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优质课
- 格式:ppt
- 大小:3.21 MB
- 文档页数:54
《孙权劝学》教案15篇《孙权劝学》教案1课题名称:《孙权劝学》课型:讲读课时安排:1课时内容分析: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人物形象孙权、吕蒙、鲁肃性格鲜明,各具风韵;人物对话富有情趣,虽然短小,但却令人寻味。
学情分析: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翻译课文,并通过朗读了解文章的创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2、识记重点字词及其翻译;能力目标准确朗读课文,正确翻译课文,并通过文章的朗读与分析了解文章的创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育目标教育学生应该学会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文化养料;同时,在自己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应该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认真的加以改正。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语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谚:“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可见,良药与苦口,忠言与逆耳总是相伴相随的。
然而,我认为如果讲究说话的策略,良言却可以被包装上一层甜蜜的外壳,变得易于人们接受,那么将会产生“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的表达效果,这便是语言的艺术与魅力。
今天,便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孙权劝学》这一堂课,让我们共同步入三国时代,来领略一下古人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采。
导入新课听讲二、简介作者生平、创作以及《资治通鉴》的基本情况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宝元进士。
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借鉴。
治平三年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
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
他反对王安石实行变法。
元丰八年哲宗即位,召他入京主国政,数月间尽废新法。
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
著有《司马文正集》、《嵇古集》。
2、《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
294卷,又考异、目录30卷。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
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孙权劝学》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1、朗读体验。
让“读”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故事情节、人物个性。
2、探究交流。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
●情感目标:1.学习吕蒙虚心接受意见的态度。
2.努力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朗读体验。
让“读”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故事情节、人物个性。
三、教学难点:努力学习的精神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课文(利用多媒体)《三国演义》中有一个人,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曾随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后又占领荆州,在麦城生擒关羽父子,立下赫赫战功,大家知道他是谁嘛?(多媒体显示课题)《孙权劝学》二、展示教学目标三、作家、作品、人物简介(多媒体显示)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历史2.和司马光有关的小故事《司马光砸缸》3人物简介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吴帝国的创建者。
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
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占有江东。
公元229年,称帝与武昌,后迁都建业(今南京市),建立吴国。
鲁肃(172-217),字子敬,治军有方,名闻遐迩,而且虑深思远,见解超人。
他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四、正字正音卿()岂()邪()孰()遂()(多音)即更()(一)、读一读1、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初,权/谓吕蒙(méng)曰:“卿/(qīng)今/当(dāng)涂(t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15、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在朗读基础上,理解课文大意。
2、在感知基础上,揣摩重点词义。
3、品味人物对话,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1、朗读背诵课文,并理解文章大意。
2、品味人物对话,了解人物性格。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显赫,深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是吕蒙有一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次劝他学点知识,可他总是找借口推辞,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其结果会怎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孙权劝学》。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1、检查预习情况。
(作者、作品简介。
)
2、教师范读课文。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胜利、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6篇公开课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挚友、小挚友们。
篇一: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带出“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进而带出两个成语的出处——该段文字。
吸引学生留意力,导入新课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两个成语的运用。
同学们,上课之前来作一个听力小训练,我来说一段话,要求是你们专心听,并找出我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
话说我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小刘,这人特殊不爱学习,成天脏兮兮挂着两条鼻涕,被同学戏称为“鼻涕虫”。
鼻涕虫是那种老师一提就摇头叹息,也没有什么伙伴的人。
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凭久完事的。
毕业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见面。
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学搞了个小聚会。
大家很久没见面,个个都觉得特殊簇新兴奋,大家聊得特殊兴奋。
这时候有人高喊:快看!我们一瞧,原来来了一辆亮银色宝马,车门一开,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特潇洒一“款哥”。
全部女同学都“哇”了一声,纷纷争论这帅哥是谁呀,这时候一同学说了:“他就是当年那个‘鼻涕虫’啊!人家上了中学以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后来考上了一名牌高校。
人家现在已非‘吴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全部人都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因为实在没方法把鼻涕虫跟眼前这个帅哥联系起来。
一同学不禁摇头叹了一句:“唉,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啊……”好,这段话就讲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我刚才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呢?(如示)对了,这两个成语出自我国一部闻名的史学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吗?——2、简介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优秀6篇孙权劝学教案篇一教学设想: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论,将本课设计为: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评价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
另外,可将吕蒙与方仲永作比较,进行延伸迁移,贯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
教学目的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3、在课堂上通过听读,小组讨论归纳出全文的情节,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线索。
4、与《伤仲永》的比较阅读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重点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1、朗读法。
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2、表演法。
