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及其特征公开课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83 MB
- 文档页数:13
第五课信息社会与责任【教学内容分析】当社会发展进入到信息社会,信息的相关活动已然成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形式,化在社会各行各业起着关键作用,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课安排了信息社会、信息安全及信息社会责任三部分内容。
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人类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不知不觉已身处信息社会。
不同的社会阶段有着不同的社会特征,了解信息社会的概念和特征能使人们更好地工作和生活,教材安排了“日积月累”,通过介绍“信息社会”一词的最早出现及其相关故事,帮助学生感受信息社会的特征当信息化已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个人的信息、工作和生活时刻与信息社会相互关联、密不可分时,个人信息、信息系统等信息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成为当下新的社会问题,更是人们在信息时代面临的巨大挑战。
因此,在信息安全这一教学内容环节中,让学生感受信息社会中个人,单位甚至社会等面临的问题,意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信息社会公民应有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并掌握应对的策略。
“开动脑筋”以学生常见、常用的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台或软件中的交信息为材料,引出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当人类活动从现实世界拓展至网络虚拟空间,信息公民何更好地在信息社会中工作,学习和生活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公民都遵应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信息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知识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创新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的时代,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教材安排了知识产权的相关内容,旨在渗透信息时代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亲身体验”环节,设计了学生日常应用软件过程中涉及的版权问题,通过向更多的人们宜讲知识产权及其保护,从而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
【教学目标】1.通过感受信息社会学习和生活的变化,了解信息社会的含义。
2.通过信息安全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升信息安全防范意识。
3.了解知识产权及信息社会法律法规,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教学重点:信息社会的含义和特征;提升信息安全防范意识,渗透数字时代相关法律法规。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高中数学
学科:数学
适用年级:高中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2. 能够辨认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3. 掌握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
1. 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2. 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教学难点:
1. 辨认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教学准备:
1. 课件、教材、板书等教学资源;
2. 实例及练习题。
教学步骤:
1. 导入(时间:5分钟)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信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信息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2. 发散思维(时间:10分钟)
讨论信息的特征,如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等,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多样性。
3. 阐述概念(时间:10分钟)
教师讲解信息的定义、分类及特征,并提供相应的案例进行说明。
4. 练习与检测(时间:15分钟)
让学生参与信息的辨认练习,判断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加深对信息特征的理解。
5. 总结归纳(时间:5分钟)
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信息的重要性和特征。
6. 作业布置(时间: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加深对信息及其特征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结合实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加深对信息的认识。
同时,通过练习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和辨认信息的能力。
后续教学应进一步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学生信息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