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缺素及病害图
- 格式:pdf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23
营养元素作物缺乏元素表现图
植株矮小,瘦弱。
特别是地上部分,所受的影响比地下部分更明显。
严重时下部老叶几乎显黄色,甚至干枯死亡。
制,较细小。
迟缓、不正常地早熟,种子少而小,颗粒重低等问题。
叶色暗绿缺乏光泽,下部老叶和茎秆呈紫红色,开花结果少,且延迟
成熟,产量低。
片上出现褐色斑点或斑块,但叶中部、叶脉和近叶脉处仍为绿色。
随
着缺钾程度的加剧,整个叶片变为红棕色或干枯状,坏死脱落。
随后向叶基部和中央扩展,但叶脉仍保持绿色,在叶片上形成清晰的
网状脉纹。
严重时叶片枯萎、脱落。
变硬、易碎,提早脱落。
叶片呈黄白色,而老叶仍保持绿色。
如果果树新梢顶端的叶片变为黄白色,新梢顶叶脱落后,形成梢枯病。
色或灰色斑点,
叶病”
点,植株矮化,生长缓慢。
玉米早期出现“白芽病”
缺粒秃尖。
水稻植株矮缩、称“矮缩病”
称“小叶病”
出现许多细小的灰褐色斑点,叶片向下卷曲,根瘤发育不良。
柑橘呈斑点状失绿,出现“黄斑病
现明显“黄斑
如降低烟草的燃烧性,降低薯类作物的淀粉含量。
皱缩,植株矮化,茎及叶柄易裂开、花发育不全,果穗不实,蕾花易脱落,块根、浆果心腐或坏死。
农作物缺素症状图文大全!缺素症病因植物缺乏某些营养元素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①土壤贫瘠。
有些由于受成土母质和有机质含量等的影响,土壤中某些种类营养元素的含量偏低。
②不适宜的pH。
土壤pH是影响土壤中营养元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在pH低的土壤中(酸性土壤),铁、锰、锌、铜、硼等元素的溶解度较大,有效性较高;但在中性或碱性土壤中,则因易发生沉淀作用或吸附作用而使其有效性降低。
磷在中性(pH6.5~7.5)土壤中的有效性较高,但在酸性或石灰性土壤中,则易与铁、铝或钙发生化学变化而沉淀,有效性明显下降。
通常是生长在偏酸性和偏碱性土壤的植物较易发生缺素症。
③营养元素比例失调。
如大量施用会使植物的生长量急剧增加,对其他营养元素的需要量也相应提高。
如不能同时提高其他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就导致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发生生理障碍。
土壤中由于某种营养元素的过量存在而引起的元素间拮抗作用,也会促使另一种元素的吸收、利用被抑制而促发缺素症。
如大量施用钾肥会诱发缺镁症,大量施用会诱发缺锌症等等。
④不良的土壤性质。
主要是阻碍根系发育和为害根系呼吸的性质,如土体的坚实、僵韧程度,硬盘层、漂白层出现的高度,母岩的存在等,均可限制根系的纵深发展,使根的养分吸收面过狭而导致缺素症。
在氧化还原电位较低的水田中产生较多的 HS和有机酸等有毒物质,也能抑制水稻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使属于主动吸收的元素(磷、钾、硅)吸收不足,而引起缺素症。
小程序,润植乐植保小店,交易担保,一瓶包邮!点击图片购买!小程序⑤恶劣的气候条件。
首先是低温。
它一方面影响土壤养分的释放速度,另一方面又影响植物根系对大多数营养元素的吸收速度,尤以对磷、钾的吸收最为敏感。
