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知识归类
- 格式:docx
- 大小:16.04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知识梳理一、生字观潮(cháo)称(chēng)为盐(yán)分笼(lǒng)罩蒙(méng)难薄(bó)雾昂(áng)首沸(fèi)腾贯(guàn)穿旧(jiù)俗恢(huī)宏屹(yì)立鼎(dǐng)盛崩(bēng)塌踮着脚(diǎn)静穆(mù)玛(mǎ)瑙涓(juān)涓细流滔(tāo)滔江水山脉(mài)花卉(huì)人迹罕(hǎn)至灿(càn)烂(làn)竹竿(gān)茫(máng)然船桨(jiǎn g)规(guī)律(lǜ)支(zhī)援一株(zhū)缝(fèng)隙(xì)耀(yào)眼树梢(shāo)寂(jì)静榕(róng)树空暇(xiá)抛(pāo)下紫檀(tán)笑盈盈(yínɡ) 凶(xiōng)猛寺庙(miào)恍恍惚惚(hū)二、多音字闷(mēn mèn)薄(báo bó bò)号(háo hào)卷(juàn juǎn)蒙(mēnɡ ménɡ měnɡ)笼(lónɡ lǒnɡ)藏(cánɡ zànɡ)秘(mìbì)脉(màimò)切(q iē qiè)缝(féng fèng)划(huá huà)盛(shèngchéng)泊(bópò)应(yīng yìng)吓(xiàhè)模(múmó)待(dàidāi)乘(chénɡshènɡ)三、近义词依旧——依然顿时——立刻漫天卷地——铺天盖地霎时——顿时犹如——如同若隐若现——时隐时现宽阔——辽阔壮丽——壮美映衬——衬托奇异——奇特呈现——显现预料——预测巨大——庞大关注——关切围绕——环绕千姿百态——姿态万千不容置疑——不容怀疑人迹罕至——荒无人烟渐渐——逐渐茂盛——茂密留恋——眷恋照耀——照射陆续——连续不可计数——不计其数应接不暇——目不暇接凶猛——凶恶镇静——冷静笑盈盈——笑呵呵恍恍惚惚——模模糊糊四、反义词宽阔——狭窄风平浪静——波涛汹涌人声鼎沸——万籁俱寂奇异——寻常强烈——微弱寒冷——炎热沸腾——冷却人迹罕至——人来人往静寂——喧闹茂盛——枯萎热闹——冷清光明——黑暗逼近——远离不可计数——寥寥无几模糊——清晰镇静——慌张凶猛——温顺恍恍惚惚——清清楚楚一模一样——千差万别五、词语积累昂首东望若隐若现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横贯江面齐头并进漫天卷地人声鼎沸人迹罕至千姿百态不容置疑一模一样恍恍惚惚【形容人多的词语】人山人海门庭若市摩肩接踵【描写山的词语】直入云天崇山峻岭拔地而起巍然屹立高耸入云悬崖绝壁千山万壑【与鸟有关的词语】鸟语花香小鸟依人倦鸟知返笨鸟先飞鸟尽弓藏莺声燕语【形容数量多的词语】不可计数不计其数不胜枚举数以万计多如牛毛数不胜数【与云有关的词语】彤云密布云海茫茫拨云见日风卷残云天高云淡流云奔涌云开雾散六、词语搭配(蒙蒙)的薄雾(轻轻)的薄雾(隆隆)的响声(轰轰)的响声 (水天相接)的地方(与世隔绝)的地方(宽阔)的钱塘江 (波涛汹涌)的钱塘江(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风风火火)地飞奔而来(漫天卷地)地涌来(铺天盖地)地涌来 (寒冷)的北极(酷寒)的北极 (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高耸入云)的皑皑雪山 (炎热)的赤道(酷热)的赤道(珍贵)的林木(稀有)的林木 (灿烂)的红霞(绚烂)的红霞 (茂盛)的榕树 (繁盛)的榕树(兴奋)地叫着 (激动)地叫着 (缓缓)地动(慢慢)地动 (红彤彤)的火烧云(金灿灿)的火烧云(凶猛)的狗(可爱)的狗 (笑盈盈)地看着(乐呵呵)地看着 (威武)地蹲着 (安静)地蹲着(揉一揉)眼睛 (擦一擦)桌子七、积累句型第1课观潮1.拟人句: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知识归类【出处】课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出版的图书,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谈与逸事,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王戎,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会认字】戎竞诸【会写字】戎诸尝唯竞【重点词】理解词语: [竞走]争着跑过去。
[尝]曾经。
[信然]的确如此。
[唯]只有。
【重点句】1.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解析:这句话解释了王戎不动的原因,分析了李子为什么必定苦。
通过描述能够看出王戎是一个聪明、心细、善于思考的人。
2. 取之,信然。
解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3.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解析:这句话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强调王戎的年龄,更能体现他有别于常人的成熟和聪明。
4.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解析:这句话描写了李树的繁茂,增加画面感,更能让读者感受到李树果实对路人的诱惑,同时也说明王戎与别的孩子不一样,不跟风,不从众,做事善于观察思考。
