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学——标准化的科学理论(麦绿波 著)思维导图
- 格式:xmin
- 大小:7.85 KB
- 文档页数:1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思维导图考纲要求: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2、化学反应的本质(认识)3、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独立操作)4、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独立操作)5、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品的意识(内化)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思维导图考纲要求:1、空气的主要成分(知道)2、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认识)3、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知道)4、结合实例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理解)5、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模仿操作)6、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认识)7、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知道)8、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认识)9、利用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理解)10、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认识)11、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认识)12、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内化)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思维导图考纲要求:1、物质的微粒性(认识)2、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知道)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理解)4、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5、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知道)6、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认识)7、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认识)8、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理解)9、元素的简单分类(知道)10、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知道)11、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内化)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思维导图考纲要求:1、水的组成(认识)2、硬水与软水的区别(知道)3、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认识)4、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5、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认识)6、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内化)7、处理“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的必要性以及处理的一般性原则(认识)8、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认识)9、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认识)10、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理解)11、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认识)12、能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物(知道)13、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认识)14、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理解)15、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认识)16、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独立操作)17、熟记常见元素化合价,根据化合价写出常见元素化合物的化学式(理解)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思维导图考纲要求:1、质量守恒定律(认识)2、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理解)3、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解)4、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理解)5、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认识)思维导图考纲要求:1、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理解)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模仿操作)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认识)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思维导图考纲要求: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知道)2、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认识)3、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认识)4、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液化石油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认识)5、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6、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认识)7、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认识)8、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知道)9、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认识)10、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知道)11、石油通过炼制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认识)12、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13、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认识)14、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认识)15、燃烧的条件(独立操作)思维导图考纲要求:1、金属的物理特征(认识)2、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认识)3、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认识)4、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知道)5、可用铁矿石炼铁(知道)6、在金属中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知道)7、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知道)8、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9、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认识)10、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认识)11、利用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理解)12、用金属活动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理解)13、用金属活动顺序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理解)第九单元溶液思维导图考纲要求:1、溶解现象(认识)2、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知道)3、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也是常见的溶剂(知道)4、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认识)5、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理解)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独立操作)7、结晶现象(知道)8、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9、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认识)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思维导图考纲要求:1、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2、酸碱的腐蚀性(知道)3、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独立操作)4、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独立操作)5、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知道)6、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独立操作)7、酸、碱的化学性质(独立操作)第十一单元盐化肥思维导图考纲要求:1、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认识)2、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知道)3、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认识)4、利用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理解)5、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认识)6、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独立操作)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思维导图考纲要求:1、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知道)2、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认识)3、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知道)4、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认识)5、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6、某些元素(如:钙、锌、铁等)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认识)7、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意义的有机物(如:葡萄糖、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知道)8、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知道)9、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认识)10、化学科学发展在帮助人类营养保健与战胜疾病方面的重大贡献(认识)11、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认识)12、无机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知道)。