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教师适时点拨教学形式,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
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确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说过这样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我们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了解他的其他方面。
板书《孙权劝学》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一三62年的历史。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优秀10篇]孙权劝学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时期孙权的重要地位和其提倡教育的理念;2.通过学习孙权劝学的诗文,感受古代文化和思想内涵,提高语文水平;3.通过阅读和理解孙权的劝学诗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孙权的劝学思想和教育价值;难点:理解古代诗文的意蕴和传达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了解孙权的生平事迹和其在三国时期的重要地位。
2.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对学习的想法和看法。
二、阅读课文(20分钟)1.学生个别阅读“劝学五首”,理解文中诗句和表达的思想。
2.学生合作阅读,交流和讨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劝学的深层含义。
3.学生模仿孙权的写作方式,自己写一篇劝学的短文。
三、展示交流(15分钟)1.学生自主朗读自己写的劝学短文,班级同学评价和分享感受。
2.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回顾孙权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价值。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学生自主发挥,结合现代时代背景,思考和探讨劝学的现实意义。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阅读活动和文化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
【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孙权的教育思想和劝学的重要性,掌握了古代诗文的阅读方法和深层含义,树立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同时,学生也掌握了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在自主研究和讨论中增强了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为今后更好地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重要人物,被誉为“江东小霸王”,他在治理国家方面颇有建树。
而在教育方面,孙权更是重视和提倡,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来培养人才,才能确保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因此,他一直致力于推广教育并提倡劝学,劝导人们勤学苦读,为国家建设和个人成长做出贡献。
孙权将自己的劝学思想融入到了自己的文学作品中。
他所写的《劝学五首》即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劝学五首》总共五首,都是孙权针对不同的读者面向全社会进行劝学的。
优质课《孙权劝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孙权劝学》;(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及孙权的生平事迹。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孙权劝学》;(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孙权的智慧和人格魅力;(2)领会勤奋学习、不断进步的重要性;(3)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孙权劝学》是东晋时期文学家陈寿所写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劝诫子孙勤奋学习的故事。
2.2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2)掌握孙权劝学的道理及其现实意义;(3)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2)讲述孙权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孙权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3.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课文;(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2)阐述孙权劝学的道理及其现实意义。
3.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2)选取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进行拓展训练。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文言文翻译和拓展阅读。
4.3 课堂测试:定期进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孙权劝学》;5.2 参考资料:三国时期历史资料、孙权相关故事、文言文阅读材料;5.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六、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篇一:孙权劝学优质课教案《孙权劝学》优质课教案设计思路《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内容简单易懂,故事性很强,主要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本文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把大道理融入到小故事中去,因此在教学中坚持“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品味探究”、“适当运用”的教学方针。
注重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形象的感知人物,从而理解课文主旨,由于这篇课文和《伤仲永》主题有相同之处,因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和《伤仲永》对比阅读,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理解积累文言文词汇。
2.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认为语音,分析认为性格。
2.培养学生朗读﹑翻译文言文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地力学习来完善和充实自己。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对话学习通过对话体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刻苦治学、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的重要意义教与学方法:1.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包括自由朗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
2.圈点批注法:充分感知文本,提高学生的感悟鉴赏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故事导入: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
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
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
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
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这9篇《孙权劝学》优秀教案是作者为您整理的孙权劝学教案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翻译课文。
2.熟练的朗读课文,较好达到背诵。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朗读法,教授法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平时你不学习或不做作业时,你家人都会怎么做呢?(学生回答)你们家里人都会苦口婆心的劝你们“还不赶紧做作业啊”,“作业不做,学习不学将来就没有好工作”。
而在三国时期,也有这么一位大将,他曾经追随周瑜打破曹操于赤壁,曾经为孙权立下赫赫战功,他就是吕蒙。
孙权十分的信任他,可他有一坏毛病,就是不爱学习。
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他学习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劝说的,劝成功了没有。
二、整体感知1.大声朗读课文,概述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终于学有所成,得到鲁肃的赏识。
2.简要概括这篇课文的发展。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三、研读课文1.孙权劝学。
①要求学生找出来文中的句子。
孙权一劝——“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二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请同学朗读,对照注解翻译重点字词与整个句子。
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忙,比得上我吗?我常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专掌传授经学的学官;涉猎:粗略的阅读;往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