【主题】这则故事讲述了王戎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判断出路边的李树结的果子是苦的,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不要盲从,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课文结构】尝与诸小儿游王戎不取道旁李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要多观察、勤思考,不要盲从此必苦李【写法】1.语言精练,蕴含哲理。
2.故事情节深刻,人物形象鲜明。
【背诵】背诵课文。
【拓展积累】参考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第八单元知识小结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戎(róng)竞(jìng)芜(wú)绅(shēn)磕(kē)淌(tǎng)凿(záo)溉(gài)桓(huán)(2)难写的字戎:注意与“戒”区分。
竞:下部是“兄”,注意与“竟”区分。
派:右部的下面不要写上“丶”。
(3)多音字折曲折折腾折了漂漂着漂白漂亮模模糊模样2.词(1)必须掌握的词戎马诸位竞走唯一西门豹魏国派别娶媳妇淹没坚硬逼迫浮起旱灾徒弟提心吊胆求饶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面如土色一声不响聚精会神(2)近义词取~拿唯~只荒芜~荒凉人烟稀少~荒无人烟漂亮~美丽打扮~装扮满意~满足麻烦~烦琐提心吊胆~惶惶不安面如土色~大惊失色灌溉~浇灌请教~求教满意~满足拜见~拜访理睬~理会高明~高超竟然~居然一声不响~默默无言近义词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近义词。
(2)写出词语的近义词。
(3)反义词问→答多→少苦→甜荒芜→茂盛人烟稀少→车水马龙漂亮→丑陋满意→不满麻烦→方便提心吊胆→心安理得面如土色→面不改色满意→不满进步→后退喜欢→讨厌高明→拙劣聚精会神→心不在焉(4)词语归类①形容人少的词语:人烟稀少类似的词语:三三两两寥若晨星凤毛麟角寥寥无几②含有数字的词语:百发百中类似的词语:十全十美七上八下三心二意一心一意九牛一毛③形容神态的词语:面如土色类似的词语:大惊失色垂头丧气目瞪口呆炯炯有神神采奕奕④出自历史故事的词语:完璧归赵围魏救赵退避三舍毛遂自荐负荆请罪纸上谈兵一鼓作气四面楚歌约法三章孺子可教背水一战破釜沉舟手不释卷⑤量词:一条苇席一条渠道一个目标一只虱子一根牛尾毛⑥动词:架起巫婆投进漳河磕头求饶报告消息⑦修饰词:漂亮的姑娘聚精会神地盯着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二、佳句积累1.比喻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这句话把虱子比喻成车轮,形象地写出纪昌眼力练习的效果。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单元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知识归类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屹(yì)昂(áng)鼎(dǐng)沸(fèi)霎(shà)卵(luǎn)跃(yuè)穗(suì)巢(cháo)眠(mián)昧(mèi)坠(zhuì)(2)难写的字罩:上部是“罒”,不要写成“四”。
盼:左部是”目”,不要写成“日”。
犹:右部是“尤”,不要写成“龙”。
震:下部是“辰”,不要漏写中间的横。
牵:下部是“牛”,不要写成“午”。
卵:不要忘记写上两个“丶”。
(3)多音字笼载尽处2.词(1)必须掌握的词观潮据说大堤宽阔笼罩若隐若现人山人海滚动顿时风平浪静水天相接逐渐犹如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震动余波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牵着鹅卵石坑坑洼洼填上庄稼风俗跃出葡萄(2)近义词屹立~矗立顿时~立刻犹如~好像颤动~颤抖霎时~刹那依旧~依然恢复~复原若隐若现~若有若无明亮~闪亮柔和~柔润新鲜~清新坑坑洼洼~崎岖不平满意~满足招待~接待闪闪烁烁~时隐时现奇妙~奇异归~回一瞬~刹那眠~睡霸占~占据纳凉~乘凉密密麻麻~密密匝匝微小~渺小无处不在~无所不在(3)反义词宽阔→狭窄平静→喧闹人声鼎沸→万籁俱寂浩浩荡荡→零零星星风平浪静→风号浪吼喜欢→讨厌柔和→坚硬新鲜→腐败坑坑洼洼→平平整整奇妙→平常霸占→割让密密麻麻→稀稀疏疏模糊→清晰梦幻→真实(4)词语归类①AABB式词语:浩浩荡荡闪闪烁烁坑坑洼洼密密麻麻类似的词语:熙熙攘攘郁郁葱葱懵懵懂懂隐隐约约踉踉跄跄星星点点兢兢业业战战兢兢②ABAC式词语:人山人海若隐若现半明半昧类似的词语:虎头虎脑作威作福毕恭毕敬有始有终知己知彼能屈能伸自给自足不闻不问③量词:一层薄雾一条白线一堵水墙一匹战马一个月亮一块银毯一个传说一道后门一片菜园④动词:流着月光填上碎石和新土走过石拱桥仰望天空⑤修饰词:宽阔的钱塘江蒙蒙的薄雾隆隆的响声高高的点苍山细细的溪水可爱的水塘新鲜的花瓣古老的传说闪烁的星星密密麻麻的星星静寂的夜星群密布的蓝天深蓝色的天空⑥描写自然景色的词语:鸟语花香春光明媚草长莺飞花团锦簇烟波浩渺落英缤纷繁花似锦沃野千里山清水秀层峦叠嶂千沟万壑四字词语是考试中常常要考的题型,主要的考查形式有:(1)补充词语。
第五单元知识归类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憧(chōng) 憬(jǐng) 歇(xiē)埂(gěng)嗅(xiù) 奈(nài) 煞(shā) 拯(zhěng)庞(páng)(2)难写的字筝:是竹字头,不要写成“艹”。
