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格式:ppt
- 大小:24.77 MB
- 文档页数:255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2篇)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1一、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
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
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如何学习数学,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实验和猜测的探索能力,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感性知识。
3、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4、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第二章有理数1、通过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做到形数结合。
3、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和运输律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能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体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优越性,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初步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对所给的数,能根据所要求的精确度(或有效数字的个数)取近似值。
第三章整式的加减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符号意识。
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出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掌握代数式书写的注意事项。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1.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1。
2让我们来做数学•单元测试•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2章有理数• 2.1正数和负数•2。
2数轴•2。
3相反数• 2.4绝对值•2。
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2。
6有理数的加法•2。
7有理数的减法• 2.8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2。
9有理数的乘法•2.10 有理数的除法•2.11 有理数的乘方•2.12 科学记数法•2.13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14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2.15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单元测试•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3章整式的加减•3.1 列代数式•3.2 代数式的值•3.3 整式•3.4 整式的加减•单元测试•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4.2 画立体图形•4.3立体图形的展开图•4.4平面图形•4.5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4.6角•4.7相交线•4.8平行线•单元测试•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5。
1 数据的收集•5.2数据的表示•单元测试•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 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6.2 解一元一次方程• 6.3 实践与探索•单元测试•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7章二元一次方程组•7。
1 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7.2 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法•7。
3 实践与探索•单元测试•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8章一元一次不等式•8.1认识不等式•8。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8。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单元测试•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9章多边形•8。
1 瓷砖的铺设•9.1 三角形•9.2 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外角和•9。
3 用正多边形拼地板•单元测试•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10章轴对称•10.1 生活中的轴对称•10.2 轴对称的认识•10。
3等腰三角形•单元测试•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11章体验不确定现象•11。
1可能还是确定•11.2机会的均等与不等•11.3在反复实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单元测试•同步练习•本章综合(老)第10章统计的初步认识•全章教案•10.1 统计的意义•10。
华东师范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学七年级上册,主要内容包括有理数及其运算、代数式、平面图形等基础知识,以及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的介绍。
1. 有理数及其运算:包括正数、负数、整数、分数等概念,以及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此外,还包括绝对值的概念和运算。
2. 代数式:包括代数式的定义、表示方法和性质,以及代数式的化简和求值。
3. 平面图形:包括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图形,以及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此外,还包括平移、对称等图形变换。
4. 数学思想、方法:包括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等,以及一些常用的数学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等。
此外,本书还安排了一些练习题和复习题,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电子书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 ......................... 2 §1.1与数学交朋友 .......................... 2 1. 数学伴我们成长 ....................... 2 2.人类离不开数学 ....................... 3 3. 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 6阅读材料华罗庚的故事 ......................... 6 视数学为生命的陈景润 (8)少年高斯的速算 ..................... 8 §1.2 让我们来做数学 ....................... 11 1.跟我学 .............................. 11 2. 试试看 .............................. 12 第徽?走进数学世界§1.1 与数学交朋友1. 数学伴我们成长当你呱呱落地降临人世的第一天,医生就要检测一下你的各项健康指标,为你量量身体的长度,称称你的体重,这些都与数和量有关,这就是数学,人生到世界上来的第一天就遇到数学,数学哺育着你成长。
随着年龄增长,你随时随地都在接触数学.你开始在大人们的指导下,学习数数;学习画三角形、方块和圆;用剪刀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或者用纸折出小鸟、小船等各种形状的玩具;到商店去购买你喜欢吃的各种食品;…….这一切的一切,你会逐渐意识到都和?数、数的运算、数的比较、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图形的位置有关,这又是数学.你进入学校,正式开始学习数学这门学科,懂得了初步的数学语言.知道了整数和分数;学会了加、减、乘、除;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几何图形;了解了简单的统计知识.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你变得更聪明了.2. 人类离不开数学自然界中的数学不胜枚举,如蜜蜂营造的蜂房,就是奇妙的数学图形——正六边形.这种结构消耗最少的材料,这里竟还有一个节约的数学道理在里面呢蜜蜂营造的蜂房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人类从蛮荒时代的结绳计数,到如今用电子计算机指挥宇宙航行,无时无刻不受到数学的恩惠和影响.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海洋石油钻井平台、人造地球卫星等等,莫不是人类数学智慧的结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本、利润、投入、产出、贷款、效益、股份、市场预测、风险评估等一系列经济词汇频繁使用,买与卖、存款与保险、股票与债券……几乎每天都会碰到.而这些经济活动无一能离开数学. 股市走势图在许多地方,我们常见到如图 1.1.1那样图案的地面,它们分别是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正六边形的材料铺成的,这样形状的地砖能铺成平整、无空隙的地面. 图 1.1.1那么除了这两种形状的材料外,还有哪些形状能够象图 1.1.1 那样铺满地面呢我们还可以举出如图 1.1.2,图 1.1.3,图 1.1.4所示的各种形状的材料,能够铺满地面. 图 1.1.2 图 1.1.3 图 1.1.4请你说出图中各种形状的名称.你还能举出其它的形状吗这些形状的材料为什么能铺满地面试一试1. 请举一个你在生活中用到数学的例子.2. 用剪刀将如图所示长方形纸片沿着一条直线剪成两部分,要使这两部分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又能拼成三角形和梯形,该怎么剪?第 2 题3. 人人都能学会数学数学并不神秘,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学好数学,只要通过努力,人人都能学会数学.阅读材料-华罗庚的故事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华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篇】【导语:】本文是###为您整理的华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篇】,欢迎大家查阅。
课题:1.2.1有理数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实行分类,培养分类水平;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实行分类知识重点准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探索新知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又知道了现在的数包括了负数,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任意写出3个数(同时请3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问题1:观察黑板上的9个数,并给它们实行分类.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学生可能只给出很粗略的分类,如只分为“正数”和“负数”或“零”三类,此时,教师应给予引导和鼓励.例如,对于数5,可这样问:5和5.1有相同的类型吗?5能够表示5个人,而5.1能够表示人数吗?(不能够)所以它们是不同类型的数,数5是正数中整个的数,我们就称它为“正整数”,而5.1不是整个的数,称为“正分数,,.…(因为小数可化为分数,以后把小数和分数都称为分数)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和持续完善,以及学生自己的概括,最后归纳出我们已经学过的5类不同的数,它们分别是“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按照书本的说法,得出“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看书了解有理数名称的由来.“统称”是指“合起来总的名称”的意思.试一试:按照以上的分类,你能作出一张有理数的分类表吗?你能说出以上有理数的分类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吗?(是按照整数和分数来划分的)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这个引入具有开放的特点,学生乐于参与学生自己尝试分类时,可能会很粗略,教师给予引导和鼓励,划分数的类型要从文字所表示的意义上去引导,这样学生易于理解。
有理数的分类表要在黑板或媒体上展示,分类的标准要引导学生去体会练一练1,任意写出三个有理数,并说出是什么类型的数,与同伴实行交流.2,教科书第10页练习.此练习中出现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学生作如下的说明.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地,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数集一般用圆圈或大括号表示,因为集合中的数是无限的,而本题中只填了所给的几个数,所以应该加上省略号.思考:上面练习中的四个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全体有理数的集合吗?也能够教师说出一些数,让学生实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