.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1.打湿双手,并取适量肥皂;2.搓揉双手掌使肥皂起泡;3.清洗掌心、手背、指缝、指尖、大拇指、腕部等部位;4.持续搓洗至少20秒;5.冲洗双手,并用纸巾擦干。
b. 使用免洗洗手液/消毒剂:1.取适量免洗洗手液/消毒剂于掌心;2.搓揉双手直到干燥,通常需要约20秒。
四、注意事项:1.尽量使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避免使用污染的水源;2.彻底清洗双手的每个部位,包括掌心、手背、指缝、指尖、大拇指、腕部等;3.使用纸巾或干净的毛巾擦干双手,避免使用公共毛巾;4.避免触摸面部、眼睛、口鼻等易感染的部位,以减少传染风险;5.定期修剪指甲,保持手部清洁卫生。
五、补充知识:1.介绍其他情况下的手卫生方法,如使用手消毒湿巾等;2.强调手卫生是预防呼吸道感染、肠道传染等疾病的重要措施;3.为特殊人群(如医护人员、食品处理人员)提供额外的手卫生要求和培训。
在培训中,可以使用图片、视频演示和互动讨论等方式来加强学习效果。
同时,提供示范和实践机会,让受训者能够亲自体验正确的手卫生步骤。
重点强调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对于预防传染病以及保护个人和他人健康的重要性。
最后,为员工提供资料手册或宣传册,供他们随时参考和巩固所学知识。
手卫生知识培训资料一、什么是手卫生?手卫生是指通过正确的洗手、消毒等方法,保持双手清洁、无菌,以预防疾病传播的一种卫生行为。
二、为什么要进行手卫生?1.预防疾病传播:手是人体最容易接触到外界环境的部位,也是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最容易滋生和传播的部位。
正确的手卫生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的传播。
2.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正确的手卫生不仅可以保护自己的健康,还可以保护他人的健康,特别是对于老人、儿童、孕妇等易感人群来说更为重要。
三、手卫生的方法1.洗手:洗手是最基本的手卫生方法,可以去除手上的污垢和病原体。
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用流动水将双手湿润;(2)取适量肥皂,搓揉双手至起泡;(3)搓揉双手的掌心、手背、指缝、指尖、指甲等部位,至少搓揉20秒钟;(4)用流动水冲洗双手,将肥皂和污垢冲洗干净;(5)用干净的纸巾或吹风机将双手擦干。
2.消毒:在特殊情况下,如接触病人、处理污染物品等,需要进行手消毒。
正确的手消毒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取适量手消毒液,涂抹于双手上;(2)搓揉双手的掌心、手背、指缝、指尖、指甲等部位,至少搓揉20秒钟;(3)让手消毒液自然干燥,不要用纸巾擦拭。
四、手卫生的注意事项1.选择适当的肥皂和手消毒液: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肥皂和手消毒液,不要使用过期或质量不合格的产品。
2.注意手卫生的时机:应在以下情况下进行手卫生:接触病人、处理污染物品、进食前后、使用厕所后、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后等。
3.注意手卫生的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手卫生的频率,特别是在疫情高发期间。
4.注意手卫生的正确性:应按照正确的洗手和消毒方法进行手卫生,不要省略任何步骤。
5.注意手卫生的环境:应在干净、卫生的环境下进行手卫生,避免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下进行手卫生。
总之,正确的手卫生是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手卫生的意识,做好手卫生工作。
手卫生培训资料手卫生培训资料手卫生是保持个人卫生的重要环节,也是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手卫生的基本知识、正确的洗手方法以及手卫生的重要性,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维护个人健康。
一、手卫生的基本知识1、手是细菌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我们的双手经常接触各种物品和食物,如果手部不卫生,就会将细菌传播到口腔、呼吸道和其他部位,引发各种疾病。
2、手卫生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传播。
通过正确的洗手方法,可以去除手上的细菌和病毒,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
3、手卫生对于医疗行业和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尤为重要。
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经常洗手,保持手部清洁,以避免细菌传播,保障患者和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二、正确的洗手方法1、用清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双手揉搓至少20秒。
2、注意揉搓双手的各个部位,包括指缝、指甲周围等易忽略的部位。
3、用清水冲洗干净双手,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
4、烘干双手,可以使用烘干机或干净的毛巾进行擦拭。
注意事项:1、洗手时应注意关闭水龙头,避免浪费水资源。
2、洗手液或肥皂的选择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保证清洁效果。
3、如果手部有明显污渍或细菌,应重复洗手步骤,确保手部清洁。
三、手卫生的重要性手卫生对于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都非常重要。
通过正确的洗手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手上的细菌和病毒,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
同时,保持手部清洁也可以避免细菌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四、总结手卫生是保持个人卫生的重要环节,也是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了解手卫生的基本知识和正确的洗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个人健康。
对于医疗行业和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来说,保持手部清洁更是保障患者和消费者健康安全的重要措施。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手卫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共同维护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关于手卫生知识培训内容【十六篇】【篇一】手卫生知识培训内容一、手卫生规范中的术语和定义。
