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历史的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159.50 KB
- 文档页数:8
N那个年代商业街入口那个年代商业街出口50-80年代建筑朱砂王雕塑朱砂王雕塑博物馆人民公社食堂广场悬崖酒店苏联专家楼观景台酒吧一条街玻璃栈道时光隧道英法水银公司威宁寺接待中心仙女石建筑群步行系统机动车道50-80年代建筑群矿洞遗址高空刺激特色旅游项目停车场停车场停车场停车场游客中心景区主干道景区入口悬崖怀旧系列特色旅游项目图3 朱砂古镇特色旅游项目规划设计分析朱砂古镇应结合矿山公园悠久的朱砂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打造文化、生态、度假、避暑、休闲、科普旅游景区,各个旅游组团充分表达想要展示的主题(图3)。
①“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建筑群”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矿工和工作人员的居住生活;②在接近悬崖一侧开发了很多项目如贵州第一条玻璃栈道、玻璃天桥、仙女石等接近大自然的新奇项目;③利用博物馆、大礼堂、广场等科普万山辉煌的采矿历史;④将遗弃的“矿洞”打造成了光怪陆离的时光隧道,隧道里还陈列了一些矿石标本;⑤景区在视线和风景较好的地段修建了酒店、别墅、酒吧等为度假、避暑提供需求;⑥为了让景区保持吸引力,后期开发商会开发葡萄酒基地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
四、特色旅游项目如何规划设计增强旅游吸引力一个旅游景区的旅游项目是游客游览体验到的直接载体,朱砂古镇游客量上升,侧面反映出景区旅游项目规划设计成果可以给铜仁市其他吸引力不强的旅游景点提供参考价值,笔者总结了朱砂古镇景区的几点规划设计策略。
(一)总体规划阶段1.统筹规划、高屋建瓴要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景区,在规划设计时要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旅游项目规划,设计一些高品质项目,考虑不同游客的旅游需求。
简陋、粗糙的旅游项目虽Tourism Planning 旅游规划措施,满足不同层次社会民众的需求,充分激发当地居民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形象传播的兴趣和热情,强化社会受众群体与区域形象建设之间的互动与融合。
(三)创新海南国际旅游岛形象宣传策略1.科学搭建互联网平台在信息化技术时代,人们无时无刻都在利用手机、电脑等移动网络设备搜集、了解信息,这也是民众快速获取自身需求信息的关键途径。
贵州红色资源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研究贵州是中国的典型红色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历史。
红色资源是指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关的历史文化遗迹、纪念馆、革命纪念地等。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为主题,通过旅游方式进行的参观、纪念和宣传活动。
贵州作为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省份,红色资源与红色旅游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
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部分,曾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
贵州的红色资源主要集中在红军长征的路线和革命根据地,包括贵阳、黔西南、铜仁等地。
这些地区保存了大量的红色资源,如红军长征纪念馆、红军烈士陵园、红色革命博物馆等。
这些红色资源正是其红色旅游的基础。
红色旅游成为了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红色旅游不仅给游客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也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统计,红色旅游已成为贵州重要的旅游业态之一,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这也促使当地政府和旅游企业加大对红色旅游开发的力度,提升红色旅游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红色资源与红色旅游的融合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些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还不够到位,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规划,影响了红色旅游的品质和竞争力。
红色旅游的宣传和推广还需要加强。
尽管贵州的红色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待提升。
加强宣传和推广是提高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促进贵州红色资源与红色旅游的融合发展,有以下建议。
加大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力度。
加强红色资源的保护工作,完善相关的保护机制和制度,加强对红色资源的监管和管理。
推动红色资源的利用和转化,通过合理规划和开发,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旅游的优质景点和产品。
