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室管理制度.doc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血液透析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血液透析室的运营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良好的治疗效果,订立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的血液透析室,全部工作人员都必需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要求。
第三条血液透析室的管理负责人应负责监督和执行本管理制度,并对血液透析室的运营质量负责。
第二章透析设备管理第四条血液透析室必需保持透析设备的正常运行。
设备管理人员应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第五条设备管理人员应编制设备维护计划,并定期对透析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第六条设备管理人员应及时协调维护和修理人员对故障设备进行及时修理,并记录维护和修理过程和维护和修理结果。
第七条为确保透析设备的安全性,必需依照规定定期进行设备的技术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三章患者管理第八条血液透析室应建立健康档案管理制度,每位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必需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将档案妥当保管。
第九条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计划应由主治医师订立,并记录于患者的健康档案中。
治疗计划应依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情形进行调整和优化。
第十条透析室应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患者的健康档案进行审核,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病情变动和异常情况。
第十一条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前,应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并依据检查结果确定透析的治疗方案。
第四章感染防备和掌控第十二条血液透析室应建立健全的感染掌控制度,订立相应的感染防备和掌控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透析室的工作人员应接受感染防备和掌控的培训,学习并掌握相关的感染防控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四条透析室的工作人员应依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手卫生、工作区域清洁消毒等操作,确保环境的清洁与安全。
第十五条透析室应定期对设备、器械、工作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患者免受交叉感染的风险。
第十六条透析室应建立感染事件报告制度,对发生的感染事件进行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血液透析室的安全运行,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血液透析室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血液透析室所有工作人员、患者及陪护人员。
第三条血液透析室安全管理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血液透析室设立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制度。
第五条血液透析室主任负责全面负责血液透析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岗位工作人员应熟悉本制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
第三章安全措施第七条人员安全1. 工作人员必须持有相关资格证书,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
2. 工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
3. 工作人员应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八条设备安全1. 定期对血液透析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防止误操作。
3. 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报修,确保患者安全。
第九条环境安全1. 血液透析室环境应保持整洁、舒适,定期进行消毒、通风。
2. 限制无关人员进入血液透析室,确保患者隐私和安全。
3. 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提醒患者注意安全。
第十条医疗废物管理1. 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理规定。
2. 使用专用容器盛装医疗废物,确保不污染环境。
3. 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理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
第四章应急处理第十一条事故报告1. 发现事故隐患或发生事故时,应立即报告安全管理小组。
2. 安全管理小组应及时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第十二条应急预案1. 制定血液透析室各类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第十三条对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四条对违反本制度,造成事故或安全隐患的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罚款或纪律处分。
一、总则为了规范血液透析室医疗行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
三、管理职责1. 血液透析室主任负责血液透析室医疗安全管理的全面工作,确保医疗安全制度的实施。
2. 医疗机构应设立血液透析室医疗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日常医疗安全管理工作。
3. 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四、医疗安全措施1. 设备管理(1)血液透析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使用前,应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使用要求。
(3)使用过程中,发现设备异常,应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
2. 消毒隔离(1)血液透析室应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制度执行,确保患者安全。
(2)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手卫生,减少交叉感染。
(3)透析器、透析管路等一次性物品应严格使用,避免重复使用。
3. 患者管理(1)患者入院前,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病情,做好透析前的准备工作。
(2)患者透析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全。
(3)患者透析结束后,及时做好记录,跟进患者病情变化。
4. 医疗文书管理(1)血液透析室应建立健全医疗文书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文书完整、准确。
(2)医疗文书应及时归档,便于查阅和追溯。
5. 培训与考核(1)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考核,确保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
五、奖惩措施1. 对在医疗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医疗安全管理规定的个人和集体,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罚款等处罚。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血液透析室医疗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医疗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一、总则为保障血液透析室医疗安全,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血液透析室设立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制度的实施和监督。
2. 医疗机构应指定专人负责血液透析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3. 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三、消毒隔离制度1. 血液透析室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明确各区域功能及进出要求。
2. 进入血液透析室必须遵守消毒隔离规定,按规定通道出入,更换鞋子、帽子。
3. 操作时必须戴口罩、戴一次性手套,离开污染区应脱去衣帽鞋并消毒双手。
4. 接待参观时,限制人数,并确保参观者遵守消毒隔离规定。
四、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1. 血液透析室医疗废弃物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进行分类收集、包装、运输和处理。
2. 医疗废弃物包装袋、容器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加注警示标识。
3. 医疗废弃物应在规定时间内收集,并及时送至指定处理场所。
