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案(人教版初二下)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举例说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的异同点。
3.关注昆虫在自然界及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学习过程】探究任务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自主探究(预学自学)认真观察教材第10页家蚕生殖发育过程图,结合相关文字,完成下列问题:1.将各图按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进行排序(用序号排列),家蚕的一生要经过、、和四个时期。
2.家蚕通过方式产生后代,这种生殖方式的特点是。
3.像家蚕这样,在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和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
合作交流(互学)1.为了获得更多的蚕丝,应延长家蚕发育的那个时期?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准确吗?你能改变其中的两个字使之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吗?跟踪训练(助学)1.下面是家蚕发育过程各阶段的形态图,其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④③②① D.②④③①2.“毛毛虫”“蝴蝶”分别是此类昆虫发育的哪两个时期?()A若虫、成虫 B 幼虫、成虫 C卵、若虫 D幼虫、卵探究任务二:其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自主探究(预学自学)阅读课本第11页的文字,结合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1.完全变态:昆虫的发育经过、、、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如等昆虫。
2.不完全变态:昆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三个时期。
如等昆虫。
3.蝗虫的若虫与成虫的相同点是 ;不同点是。
合作交流(互学)比较家蚕与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的异同点。
相同点不同点家蚕蝗虫跟踪训练(助学)1、蝗虫的发育过程正确的是()A.卵→蛹→成虫 B.卵→若虫→成虫 C.卵→若虫→蛹→成虫 D.若虫→卵→成虫2、蝗虫与家蚕的发育过程相比,主要是少了()期?A.卵 B.成虫 C.幼虫D.蛹拓展提高1.家蚕对人类有哪些益处?2.什么时期是灭蝗的最佳时期?【当堂达标】1.家蚕的发育过程正确的是()A.卵→幼虫→成虫→蛹 B.蛹→幼虫→卵→成虫C.卵→幼虫→蛹→成虫 D.卵→蛹→幼虫→成虫2.家蚕和蝗虫的生殖方式应属于()A.有性生殖 B.无性生殖 C.分裂生殖 D.孢子生殖3.下列昆虫的发育不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的是()A、菜粉蝶B、蝗虫C、家蚕D、蝇4.在蝗虫发育过程中,跳蝻是蝗虫的()A.若虫 B.卵 C.成虫 D.蛹5.成语“作茧自缚”说明此时家蚕已进入了()期?A.卵 B.幼虫 C.蛹 D.成虫.6.右图中A、B分别表示雄蛾和雌蛾,C表示阶段,E表示阶段。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案一【课标标准内容背景说明】课标陈述: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教材: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二节二【课程标准分解分析】1、通过快速识别图片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昆虫,关注昆虫在自然界及人类生活中的作用;通过与其他节肢动物的图片对比,回忆昆虫的特征。
2、通过观看养蚕及家蚕的发育过程视频资料和结合课本内容,准确说出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了解变态发育的特点。
3、通过观察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视频及其发育过程示意图,了解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及其特点并总结蝗虫的发育过程。
4、通过对蝗虫生殖和发育过程的了解,区别与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的异同点,从而总结变态发育中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点。
5、通过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并尝试提出提出具体、明确的问题。
三、课时:1课时四、落实目标的评价方案1、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快速识别老师所出示的图片上的昆虫及其作用;通过对比常见的昆虫和蜘蛛之类的“虫子”达成了目标1。
2、通过“养蚕及家蚕的发育过程”视频和出示的“家蚕生殖和发育过程标本”图,独立完成学案任务1上的问题并结合学生黑板展示交流,达成目标2。
3、通过阅读课本资料,结合教师出示的图片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小组讨论交流学案的思考问题,师生共同完成而达成目标3。
4、通过学生结合视频蝗虫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及阅读课本,识图,教师和学生共同纠正讨论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最后对比总结与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异同点,总结达成目标4.5、通过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和学生自己尝试提出具体、明确的问题,达成目标56、通过“练一练”环节,继续巩固达成的目标1-4。
五、教学准备视频资料(家蚕的发育,蝗虫生长和发育过程),图片资料:日常接触的昆虫图片和其他节肢动物图片,家蚕的生殖和发育标本图片,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示意图和标本图片。
六、教学设计【新课导入,课件投影】通过出示法布尔绿色的蝈蝈,由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引出法布尔的昆虫记。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二节内容,课程标准对整个第一章要求都是了解层次,重点是要学生在了解的过程中,关注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本节讲的是《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材中以毛毛虫和蝴蝶之间的关系引入,分别以家蚕和蝗虫为例,介绍了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和特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已经构建了一些前科学概念,如昆虫中的蝗虫,同学们都认识,但对其生活史中所发生的变化缺少了解;少数同学有饲养家蚕的经历,对家蚕的生活史有直观的认识,但绝大多数同学缺乏和昆虫的近距离接触,也就是虽熟悉却不了解或了解的不够全面。
对于“变态”的概念,同学们有自己直观的认识,但不能用科学的术语来说明,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感性的认知材料,图片或者视频资料,便于学生理解,对学生的前概念进行纠正和丰富。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通过观察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举例说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的异同点。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提高观察、比较与描述生命现象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合作、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昆虫在自然界及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及关系,树立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2.辩证地看待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描述家蚕、蝗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2.举例说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异同点。
(二)教学难点1.说出昆虫变态发育的特点。
2.举例说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异同点。
五、设计思路本节先以学生熟悉的蝴蝶导入,先认识“毛毛虫”到蝴蝶的发育过程,以此导入课程学习。
然后第一环节“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说说家蚕的发育过程,并以中华民族的“养蚕缫丝”和“丝绸之路”的介绍渗透情感教育;再利用教材中的“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讨论、合作探究,以贴图排序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家蚕生殖的方式及发育的过程,再生成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并认识其他一些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第二环节“其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并观察蝗虫的发育过程图片,也进行排序,然后通过对若虫和成虫的比较,生成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
《昆虫的生殖发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是人教社2012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探究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的特征,理解生物发育过程中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理解生物生殖与发育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同时强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思维模式。
