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16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306.68 KB
- 文档页数:30
导言政体、政府制度、国家结构、政治体制(名词解释)1研究西方政制制度的意义(简答)1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指导意义(论述)2 论法的精神(名词解释)3历史地认识和评价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制度(简答)3第一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第一节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制度的主要内容(简答)4雅典民主制的形成和发展(简答)6第二节古罗马国家的政治制度罗马帝国的元首体制(名词解释)8古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的内容(简答)8罗马共和时代的高级官吏的共同特点(简答)8古罗马政治制度的影响(论述,案例分析)8第三节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制度分封采邑制(名词解释)10行政自治(名词解释)11中世纪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特征(简答)11中世纪封建制度对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影响(论述)11第四节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形成文艺复兴(名词解释)13议会共和制(名词解释)13法理型政治与统治型政治的区别(简答)14西方国家行政集权化的表现(论述)15第二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第一节主权在民的原则主权在民(名词解释)15比较洛克的议会主权理论与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论述)16第二节代议制原则代议制(名词解释)17密尔关于代议制的论述(简答)18西方国家代议制通行的具体原则(简答)19第三节法治原则法治(名词解释)21司法独立(名词解释)21政治合法性(名词解释)21法治原则的主要内容(简答)21第四节分权制衡原则杰斐逊、汉密尔顿的分权思想(简答)22英国的分权制衡模式的特点(简答)22法国第三、第四和第五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中的分权制衡关系的不同特点(论述)23第五节人权原则人权宣言(名词解释)24人权理论的发展与人权的主要内容(简答)25近代自然权利学说对于西方政治制度的影响(论述)25 第三章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第一节西方选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普选制(名词解释)27英国宪章运动提出的改革要求(简答)27西方选举制度的意义(简答)27第二节西方选举制度的原则对西方选举制度的原则评析(论述)28分析西方国家普选权的实现过程(论述)29第三节选民、候选人和选区的划分职业代表制(名词解释)30地域代表制(名词解释)30选民资格的要件(简答)30候选人的资格要件(简答)31西方国家在划分选区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简答)31第四节选举过程与程序多数代表制(名词解释)32比例代表制(名词解释)32竞选机构的主要成员(简答)32美国总统竞选资金的来源(简答)33分析多数代表制对政党格局的影响(论述)33第五节选举的保障选举监督(名词解释)34选举监督的内容(简答)35选举诉讼与选举监督的联系与区别(论述)35第四章西方国家的政党与利益集团第一节西方现代政党的产生政党的特征(简答)36两个半政党体制(名词解释)36西方国家主要政党的分类(简答)37现代政党的产生(简答)37第二节西方政党的功能利益表达(名词解释)38利益聚合(名词解释)38政党组织和参加选举的注意事项(简答)38政治社会化(名词解释)38第三节西方国家的政党政治及其运行政党政治(名词解释)38西方国家政党政治表现的基本特点(简答)39政党政治运行的环节(简答)39分析政党政治与民主证制度的关系(论述)39两党制(名词解释)40多党制(名词解释)41一党制(名词解释)41英国的政党制度及其特征(案例分析)41第四节利益集团利益集团(名词解释)41压力集团(名词解释)41利益集团的产生背景和社会条件(简答)41利益集团的类型(简答)42利益集团政治对西方政治与政治制度带来的影响和变化(论述)43第五章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第一节议会的产生与发展中世纪英国大议会的特征(简答)44西方议会在发展中的阶段性特征(简答)45第二节议员议员的产生方式(简答)47议员的任职资格和任期(简答)47议员的权力和义务(论述)48西方国家议员的主要政治活动(简答)49第三节议会的体制和内部组织结构一院制(名词解释)50两院制(名词解释)50议长的地位和作用(简答)50议会党团的地位和重要意义(简答)51第四节议会的权力西方国家议会预算权的含义及具体内容(简答)52质询权(名词解释)53弹劾权(名词解释)53西方议会的监督权(论述)53第五节议会的工作程序和议事规则议会的立法程序中各个环节的密切联系(论述)55议会的议事规则(简答)57第六章西方国家的中央政府制度第一节国家元首制度国家元首(名词解释)58国家元首的特征(简答)58临朝而不理政(名词解释)58国家元首的职权(简答)59第二节政府与内阁内阁(名词解释)60英国内阁的发展变化特点(简答)60第三节政府的体制内阁制的含义及特点(简答)61总统制的含义及特点(简答)61 总统制与内阁制的区别(论述)61半总统制的含义及特点(简答)63委员会制的含义及特点(简答)63第四节政府的组成与机构相容原则(名词解释)64不相容原则(名词解释)64美国独立管制机构的特点(简答)64第五节政府的职能和决策体制政府职能(名词解释)65政府职能的基本内容(简答)65政府职能的发展概况及其趋势(论述)66政府决策的过程(简答)67第七章西方国家的地方政府制度第一节国家结构形式与地方政府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名词解释)67单一制的特点(简答)68联邦制的特点(简答)68比较美国和德国的联邦制(论述)69第二节地方政府的类型与层级美国特别区(名词解释)70行政体地方政府的含义及其优缺点(简答)70自治体地方政府政府的含义及其优缺点(简答)71行政区域划分的原则(论述)71第三节地方政府的职能和机构设置地方政府职能(名词解释)72西方国家地方政府职能的演变趋势(论述)73地方政府职能的具体内容(论述)74地方政府机构的发展趋势(简答)76地方政府机构的改革措施(简答)77第四节城市政府城市政府(名词解释)78城市政府的分类(简答)78城市政府职能(名词解释)78城市政府职能的特点(简答)78城市政府面临的困境(简答)79第五节基层政府基层政府的作用(简答)80西方国家基层地方自治的模式类型(论述)80英法美基层政府的设置(案例分析)81第八章西方国家的司法制度第一节西方国家的法律传统与司法原则大陆法系及其特点(简答)82英美法系及其特点(简答)83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比较(论述)83司法独立原则的涵义(简答)8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涵义(简答)85公平审判原则的表现(简答)86第二节西方国家的司法机关法院的分类(简答)87英国的检察机关及其工作原则(简答)87第三节司法程序与审判制度法官不可更换制(名词解释)88法官保障制度的内容(简答)89辩护制度(名词解释)89律师制度(名词解释)89陪审制度(名词解释)90西方国家挑选陪审团成员的方法(简答)90第四节司法审查制度预防性审查(名词解释)90司法审查(名词解释)90司法审查的主要内容(简答)91司法审查制度的理论依据和意义(简答)91第五节行政诉讼与行政裁判制度行政诉讼(名词解释)92行政裁判(名词解释)92法国行政法院的职能(简答)92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的行政裁判制度发生的重大变革(简答)93行政裁判制度对西方政治制度发展所具有的意义(论述)94。
