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检验规程精编版
- 格式:docx
- 大小:281.61 KB
- 文档页数:3
原材料、构配件、成品及半成品检验制度一、为保证产品质量,规范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质量检验工作,规范承包人和监理人产品质量检验行为,特制订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范围:水泥、粉煤灰、水、砂石骨料、外加剂、钢筋、聚苯乙烯闭孔泡沫板、复合土工膜、保温板、橡胶止水带,聚硫密封胶等原材料检验;混凝土、砂浆、泥浆等半成品和成品检验。
三、承包人必须按合同规定建立、完善试验室或委托由资格的试验室,试验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仪器设备必须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鉴定合格,试验室应具有相应的资质认证。
试验室须经监理认可后方能投入运行。
四、承包人按合同规定采购材料,在材料进场前24小时通知试验监理工程师。
对进场材料承包人须提交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书、技术标准、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供监理审查。
五、进场材料有关证明和资料经试验监理工程师审核后,承包人按合同(或现行规范)规定的数量、试验方法、规定和技术标准对原材料、半成品或构件在监理人见证下进行取样检验。
六、对承包人无法承担的某些特殊检测项目,承包人可委托社会上具有相应资格并通过计量认证的检测单位进行检验,但须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
七、承包人应无偿地为监理人员抽查试验提供条件和方便,并保证监理人员可以不受阻碍地进出试验室。
八、承包人须按试验监理工程师指示进行重新检验,并且监理人员可免费使用承包人试验室的设施和材料重新检验。
必要时监理人员也可委托第三方重新检验,重新检验结果与合同不符,则重新检验费用由承包人承担。
九、由于某种原因无法提供合同文件规定的材料,承包人计划使用代用材料时,应提前14天提出使用代用材料申请,报监理部批准。
采用代用材料必须有代用材料的材质技术指标和试验报告。
十、承包人应对提供的材料负全部责任。
一旦发现在本工程中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半成品或成品,承包人必须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立即予以更换并承担由此造成的全部损失和合同责任。
十一、承包人未能按规定进行建筑材料质量检验和办理质量合格认证,造成工程项目施工延误,由承包人承担合同责任。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一)对用于工程的各种原材料(水泥、钢筋、管线、导线、防水材料等)进场时必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化验单,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场,进场要严格按市质检站的要求及相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分批取样,进行有见证送检。
对施工单位有自检资格的材料,要按比例进行抽检(送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所有材料的检验合格证均需监理工程师验证,否则一律不准用于工程,主要材料以及用于重要工程或关键部位的材料还需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对装饰材料、卫生洁具和电气材料要按业主及监理认可的样板对板检查验收,同时必须出具出厂合格证。
(三)对于大型设备的验收,要按合同规定的要求,必须具备出厂证书,检查是否符合设计文件和标书所规定的厂家、型号规格和标准,在有关人员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开箱验收,满足合同要求后,方可进行安装。
(四)工程中使用进口建筑材料应进行全部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专门定货的进口设备、材料应会同商检局进行检验,并取得商检证书。
(五)不合格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不允许进入现场,如已进入现场的,根据情况必须限期或立即退出施工现场。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2)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查和验收制度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一般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原材料检查、验收制度:1. 对原材料的准备工作,包括确认货物数量、质量和规格是否符合要求;2. 进行外观检查,检查原材料是否有污染、变质、受损等情况;3. 进行理化指标检验,例如颜色、纯度、含水量、PH值等;4. 检查原材料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例如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是否有合格证明和原产地证明;5. 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和实验室分析,以确保其质量和符合产品要求;6. 原材料的验收标准和方法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相关行业标准制定。