二、学情分析1.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生物学一个学年,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他们的优点是对生物学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其中生殖和发育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对于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有感性认识。
2.学生观察图片的经验丰富,对身边的生物学现象也有一些了解,但深入观察的意识不强,所以归纳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要加强。
3.能领会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但需要掌握更多的实例。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构建生物的发展观、结构与功能观。
2. 任务驱动探究,认真观察发育现象,总结分析归纳有性生殖的主要概念,学会区分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认同生物的特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3.延伸课本知识,探究昆虫的生殖发育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科素养和人文情怀。
四、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昆虫的有性生殖过程与发育特征。
(2)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1)自主归纳有性生殖的特征。
(2)区分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五、教法学法为了落实本节课的重点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采用了“任务驱动”导学,推理归纳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在问题驱动方面,我对教材中“讨论”环节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和延伸,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内容讨论,及时评价反馈并深入挖掘问题。
六、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二、蝗虫的生殖发育1.有性生殖 1.有性生殖2.变态发育——完全变态 2.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 描述变态发育的过程,说明变态发育的概念。
3. 比较家蚕和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分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过程的异同。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增强观察、分析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目标:
关注生物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学会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释自然现象。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变态发育的概念;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一、昆虫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卵生)
二、昆虫的发育方式: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注意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比较等活动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让学生获得有关昆生生殖发育的最直接的感性认识,效果很好。
教师大胆地设计了一系列的讨论问题,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探究、去展示、去交流。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符合新课程所提倡的“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
由于本节内容对学生而言,难度不是很大,加之学生在生活中对昆虫都不陌生,所以教师应该更大程度的让学生自主学习。
另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一点体会:在教学活动中,的确应该注意生物学知识的生活化,知识源于生活,有许多知识只有融入于生活实际才能感受到其存在的价值。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主备人:复备人:时间:2022年月日
二、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
与方法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宗旨与意图
展示图片
出示一些常见动物的名称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辨析
小组合作
请同学们说出图片昆虫的名称及特点
质疑:昆虫有哪些主要特征?
1、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2、头部有触角;
3、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4、身体覆盖外骨骼。
指导根据特征辨析
蜜蜂、蟋蟀、螃蟹、蝉、蝗虫、蚯蚓、
蝇、蚊子、虾、珊瑚、蜻蜓、螳螂、
水蛭、蝴蝶、蝼蛄、蜘蛛、家蚕、蚂
蚁、水蚤、蜈蚣、大鲵、蜗牛、壁虎
指导学生观察家蚕生活史,概括家蚕
生殖、发育特点
1、生殖方式—--有性生殖
2、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3、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经过卵、幼
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种发育过
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例如:蝇、蚊、
蜂、蝶、蚂蚁、跳蚤、甲虫等
对比蝗虫的生活史,指导学生说出与
家蚕的区别
1、生殖方式——有性生殖
赏析、回
答
积极思
考、概括、
总结
识别回答
小组合作
完成
分小组汇
报
为本节课学习奠定知
识基础。
训练思维
提高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
力
培养概括总结能力及
小组合作交流、表达
能力能力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 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3. 培养观察思考的能力,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锻炼评价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 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过程的异同。
2. 完成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习“家蚕与人类的关系”,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关注昆虫生殖与环境适应的特征,理解生物多样性性的意义。
3. 辩证地认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养成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举例说出昆虫生殖和发育过程,举例说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过程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过程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展示目标二、自主预习:阅读教材P9--P12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做好标记:1.昆虫的生殖方式是什么?发育有哪两种方式?2..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哪几个阶段?3.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哪几个阶段?三、合作讨论填写:1、“观察与思考”,请仔细观察课本P10图,据图回答问题:(1)将各图按照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进行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写序号)(2)家蚕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家蚕的一生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时期。
(4)家蚕吐丝的时期是期____________________(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家蚕的发育过程分析,这句诗有什么不准确的地方?(6)____________________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生物:1.2《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训练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过程的异同;通过饲养家蚕等的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通过“家蚕与人类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揭示“金蝉蜕壳”背后的生物学事实,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结构与环境的适应;通过诗词,渗透人文教育;关注昆虫生殖与环境适应的特征,理解生物多样性性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昆虫生殖发育的过程和特点难点: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课前准备教师:组织部分学生饲养并观察某种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准备昆虫生殖发育过程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学生:饲养并观察记录其生殖发育过程参考课时:2课时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2、其他昆虫的发育像家蚕、蜜蜂、蝇、蚊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像蝗虫、蟋蟀、螳螂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