1、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2、洗手,医务人员应用洗手液在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悄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3、手卫生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4、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应用洗手液在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5、常居菌,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回有的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6、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7、手消毒剂,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已定、碘伏等;8、手卫生设施,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二、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应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2、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的'效果;3、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4、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清除或者杀灭三、手卫生设施。
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手术室、妇科处置室、外科处置室、内镜室、口腔科、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应配备清洁剂;应配备干手物品或者设施,避免二次污染;应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手卫生生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2、外科手消毒设施:应配置洗手池;洗手池及水龙头的数量应根据手术间的数量设置,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的数量,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应配备清洁剂;应配备清洁指甲用品;可配备手卫生的揉搓用品;手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有效期内使用;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采用非手触式;应配备干手物品;应配备计时装置、洗手流程及说明图;四、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手卫生知识培训资料手卫生是指通过正确的手部清洁和消毒方法,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的一项重要措施。
手卫生是医疗保健工作者、食品从业者和公众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一、手卫生的重要性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传播的关键措施之一。
手部是人体最易被污染的部位,手部的清洁和消毒能够有效地降低传染病的传播。
手卫生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防止交叉感染手部是传染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通过正确的手卫生方法能够有效地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2.保护个人健康手部是人体最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之一,通过正确的手卫生方法能够有效地保护个人健康。
3.保护公众健康手卫生能够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护公众健康。
二、手卫生的正确操作方法手卫生的正确操作方法包括手部清洁和消毒两个步骤。
1.手部清洁手部清洁是指用肥皂和水将手部表面的污垢、细菌和病毒清洗掉,使手部表面干净、清爽。
手部清洁的正确操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取适量的流动水,将手部全部浸泡在水中。
(2)涂上肥皂并搓揉,包括手背、指间、指尖、指甲和手腕,每个部位都要彻底搓洗20秒以上。
(3)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4)用纸巾或手帕擦干。
2.手部消毒手部消毒是指用含酒精的消毒剂对手部进行消毒,使手部表面的病菌得到有效地杀灭。
手部消毒的正确操作方法如下。
(1)取适量的含酒精的消毒剂,涂抹在手上,包括手背、指间、指尖、指甲和手腕,每个部位都要彻底涂抹。
(2)将手掌搓揉在一起,使消毒剂均匀分布。
(3)将手指间交叉搓揉,搓揉指尖、指甲缝和手腕。
(4)搓揉至少20秒,直到手部表面干燥。
三、手卫生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手卫生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有所差异,下面将针对不同场景下的手卫生应用进行介绍。
1.在医疗卫生场所在医疗卫生场所,手卫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预防交叉感染的措施。
医务人员必须在以下场景下进行手卫生。
(1)接触病人前后。
(2)进入无菌操作室前。
(3)进行手术前后。
(4)接触体液、分泌物和污染物后。
手卫生知识培训资料一、手卫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和医疗工作中,手卫生是预防感染传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我们的双手每天会接触各种各样的物品和表面,很容易沾染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
如果不注意手卫生,这些微生物就可能通过我们的手传播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或者传播给他人,导致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在医疗环境中,手卫生更是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每天要接触大量的患者,如果手卫生不到位,就可能将病原体从一个患者传播给另一个患者,引发医院感染的暴发。
据统计,通过加强手卫生措施,可以降低 30%以上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二、手卫生的时机(一)在接触患者前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之前,应该进行手卫生,以防止将手上的病原体传播给患者。
这包括进行体格检查、护理操作、给药等之前。