成品和半成品检查、验收制度:1. 进行产品外观检查,检查产品是否完整、无污染、无损伤等;2. 进行产品尺寸、重量等量化指标的检验,检查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3. 进行功能性能测试,检查产品是否正常运行、满足产品要求;4. 检查产品的安全性能,例如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等;5. 进行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抽样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6. 成品和半成品的验收标准和方法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相关行业标准制定。
原材、成品、半成品检查、验收制度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和说明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和验收制度。
通过建立和遵守这些制度,可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提高生产效率。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生产环节,包括原材料的采购验收、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过程中的检查、最终成品的出厂前验收等环节。
2. 原材料的采购验收制度2.1 采购前的准备在进行原材料采购前,必须进行以下准备工作:•制定采购计划,并明确原材料的种类、规格、数量等要求;•确定供应商,并进行供应商的资质评估;•制定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和接收标准。
2.2 采购验收过程在采购到原材料后,需要进行以下验收过程:•对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包括材料的颜色、形状、表面是否有损坏等;•检查原材料的标识是否清晰可读,并与采购订单一致;•进行物理性能的检测,例如强度、密度等;•进行化学性能的检测,例如含量、溶解度等;•进行微生物和有害物质的检测,确保原材料符合卫生要求。
2.3 验收标准对于不同种类的原材料,可以制定相应的验收标准。
验收标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外观要求:例如颜色、形状、表面是否有损坏等;•标识要求:要求清晰可读,并与采购订单一致;•物理性能要求:例如强度、密度等;•化学性能要求:例如含量、溶解度等;•微生物和有害物质的检测要求:例如微生物限度、有害物质的含量限制等。
3. 半成品和成品生产过程中的检查制度3.1 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在生产半成品和成品之前,应进行以下准备工作:•制定生产计划,并明确半成品和成品的种类、规格、数量等要求;•制定生产工艺和工序,并明确检查点和检查内容;•为生产过程中的检查准备必要的检查工具和仪器。
3.2 生产过程中的检查在生产过程中,应按照工艺流程和检查计划进行检查。
检查的内容可以包括:•检查原材料的使用情况,确保符合要求;•检查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正常运作;•检查工艺参数的控制情况,例如温度、压力等;•对半成品进行外观检查,确保符合要求;•进行必要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测试,例如强度、含量等。
目錄: 內容頁次A. 封面.......................................................................................................P.1 B. 內文.......................................................................................................P.21.目的...................................................................................................P.22.使用範圍...........................................................................................P.23.檢驗工具及配備…………………………………………………...P.24.檢驗依據…………………………………………………………...P.25.抽樣計劃…………………………………………………………...P.26.缺點分類……………………………………………………………P.27.檢驗項目……………………………………………………………P.3~61.目的:此規範之訂定, 在於能使製造單位對於製造生產技術、維修單位於檢修、品管單位於檢驗時, 對於零件組裝、焊接標準及作業技巧均可有一正確標準依循, 使本公司所生產產品之品質及可靠度都能有一定之水準以符合顧客需求。
2.適用範圍:凡本公司生產之自有產品與外包檢驗成品及半成品皆適用。
3.檢驗工具及配備:3-1.防靜電環。
3-2.細針。
3-3.綿質手套。
3-4.游標卡尺。
3-5.三用電錶。