对昆虫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形成全面的观点。
得出结论部分学生表述交流 看书讨论 得出结论 课后实验进一步明确 巩固新知 事吗?悠悠文明史,慢慢丝绸路。
小小的家蚕不仅同中华文明紧密相连,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你养过家蚕吗?你知道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吗?请养过蚕的同学介绍蚕的发育过程,学生之间进行补充和完善,教师对其中的错误不做纠正,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蚕发育过程的录像或幻灯片,看后修正和完整描述蚕发育的一般过程,或者将书上的图片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排列。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举例说明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举例说明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点。
2、能力方面◆观察、记录、整理和分析信息,进行合作和交流。
◆运用比较的方法形成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关注昆虫在自然界和人类的生活中的作用。
◆辩证地认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举例说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点。
三、教学难点举例说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点。
四、教学设计思路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与人类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对昆虫的生活生殖和发育过程也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因此本课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熟悉的实例入手以获取相关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为“家蚕部分”,安排了“我来说养蚕”的活动,然后利用教材中的“资料分析”,通过排序、展示、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家蚕养殖的方式及发育所经过的阶段,再播放家蚕发育过程的视频,使学生加深理解,并养成“变态发育”的概念。
第二环节为“蝗虫部分”,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观察插图、阅读课文,同时与家蚕的发育过程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的概念,理解二者的区别。
然后教师列举其他实例,强化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达成“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学习目标。
第三环节是分析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增加这些内容是为了使学生理解每种生物都有存在的价值,应辩证地看待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
总之,教师尽量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对比、讨论,自主完成概念的建构,体现“生成性”的新课程理念。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包括蝴蝶和蝗虫的发育过程、蝗虫对农作物危害以及赤眼蜂的图片,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视频。
2、学生准备收集饲养家蚕的资料,并相互交流;收集常见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资料六、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1、发育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2、生殖方式:有性生殖3、发育特点:完全变态发育二、其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蝗虫的生殖和发育1)发育过程:受精卵→若虫→成虫2)发育特点:不完全变态发育2、家蚕与蝗虫的发育过程的异同三、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昆虫的生殖是有性生殖。
2、掌握昆虫变态发育的两种方式——即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3、了解昆虫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特点。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昆虫生殖发育过程的观察,培养观察思考的能力,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2、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学情分析在学习《昆虫的生殖》之前,学生在八年级上册已经知道了昆虫的基本结构特征,对昆虫外骨骼的作用以及昆虫的蜕皮现象都有一定的认识,初步了解了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理论知识基础。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直接知识经验和间接知识经验都特别匮乏,知识面过于狭窄,很多学生没有养蚕的经历,对蚕的一生基本没有认识,课本设置的对蚕的一生进行排序,学生很茫然,更无法从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方面比较幼虫和成虫的差别。
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部分着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评价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学生特别薄弱和急需提高的方面。
没有厚积的知识储备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基础,学生很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更不用说评价别人的问题,很容易把评价问题变成回答问题。
基于这样的学情,本节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课外多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从生活中主动获取生物学知识,更要学以致用,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举例说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异同点;尝试评价问题。
4教学策略:本课为1课时。
本课是围绕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三个概念展开的。
为了让学生能理解和区分这些概念,教材不是生硬的给出概念,而是从学生熟悉的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去分析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列举说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的异同点。
3.关注昆虫在自然界及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1.通过比较,分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过程的异同;2.通过观看视频,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情感目标:1.通过“家蚕与人类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通过诗词,渗透人文教育。
二、教学重点1.描述家蚕、蝗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三、教学难点1.说出昆虫变态发育的特点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步:温故知新环节1:师友互查1.有性生殖:由结合形成,再由其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的遗传特性,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
2.无性生殖:不经过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的后代,只具有的遗传特性。
3.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等,常见的方式有和。
4.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
第一步:温故知新环节2:教师引导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其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3.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等,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
4.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分生组织)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
导入新课:通过毛毛虫和蝴蝶的图片,提出问题:“毛毛虫”从哪来的?它怎么会变成美丽的蝴蝶?从而导入新课: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学生研读学习目标,有目的进行学习。
第二步:探究释疑环节1:师友解惑自主互助提纲:1.家蚕与人类的关系如何?P92.师友讨论完成观察与思考P10讨论题。
3.什么是变态发育?分为几种?P10-114.蝗虫的生长发育经过了哪几个时期?P115.比较蝗虫幼虫和成虫的差异? P116.什么是完全变态?列举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有哪些?P117.什么是不完全变态?列举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有哪些?P11先自主学习,后师友讨论第二步:探究释疑环节2:教师点拨1.根据教师出示的图片,师友回答:家蚕与人类的关系如何?从就业、商业、文化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家蚕与人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