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路片旧城改造城市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3.70 MB
- 文档页数:82
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成功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城区改造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管理者们关注的焦点。
传统老城区的狭窄道路、老旧房屋、陈旧设施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如何通过改造老城区,使其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成为城市的新名片,已成为城市规划者们一项艰巨的任务。
而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景观品质,还可以保留和传承历史文化,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下面,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成功的案例,希望可以为其他城市管理者们提供一些启示。
一、成都宽窄巷子宽窄巷子是成都市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一处成功的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项目。
宽窄巷子的改造开始于2008年,历时两年完成,整个项目以保护传统文化为核心,打造了一条集旅游、商业、文化于一体的文化街区。
在宽窄巷子的改造过程中,保留了大量传统建筑,如四合院、青砖瓦房等,同时引入了现代商业元素,如网红店、特色餐饮等,使宽窄巷子成为一处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于一体的地方。
通过改造,宽窄巷子不仅成为了一个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旅游景点,还成为了成都市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上海田子坊田子坊是上海著名的文化街区,也是一处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的成功案例。
田子坊的改造始于1998年,历经多年的努力,如今已成为上海市的重要文化景点之一。
在田子坊的改造中,保留了大量老建筑,如石库门、弄堂等,同时引入了一些时尚的文化元素,如文创店、艺术工作室等。
田子坊成为了一个集艺术、创意、文化于一体的文化社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
田子坊的成功改造不仅保留了上海独特的历史文化,还为城市注入了一种新的活力。
三、北京798艺术区798艺术区是北京的一个著名文化地标,也是一处成功的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项目。
798艺术区的改造始于2002年,通过对老厂房的改造和利用,打造了一个集艺术、创意、设计于一体的艺术社区。
常州路西侧旧城改造拆迁安置补偿方案为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平度城市面貌实现根本性改观,今年我市结合项目“落地”大会战中一批城建大项目的签约落户,正式启动了新一轮旧城改造工程,通过实施旧城改造,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改出一片新天地,建设一片新景观,改善市民生活条件。
现将常州路西侧旧城改造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公布如下。
为保证常州路西侧片区拆迁改造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青岛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我市的有关规定,结合该片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安置补偿方案。
一、拆迁改造范围本次拆迁改造范围为胜利路以南、常州路以西、青岛路以北、扬州路和南关一期以东的合围区域(不含军休所、驻军用地和教会医院),总面积为148亩。
二、拆迁主体平度市李园街道办事处、平度市城关街道办事处作为拆迁人,拆迁范围内的房屋所有权人为被拆迁人。
三、拆迁补偿方式本次拆迁改造采取房屋补偿和货币补偿两种方式进行,由被拆迁人自主选择。
四、拆迁补偿面积的确认(一)宅基地面积的确认以颁发的《土地使用证》或其他合法批准文件、司法文书载明的土地使用面积为准。
(二)房屋建筑面积的确认以颁发的《房屋所有权证》或其他合法批准文件、司法文书载明的房屋建筑面积为准。
(三)网点房面积的确认1、原土地批准用途是商业的,以载明的建筑面积为准。
2、原《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证》上载明是住宅,后改为沿路经营房屋,沿路顺向的,按实际建筑面积确认;不顺向的,进深最大按6米确认,不足6米的按实际经营面积确认。
沿路经营房屋是指沿常州路西侧、扬州路两侧、青岛路北侧、胜利路南侧以及西安路、文泉街两侧正在用于经营且与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载明地点相一致的房屋。
(四)其他规定被拆迁人不能提供《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或其他合法批准文件、司法文书,但应给予安置补偿的,以有资质的房地产测绘机构实地测量的土地使用面积和房屋建筑面积为准。
五、安置楼房位置及楼层就地安置楼房为18层,位于常州路以西、扬州路以东、西安路以北、济南路以南区域,土地性质为国有出让;异地安置楼房为多层,位于平营路以西、气象局以东、桂林路以南,厦门路以北区域,土地性质为国有划拨。
