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读书笔记)
- 格式:docx
- 大小:14.53 KB
- 文档页数:5
记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者风范
师者,以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风范令人叹为观止。
他们不
仅具备卓越的学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着学生们。
他们的学识深广而渊博,各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
他们时刻保
持着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他们不仅了解学科中
的理论知识,更注重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
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而他们的身正为范更是他们的独特魅力所在。
他们始终保持高尚
的品德和道德修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他们对学生不仅限于教育
上的责任,更是关怀和引导学生的成长。
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更是学生们心灵的导师。
在师者的风范的引领下,学生们不仅可以获得知识的积累,更可
以从中受益终身。
师者的优秀品质和卓越表现不仅给学生树立了榜样,更为整个社会注入了正能量。
因此,师者的风范应该受到广泛的尊重和赞扬。
让我们一起敬佩
并致敬那些以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伟大师者!。
学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心得体会范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我多年来一直坚持的理念。
在我看来,做一个合格的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巧,更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
只有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真正影响和教育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首先,作为一个教师,要不断追求学高。
学高不仅意味着拥有丰富的知识和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育是一门充满活力的事业,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的知识和教育理念,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给学生。
作为一个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各种渠道和资源,进行广泛的学习和研究。
参加各类教育培训、阅读相关教育书籍和论文、与同行交流探讨等等,都是提高自身学识的有效途径。
同时,我也要积极关注教研活动,参与科研项目,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学术水平,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学问、有追求的老师。
其次,身正才能为范。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学高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规范。
教育是一项高尚的事业,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应该时刻以身作则,做到明辨是非,廉洁自守,严守纪律和道德底线。
学生是非常敏感的,他们会从教师身上寻找榜样和启发,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到言行一致,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行为去引导和教育学生。
此外,作为教师,还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提升。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体魄,增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注重社交礼仪和人际沟通能力等等,都是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方面。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在我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积极影响。
首先,我努力提高自身的学识素养。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所以,在教学中,我会时刻关注最新的学科前沿和教学方法,及时补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此外,我还会积极参加各类教师培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技巧。
通过不断学习和磨砺,我能够给学生提供更新、更深入的知识,让他们在我的引领下不断进步。
其次,我注重自身的修养和行为规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受到广泛推崇的。
古代孔子提出了“为师者,必先自正”。
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能自己做到仁义礼智信,那么也就无法去教育学生,也就无法引导学生。
他还提出了“修己以教人”的观点。
意思是说,一个人必须先修
正自己,然后再去教导别人。
这种观点不仅仅在古代有着重要的地位,在现代社会中也是
至关重要的。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该在学生的一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学高为师则要
求学术上有造诣,能够给学生全面的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办法。
只有杰出的学业能力,才能有资格去指导、引导学生。
学高为师也意味着要不断地学习,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把学习
成为一种习惯。
这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还可以以身作则,教导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去提高。
身正为范也要求教师能够正确看待人生、对待学生,对学生有耐心。
遇事冷静、勇敢、有责任心,懂得自律和自省。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榜样,引导学生向着
正确的方向成长。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一种品格,是一种责任。
学校是教师的领地,学生是教师的寄托,通过学校这个平台,教师把各种教育成果传授给学生,而学生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
身为师者,要以身作则,做到以德育人,为学生做出表率。
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他们健康、积极的人格特质。
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建设和
谐稳定的社会。
学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心得体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这是一句字数不多却包含着丰富意义的话语,它告诉我们在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口头上说教,而是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示范给学生。
在我过去的教育实践中,对这句话的理解逐渐加深,也深深体会到身正为范的重要性。
首先,对于教师而言,学高为师意味着不断追求知识的更新和提升。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的知识面和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自觉地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开展专业培训和学术研究,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只有教师自身具备学高的能力,才能真正传授给学生新知识和新技能,并引导他们在不断学习中成长。
其次,身正为范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自律能力。
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举止得体。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更容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是学生的榜样,我的行为可以成为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从我们身上感受到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从而激发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再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注重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教育工作涉及到众多方面,教师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吸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新成果,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只有教师具备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念的高度,才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他们受益终身。
