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6
《针灸治疗学》教学大纲(针灸推拿学专业用 72学时)针灸治疗学是研究运用针灸方法治疗疾病的一般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经络腧穴学及剌法灸法等基本知识及技能的综合应用,是针灸专业的临床学科,学好本课对于步入针灸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是针灸人才所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知识,课程内容包括针灸治疗作用, 针灸治疗原则、针灸临床辩证论治纲要,针灸配穴处方特定穴的临床运用及常见病症的治疗和针灸临床研究进展、针灸临床研究规范、针灸临床病历书写等。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针灸治疗学》这门专业临床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针灸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运用针灸方法防治临床常见疾病。
学生通过学习针灸临床治疗知识,指导临床正确运用针灸方法防治疾病。
同时,针灸治疗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理论和技能并重,学生通过针灸治疗学的学习,加深掌握针灸治疗学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并通过实验技能培训学习和临床见习培养学生临床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利用针灸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针灸治疗学的理、法、穴、方、术(即辩证论治),对一般常见病、部分急症、重症及疑难病症能熟练地进行恰当处理。
在教学中还应考虑近年来国家对中医执业医师针灸部分的考试要求,讲授内容要注意涵盖考试内容。
本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理论课时为50学时、实践课时为22学时。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临床见习、病例讨论为辅、并适当应用图表、模型、多媒体、实验等进行教学。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上篇总论第一章针灸治疗作用【目的要求】掌握针灸的治疗作用和机理,为学习治疗学各论打好基础。
【教学内容】主要讲解针灸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等治疗作用。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第一节疏通经络【目的要求】掌握疾病与经络的关系,明确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治疗作用。
【教学内容】概述人体的内外上下皆有经络系统网络;许多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都可导致经络不通、气血不调;应用针灸可以疏通经络,治疗疾病;疏通经络的作用与近代观察研究所总结的镇痛作用相近似。
教案首页第次课授课时间:课程名称针灸治疗学年级专业、层次授课教师职称课型(大、小)大学时1授课题目(章、节)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针灸学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本病的基本治疗。
2.熟悉本病的辨证要点。
3.了解本病的其他治法、按语。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1.病例导入——3分钟2.概述(概念、病因病机、西医知识)——5分钟3.辨证要点(主症+证型)——5分钟4.治疗(基本治疗)——10分钟(其他治疗)——5分钟5.按语及文献摘要——5分钟。
6.病案分析(提问学生)——5分钟。
7.小结及思考题——2分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本病的基本治疗。
难点:本病的辨证要点。
教研室审阅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一、病案导入:王某,男,43岁,工人。
左腹部隐痛,时有左腰疼痛已4年。
4年前起左腹部不适,小便次数增多,某医院按肠炎治疗无效。
2月前突然左腹部绞痛,向左腰部放射,伴恶心,1〜2小时缓解,并连续发作2次。
1月前在某医院检查左输尿管中段有黄豆大小的结石,患者又到北京某医院检查为左肾积水,建议手术治疗。
因有顾虑,又到某院检查治疗,服排石汤近30剂无效。
求治于针灸。
查面色皖白,语声低微,左肾区压痛明显。
舌质淡,边有齿痕,苔黄腻有剥落,脉沉细弱。
【问题与思考】1.诊为何病?何证型?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3.试解释方义。
二、概述【熟悉】概念淋证是以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为主要特征的病证。
根据症状和病因病机,、般分为热淋、石淋、血淋、气淋、膏淋、劳淋。
病因病机淋证的发生常与饮食不节、年老体弱、房室过度、情志不舒等因素有关。
本病病位在肾和膀胱,与肝、脾关系密切。
基本病机是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
病初多为实证,若病延日久,则病证从实转虚,而见虚实夹杂。
西医范围西医学中,淋证多见于泌尿系感染、结石、结核、肿瘤和急慢性前列腺炎、乳糜尿等疾病。
三、辨证要点【熟悉】主症尿频,尿急,尿痛,常伴有排尿不畅、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等症状。
《针灸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针灸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针灸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身康复方向使用)课程名称:针灸治疗学学时:99(81/18学时)学分:5.5一、课程性质与目的《针灸治疗学》是针灸专业的重点课程,是研究如何将已学的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等知识,综合地运用于临床实践,因此,学好笨课程对于使用针灸防治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和临床实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针灸治疗学的理、法、穴、方、术(即辨证论治),对一般常见病、部分急症重症及疑难症能熟练地进行恰当处理。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上篇总论(14学时)重点掌握针灸治疗原则、针灸配穴处方、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了解针灸的治疗作用、辩证论治纲领。
第一章针灸治疗作用(2学时)了解针灸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等治疗作用。
第二章针灸治疗原则(2 学时)掌握清热温寒、补虚泻实,熟悉治神守气。
第三章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纲要(2学时)熟悉针灸临床辨证论治要点、八纲辨证等,了解辩证在针灸临床中的重要意义。
第四章针灸配穴处方(4学时)掌握针灸的选穴原则、配穴方法、处方的组成。
第五章特定穴的临床应用(4学时)掌握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难点:特定穴在临床应用中的相互之间的关系。
中篇各论(65学时)第一章内科病症(重点) 28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痹症、腰痛、坐骨神经痛、痿症、中风、面瘫、三叉神经痛、头痛、眩晕、心悸、失眠、癫病、狂病、痫病、郁病、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便秘、胁痛、癃闭、淋证、遗精、阳痿、糖尿病、单纯性肥胖症等病证的定义、治疗方法。
熟悉这些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
