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衣袭华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衣袭华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衣袭华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衣袭华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衣袭华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在武汉

开幕

主办单位: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武汉市博物馆

协办单位:上海市服饰协会

展览地点:武汉市博物馆书画厅

展览时间:2012年7月18日-9月10日

由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武汉市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衣袭华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展览将于2012年7月18日在武汉市博物馆开幕。

《衣袭华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展览共分四个部分,分别从上海艺术研究所和上海市服饰协会中4家高级旗袍定制企业珍藏服饰中精选出70多件精品旗袍,配合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馆藏图影,以服饰文化为主线,围绕旗袍文化的变迁、传承与创新,反映了海派旗袍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示了上海自近代开埠以来,在中西文化会通交融、移民文化碰撞合璧的特殊历史环境下,形成的独特旗袍服饰文化。

近代上海开埠以后,随着泰西礼俗的东渐和近代都市生活方式的形成,上海的社会风俗发生了深刻变化。民国时期开放的社会风气,以及上海独特的人文和地理环境与孕育了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奇葩——“海派”旗袍。“海派”旗袍的面料选择从中国传统的丝绸、棉织物到进口的羽纱、天鹅绒等,丰富多样,应有尽有。旗袍的款式变化多样,既稳定又无常,袍身的长度、立领的高低变化来回更迭,不断引领中国乃至东南亚的服饰时尚。海派旗袍不仅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式样,而且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束胸裹臂的旧习,尽显女性体态和曲线之美。既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又无形中为女性解放树立了一种标记,成为时尚领域卓尔不群的一道风景。

开幕式上,主办方将举办了“海派”旗袍秀活动,现场演绎旗袍东西交融的独特神韵。本次展览的时间为2012年7月18日至9月10日。在此期间,

主办方将组织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希望通过这次展览,有更多的人能了解海派旗袍的发展,来关注和推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有感

我有幸参观了“九一八事件”历史博物馆。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和具体实物的参观,使我感触颇深。通过这种生动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使我深刻和具体的了解历史真相。让我真正的更加深刻的了解到过去的苦难和黑暗,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加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永恒不变的真理。” 走进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走进了那段中国人永志不忘的屈辱与抗争史。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以此为借口突然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和沈阳城,从此开始了疯狂侵华战争。东三省上百万平方公里大好河山,在短短4个多月里全部沦丧,亿万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威胁。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波澜壮阔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这一天起,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一件件灭绝人寰的惨案,创下了一个个令整个人类至今毛骨悚然的罪恶记录。从这一天起,华夏儿女经受了5000多个只有仇恨没有眼泪的日日夜夜,整个中华大地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凌辱。”在博物馆序厅的长明灯周遭,用中、英、俄、日4种文字铭刻着这样的文字,整个设计宛如一座坟墓,埋葬着一段滔天的罪行。 整个纪念馆的设计,别有一番意义:从东北的沦陷到日本禽兽对中国人的屠杀和细菌试验,整个展道呈下坡设计,越走越阴暗;然后从东北抗联抗日,直至日本战犯被审判,展道呈上 坡设计,越走越明亮。在馆内,我们见到了许多珍贵的图片资料及文物,还有一些场景的重现。一张张让人触目惊心的图片及一幕幕重现场景穿越时光隧道追溯历史,让人深思。印象中最震憾的是从抚顺万人坑运过来的一片二三十米见方的万人坑土壤,里面有几十具尸骨,其中有两具头骨被小日本的枪支打的枪眼历历在目,隐隐感觉到当时屠杀现场的悲壮和凄惨。还有一对尸骨,是一男一女紧紧相依,被日本鬼子残忍地活埋了,他们身上带的手铐脚缭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到现在,仍然带在他们身上,向后人诉说日本人的惨无人道…… 侵略者的残暴引发的不是屈从而是仇恨,同志的鲜血唤起的不是消沉而是越发坚定的斗争。“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白桦林海里,莽莽雪原中,东北人民革命军的战士们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杨靖宇、赵尚志、马占山、赵一曼,这些英雄而传奇的名字,代表了用鲜血写成的中国抗战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 一座由日本1450名战争遗孤自发捐建的铜质雕塑。雕塑的碑座上写着“感谢中国生父母碑”,雕塑中一对中国农民夫妇,领着一个日本男孩,母亲慈爱地俯视着孩子,孩子依恋地仰望着母亲。这是一幅流淌着中日两国血液的三口之家的真实写照———战争中的日本遗孤,受到了善良的中国农民的照料,后来大都成为两国友好的使者。 走出展厅,抬头仰望“九一八历史纪念馆”感想颇深,内心的愤怒已经不能在控制,一直抑制的情绪,已经难以控制,想着日本鬼子当年对中国人民的种种暴行,东北三省3000万同胞身陷水深火热之中,八十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沦丧在日军的铁蹄之下…… 想起如今部分日本人回避这段侵华历史,大家的心情沉重无比。在愤慨中,我们更加怀念先烈们,一个个先烈的名字涌上心头,我们感激那些奋起反抗的人,我们纪念那些为国捐躯的人,在这张序列中,每一个人的名字都不仅仅代表他自己,每一个的名字后面都立着很多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代表着中国亿万儿女。感动,二字在一次的在心中回荡,我相信只要我们中国人团结,便能够战胜一切,赢得世界的尊重。灾难和耻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从灾难和耻辱中获取教训。我们绝不能忘记当年国土沦陷的惨痛历史,绝不能忘记国家落后分裂和对侵略者妥协退让的沉痛教训。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