3-6.8X以上放大鏡。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范文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是指对采购的原材料、生产制造的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检查和验收的规定和程序。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所采购和生产出来的材料和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的一些要点:1. 原材料的检查验收制度:- 对于进货的原材料,应该先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无明显损坏、变质或异味等问题;- 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包括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微生物污染等等,以确保原材料符合规定标准或要求;- 检查原材料的检验报告和证书,确保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真实有效;- 严格按照验收标准,判定原材料是否合格。
2. 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 对于生产过程中制造的半成品,应该检查其外观、尺寸、物理性能等参数,确认无明显问题;- 进行必要的功能测试和试验,确保半成品的性能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检查半成品的检验报告和质量记录,确保半成品的每个步骤都符合质量标准;- 验收半成品时,对合格的半成品进行标识和随附必要的文件。
3. 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 对于生产出来的成品,应该检查其外观、尺寸、功能等参数,确认无明显问题;- 进行相关的性能测试和试验,如强度测试、电气测试、耐久性测试等,以确保成品的性能和功能符合标准和产品要求;- 完善成品的质量文件和记录,包括产品出厂合格证明、产品质量标志等;- 审核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文件,并进行验收判定。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行业和不同产品的检查验收制度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和程序,确保质量的可控和可追溯。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范文(二)检查、验收制度范本一、引言本检查、验收制度旨在确保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质量符合公司标准,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客户满意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相关的采购、生产和质检环节。
二、原材料检查、验收制度1.目的确保采购的原材料符合公司的质量要求,防止不良原材料进入生产环节,影响产品质量。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模版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查和验收制度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份模板,包括标准操作程序和相关措施。
一、目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查和验收旨在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和客户要求,降低产品不合格率,提高生产效率。
二、适用范围该检查和验收制度适用于所有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进货和生产过程。
三、定义1. 原材料:指用于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和转化为成品的物质。
2. 成品:指完成加工和装配的最终产品。
3. 半成品:指在生产过程中已经完成部分加工和转化,但仍需进一步处理才能成为最终产品。
四、检查和验收程序1. 原材料检查和验收程序4.1.1 进货前检查:对每批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测量、重量测量等,并检查随货提供的检验证书和合格证书。
4.1.2 规格和要求比对:对进货的原材料进行与规格和要求比对,包括成分分析、物理性质测试等。
4.1.3 检查报告: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并报告相关部门和供货商,如发现不合格项需要及时反馈和处理。
4.1.4 验收:验收合格的原材料进行入库,并标示清晰的批次信息和关键参数。
2. 成品检查和验收程序4.2.1 检查样品:从每批成品中随机选取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测量、重量测量等。
4.2.2 功能性测试:对成品进行功能性测试,确保其符合产品规格和要求。
4.2.3 抽样检验:通过抽样检验方法,对成品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化学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等。
4.2.4 检查报告: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并报告相关部门和生产负责人,如发现不合格项需要及时反馈和处理。
4.2.5 验收:验收合格的成品进行包装和发货,确保产品不受损坏。
3. 半成品检查和验收程序4.3.1 过程检查:在生产过程中对半成品进行监控和检查,确保各个工序符合规格和要求。
4.3.2 抽样检验:通过抽样检验方法,对半成品进行质量检测,包括成分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等。
