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效果图:摄像机与构图
- 格式:ppt
- 大小:5.73 MB
- 文档页数:39
12种基础构图详细图解!编者按:老是抱怨学构图没什么好教材,今天就给大家准备了超详细的构图教学,一个手法一个图解,就算对着第一次学拍照零基础小白,你用这个也保证能把他们教会。
今天出版的《欣悦摄影》公众号为您分享:12种基础构图详细图解!中心构图把主体放在画面中心,最简单、易用、好上手初学者必备。
但也是最容易呆板、让观众腻烦的构图,因为,主体位置与人们默认的观察视觉一致,平铺直叙的观感,不容易引起额外的兴趣。
但想表现日常感的记录视角,中心构图也无妨(不少日系摄影师也有中心构图的偏好哦)。
边框构图把主体内容放在边框之中,使之在画面中被框选突出。
室内外光比较大的时候,对室外景物测光,使前景(室内墙壁与窗户)被压暗,会形成有趣的挂画墙效果。
边框不一定是完整的、有明确形状的事物。
利用角度,屋檐在视觉上的合围,也能被用作半包围的边框。
透过边框观察景物,等同于取景之上再取景,调整你与边框的位置(正侧、俯仰、远近),效果也不一样。
三明治构图非典型的边框构图形式,如同三明治结构,通过左右(或上下)的前景夹紧,将观众引导至中部狭长的位置,使主体突显。
给人以豁然开朗,适合表现建筑群的中的独立建筑,常配合前后景的明暗反差表现。
隧道构图配合场景的纵深结构,利用近场低亮度,远处主体高亮度的光照过渡,达到视觉空间隧道效应,使观众得到柳暗花明的心理感受。
适合单一主体已经情绪氛围(安静、疏远)的表达。
三分构图层次分明的三层式构图,适合表现场景事物的位置关系(上中下、远中近),泛用性强,非常好用。
打开手机取景的辅助线,拍摄时候进行练习,能培养构图意识。
此外配合后期修图的景深虚化功能,能制作出玩具微缩场景的移轴趣味效果。
对称构图中轴对称把主体平分,带来视觉平衡。
注意无论对称轴线是垂直还是水平,记得保持正直。
放射构图在画面中找到事物透视中的消逝点,以此为重心,把物体和场景的线条收拢起来,能带来非常有视觉张力和冲击力的画面。
轨道列车就是常以此表现的题材。
摄像八种构图的方法摄像八种构图的方法:1、九宫格构图“九宫格”构图法则实际上使用过横纵等分线将画面分为9等份,在拍摄时将拍摄主体等分线的“交叉点”上,“井”字的四个交叉点便是拍摄主体的最佳位置。
现在大多数相机或者手机中内置的“井字格”辅助线,就是三等分线。
在拍摄时可以借助等分线帮助构图,也让构图变得更容易。
在摄影中,熟练的掌握了三等分构图法,也就掌握了构图的基础。
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三等分构图法,需要多练习,包括横竖构图拍摄,逐渐做到聊熟于心,也就掌握了摄影构图的基本方法了。
2、垂直式构图垂直式构图,这种构图方式主要用于展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常用语表现森林的参天大树,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等,以竖直线条组成的画面。
突出拍摄主体的宏伟、高大,给人极佳的视觉冲击力。
3、引导线构图法(X形构图)引导线构图法是在三等分构图法的基础上,利用拍摄场景中的自然线条以及透视关系将拍摄主体引导观众视觉焦点上的一种构图方法。
引导线构图法最常见与风光摄影中,突出一种画面的纵深感。
在日常的拍摄环境中,可以利用的天然引导线有很多,例如一条小路、一条河、一座桥等等合理利用好引导线可以更好的突出画面纵深感和空间感、突出拍摄主体、烘托主题。
也是日常拍摄时,常用的一种构图手法。
4、三角构图法在画面中出现三个或者多个拍摄景物时,可以选择三角构图法,通过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景物之间的这个三角形可以为正三角形,也可以是倒三角形,也可以是斜三角形。
三角形构图是拍摄几个物体时常用的构图方法,也比较灵活。
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的特点。
三角形构图的最常用的拍摄题材为美食摄影,利用好可以拍摄出漂亮的美食照片。
5、S型构图画面上的各个拍摄物体成“S”型曲线的构图形式,让多个物体拍摄列起来看起来很有韵律感,产生优美、协调的感觉。
S型构图非常适合画面中有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内容的风光摄影,同时也非常适合美食摄影。
摄影构图20种示意图1.平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
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2.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
缺点:呆板、缺少变化。