拔:注意右部不是“发”。
福:左部是“礻”,不是“衤”。
嗅:右部是“臭”,不要忘记中间的“丶”。
奈:上部是“大”。
绒:右部是“戎”。
幼:右部是“力”,不要写成“刀”。
搏:注意是“扌”旁。
易错字是考试中一个常考的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1)比一比再组词语。
(2)选择句中正确的生字。
(3)多音字坊强2.词(1)必须掌握的词风筝拔下蝴蝶幸福托着树梢歇息大惊失色千呼万唤踪影圆圈磨坊垂头丧气嗅到呆呆无可奈何绒毛鸟巢牙齿身躯掩护幼儿搏斗庞大(2)近义词快乐~快活憧憬~向往渐渐~慢慢似乎~好像大惊失色~胆战心惊寻找~寻觅垂头丧气~妄自菲薄猛烈~强烈摇撼~摇动无可奈何~无能为力锋利~尖利扎煞~支棱掩护~保护拯救~挽救嘶哑~沙哑搏斗~战斗庞大~巨大(3)反义词快乐→悲伤憧憬→失落快活→沉重大惊失色→泰然自若垂头丧气→精神抖擞猛烈→微弱无可奈何→千方百计锋利→滞钝紧张→放松嘶哑→清脆庞大→渺小危险→安全(4)词语归类①AABC式词语:翩翩起舞类似的词语:彬彬有礼高高在上历历在目②表示无奈的词语:无可奈何类似的词语:万般无奈无计可施迫不得已百般无奈③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大惊失色垂头丧气类似的词语:兴高采烈和颜悦色目瞪口呆④量词:一棵树一只麻雀一场战斗一个人一块石头几根细苇⑤修饰词:巨大的木轮路旁的白桦树全身的羽毛嘶哑的叫声庞大的怪物高高的树枝二、佳句积累比喻句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把老麻雀飞下来的动作比作石头落下来,突出了老麻雀急切的心情和飞下来的动力。
三、考试热点《麻雀》会以课内阅读形式考查老麻雀是如何拯救自己的幼儿的,以及“一种强大的力量”的含义。
第五单元知识归类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憧(chōng)憬(jǐng)歇(xiē)埂(gěng)嗅(xiù)奈(nài)煞(shā)拯(zhěng)庞(páng)(2)难写的字筝:是竹字头,不要写成“艹”。
拔:注意右部不是“发”。
福:左部是“礻”,不是“衤”。
嗅:右部是“臭”,不要忘记中间的“丶”。
奈:上部是“大”。
绒:右部是“戎”。
幼:右部是“力”,不要写成“刀”。
搏:注意是“扌”旁。
易错字是考试中一个常考的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1)比一比再组词语。
(2)选择句中正确的生字。
(3)多音字坊强2.词(1)必须掌握的词风筝拔下蝴蝶幸福托着树梢歇息大惊失色千呼万唤踪影圆圈磨坊垂头丧气嗅到呆呆无可奈何绒毛鸟巢牙齿身躯掩护幼儿搏斗庞大(2)近义词快乐~快活憧憬~向往渐渐~慢慢似乎~好像大惊失色~胆战心惊寻找~寻觅垂头丧气~妄自菲薄猛烈~强烈摇撼~摇动无可奈何~无能为力锋利~尖利扎煞~支棱掩护~保护拯救~挽救嘶哑~沙哑搏斗~战斗庞大~巨大(3)反义词快乐→悲伤憧憬→失落快活→沉重大惊失色→泰然自若垂头丧气→精神抖擞猛烈→微弱无可奈何→千方百计锋利→滞钝紧张→放松嘶哑→清脆庞大→渺小危险→安全(4)词语归类①AABC 式词语:翩翩起舞类似的词语:彬彬有礼高高在上历历在目②表示无奈的词语:无可奈何类似的词语:万般无奈无计可施迫不得已百般无奈如奕高分课堂③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大惊失色垂头丧气类似的词语:兴高采烈和颜悦色目瞪口呆④量词:一棵树一只麻雀一场战斗一个人一块石头几根细苇⑤修饰词:巨大的木轮路旁的白桦树全身的羽毛嘶哑的叫声庞大的怪物高高的树枝二、佳句积累比喻句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把老麻雀飞下来的动作比作石头落下来,突出了老麻雀急切的心情和飞下来的动力。
三、考试热点《麻雀》会以课内阅读形式考查老麻雀是如何拯救自己的幼儿的,以及“一种强大的力量”的含义。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考点梳理
一、词语解释
•锦囊妙计:比喻妙计,妙策。
•独具匠心:形容做事胸有成竹,能够遇事决断。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刀法等极有力量,入画极有神韵。
二、生字词
•递:一次接着一次地传送或送交。
•户枢不蠹:形容家中一切安全,门窗紧闭,无虫蛀侵害。
三、诗词理解
《咏桂枝》
桂花为一种馥郁的花卉,具有特殊的香气,也是中华文化中的象征之一。
•铮铮铁骨气了:形容人心坚强,不畏艰险。
•高踞昆岭:这里形容桂树生长在高山之上。
四、短文阅读
《小桔灯》
“小桔灯”的故事是传统文学中的经典之一,讲述了一个小孩和她的小桔灯经历
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小孩和小桔灯之间存在着互相帮助、理解与守护的关系。
这个故事体现了对友谊和善良的强调。
五、名句背诵
•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出自《木兰诗》,意思是天生我材不可迅,必有所用。
通过这句诗句,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
六、阅读理解
章节选取
•选取散文《鲁迅小传》中的一个片段进行理解和阐释。
七、笔记整理
•整理学习笔记,重点梳理课文和诗文内容及要点。
八、拓展知识
•了解有关桂花和灯笼的相关知识,帮助加深学习。