最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更是反映了教育的责任和担当。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关乎子孙后代的成长和国家的未来。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深刻理解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时刻保持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心。
只有真心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够用激励和正能量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负责任,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引导他们的成长,并为他们的未来付出不懈努力。
学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心得体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一句非常有启发意义的话。
它传达了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即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在学术上有高深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更要在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上做出榜样。
在我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句话的真谛,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经历与体会,谈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
首先,学高为师。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学术知识和专业技能。
只有掌握了学科的核心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
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不仅要掌握教材上的内容,还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时刻保持学习的姿态。
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坚持自己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每年我都会参加各种研修、培训和学科交流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
通过不断学习,我能够更好地应对学生的问题,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其次,身正为范。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
只有自己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修养,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
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始终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尽力做到公正、有爱心、有责任心。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事物,正确认识自我,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同时,我也要求自己时刻保持优秀的行为表现,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
平时我会积极与学生交流,亲近他们,关心他们的成长和问题。
在处理问题时,我始终严格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人,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
通过我的言行举止,我要给学生们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让他们从我身上学到正面的力量和优秀的品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对我影响很大。
我始终把这句话当作自己教育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要时刻努力学习,不负学生和社会的期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力求做到教学与时俱进。
同时,我也注重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提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一句古训,强调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学识高深和品德高尚的双重要求。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知识,更要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以自己的行为和品德来感染和影响学生。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精神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深远的影响。
身正为范,这就要求教师在品德和行为上都是值得学生学习的榜样。
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引导者,教师不仅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为人处世,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如果一个教师连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都不能做到正面的示范,那么他就无法完成“以身作则”的教育效果。
正如孟子所言,“教无正则,学无的则,陷于道。
教正则,学正则,安诸道”,只有教师自己的品德和行为是正正经经的,才能够感染和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身正为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情操和端正的行为操守,在学生面前做到言行一致,努力创造一个道德高尚的学习环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师素养和专业水平的重要精神。
在当今社会,教育教学工作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变革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教师始终站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以求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学高为师,要求教师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升学识水平,不断掌握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推动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身正为范,要求教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念,不断完善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和楷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一种崇高的教育理念,其核心精神是教师要具备高深的学识和品德,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榜样。
这种理念对于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树立榜样,引领学生,推动学生成长。
只有我们教师自身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榜样,才能够为学生树立榜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谈谈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解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一句经典的教育名言,它简洁而精准地概括了教师应具备的两个核心品质:卓越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
“学高为师”强调了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