(二)在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在进行手术、注射、采血等清洁/无菌操作之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手卫生,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当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时,如伤口分泌物、排泄物等,应立即进行手卫生,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四)在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之后,无论是否有明显的污染,都应该进行手卫生,以去除可能残留的病原体。
(五)在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接触患者周围的物品和环境,如病床、床头柜、医疗器械等后,也需要进行手卫生,以防止交叉感染。
三、手卫生的方法(一)洗手1、用流动水将双手充分浸湿。
2、取适量的洗手液,均匀涂抹双手。
3、按照“六步洗手法”揉搓双手: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4、揉搓时间不少于 15 秒。
5、用流动水冲洗双手,将手上的洗手液冲洗干净。
6、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的毛巾擦干双手。
(二)卫生手消毒1、取适量的手消毒剂于掌心。
2、按照“六步洗手法”揉搓双手。
手卫生知识培训资料一、引言手是人体与外界接触最为频繁的部位之一,也是各种病原体传播的重要媒介。
正确的手卫生对于预防疾病传播、保障个人和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本培训资料旨在提高大家对手卫生的认识,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和时机。
二、手卫生的重要性(一)预防疾病传播1.经手传播的疾病众多,如腹泻、流感、肺炎、手足口病、新冠肺炎等传染病,以及医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2.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手会接触到各种污染物,如公共场所的扶手、电梯按钮、钱币等,如果不注意手卫生,在触摸口鼻、眼睛等部位时,就容易将病原体带入体内,引发疾病。
3.在医疗机构中,医护人员的手更是直接接触患者和各种医疗设备,如果手卫生不到位,极易导致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
(二)保障个人健康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可以有效降低自身感染疾病的风险,提高身体免疫力。
2.对于儿童、老年人、孕妇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手卫生尤为重要,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抵御病原体的侵袭。
(三)维护公共卫生1.在学校、幼儿园、商场、餐厅等公共场所,人员密集,手卫生的普及和执行能够有效减少疾病的传播,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2.良好的手卫生习惯也是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有助于营造健康、卫生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三、手卫生的基本概念(一)洗手1.定义:使用流动水和洗手液(肥皂),通过揉搓、冲洗等方式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微生物的过程。
2.目的:清除手部暂居菌,减少手部细菌数量,降低感染风险。
(二)卫生手消毒1.定义:使用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2.目的:在没有流动水洗手条件时,或手部没有明显污染时,快速杀灭手部暂居菌,达到消毒手部的目的。
(三)外科手消毒1.定义: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使用的手消毒剂常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2.目的:最大限度减少手部皮肤细菌数量,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保障手术安全。
手卫生知识培训内容【5篇】手卫生知识培训内容1一、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洗手指征)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5、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6、进入或离开病房前;二、医务人员洗手的方法1、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2、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4)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5)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7)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注意事项】1.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及配戴饰物的部位等。
2.洗手使用皂液、在更换皂液时,应当在清洁取液器后,重新更换皂液或者最好使用一次性包装的皂液。
禁止将皂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取液器中。
如使用固体肥皂,应保持肥皂干燥,盛装肥皂的容器保持清洁。
3.手洗净后应用一次性纸巾、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小毛巾应一用一消毒。
4.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三、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进行手消毒(手消毒指征)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2、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3、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4、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5、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手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手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1.什么是手卫生?
手卫生是指通过正确的方式清洁双手,减少或者消灭手上的病原微生物,从而预防传染病的一种行为。
2.为什么要进行手卫生?
手是人体最容易接触到外界的部位,也是病原微生物最容易滋生的地方。
手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最基本的措施之一,可以有效地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3.手卫生的方法有哪些?
