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件 水墨画树
- 格式:ppt
- 大小:2.39 MB
- 文档页数:19
项目化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以“用水墨来画树”项目开发为例摘要:美术课程的特质和小学中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了,可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开展美术实践活动。
项目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核心素养。
本文介绍了教师依托于教材开发“用水墨来画树”实践活动的经验,提出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依据学习规律创设多个学习环节,可以先让学生外出写生获得基本经验,再在鉴赏实践中揣摩绘画方法,其次师生共同探究创作技法,最后当堂实施美术绘画实践活动并组织作品展示。
关键词:小学中段;美术;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是指以实际项目为基础,要求学生通过主动思考与实践解决问题的活动。
项目学习体现了创客教育的理念,强调学习不是单纯学习课内知识,更要重视让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将观念和创意变为现实。
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帮助和引导,为学生的能力发展铺设支架。
在执教小学四年级时,我们开展了“用水墨来画树”项目学习活动。
本文结合开展项目学习的具体情况,探讨组织教学活动的策略。
“用水墨来画树”项目的实施,共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的学习活动。
一、外出写生,观察树木形态新课标在第二学段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提出学生应当:“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
”“用写生、记忆、想象和创造等方式,进行造型表现活动。
”[1]对中段学生而言,观察和写生十分重要。
美术活动是在实物基础上的再创造,只有深入了解实物的特征,才能够产生好的美术作品。
在正式开展用水墨画树学习活动前,我们先引导学生在校园内用铅笔画写生,让学生了解树的生长形态。
在外出写生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要在观察中思考,分析绘画的顺序和空间安排。
在观察的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如:“想一想树枝的交叉该怎么表现?”“树皮上的纹理可以怎样表现?”“怎样表现茂密的树叶?”让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开展关于美术创作技法的思考。
在实践中,学生再根据画面的效果改进方法。
《中国画—树的画法》说课稿自我介绍: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教材北京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4课《中国画—树的画法》,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指导思想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趣味性,且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理论依据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基于此,本课教学设计不是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通过逐层探究使学生的认识步步深入。
充分探索中国画树的表现手法和要领,最终绘制有笔墨韵味的国画树作品。
二、教学背景分析学习内容分析《中国画—树的画法》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也是小学阶段山水画的起始课,与六年级上册《中国画—建筑画法》《中国画—山水画法》共同构成山水画单元,掌握树木的基本画法和规律是学习山水画的基础。
小学阶段的山水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传统绘画艺术的情感,同时感受笔墨之美,体验笔墨情趣,接受传统文化的陶冶。
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
他们对树有一定的了解,且在三、四年级已经学过中国画荷花、青蛙、熊猫等画法,对于国画用笔用墨方法已经有所了解,但如何利用笔墨画出形态生动的树,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为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全员参与。
本课的采用的教学方式是教学方式:探究式体验式教学手段:通过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台、文字、图片、国画作品等依据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技能:知识:初步了解中国画画树的基本方法和要领,感悟其艺术美。
技能:尝试画一幅以树为主的水墨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国画树木画法的探究学习和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的基本知识,提高对笔墨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第11课学画松树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1课《学画松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说课要求,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学画松树》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1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本课的要求是引导学生欣赏中国画中松树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水墨松树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
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松树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多媒体欣赏了解松树的构造及组成部分,并能够学会并掌握国画干笔中锋勾勒及墨色的变化,提高学生国画的鉴赏能力及绘画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照片和国画松树的对比,了解国画松树的表现方法,并通过教师演示,掌握竹子的绘画方法及绘画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表现国画松树,探索用水墨自由创松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
通过画松树,感受并学习松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
三、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对的国画课有所体验。
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的设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
四、说教学重难点:依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松树干、松树麟以及松针的画法。
难点是:巧妙运用各种国画技法表现松树,并能画出有一定意境。
五、教法、学法依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和“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理念,我将运用直观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
通过上堂课写意动物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国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的方法,但是由于国画这种艺术形式不是一招一式便能掌握的绘画技能,它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巩固,这样就需要一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容易,更轻松的掌握其方法和技巧,所以在本册国画教学中我采用“欣赏——演示——尝试体验——小组分析——尝试创作——欣赏提升”这样的教学策略及模式,让学生了解国画课的流程,并从中学会掌握国画用笔用墨技巧方法,为以后创作更多类型的国画做铺垫。
小学美术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水墨山水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水墨山水画的笔墨技巧。