北京自然博物馆导游词(通用3篇)

北京自然博物馆导游词(通用3篇) 北京自然博物馆导游词1各位游客: 我叫刘XX,今天是你们的导游。 我们今天来到的地方是大家都知道的世界上最著名的历史古迹—北京故宫历史博物馆。 故宫博物馆始建于1406年,建成于1420年,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又名紫禁城。 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屋子有9999间半,故宫四周饶10米高的城墙,外有50多米宽的护河城。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北京故宫门前。 各位游客,你们看,这座故宫的四个城角上都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 故宫座北朝南,开有四条门。 各位游客,这里就是故宫的正门,叫午门,意思是正午的太阳光芒四射。 各位请看!在10米高的城墙上耸立着五座崇楼,楼顶飞檐翅起,从上面看就象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午门又称五凤楼。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外朝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它们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太和殿,它是三大殿中最为高大

的,它金碧辉煌,这个台基四周矗立成排的雕栏,称为望柱,柱子上雕刻着云龙云凤的图画,末代皇帝溥仪就是在这里举行了他的登基大典礼。 看完了太和殿,我们再来看中和殿。 大家请看!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时、稍事休息的地方。 下面,请大家跟我来一起参观当时的国宴厅——保和殿。 各位游客,这座大殿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大殿—保和殿,这座大殿被称为清代的国宴厅及科举考场,自乾隆皇帝以后,这里便成为每四年一次的皇家科举考场。 北京自然博物馆导游词2 北京自然博物馆位于天桥南大街126号,它的的前身是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始建于1950年,1959年建成,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展览面积6,000平方米。 以展示生物和人类发展史,普及自然知识为主中,是一座大型自然主题博物馆。 这里有生动的.生物进化史陈列,展示了形形色色的动物,千姿百态的植物的各种个样的生物化石和标本,自然博物馆有5个展厅,分别是四个基本陈列和一个恐龙世界博览。 馆藏文物、化石、标本10余万件,大型整体古哺乳动物化石数量居世界第二,黄河古象化石、恐龙化石名扬海内外。 “动物陈列”按系统发育顺序展示了现生主要动物类群,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衣袭华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衣袭华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在武汉 开幕 主办单位: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武汉市博物馆 协办单位:上海市服饰协会 展览地点:武汉市博物馆书画厅 展览时间:2012年7月18日-9月10日 由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武汉市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衣袭华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展览将于2012年7月18日在武汉市博物馆开幕。 《衣袭华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展览共分四个部分,分别从上海艺术研究所和上海市服饰协会中4家高级旗袍定制企业珍藏服饰中精选出70多件精品旗袍,配合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馆藏图影,以服饰文化为主线,围绕旗袍文化的变迁、传承与创新,反映了海派旗袍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示了上海自近代开埠以来,在中西文化会通交融、移民文化碰撞合璧的特殊历史环境下,形成的独特旗袍服饰文化。 近代上海开埠以后,随着泰西礼俗的东渐和近代都市生活方式的形成,上海的社会风俗发生了深刻变化。民国时期开放的社会风气,以及上海独特的人文和地理环境与孕育了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奇葩——“海派”旗袍。“海派”旗袍的面料选择从中国传统的丝绸、棉织物到进口的羽纱、天鹅绒等,丰富多样,应有尽有。旗袍的款式变化多样,既稳定又无常,袍身的长度、立领的高低变化来回更迭,不断引领中国乃至东南亚的服饰时尚。海派旗袍不仅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式样,而且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束胸裹臂的旧习,尽显女性体态和曲线之美。既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又无形中为女性解放树立了一种标记,成为时尚领域卓尔不群的一道风景。 开幕式上,主办方将举办了“海派”旗袍秀活动,现场演绎旗袍东西交融的独特神韵。本次展览的时间为2012年7月18日至9月10日。在此期间,