麦绿波(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摘 要:本文针对标准合格评价的命题,设计了五大标准合格评价要素,这五大要素分别为需求要素、知识要素、特征要素、价值要素、影响力要素,对每大类要素又细分了组成的子要素,并对这些要素的内涵进行了详细论述,讨论了利用这些要素进行标准合格评价和评价的方法,提出图形模型、表格模型的构建思路,给出了要素的应用方向。
关键词: 标准 合格评价 研究 理论DOI编码: 10.3969/j.issn.1674-5698.2014.03.001Research on Standards Qualification AssessmentMAI Lv-bo(China Ordnance Industrial Standardization Research Institute)Abstract: The paper designs five standards qualification assessment elements, including demand element, knowledge element, feature element, value element, and influence element. Each kind of main elements is further divided into many sub-elements. Also, the paper introduces connotations of these elements, discusses the ways of standards qualification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with the elements, puts forward the thinking of constructing pattern model and table model, and gives the directions of element applications.Keywords: standard, qualification assessment, research, theory1 标准要素的提出有用的标准涉及了需求、内容、品质、影响、使用等多方面的因素,需要有一套关系来判定。
标题:深度探讨麦绿波关于标准化的16个基本定律导语:近年来,麦绿波教授提出了关于标准化的16个基本定律,这一理论对于企业管理和标准化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这16个基本定律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简述麦绿波关于标准化的16个基本定律1.稻谷标准化的16个基本定律在企业管理中,麦绿波提出的16个基本定律帮助企业建立更高效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这16个基本定律涵盖了标准化的方方面面,从标准化的概念和原则到标准化的实施和效果评估都有所涉及。
2.定律一:标准化是全局性的工作麦绿波指出,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全局性工作,不仅仅是单一部门或岗位的责任,而是需要全员参与和共同努力的。
3.定律二:标准化是基础性的工作标准化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它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稳定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定律三:标准化是长期性的工作标准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懈努力的。
只有形成了长期的标准化机制和文化,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5.定律四:标准化是法制性的工作麦绿波指出,标准化工作需要依法依规的进行,确保标准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6.定律五:标准化是科学性的工作在标准化工作中,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原则,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7.定律六:标准化是系统性的工作标准化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各项业务和流程,需要系统性地进行规划和实施,确保各方面的标准得到有效的落实和执行。
8.定律七:标准化是综合性的工作麦绿波强调,标准化工作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和利益,不能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标准化目标,而是要综合考虑企业整体的发展和利益。
9.定律八:标准化是适度的工作在标准化工作中,需要适当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资源条件,不应一味追求标准化目标而忽视企业的实际情况。
10.定律九:标准化是务实的工作麦绿波提出,标准化工作需要从实际出发,务实地进行规划和实施,确保标准化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封面文章 |Coverstory本刊记者 赵子军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标准化工作和国家标准建设—— 访中国兵器工业首席专家 麦绿波麦绿波——研究员,工学博士,著名标准化科学家,中国兵器工业首席专家,从事标准化研究30年,主持了兵器行业标准体系和多个行业标准化“五年规划”的编制;主持国际标准研制3项;主持重大标准化研究项目10多项;主持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行业标准研制30多项;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委部级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10多项;获国防科技工业标准化先进个人;获首届“中国标准化杰出人物”荣誉(2011年)。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光学和光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全国光学和光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光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兵工学会会士/理事、中国标准化协会理事。
著有《标准化学——标准化的科学理论》和《标准学——标准的科学理论》(科学出版社出版)标准化科学专著。
日前,就北斗基地增强系统的标准化工作和国家标准建设,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兵器工业首席专家麦绿波研究员,请他介绍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技术原理、定位导航服务能力、标准化工作和国家标准的建设。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实现北斗实时定位和导航的广域米级和分米级、区域厘米级以及后处理毫米级水平什么是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呢?麦绿波介绍说,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是国家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用于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主要由基准站网、通信网络系统、数据处理中心、运营服务平台、数据播发系统、用户终端、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备份系统等组成。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通过在地面按一定距离建立的若干基准站接收导航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经通信网络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处理后产生导航卫星的轨道、钟差、电离层改正数、区域差分数据、后处理数据产品等信息,通过卫星、移动2020年第9期 / 总第569期12CHINA STANDARDIZATION中国标准化通信网、数字广播等方式播发,并通过互联网提供后处理数据产品的下载服务,满足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服务范围内广域米级和分米级,区域厘米级的实时定位和导航需求,以及后处理毫米级定位服务需求。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a 学研究的领域:①制造新物质②合成新药物③开发新能源④防止环境污染。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如:水的沸腾、汽物质的1油挥发、铁水铸成锅、湿衣服晾干。
变化]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如:燃烧反应、铁生、锈、酒的酿制、食物腐败。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物质的 <色、态、味、沸点、熔点、硬度、密度、导电性、导热性。
性京 I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毒性。
保存:广口瓶固体,取用:药匙、纸槽(粉末状)<一斜二送三直立〉 镶子(块状、金属颗粒)<一横二放三直立)〃保存:细口瓶取用:量多f 倾倒(瓶塞、瓶口、标签)量少一►胶头(垂直、悬空、不能横放或倒置) 定量一量简(平视)7吏用方法:火柴点燃,外焰加热。
注意事项: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
可直接加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可间接加热的:烧杯、烧瓶方法:保持试管干燥,先预热再用酒精灯的外焰均 匀加热,试管口不可对着人。
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o仪器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 、流下。
物质的 变化和《 性质走进化学世界化学是 一门以 实验为《 基础的 科学蜡烛燃 烧的探< 究’点燃前:白色固体,略有气味,质软,不溶于水,密度 不水小。
燃着时:石蜡熔化并发光发热,火焰分三层:外焰、内 焰、焰心,外层最明亮,里层最暗,火柒从中间到两端 逐渐变黑,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石灰水变浑浊。