(1)洗手: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搓揉双手至少20秒,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最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2)消毒:使用含有酒精的洗手液或者其他消毒剂进行消毒。
(3)戴手套:在接触到可能有病原微生物的物品时,可以戴手套进行保护,但是要定期更换。
4.什么时候需要进行手卫生?
(1)在进食前、处理食物前,需要进行手卫生。
(2)在接触到可能有病原微生物的物品时,需要进行手卫生。
(3)在接触到病人或者病原体时,需要进行手卫生。
(4)在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后,需要进行手卫生。
5.手卫生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时,要搓揉双手至少20秒。
(2)在使用消毒剂进行手卫生时,要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3)在戴手套时,要定期更换,避免长时间佩戴。
(4)在手上有伤口或者皮肤破损时,要避免接触到可能有病原微生物的物品。
(5)手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定期进行手卫生。
手卫生知识培训1.什么是手卫生?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即为手卫生。
2.手卫生的指征(什么情况下需要洗手)(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2)接触不同病人间或从病人身体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3)处理污染物前后。
(4)接触伤口前后。
(5)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
(6)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7)护理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8)当医务人员的手明显污染或被血液、体液和蛋白性物质污染后。
(9)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破损皮肤前后。
3.洗手步骤: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取适量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洗手过程不能少于15秒钟具体顺序按六步洗手法:(1)掌心相对揉搓。
(2)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揉搓。
(3)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揉搓。
(4)两手互握互搓指背。
(5)拇指在掌中转动揉搓。
(6)指尖在掌心中揉搓。
4.手消毒的方法: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液与掌心按照六步洗手法进行揉搓。
保证手消毒液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
5.外科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是:先洗手、后手消毒。
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6.外科手消毒的方法和要求:洗手前摘掉手部饰物,修剪指甲、长度不超指尖。
取适量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
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流动水冲洗,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及上臂下1/3。
用消毒剂涂抹双手至每个部位,揉搓2-6min,用流动水(应达到GB5749的规定)冲净。
水质达不到要求时,医师在戴手套之前应用醇类手消毒剂再消毒一遍。
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摘手套后应再次用皂液清洁双手。
注:用后的清洁指甲用具应每日清洁消毒。
揉搓用品(海绵、手刷等)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存放到指定的容器中。
干手巾应高压消毒(最好是一次性的干手巾)。
7.使用手消剂: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摘手套后,不论是否戴手套,进行侵袭性操作前,护理病人从污染部位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紧邻病人的物品后(包括医疗设备)。
手卫生知识培训内容手卫生基础知识1、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悄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5、常居菌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回有的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
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
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6、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
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7、手消毒剂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已定、碘伏等。
8、速干手消毒剂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9、手卫生设施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10、手卫生的五个重要时刻:1). 接触患者前2). 进行无菌操作前3). 接触体液后4). 接触患者后5).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11、手卫生依从性指医务人员实施临床操作,在手卫生时机中,实际实施手卫生的次数的比例,常用%表示。
依从性(%)=(手卫生次数/时机次数)*100%12、手卫生知晓率手卫生相关问题回答全部正确的人数除以考核人数13、洗手方法正确率正确洗手人数除以实际执行手卫生次数手卫生要求14、手消毒剂开瓶后使用有效期在使用有效期内消毒剂有效含量不低于成品标示有效含量的下限值。
易挥发性的醇类产品开瓶后的使用期不超过30d。
不易挥发的产品开瓶后的使用期不超过60d。
手卫生原则与方法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1).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手卫生知识培训资料手卫生是指通过正确的手部清洁和卫生措施,预防或减少病原体的交叉感染。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也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必须严格执行的卫生行为。
一、手卫生的必要性手是人类最常接触外界物体的部位,手部繁殖着大量的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足以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手卫生不仅是一个好习惯,也是一种维护健康的必要举措。
没有好的手卫生,许多疾病就会扩散传播,如细菌性腹泻、呼吸道感染、急性肺炎等多种疾病均与手卫生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二、掌握正确的清洁手部的方法1、常洗手为了最大程度上避免疾病的传播,每日洗手次数不少于4次,特殊情况尤其要注意洗手。
如:(1)在饭前、便后、用餐前、处理生鲜食物、接触宠物等情况下,洗手应更为注意。
(2)接触过咳嗽、打喷嚏、流涕的患者时,尤其要洗手。
(3)回家之后,洗手更要注意。
要洗手至少20秒钟,使双手的皮肤完全浸透在肥皂泡沫中。
2、注重细节洗手的细节千万不可忽视。
过程中,要注意:(1)洗手水应在40℃-50℃之间,不能过热或过冷。
(2)双手要在肥皂泡沫中按摩搓揉至少20秒钟,使泡沫能渗透到指甲缝、指间等位置。
(3)注意洗手部位。
指尖、手心、指间缝隙、手背和手腕都应该洗净。
3、干燥与消毒洗完手之后,一定要用流动的水彻底冲洗干净。
可以用毛巾擦干,但不宜使用过多的毛巾或纸巾来擦拭,要避免再次污染。
如果没有毛巾可以使用风干。