918博物馆

9.18历史博物馆观后有感 展馆是按照事件的时间顺序,分为几个部分。我的心情也随着展览,从压抑愤懑,到振奋、到昂扬。展馆的出口,有一面半弧度的墙,墙面整体是黑灰色的,上面刻画着两双眼睛,目光深邃,而在眼角,淌出嫣红的血。那血,刺目的红,与整个墙面灰黑的色彩形成巨大的反差,冲击着每个参观者的视觉,更让每位参观者的心都不由得滴血。在躲闪后,正视那两双眼睛,你会感到肩头的沉重,一份历史赋予每个中国人的深厚的责任。 博物馆珍贵资料都静静的躺在那里,年复一年的被后人参观。我看到了什么,无需一一列举,值得道出和铭记的是心中难以逝去的悲愤和从中而来的激励。我们牢记这段历史,把它深埋于自己的心灵深处,以此激励自己发奋图强,坚持不懈。历史的车轮不能倒退,也决不会重演!中华名族的腾飞要靠我们今天的拼搏。当下,对于生活在富足安逸的条件下的我们这些年轻人来,勿忘九一八有着凝重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个国家的未来何去何从,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年轻一代,正在受教育的一代。如今,过惯了舒适生活的很多年轻人,都把现在的一切看作理所应当的事情。他们似乎忘记了百年前曾经屈辱的历史,忘记了千年来为了民族独立和振兴而牺牲的无数英烈。很多年轻人沉迷于周遭的一些不良事物,忘记了学习和工作,忘记的前行的目标。现在,很多人都说“80后”如何如何的迷茫,“90后”如何如何的幼稚。我看不然,任何人都经历过10几岁、20几岁的年纪,也都曾幼稚和空想过。 但,事物的发展总是曲折向前的,年轻人不怕犯错误,可怕的是反复的跌倒和爬起。我们要吸取历史的教训和前人的经验,不辱使命,国家兴亡,我的责任。 当前,中国的发展处在历史最好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党中央又提出了开发西部,振兴东北和中南崛起的战略部署。我们年轻人的开创精神有了体现的时机和空间。我们要把握机会,刻苦学习。学习是我们当代年轻人最大的实际,最大的任务。当然,不能只顾低头读书,还要抬起头看世界的发展形势,了解我们身处的位置,了解自己所学科目的前沿。 多难兴邦!历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至今还在耳旁回荡。历史的一幕一幕,至今还在脑海中闪现。年轻人的责任,我们更是一刻不敢忘记。 挑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无愧未来国家主人之身份。 参观完展馆,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整个人都愈发沉静了。走出木质的馆门,回望的那一瞬,“勿忘九·一八”的题字映入眼帘,更深深地铭刻在了心中。

浅谈京派和海派的形成

浅谈京派和海派的形成 现在分别说到京派和海派,我们都会联想到一系列不同的事物,有如被周立波标榜着的咖啡,和他所谓的赵本山吃着的大葱;或者同种事物的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比如同样是旗袍,也明确的分着京派旗袍和海派旗袍。这两个名词,早已脱离其最初形成时的语境,成为伴随着它们各自所代表的地域的两种亚文化,进入现代人的生活,同时也打破了地域,无处不在,无处不能看到它们互相的碰撞、斗争、交流与融合。那么它们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追本溯源,我们还是先从它们最开始出现的文学界说起。“京派”,是上世纪30年代的一个文学流派,“京派”作家代表有废名、沈从文、朱光潜、林徽因等,称为“京派”是因为他们当时多在京津两地活动,发表的文章都在京津刊物,又具有较为统一的艺术风格。而“海派”最开始有多种含义:活跃于上海一带的一群画家的画作和风格;京剧在上海的表现风格;主要体现都市文化和商业色彩的文学流派等等都称为“海派”。京派和海派文学就有着鲜明的差异和斗争,京派文学追求自然和人性的美,有着淳朴、平和、隽永的语言风格;而海派则首先提出“都市男女”,着力描写五光十色的繁荣都市和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具有世俗性与商业性。那么为什么在这两地的作家群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呢?所有的艺术和文化都离不开它们所生长的土地,北京和上海,我们需要认识这两块特质的土壤。 简单的从上海说起,上海自从开埠以来,一直是与外界贸易往来的重要港口,同时有进驻了各国租界,商业发达,西方文化强势的影响,使上海很快成为了一个西方文化在中国的窗口和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地方,现代化和都市化在这里生根发芽。于是快节奏的生活、商业气息、灵活多变、中西结合、都市人的病态心理……这些也很自然的进入了艺术表现,成为海派风格的特征。而相对于上海的开放,京津一带却在内陆,未能接触到这样的“西风”吹拂,又是一贯的政治中心,风格自然不同。鲁迅有段对京派和海派的分析:“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自己也赖以糊口。要而言之,不过"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则是商的帮忙而已。”虽然尖刻绝对了点,但引用于此,还是能说明些问题的。 总的来说,还是艺术源于生活,离不开地域与时代,人的性格也是如此,“海派”和“京派”的形成,是特定时代中在不同地域上孕育出来的文化体现。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 到达上海博物馆之前,对上海博物馆没有多少了解,对它一点都不感兴趣,所以我是抱着一种为完成任务的态度去的,只想着去稍微看看,拍几张照片回来再写些感想应付一下作业,甚至给自己定好了时间2个小时要搞定来回路程和参观,进入了展馆以后,才发现自己一开始想得太简单了。 离博物馆还有几百米的时候,就看到了矗立在不远处的博物馆,当看到那个建筑的时候,虽然没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却能感受到那份稳重,感觉那儿充满了传统文化的气息,很亲切的feel,开始有点迫不及待。(回来后上网查了资料,才知道那个建筑象征“天圆地方”的圆顶方体基座构成了新馆的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在世界博物馆之林独树一帜,整体相对来讲是,高大时尚)。在靠近博物馆的一路上,发现路边停了很多旅游大巴,陆陆续续有游客,其中有很多外国人,才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国际化的博物馆,里面的事物肯定不是自己起始想得那么简单。便抱着好奇的心态边欣赏着广场的花秾草绿走向博物馆。 到了南入口,先看了建筑前面的上海博物馆的简要介绍和空间排布,大致了解了不同馆的位置。当进入门口的时候,可能是因为那样的环境有些陌