五、设备管理制度1. 血液透析设备应定期检查、保养,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2. 设备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性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 发现设备故障,应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予以排除。
六、人员培训制度1. 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 医疗机构应组织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 血液透析室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定期开展监测工作。
2.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3. 加强血液透析室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八、不良事件报告处置制度1. 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报告不良事件。
2. 医疗机构应及时调查、分析不良事件,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
九、附则1. 本制度由血液透析室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3. 医疗机构应根据本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血液透析室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安全,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血液透析室患者及其医护人员。
第三条血液透析室应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生命安全。
第二章患者评估与准入第四条患者入院前,医护人员应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过敏史、血型、肝肾功能等,确保患者适合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第五条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六条患者应签署知情同意书,了解血液透析治疗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第三章治疗过程安全管理第七条血液透析室应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第八条治疗前,医护人员应仔细核对患者信息,包括姓名、床号、血型等,确保无误。
第九条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医源性感染。
第十一条治疗结束后,医护人员应评估患者状况,如有不适,应及时处理。
第四章设备与药品管理第十二条血液透析室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设备,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药品应严格按照规定储存、使用,定期检查有效期,防止过期药品使用。
第十四条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防止药品滥用、误用。
第五章应急处理第十五条血液透析室应制定应急预案,包括常见并发症的应急处理、设备故障应急处理等。
第十六条发现患者出现紧急情况,医护人员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通知相关部门。
第十七条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六章监督与考核第十八条定期对血液透析室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九条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第二十条建立考核制度,对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进行考核。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一条本制度由血液透析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工作,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透析导致的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设置血液透析室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三条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医疗服务需求,做好血液透析室设置规划,严格实行血液透析室执业登记管理。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进行指导和检查,加强血液透析治疗的质量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五条设置血液透析室的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规范,制定并落实血液透析室管理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落实血液透析室医源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血液透析治疗安全、有效地开展。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指定相关部门负责血液透析室的质量监控工作,履行以下职责:(一)对血液透析室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二)对血液透析室的医疗质量、医源性感染管理、器械和设备管理、一次性医疗器具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三)对血液透析室的重点环节和影响医疗安全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控制措施;(四)对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提供指导;(五)对血液透析室发生的医源性感染进行调查,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七条血液透析室应当设负责人全面负责血液透析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室的负责人应当由具备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二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负责人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
血液透析室负责人必须具备透析专业知识和血液透析工作经验.第八条血液透析室应当配备护士长或护理组长,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督促落实和血液透析室的日常管理.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室护士长或护理组长应由具备一定透析护理工作经验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注册护士担任,二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护士长或护理组长应由具备一定透析护理工作经验的初级(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注册护士的担任。
一、总则1. 为确保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有效进行,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所有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
二、组织与管理1. 血液透析室设立专门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实施、监督和检查本制度。
2. 管理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分析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安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三、消毒隔离制度1. 血液透析室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并设立明显标识。
2. 进入血液透析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鞋、帽子、口罩等防护用品。
3. 定期对血液透析室进行清洁、消毒,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4. 对透析机、透析器、管路等设备进行定期消毒、保养,确保设备安全、有效。
5. 严格执行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制度,禁止重复使用。
四、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1. 严格执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治疗过程安全、规范。
2.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3.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五、医源性感染预防和控制1.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工作人员手卫生培训。
2. 加强血液透析室空气消毒,确保空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3. 对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艾滋病病毒等感染筛查,确保患者安全。
4. 发现感染病例,及时隔离、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六、设备管理1. 对血液透析机、透析器、管路等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维修或更换,确保患者治疗不受影响。