这是气温偏低年分早稻缺磷发僵现象往往更为普遍的原因。
其次是多雨常造成养分淋失,中国南方酸性土壤缺硼缺镁即与雨水过多有关。
但严重干旱,也会促进某些养分的固定作用和抑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从而降低养分的有效性,导致缺素症发生。
大田作物缺素图谱大豆缺钙症状:大豆早期缺钙,胚叶的基部会产生大量黑斑,胚叶叶缘呈黑色,真叶叶片斑纹密集,节间缩短,茎秆木质化。
晚期缺钙时,叶色变为黄绿带红色或淡紫色,落叶迟缓。
防治方法:使用酷乐糖醇螯合钙(唯一可以在作物体内移动的钙肥)作为叶面喷施800-1500倍液。
一般每隔7d 左右喷1次,连喷2~3次可见效。
↓特征图说明:大豆幼苗缺钙,新叶褐腐枯死。
大豆缺钾症状:大豆缺钾时,老叶边缘变黄,逐渐皱缩向下卷曲,叶片中部仍保持绿色,而使叶片残缺不全,根系发育不良。
生育后期缺钾时,上部小叶柄变棕褐色,叶片下垂而枯死。
防治方法:叶面喷施可用酷乐钾(约旦进口钾肥)补充和调节植株的钾素营养。
↓特征图说明:缺钾大豆中下部叶片脉间失绿黄化,下部老叶叶缘焦枯,并伴有褐色斑点。
↓特征图说明:大豆缺钾田间黄化发生景观。
大豆缺镁症状:大豆缺镁时,较老的叶片变为灰绿色,叶脉间出现黄褐色斑点。
严重缺镁时,甚至发生组织坏死。
防治方法:用酷乐糖醇螯合镁,在症状激化之前喷洒,每隔5~7d喷1 次,连喷3~5次。
↓特征图说明:夏秋毛豆缺镁中部叶片脉间失绿黄化,叶面上有紫红或紫褐色斑点(块)。
↓特征图说明:秋季毛豆缺镁,叶片均匀黄化失绿,叶脉(主、侧脉)仍保持绿色,严重时脉间有棕褐色斑点。
大豆缺硼症状:新叶脉间全面黄化继而新叶及生长点枯死;下部叶片也由叶缘向内于叶脉间黄化,最终导致植株落叶枯死。
防治方法:土施一般选用酷乐基施硼(美国进口),每亩用量多在200-400g之间。
叶面喷施选用酷乐速溶硼或酷乐液硼(高浓缩聚合硼)叶面喷施。
↓特征图说明:大豆缺硼,顶端萎缩,叶皱缩变厚。
↓特征图说明:大豆硼毒,叶缘黄化、褐变,脉间有棕褐色坏死。
↓特征图说明:大豆缺硼的症状:新叶脉间全面黄化继而新叶及生长点枯死;下部叶片也由叶缘向内于叶脉间黄化,最终导致植株落叶枯死.↓特征图说明:大豆硼中毒的症状大豆对缺硼最敏感。
最初在叶缘部可见褐色斑点,而后则连成一片大豆缺铁症状:其特征是叶脉间变为黄色,而初期叶脉保持绿色,随后较新的叶片包括叶脉,有时几乎变为黄白色。
作物缺素症大全作物缺素症大全xx一、缺氮,幼苗矮化、瘦弱、叶丛黄绿;叶片从叶尖开始变黄,沿叶片中脉发展,形成一个“V”形黄化部分;致全株黄化,后下部叶尖枯死且边缘黄绿色;缺氮严重的或关键期缺氮,果穗小,顶部籽粒不充实,蛋白质含量低。
二、缺磷,嫩株敏感,植株矮化;叶尖、叶缘失绿呈紫红色,后叶端枯死或变成暗紫褐色;根系不发达,雌穗授粉受阻,籽粒不充实,果穗少或歪曲。
三、缺钾,下部叶片的叶尖、叶缘呈黄色或似火红焦枯,后期植株易倒伏,果穗小,顶部发育不良。
四、缺镁,幼苗上部叶片发黄。
叶脉间出现黄白相间的褪绿条纹,下部老叶片尖端和边缘呈紫红色;缺镁严重的叶边缘、叶尖枯死,全株叶脉问出现黄绿条纹或矮化。
五、缺锌,严重的幼苗出土后在2周内显症,叶片具浅白条纹,后中脉两侧出现1个白化宽带组织区,且中脉和边缘仍为绿色,有时叶缘、叶鞘呈褐色或红色。
六、缺硫植株矮化、叶丛发黄,成熟期延迟,与缺氮症状相似。
七、缺铁,上部叶片叶脉间出现浅绿色至白色或全叶变色。