《武汉市一元路片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则》征集文件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年月前言武汉市是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为保护和利用城市历史遗存、展现城市文化特色,《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确立了“两个层面、三个层次”的保护内容体系,其中个历史地段(含拟报的历史文化街区个)是整个保护规划体系的核心层次。
在此基础上,我局组织编制完成了《武汉市城市紫线专项规划》。
近年来结合全市重点功能区的建设推进,我局已组织编制完成了其中的青岛路片、首义片、青山红房子片等个历史地段的保护和利用规划。
年我局组织编制的《武汉市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通过对旧城风貌区、历史地段和历史文化街区(拟报)的梳理和增补,以及对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保护更新控制引导体系的构建,初步建立起总体规划层面和详细规划层面之间的有机联系。
与此同时,武汉市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也已全面编制完成,细则的试点片编制正在推进。
为落实总体规划、体系规划中的内容和要求,在扩大历史地段保护规划覆盖范围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历史地段所在编制单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则的编制方法和形式,我局拟于今年开展一元路片等个历史地段(含拟报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则的新编工作,并诚邀国内外具有丰富经验和相当实力的规划设计及研究机构参与。
一元路片位于汉口原租界风貌区内,地段内保存有德国领事馆旧址、原美最时洋行大楼等多处文保单位及历史建筑,并包含有反映武汉地方特色的优秀里分,是武汉市历史文化发展演变中居住文脉和商贸文脉的重要代表地段,也是总体规划中个拟申报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随着周边过江隧道的通车和轨道、号线的建设,该片区域内的人口、交通和开发建设增长迅速,为保护带来压力,也为再利用带来机遇。
项目简况规划范围及要求一元路片紫线保护范围北至三阳路、南至车站路、西至中山大道、东至沿江大道,面积约公顷,紫线建设控制地带约公顷,详见附图。
国外旧改成功案例分析目录1. 欧州成功案例 (3)1.1 英国伦敦里维尔城改造案例分析 (3)1.1.1 背景概述 (4)1.1.2 改造方案设计 (5)1.1.3 改造成果及影响 (7)1.2 瑞士苏黎世旧城改造案例分析 (8)1.2.1 背景概述 (9)1.2.2 改造方案设计 (10)1.2.3 改造成果及影响 (11)1.3 法国巴黎马雷区改造案例分析 (13)1.3.1 背景概述 (14)1.3.2 改造方案设计 (15)1.3.3 改造成果及影响 (17)2. 美洲成功案例 (18)2.1 美国纽约下城酒吧街改造案例分析 (19)2.1.1 背景概述 (21)2.1.2 改造方案设计 (21)2.1.3 改造成果及影响 (23)2.2 巴西里约热内卢老城改造案例分析 (24)2.2.1 背景概述 (26)2.2.2 改造方案设计 (27)2.2.3 改造成果及影响 (28)2.3 墨西哥墨西哥城历史城中心改造案例分析 (29)2.3.1 背景概述 (30)2.3.2 改造方案设计 (32)2.3.3 改造成果及影响 (33)3. 亚洲成功案例 (34)3.1 韩国首尔兴京地区改造案例分析 (36)3.1.1 背景概述 (38)3.1.2 改造方案设计 (39)3.1.3 改造成果及影响 (40)3.2 新加坡莱佛士初创区改造案例分析 (41)3.2.1 背景概述 (43)3.2.2 改造方案设计 (44)3.2.3 改造成果及影响 (45)3.3 日本东京神田地区改造案例分析 (46)3.3.1 背景概述 (48)3.3.2 改造方案设计 (49)3.3.3 改造成果及影响 (50)4. 总结与展望 (52)4.1 国外旧改成功经验总结 (53)4.2 对中国旧改的启示 (54)4.3 未来发展展望 (55)1. 欧州成功案例汉堡市位于德国北部,是德国第二大城市和最重要的海港和最大的外贸中心、德国第二金融中心,同时是德国北部的经济和文化大都市,有着“世界桥城”的美称。
侧眺望胶州湾,东侧与大海贴邻,规划打造该区域为高品质居住社区(见图1)。
红岛湾项目共36万 m 2,产品业态丰富,有高层住宅(见图2)、多层住宅、别墅联排(见图3、图4)、商业别墅(见图5)、Loft 公寓产品,可供首次置业、升级置业、终极置业、商业办公业主提供多价位和多方向选择性,增加该区域生活和工作复合活力。
该项目方案设计由AAI 国际建筑师事务所完成,施工图设计由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完成。
笔者前期为乙方设计师,图纸绘制完后,后期为融创驻场设计师,经历了2018年开始图纸设计,到2021年项目竣工的整个过程。
2 项目区位作为该区域首个主要项目之一,也是胶州湾大桥红岛门户位置,融创红岛湾将是该区域开发催化剂,通过对该区域城市空间路网及步行系统分析,该区域是城市空间的双路系统延续,是城市设计关键空间组合节点,同时营造一个温馨、舒适、自然、无限感受大海的人居环境。
3 总体布局由于该用地容积率较低,容积率为1.01,如何在原控规基础上做出最合适方案,需要认真思考。
6号地(融创红岛湾项目)用地面积164 776 m 2,总建筑面积240 117 m 2,住宅建筑面积75 572 m 2,商业建筑面积88 967 m 2,配套建筑面积1 884 m 2,地下总建筑面积73 693 m 2,容积率1.01,居住人数483户,居住总人数摘要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人居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优美的环境,舒适的空间体验,符合建筑美学的外立面,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利用好滨海特点,打造滨海居住区设计特色。
