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应用文的主题和材料
- 格式:ppt
- 大小:184.50 KB
- 文档页数:63
应用文写作的主题和材料应用文写作的主题和材料篇一:应用文的主题一、主题的含义写作任何文章都要有主题。
主题,又称主旨、立意、中心等,详细地说,主题就是通过文章的详细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根本观点或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和态度。
不同文体对主题有不同的提法。
在新闻和文学作品中一般用“主题”;在理论文章中通常称为“根本观点”或“中心论点”;在应用性文章中称为“中心思想”或“中心”等。
不管哪一种类型的文章,都是作者从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材料的加工及提炼中产生出的一种思想。
与一般文学作品相比,应用文的主题是十清楚确直接的,主题确实立大多不是写作者有感而发,而是应客观实际的需要,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的,由此可以说应用文主题就是解决问题的详细方法。
因此应用文的主题具有以下特点:1.主题先行性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从生活中、从已获取的材料中提炼出来的,往往反对主题先行。
而应用文主题确实立与文学作品主题确实立不同,其主题确立在全文写作之前,所谓“意在笔先”。
因为应用文总是先产生了详细问题而后产生写作的需求,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结论往往也产生在文章写作之前;同时执笔者的写作行为往往也是被动的,是应解决问题而动笔,写作的过程更是确切地表达主题。
如《教育部关于同意中国政法大学自主设置本科专业的批复》一文就是为答复《中国政法大学关于自主设置本科专业的请示》而写的文章,表示同意请示提出的恳求事项而作,主题一定是确立在写作之前。
2.主题单一性一般说文学作品的主题具有其复杂性,对主题的理解更呈多元化。
然而应用文的主题那么必须单一、明确,读者对主题的理解不允许多元,而要求理解上的同一性,这样才利于统一认识,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如:《教育部关于加强对教育系统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的通知》一文就如何管好用好抗震救灾资金物资问题提出了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募集款物的监管、健全制度、标准程序、合理使用、专项审计检查等措施,尽管涉及面广,但文章紧紧围绕“确保廉洁救灾,确保救灾款物平安有效地全部用于灾区的教育”这一中心,内容集中,一题一议,主题单一、明确。
应用文的“五要素”之主题应用文的“五要素”为(主题、材料、结构、语言和表达方式)下面就讲一下应用文的主题主题一、什么是主题主题,是作者通过文章的内容所表达出来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 决定着文章的质量。
文学作品的主题,都来源于社会生活,来源于实践。
正如高尔基所说,“主题是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即主题是写作主体对客观社会的感应。
而应用文主题的产生与确立,与文学作品有着明显的区别。
应用文体中的大部分文种,尤其是公务文书,其主题主要是通过上级领导部门布置下来的。
因此,应用文主题的确立有着较强的客体意识。
‘二、主题的特征1.直露性。
这是由应用文的实用性决定的,它与文学作品的含蓄性是截然不同的。
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从生活中、从已获取的材料中提炼出来的,往往反对主题先行。
而应用文主题的确立与文学作品主题的确立不同,其主题确立在全文写作之前,“意在笔先”。
因为应用文总是先产生了具体问题而后产生写作的需求,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结论往往也产生在文章写作之前;同时执笔者的写作行为往往也是被动的,是应解决问题而动笔, 写作的过程更是确切地体现主题。
如《国务院关于同意黑龙江省调整哈尔滨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一文就是为答复《调整哈尔滨市部分行政区划的请示》而写的文章,表示同意请示所提出的请求事项而作,主题一定是确立在写作之前。
另外,文学作品的主题要求含蓄、曲折,令人回味。
而应用文写作就不同,要求直截了当地点明主题,表明态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对文章所涉及的各类问题,必须有明确的观点立场,应该怎么做,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都要明确地表达出来。
2.完整性。
所谓完整,就是具有完整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几个环节。
而文学作品的主题可以是不完整的,它的不完整表现在,常常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这往往是艺术作品成功的一种手段,但在应用文中却是大忌。
三、主题的要求撰写应用文应力图使其主题正确、明确、集中。
应用文的主旨和材料的关系
应用文的主旨是指文中要传达的核心信息或目的。
材料则是指在应用文中所使用的相关信息、数据或证据。
主旨与材料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材料被用来支持主旨,用来证明或论证主旨的正确性或合理性。
在应用文中,材料被用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理解和接受主旨所传达的信息。
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并能够更好地与读者产生共鸣。
同时,材料也需要与主旨保持一致,不能与主旨相悖或自相矛盾。
如果材料与主旨不一致,读者可能会对文章产生困惑,降低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因此,在写作应用文时,作者应该清楚自己的主旨是什么,并选择恰当的材料来支持主旨。