加强红色旅游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如开展主题展览、举办红色旅游节等,提高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强对红色旅游产品的市场推广和销售,吸引更多游客参与红色旅游活动。
2023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历史真题一、选择题1.下图是根据远古人类考古遗址绘制的复原画。
至今,我国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还在采用这种古老的建筑形式。
修建这种房屋的远古居民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2.文物是宝贵的文化财富。
如果文物会说话,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秦朝文物会说()A.“青铜爵”让你领略先人工艺B.“竹纸”和你品味文人意趣C.“秘色瓷碗”陪你分享盛世繁华D.“半两铜钱”带你了解市井百态3.“康乾盛世”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管理取得了突出成就。
为了加强对新疆的管理,乾隆设置了()A.驻藏大臣B.伊犁将军C.安西都护府D.西域都护府4.观察下图战争形势图,战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5.近代民族危机下先进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探索历程。
符合这一历程的是()A.开眼看世界→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B.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国民革命运动→二次革命D.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护国运动→实业救国6.历史学家金冲及认为,抗美援朝使全世界重新认识了新中国:中国人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任人欺凌,已不再是以往西方人眼中的“东亚病夫”;她热爱和平,但决不能容忍别人强加于自己的威胁和侵略。
这说明抗美援朝()A.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B.确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C.推动了我国工业发展D.影响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
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在农村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据此,在农村采取的是()A.土地改革B.人民公社化运动C.农业合作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欧洲中世纪的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还有一些手工作坊及专职手工业者,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
铜仁大明边城景点介绍
铜仁大明边城景点介绍
铜仁大明边城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境内,是一座古老的边防城池,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这里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是一处旅游胜地。
景点一:大明边城城墙
大明边城城墙是铜仁大明边城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明朝,是一座古
老的城墙。
城墙高达10米,周长达3公里,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明代城墙之一。
城墙上有众多的箭楼、瞭望塔和城门,构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站在城墙上,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美景,感受到古老的历史文化。
景点二:大明边城博物馆
大明边城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展示、历史研究、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
合性博物馆。
馆内陈列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图片,展示了大明边城的
历史和文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是明代的铜炮和铁炮,这些古老
的武器见证了大明边城的辉煌历史。
景点三:大明边城古镇
大明边城古镇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古镇,有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
古镇内有众多的明代建筑,如古街、古井、古庙等,都是历史文化的
见证。
古镇内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让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
的当地美食和购买到精美的纪念品。
景点四:大明边城风景区
大明边城风景区是一处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景区,有着壮丽的山水景观
和丰富的生态资源。
景区内有许多自然景观,如大明山、大明湖、大
明河等,都是游客们喜欢的拍照胜地。
此外,景区内还有许多野生动
物和植物,让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到大自然的美丽。