只有拥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巧,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身正为范”则强调了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榜样。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教师的言行举止、道德品质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只有教师自己具备高尚的品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综上所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提醒我们,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教学能力,还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榜样。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培养出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感的学生。
这句话也激励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提升自己,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心得体会范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它传达了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学识和道德修养,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领者。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句话的指引和启迪。
下面是我的心得体会:首先,“学高为师”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
只有深入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和指导。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不忘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我会经常研读相关的教材、论文以及名师名家的著作,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做到对每一个教学内容都有深入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同时,我也积极参加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教师进行学术讨论,互相借鉴经验,共同进步。
通过这些努力,我能够更好地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其次,“身正为范”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的引领者和榜样。
我深信只有身体力行地践行自己所教授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
因此,我会努力做到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学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时刻保持着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标准。
我注重自己的仪表形象,时刻保持整洁、端庄的外表。
我尊重师生之间的关系,始终以平等、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自己的修养和礼仪,尽量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榜样。
最后,我深刻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
教师是乡村智慧谷的探路人,在教育事业中有着重要的使命。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我努力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导学生如何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培养出更多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学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学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心得体会范本,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参考,每个人的理解和体会都有所不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感作者:王显昌来源:《新课程·中学》2014年第09期摘要: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最基本的就是要有丰富的学识,要严于律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关键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关爱学生我读师范学校时,学校的校训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句。
对于这句话,虽然天天看到,可当年在学校时我从没有深入地思考过。
转眼已经当一线教师三十年了,现在才越来越明白这句话的内涵,更悟得为人师者学高和身正的重要。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004年,我带的是初二的学生。
班上有一个学生叫陈×,上我的数学课,总是心不在焉,漫不经心。
原来这个学生是本期才从初三降级到我班上的,这个学生不是由于成绩差才降级,而是为了想考市直属重高才降级的。
初二的内容他都学过,课堂上就没有兴趣。
我了解此情况后就找他谈话。
“初二的内容你是学过了,但所有的内容你都弄懂了吗?书上的知识学懂了,教辅资料上的题都会做吗?……”第二天,这个同学在本子上抄了一个分解因式的题来问我。
我一看,这个题已经超出了教学大纲(注:当时叫教学大纲,现在改为课程标准)要求,我猜想是在哪本竞赛书抄下来的,题较难。
就对他说:“这个题要用到课本外的知识才能解,很难。
”陈×就说:“老师,你能做出来吗?”一听便知他有挑衅的意思,认为我做不出来。
看来,再难也得讲,还必须让他听懂。
于是,我由课本知识先推导出要用的结论,然后,再用4种方法来解答此题。
事后,有同学告诉我,陈×是想抄题来考你的,没考住你,你用的方法比书上还要多。
他服你了。
从此,陈×上课专心听讲了。
假如,平时不多看一些相关书籍,这个题做不出来的话,这个学生肯定不服我。
从此以后这个学生的思想工作很快就做通了。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学高方为师,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不仅要有一套先进的管理方法,还要有一套过硬的业务素质。
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一句深刻的教育理念,被无数教育者所铭记与传颂。
从表面上看,这八个字似乎简洁明了,但实际上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学高为师”,强调的是教师的学识与专业素养。
作为一名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只有当教师自己拥有了高深的学识,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引导他们探索未知的领域。
教师的学识不仅仅是自己知识的积累,更是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
“身正为范”,则侧重于教师的品德和行为举止。
教师的品德和行为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因此,教师需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品行,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教师的正直、诚实、勤奋等品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自己的仪表和言行,做到文明礼貌,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既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赞誉。
它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学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举止。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对于现代教育来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一理念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的任务也变得越来越繁重和复杂。
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始终不变。
他们需要用自己的学识和品德,去影响和启迪学生,帮助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同时,这一理念也提醒我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并非单向的传授知识者,而是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伙伴。
教师需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以平等的姿态与他们交流互动。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仅是对教师的一种期许和要求,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和精神追求。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师风主题观后感众所周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师师德师风的重要主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需要教师拥有高深的学识,更需要教师本身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师德师风。