掌握山石“勾、皴、擦、染、点”的基本方法和树木“点叶”多样方法,以及山水小品的表现形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讨论、游戏、练等教学活动体验水墨山水画欣赏表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性研究活动,培养学生感受水墨山水画意境之美,提升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学情分析教材分析:中国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形成于魏晋南北朝,独立于隋唐,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
传统上中国山水画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一直是山水画演绎的主线。
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人的性情、情感。
本课教材展示了各类名家山水画,通过赏析和尝试,让学生了解水墨山水画基本的“勾、皴、擦、染、点”的用笔、用墨和用色的笔墨技法,培养学生关注自然,从文化情境中感受水墨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学生情况: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
通过系列水墨画的单元研究,对于水墨工具和“笔墨”有一定的了解。
初步掌握了基本的笔墨技法。
但同时,学生对水墨山水画的“意境”了解不多。
创作时,如何大胆表现自然风光,同时具备山水的意境之美,成为本课教学的关键。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研究山石“勾、皴、擦、染、点”的基本方法以及树木多种“点叶”的方法,完成一幅水墨山水画。
教学难点:感悟水墨山水画的笔墨、虚实、意境之美。
4教学过程4.1教学活动1【导入】风景如画,导入揭题:一)欣赏富春江与《富春山居图》,感受诗情画意:1.PPT欣赏系列的富春江美图。
师:同砚们,我们先乘着船儿游山玩水。
欣赏一番美丽的富春江。
美丽的富春江美轮美奂,意境优美。
有一位了不得的元代大画家XXX爷爷描画了一幅《富春山居图》2.PPT视频播放《富春山居图》剪辑,学生观察后学生抢答。
水墨画(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赣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4课《水墨画(二)》
【设计理念】
本课在内容上重在让学生了解了解浅显水墨画的基础知识,包括水墨画工具及基本运笔、墨色,使学生正确地了解、学习祖国传统绘画,认识墨色运笔;在取材上选择了想象动物的创作,笔墨更为大胆,形象更为生动,更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和审美情趣,突出水墨画的“神韵”、“似与不似”的特点;在欣赏过程中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水墨画的神韵、意境。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上节课《水墨画》(一)的延续,在正确掌握了纸、笔,执笔方法,用笔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中国画的墨色变化。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教学认识并掌握中国画中浓淡交织和干湿变化的水墨韵味,丰富学生水墨表现的能力。
使他们能够运用水墨画的技巧方法,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提高学生的水墨画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并从中感受水墨画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根据四年级学生造型能力弱,短时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要在技法上的达到一点就通的效果不太现实,与其在技法上纠葛,不如在人文上做文章。
在教学中,我既强调技法的传授,更要突出文化的传承,因而应对内容进行系统的整合,把作品欣赏、人文知识、技法特点、实践尝试等自然串联起来,使学生流淌与名家名画之间,感受中国画的艺术魅力,享受创作的快乐,体验笔墨的情趣,更要喜欢中国画。
2、老师也非常喜欢这些作品,我们一起夸夸自己好吗?
3、欣赏其他类型的中国画作。
(二)小结:
最后,老师有一句话想与大家分享:如果把才华比作剑,那么勤奋就是磨刀石。
欣赏
听。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教材《中国画》前言校本课程——中国画属于丹青美术的范畴。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是世界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小学习国画,能够有效提高孩子对于国画的认知和理解水平,了解并掌握一定的笔墨技巧,提高艺术欣赏能力,丰富想象力与创造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运用笔墨语言传情达意,为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画校本课程涵盖了国画中花鸟、果蔬的画法,着重于单个题材的教学演示,从局部到整体,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讲解与示范,便于孩子掌握中国画基础的笔墨与造型技巧。
以中国画的特点为出发点,通过大量精选的实例,系统讲解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同时穿插学习国画基本理论常识,更有助于提高绘画水平,锻炼审美能力,陶冶艺术情操。
这里是孩子自由翱翔的天地,他们在这里尽情的挥洒,涂抹着内心世界,展现着他们的童真童趣,一幅幅稚拙、生动的作品,是他们在水墨的世界里遨游的收获,他们传承着优秀的民族文化,肩负着民族的希望,新营——是他们的乐园,在这里使他们羽翼丰满。
目录:《中国画》校本课程纲要 (1)教学设计:第一课:国画起步 (6)第二课:水墨荷花的画法 (12)第三课:蝌蚪与荷叶的画法 (14)第四课:樱桃的画法 (15)第五课:小草鱼的画法 (17)第六课:鸭梨的画法 (18)第7课:草莓的画法 (20)第8课:枇杷果的画法 (22)丹青美术《中国画》校本课程纲要王静一、课程概述1.课程名称:中国画2.课程范畴:丹青美术3.课程内容:能掌握笔和墨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国画表现能力,会画简单的花鸟、瓜果、昆虫等教学重点:笔法与墨的训练教学难点:构图,审美意识的培养4.开发依据:课程标准提出:尝试不同工具,用纸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的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5.课程目标:总目标:1.让学生认识中国画这门民族的传统艺术中国国画字画,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国画视频,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使我们的优良传统文化艺术得以继承和发扬。
小学美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1课《学画松树》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多媒体欣赏了解松树的构造及组成部分,并能够学会并掌握国画干笔中锋勾勒及墨色的变化,提高学生国画的鉴赏能力及绘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照片和国画松树的对比,了解国画松树的表现方法,并通过教师演示,掌握竹子的绘画方法及绘画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表现国画松树,探索用水墨自由创松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
通过画松树,感受并学习松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
2学情分析通过堂课写意动物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国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的方法,但是由于国画这种艺术形式不是一招一式便能掌握的绘画技能,它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巩固,这样就需要一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容易,更轻松的掌握其方法和技巧,所以在本册国画教学中我采用“欣赏——演示——尝试体验——小组分析——尝试创作——欣赏提升”这样的教学策略及模式,让学生了解国画课的流程,并从中学会掌握国画用笔用墨技巧方法,为以后创作更多类型的国画做铺垫。
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毛笔、墨汁,毡子等国画用具。
搜集松树的树叶实物或照片。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松树干、松树麟以及松针的画法。
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各种国画技法表现有创意画出有一定意境。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引入新课很高兴为大家讲课,今天我们来学习《学画松树》这课。
今天我们将要完整来学习怎样画松树。
(出示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活动2【导入】情感导入古诗导入(多媒体音乐背景朗读)《小松》(唐)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大雪压青松作者:陈毅元帅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设计意图】:利用真实的松树和国画写意松树做比较,分析其中的区别,让学生了解国画画面是怎样描绘真实实物,初步感受中国画给人们带来的独特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