总之,铜仁大明边城是一处充满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旅游胜地,值
得游客们前来一探究竟。
贵州铜仁的侗族风情如何贵州铜仁,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侗族风情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
侗族,作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在铜仁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传承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走进铜仁的侗族村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独具特色的建筑。
侗族的鼓楼,高耸入云,飞檐翘角,雄伟壮观。
它不仅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更是侗族人民团结和智慧的象征。
鼓楼内部结构精巧,不用一钉一铆,全靠木质榫卯结构连接,展现了侗族工匠高超的技艺。
风雨桥也是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它横跨在河流之上,为人们遮风挡雨,方便出行。
桥身装饰精美,雕刻着各种图案和神话故事,充满了艺术气息。
侗族的服饰同样别具一格。
侗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她们用自己的巧手织出色彩鲜艳、图案精美的布料,再制成华丽的服饰。
侗族女子的服装多以蓝色和黑色为主色调,配以鲜艳的绣花和银饰,显得端庄而美丽。
男子则穿着对襟短衣和长裤,头上缠着青布头巾,展现出一种朴实而干练的气质。
侗族的音乐和舞蹈更是让人陶醉其中。
侗族大歌,被誉为“天籁之音”,是侗族文化的瑰宝。
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演唱方式,使得侗族大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歌声悠扬婉转,仿佛在诉说着侗族人民的历史和生活。
芦笙舞也是侗族的传统舞蹈之一,舞者手持芦笙,边吹边跳,动作刚劲有力,热情奔放。
在重要的节日和庆典上,侗族人民都会唱起大歌,跳起芦笙舞,表达内心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侗族的饮食文化也充满了特色。
酸汤鱼是侗族的一道传统名菜,鱼肉鲜嫩,酸汤浓郁,让人食欲大增。
此外,还有腌鱼、腌肉、油茶等美食,都具有独特的风味。
侗族人民喜欢用糯米制作各种美食,如糯米粑粑、粽子等,这些美食不仅口感软糯,而且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侗族的节日丰富多彩,其中最盛大的当属“侗年”。
在这一天,侗族人民会穿上盛装,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
他们杀年猪、打糍粑、祭祀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此外,还有“三月三”“吃新节”等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
“双百人物”生平事迹研究方向与参考选题“双百人物”生平事迹研究方向与参考选题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用好地方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市委党史研究室将围绕“弘扬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为主题,持续深化铜仁“双百人物”生平事迹研究工作,现将相关要求如下:一、研究方向(一)深化对革命人物家世家风家教的研究。
主要研究考证周逸群、旷继勋家族的起源、先祖、亲属、家人的情况,以及各自原生家庭对其个人成长产生的影响等。
(二)深化对革命人物早期活动的研究。
主要是挖掘整理周逸群、旷继勋投入革命之前,重点是少年时期、求学时期、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后所产生文章、书信、诗词、日志、本人及关系人回忆等,从不同侧面记录他们早期活动和思想历程。
(三)深化革命人物与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
主要研究周逸群、旷继勋在黄埔军校、青军会、南昌起义和蓬遂起义,创建工农红军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表现及作用发挥等。
(四)深化对革命人物创造性实践及历史贡献的研究。
主要研究周逸群、旷继勋在湘鄂西、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党建等方面的创造性实践及其现实意义。
(五)深化对革命人物精神品质的研究。
主要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黔东特色地域文化对周逸群、旷继勋价值观养成的深层影响,研究革命人物精神品质内涵及其对党性修养的借鉴价值。
二、完成时限铜仁“双百人物”生平事迹研究工作成果主要以研究文章的形式体现。
于2023年1月10日前完成。
三、参考选题1.家庭家风家教对周逸群、旷继勋的影响研究2.从书信解读周逸群、旷继勋的思想演变3.从入党发展对象看周逸群眼中的党员标准4.周逸群与南昌起义研究5. 周逸群“一生交给党”的现实意义6.周逸群的创造性实践及历史贡献7.旷继勋的创造性实践及历史贡献8.旷继勋指挥的经典战例分析9.双百人物的崇高品质和现实价值10.黔东革命群体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内核(注:以上选题仅供参考,作者可围绕研究方向自拟题目)中共铜仁市委党史研究室2022年11月14日。
铜仁古代史与思州田氏土司作者:瞿政平来源:铜仁日报在古代铜仁的历史长河中,思州田氏(开黔始祖田宗显氏族,下同)占据了最为厚重的一段,因此研究古代铜仁,必研究思州田氏。
最初,思州非田氏领地思州建置之称,始于唐代。