以上内容为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的考点梳理,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第八单元核心知识点一、字词盘点1.字(1)易读错的字戎(róng)竞(jìng) 豹(bào)绅(shēn) 徒(tú) 凿(záo) 溉(gài) 髓(suǐ)(2)易写错的字戎:注意与“戒”区分。
竞:下部是“兄”,注意与“竟”区分。
唯:右边是“隹”,不是“住”。
派:右部的下面不要多写“丶”。
(3)多音字①必须掌握的多音字zhā(扎针)jǐ(姓纪)扎zā(扎着)纪zhá(挣扎)jì(纪律)②拓展积累的多音字zhé(曲折) piāo(漂浮)折 zhē(折腾)漂 piǎo(漂洗)shé(折本) piào(漂亮)2.词(1)必须掌握的词管理人烟媳妇新娘眼睁睁干旱迎接求饶灌溉收成(2)成语人烟稀少提心吊胆面如土色一声不响深入骨髓无能为力聚精会神百发百中(3)近义词荒芜~荒凉人烟稀少~荒无人烟提心吊胆~心惊胆战面如土色~大惊失色拜见~拜访高明~高超理睬~理会请教~求教无能为力~束手无策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百发百中~百步穿杨近义词常见的考查题目形式:①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近义词。
②写出词语的近义词。
(4)反义词人烟稀少→车水马龙提心吊胆→处之泰然面如土色→面不改色高明→拙劣锋利→迟钝进步→后退成功→失败聚精会神→心不在焉(5)词语归类①形容人少的词语:人烟稀少类似的词语:三三两两寥若晨星凤毛麟角寥寥无几②含有数字的词语:百发百中类似的词语:十全十美七上八下三心二意一心一意九牛一毛③形容神态的词语:面如土色类似的词语:大惊失色垂头丧气目瞪口呆炯炯有神神采奕奕④出自历史故事的词语:完璧归赵围魏救赵退避三舍毛遂自荐负荆请罪纸上谈兵一鼓作气四面楚歌约法三章孺子可教背水一战破釜沉舟手不释卷⑤量词:一条苇席一条渠道一剂汤药一个目标一只虱子一根牛尾毛⑥动词:投进漳河报告消息⑦修饰词:漂亮的姑娘聚精会神地盯着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二、日积月累眉清目秀亭亭玉立明眸皓齿文质彬彬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膀大腰圆短小精悍容光焕发鹤发童颜慈眉善目老态龙钟三、佳句积累1.比喻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各单元各课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一、课文知识点:1.主题中心:本文主要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2.课文重点:(1)本文中作者观潮的时间是在:农历八月十八。
(2)观潮的地点是:海宁市的盐官镇。
(3)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时间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描写潮来时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的,从形状和声音这两个方面描写了大潮来时的景象。
形状:一条白线——白线拉长、变粗——水墙——白色战马声音: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4)“观潮”中的“观”的意思是“看”。
“天下奇观”的“观”的意思是景象,在文中指:潮来时的景象。
3.课后习题:第二题: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的和同学交流。
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时间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读“潮来时”这一部分内容时,我的脑海中浮现了:在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先出现一条白线,白线迅速前移,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昂首东望。
白线越来越近,刹那间,壁立的潮头像一堵高大的水墙,呼啸着席卷而来,发出雷鸣般的吼声,震耳欲聋。
浪潮越来越高,激起的水花像漫天飞雪,浪潮互相拥挤着、嬉闹着、奔跑着,似战马,似军队,浩浩荡荡。
第三题:读下面这首诗,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浪淘沙(其七)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与前两句诗相关的句子(潮来时):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与后两句诗相关的句子(潮过后):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主题中心: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描写了阿妈牵着手在云南洱海畔的月光下散步时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想,表达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月光下获得的无限乐趣。