对于青岛市高新区来说,应吸引更多的人来此置业、就业,提供完善的生活、休闲、工作空间,为该区域增加活力和动力。
文章通过对青岛融创红岛湾项目设计研究,为以后类似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滨海居住区设计;建筑美学;融创红岛湾中图分类号 TU982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4.04.33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people are having higher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living environment. Beautiful environment, comfortable space experience, and architectural aesthetic façade are people’s yearning for a better life.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requires making good use of the coastal characteristics to create the desig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astal residential area. For High-Tech Zone in Qingdao, how to attract more people to buy real estate, to find employment, and to provide perfect living, leisure and working space to add vitality and motivation to the area needs to be considered. Through the study on the design of Qingdao Sunac Hongdao Bay Project,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in the future.Key words coastal residential area design;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Sunac Hongdao B ay1 项目概况滨海建筑,拥有海岸线景观资源,建筑、碧海、蓝天形成美丽天际线,如何利用海景景观资源非常关键。
0 引言2022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为65.2%,随着城市化进程带来城市用地的扩张,房地产的过度开发造成老城街区的空心化,20世纪存在的空置建筑亟需盘活,为城市承担新的功能。
孙伟[1]提出了在建筑更新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改造措施。
周博颖等[2]从制度、消防及审批流程方面阐述了存量建筑更新的困境。
孟宪轲[3]针对旧建筑改造为社区型青年公寓这一建筑类型提出了具体策略及原则。
本文首先介绍了青岛市长山路街区的背景及其历史发展脉络,并总结了长山路街区为代表的青岛历史街区的街区特色,分析了现状街区及其内部大体量历史遗留建筑存在的问题,同时选取街区内长山路4号甲6号为具体案例从内部功能更新、立面更新提出了具体的设计策略,为历史街区中的居住性建筑的更新设计得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
1 工程概况1.1 区位长山路历史街区位于青岛市市北区,在青岛市历史城区规划中,是青岛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之一。
在行政区的划分上,属于市北区辽宁路街道。
长山路历史街区地理位置优越。
水陆交通便利,西侧毗邻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南侧距离青岛火车站3km,附近有泰山路地铁站;生活便利,基础设施完善,临近台东商业街和市北中央商务区,东侧与青岛科技街仅有一条街的距离,到五四广场等景区约5km。
长山路历史街区建筑分布在铁山路和小鲍岛两个社区内,是小鲍岛地区唯一的历史遗留,历史建筑主要以里院建筑为主。
长山路历史街区位于历史文化街区紫线范围,且属于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控制带和历史城区的交界处,其最大的特点是属于边缘区域,同时具有建筑形式与建设时间的混合的特点,在长山路街区可以发现,同一个街坊内部存在日占时期、建国后及现当代建筑的混建现象。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民众,对于长山路街区的重视程度与核心的历史街区如大鲍岛相比,是远远不够的。
近年来,对于长山路历史街区的关注越来越多,2020年,《半岛都市报》的报道《市北区长山路历史街区将吸引高端航运服务业企业入驻》中,将长山路历史街区的具体范围定义为商河路、包头路、乐陵路所围合的区域。
青岛中山路历史城区交通改善研究摘要:中山路历史城区的复兴是当地政府和人们的一致希望,本文结合其道路交通规划,在对交通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改善历史城区交通问题的一些方法与思路。
关键词:历史城区;公共交通;停车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研究范围及概况此次研究区域位于青岛市主城区的西南边缘(如图1)。
西北临近胶州湾,南接青岛湾,地处青岛历史城区的重要节点位置。
西起郯城路-泰安路-济南路,东至聊城路-禹城路-济宁路-平原路-观象路-安徽路,南起太平路,北到快速路三期。
该区域为胶州湾东西两岸中心区交通联系的必经之地(如图2),是城市铁路客运枢纽之一。
位于东西快速路与环湾快速路交汇处,并居于青岛火车站辐射圈层。
向北承接青岛国际空港、国际邮轮母港、城市新区人流;向东由东西快速路和滨海主干路承接城市新区人流;向西南承接黄岛区人流;两条地铁线路在区内经过并设有站点。
足见未来中山路区域的区位空间意义将越来越大。