(2)了解末梢神经炎、面肌痉挛、痴呆震颤麻痹、疟疾、胃下垂、尿失禁、水肿、阳强、早泄、男性不育、瘿病的定义、临床表现及针灸治疗方法。
《针灸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针灸学》是中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针灸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正确运用针灸方法治疗各种疾病。
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针灸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针灸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针灸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范围。
2、掌握针灸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能够正确判断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3、掌握常用穴位的位置、主治和刺灸方法,能够正确运用针灸方法治疗常见疾病。
4、了解针灸的机制和临床应用,能够正确评价针灸效果和安全性。
5、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三、课程内容1、针灸学基础知识:包括针灸的发展历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等。
2、常用穴位及刺灸方法:详细介绍人体常用穴位的位置、主治和刺灸方法等。
3、针灸治疗常见疾病:结合具体病例,介绍针灸治疗常见疾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4、针灸的机制和临床应用:介绍针灸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范围等。
5、针灸的安全性和效果评价:介绍针灸的禁忌症和适应症,同时介绍如何正确评价针灸的效果和安全性等。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个部分。
其中,理论课包括针灸学基础知识和常用穴位及刺灸方法等内容;实践课包括针灸治疗常见疾病、针灸的机制和临床应用以及针灸的安全性和效果评价等内容。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周:针灸学基础知识(2学时)2、第二周:常用穴位及刺灸方法(4学时)3、第三周:针灸治疗常见疾病(4学时)4、第四周:针灸的机制和临床应用(2学时)5、第五周:针灸的安全性和效果评价(2学时)6、第六周至第八周:实践操作训练(每周2次,每次2学时)五、考核方式及标准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将采用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标准如下:1、理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针灸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进行。
《针灸学》教学大纲前言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索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
《针灸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临床课。
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学习中医学基本理论基础,掌握有关经络和腧穴基本知识及刺灸的基本技能,以便运用针灸的方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本学科的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实验实训(结合人体、针灸模型、幻灯、录象、图表进行示教)、临床见习等,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
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76,理论48学时,实践28学时。
序号内容授课时数理论实验总学时上篇1 绪论222 第一章经络腧穴总论 4 43 第二章经络腧穴各论24 22 48中篇4 第一章毫针 2 2 45 第二章灸法 2 2 46 第三章其他疗法 2 2 2下篇7 第一章治疗总论 2 28 第二章内科病症 6 69 第三章妇科、儿科病症 2 210 第四章外科、五官科病症 2 2合计48 28 76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绪言目的要求1、掌握针灸学的定义。
2、熟悉针灸发展简史。
3、了解针灸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1、针灸学的定义。
2、针灸的起源、发展和历代重要针灸史实。
3、历代著名针灸医家及代表著作。
4、教材内容简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上篇经络腧穴第一章经络腧穴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掌握十二经循行交接和流注规律及脏腑经络属络关系;掌握经络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掌握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2、熟悉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理论;熟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定义。
熟悉各类特定穴;熟悉腧穴的分类。
3、了解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循行特点;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
了解腧穴命名。
教学内容1、经络学说的形成。
2、经络系统的组成。
3、十二经脉循行、流注、交接及脏腑经络表里络属关系。
4、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针灸治疗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602009
课程名称:针灸治疗学(Therapeutic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学分:6
总学时:102学时
理论学时:81学时
实验学时:21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
适应专业:针灸推拿五年制
参考教材:
1、针灸治疗学,王启才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针灸治疗学,李忠仁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针灸治疗学》是研究如何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技术、经络腧穴理论及针灸操作技能等一系列知识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课程是针灸推拿专业的核心课程,学好本课程对于指导针灸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⑴掌握针灸治疗的理、法、穴、方、术(辨证论治)的全过程。
⑵全面了解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部分急症、重症和疑难病症并能熟练地进行正确处理。
2.基本技能
掌握针灸治疗的理、法、穴、方、术(辨证论治)的全过程。
三、学时安排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实验课采用考核及评估方式评定成绩。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70%,实验和平时成绩30%。
五、课程基本内容
上篇总论
【目的要求】
1.熟悉针灸治疗治疗的作用。