这一主题在教育界备受关注,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塑造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学高为师。
这句话中的“学高”,不仅仅指的是教师需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学习、探索、创新。
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和榜样,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引领学生不断前进,给予他们更多的知识和启发。
身正为范。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其品德和行为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身正为范,教师要求自己品行端正、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榜样。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坚守道德底线,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风尚。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师风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我努力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
我也尽力做到身正为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我不仅在学术上给予学生帮助,更注重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中,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的品德修养。
回望过去,虽然路途依旧崎岖,但是我深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重要性。
这一主题鞭策着我不断前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在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道路上不断努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师师德师风的重要主题。
教师在提升学识水平的更需注重做学生的榜样,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敬爱的好老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愿每位教师都能牢记这一主题,并在教育事业中不断发光发热。
教师师德师风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培养国家栋梁的使命,因此应该时刻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重要性。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学识水平和道德修养,我们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引领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极佳诠释。
教师作为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其师德师风对于学生的成长、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及国家的未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
教育事业是人民的事业,是真正光辉的事业。
每位教师都应当以忠诚的态度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个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追求名利,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其次,教师应当热爱学生,这是师德的重要体现。
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用心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的人格,引导他们成才。
比如,一位在雨中放学的孩子,如果老师没有热爱孩子的心,可能会对孩子的迟到感到不满,但如果有爱生之心,就会考虑孩子的安全,自愿送他回家。
再者,教师应当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
因此,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
社会重任。
最后,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这是师德的另一重要体现。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学生。
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要在生活中做出表率,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总的来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仅是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对于这个职业的尊重和肯定。
每一位教师都应当以此为准则,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师风心得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内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指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外,更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楷模和引领者。
这一理念体现了教师的责任和担当,也是教育事业的重要核心价值。
二、学习上要做到“学高为师”1.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需要不断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跟随时代发展,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到自己以身作则。
在学习上,要有始有终,勤奋钻研,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3.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社会责任感,做到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
三、身正为范的要求1.遵纪守法。
作为教师,要做到遵纪守法,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纪律规定,以正直的品格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和信任。
2.言行一致。
身正为范首先体现在言行一致,要求教师言行得体,言传身教,做到言行一致,言行相符。
3.正直诚实。
教师要有正直的品格,做事诚实守信,不说谎言,不做弄虚作假之事,做一个守信用、值得信赖的教育者。
四、师德师风的内涵及要求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风范的具体体现,具体要求如下:1.爱岗敬业。
教师应当热爱教育事业,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以学生为本。
教师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要始终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3.严守职业操守。
教师要坚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杜绝任何钻营、搞变通,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
4.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关键,教师要保持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五、学校的作用和建设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要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力度,不断强化教师的师德意识和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读完姚卫伟新近出版的著作《师道》,我脑海里立即浮现出一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这本书以16位足以影响中国现代文化教育历史进程的大师级人物为题材,一人一定位,一人一角度,展现其思想的不朽与人格的伟大。
16位大师,16种精彩的人生,他们共同的特征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伟大与学问的博大精深。
他们都是教育与文化难以逾越的高峰,是人生和事业值得效仿的高标,更是对平庸生命与高贵灵魂作出理性评判的最好参照。
从他们身上,我认识到了真正的师道:口言之,身必行之。
你能想象“容为智慧”胡适之求学之刻苦?他做学问,“为了稽核一个事实或者厘清一个疑虑,我可以用上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去做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工作”。
你能想象“百科全书”梁启超行为之示范?他对子女的教育不仅仅是言传,更是身教。
发奋努力、永不懈怠的精神对子女是无形的教育;胸怀天下、心系国家、爱国爱民的品质更给予子女以人生理想的激励。
你能想象“允公允能”张伯苓管理之严格?南开学校创办之初,有不少富家子弟,但学校是禁止学生吸烟的,每次假期回校的训育课,学校都要检查学生手指是否熏黄和口袋里是否有烟味。