七、患者管理1. 对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告知治疗过程、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风险。
2.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焦虑情绪。
3. 观察患者治疗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八、应急处理1. 建立应急处理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九、监督检查1. 管理小组定期对血液透析室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本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血液透析室质量管理制度1
临漳县医院
血液透析室质量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医护人员进入透析间须穿隔离服、戴口罩帽子、换室内鞋。
外来人员进入透析中心应换鞋,经允许后方可进入透析间。
二、认真执行血液透析操作规程。
三、患者透析期间医护人员不得离开透析间。
四、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小时测血压、脉搏、出水量,并详细记录,如病情变化随时测量,并通知医生。
五、定期检查抢救车及药品柜,过期物品及时更换。
六、透析结束后擦拭机器,整理病床。
七、患者接受透析前要进行肝功、肝炎系列、HIV及梅毒检查,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要定期复查肝炎系列。
八、传染性疾病的患者要专区、专机透析,使用一次性透析器、管路及穿刺针。
九、所有的透析患者都使用一次性透析器、管路及穿刺针。
十、每日紫外线循环风机消毒,定期做空气培养,并做好记录。
十一、每周大扫除一次,检查消毒隔离。
血液透析中心治疗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血液透析中心治疗室的管理工作,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透析导致的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设置血液透析中心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三条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医疗服务需求,做好血液透析中心设置规划,严格实行血液透析中心执业登记管理。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中心的管理,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血液透析中心进行指导和检查,加强血液透析治疗的质量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五条设置血液透析中心的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制度,制定并落实血液透析中心管理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落实血液透析中心医源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血液透析治疗安全、有效地开展。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指定相关部门负责血液透析中心的运营管理,确保血液透析中心正常运行。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足够的医务人员和设备,确保血液透析中心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血液透析中心的质量监控和评估制度,对血液透析中心的运营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
第三章医疗管理第九条血液透析中心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确保医疗活动的安全。
第十条血液透析中心应当建立健全患者管理制度,对患者进行定期评估,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第十一条血液透析中心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文件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文件的完整、准确和及时更新。
第十二条血液透析中心应当严格执行一次性透析器的使用规定,一次性使用的透析器、管路严禁复用。
第四章感染控制第十三条血液透析中心应当建立健全感染控制制度,制定并落实感染控制的措施,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第十四条血液透析中心应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血液透析设备和工作区域进行定期消毒,并做好记录。
一、目的为保障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的生命安全,确保血液透析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血液透析室所有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
三、职责分工1. 血液透析室主任负责全面负责血液透析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安全培训,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 血液透析室护士长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对血液透析室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3. 血液透析室所有工作人员应熟悉本制度,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及患者安全。
四、安全管理措施1. 设施设备安全(1)血液透析室应配备符合国家规定的透析机、水处理系统、消毒设备等设施设备。
(2)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3)使用过程中,发现设备故障,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维修人员。
2. 人员安全(1)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应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3)加强职业防护,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3. 消毒隔离(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预防交叉感染。
(2)定期对透析室进行消毒,包括地面、空气、物体表面等。
(3)对透析器、管路、透析液等物品进行严格消毒。
4. 意外事件处理(1)发生意外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
(2)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做好记录。
(3)对意外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五、安全培训与教育1.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自我保护意识。
3. 对新入职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其熟悉血液透析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六、监督检查1. 血液透析室主任、护士长定期对血液透析室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2.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血液透析室管理制度1
血液透析室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进透析室的医疗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应换隔离衣、帽、口罩、鞋。
参观者应提前联系,经医务部或护理部批准,统一换鞋,风衣后方可进入透析室
2、限制探视,治疗和护理操作时绝对禁止家属陪人进入,若病情需要,仅容许一人配伴。
3、透视室内不可随意跑动或嬉闹,不可高声谈笑,喊叫,保持肃静。
4、透视室工作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自离开,不得煲电话粥和会客,遇有特殊情况必须和护士长联系,工作妥善后方准离开。
5、严格按照《血液透析室护理工作流程》进行护理操作,各班次尽职尽责,既要严格交班,又要有计划有步骤的主动配合。
6、卫生员按照《血液透析室工作员工作流程》并在护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工作。
7、HBV和HCV阳性患者必须在隔离区内进行透析治疗,固定床位,固定机器,透析管和管路一次性使用,用后装入塑料袋内封口送焚烧。
透析结束后严格按照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进行处理。
8、保持透析室内医疗物品清洁整齐,摆放位置合理实用,托盘、污物桶等应固定实用,无菌物品每日检查消毒有效期,抢救物品和药品每日严格交接班,并及时补充缺药,抢救器械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做好完好率100%,抢救车拜访明显位置,便于使用
9、透析工作结束后患者使用过的被服及时更换,并及时装入污
衣袋送洗衣房处理。
10、每日透析工作结束后,用固定莫不擦拭机器表面,桌面,窗台及托盘等,擦拭血迹,拖净地面,通风消毒。
11.、透析房间每日湿式清扫二次,每周扫除一次,每月彻底大扫除一次,扫除后密闭消毒,并做空气细菌培养,细菌数不得超过200cfu/m⒊不合格者查明原因,重新消毒,再做培养,直至合格。
12、透析液入口和出口处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入口处细菌数不得超过200cfu/ml,出口处细菌数不得超过2000 cfu/ml,不合格者必须立即查明原因,重新消毒,直至合格方能使用。
13、透析房间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14、长期在血透室工作的医护人员定期查体,加强个人防护,必要时注射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