中山路交通研究的意义中山路的历史地位中山路的历史堪与青岛城市建设史齐名,是青岛城市建设的元点,自德占时期一直是城市的商业中心。
90年代随着城市发展战略调整,城市中心东移以及东部现代商业中心的兴起,中山路的城市商业中心地位日益衰退。
作为青岛历史的记忆载体,中山路的活力复兴成为全市人民的关注焦点和众望。
2012年青岛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中山路区域旧城改造列为市政府2012年主要工作任务。
中山路的历史地位可见一斑。
交通研究的必要性笔者认为,交通问题是造成青岛历史老城商业所面临困境的一个最主要原因。
原因基于如下:局促的空间难以满足汽车交通要求中山路老城区被铁路、沿海和山体包围,中心城区空间有限且历史道路狭窄,不可能完全满足机动车行驶及停放的要求。
因此零售商自然选择向市郊迁移、往东部发展,留下一个购买力急剧萎缩的老城。
现代道路破坏了历史城区历史风貌尽管建设高承载能力的道路是实现老城交通便利性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但这些道路却让公众对老城敬而远之,因为他们更青睐一个没有汽车喧嚣的、宁静的老城,而大量的汽车却破坏了老城原有的历史魅力。
空间叙事视角下的历史街区景观改造策略——以武汉青岛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摘要:城市历史街区保护是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历史街区的保护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武汉青岛路历史街区保护和改造对武汉城市结构发展和城市空间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历史街区改造设计的文化流失问题,依托叙事理论,用景观设计手段,来打造更加被人们理解与接受的历史街区景观,希望塑造情节和感受,帮助人们更好理解历史文化。
就让历史街区“活”起来这一观点进行探讨和研究,引用具体历史街区案例的景观设计手法,打造空间叙事视角下的历史街区景观改造策略,为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供新思路、更加人性化的景观策略,并通过街区改造来促进城市更新和发展。
关键词: 历史街区武汉青岛路空间叙事景观改造近代建筑由于历史信息和价值,已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保护好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合理开发利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街区改造等难点提出历史街区景观改造策略,希望从空间叙事视角下来研究如何重塑历史街区风貌,表达当地历史建筑和群众的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本土生活方式,从而调动城市居民的内心共鸣,增强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为人们提供自由舒适以及可参与的交往场所,为历史街区改造与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更多可能性。
一、空间叙事视角的解读与应用历史街区景观改造存在着很多需要克服的问题,国内外城市更新及街区保护改造都已经十分成熟,但主要是物质层面的保护和利用,且国内外历史街区改造始终受到各界争议,景观改造需要最大程度留存历史,延续文化,凸显街区特色。
用景观手法结合具体情境和现代受众需求、弘扬历史文化,为历史街区保护寻找具体视角和解决策略成为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
(一)空间叙事视角概念空间叙事始于20世纪,作为跨学科叙事文化的空间转向,叙事以时间为线索,由空间为舞台,以情节为表达形式展开,以空间作为载体,通过空间来反映时间、故事和人物。
青岛市建筑改造立面导则一、导则简介青岛市作为中国著名的海滨城市,其独特的海洋气候和德国殖民地历史使其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立面特色。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许多老旧建筑需要进行改造和更新。
为了保护和传承青岛独特的建筑文化,制定本建筑改造立面导则,旨在指导建筑改造过程中的立面设计,保留和提升青岛独特的建筑风貌。
二、立面设计原则1.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建筑改造立面设计应尊重原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保留原有的建筑特色和风格,尽量保持建筑立面的原貌。
2.结合当地特色: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前提下,立面设计应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使改造后的建筑与周边环境和谐融合。
3.尊重自然环境:建筑改造立面设计应考虑周边自然环境,如海洋气候、阳光照射等因素,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升建筑的环境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4.建筑功能完善:立面设计应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和立面设计,提升建筑的实用性和舒适性。
三、建筑改造立面设计要点1.立面材料选择:在改造过程中,应选择环保、耐久、美观的建筑材料,以保证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外观效果。
如砖石、玻璃、木材等材料,能够很好地体现青岛特有的建筑风格。
2.立面颜色搭配:在选用建筑材料的基础上,应合理搭配立面的颜色,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在颜色选择上,也应尽量保留原有建筑的颜色特征,以保持建筑的原貌。