I 熄灭后:产生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点燃。
人体呼出气体的探究:与空气中的气体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 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较少的氧气。
药品的取用规则(三不准原则、节约原则、处理原则、保护原贝D化学实 验的基 以操作仪器]给物质J 加热第二单元我们周囹的空军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一、物质及其变化1. 物质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和体积。
物质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基本粒子组成。
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2. 变化变化是指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状态改变。
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状态或性质发生改变,但化学组成不变。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改变,新的物质。
二、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 纯净物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2. 混合物混合物可以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所具有的特定属性。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三、物质的量与计量1.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指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目的多少。
物质的量可以用摩尔(mol)来表示。
2. 计量计量是指对物质的量进行测量的过程。
计量可以采用天平、量筒等工具进行。
四、化学反应与能量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发生的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2. 能量能量是物质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能量可以分为内能、热能、电能等。
五、溶液与溶解度1. 溶液溶液是指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溶液可以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能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度受到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六、酸碱反应与中和1. 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酸碱反应可以分为酸碱中和反应、酸碱盐反应等。
2. 中和中和是指酸和碱在反应中相互抵消,水和盐的过程。
中和反应是酸碱反应的一种特殊情况,是酸碱反应的典型代表。
七、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转移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
初中化学各单元课标要求及思维导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本单元主要介绍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和化学反应的本质,以及基本的实验操作和化学品的使用意识。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包括原子结构的改变、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能量的释放或吸收等。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物质的转化,不同的反应会产生不同的物质,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在实验操作中,学生需要学会简单的仪器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操作,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安全操作。
同时,也需要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品的意识,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本单元主要介绍空气的主要成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以及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等。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组成的,其中氧气是人类生命活动必需的气体。
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如燃烧、腐蚀等。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模仿操作来制取氧气。
此外,本单元还介绍了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以及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
学生需要能够利用这些反应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同时,本单元也介绍了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以及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需要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本单元主要介绍物质的微粒性和构成物质的微粒,以及原子、分子、离子等的性质和作用。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学生需要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并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等。
此外,本单元还介绍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以及元素的分类和周期表等。
学生需要能够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并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本单元主要介绍水的组成、净化方法、水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以及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标准化学—标准化的科学理论《标准化学—标准化科学理论》是2017年9月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麦绿波。
书名标准化学—标准化的科学理论英文名 Standardizology: Science Theory of StandardizationISBN 978-7-03-054519-0字数 60万字定价 198.00元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7年9月开本 720×1000内容简介标准化学是研究“统一化”的形式、形态、价值、方法规律的学科,是研究“统一化”的学问。
标准化是“任意事件集合经约束映射到约定域的事件集合态”。
标准化将个体特性转换为体系特性或群体特性,将异构状态转换为同构状态,将无序化转换为统一化。
标准化学是研究系统新状态和如何将原状态映射到约定状态成为新状态的理论和方法。
标准化是一种境界、一种哲学图式,是统一化和理想化的范式,是追求统一合理性的历史最高认识。
它既是一种技术哲学和方法论,也是一种实用知识。
标准化学科的使命不是用于解决事物的“有”、“无”问题,而是用于解决事物的存在状态问题,解决存在状态的“优”、“劣”问题。
标准化学不是做“生”的工作,而是做“育”的工作,即“生”前的“育”、“生”中的“育”和“生”后的“育”,这个“育”是改造和(或)优化。
标准化学科不像有的学科那样可用于创造新生的物质存在,而是使存在的成为最佳状态或创建事物的新状态。
在当今社会中,标准化是畅通的手段,是效率的手段,是节约的手段,是优化的手段,是互信的手段,是协调的手段,是保护的手段等。
标准化学以其独特的学术价值,解决社会发展的效率问题、浪费问题、秩序问题、信息交流问题、个性与共性的冲突问题、公共利益保护问题等,填补了社会发展对这一科学功能需求的空白。
《标准化学—标准化科学理论》是标准化科学理论的原创著作,系统性地创建了标准化的理论和方法,包括标准化的科学性和哲学认识,标准化的理性概念、公理、形式谱系、原理、定律、标准化熵、相似标准化、标准方程等元理论和基础理论,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组合化、型谱系列与族系、统型、协同互操作性、产品顶层设计、产品优化、标准化指标体系等的理论和设计方法,标准化系统工程、项目的标准管理与控制、零部件管理、标准化应用状态评价、标准化效益评价等方法。
化学·必修2(人教版)1.将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
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
由此可见()A.NH 4HCO3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H4HCO3+HCl―→NH4Cl+CO2↑+H2O答案:B2.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
已知1 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 kJ,断裂1 mol F—F、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 kJ、330 kJ。
则反应S(s)+3F2(g)===SF6(g)的能量变化为()A.放出1 780 kJ的能量B.放出1 220 kJ的能量C.放出450 kJ的能量 D.吸收430 kJ的能量答案:B3.已知H2(g)+Br2(l)===2HBr(g)ΔH=-72 kJ·mol-1,蒸发1 mol 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 kJ,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H2/g Br2/g HBr/g1 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 a 369的能量/kJ则表中a为()A.404B.260C.230D.200答案:D4.(双选题)已知氯气、溴蒸气分别跟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Q1、Q2均为正值):H2(g)+Cl2(g)―→2HCl(g)+Q1,H2(g)+Br2(g)―→2HBr(g)+Q2。
有关上述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Q1>Q2B.生成物总能量均高于反应物总能量C.生成1 mol HCl气体时放出Q1热量D.1 mol HBr(g)具有的能量大于1 mol HBr(l)具有的能量答案:AD5.已知: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表示2 mol H2燃烧放出571.6 kJ的热量),CH4(g)+2O2(g)===CO2(g)+2H2O(l)ΔH=-890 kJ·mol-1(表示1 mol CH4燃烧放出890 kJ的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