西方政治制度复习资料单多选第一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1、古代希腊社会基本结构是城邦制度。
古希腊城邦中,雅典实行的是民主政体,斯巴达实行的是寡头政体。
2、雅典城邦民主制的经济基础是奴隶制经济。
3、早期雅典城邦由三个等级组成:世袭贵族、自由民中的工商业者和农民。
4、梭伦改革为奴隶制城邦民主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梭伦改革后,雅典人分成了平原派、海岸派和山地派。
5、古代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
在雅典,五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雅典城邦民主制的核心特征是主权在民。
6、雅典民主制的特征:主权在民、直接民主、法治原则。
雅典民主制是西方政治制度的活水源头,是西方民主实践的思想摇篮。
7、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对高级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最严重的手段。
8、古罗马国家经历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时代、罗马帝国时代;实行过的政体:军事民主制、共和制、元首制和君主制。
古罗马王政时代政治制度特征是军事民主制。
9、古罗马王政时代的平民与贵族的矛盾集中在:土地问题、债务问题、平民向贵族争取政治权利的问题。
10、罗马民主程度最高的人民大会是特里布大会。
12、公元前326年通过的彼特留法,规定禁止将负债的罗马公民变成奴隶。
13、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内容:人民大会、元老院、行政官吏。
14、罗马共和国的行政官吏包括:执政官、独裁官、行政长官、监察官、保民官。
15、罗马最早的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制定的“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528年制定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欧洲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法典,它提出了公法与私法的划分。
16、中世纪的欧洲,教权和王权冲突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王权的来源。
17、在欧洲中世纪出现过封建割据君主制、等级君主制和专制君主制三种封建君主制统治形式。
等级君主制是封建割据君主制与专制君主制之间的过渡形态。
18、法国等级代表机构称作三级会议,即贵族、僧侣和市民三个等级的代表机构。
19、中世纪欧洲自治城市特征:自由、司法独立、有一部保障城市和平和安全的城市法。
西方政治制度(00316适用全国)速记宝典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内容。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政治制度。
答:1.政治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个政治统治形式,包括国体(核心)、政体(关键)、国家结构、政府制度和政治体制的所有内容,其中政体是政治制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2.分析西方政治制度的一般特征时,我们较多地以英、美、法、德、日等国作为分析案例考点2:简述古罗马的行政官员。
答:1.执政官是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由两人组成,他们从森杜里亚大会中选举产生,任期一年,互有否定对方的权利。
还拥有军事权、民政权、执行元老院和人民大会的决议,是罗马军队的最高军事长官2.独裁官是国家处于紧急状态下由元老院任命的特殊官职,享有最高军事权和民政权,但只能在一定的受委托的范围内使用,期限不超过六个月3.行政长官是负责诉讼方面的最高长官,由两人担任。
分别负责罗马和罗马以外的诉讼审判,任期一年,在特殊情况下可代理执政官4.监察官主要职责是审查元老名单、进行公民调查、管理公共财产和公共工程、监督公民道德5.保民官代表平民说话,对官员命令和元老决定有否决权考点3:简述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制度。
答:1.法兰克人、汪达尔人、伦巴德人、东哥特人和西哥特人被罗马人称为“野蛮人”2.中世纪的西欧广泛存在的是封建采邑制3.作为西欧封建君主制早期形态的贵族君主制广泛存在于9~13世纪,贵族君主制是封建君主制最早出现的形态4.专制君主制是封建君主制的最高和最后形式5.佛罗伦萨共和国最高行政机关是长老会议6.在威尼斯共和国,大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和检察机关考点4:简述中世纪封建政治制度对立宪主义的影响。
西方政治制度(课程代码:00316)目录导言 (5)第一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 (7)第二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13)第三章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 (18)第四章西方国家的政党与利益集团 (22)第五章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 (28)第六章西方国家的中央政府制度 (33)第七章西方国家的地方政府制度 (38)第八章西方国家的司法制度 (45)章节重要考点出题方式历年考题一、当代政治学划分政体的主要依据P45:(1210简)从当代政治学对各国政体的研究以及对当代各国政体的划分比较来看,人们在划分政体时主要是依据最高国家权力的构成(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产生方式和任期、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力分配、地位和相互关系等,尤其是国家的立法机关与国家元首和行政机关的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