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
富于韵味和情趣。
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4.对角线构图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
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景物呈斜线交叉布局形式,景物的交叉点可以在画面以内,也可以在外。
前者有类似十字型构图的特点,后者类似斜线构图的特点,能充分利用画面空间,并把视线引向交叉中心,也可引向画面以外。
具有活泼轻松、舒展含蓄的特点。
6.椭圆型构图可以形成强烈的整体感,并能产生旋转、运动、收缩等视觉效果。
常用于表现不需特别强调的的主体,而着重表现场面或渲染气氛的画面内容。
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
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8.对分式构图将画面左右或上下一分为二,形成左右呼应或上下呼应,表现的空间比较宽阔。
其中画面的一半是主体,另一半是陪体。
常用于表现人物、运动、动物、建筑等题材。
9.小品式构图通过近摄等手段,并根据思想把本来不足为奇的小景物变成富有情趣、寓意深刻的幽默画面的一种构图方式。
具有自由想象、不拘一格的特点。
本构图没有一定的章法。
10.紧凑式构图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
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
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
11.九宫格构图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
室内舞蹈摄影光线角度与构图室内舞蹈摄影是一项充满艺术性和挑战性的任务,不仅需要捕捉舞蹈者的优雅动作,还需要将舞台上的灯光效果展现出来。
在拍摄过程中,光线角度和构图是决定照片成功与否的两个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室内舞蹈摄影中光线角度和构图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技巧供您参考。
光线角度的选择在室内舞蹈摄影中,光线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选择光线角度,可以增强照片的表现力,使舞蹈动作更加生动。
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主光源角度。
主光源是指照射在舞台上的主要光线,影响着舞者的阴影和细节表现。
一般来说,将主光源放置在舞者前方稍偏一侧的位置,能够有效突出舞蹈者的轮廓,使其更加突出。
要注意背光角度的选择。
背光是指从舞者的背后照射过来的光线,能够产生一种边缘光效果,使舞者的轮廓更加饱满。
背光角度一般选择与主光源相反的方向,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照片的层次感。
要注意侧光的运用。
侧光可以打造出立体感的舞蹈照片,强调舞者的线条美。
选择合适的侧光角度,能够使舞者的肌肉线条更加突出,表现出他们的力量和美感。
构图的重要性构图是指照片中各个要素的布局和组合方式。
通过合理设计构图,可以使照片更有层次感和艺术感。
要注意舞者的位置。
将舞者放置在图片的重要位置,如画面的中心或黄金分割点附近,能够使舞者成为画面的主角,增强照片的吸引力。
要注意运用对角线构图。
将舞者的线条与画面的对角线相呼应,能够增强照片的动感和稳定感,使舞者的动作更加优雅。
要注意运用空间构图。
在舞蹈摄影中,舞者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展现他们的动作。
合理利用画面上的空白区域,使舞者与背景形成良好的对比,可以使照片更加有层次感。
要注意运用线条构图。
在舞蹈摄影中,舞者的动作线条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安排舞者的动作线条,能够使照片更有节奏感和流畅感。
光线角度和构图是室内舞蹈摄影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合理选择光线角度和设计精心的构图,可以使照片更加生动、具有艺术感,并突出舞者的魅力和动感。
希望本文提供的技巧能够对您的室内舞蹈摄影有所帮助,让您能够拍摄出令人赞叹的舞蹈照片!(本文共计749字)。
