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的五个小标题
- 格式:doc
- 大小:9.50 KB
- 文档页数:1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日寇、奋战、险要”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位壮士爱护群众、仇视敌人、为祖国和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突出人物英雄气概的表达方法。
4、学习课文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五位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位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生字词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1)从字音上来说,要注意读准“冀”和“副”这两个字。
;“副”读“fù”,不读“fú”。
(2)从字形上来说,;“贯”的上面部分是先竖后横;“悬”的上面是个“县”字,里面只有两横。
(3)本文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较多,可让学生积累并在课外搜集、摘抄其他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丰富词汇量。
2、阅读理解教学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领悟思想与情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让学生边默读边画出自己觉得感动的语句,并在书旁适当批注;再通过全班交流与教师点拨,明确这些语句所体现的五位壮士的伟大精神,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课文中的插图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图文结合感受五位壮士的高大形象与伟大精神。
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
3、表达运用通过品读课文,五位壮士的英雄形象已经立在了孩子心中,学生自然会在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中受到教育。
这时设计写话训练: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壮士,面对着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这就给了学生一个宣泄情感的渠道。
课前准备:1、预习提纲(1)课前查找有关抗日战争,特别是关于五壮士的资料,有条件可以组织观看《狼牙山五壮士》等抗日题材的电影。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能忍心马上分别!大家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迎着斜阳,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2、“丁香结”的含义?丁香结即指丁香花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样子像盘花扣,也借指那淡淡的愁怨。
3、“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这句话的含义?人生中充满着各种“结”,各种挑战,有了这些磨难和挫折,我们的生活才会起起伏伏变得更加精彩,如果生活中没有“结”,那样的生活每天都一样,就会很平淡。
表现了作者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困难忧愁无惧无畏、平常心看待的优秀品格。
4、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因为细雨中的丁香显得更加妩媚迷人,也因为雨中的丁香更能透出或者让人感到一股淡淡的愁怨5、《古诗词三首》三首诗的翻译?答案略6、如何理解“花之歌”的两句哲理的含义?花儿总是追随着美好的事物,心灵也十分美丽,暗喻人们也应该开阔心胸,追求美好的事物,像花儿那样朴实,谦虚,纯净,我们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坚定地追求光明和理想7、《过故人庄》的翻译?答案略8、《长征》的翻译?答案略9、《狼牙山五壮士》五个小标题?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10、“两股洪流”指?“光明”的含义?两股”红流“指游行队伍,这样比喻写出了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光明”象征着新中国的成立,使北京城、使全中国永远摆脱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11、三次“多好啊”的含义?第一次说这话是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赞叹,是引起我回忆的直接原因。
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他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
第三次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12、“灯光”的含义?电灯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它却是战争年代美好生活的代名词。
“灯光”象征幸福安乐的生活,课文以灯光为题,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赞叹了他们为理想而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分析狼牙山五壮士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山五壮士教案分析,欢迎大家参考!狼牙山五壮士教案分析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学列小标题。
3、紧扣壮士展开阅读,了解五壮士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英勇形象,感悟“壮士”内涵。
教学重难点:紧扣壮士,走近英雄,了解英雄,感受英雄的精神力量。
教学方法:抓重点讲词析句重联系以情促读,读中感悟教学过程:课前交流::1、卢沟桥事变爆发,帝国主义大举进入中国,从而引发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
八年来,日军在中国烧杀抢掠。
仅南京,六个星期内,就残害了30万同胞;他们还在东北建立了“731”细菌部队,用中国人做实验,手段极其残忍!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抗战。
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抗战期间,无数次残酷的战斗让中华儿女铭记于心,其中有一场战斗,给当时的中国人和现在的中国人以深深的震撼。
2、播放视频。
3、这场战斗就发生河北省保定区的狼牙山,而参加战斗的仅有五个人,它们被称为“狼牙山五壮士”一、审题导入:1、板书课题,齐读。
2、知道什么样的人称为“壮士”吗?出示课件,壮士:勇敢而豪壮的人。
3、“壮士”一词最早出现在“荆轲刺秦”的故事中。
(出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两千年前的战国时代,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王。
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时,荆轲边走边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壮的歌声在狼牙山久久萦绕…两千年过去了,这儿的一草一木都没有向敌人屈服过,这儿的每一块石头都曾染过英雄的鲜血!4、同学们,打开课本,用心朗读这个悲壮的故事吧!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注意读懂字音,读通句子,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第一组词语:大举进犯、横七竖八、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呱啦、纷纷滚落第二组词语:全神贯注、昂首挺胸、斩钉截铁、热血沸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3、你发现两组词语在课文中分别写谁吗?是啊,词语也有感情色彩。