早在隋文帝统治时期,为解决南北朝官多民少、建置混乱的状况,本着“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原则,在地方推行“州、县”二级行政建制;炀帝时改州为郡,即为“郡、县”二级建制。
最初,今铜仁境分属黔州(黔安郡,治今重庆彭水)、庸州(治今德江北部)、辰州(沅陵郡,治今湖南辰溪)3州(郡),隶属的县级行政建制有彭水、涪川(治今思南)、辰溪、务川(治今沿河,因川得名)、扶阳(治今德江)5县。
其中务川县,据唐《元和郡县志·江南道》载:“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
唐《贞元十道录》记为‘十八年’,北宋《太平寰宇记》记为‘十九年’)置务川县,属庸州。
庸州,黔江县地是也。
大业二年(606年)废。
武德四年(621年)于县置务川郡(务州,设治今沿河北部城子头)。
贞观四年(630年)改为思州,以思邛水为名。
”由此始见“思州”建置名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大业二年废务川所属庸州至武德四年置务川郡,共15年时间,务川县转隶于巴东郡(治今奉节)。
武德四年务川县之所以置“郡”,据南宋《舆地纪胜》载:“唐初,招慰使冉安昌以务川县当牂牁要路,须置郡以抚之,复于务川县理置务州。
”唐太宗改务州为思州,隶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分置黔中道后,属黔中道),辖及今酉阳、秀山、沿河、务川、德江、印江一带。
其间,无论是务州时期还是思州时期,均与此前后建立的黔州、锦州、叙州、奖州、费州、夷州、播州、溱州、南州等乌江中下游地区和五溪流域各州定为经制州。
唐王朝为维护国家统一稳定,通常将先进发达地区所设各州定制为经制州(俗称“正州”),将边远落后地区所设各州定制为羁縻州(俗称“边州”)。
乌江中下游地区和五溪流域依托长江水道连接中原,比西南其它地区相对发达,也行经制州定制,推行封建地主制经济。
美术系学生作业(试卷)(2013至2014学年第一学期)题 目 浅谈铜仁地区傩面具的艺术魅力课 程 中国民间美术姓 名 冯 力学 号 2011091134专 业 美 术 学班 级 11 美 本(2)班时 间 2013/12/10简短评语成绩:授课教师签字:浅谈铜仁地区傩面具的艺术魅力【摘要】傩,起源于远古的驱鬼逐疫仪式①,是一种原始宗教的巫文化现象,傩活动可追溯到殷商时期,经历了两三千年历史的积淀和衍化。
傩戏面具②是根据它所代表的人物性格刻划出来的,如凶神的主要任务是驱邪打鬼,面具的形象狰狞恐怖,充满杀气。
古老傩戏面具不仅是傩文化的珍贵文物,而且是古代民间雕刻艺术瑰宝。
傩文化是铜仁地区古老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历史文化现象,虽历数千年而不衰,自有其特殊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接下来我对铜仁傩面具的文化、艺术造型及独特艺术魅力进行探析和初步研究,从傩面戏的历史来源,制作工艺,等做简要的说明论述。
【关键词】傩戏面具文化遗产雕刻艺术魅力引言当一股保护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潮流向我们扑面而来之时,在民间嗅到了傩文化散发出的古老而浓烈的文化气息,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不断深入,傩文化被发觉,铜仁是著名的"傩戏之乡”,戴面具演出是傩戏的主要特征。
铜仁傩面具,共有24个,它们是唐氏太婆一桃源土地、灵官、开路将军、关羽、引兵土地、押兵仙师、先锋小组、消灾和尚、梁山土地、秦童、甘生、开山莽将、掐时先生、卜卦先师、鞠躬老师、幺儿媳妇、李龙、杨泗、柳三、乡约保长、周仓、了愿判官、秦童娘子。
这些面具是用白杨或柳木镂成脸胚,再雕刻上色而成。
文武旦丑角色表现粗犷、温善、凶悍、奸佞③、刚毅、英武、妍丽④、雕工刻法各不相同,雕刻艺术既夸张、粗犷、又细腻。
铜仁傩面具雕刻,虽是民间艺人所作,但保留了明清时期简括、庄重的艺术风格,实为雕刻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
傩,有的发展为傩戏艺术,有的仍停留在祭仪阶段。
保存于贵州铜仁的傩傩面具,就其内容或形式来讲,乃是夹杂着巫、儒、道、释的混合体。
铜仁中南门研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铜仁中南门历史文化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特色等。
2. 学生能够描述研学过程中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古迹遗址等,并了解其与课本知识的关联。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铜仁中南门地区的历史变迁及其原因。
技能目标:1. 学生在研学过程中,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观察、记录、分析等任务,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探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铜仁中南门的历史文化产生兴趣,培养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学生在研学过程中,学会尊重历史,关爱自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历史文化的意义,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爱国情怀。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地研学课程,结合课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情感态度。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五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程,围绕铜仁中南门历史文化进行组织,具体如下:1. 课本章节:第五章《走进历史的长河》第二节《家乡的历史文化》。