4.3.3 检查报告: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并报告相关部门和生产负责人,如发现不合格项需要及时反馈和处理。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简介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是指对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进行质量检查、测试和评估的过程和方法。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产品符合国家、行业和企业的质量标准,并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检查、验收流程原材料检查、验收原材料检查、验收的流程如下:1.采购部门收到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和样品。
2.采购部门将原材料交给检验部门。
3.检验部门进行标准测试,检查原材料是否符合产品要求。
4.如果原材料通过检验,采购部门接受原材料,并记录相关数据。
5.如果原材料未通过检验,则拒绝接受原材料,并将结果通知供应商。
成品检查、验收成品检查、验收的流程如下:1.生产部门完成产品制造后,将产品交给检验部门。
2.检验部门进行标准测试,检查产品是否符合产品质量要求。
3.如果产品通过检验,则将产品交给销售部门,并记录相关数据。
4.如果产品未通过检验,则将产品退回生产部门,并将结果通知生产部门负责人。
生产部门将产品进行检查和修改,确保产品符合要求。
半成品检查、验收半成品检查、验收的流程如下:1.生产部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半成品,将半成品交给仓库进行储存。
2.检验部门定期对仓库中的半成品进行抽样测试,检查半成品是否符合产品质量要求。
3.如果半成品通过检验,则继续储存,并记录相关数据。
4.如果半成品未通过检验,则将半成品退回生产部门,并将结果通知生产部门负责人。
生产部门将半成品进行检查和修改,确保半成品符合要求。
检查、验收标准检查、验收标准是质量管理的核心,根据产品类型和行业标准,制定相应的检查、验收标准。
原材料检查、验收标准原材料检查、验收标准是根据原材料的特性和产品质量要求制定的,包括以下方面:1.外观检查。
检查原材料的表面是否有裂纹、气泡、缺陷等。
2.尺寸检查。
检查原材料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3.包装检查。
检查原材料的包装是否完整、干燥、无异味等。
4.化学检查。
对原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评估是否符合行业和产品标准。
编号:Q/C Y-M C-C023-2005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检验规程1、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对进厂的原辅材料、过程产品及最终产品的检验和试验;2、管理职责质检科和化验室是检验和试验活动的归口管理部门;其他部门配合质检科和化验室的检验和试验活动;3、程序要求进货检验和试验采购产品进厂后,采购部通知品控部进行检验;质检科按照检验规程或采购文件,验证产品是否符合或要求,并出具原辅材料验收记录,传递给采购部;确定进货检验和试验的数量和性质时,应考虑供方处所进行的控制程度和所提供的安全卫生证明合格证据;顾客提供产品的检验和试验以确定取样的数量和性质时,也按该检验规程进行;经检验、试验或验证合格的产品,采购部凭原辅材料检验验收记录办理入库手续;如因生产急需来不及写验证或检验、试验时,由使用部门报告质检科长,并经分管经理批准后使用;例外放行产品由使用部门做出明确标识,并作好记录,以便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要求时,立即追回或隔离;过程检验和试验加工过程中,验收半成品时,车间负责人和质检员对每批次的半成品要认真检查验收,验收合格的半成品方可进一步使用;生产过程中各职能车间研磨工序、分装工序、包装工序质检员必须对该车间生产运作进行检查,并记录质检日报表;质检员为监督和指导加工车间的生产作业情况,每天不少于1次,对其前后相关几道工序进行取样抽检;该车间对抽验范围的产品记录并标识;化验员半成品及成品按规定要求进行取样做理化与微生物实验;生产过程中,所要求的检验和试验未完成或必须的检查报告未收到前,因生产需要,生产部门通知品控部批准后,方可放行;检验人员对例外放行的产品标识和记录,可行时,进行边放行边检验,以便发现不合要求,立即追回或隔离;最终检验和试验品控部质检员负责对成品外观、质地、形状、色泽、异物的检验;化验员对所装箱的产品按规定要求取样检验、试验,并填写最终产品检验报告单;本公司对最终产品不例外放行;在生产过程中的过程检验和试验的微生物试验仅对过程中的操作进行指导或对生产提供参考,当过程检验与最终检验的微生物试验结果冲突时,应加大对最终成品的抽样检验数量并以最终检验结果为依据;在检验和试验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控制;各检验、试验人员认真按要求填写记录并签字或盖章;4、成品的检验验证标准产品发运前,必须由化验室员按标准规定抽验,重点检查纸箱标识,生产日期、规格、级别、重量、品质、色泽等情况,必要时根据客户要求做卫生项目检验;凡合格产品,则由品控部检验合格单;。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引言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查和验收制度是企业生产管理中的紧要环节。
通过建立完善的检查、验收制度,可以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质量、成品质量和半成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提高产品的品质和质量牢靠性。