二、政治制度P46:1.含义P46:一个国家的整个政治统治形式,包含国体和政体。
(1310选)2.类型P46:实际上包括了政体、国家结构、政府制度和政治体制的所有内容。
政体是政治制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
3.形式P46:政体、政府制度、国家结构、政治体制等。
三、“西方”P46:1.含义P46:所谓的“西方”,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和政治概念。
2.认识过程P46:(1)近代以来,作为一个地理概念,“西方”指的就是欧美两大洲;作为一个政治概念的“西方”,只限于欧美地区的资本主义世界。
(2)冷战时期,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分野,进一步强化了“西方”的政治内涵,“西方”所涵盖的地理区域包括欧洲、北美和大洋洲以及其他地区实行资本主义类型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国家。
(3)地理上属于东亚的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所形成的经济制度、价值观念、教育体系等等,都大幅度地采用了欧美模式,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建立的政治制度基本仿照了英、美两国的制度,因此也被认为是一个西方国家。
3.本书在涉及具体国家时,多考虑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国家,因此,我们在分析西方政治制度的一般特征时,将较多地以英、美、法、德、日等国作为分析的案例,同时适当兼顾其他国家。
第一章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概述一、政治制度1、政治制度的概念政治制度是关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及其运作以及有关国家政治过程的一系列规则和安排。
包括国家的国体;包括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包括依据国家宪法和法律建立起来的国家权力机构及其运作规程;包括与国家政权相联系的组织以及社会一切政治参与行为规则。
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中,统治阶级为实现其政治统治和协调政治权力、利益关系而采取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的总和。
2、政治制度、政治体制与政治体系“政治体制”(Political institutions),一般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建立起来的一套政权机构和决策机制,包括政府机构、有官方地位的法律机构和社会机构等。
“政治体系”(Political system),则是西方政治学界以系统分析模式和结构功能分析模式研究政治制度时用以代替“国家”、“政府”等术语的所用概念,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美国。
政治系统理论的代表人物有伊斯顿、阿尔蒙德、多伊奇等人。
这是一个涵盖面在实际上大于“国家”、“政府”和“政治制度”的概念。
什么是政治制度?迪韦尔热:“可以把一个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分的特定社会团体的形式称作政治制度。
”阿尔蒙德:“政治制度是负责维护社会秩序或改变这种秩序的合法制度。
”中国学者:“政治制度是社会政治领域各项制度的总和。
”二、当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传承与基本内容(一)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制度1、古代雅典城邦民主制(1)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形成①梭伦改革②克里斯梯尼改革③伯里克利时代梭伦改革梭伦改革主要有三项重要的内容:①在经济上,颁布“解除债负令”。
②在社会结构上,以财产而不是按血亲划分社会等级。
③在政治上,削弱贵族会议的权力,提升公民大会的作用。
克里斯梯尼改革克里斯梯尼的改革内容有:(1)以地区原则划分的新选区替代按氏族部落组成的旧选区。
(2)以五百人会议替代以前的四百人会议,以次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并执行公民大会决议。
导言45-50一、本课程研究的内容和范围1、国体:指的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也就是说,哪些阶级是占统治地位的,哪些阶级是处于被统治地位的,由此决定的国家的阶级属性,或者说,就是国家的性质。
国体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核心部分,是决定性部分。
即一个国家的国体决定的是政治制度的形式。
政体是政治制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
2、政治制度: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个政治统治形式,不仅包含国体,也包含政体;不仅涉及政体、国家结构和政府制度,而且涉及国家机关、政府机关之外的一切政治单位或政治角色(公民和选民、政党和利益集团、新闻和大众传媒,等等)活动的具体形式和具体环节,等等。
3、政治制度的形式:(1)政体,(2)政府制度,(3)国家结构,(4)政治体制(1)政体:指的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如何组织自己的政权,即政权组织形式,具体内容是设置哪些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如何组织、国家机关如何产生、权力如何划分、如何相互配合和牵制。
(2)政府制度:一个国家行政机关的制度。
(3)国家结构:即国家的整合形式。
(4)政治体制: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和具体形式、运作的具体方式、具体程序和具体环节。
◇当代政治学划分政体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当代政治学划分政体的主要依据最高权力的构成(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产生方式和任期,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力分配,地位和相互关系等,尤其是国家的立法机关与国家元首和行政机关的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
二、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意义(1)有助于分清中国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的根本区别,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2)是面向世界学习外国的需要。
