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2.1《哲学的基本问题》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312.50 KB
- 文档页数:5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理解:(1)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2)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3)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分析:(1)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2)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3)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能力目标:(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2)比较、分析的能力(3)抽象思维能力3、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二、【重点、难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三、【整体感知】:同学们学习本课,将通过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一直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历史。
通过对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中,感受哲学思辨的独特魅力,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四、【方法点津】:(1)列举古代思想家的著名言论,进行分析、判断。
(2)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具体做法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结合事例说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4)结合当地政府的政策、举措分析是否坚持了唯物主义。
(5)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并结合本课知识进行归类、总结。
五、【课文导语】: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
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行。
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各种哲学派别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掌握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吸收前人的智慧,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第一框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课堂探究: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探究提示: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如宇宙、人生、思维等,但是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必修4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理解: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分析: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2、能力目标:(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2)比较、分析的能力;(3)抽象思维能力。
3、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二、重点、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三、整体感知同学们学习本课,将通过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一直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历史。
通过对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中,感受哲学思辨的独特魅力,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四、方法点津(1)列举古代思想家的著名言论,进行分析、判断。
(2)结合当地政府的政策、举措分析是否坚持了唯物主义。
(3)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并结合本课知识进行归类、总结。
五、知识点整合第一框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多方面的。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
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
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哲学的基本问题一、教学课题:哲学的基本问题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授新课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哲学的哲学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观点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二)教学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教师讲解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那么在哲学研究的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等很多的问题上,有没有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呢?如果有应该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么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请大家思考一下。
(二)讲授新课教师:好了,我想请几位同学回答一下刚才老师提问的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很好,刚才有的同学说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的,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也可以说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问题。
那好既然知道了哲学的基本问题,那它包括哪些内容呢?教师:范缜大家知道吧,他是南朝齐、梁时唯物主义的哲学家和无神论者。
在梁武帝宣布佛教为国教后,他仍坚持反对佛教,并著《神灭论》。
他从“形神相即”和“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的根本命题出发,论证形体和精神的关系的问题。
那好,我想问大家一下,这里的形是什么呢?学生:形是指物质存在的东西。
教师:很好,我们把它归纳成是物质。
(副板书,物质)那么,上面的神指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教师:所谓神指的是思维的现象,我们归纳成是意识(副板书,意识)。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必备知识(1)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内容(2)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2、关键能力:通过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学习,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通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的体悟,培养学生初步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3、核心素养:让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教学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难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认知3个概念,明确3对关系在人类哲学史上,各种哲学派别相互争辩,共同发展,哲学思想在曲折中前行。
哲学争辩的焦点是什么?贯串哲学发展发展始终的是一个什么问题?这就是本课将学习的哲学的基本问题。
讲授新课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0-12,思考下列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内容?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4、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教师点拨:注意:(1)“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师举例:思维(意识)属于主观的东西:理论、计划思想、观点、经验、设想、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目标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存在(物质)属于客观的东西:环境、国情、地球、实际情况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事物。
思考:新冠病毒的存在;脑子里关于新冠病毒的思维认识。
二者谁先谁后?有两种观点:认为(1)先有新冠病毒的存在,后有脑子里关于新冠病毒的思维认识,存在决定思维(2)先有脑子里关于新冠病毒的思维认识,后有新冠病毒的存在,思维决定存在你赞同哪种观点?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二层级合作探究一老师布置P12《重点难点探究》(一)中的问题,要求学生分小组先进行讨论,然后形成小组意见,最后再要求小组展示,小组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样:在座位上口头表达、在黑板上板书、写在卡片上通过多媒体展示。
其间,老师要在全班走动,观察各组学生的讨论情况,并进行指导。
学生讨论结束后可以通过举手的方式看哪个小组最快,点最快的小组回答问题,针对答案要求小组其他成员补充或其他小组补充。
老师归纳点评:对各小组展示的内容进行点评,多肯定、鼓励,并强调正确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分小组共同讨论问题,人人参与,有疑惑举手问老师,并积极举手抢答。
一方面对本组代表发言进行补充,另一方面注意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做好补充的准备PPT展示合作探究二老师布置P12《重点难点探究》(二)的问题,要求同上。
老师归纳点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同上拓展应用要求全班同学思考P12《思维拓展应用》中的练习,并进行提问,注意提问时不要局限于少数学生,要注意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给所有人机会学生独立完成,积极举手发言,倾听其他同学的答案和老师的点评第三层级课内巩固布置学生完成P12~P13《基础智能检测》和《全新视角拓展》中的练习,根据时间进行提问和讲解快速完成练习并同桌对比答案、进行讨论第四层级课堂总结反思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师生共同完成P13《思维导图构建》,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完成并理解掌握《思维导图构建》,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课后进行反思PPT展示板书设计课后巩固布置学生完成《固学案》P5~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