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论语》复习:借助思维导图,复习总结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39 MB
- 文档页数:34
第七课求诸己求诸己,就是凡事求之于己,首先从自身方面来要求。
就是要端详自身的优势、特长加以提升、进展和利用,省察自身的劣势、短处加以克服和避开。
这也是中国古代提倡的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1.字音字形(1)博弈.()(2)自讼.()(3)百乘.() (4)揖.()2.重要词语(1)不患无位,患所以..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曰:“修.己以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力不足者,中道而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不有博弈..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小人之过也必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为之犹贤.乎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假字(1)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女.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君取.于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虚词用法(1)斯⎩⎨⎧如斯.而已乎:逝者如斯.夫: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我欲仁,斯.仁至矣:(2)乎⎩⎪⎨⎪⎧仁远乎.哉:子路仁乎.: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已矣乎.:(3)之⎩⎪⎪⎨⎪⎪⎧德之.不修: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为之.犹贤乎已:过也,人皆见之.:5.词类活用(1)修己以安.百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揖巫马期而进.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特殊句式(1)不患莫己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吾忧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君取于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谓“知其不行而为之”,首先一层意思是“知”,“知”也就是明察世态、洞悉政局。
“知其不行”是孔子与当时的隐者、智者的共识。
然而,在别人“知其不行”明哲保身的时候,孔子挺身而出,急流勇进。
虽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也要做疾风中直立的劲草,坚决不移地坚持自己的抱负。
这是孔子的独特之处,故而不同凡响。
“知其不行而为之”,当然是对孔子政治实践的评说,但又毋宁说是对孔子忠于抱负的精神的描述;由于孔子的全部政治实践都渗透了忠于抱负、坚持抱负的执著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赐予孔子的政治实践以独特的光荣。
孔子当了两千年的“至圣先师”,不能算是他的成功;一生追求抱负而始终四处碰壁,也不能算是他的失败。
由于孔子一生实践着自己的抱负,他坚信自己的抱负是正确的。
正是这种“知其不行而为之”的精神感动着当时的人们,也激励着后人。
孔子在现实的政治斗争中失败了,却在对抱负的追求中取得了莫大的成功。
1.字音字形(1)殆.(dài)(2)桀溺.(nì)(3)接舆.(yú)(4)怃.然(wǔ) (5)耰.而不辍.(yōu chuò) (6)黍.(shǔ)(7)击磬.(qìnɡ) (8)荷(diào)2.重要词语(1)往者不行谏.,来者犹可追.:谏,匡正,挽回;追,及(2)趋.而辟之:快步走(3)使子路问津.焉:渡口(4)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转变,改革(5)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扛,担(6)不仕无义.:宜,指应当遵守的礼法和道德规范等(7)果哉!末.之难.矣:末,没有,不;难,辩驳(8)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完了,结束(9)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而,语气词“吧”;殆,危急3.通假字(1)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通“避”,躲避(2)植其杖而芸.:通“耘”,除草4.“与”字的用法(1)是鲁孔丘与.:语气助词,表疑问,通“欤”(2)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介词,和、跟(3)不得与.之言:介词,和、跟(4)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介词,和、跟(5)是知其不行而为之者与.:语气助词,表疑问,通“欤”5.词类活用(1)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使动用法:止,使……停下来,留;食,让……吃;见,让……拜见(2)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使动用法,洁,使……洁6.特殊句式(1)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介词宾语前置(2)晨门曰:“奚自?”:介词宾语前置(3)有心哉,击磬乎:主谓倒装(4)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宾语前置7.成语积累(1)往者不行谏,来者犹可追:以往的已无法转变,将来的还来得及挽回。
基于思维导图在《〈论语〉选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作者:余洋来源:《课外语文·下》2019年第05期【摘要】思维导图被称为“21世纪全球思维工具”,作为可视化思维工具,能够高效地激发思维和整理思维。
在《〈论语〉选读》教学中,笔者启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有利于弥补教材体例缺陷,有利于提高高考复习效率。
通过思维导图整合法、思维导图笔记法、思维导图记忆法、思维导图复盘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思维导图;论语;意义;具体运用【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从2006年起,语文版《〈论语〉选读》作为“文化论著研读”系列选修教材之一全面进入浙江省高中语文课堂。
在这12年里,广大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什么、如何教,怎么评”上苦苦探索,不懈追求,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课堂教学依然举步维艰,教学主体依然消极被动,整体教学状态依然“无序、无趣、无味”。
有鉴于此,笔者尝试将思维导图引入《〈论语〉选读》教学,效果显著。
一、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理论基础思维导图(Mind Map)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到了学术界、教育界、企业界的认可,被公认为“21世纪全球思维工具”。
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左脑偏重于逻辑思维,右脑偏重于形象思维。
以往,教师只注重或更擅长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而忽略或不擅长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右脑常处于被动或闲置状态,长此以往,思维虽变得严谨、有条理,但学习会逐渐变得枯燥、乏味,从而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思维导图的核心思想就是按照大脑的自身规律进行思考,具有发散性的特点。
作为一种知识可视化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注重图文并茂,围绕某一主题,把所有相关信息组织在一个树状的结构图上,形成不同层级的分支,每一个分支上写着不同的关键词或短语。
语文高二选择性必修上2021~2022学年部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第一单元复习一、单元知识概览(思维导图)二、单元知识精梳《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语言整合】1.字音字形●《论语》十二章①八佾.(yì)②文质彬彬..(bīn)③迩.之事父(ěr)④譬.如(pì)⑤子罕.(hǎn)⑥未成一篑.(kuì)●*《大学之道》①庶.人(shù) ②壹.是(yī)●*《人皆有不忍之心》①乍.见(zhà)②怵惕..(chù tì)③恻.隐(cè) ④内.交(nà) ⑤要.誉(yāo) ⑥羞恶.(wù)2.实词虚词●《论语》十二章①就有道...而正焉就:动词,接近,靠近。
有道: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②人而.不仁,如.礼何.而:连词,如果,表假设。
如……何: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③君子喻.于义喻:动词,知晓,明白。
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齐:动词,向……看齐,和……一样。
焉:代词,他。
省:动词,检查,反省。
⑤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质:名词,质朴,朴实。
文:名词,文采,文饰。
野:形容词,粗鄙,缺乏文采。
史:形容词,言辞繁多,虚饰,浮夸。
⑥文质彬彬..彬彬:文质兼备的样子。
⑦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形容词,广大。
毅:形容词,坚强,志向坚定而不动摇。
任:名词,担子,担当的东西。
⑧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已:动词,停止。
⑨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譬:动词,比喻,比方。
覆:动词,倒,倒出。
篑:名词,土筐,盛土的竹筐。
⑩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副词,大概,或许,表揣测、估计。
施:动词,加,施加。
⑪《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动词,激发人的感情。
观:动词,观察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
群:动词,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怨:动词,在礼的准则下怨刺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