本文将认真介绍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的内容和要点。
原材料的检查、验收制度1. 检查、验收依据企业在购进原材料时,应依据相关的标准和规定进行检查和验收。
原材料检查、验收的依据重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国家和行业标准:依据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确认其技术要求和质量指标; - 供应方供给的质量证明:检查供应方供给的质量证明文件,如生产厂家供给的合格证书等; - 客户要求和合同商定:依据客户要求和合同商定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指标进行检查、验收。
2. 检查、验收内容原材料的检查、验收内容重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外观检查:检查原材料的外观是否符合要求,如无裂纹、污渍等; - 尺寸和重量检查:检查原材料的尺寸和重量是否符合要求,如长度、宽度、厚度等; - 材质检查:检查原材料的材质是否符合要求,如材质成分、硬度等; - 包装检查:检查原材料的包装是否完好无损,防止受潮、变形等; - 相关检测:依据需要,进行原材料的相关检测,如化学成分分析、机械性能测试等。
3. 检查、验收方法原材料的检查、验收可以实行以下几种方法: - 目视检查:通过目视察看,检查原材料的外观、尺寸等; - 仪器检测:使用相关的检测仪器,对原材料的质量指标进行检测; - 抽样检验:对原材料进行抽样,进行相关的检验和测试。
4. 检查、验收记录企业应对原材料的检查、验收过程进行记录,包括以下内容:- 原材料的名称、型号和规格; - 检查和验收的依据; - 检查和验收的结果; - 检查和验收的日期和人员。
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1. 检查、验收依据企业在生产成品时,应依据相关的标准和规定进行检查和验收。
成品的检查、验收的依据重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国家和行业标准:依据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确认其技术要求和质量指标; - 客户要求和合同商定:依据客户要求和合同商定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指标进行检查、验收。
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检验规程一、目的:建立原辅料、半成品、成品检验规程,保证产品质量。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进入公司的所有原辅材料、在产的半成品和成品的检验。
三、责任者:质量监督员、质量检验员。
四、正文:1 各级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各项质量标准及操作规程对原辅料、半成品、成品认真抽样化验检查,以杜绝不合格原辅料进入公司,不合格半成品流入下道工序及不合格产品出库。
2在收到仓库及生产部门的请检单后,应及时取样,迅速检查,成品检验报告单必须在取样后一天内送达生产部及仓库门,凡经检验不合格,由品控部将“不合格证”送交仓库每件贴签,并存放在不合格品库,合格品及时办理入库手续。
3取样后,必须及时填写取样记录和签字,并在被检容器或物料上贴取样证,必要时,将产品加封签字后保存备查。
4 如实填写检验记录,经准确计算并复核后送负责人签字后,加盖“检验专用章”。
五、原辅料检验规程1、所有进厂原辅料及包装材料必须附有生产厂商的检验报告单,否则予以拒收。
2、所有进厂原辅料及包装材料须由仓库会同品控部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
3、主要原料进厂化验室须对其进行含量检验,辅料及包装材料进厂一般只进行文件及包装情况验收,如有特殊情况(包装及感观异常)发生时,对其按质量指标进行检验。
六、半成品检验规程1、管理职能:1.1 各品种半成品的检验项目、规程,统一由品控部下达执行。
1.2 凡有半成品质量标准的,均须经检验合格后方能流入下一工序。
2 管理内容与要求2.1 半成品的检验由生产车间填写“检验申请单”,再由化验员到进行抽样。
2.2 化验员要及时、准确进行化验,如实填写检验结果,及时发出检验报告、登记台账。
2.3 生产车间凭半成品检验合格单才能送入下一工序,不合格产品严禁流入下一工序。
2.4 半成品化验员应严格把好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关,保证每批产品合格后才能送品控部检验。
七、成品检验规程1. 管理职能:1.1 出库成品一律由品控部按标准规定全项检验合格后才能出库,不得漏检。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模版实施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查和验收制度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下面是一个关于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检查验收制度的模板,供参考使用。
1. 检验要求1.1 原材料检验要求1.1.1 对于每批原材料,应进行外观、尺寸、重量、成分以及其他特殊性能的检验。
1.1.2 对于涉及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相关原材料的,还应进行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溶剂等相关检验。
1.1.3 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或企业内部标准。