有一次一个学生质问他:“您叫我不抽烟,您干吗还抽烟?”他一时无语,当即把烟杆撅断,说:“我不抽,你也别抽!”回到校长室后他立即把香烟掐断扔进痰盂,从此再也没有抽过。
……身为教师,我渐渐意识到自己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染。
学生应该养成的习惯自己必须首先养成,学生不能办到的事情自己应该尽力争取做到。
原因很简单,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性,所以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喜一怒,往往都在悄无声息中最直接、最生动地影响他们。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坚信这一点:教师随便,学生也会变得随便;教师大大咧咧,学生也会变得大大咧咧;教师漠视规则,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漠视规则。
对于众多学生来说,学校、班级是一座连接梦想与现实的桥梁,而教师则是那个帮助他们把梦想变成现实的重要他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人民教师,职责是教书育人,一方面是教育永远大于教学,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真正关爱学生;另一方面是教师的生命在课堂,要把课备好,拓展专业知识,使学生真正受益。
标签:教书育人;以身作则;关爱学生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其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但简单的四个字体现的内涵和外延就丰富多了。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我就从教书育人两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教书心得。
1教育永远大于教学唐代哲学家韩愈将教师的功能定位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育人。
教育的本质乃是引起受教育者人格塑造及心性灵魂等方面朝着更为完善的方向转变。
1.1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自己在教书行业中也已经走过了十一个年头,回首看来,自己在这十年多来收获了什么。
十多年的教学工作磨练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也使我明白教师这个职业是多么的神圣,是不容玷污的。
回想开始的几年工作,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想过身为教师所肩负的责任。
原先和学生相处时对学生要求比较宽松,疏于管理,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当我想做一位好教师,越来越想把工作做好,越来越想关爱学生的时候,学生却反而不接纳我。
有时候也会埋怨学生是一届不如一届,但是反观自己,自己又怎么样呢?有没有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呢?观照自己的内心,我有没有真爱学生?有没有关心他们?我都很少找他们谈话,都不知学生所想,不知他们的需要,只是一味的要求。
我曾经在课上做过调查,让同学给我提意见,因为我意识到学生不喜欢我,又不知道该如何改善。
但是当我打开学生的纸条时,看到同学们的犀利的修改意见时,我还是感到委屈,最终还是理智地提醒了自己冷静。
我把学生的意见归纳总结并记录在日记中:“一、说教太多,令人生厌;二、话多啰嗦,语速较快;三、和同学的交流沟通不够;四、课堂气氛不够活跃,需要师生互动。
”自己后来想明白了,原来是自己德行有失,才无法感动学生。
网上评教上,有一个学生写了这样一句话:“学生不服你,是因为你没什么值得我们服的,你老说人品,你自己是个什么样子呢?”自己一直在深思。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念书笔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身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承载祖国以后的希望,肩上的责任无疑是重大的,咱们对自己的要求也应该是极高的。
而师德师风更是在教书的基础之上,先立德再教书。
为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特意在全部教师会上组织教师们进行学习,有那么改之无那么加勉,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方式:第一教师应提高思想觉悟,人们经常使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教师,其中的“身正”即意味着具有高贵的德性。
奉献精神,这是为师的首要素养。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要实现教育的“真”披着虚假、庸俗、狭隘的外衣去教育学生,这种教育就显得惨白、虚假,无疑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从育人的角度讲,教师对学生的阻碍是身教重于言传。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咱们做教师的,必然要守住自己的魂,扎牢自己的根,固守《教师职业道德标准》,树正气,压邪气,淳师风,扬师德,依法执教,真正负担起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的重任。
第二确实是身为教师,应廉洁从教,不受贿,不对学生有偿补课,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自我约束,自觉同意党内外各类形式的监督,增强自我警示,做到警钟长鸣,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教师--人类灵魂的的工程师,社会和国家对咱们给予如此高的评判,身为教师,咱们更应该以身作那么,肩负起祖国的希望,用心爱小孩,用专业教小孩,立德树人,从自身做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身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承载祖国以后的希望,肩上的责任无疑是重大的,咱们对自己的要求也应该是极高的。
而师德师风更是在教书的基础之上,先立德再教书。
为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特意在全部教师会上组织教师们进行学习,有那么改之无那么加勉,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方式:第一教师应提高思想觉悟,人们经常使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教师,其中的“身正”即意味着具有高贵的德性。
学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心得体会(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学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心得体会“为师之道,端品为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陶行知先生用短短十六个字道出了“师范”二字的真谛。
有人说:“教师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所以‘学高’太重要了。
”也有人说:“教师以育人为天职,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身正’最重要。
”但在我看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两者都是身为一个教师不可或缺的。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教学工作。
“学高为师”以今天的眼光看来,它不仅要求我们教师有专业的学科知识,过硬的教师技能,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有一颗向上的心。
停滞就意味着退步,我们身为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不断的扩大视野,才不至于被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抛在脚后。
但我觉得,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都有了更高要求的时代,对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创新性有高挑战的时代,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但在学习中知识能力在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会学习的自我提高。
教会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学会自我提高的老师才足为人师。
这也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所以我们自己才要做那个“领跑者”,为学生点一盏明灯。
教授知识是教师教学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教书和育人总是密不可分的,教学生怎样做人,我们老师责无旁贷。
教师不是伟人,更不是圣人,不会从不犯错;教师不是英雄,不能树碑立传;教师不是明星,不能受万人追捧……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却是任何职业无法代替的。
孔子曾这样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给我们老师提出了一个要求,师者,应处处为学生这表率。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
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
《论语子罕》里记载道:“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谈谈身为班主任的几点感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语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度成为后世教育工作者学习的典范。