6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学列小标题。
3. 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想象,体悟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
4. 学习课文个体与群体相映衬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体悟英雄之壮举,习得狼牙山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感受五壮士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难点】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文中写人记事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提高表达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12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2)梳理课文思路练填空:课文先写(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再写(引上绝路,顶峰歼敌);最后写(壮烈跳崖)。
四、学习“会写字”寇冀副榴弹抡贯棋悬沸涧雹屹悦屈1.学生字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寇、悬、雹”,上下结构。
“榴、弹、抡、棋、沸、涧、屹、悦”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副”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寇、悬”和左右结构的字“抡”,上中下结构的字“冀”,学生练写。
寇:注意与“冠”的区分。
冀:上中下结构,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不宜过长。
抡:注意与“抢”的区分,右下部是撇、竖弯钩。
悬:上部“县”中间是两短横,下部的“心”宽而扁。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课文知识点及同步练习目录知识点 (2)1.生字组词: (2)2.多音字: (2)3.形近字: (3)4.词语解释: (3)5.反义词: (4)6.近义词: (4)7.课文主题思想 (4)8.课内问题: (5)9.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6)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峰顶,顽强歼敌,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位战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知识点1.生字组词:寇:穷寇敌寇贼寇草寇视若寇仇冀:冀州希冀冀求冀图冀望批:大批批发批准批评批改副:副职副手副本副业全副武装榴:石榴榴裢榴弹炮手榴弹抡:抡锤抡拳抡刀抡起抡胳膊贯:连贯贯通横贯贯穿全神贯注棋:象棋围棋下棋举棋不定星罗棋布悬:悬挂倒悬悬案悬崖勒马悬灯结彩沸:沸腾沸水沸点滚沸人声鼎沸涧:深涧溪涧山涧石涧涧流雹:雹子冰雹雹灾叽:叽咕叽叽喳喳叽叽歪歪叽里呱啦屹:屹立屹然不动悦:喜悦愉悦悦耳和颜悦色赏心悦目屈:屈服屈辱受屈宁死不屈威武不屈2.多音字:绷:běng(绷着脸)bēng(绷带)横:héng(横行霸道)hèng(蛮横)3.形近字:寇(敌寇)冠(冠军)副(一副手套)幅(一幅画)榴(石榴)溜(留走)4.词语解释: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造句:他全神贯注地盯着赛场上的体操运动员,留心他们的每一个动作。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粉身碎骨: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造句: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造句:站在长城上眺望,我仿佛能看到一幅幅悲壮的历史画面。
昂首挺胸:仰起头,挺直胸脯。
形容斗志高昂,无所畏惧。
造句:小战士毫不畏惧,昂首挺胸地走向敌人。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2《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英勇杀敌壮烈跳崖。
其中第二、四、五部分是详写,其余为略写。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2、紧扣“壮” 字,抓住重点语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学习五壮士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3. 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献身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体会这一行动动机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朗读、感悟、探究、交流。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狼牙山五壮士》电影片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探究。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1、认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3、搜集有关狼牙山及五壮士的的资料。
4、,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5、画出最使你感动地语句。
二、合作交流。
(一)1、图片导入,激发情感。
①课件出示狼牙山风光图片,让学生欣赏。
②师:同学们欣赏了这组风光图片,一定被那绮丽的景色吸引住了。
这里群峰状似狼牙,直刺云霄,故名狼牙山。
狼牙山有五坨三十六峰,山上既有流泉飞瀑,苍松翠柏、红玛瑙溶洞,又有石棋盘、老君堂等历史遗迹。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关于狼牙口号篇一:红色革命20XX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红色革命---狼牙山之旅学院:水建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142学号:20XX01610姓名:杨森在这个寒假我有幸到保定市易县狼牙山去缅怀先烈,重温革命岁月,学习革命精神。
狼牙山位于太行山东麓,因其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
早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狼牙山就以“狼牙竞秀”被封为燕国十景之一。
到了1941年,有五位八路军勇士浴血抗击日寇舍身跳崖,从此狼牙山闻名于世。
在到达狼牙山之前我又重温了一遍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区大举进犯。
当时,七连奉命在这一带坚持游击战争。
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一带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撤退,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掷一颗手榴弹就把胳膊抡一圈儿,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战斗进行了很久,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