《室内设计效果图表现(3D max)》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定位1、课程对应的岗位及任务本课程是面向的是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室内设计方向室内效果图制作员、设计师助理、室内设计师的专业技术岗位,属于职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建模”+“灯光”+“材质”+“渲染”四大模块,重点通过实践,学会效果图制作流程,通过模型创建,灯光添加,材质使用,最后渲染出符合客户和设计师设计要求的效果图。
2、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面向的是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开设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开设该课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效进行效果图绘制,培养学生成为室内制图员的职业能力,为今后成为设计师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该专业课对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3、课程地位本课程属于岗位基本能力形成阶段的职业基础课程,后续有职业素质能力形成阶段的家具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等职业岗位专业课程,本课程的开设,可以增强学生的设计交流能力,研究空间造型能力,推敲设计方案能力等。
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重要的知识拓展、能力扩充的作用;本课程的开设,还对增进学生职业素质和扩大求职范围有直接好处。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思路,是在本课程的能力目标指导下,将常见室内设计效果图的制作内容进行解析、分项,按照先分述、再总述的逻辑顺序组织教学内容。
课堂理论讲解跟案例实训交替进行,教学内容完成之后,从校外合作对口单位处,选择一项适当的实际设计任务作为载体,进行最终课题考核,从而保证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和专业发展水平相吻合。
举例:考核内容要点:在正确理解图纸的基础上和限定时间内,合理(熟练)使用(运用)计算机辅助工具完成技法类的命题要求,根据计算机效果图的绘图方法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3D max完成计算机效果图的绘制;要求绘制的电脑效果图画面完整,透视准确,布局合理,材料得当,照明科学,画面整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
范题:某家装空间客厅设计效果图,根据图纸,在3D max中制作成彩色效果图。
要拍出立体空间感十足的照片?关键你得掌握这几种构图姿势!生活中的物体大多数都是立体的,但是,有的摄影师将立体感十足的建筑物拍成了一面平整的墙。
而有的摄影师却能将一张纸这种平面感十足的物体拍出立体感。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差异,构图群认为还是构图方法的选择问题。
要想拍出立体感,首先要做的就是选择正确的构图法。
立体构图法就是建立在如何保证拍摄主体立体感的基础上的构图方式。
今天,构图君就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常见的3种立体感构图法。
1立体感构图法【技法解密】:手机立体感构图法,主要强调主体原有立体感在照片上呈现出来,需要用到透视,所以拍摄时一定要对透视了然于胸。
【图例剖析】:如上图所示,拍摄的是主体建筑物一角。
因为透视效果,建筑物的立体感很强,这种构图方式利用的就是建筑物的立体感。
【大图欣赏】:如下图所示,为手机用立体感构图法拍摄的效果。
2立体空间构图法【技法解密】:手机立体空间构图法就是利用立体空间进行构图。
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是立体空间,但是如何将这种立体空间在一个平面的画面中呈现出来,就非常考验摄影师的技巧了。
这类照片取景难度往往都非常高,所以拍摄时一定要提前在心里做构图,画面感一定要强。
【图例剖析】:如上图所示,是在展览馆内拍摄,画面中的立体感十分强烈,远处的人、近处的楼梯、屋顶,三者形成非常好的立体空间关系。
【大图欣赏】:如下图所示,为手机用立体空间构图法拍摄的效果。
3立体球形构图法【技法解密】:手机球形构图法就是利用球形透视为基础的构图方法。