3.窗户设计:窗户是建筑立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应根据建筑功能和外部环境进行合理布局和设计。
在改造过程中,可以考虑采用特殊形状或材质的窗户,以增加立面的艺术性和独特性。
4.装饰元素应用:在立面设计中,适量的装饰元素可以增加建筑的美感和艺术性。
在改造过程中,可以考虑采用雕刻、浮雕、壁画等装饰元素,使立面更富有魅力。
5.灯光设计:合理的灯光设计可以使建筑在夜晚展现出不同的魅力。
在改造立面过程中,可以考虑增加灯光装饰,以突出建筑的特色和美感。
四、建筑改造立面实例分析1.青岛德国建筑区域改造:作为青岛市的标志性建筑区域,德国建筑区域的改造需要更加注重保留原有的德国殖民地风格和特色。
青岛市历史风貌道路保护与更新设计导则1. 前言在青岛这座美丽的城市里,有着许多具有历史意义和独特风貌的道路,这些道路不仅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这些历史风貌道路面临着保护与更新设计的挑战。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来探讨青岛市历史风貌道路保护与更新设计导则,以期为青岛市的城市规划与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2. 青岛市历史风貌道路的特点青岛市的历史风貌道路具有独特的城市文化内涵和建筑风格,其中包括德式建筑、日式建筑等多种风格。
这些历史风貌道路承载着青岛近现代史的痕迹,呈现出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是城市的骨架和灵魂所在。
3. 历史风貌道路保护的意义历史风貌道路的保护不仅仅是为了保存历史遗产,更是为了传承城市的文化基因和城市精神。
这些历史风貌道路所蕴含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4. 青岛市历史风貌道路保护与更新设计导则的制定针对青岛市历史风貌道路的保护与更新设计,需要建立相应的导则和标准。
这些导则和标准应该包括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更新设计的原则、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等内容,以保障历史风貌道路的完整性和文化价值。
5. 保护与更新设计的具体措施在保护与更新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文物保护意识、提高历史风貌道路的管理水平、引入多元化的资金和资源等方式来实施。
还可以开展相关的保护与传承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文化保护意识。
6. 个人观点和总结作为历史风貌道路保护与更新设计的写手,我个人认为,青岛市历史风貌道路的保护和更新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城市工作,需要得到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关注和参与。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历史风貌道路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些具有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的道路得以永久存在。
回顾本文所探讨的青岛市历史风貌道路保护与更新设计导则,我们可以发现,保护历史风貌道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更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认同。
日前,武汉公布了《2014武汉政府工作报告》,从今年各片区责任事项细化方案中可看出,武汉旧城改造已进入高峰期。
无论是古田、汉正街、归元等老城区的转型升级,还是白沙洲、杨春湖等新兴城区的建设,亦或是长江大道、东湖隧道等各大重点城建项目周边的成片开发,旧城改造不仅意味着城市景观风貌的改善,更是整个城市各片区规划的再更新,另外中心城区的土地置换最重要是为高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对于武汉普通市民来说,最关心的还是自己住的地方未来规划是什么样?老房子会拆吗?搜房网根据2014年武汉各片区重点规划整理出的周边土地征收情况,以供参考。
汉正街中央服务区是我市目前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
拆迁范围主要涉及了三大片区的土地征收工作——硚口区汉正街东片、银丰土地片、长江食品厂片;汉阳区龟北路片区、江汉区汉正天街、沿江一号紫竹巷片区等六大片区,预计将在今年年内完成。
汉正天街规划效果汉正街改造迎"拐点年"今年2月,在汉正街文化旅游商务区推进工作会上,市长唐良智强调,今年将是汉正街改造的“拐点年”。
唐良智要求,今年要尽快完善汉正街的整体规划,5月份之前完成核心区域实施性规划。
市城乡建设投资集团要在融资和开发模式上,进一步解放思想,走资本市场的道路,注重融资规模的同时保障资金良性循环;及时推进汉口北市场配套工程、长途客运及公交枢纽站年内投入使用,推进汉口北建成现代化商业中心;高度重视拆迁还建问题,支持在汉口北市场附近建设还建房用于汉正街拆迁户安置。
>>>详细核心区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汉正街旧城区主要位于武汉市硚口区,东起友谊南路、南至沿河大道、西至武胜路、北至京汉大道。
目前沿街底层为自然形成的商铺,多层和高层住宅穿插其中,新建建筑和老旧建筑相互参杂,建设密度大,市政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拥堵,市场秩序混乱,安全隐患事故频发。
武汉市已在2013年启动实施汉正街核心区改造项目,汉正街核心区拟申报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为14个,占地2570亩,房屋改造面积为486.2万平方米,户数45234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