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知识点
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主要讲述了《传说中的爱情》这个话题,主要包括以下
几个知识点:
1. 课文内容:该单元以一个传说中的故事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和一只小狐狸之
间的爱情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爱情的美好和珍贵。
2. 人物形象描写:课文中对小姑娘和小狐狸的形象进行了描写,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故
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3. 传说的特点:介绍了传说的特点,包括故事情节的奇特、与真实事件相关联、有文
化内涵等。
4. 情节布局:通过分析课文的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起承转合,了解故事情节
的布局和发展。
5. 阅读理解: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让学生能够领会故事的含义和深层次的启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6. 感悟故事中的道理:课文中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爱情的真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生观。
7. 作文写作:通过对故事的复述和表达,引导学生以《传说中的爱情》为题材写作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8. 古诗赏析:通过赏析古诗《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对爱情的描述,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并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以上是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增加对文学作品和传说故事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的感受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课堂笔记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围绕“历史与文化”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学习《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等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课文重点:1.《丝绸之路》重点词语:繁荣、商贸、交往、赏赐、不计其数重点句子:这条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课文讲述了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强调了丝绸之路在历史上对东西方文化和经济交流的重要作用。
2.《张骞出使西域》重点词语:匈奴、奴役、月氏、联合、贸易重点句子: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我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等国交往的大门,同时也通过他的探险与沟通,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与经济的交流。
课文讲述了汉朝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事件,表现了张骞的勇敢和智慧,强调了他在推动东西方文化和经济交流方面的贡献。
三、学习目标:1.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理解丝绸之路和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4.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课堂练习:1. 填空题:(1)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____,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____的作用。
(2)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我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等国交往的大门,同时也通过他的探险与沟通,推动了____与____的交流。