内容列举:- 铜仁市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介绍;- 铜仁中南门地区的文化特色及历史变迁;- 铜仁中南门地区著名景点及古迹遗址。
2. 教学大纲:- 第一课时:介绍铜仁市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 第二课时:详细讲解铜仁中南门地区的文化特色、历史变迁,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了解本土文化的丰富内涵;- 第三课时:实地研学,参观铜仁中南门地区著名景点及古迹遗址,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
《中学历史学科作业布置差异性研究》问卷调查报告黎明一、问卷调查背景2013年历史课题组成功申报铜仁市市级课题《中学历史学科作业布置差异性研究》。
为了全面了解中学历史学科作业布置的实际情况,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因此,本课题组以德江县煎茶中学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表,分别对初中和高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希望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对课题研究和煎茶中学历史教学实践和作业布置方面提供可借鉴的依据,以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参考。
二、调查目的1.为本次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材料依据。
2.了解本校历史教学中作业布置情况。
3.了解学生对学习历史兴趣和学习动机。
4.通过调查,析出原因,做出推断及寻求改变现状的方法,5.以课题研究促进历史学科教学发展。
四、调查主要内容及问卷结果统计现场发放问卷调查表500份,回收499份,回收率99.9%;经课题组成员认真查看,学生作出的回答符合答题要求而起符合调查目的。
2014年5月2日晚,课题组成员对499份问卷调查进行了详细地数据记录和统计。
统计情况如下:1.你对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如何○A.非常感兴趣,课堂上能认真听老师讲课○B.兴趣一般,因为学校安排了这门课程,勉强听一下○C.不感兴趣,课堂上不爱听,感觉乏味,有时还打瞌睡○D.一点兴趣也没有,课堂上基本上是在看其它书籍或做其它作业2.你完成历史学科作业的态度是○A.每次都认真解答○B.有时抄袭别人的○C.老师不追究,多数时候没交作业○D.从没做过历史作业3.你所在班级历史教师作业布置的主要方式是(提示:可选择多项)○A.课堂完成作业○B.课后完成作业○C.布置课外作业○D.其它4.你所在班级历史学科作业布置的现状是:○A.作业量多○B.作业量一般○C.作业量太少○D.老师很少布置作业5.你对自己班级历史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满意的地方是哪些?(提示:可选择多项)○A.老师都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而布置作业,根本没有针对性训练,不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B.每项次布置的作业题型单一,作业布置缺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达不到训练的效果○C.每次作业都是要求所有的同学回答相同的几个问题,没有差异。
国家文物局关于东山古建筑群——铜仁城墙修缮工程立项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4.06.06•【文号】文物保函[2014]1919号•【施行日期】2014.06.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东山古建筑群--铜仁城墙修缮工程立项的批复(文物保函〔2014〕1919号)贵州省文物局:你局《关于送审〈铜仁城墙修缮工程设计方案〉的请示》(黔文物呈〔2014〕30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东山古建筑群-铜仁城墙修缮工程立项。
二、对所报方案提出修改完善意见如下:(一)该工程属文物修缮工程,应以现状加固为主要内容,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等文物保护原则,保护文物及其历史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工程范围包括铜仁城墙江宗门至中南门段、锦江大桥至东山脚下段。
(三)深化文物勘察,开展必要的岩土勘察,补充城墙构造做法、砌筑材料和残损状况的说明,准确评估基础下沉等病害范围、原因及发展程度,为方案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四)严格控制工程量,不应修复和重建已毁城墙。
确需修复的,应补充必要性说明及依据。
(六)加强原材料和原工艺的研究和利用,进一步细化工程做法和工艺要求。
明确各种材料的材质要求和配比说明;桐油灰勾缝、高压灌浆加固的设计依据不足,应予进一步论证和调整;对坍塌部分城墙维修的做法不妥,应先砌筑墙心后包砌外墙。
(七)补充设置双波梁护栏的必要性说明及环境影响评估,补充说明护栏的材料、做法。
补充垛口修复的控制要求及垛口与护栏交接的详细设计。
(八)补充城墙顶面和墙基的防渗、排水设计。
(九)进一步规范方案文本和图纸。
平面图中应补充标注维修位置和范围;补充必要的城墙剖面图和维修详图;补充尺寸及标高标注。
(十)进一步明确铜仁城墙的展示利用方式,并在方案设计中予以体现。