八、缺硼,嫩叶叶脉间出现不规则白色斑点,各斑点可融合成白色条纹;严重的节间伸长受抑或不能抽雄及吐丝。
九、缺钙,当土壤缺钙时,幼苗叶片不能抽出或不展开,有的叶尖粘合在一起呈梯状,植株呈轻微黄绿色或引致矮化。
十、缺锰,幼叶脉问组织慢慢变黄,形成黄绿相间条纹,叶片弯曲下披,别于缺镁。
缺素病因:一、缺氮,是因有机质含量少,低温或淹水,特别是中期干旱或大雨易出现缺氮症。
二、缺磷,低温、土壤湿度小利于发病,酸性土、红壤、黄壤易缺有效磷。
三、缺钾,一般沙土含钾低,如前作为需钾量高的作物,易出现缺钾,沙土、肥土、潮湿或板结土易发病。
四、缺镁,土壤酸度高或受到大雨淋洗后的沙土易缺镁,含钾量高或因施用石灰致含镁量减少土壤易发病;五、缺锌,系土壤或肥料中含磷过多,酸碱度高、低温、湿度大或有机肥少的土壤易发生缺锌症。
六、缺硫,酸性沙质土、有机质含量少或寒冷潮湿的土壤易发病。
七、缺铁,碱性土壤中易缺铁。
作物名称花生元素名称铁症状描述花生缺铁,叶脉绿色,叶脉间组织变黄。
缺素图片作物名称花生元素名称氮症状描述花生缺氮叶片发黄。
缺素图片作物名称花生元素名称镁症状描述花生缺镁老叶边缘失绿,向中脉逐渐扩展,随后叶缘部分呈橘红色。
缺素图片作物名称花生元素名称钙症状描述施钙、钙硼配合施用与不施肥花生籽粒对比。
缺素图片作物名称花生元素名称锰症状描述花生严重缺锰,叶脉间失绿缺素图片作物名称花生元素名称硼症状描述施钙、钙硼配合施用与不施肥花生籽粒对比。
缺素图片作物名称花生元素名称铁症状描述花生对缺铁敏感,缺铁表现为新叶黄化,叶脉保持绿色缺素图片作物名称花生元素名称钙症状描述花生缺钙对比试验:左边为施钙花生荚果,左边为未施钙花生荚果。
缺素图片作物名称花生元素名称钾症状描述花生缺钾最初老叶出现黄斑,进一步缺钾时褪绿区增大,仅沿中脉两侧留下狭窄绿色区。
较新叶片出现黄斑的同时,较老叶片出现黑褐色圆点。
缺素图片作物名称花生元素名称硫症状描述花生缺硫新叶较小、较黄从叶柄处植株更加直立,使得三片小叶呈V字型。
植株矮小。
缺素图片作物名称花生元素名称锌症状描述花生对锌敏感,锌中毒会使茎杆损伤。
缺素图片作物名称花生元素名称硼症状描述花生缺硼,空心缺素图片作物名称花生元素名称硼症状描述花生硼中毒自叶缘开始变褐。
缺素图片作物名称花生元素名称硼症状描述花生硼中毒自叶缘开始变褐。
缺素图片作物名称花生元素名称钙症状描述缺素图片作物名称花生元素名称钾症状描述花生最初缺钾老叶出现黄斑。
进一步缺钾,褪绿区增大,仅沿中脉留下狭窄绿色区。
在叶片出现黄斑的同时,老叶上出现黑褐色圆点。
缺素图片作物名称花生元素名称锰症状描述花生籽粒缺锰典型“湿斑病”缺素图片作物名称花生元素名称硼症状描述花生缺鹏幼苗期症状表现为顶芽下卷,甚至枯萎死亡,腋芽抽发。
成株矮缩,叶片脉间失绿,叶尖下弯,老叶粗糙增厚,主根尖端死亡,侧根多而短、僵直,根瘤发育不良。
开花不正常,脱落多,荚少,多畸形。
水稻缺素图谱水稻缺氮当水稻老叶发黄、叶尖干枯时(如上图所示),即表示水稻可能开始缺氮,随后发展到幼叶也出现淡绿色或黄色。
具体表现为,苗期植株矮小、茎秆细弱、分蘖减少(如下图所示),后期稻穗短小、穗粒数少且不饱满。
水稻缺磷水稻缺磷症状首先表现在老叶上,从叶片尖端开始呈暗绿色或紫红色,而后向叶片基部扩展(如上图所示)。
下图为不施磷肥(左)与施磷(右)稻田的对比,从整株发育方面来看,缺磷导致植株发僵矮小,不分蘖或分蘖减少。
水稻缺钾与缺氮或缺磷相似,水稻缺钾也首先表现在老叶上。
水稻缺钾导致叶片失绿呈黄褐色到橘黄色,而与缺氮表现不同的是,缺钾初期的老叶叶尖和叶缘焦黄并伴有褐色斑点或条纹、叶中为绿色(如上图所示),进而发展至整个叶片。