2. 选择题:(1)以下哪个词语不是本单元的重点词语?A. 繁荣B. 商贸C. 赏赐D. 饥寒交迫(2)以下哪个句子不是本单元的重点句子?A. 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B. 这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C.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我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等国交往的大门。
D. 这条路给人们带来了财富和安全。
3. 阅读理解:阅读本单元的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丝绸之路是由谁开辟的?它是一条什么样的路?(2)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他成功了吗?为什么?(3)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读后感。
四上语文第八单元单元解读四上语文第八单元的单元解读如下:
本单元以“历史人物故事”为主题,编排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扁鹊治病》《纪昌学射》四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八”和“快乐读书吧”。
其中,《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其余三篇都是寓言故事。
这些课文都与古代名人有关,不仅涉及了古代名人的智慧和才能,还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这是继第七单元“根据提示简要复述课文”后的又一复述训练,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复述能力。
在学习本单元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找准关键信息、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复述的方法。
此外,本单元还安排了“推荐一本科普读物”的学习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科学素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普读物进行阅读,并组织分享交流活动,让学生互相推荐、共同学习。
综上所述,本单元以历史人物故事为主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和科学素养,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概览第八单元主要围绕着传统节日展开,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关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知识,并且通过阅读篇章、课文等形式感受这些节日的习俗和传统。
二、教材分析1. 课文内容分析本单元的课文主要以叙事和说明文为主,通过具体的节日故事和习俗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在阐述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时,教材也加入了亲情、友情等主题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温暖和美好。
2. 阅读材料分析除了传统节日的故事和介绍,本单元还包括了一些相关的民间故事、诗歌等阅读材料,旨在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通过这些材料的阅读,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3. 练习题目分析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中设计了一系列与阅读理解、语言运用等相关的练习题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文能力。
这些练习题目涵盖了词语搭配、句型转换、段落归纳等多个方面,能够全面检验学生的语文水平。
三、教学建议1. 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2. 鼓励表达在课堂中,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他们用语言描绘传统节日的场景和氛围,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串联知识除了教材中的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让学生明白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拓展他们的历史文化视野。
四、总结第八单元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单元,通过学习这个单元的内容,学生可以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共同体验传统文化的美好,让语文学习成为一种愉悦而有意义的过程。