三、请你局根据上述意见和《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试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工程申报审批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组织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单位编制工程技术方案,委托我局认定的第三方咨询评估机构进行方案技术评审,并依据第三方咨询评估机构的评估结论进行审批。
第39卷第4期2020年7月曲靖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QUJING NORMAL UNIVERSITYV c I39No4July.2020从《运铜纪程》看清代滇铜京运的用时张建明(曲靖师范学院中国铜商文化研究院,云南曲靖655011)摘要:《运铜纪程》一书记载了道光二十年(1840年)正运一起京铜往返的内容。
线路和用时在书中均记录清晰,这对于研究滇铜京运的变迁史有着重要意义。
以《云南铜志》中的“运员限期”为参考,对《运铜纪程》中的运员用时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运员黎恂从昆明到通州实际用时10个月零10R,比限期多了15当年的正运一运、二运从昆明出发的时间均比限期延后了20天$关键词:1840年;滇铜;京运;限期;运铜纪程中图分类号:K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879(2020)04-0078-09《史记•货殖列传》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1+有清一代,在承载着利益往来的货币中,行用最广,最深入百姓生活的莫如铜钱(清代官方称制钱)#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时,清圣祖在上谕中自豪地说:“钱法流行莫如我朝,南至云南、贵州,北至蒙古,皆用制钱,从古所未有也!”*2+庞大的铜钱帝国离不开铜料供给,到清朝中后期时,这一历史使命落在了滇铜的肩上,由此才有了持续百年、绵延万里的滇铜京运①#滇铜京运,顾名思义,“系指将云南出产之铜运至京师,供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鼓铸制钱”⑶。
大规模滇铜京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乾隆元年(1736年),当时的滇铜与洋铜平分秋色,各占当年京局用铜的半壁江山(滇铜、洋铜各200万斤,共计400万斤)。
“到乾隆三年(1738年)时,清廷确定以乾隆四年(1739年)为始,京局鼓铸所需的400万斤铜全部由滇铜提供;乾隆四年时,又确定以乾隆五年为始(1740年),每年加运170.4万斤滇铜。
”⑷由此,自乾隆五年的庚申运开始,“每年运京滇铜正运’400万斤、’加运’170.4万斤,每百斤加耗铜8斤、带余铜3斤,共计630余万斤”*5+的滇铜京运事业便开始了,浩浩荡荡,绵延万里,前后经历乾、嘉、道、咸、同、光、宣七朝,历时一百七十余年②#道光二十年,时任云南大姚知县的黎恂被委任为当年的京铜首起正运官,《运铜纪程》一书便是黎氏该次京运往来的记录#按当时的表述习惯,黎恂参与的是道光二十年(庚子年)正运一起京铜。
贵州铜仁傩堂戏及其文化精神郭大章1, 王天培2(1 重庆巴蜀中学渝东分校,重庆奉节404600; 2 重庆市梁平中学,重庆梁平405200)摘 要:作为远古社会中原始宗教的祭祀仪式之一,傩的产生、延续和流传,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在中国傩戏研究界有一种说法:世界的傩戏在中国,中国的傩戏在贵州,贵州的傩戏在铜仁。
试图从铜仁傩堂戏的渊源、内涵以及特色着手,分析铜仁傩堂戏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及其文化精神价值。
关键词:傩堂戏; 渊源; 内涵; 宗教信仰; 文化精神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09)07-0011-05Nuo Tang Opera in Tongren ,Guizhou and Its Cultural SpiritGUO Da-zhang 1, WANG Tian-pei2(1 The East Branch of Chongqing Ba Shu Middle School,Fengjie ,Chongqing 404600;2 Chongqing Liang ping Middle School,Lian gpin g ,Chongqing 405200)Abstract :As one of the sacrificial ceremonies in the ancient pri mitive religious community,the emergence,spread and renewal of Nuo Opera has a history of thousand years.There is a saying in Chinese research on Nuo Opera:Nuo Opera of the world is in China,Chinese Nuo Opera i s in Guizhou,Guizhou Nuo opera is in T ongren.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origin,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ongren Nuo T ang Opera,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asons on the formation of Tongren Nuo Tang Opera and its cultural and spiri tual values.Key words :Nuo Tang Opera; origin; connotation; religious beliefs; cultural spirit收稿日期:2009-05-10作者简介:郭大章(1982-),男,土家族,重庆酉阳人,重庆巴蜀中学渝东分校教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民间文学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