(3)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西方各国内政外交及其走向,从而更透彻地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
(4)有助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
三、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方法:1、历史唯物主义,2、比较研究方法,3、政治制度研究的分析工具。
导言2.【记忆】简述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指导意义?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指导意义包括:(1)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是指导比较政治研究的根本方法。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社会经济基础(3)历史唯物主义告诉人们不应停留在孤立地、静止地描述某一种政治制度,而是要说明它为什么是那样的原因。
(4)我们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道下研究政治制度,就应该看到,影响各国政治制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国家的国情。
3.如何理解一国政治制度与该国国情的关系?答: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与该国国情的关系应这样理解:(1)把政治制度放在一个国家的国情中来认识,就应避免简单地用好与坏来对某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做出评判(2)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职能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都不是永恒的,不可能超越时空而存在,都不会是抽象的、绝对的好或坏,而只能是相对地适合或者不遁合某个国家在某一历史阶段上的经济关系和基本国情。
(3)适合或者基本适合,就是有利于这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如果不适合就要改革,拒绝改革就可能崩溃。
(4)既然任何政治制度都是一个国家所特有的,都要适合这个国家的国情,那么适合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却不可能适合其他国家。
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建立本国特有的、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4.【记忆】简述系统分析的含义?【201110单选】答:(1)系统分析是把系统论、信息论等现代科学的方法引进政治学研究而产生的一种分析方法。
(2)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政治制度,首先把政府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有机内部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系统。
(3)政治系统又与其他系统如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心理系统、文化系统、生物系统等相互作用,构成了更大的系统。
(4)系统分析对政治制度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把政治制度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来认识,有助于揭示政治制度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5)倡导将系统分析方法引进政治学的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认为,政治系统是“由环境包围着的”,这个系统在环境的影响下产生并反转过来影响环境。
西方政治制度考试分析考试结构考试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0%;“领会”为30%;“简单应用”为30%;“综合应用”为20%。
实体难易程度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3:3:2。
考试方式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题型如图:考试题型及分值题型题量分值总分单选20120多选6212名词解释5420简答题4624论述题11212案例分析题11212考试技巧1、按照题目顺序做VS先完成大分值,再完成小分值2、先做容易,再做难的3、难题攻克:找到题目主题,结合日常经验灵活解答注意:1、不要空题,特别是大分值题目2、没有把握的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解答3、题目顺序一般和章节顺序对应考试方法1、选择题:题干法、排除法,不要花费过多时间。
2、名词解释:直观理解、分析理解。
3、简答题:要点是否展开,注意逻辑性和答题要点及逻辑。
4、论述题:分值较高,需要多了解分析试题,要层次清晰。
5、所有的题目不要空题和漏题。
课程考试框架第一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第二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第三章•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第四章•西方国家的政党与利益集团第五章•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第六章•西方国家的中央政府制度第七章•西方国家的地方政府制度第八章•西方国家的司法制度谢谢导言一、本课程的研究内容和范围1、研究内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国家结构政府制度政体一、本课程的研究内容和范围2、概念界定•国体——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社会地位。
•政体——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属于横向的权力划分)。
•政府制度——分为广义和狭义。
•国家结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组成方式(纵向的权力划分)。
•政治体制——指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和具体形式、运作的具体方式、具体程序和具体环节。