手卫生结束之后,可以使用酒精消毒剂进行消毒。
三、手卫生的相关知识1、多用急流水越是冲劲强的水应该越多用。
急流水可以大大减少细菌的数量。
2、注意手腕和手指甲细菌最容易藏匿的地方就是手指甲和手腕。
所以清洁指甲和手腕非常重要。
3、用肥皂洗手皂可以有效地清理手部,使细菌粘在肥皂泡沫上,随着水流洗去。
肥皂可杀死或冲走不同的病菌。
4、不于患者接触医疗器械之前进行手卫生接触医疗器械之前必须正确的进行手卫生,使用酒精消毒剂或肥皂洗手。
四、心理影响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可以让医生护士在工作中保持积极心态,相信自己和同事们的工作能力,避免感染疾病。
手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一、术语和定义
二、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
三、洗手的方法
四、手卫生注意事项
五、洗手与手消毒设施
六、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①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的指征
②“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的指征
③正确干手
七、洗手与卫生手消毒遵循的原则
八、手卫生效果的监测
九、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技巧
手卫生知识培训(第一期)
培训时间:___________ 培训地点:____________
一、术语和定义
①洗手依从性:指医务人员能够按照洗手(手消毒)的指征坚持必要的洗手次数,并且洗手的步骤、时间和范围都符合规定。
依从性也称顺从性、顺应性,指医生按规定进行洗手。
②手卫生: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③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④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搓揉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⑤速干手消毒剂:指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消毒剂。
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以减少手部细菌的消毒剂。
⑥常居菌:也称固有性细菌,能从大部分人的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
这种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的寄居者,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
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
⑦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面,常规洗手容易被清洁的
二、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
①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
卫生设施。
②定期开展手卫生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正确的
手卫生知识和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和手消毒效果。
③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提高医
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三、洗手的方法(七步洗手法)
①洗手掌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
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②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③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④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
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⑤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
行;
⑥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
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⑦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手卫生知识培训(第二期)
培训时间:___________ 培训地点:____________
一、手卫生注意事项
①认真搓揉双手至少10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
有皮肤,包括指背、指缝和指尖。
②勿留长指甲,勿带戒指。
③应使用清洁水清洗和冲洗双手。
④注意干手方式,避免再次污染。
⑤整个洗手过程需1.5-2分钟完成。
二、洗手与手消毒设施
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洗手池一定要保持清洁,肥皂一定要保持清洁干燥。
三、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①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的指征
a)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
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b)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c)c)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d)d)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e)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f)f)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个前:配药前、无菌操作前。
3个后:接触病人周围环境及物品后;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后;摘手套后。
3个前后: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穿脱隔离衣前后;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伤口前后。
1个小时:从同一患者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②“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的指征
a)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后。
③正确干手
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手卫生知识培训(第三期)
培训时间:___________ 培训地点:____________
一、洗手与卫生手消毒遵循的原则
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b)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手卫生效果的监测
手卫生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a)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²。
b)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 cm²。
三、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技巧
a)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或指南
b)开发领导,开展培训
c)患者的教育与参与
d)营造医院安全文化
e)财力与物力的支持f)使用速干手消毒剂g)监督、指导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