四年级上册语文八单元知识点一、字词1. 生字戎róng 荆jīng 询xún 妩wǔ媚wǔ臣chén 哉zāi 矣yǐ兼jiān 赔péi 偿cháng 誉yù故gù歧qí途tú2. 多音字载zǎi (三年五载)zài (载客)便pián (便宜)biàn (方便)3. 词语解释兼并:古指同时占有几个方面的东西。
课文指秦始皇统一天下。
赔偿:照实赔偿,指照对方失去的东西,给予等价的赔偿。
荣誉:光荣的名誉。
缘故:原因。
歧途:比喻错误的道路。
二、课文内容解析1.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主要讲了七岁的王戎和伙伴们一起到路边摘李子,他们看到路边树上结满了熟透的李子,但王戎认为这些李子一定是苦的,其他孩子尝了之后发现果然如此。
问其原因,王戎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戎根据路边的李子多判断出这李子味道苦,体现了他仔细观察、乐于思考的特点。
2. 《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西门豹被派往邺地(今河北临漳县邺镇)担任地方官。
他发现当地人烟稀少,田地荒芜,决定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经过调查,他了解到当地官绅和巫婆串通,以河伯娶媳妇为名骗取钱财,导致百姓破产。
于是,西门豹采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将计就计,成功地破除了迷信活动,并引导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得到灌溉,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3. 《故事二则》本单元的《故事二则》包括《扁鹊治病》和《纪昌学射》。
《扁鹊治病》讲述了名医扁鹊劝告齐桓公要及时治病的故事,警示人们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防止小病酿成大患。
《纪昌学射》则讲述了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的故事,强调了学习必须下功夫苦练、扎实基础、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第八单元单元分析本单元以“历史传说故事”为主题,编排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故事二则》三篇课文,这些故事生动有趣,发人深省,能给予学生多方面的教益。
教学时,应避免对课文内容面面俱到地分析,要着重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进行详细讲述,次要内容则应该简略。
教学本单元时,还应注意本单元各项内容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可以适当调整板块顺序。
第八单元核心考点清单25王戎不取道旁李读准字音投笔从戎(róng) 诸(zhū)位竞(jìng)赛唯(wéi)一写对字形(写一写,并组词)同音字尝(尝试) 竞(竞争) 唯(唯唯诺诺)偿(赔偿) 竟(竟然) 惟(惟妙惟肖)重点句段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1)尝:曾经。
诸:众多。
(2)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
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1)竞走:争着跑过去。
唯:只有。
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2)译文:看见路边的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3)用“诸儿竞走取之”来衬托王戎的不动,表现了王戎善于观察和分析的特点。
3.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1)必:一定。
(2)译文: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4.取之,信然。
(1)信然:的确如此。
(2)译文:(大家)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3)“信然”说明王戎的判断是正确的。
通过一件小事说明王戎是一个聪明过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感知课文1.《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这篇文言文讲述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幼时即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王戎的赞赏之情,也让我们明白了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道理。
2.成语“道旁苦李”出自本文,现在用来比喻被人所弃、无用的事物或人。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共分为八个单元,各单元的知识点整理如下:单元一:1. 《古诗两首》: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掌握生字词,能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