一、本课程的研究内容和范围2、概念界定•政治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个政治统治形式,不仅包括国体,也包括政体;不仅涉及政体、国家结构和政府制度,而且涉及国家机关、政府机关之外的一切政治单位或政治角色(公民和选民、政党和利益集团、新闻和大众传媒,等等)活动的具体形式和具体环节。
00316西方政治制度历年名词解释题(2002.10-2017.4)1.人身保护令:是指在普通法下由法官所签发的手令,命令将被拘押之人送至法庭,以决定该人的拘押是否合法。
人身保护令是以法律程序保障个人自由的重要手段。
P105 2017.42.普选权:是指一国的公民不论其性别、种族、出身背景、财产状况、宗教信仰、教育程度等,一律享有平等的选举权。
P110 2017.43.一院制:是指议会只拥有一个议院并由它行使议会全部职权的制度。
P178 2017.44.市长议会制:是指立法权和行政权分别由议会和市长来掌握并相互制衡,但市长在与市议会的关系中处于优势地位的这样一种城市政府组织形式。
法国的城市政府大多采用此种组织形式。
P240 2017.4 2003.105.英美法系:又称普通法系,是以源于日耳曼习惯法的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其特点是以普通法为基础,以判例法为主要形式,因此又称判例法系。
P246 2017.4 2016.4 6.奥古斯都体制:即古罗马元首体制,是由罗马帝国创立者屋大维创立的的一种个人独裁体制。
这种体制的特点是保留共和制的形式,利用共和制的合法程序增加个人权力,元首实际上凌驾于元老院、一切官员和全体人民之上。
P61 2016.10 2014.47.体制外政党:是指那些对国家的现行体制和基本政策持强烈的批判立场,基本上被排除在政党竞争的行列之外的政党,它们在国家政治生活和政治竞争中的影响力非常微弱。
P146 2016.108.议会党团:是指为协调同一政党或者虽然不是同一政党,但政治倾向相同或相近的议员在议会中行动的一种组织,通常以该党名称命名或以几个政党的名字联合命名。
P183 2016.10 2012.10 2012.1 2009.1 2005.109.行政国家:二战以后,随着政府干预领域的扩展,西方国家的行政权不断膨胀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行政机构和人员也大量增加,行政机关几乎无所不能,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行政国家”。
第七章西方国家的地方政府制度第一节国家结构形式与地方政府制度一、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与分类(国家结构形式的实质就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1、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的整合形式,指的是国家各个组成部分如何整合成为一个称其为国家的政治共同体。
国家结构形式具体表现: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之间以及中央政权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之间的关系的构成形式。
权限划分:是指依照宪法和法律对政府权利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之间的划分。
2、国家结构(形式)的分类(1)单一制:是一个主权国家的中央政府将国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域并设立相应的地方政府的一种结构形式。
单一制的特点:①统一的法律体系和政治体系;②统一的国籍,统一的主权;③地方政府不能脱离中央政府;④地方权力来自于中央政府的授予。
单一制的优点:①中央政府集中领导,统筹兼顾;②统一思想观念,增强凝聚力;③政令统一,行政效率高。
单一制的缺点:单一制国家里中央政府的集权过度,会造成对地方政府积极性的损害。
单一制的主要国家: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2)联邦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享有独立权限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组成统一主权国家。
联邦制的特点:①联邦和成员单位各有独立的法律体系;②联邦和成员单位各有独立的政治体系;③外交权属于联邦政府,但成员单位有一定的对外交往独立性;④联邦与成员单位的权力划分由宪法规定。
联邦制的优点:联邦制具有多中心、自治、非集权的特点因而有较大的包容性,使得具有不同种族、民族、宗教、文化、语言的地区为了共同的需要整合为一个国脚提供了可能。
联邦制的主要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
具有“功能联邦主义”的国家是德国。
联邦制国家中联邦政府与成员政府权限划分的方式是宪法规定。
联邦权限划分时,加拿大仅列举成员政府的权限;美国和瑞士仅列举联邦政府的权限。
现代民族国家的特征:①它是独立的和统一的,即完全自主和领土统一;②实行中央集权制;③人民主权取代王权成为国家的中心与基石;④具有共同的政治文化和民族语言;第五,具有统一的民族市场。
00316 西方政治制度选择题知识点导言1.倡议将系统剖析方法引进政治学的伊斯顿2.创始从制度下手研究政治现象这一传统的思想家是亚里士多德3.最高主张法治且重申法治优于一人之治的思想家是亚里士多德4.国体决定政治制度的形式5.和国家构造指的是一个国家纵向权益构造和权益分派关系6.最早对政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其著作《政治学》是政治学创办的标记7.18 世纪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8.坚持历史唯心主义,就必定重申阶级剖析第一章1.威尼斯共和国的最高立法和督查机关是大议会2.梭伦改革的详细内容包含宣布排除债负令、依照法定财富资格区分公民等级、按等级抽签选官、将公民提高为城邦最高权益机关、创办陪审法庭3. 梭伦改革中建立的负责为公民大会审察供给议案的机构是400 人议事会4.欧洲中世纪最早出现的统治形式是贵族君主制5.在古希腊的各城邦中,推行贵族政体的典型是斯巴达6.在罗马共和国时代,选举产生执政官的机构是库里亚大会7.在罗马帝国时代,创办四帝共治系统的是戴克里先8.中世纪佛罗伦萨共和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是长老会议9.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法律是《查士丁尼民法大会》10.1787 年宪法确定的美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原则包含分权制衡、联邦制、有限制度、司法审察11.城邦的整个人口区分为拥有不一样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的三个主要阶级:奴隶,外邦人和公民12.奴隶制度是古代世界的一种广泛流行的制度,也是城邦经济所独有的一种制度13.公民观点的中心是权益,即参加城邦政治生活的权益14.古希腊出现过多样性的不一样政体,主要有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15.公元前 2000- 公元前 1700 年,克里特岛就产生了君主制国家16.民主制政体以雅典为典型17.