1.2 半成品和成品检验要求1.2.1 对于每批半成品和成品,应进行外观、尺寸、重量、功能和性能等方面的检验。
1.2.2 对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相关产品,还应进行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溶剂等相关检验。
1.2.3 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或企业内部标准。
2. 检验责任2.1 原材料检验责任2.1.1 采购部门负责对原材料的选取和采购,并组织对原材料的外观、尺寸、重量、成分等方面的检验。
2.1.2 质量部门负责对原材料的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溶剂等相关检验。
2.1.3 生产部门负责对原材料的特殊性能检验。
2.2 半成品和成品检验责任2.2.1 生产部门负责对半成品和成品的外观、尺寸、重量、功能和性能等方面的检验。
2.2.2 质量部门负责对半成品和成品的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溶剂等相关检验。
3. 检验流程3.1 原材料检验流程3.1.1 采购部门收到原材料样品后,将样品送至质量部门进行检验。
3.1.2 质量部门根据检验要求对样品进行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3.1.3 质量部门将检验结果报告发送给采购部门。
3.2 半成品和成品检验流程3.2.1 生产部门制定检验计划,并将样品送至质量部门进行检验。
3.2.2 质量部门根据检验要求对样品进行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3.2.3 质量部门将检验结果报告发送给生产部门。
4. 验收标准4.1 原材料验收标准4.1.1 外观、尺寸、重量、成分等方面的验收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或企业内部标准。
批准:版/次:A/0 编制:审核:1.目的:为了规范半成品、成品的检验,特制定本规程。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产品中半成品、成品的检验。
3.职责:品控部为归口管理部门,检验员负责半成品、成品的检验。
4.检验程序4.1检验样品来源:4.1.1喜蓉太谷饼系列:品控部按每个班次进行取样检验,取样数量400g。
4.1.2 金砖五谷系列:品控部按每个班次进行取样检验,取样数量400g。
4.2检验依据4.2.1太谷饼半成品检验4.2.1.1感官要求项目要求检验方法形态呈扁圆形,饼面芝麻分布均匀,边缘有细小裂纹将样品放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用目测检查形态、色泽,然后用餐刀按四分法切开,观察组织、杂质,品尝滋味与口感,对照标准规定,做出评价。
色泽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泽特征组织内部有小风窝状,气孔分布均匀,无糖粒,无粉块,无异物滋味及口感甜绵香酥,不粘牙,气味芳香,无异味标签符合GB7718-2011要求4.2.1.2理化检验:项目单位指标检验方法净含量 g喜蓉系列金砖五谷系列JJF1070 饼胚成品饼胚成品+4g +2g +4g +2g水分% ≤14.5 GB/T5009.34.2.1.3微生物检验项目单位指标检验方法菌落总数CFU/g ≤1500 GB4789.2大肠菌群MPN/100g ≤30 GB4789.34.2.2判定检验结果如有一项指标不合格时,应该重新自同批产品中加倍抽取样品进行复验,以复验结果为准。
若仍有一项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
4.3太谷饼成品检验批准:版/次:A/0编制: 审核:4.3.1感官要求项目要求检验方法形态 呈扁圆形,饼面芝麻分布均匀,边缘有细小裂纹将样品放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用目测检查形态、色泽,然后用餐刀按四分法切开,观察组织、杂质,品尝滋味与口感,对照标准规定,做出评价 色泽 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泽特征 组织 内部有小风窝状,气孔分布均匀,无糖粒,无粉块,无异物滋味及口感甜绵香酥,不粘牙,气味芳香,无异味标签符合GB7718-2011要求4.3.2理化检验:项目 单位 指标检验方法 净含量g喜蓉系列 金砖五谷系列 JJF1070饼胚 成品 饼胚 成品 +4g +2g +4g +2g水分 % ≤14.5GB/T5009.3 脂肪 % ≥14.5 GB/T5009.6 蛋白质 % ≥7.50 GB/T5009.5 总糖%≥22.0 GB/T20977 酸价(以脂肪计) (KOH ) mg/g≤5.0 GB/T5009.37 过氧化值 (以脂肪计)g/100g ≤0.25 GB/T5009.37 总砷(以As 计) mg/kg ≤0.50 GB/T5009.11 铅(以Pb ) mg/kg ≤0.50 GB/T5009.12 黄曲霉毒素β1 ug/kg ≤5.0 GB/T5009.22 食品添加剂 铝残留量 mg/kg按GB2760执行GB/T5009.1824.3.3微生物检验项目 单位 指标 检验方法 菌落总数 CFU/g ≤1500 GB4789.2 大肠菌群 MPN/100g ≤30 GB4789.3 霉菌CFU/g ≤100GB/T4789.15批准:版/次:A/0编制: 审核: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CFU/g不得检出GB/T4789.244.3.4判定检验结果如有一项指标不合格时,应该重新自同批产品中加倍抽取样品进行复验,以复验结果为准。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1. 引言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制定科学规范的检查验收制度,可以确保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遵循标准,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包括目的、流程和要求。