同时,作者也需要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其可靠性和适用性,确保材料能够有效地支持和证明主旨。
应用文的主题应用文的主题1. 主题的含义主题,是指作者通过文章的全部内容所表现出来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意图。
,是事物的客观意义和作者对事物的主观评价在文章中的高度统一。
作用表现在:首先,主题决定着材料的取舍和使用;其次,主题统领文章的结构;最后,主题制约着语言的运用。
词语的选择、句式的运用、表达方式的运用都受到主题的制约。
主题的要求①正确。
是指主题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科学性,还要有益于时,有补于世。
②鲜明。
是指作者的基本态度、文章的基本思想十分明确,毫不含糊。
对问题的认识,对事物的评价,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都要旗帜鲜明地表达出来,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要用直笔。
③深刻。
是在主题正确的基础上,要有思想深度,要反映和提示客观事物的深层本质,阐明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丰富的内涵。
④集中。
是指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材料的使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都要为突出这个主题服务。
⑤新颖。
即主题要有新意,所反映的作者的观点、感受、主张、意见,不落俗套,不拾人牙慧,有自己的独特性,给人以新鲜醒目之感,使人耳目一新。
3. 确立主题的原则①工作需要和写作目的。
动笔之前,首先要考虑作文的具体目的是什么,主题必须符合行文目的,作者在确立主题时要正确理解和深刻领会办公意图。
②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确立主题要立足实际,要从个人、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只有这样,所作的指示,所提出的意见和办法,所总结的经验,才能有的放矢,切实可行。
③以丰富、真实的材料为基础。
必须深入生活,掌握丰富真实的材料,了解全面、真实的情况,才能提炼出正确、深刻的主题。
4. 表现主题的方法①显现法。
又叫直接法,它是在文章的某一部位,用明确而简练的语言,直截了当地把主题表述出来。
应用文大都采用这种方法。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式:(1)题中见意,就是在标题中直接点明主题。
应用文主题与材料的关系
应用文主题和材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主题指的是应用文的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而材料则是支撑主题的具体事实、数据、案例等。
主题必须与材料相符,材料也必须充分反映主题。
如果主题与材料之间存在不匹配的情况,那么应用文就会显得不够严谨、不够具有说服力。
具体来说,应用文中的主题应该与材料内容相互匹配,通过材料来展现主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主题的真实性和具体性。
如果主题过于抽象,缺少具体的材料支撑,则很难让读者理解和接受。
而如果材料丰富,却没有明确的主题支撑,则会导致应用文缺少中心思想,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在撰写应用文时,必须注重主题与材料的匹配度,选择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事实、数据、案例等作为材料,以支撑主题的表达和阐述。
这样才能够使应用文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达到预期的目标。
应用文主旨和材料的关系
一、主旨统帅材料
在应用文的写作中,主旨是文章的灵魂和核心。
它主导着整个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起着统帅的作用。
材料的取舍和运用都需要围绕主旨展开,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主旨的确定对于材料的组织和运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文章的主旨,然后根据主旨去选择和组织材料,确保材料能够充分地支持主旨的表达。
二、材料体现主旨
主旨需要通过具体的材料来体现。
材料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关系到主旨的表达效果。
在选择材料时,要注重材料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使材料能够准确、生动地体现主旨。
同时,要注意材料的筛选和提炼,避免材料的冗余和重复,确保材料紧扣主旨,使读者能够通过材料理解主旨。
三、材料丰富主旨
材料不仅体现主旨,还能够丰富和深化主旨。
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材料,可以展示主旨的多个方面,使主旨更加全面和立体。
同时,通过材料的对比和分析,可以突出主旨的重点和特点,使主旨更加鲜明和突出。
因此,在选择材料时,要注重材料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充实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主旨选择材料
在应用文的写作中,主旨决定着材料的取舍和运用。
首先,要根据主旨的需要确定材料的范围和重点;其次,要根据主旨的表达要求选择
合适的材料;最后,要根据主旨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筛选和提炼。
通过主旨的选择和运用,可以使材料更加精炼、准确和有力地支持主旨的表达。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对材料的筛选和提炼,确保材料能够为主旨的表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