拥有个人专制色彩的政体被称为“僭主制”,以叙拉古为典型18.初期的雅典城邦是由世袭贵族与自由民中的工商业者和农民三个等级构成19.雅典初期城邦的阶级矛盾和对峙主要表现为城邦贵族与城邦老百姓之间的矛盾矛盾20.梭伦改革的目标是成立一种能使两方共送共存的制度,详细内容包含经济改革,社会构造改革,政治改革,确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础21.民主分为直接民主与代议民主22.多半暴政在雅典的制度安排中的最重要表现是“陶片放逐法”23.古罗马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往常能够区分为三个历史期间,即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时代和罗马帝国时代24.公元前 509 年,王政时代结束,罗马国家的发展进入了共和国时代25.老百姓与贵族之间的斗争主要环绕土地问题,债务问题以及政治权益问题而睁开26.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正式成立了个人的军事专制政治27.氏族制的民主形式主假如全体氏族成员参加的库里亚大会和各氏族领袖会合在一同议论国家事务的长老会议28.依据《王位继承法》,英国王位的继承者只好是新教徒29.《邦联条例》于 1781 年奏效,规定 13 个国家各自享有主权30.专制官的权益有效期不超出 6 个月31.督查官每 5 年选举一次,任期为 18 个月32.罗马帝国的三种统治系统:元首系统,四帝共治系统,君士坦丁系统33.行省制度是古罗马国家为统治征服地区而成立的一种管理制度34.混淆政体就是联合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种制度要素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政体形式35.罗马帝国崩溃的根根源因是罗马帝国赖以生计的古代奴隶制度堕入严重危机,而直接原由是日耳曼蛮族的大规模入侵36.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国家,经历了三种国家形态即封建主义国家,等级制国家和绝对主义国家37.日耳曼蛮族在罗马帝国废墟上成立起来的封建王国一般采纳封建盘据民主制的形式38.中世纪商品经济的中兴,致使的一个最重要的结果就是城市的盛行39.中世纪自治城市的特色就是自治,拥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人身自由,司法自治,行政自治40.封建制度,本质上就是交互服务的一种契约关系41.地方性和多元权益中心是封建社会的两大景观42.文艺中兴运动是新兴的财富阶级在思想和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其本质就是财富阶级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43.宗教改革崩溃了一致的教会组织,从根本上摇动了教会的威望,并为启发运动创立了条件44.启发运动是反封建专制,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45.西方政治制度是在 17-18 世纪经过财富阶级政治革命成立起来的以宪法为基础,以人民主权为政治原则,以限制政府权益为内容的宪政制度46.英国是近代史上第一个确定了宪政制度的国家47.《大宪章》作为贵族抗争国王独断权益的产物,确定了贵族和教会的封建特权,限制了国王权益,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确定了王权有限,法律至上的宪政原则48.荣耀革命历史意义在于不流血的方式结束了复辟王朝统治,粉碎了詹姆斯二世恢复君主专制的妄图,确定了英国立宪君主制的基础49.1701 年,议会经过了《王位继承法》,明确规定此后英国王位不得传位给天主教徒,而应由信仰新教的汉诺威王室的索菲亚及后来裔继承50.英国汉诺威王朝的第一位国王是乔治一世51.美国的前身是英国于 1603-1733 年在北美成立的 13 个殖民地52.1775 年北美殖民地迸发了独立战争53.1787 年宪法确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54.1789 年 7 月 14 日发动起义,攻克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迸发55.《人权宣言》是指导法国大革命和政治制度创立的大纲性文件,也是近代史上最有影响的政治文件之一56.拿破仑于 1799 年 11 月 9 日发动政变,史称“雾月政变”57.拿破仑宣布《法兰西民法典》,稳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就58.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以及《 1875 年宪法》标记着共和政体在法国的最后确定59.大陆法系国家的地方自治权拥有拜托性质,中央政府对于自治事务有最后决定权第二章1.表现人权原则的文件和法律有大宪章、权益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2.1215 年英国贵族迫使国王约翰签订了限制王权的历史性文件是《大宪章》3.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出此刻美国4.最初提出近代自然法理论的是格劳秀斯5.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自然法理论的思想家是西塞罗6. 被以为最能表现卢梭人民主权理论的一部宪法是法国1793 年宪法7.卢梭主张直接民主,不造成间接民主8.在分权理论的发展中,重申司法独立的政治思想家是汉密尔顿9.杰斐逊对分权理论的贡献在于他重申一定推行纵向分权10.在中世纪,封建的契约关系是整个社会关系的基础11.英国议会管束内阁的主要方式是质询、争辩、同意立法、倒阁12.美国宪法的前十条修正案被称为《权益法案》13.英美法三国普选权最后实现于 20 世纪中期14.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根源则是指表此刻西方各国政治制度背后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追求目标15.主权在民原则,又称人民主权原则,源于财富阶级启发思想家倡议的“主权在民”学说16.近代意义上的主权观点是由 16 世纪法国律师让·布丹第一提出的,是近代主权理论的首创人17.1576 年,布丹发布了《国家论六卷》,系统地论述了国家主权学说,被誉为西方对于国家主权学说的最重要论著,是近代国家主权理论的首创人18.所谓最高权益拥有三个方面的涵义:即绝对的,永久的和不行转让的权益19.布丹提出主权学说世纪上是为了论证君主权益的至高无上性,要张扬的是君主主权20.托马斯·霍布斯,英国有名政治思想家,提出君主主权理论,代表作《利维坦》21.约翰·洛克,英国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是第一个系统论述了议会主权理论政治思想家,主张把国家权益分为立法权,执法权和对外权22.卢梭,法国有名启发思想家,其人民主权论根源于社会契约论。
导言45-50一、本课程研究的内容和范围1、国体:指的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也就是说,哪些阶级是占统治地位的,哪些阶级是处于被统治地位的,由此决定的国家的阶级属性,或者说,就是国家的性质。