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跟在身后,容易暴露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另一条是通向三面悬崖的棋盘陀顶峰。
走哪一条路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
他们把敌人引上了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6.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相关标签:  部编版    语文  设计说明崔峦老师说过: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
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
本课教学设计采用先教后学,以教导学的设计思路,运用读文勾画描写人物的词句品读人物品质朗读总结表达方法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品悟语言的同时,习得阅读方法。
在感受五壮士英雄气概的同时,领悟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了表情达意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狼牙山五壮士》影视片段课件;搜集狼牙山相关图片。
2.搜集抗日背景资料、抗日英雄故事。
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2.搜集狼牙山五壮士资料,读有关抗日战争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背景导入,激发情感1.多媒体出示狼牙山风光图片。
(板书:狼牙山)2.教师深情介绍:狼牙山在河北省易县,这里峰峦叠翠,奇峰林立。
抗日战争时期,五位八路军战士在这里写下了壮丽的诗篇,他们就是狼牙山五壮士。
(出示狼牙山五壮士的图片,同时补全课文题目)3.学生齐读课题。
4.引导思考:题目中哪个字应重读?( 壮字重读,读出豪迈之情。
)5.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教师相机补充。
1941年秋,日军集中兵力进犯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地区,由于我军主力部队转移到敌后打击敌人去了,只留下一个连的兵力防守狼牙山,这个连就是七连。
七连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了敌人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我军决定转移,由这个连的六班担任掩护任务。
《狼牙山五壮士》这个可歌可泣、传诵至今的英雄故事就是在完成这次掩护任务的过程中发生的。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激情导入和背景简介,激发学生对五壮士的敬爱,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其内心的情感,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情境。
狼牙山•狼牙山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部的太行山东麓,距县城45公里,因其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
如今,这里既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
作为一处旅游胜地,品位很高。
狼牙山五壮士1942年为纪念五壮士壮举,在狼牙山主峰棋盘陀建有五壮士纪念塔,1958年重建,聂荣臻元帅亲笔书写“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
狼牙山风景秀丽,为古燕十景之一,主要景观有红玛瑙溶洞,棋盘陀等,狼牙山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百家经典红色旅游景点。
狼牙山[1],以八路军五勇士浴血抗击日寇舍身跳崖而闻名于世。
简介•马宝玉:马宝玉(润堡子),男,1920年10月出生在河北省蔚县下元皂村,1937年12月28日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担任班长。
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战斗中壮烈牺牲,系狼牙山五勇士之一,三烈士之一。
•胡福才:胡福才(胡小秃),男,1913年出生,容城县郭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9月25日。
在狼牙山战斗中壮烈牺牲,系狼牙山五勇士之一,三烈士之一。
•胡德林:胡德林,男,1917年出生,容城县李郎村人,出生地容城县郭村,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战斗中壮烈牺牲,系狼牙山五勇士之一,三烈士之一。
•葛振林:葛振林,男,1917年生,河北省曲阳县喜峪村人,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战斗中,英勇跳崖,被树枝挂住,幸免于难,系狼牙山五勇士之一。
解放战争随军南下。
解放后在湖南省衡阳军分区任后勤部副部长,于2005年3月21日23时10分在湖南衡阳169医院因病去世,享年88岁。
•宋学义:宋学义,男,1918年生,河南省沁阳县北孔村人,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故斗中,英勇跳崖,被树枝挂住,幸免遇难,系狼牙山五勇士之一。
1947年因伤复员,任北孔村党支部书记,1971年病逝。
狼牙山图片。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敌人集中兵力大举进犯晋察冀根据地,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安全转移,诱敌上山,痛歼敌人,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顶峰,最后壮烈跳下悬崖的故事,表现了这五位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师通过课文内容的讲解和激昂的朗读,带领学生进入曾经的战斗年代,体会战士们的爱国热情和他们对待革命严肃英勇,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深化文章的主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14 个生字。
能正确读出下列词语:日寇葛氏大吼崎岖抡起尸体斩钉截铁嗖的一声绷得紧紧的,理解“崎岖”“斩钉截铁”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清课文脉络。
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学习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学习重点句段来感受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应放在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准备历史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一、回顾历史,资料导入1.出示资料: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杀光、烧光、抢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然而,英勇不屈的中华民族经历了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把侵略者赶出国土,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位英雄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课题质疑。
介绍狼牙山(山名,在河北省易县西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