另外,缺钾容易导致水稻根系黑色腐烂,稻米品质降低。
由于钾在植物体内流动性强,再利用程度高,因此缺钾症状多在水稻生长中后期才能被观察到(下图)。
水稻缺钙缺钙水稻首先发生于植株分生组织,即根尖、顶芽等生长点部位出现缺素症,植株组织柔软,根系易腐烂死亡,幼叶卷曲且叶缘枯黄并坏死。
如下图所示,与最左侧正常水稻植株相比,缺钙植株叶片上部枯死,根系发育不足,中后期易倒伏。
水稻缺镁水稻的缺镁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下部叶片脉间失绿,并伴随褐色或紫红色斑点或条纹(如下图所示)。
水稻缺硫水稻缺硫时蛋白质合成受阻导致叶片失绿黄化,其外观症状与缺氮相似,但发生部位不同:缺硫症状首先出现于幼叶,而缺氮证则先出现于老叶。
如上图所示,与上面不缺硫的正常叶片相比,下面缺硫叶片呈均匀的淡黄色。
缺硫严重时,水稻整株黄化,植株矮小(下图)。
水稻缺铁水稻缺铁总是从幼叶开始,典型症状是叶脉间出现失绿现象,在叶片上表现出明显的叶脉深绿而脉间黄化,黄绿相间现象如下图显示:与左边不缺铁的正常叶片相比,中间叶片脉间失绿黄化,右边缺铁叶片则几乎完全白化。
水稻缺锰水稻缺锰时通常表现为叶片脉间失绿并出现杂色斑点,而叶脉仍保持绿色。
如下图所示,缺锰导致水稻叶片呈黄绿相间分布,并伴有黄褐色斑点出现。
教教大家如何识别作物缺素作物营养失调表现部位示意图表示作物缺少营养元素易表现的部位,缺氮、磷、钾、镁元素时主要表现在作物老叶片上,缺氯、硫、钙、硼、铁、铜、锌、锰、钼表现在嫩叶片上。
作物缺氮症状氮不足时植株生长矮小,分枝分蘖少,叶色变淡,呈浅绿或黄绿,色泽均一,尤其是基部叶片。
因氮易从较老组织运输到幼嫩组织中再利用,首先从下部叶片开始黄化,逐渐扩展到上部叶片,黄叶脱落提早。
株型也发生改变,瘦小、直立,茎杆细瘦。
根量少、细长而色白。
侧芽呈休眠状态或枯萎。
花和果实少。
成熟提早。
产量、品质下降。
作物缺磷症状植物缺磷时植株生长缓慢、矮小、苍老、茎细直立,分枝或分蘖较少,叶小,呈暗绿或灰绿色而无光泽,茎叶常因积累花青苷而带紫红色。
根系发育差,易老化。
由于磷易从较老组织运输到幼嫩组织中再利用,故症状从较老叶片开始向上扩展。
缺磷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少而小。
成熟延迟产量和品质降低。
轻度缺磷外表形态不易表现。
不同作物症状表现有所差异。
作物缺钾症状作物缺钾时纤维素等细胞壁组成物质减少,厚壁细胞木质化程度也较低,因而影响茎的强度,易倒伏。
蛋白质合成受阻。
氮代谢的正常进行被破坏,常引起腐胺积累,使叶片出现坏死斑点。
因为钾在植株体中容易被再利用,所以新叶上症状后出现,症状首先从较老叶片上出现,一般表现为最初老叶叶尖及叶缘发黄,以后黄化部逐步向内伸展同时叶缘变褐、焦枯、似灼烧,叶片出现褐斑,病变部与正常部界限比较清楚,尤其是供氮丰富时,健康部分绿色深浓,病部赤褐焦枯,反差明显。
严重时叶肉坏死、脱落。
根系少而短活力低,早衰。
作物缺硫症状缺硫植物生长受阻,尤其是营养生长,症状类似缺氮。
植株矮小,分枝、分蘖减少,全株体色褪淡,呈浅绿色或黄绿色。
叶片失绿或黄化,褪绿均匀,幼叶较老叶明显,叶小而薄,向上卷曲,变硬,易碎,脱落提早。
茎生长受阻,株矮、僵直。
梢木栓化。
生长期延迟。
缺硫症状常表现在幼嫩部位,这是因为植物体内硫的移动性较小,不易被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