国体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核心部分,是决定性部分。
即一个国家的国体决定的是政治制度的形式。
政体是政治制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
2、政治制度: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个政治统治形式,不仅包含国体,也包含政体;不仅涉及政体、国家结构和政府制度,而且涉及国家机关、政府机关之外的一切政治单位或政治角色(公民和选民、政党和利益集团、新闻和大众传媒,等等)活动的具体形式和具体环节,等等。
3、政治制度的形式:(1)政体,(2)政府制度,(3)国家结构,(4)政治体制(1)政体:指的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如何组织自己的政权,即政权组织形式,具体内容是设置哪些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如何组织、国家机关如何产生、权力如何划分、如何相互配合和牵制。
(2)政府制度:一个国家行政机关的制度。
(3)国家结构:即国家的整合形式。
(4)政治体制: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和具体形式、运作的具体方式、具体程序和具体环节。
◇当代政治学划分政体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当代政治学划分政体的主要依据最高权力的构成(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产生方式和任期,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力分配,地位和相互关系等,尤其是国家的立法机关与国家元首和行政机关的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
二、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意义(1)有助于分清中国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的根本区别,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2)是面向世界学习外国的需要。
(3)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西方各国内政外交及其走向,从而更透彻地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
(4)有助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
三、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方法:1、历史唯物主义,2、比较研究方法,3、政治制度研究的分析工具。
1、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指导意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是指导比较政治研究的根本方法。
经济因素并不是决定历史过程的唯一因素。
(同样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却不相同。
)我们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研究政治制度,就应该看到,影响各国政治制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国家的国情。
国情:所谓国情不仅包括经济制度,而且包括历史特点、文化传统、民族构成和民族习惯、国际环境、阶级力量的对比,甚至人口、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
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他要适合该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方式,适合这个国家的国情。
(一国政治制度与该国国情的关系)2、比较研究方法是研究政治制度的基本方法最早对政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是,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他提出了对政治制度进行分类的原则和标准;以及后来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比较政治研究的取向:①国别研究;②跨国研究3、政治制度研究的分析工具具体研究方法:阶级分析、制度分析、历史分析、文化分析、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把系统论、信息论等现代科学的方法引进政治学研究而产生的一种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对政治制度研究的意义:系统分析对政治制度研究的意义在于把政治制度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来认识,有助于揭示政治制度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第一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51-79第一节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一、城邦:(城邦是西方政治制度的摇篮)(古代希腊社会的基本结构是城邦制度)1、城邦: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的一种小型的城市国家,即一个单独的城市为中心和周围乡村组成的城市国家。
2、代表性城邦:雅典(实行的是民主政体)、斯巴达(实行的是寡头政体)、叙拉古等。
3、城邦的社会结构城邦人口划分的三个主要阶级:(1)奴隶、(1)外邦人、(3)公民公民:是城邦的成员,有权参加城邦政治生活,这种特权是根据出身而获得的。
公民概念的核心是权力。
4、城邦政治制度的多样性:①君主制政体;②贵族制政体;③民主制政体。
古希腊出现过多样的不同政体(政体类型):(1)君主制政体:城邦最高统治权掌握在君主一个人手中,即所谓一人统治。
克里特岛最早出现。
(2)贵族制政体:由少数贤人掌握城邦最高统治权的政体形式。
(3)民主制政体:指城邦国家中全体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
★儹主制(叙拉古)是君主制的变态形式:具有个人独裁色彩的政体。
二、雅典的城邦民主制(雅典城邦民主制的核心特征是主权在民)1、雅典的民主制的形成与发展(雅典城邦民主制的经济基础是奴隶制经济)雅典民主制:指在古希腊城邦雅典实行的民主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制的形成:在荷马时代,古希腊的氏族社会开始解体。
在阶级分化、阶级对立过程中,雅典城邦产生了。
早期的雅典城邦是由:世袭贵族、自由民中的工商业者、农民,三个等级组成。
(2)雅典民主制的发展:1)梭伦改革,2)克里斯梯尼改革。