2.掌握针灸治疗原则及配穴处方。
3.了解针灸辨证论治纲要。
【讲课时数】9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章针灸治疗的作用
1.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
2.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
3.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
第二章针灸治疗原则
1.重点阐明补虚与泻实是针对疾病的虚实而制定的根本法则;
2.讲述清热与温寒是针对热证、寒证而制定的根本原则;
3.局部与整体是根据疾病的局部表现与整体的联系而制定的原则;
4.治标与治本是根据标本学说及疾病的缓急等情况而制定原则;
5.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辨证论治的灵活运用;
6.三因制宜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而确立的针灸治疗疾病法则,是中医整体观念的具体体现。
第三章针灸辨证论治纲要
1.讲述八纲证治:将临床各种不同的证候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加以分析归纳,明确疾病的部位和属性,确定治法。
2.讲述脏腑证治:脏腑的生理功能,发病机理,针灸临床脏腑证治的方法。
3.讲述气血证治:包括气病证治,血病证治,气血同病证治。
4.重点阐述经络证治:从辨证归经、辨位归经两个方面论述经络辨证,在经络辨证的基础上,以循经取穴为原则。
第四章、第五章针灸配穴处方、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1.重点阐述选穴原则:包括近部选穴、远部选穴、随证选穴等。
2.重点讲述配穴方法:常用的有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三部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子母经配穴法、交会经配穴法。
3.简要介绍处方的组成:针灸处方的组成内容及针灸临床常用符号。
4.重点阐明特定穴:五输穴、原穴与络穴、背俞穴与募穴、下合穴、郄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传统板书。
中篇各论
第一章内科病证
【目的要求】
1.掌握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呃逆、呕吐、腹痛、泄泻、痢疾、便秘、胁痛、消渴、胸痛、心悸、不寐、癫病、狂病、痫病、癔病、头痛、眩晕、面痛、面瘫、中风、痿证、痹证、腰痛、癃闭、阳痿等病证的辨证及针灸治疗处方。
2.熟悉以上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3.了解以上病证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讲课时数】39学时。
【教学内容】
1.讲清各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2.重点讲授[目的要求]中要求掌握的有关病证的临床表现及针灸治方法。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病例讨论、实践操作。
第二章儿科病证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惊风、痄腮、疳积、小儿遗尿、小儿性脑瘫、小儿多动症等病证的辨证及针灸治疗处方。
2.熟悉以上小儿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3.了解以上儿科病证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讲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1.讲清各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2.重点讲授[目的要求]中要求掌握的病证的临床表现、辨证分型及针灸治疗方法。
3.简要介绍各病证的辅助治疗、护理要求、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病例讨论及实践操作。
第三章妇科病证
【目的要求】
1.掌握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绝经前后诸证、带下病、妊娠恶阻、胎位不正、产后缺乳、不孕等病证的辨证、针灸治疗处方。
2.熟悉以上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3.了解以上病证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讲课时数】9学时。
【教学内容】
1.讲清各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2.重点讲授[目的要求]中要求掌握的病证的临床表现、辨证分型及针灸治疗方法。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病例讨论。
第四、五、六章皮外骨伤科病证
【目的要求】
1.掌握蛇丹、风疹、痤疮、疔疮、斑秃、乳痈、乳癖、肠痈、腱鞘囊肿、肩周炎、扭伤、落枕等病证的辨证及针灸治疗处方。
2.熟悉以上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3.了解以上病证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讲课时数】9学时。
【教学内容】
1.讲清各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2.重点讲授[目的要求]中要求掌握的病证的临床表现、辨证分型及针灸治疗方法。
3.简要介绍各病证的辅助治疗、护理要求、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病例讨论及实践操作。
第七章五官科病证
【目的要求】
1.掌握麦粒肿、目赤肿痛、青盲、暴盲、近视、耳鸣耳聋、鼻渊、咽喉肿痛、牙痛等病证的辨证及针灸治疗处方。
2.熟悉以上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3.了解以上病证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讲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1.讲清各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2.重点讲授中要求掌握的病证的临床表现、辨证分型及针灸治疗方法。
3.简要介绍各病证的辅助治疗、护理要求、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病例讨论及实践操作。
第八章急症
【目的要求】
1.掌握高热、中暑、痉证、厥证、脱证、剧痛证的辨证、针灸急救治疗。
2.熟悉以上诸病证的病因病机、方义。
3.了解以上诸病证的预后,预防及其他疗法。
【讲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1.简要介绍各病症的定义、病因病机和[目的要求]中要求熟悉的有关病症的临床表现及针灸治疗方法。
2.重点讲授[目的要求]中要求掌握的有关病症的临床表现及针灸治疗方法。
3.附带说明各病症的辅助治疗、护理要求、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病例讨论。
第九章其他病证
【目的要求】
1.掌握减肥、抗衰老、戒断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病证的辨证及针灸治疗处方。
2.熟悉以上各病证概念、病因病机。
3.了解各病症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讲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1.讲清各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2.重点讲授要求掌握的病证的临床表现、辨证分型及针灸治疗方法。
3.简要介绍各病证的辅助治疗、护理要求、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病例讨论及实践操作。
下篇附录
供学员自学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