这类构图法主要是抓紧球形透视,如何在合适的时机下使用立体球形构图是非常关键的。
在球形透视下,观众的视觉满足感是非常强的。
【图例剖析】:如上图所示,拍摄的对象就是一个立体球形。
这是一张利用立体球形构图法,拍摄的非常具有创意的照片。
【大图欣赏】:如下图所示,为手机用立体球形构图法拍摄的照片效果。
什么?除了上面3种,还有其他立体感构图法?您不会想藏着掖着吧!何不分享出来,让大家学习一下?也欢迎大家就摄影的相关问题留言和构图君交流哦!更多摄影技巧,可以查看《手机摄影构图大全轻松拍出大片味儿(200种构图解密+200张作品剖析)》。
摄像八种构图的方法在摄影中,构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照片的美观程度和表现力。
构图的好坏决定了照片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掌握好构图方法是每个摄影爱好者都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摄像中常用的八种构图方法。
一、对称构图。
对称构图是指在画面中心轴线两侧的物体或景物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基本相同或者相似,呈现出一种左右对称的构图方式。
这种构图方式给人一种稳重、庄重的感觉,适合拍摄古建筑、雕塑等题材。
二、三分法构图。
三分法构图是将画面分为三等分,通过在画面中放置主体和次要元素,使画面更加和谐、美观。
这种构图方式常用于拍摄风景、人物等题材,能够使画面更加生动。
三、逆光构图。
逆光构图是指摄影时光线来自于被摄物体背后,这种构图方式可以产生一种朦胧、柔和的效果,适合拍摄人物、花卉等题材。
四、前景构图。
前景构图是指在画面中加入一个突出的前景,使画面更加丰富、立体,增强画面的层次感。
这种构图方式适合拍摄风景、建筑等题材。
五、低角度构图。
低角度构图是指摄影时摄影者以较低的角度拍摄被摄物体,使画面更加有冲击力和立体感。
这种构图方式适合拍摄建筑、动物等题材。
六、高角度构图。
高角度构图是指摄影时摄影者以较高的角度拍摄被摄物体,使画面更加开阔、有俯视感。
这种构图方式适合拍摄城市、人群等题材。
七、近大远小构图。
近大远小构图是指在画面中通过近景、中景和远景的组合,使画面更加丰富、有层次感。
这种构图方式适合拍摄风景、建筑等题材。
八、对角线构图。
对角线构图是指在画面中加入对角线元素,使画面更加动感和有张力。
这种构图方式适合拍摄运动、动物等题材。
总结,构图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掌握好构图方法可以使照片更加生动、有趣。
以上介绍的八种构图方法是摄影中常用的构图方式,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构图拍摄。
一、建模对于一张效果图的工作量来说,建模无疑占了一半以上的工作量,而且建模也是相当费神的。
因为CAD没有3ds或3dmax那种object的隐藏功能,而且编辑功能也差,看着屏幕上花花绿绿密密麻麻的线框图会令人眼花了乱,因而许多人就打了退堂鼓而把自己的设计方案交给并不太熟悉自己意图的人去画效果图。
在建模之前首先要熟悉建筑方案,对层数,层高,体量,材质等有个大致的了解,必要时可勾一张徒手草图。
然后规划好建模的步骤以及图层,一般可用不同的图层来对应不同的材质。
在CAD中先设定一个snap值(我一般设为50,对于建筑效果图来说已经足够了),然后把参考平面整理一下,使之变为只有一个图层的图,并把图层换一个比较灰的颜色,以免跟其它层混淆。
将参考图的定位点(如柱子的角点)跟snap点对齐(我定于0,0,0),以便于今后的操作。
墙的模型可用PLINE线来绘制。
有的人没养成良好的建模习惯,建的模型奇大无比,面数是我的2到3倍。
因为不论什么墙他都用一条带宽度和厚度的PLINE线来画,画高层时也是建了一层后ARRAY上去,大家想想,一条带宽度的PLINE线有12个面,那这样一来就很可怕了。
在没有用上1GHz的电脑前还是要省面为好。
我建一道墙时用的是一条零宽的多义线绕着轮廓走三道(有时只走两道),这样这道墙只有6个或4个面了。
而且是一直升到顶不用ARRAY(当然要计算一下它的Thickness)。
视点看不到的就不用建了。
但是我建议室内的楼板和墙柱等也要建出,因为可能要用到透明玻璃。
千万注意窗框栏杆等的尺度,不要建得太粗,否则会死的很惨的。
建模时最好设三到四个视窗,定义2个UCS(正立面和侧立面各一个)。
要熟悉UCS,VIEW,CHPROP等命令。
遇到了较为复杂的模型可用实体建模的方法,或是在3dmax之中再补上。
建模时要适当考虑地形,一般要把路,草地,广场,台阶都建出来。
然后用DVIEW命令设一个相机进行观察。
模型建完后可EXPORT成.3ds或.DXF的文件,以便在3dmax之中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