1)梭伦改革的具体内容:①经济改革:颁布了解除债负令,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度;②社会结构改革:打破原有血亲组织;③政治改革:剥夺贵族对政治的垄断,规定按等级抽签选官。
还创立了陪审法庭。
梭伦改革历史意义: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础。
2)克里斯梯尼改革:①以地域组织取代血缘组织作为城邦的行政单位。
②政治制度上进行一系列改革,议事会规模扩大为500人。
③建立陶片放逐法制度。
克里斯梯尼改革历史意义:宣告了氏族社会的终结和国家的成熟,标志着雅典民主制的最终胜利。
★梭伦改革后雅典人出现了三个政治派别:①平原派(贵族后裔);②海岸派(商人和手工业者);③山地派(农民)。
2、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内容:(1)公民大会;(2)议事会;(3)陪审法庭;(4)十将军委员会。
(1)公民大会:是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
公民在公民大会上有权了解真实问题和情况,然后进行辩论和公议,决定城邦所有值得一论的事情和政策。
(2)议事会:雅典最重要的统治机构。
议事会负责筹备公民大会的召开,准备和起草公民大会讨论的所有议案,执行公民大会的决定,处理城邦的日常事务。
500人议事会(常设机构):处理日常事务的权力由来自10个部落50名成员组成的执行委员会轮流行使。
(3)陪审法庭:是整个民主城邦制度的拱顶石,以全体公民的名义行使权力,不仅是雅典城邦的最高审判机关,而且可以对各级官吏行使监察权。
控制方式有任前检查、任期结束检查、任期结束账目和公款检查。
(4)十将军委员会:十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是雅典城邦的最高军事机构。
在古希腊的雅典,唯一需要依据当选者的才能进行选举的职位是十将军。
3、雅典城邦民主制的特征:(1)直接民主;(2)抽签选官;(3)轮番为治(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对高级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最严重的手段)三、城邦民主制的意义与困境1、雅典城邦民主制的意义:(1)主权在民原则:体现了自由平等的公民的主权,为后世民主政治理论提供了一个主权在民的原型。
(2)法治原则:雅典城邦民主制是和法治联系在一起的。
宪法是城邦的最高法律准则。
2、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局限和困境(1)雅典城邦民主制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自由公民的民主制度,就其城邦人口总数而言,是少数人的民主。
(2)存在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尖锐冲突。
(3)强调多数人裁定的时候没有相应的保护少数人的权利,这很容易导致多数暴政。
(4)频繁举行的大规模集会不可避免会导致民主质量的下降。
第二节古罗马国家的政治制度一、古罗马国家的形成和发展1、古罗马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1)王政时代,(2)共和时代,(3)帝国时代。
从罗马建城到末代国王于公元前510年被驱逐,构成罗马国家形成的王政时代(1)王政时代是罗马从氏族社会向国家过渡的时期。
罗马的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
10个氏族组成一个库里亚,10个库里亚组成一个部落,称特里布。
(2)共和时代。
罗马共和国:指古罗马在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27年之间的政体。
罗马共和国的发展的两条主线:①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②罗马对意大利的征服和对外扩张。
罗马共和时代,平民在政治上的无权地位是由土地问题、债务问题造成的。
(3)帝国时代。
罗马帝国分为:前期帝国(前27-192)和后期帝国(193-476)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个皇帝被废除,西罗马帝国灭亡。
二、古罗马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1、王政时代的政治制度,2、共和时代的政治制度,3、帝国时代的政治制度。
1、王政时代的政治制度:(1)库利亚大会,(2)长老会议,(3)王(勒斯克)。
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表现出军事民主制的色彩。
(1)库里亚大会:即罗马的人民大会:主要解决罗马公社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务。
由全体氏族成年男子参加,按库里亚分组议事。
(2)长老会议:由300个氏族族长组成,相当于库里亚大会的预决机构,能操纵库里亚大会并对王施加决定性影响。
(3)王:主要是军事首长,身兼最高祭司和审理某些案件的审判长。
公元前326年通过的彼特留法,规定禁止将负债的罗马公民变成奴隶。
古罗马王政时代的平民与贵族的矛盾集中在:土地问题、债务问题、平民向贵族争取政治权利的问题。
第六王塞维·图里乌进行了两项改革:①按财产把罗马公民划分成6个等级。
②以财产和地域原则设立森杜里亚大会。
图里乌改革,标志着罗马氏族社会向罗马国家的转变。
2、共和时代的政治制度:(1)人民大会,(2)元老院,(3)行政官员。
这时期的政治制度仍然以大地主占有为基础的新老贵族联袂执政,全体罗马公民有限参与的寡头民主制。
(1)人民大会:是罗马共和国时代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存在两种形式,一是森杜里亚大会,即百人队大会,是公民参政性的最高类型的人民大会,其权力有立法权、决定战争与媾和问题的权力、选举权、司法权。
二是特里布大会,这是罗马民主程度最高的人民大会,又称平民大会。
(2)元老院:是罗马共和国时代最为重要的机构,由王政时代的长老会议发展而成,控制着罗马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在共和国的政制中,元老院处于权力的中心地位。
元老院一般由300人组成。
(3)行政官员:包括①执政官,②独裁官,③行政长官,④监察官,⑤保民官。
①执政官: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由两人组成。
②独裁官:国家处于紧急状态下由元老院任命的特殊官职。
享有最高军事权和民政权。
③行政长官:是负责诉讼方面的最高长官。
④监察官:主要职权是审查元老院的名单、进行公民调查、管理公共财产和公共工程、监督公民道德等。
⑤保民官:保民官对其他官员的命令、元老院的决定有否决权共和时代的高级官吏的共同特点:1)除独裁官等特殊职位,所有官吏是经人民选举出来的。
2)官吏没有报酬。
3)任职都有期限。
4)决定必须一致通过。
5)除独裁官、监察官和保民官外,对任职期间行为负责。
3、帝国时代的政治制度:这时代的罗马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是一种君主专制体制。
(1)罗马帝国统治体制的三种类型:①元首体制, ②四帝共治体制,③君士坦丁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