2. 《爬山虎的脚》: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单元二:1. 《繁星》:学习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古诗两首》: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单元三:1. 《小小的船》:学习作者的想象力,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我是什么》: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单元四:1. 《乌鸦喝水》:学习寓言故事,理解寓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2. 《狐狸和葡萄》:学习寓言故事,理解寓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单元五:1. 《风娃娃》:学习作者的想象力,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小灰雀》:学习寓言故事,理解寓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单元六:1. 《王羲之书法的故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 《爷爷的画》:学习作者的观察力,理解绘画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单元七:1. 《大自然的声音》:学习作者的观察力,理解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会飞的蒲公英》:学习寓言故事,理解寓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单元八:1. 《麻雀打电话》:学习作者的想象力,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大雁和乌鸦》:学习寓言故事,理解寓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以上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的知识点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知识归类
一、易读错的字
尝(cháng)试诸(zhū)多竞(jìng)赛戎(róng)装唯(wéi)一娶(qǔ)媳(xí)妇求饶(ráo)徒(tú)弟成绩(jì)派(pài)出扔(rēng)掉骨髓(suǐ)药剂(jì)二、易写错的字
竞:中间是“口”。
唯:左右结构,左边的口字旁书写时稍靠上。
豹:左边是“豸”。
饶:右边是“尧”。
三、会写词语
戎装何尝诸子百家竞赛唯一豹子指派嫁娶媳妇淹没
逼迫漂浮旱灾徒弟扔掉饶命骗钱灌溉管理人烟新娘
眼睁睁迎接面如土色收成
四、多音字
折:shé(折本)zhé(折断)zhē(折腾)提:tí(提水)dī(提防)
五、形近字
戎(戎装)戒(戒严)竞(竞争)竟(竟然)
淹(淹没)掩(掩护)旱(干旱)捍(捍卫)
娶(嫁娶)取(取缔)扔(扔掉)仍(仍旧)
骗(骗人)偏(偏心)浮(漂浮)蜉(蜉蝣)
饶(求饶)挠(挠头)拴(拴住)栓(枪栓)
六、近义词
荒芜—荒凉灌溉—浇灌漂亮—美丽迎接—欢迎满意—如意
拜见—拜访提心吊胆—心惊胆战无能为力—束手无策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百发百中—弹无虚发
七、反义词
信—疑多—少苦—甜漂亮—丑陋年轻—年迈迎接—送别
满意—不满提心吊胆—处之泰然无能为力—大显神通聚精会神—三心二意
八、词语搭配
1.动词搭配:(眼睁睁)地看着(聚精会神)地盯着
2.形容词搭配:(年轻漂亮)的姑娘(年轻)的女孩子
(锋利)的锥尖(极小)的东西(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九、词语归类
1.ABB 式词语:眼睁睁阴森森傻乎乎顶呱呱白皑皑绿莹莹明晃晃
2.含有身体部位名称的词语:面如土色提心吊胆眼疾手快手忙脚乱
3.ABAC 式词语:百发百中呆头呆脑多才多艺不卑不亢无穷无尽
4.“一×不×”式词语:一声不响一字不漏一成不变一文不值一言不发
十、句子积累
1.衬托: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2.语言描写: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 河神还真灵啊。
下一回他娶媳妇, 请告诉我一声, 我也去送送新娘。
”
3.神态、动作描写:
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 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4.动作描写: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死死盯住织布机的踏板。
十一、考点提示
1.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
2.积累描写人物外貌和神态等方面的词语。
3.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