意即身为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当有渊博的常识,还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韩愈《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因此,教师掌握必要的学科专业知识尤为重要,这也是为人师者的最基本的前提。
身为班主任,除了要做到“术业有专攻”以外,还要学习必要的心理学知识。
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还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
21世纪提倡素质教育,所谓的素质教育也必然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当中,我虽然意识到这一重要性,但由于经验不足,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日常行为心理关注得不够。
比如近期通过家长我才了解到:本班有一男生在家有暴力行为,总是闹情绪,不愿意完成家庭作业。
过早的叛逆,在家不听家长的劝告;在学校也存在欺负其它同学的行为。
而该生也属于学困生,作业完成质量差,学习兴趣不高。
了解到此类情况,我更加意识到,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就如同一株幼苗,需要悉心地浇灌与呵护。
作为班主任,应该时时刻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细微成长与变化,让他们逐步学会自己独立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并在困境中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与引导。
积极与家长配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并及时找到原因对症下药。
另外,班主任还要始终践行“言传身教”这一准则。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言传是身教的主要方式,身教是言传的有效手段。
因此,班主任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过程中,应始终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恰当,能否起一个很好的表率作用。
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保持自身的良好品德,以身作则,一视同仁,让学生信服,努力增强自己的亲和力,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
平时,教师要端正思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仪表端庄、朴素大方,真正体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要求。
最后,还要尊重学生,用爱温暖学生。
教育心理学中说:学生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读书笔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身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承载祖国未来的希望,肩上的责任无疑是重大的,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应该是极高的。
而师德师风更是在教书的基础之上,先立德再教书。
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特意在全体教师会上组织老师们进行学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首先教师应提高思想觉悟,人们常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教师,其中的“身正”即意味着具有高尚的德行。
奉献精神,这是为师的首要素质。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要实现教育的“真”披着虚伪、庸俗、狭隘的外衣去教育学生,这种教育就显得苍白、虚伪,无疑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从育人的角度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身教重于言传。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守住自己的魂,扎牢自己的根,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正气,压邪气,
淳师风,扬师德,依法执教,真正负担起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的重任。
其次就是身为教师,应廉洁从教,不受贿,不对学生有偿补课,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约束,自觉接受党内外各种形式的监督,加强自我警示,做到警钟长鸣,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教师--人类灵魂的的工程师,社会和国家对我们给予如此高的评价,身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肩负起祖国的希望,用心爱孩子,用专业教孩子,立德树人,从自身做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身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承载祖国未来的希望,肩上的责任无疑是重大的,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应该是极高的。
而师德师风更是在教书的基础之上,先立德再教书。
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特意在全体教师会上组织老师们进行学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首先教师应提高思想觉悟,人们常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教师,其中的“身正”即意味
着具有高尚的德行。
奉献精神,这是为师的首要素质。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要实现教育的“真”披着虚伪、庸俗、狭隘的外衣去教育学生,这种教育就显得苍白、虚伪,无疑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从育人的角度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身教重于言传。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守住自己的魂,扎牢自己的根,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正气,压邪气,淳师风,扬师德,依法执教,真正负担起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的重任。
其次就是身为教师,应廉洁从教,不受贿,不对学生有偿补课,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约束,自觉接受党内外各种形式的监督,加强自我警示,做到警钟长鸣,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教师--人类灵魂的的工程师,社会和国家对我们给予如此高的评价,身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肩负起祖国的希望,用心爱孩子,用专业教孩子,立德树人,从自身做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身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承载祖国未来的希望,肩上的责任无疑是重大的,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应该是极高的。
而师德师风更是在教书的基础之上,先立德再教书。
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特意在全体教师会上组织老师们进行学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首先教师应提高思想觉悟,人们常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教师,其中的“身正”即意味着具有高尚的德行。
奉献精神,这是为师的首要素质。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要实现教育的“真”披着虚伪、庸俗、狭隘的外衣去教育学生,这种教育就显得苍白、虚伪,无疑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从育人的角度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身教重于言传。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守住自己的魂,扎牢自己的根,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正气,压邪气,淳师风,扬师德,依法执教,真正负担起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的重任。
其次就是身为教师,应廉洁从教,不受贿,不
对学生有偿补课,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约束,自觉接受党内外各种形式的监督,加强自我警示,做到警钟长鸣,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教师--人类灵魂的的工程师,社会和国家对我们给予如此高的评价,身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肩负起祖国的希望,用心爱孩子,用专业教孩子,立德树人,从自身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