2. 原材料的检查验收制度2.1 目的原材料的检查验收制度旨在确保采购到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不良品率、产品质量问题和生产线停机的风险。
2.2 检查验收流程• 2.2.1 原材料采购前的准备工作– 2.2.1.1 制定采购标准和要求– 2.2.1.2 审核供应商的资质和信誉– 2.2.1.3 确定供应商的交付要求和质量保证• 2.2.2 原材料的进货检查– 2.2.2.1 对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 2.2.2.2 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2.2.2.3 进行物理性能测试• 2.2.3 原材料的验收标准– 2.2.3.1 制定合格标准和不合格标准– 2.2.3.2 确定判定原则和控制限值2.3 验收要求• 2.3.1 验收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3.2 验收过程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2.3.3 验收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态度• 2.3.4 验收结果的及时反馈和处理3. 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3.1 目的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旨在确保生产的成品质量符合客户要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产品竞争力。
3.2 检查验收流程• 3.2.1 成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2.1.1 制定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 3.2.1.2 定期进行生产环境的检查和维护– 3.2.1.3 严格执行生产记录的填写和保存• 3.2.2 成品检查验收– 3.2.2.1 对成品进行外观检查– 3.2.2.2 进行功能性能测试– 3.2.2.3 进行可靠性测试3.3 验收要求• 3.3.1 验收标准的制定和调整• 3.3.2 验证方法和工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3 验收过程的记录和归档• 3.3.4 验收结果的分析和处理4. 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4.1 目的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旨在确保半成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降低生产风险。
原材料、半成品和预制品检验、复验制度1、基本要求材料进场前应做好进场材料验收准备工作,清理存放场地、垛位、校验验收计量器具,调配搬运人力及设备,掌握有关验收标准。
材料进场后,先核对进场材料质量保证书、合格证、票据、计划、合同等有关资料;核对材料品种、规格、型号等是否与所需相符;出现问题及时上报,问题未解决前不应卸车或接收。
重要结构材料(如钢材)在进场后应由发包人、监理单位、施工方三方共同进行外观检查。
目测材料外包装是否完整、材料表面是否清洁、材料是否有损坏等,发现问题三方共同解决,满足要求时,三方签字认可外观检查的结果。
再按照规定取样进行材质复验。
验收前先检验数量及质量。
数量验收按照规定分别采取称重、点件、检尺等方法,以确保进场材料数量准确。
经数量、质量验收合格的材料要及时办理验收手续,入库登帐,质量复验资料存档备案。
对验收中出现了数量和质量问题应作出记录,上报有关部门处理,未解决前不应办理验收。
因某些非主要因素不能验收或对验收中问题供需双方已有解决意见而工程急需时,可作暂估验收,发放使用,待问题正式解决后再办理正式验收手续。
2、现场见证取样取样和送检是工程质量的检测的重要环节,其真实性和代表性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公正性。
为保证试件能代表母体的质量状况和取样的真实,本工程现场取样应在监理单位人员见证下,由施工人员在现场取样,送至试验室进行试验。
3、见证取样送检的程序发包人应向工程受监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工程检测单位递交“见证单位和见证人员授权书”。
授权书应写明本工程现场委托的见证单位和见证人员姓名,以便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检测单位检查核对。
施工单位取样人员在现场进行原材料取样和试块制作时,见证人员必须在旁见证。
见证人员应对试样进行监护,并和施工公司取样人员一起将试样送至检测单位或采取有效的封样措施送样。
检测单位应检查委托单及试样上的标识、标志,确认无误后方进行检测。
检测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进行检测,出具公正、真实、准确的检测报告。
材料成品、半成品检验制度第一篇:材料成品、半成品检验制度材料成品、半成品进场检验及管理制度为保障蒙华铁路MHTJ-12标三工区所用主要材料满足技术标准要求,严格控制成品、半成品、不合格材料进场,特制定本制度。
一、主要材料进场检验管理控制程序1、主要材料进场前,由各相关部门提出当月主要材料申请计划,经项目部审核后下达当月主要材料供应计划,材料厂根据材料供应计划同各分部物资主管沟通后,安排每天进场的主要材料数量,并提前12小时告诉各分部物资人员进场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供应商,各分部物资人员应立即通知各分部现场试验负责人材料的大约进场时间,做好现场取样准备。
2、主要材料进场后,各分部现场试验负责人应提前12小时通知驻地监理,约定具体的取样时间,由驻地监理见证,现场试验人员和材料厂共同取样。
3、进场主要材料由项目经理部材料厂统一办理委托试验手续:填写试验委托单一式两份,材料厂、试验室各一份,并逐笔、逐项填写物资送检台帐。
材料厂委托试验时应提供相应材料的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的复印件两份或三份并加盖材料厂的材质证明专用章,写明本次代表数量,项目物资部、试验室各一份,注明该材料技证编号、做好技证签收登记薄。
具体作业流程如下:(1)材料厂确定进场材料名称、规格、数量材料厂通知分部物资(试验)进场材料名称、规格、数量。
(2)材料厂通知分部物资(试验)进场材料名称、规格、数量分部试验通知驻地监理见证取样、试验,审批。
(3)监理见证,材料厂、分部试验共同取样,材料厂向中心试验室办理委托试验手续中心试验室负责原材料进场检验、出具检验报告,分部填写材料报验单监理审批后投入使用4、试验室在受理材料厂的委托试验后须在规范要求的试验时间再加1个工作日之内出具正式的试验报告。
(1)如检测结果不符合技术标准要求,试验室应根据相关规范要求重新进行复检或委外检测,第二次检测结果仍不合格时,试验室须及时上报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通知材料厂及时到现场处理或直接将该不合格材料清理出场。
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
(1)、对用于工程的各种原材料(水泥.钢筋.管道及配件等)进场时必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化验单,要严格按市质检站的要求,按规定分批取样,进行有见证送检。
对施工单位有自检资格的材料,在按比例进行抽查(送市质检站)。
所有材料的检验合格证均需监理工程师验证,否则一律不准用于工程,主要材料以及用于重要工程或关键部位的材料还需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2)、对于设备的验收,要按合同规定的要求,必须具备出厂证书,检查是否符合设计文件和标书所规定的厂家.型号规格和标准,在有关人员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开箱验收,满足合同要求后,方可进行安装。
(3)、若使用进口建筑材料应进行全部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专门定货的进口设备.材料应会同商检局进行检验,并取得商检证书。
(4)、不合格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不允许进入现场,如已进入现场的根据情况必须立即或限期退出施工现场。
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检
验规程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编号:Q/C Y-M C-C023-2005
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检验规程
1、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进厂的原辅材料、过程产品及最终产品的检验和试验。
2、管理职责
质检科和化验室是检验和试验活动的归口管理部门。
其他部门配合质检科和化验室的检验和试验活动。
3、程序要求
进货检验和试验
采购产品进厂后,采购部通知品控部进行检验。
质检科按照检验规程或采购文件,验证产品是否符合或要求,并出具《原辅材料验收记录》,传递给采购部。
确定进货检验和试验的数量和性质时,应考虑供方处所进行的控制程度和所提供的安全卫生证明合格证据。
顾客提供产品的检验和试验以确定取样的数量和性质时,也按该检验规程进行。
经检验、试验或验证合格的产品,采购部凭《原辅材料检验验收记录》办理入库手续。
如因生产急需来不及写验证或检验、试验时,由使用部门报告质检科长,并经分管经理批准后使用。
例外放行产品由使用部门做出明确标识,并作好记录,以便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要求时,立即追回或隔离。
过程检验和试验
加工过程中,验收半成品时,车间负责人和质检员对每批次的半成品要认真检查验收,验收合格的半成品方可进一步使用。
生产过程中各职能车间(研磨工序、分装工序、包装工序)质检员必须对该车间生产运作进行检查,并记录《质检日报表》。
质检员为监督和指导加工车间的生产作业情况,每天不少于1次,对其前后相关几道工序进行取样抽检。
该车间对抽验范围的产品记录并标识。
化验员半成品及成品按规定要求进行取样做理化与微生物实验。
生产过程中,所要求的检验和试验未完成或必须的检查报告未收到前,因生产需要,生产部门通知品控部批准后,方可放行。
检验人员对例外放行的产品标识和记录,可行时,进行边放行边检验,以便发现不合要求,立即追回或隔离。
最终检验和试验
品控部质检员负责对成品外观、质地、形状、色泽、异物的检验。
化验员对所装箱的产品按规定要求取样检验、试验,并填写《最终产品检验报告单》。
本公司对最终产品不例外放行。
在生产过程中的过程检验和试验的微生物试验仅对过程中的操作进行指导或对生产提供参考,当过程检验与最终检验的微生物试验结果冲突时,应加大对最终成品的抽样检验数量并以最终检验结果为依据。
在检验和试验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控制。
各检验、试验人员认真按要求填写记录并签字或盖章。
4、成品的检验验证标准
产品发运前,必须由化验室员按标准规定抽验,重点检查纸箱标识,生产日期、规格、级别、重量、品质、色泽等情况,必要时根据客户要求做卫生项目检验。
凡合格产品,则由品控部检验合格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