生,也没想什么就“钻”进了第一展览馆,这是个临时展览馆,现在展览的是“毛利人的世界”。据了解,毛利人是新西兰的原住民,于大约公元13世纪这群开拓者登上了这片陌生又美丽的土地,他们走遍了这里的每一个角落,很快他们就熟悉了前所未见的植物、鱼鸟和矿石资源。毛利文化古老而神秘丰富而独特:雕刻、编织、纹身、神话……每一样都包含了毛利历史的足迹。入门看到的是一块生命石,毛利人相信一个地方的山、水、森林的生命力可以凝聚石头或其他物件中,生命石就是这样一个载体,它被毛利人看作是部落领土的守护神。 先附上两张毛利的石器、玉石等总览图: 可以看出毛利有很多木器、骨器、玉器、石器、还有编织物。在这个展览馆

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九月,美好的九月,秋天中的秋天,就这样又一次无声无息地滑过。人间九月天,承载着岁月的沧桑,承载着如诗的心语。那些从心里流淌出来的诗行似雾、如梦、又像风,早已铺展成一条蜿蜒的心路。回首时,才发现生命里那些丝丝缕缕的疼痛与哀愁,早已深藏。 九月,我们11级18班全体同学来到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作为一名沈阳人,“九一八”已经成为我心中对祖国热爱的一种标志,提到“九一八”每一个对祖国抱有深情的人都会为之一震。1931年,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继7月和8月在东北制造了“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后在同年的9月18日,制造了“柳条湖事件”,从而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每年的这一天全国各个都会举行着各种不同的纪念活动。为了同学们能深切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班级集体组织大家参观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对于“九一八”,东北人会更有特殊的感触,每年的这一天晚上9点18分,沈阳的上空都会拉响3分钟警报,此时汽车停止不前一起跟着按喇叭,行人都要站立低头,表示对九一八事变中去世的中国人民深切的哀悼和对这场残酷的事变所引发的战争的苦痛回忆,更是对中国人民的教育和触动。这3分钟漫长得会让每一个中华儿女在脑海中不断浮

现一幕幕不堪回首的画面;这3分钟深刻得会使今天过上幸福生活的我们对此刻的安逸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不珍惜;这3分钟沉重的如落入万丈深渊后被救起的那一刹奄奄一息中喘着粗气的生命体……这3分钟是一种生与死的别离之痛,是一段心如刀割的感伤,它蕴含了太多,“九一八”也代表了太多,所以直到今日每当人们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耳边响起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时还会深情落下眼泪,还会在心里默念祖国加油!因此每年的这个时刻,警报声长鸣,爱国主义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然而作为一名在读研究生,我们有幸的去参观了一次纪念意义深远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从眼耳鼻等不同感官来纪念这个沉重的事变。在这短短的几个小时中,每一个前去的同学都心情复杂,小小的心里都埋藏着对祖国的爱和感动,都有着十分深刻的感悟。 通过九一八博物馆里陈列的一件件物品,浮现的一张张画面,我认知到,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是蓄谋已久,早有策划。当时日本天皇,提出“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了这场事件的发生,而日本的侵略行动中心是鼓吹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进而占领全中国,实现日本的“大陆政策”。以至于后来中国人民在接下来的十四年里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物质财富被肆意的掠夺,精神受到压制,心灵和肉体都饱尝着煎熬。因此中国人民不会磨灭这种长在身体里的痛,不会

中国旗袍历史

中国旗袍历史 旗袍起源于中国上海。 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它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 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是贵族的衣饰,现代意义的旗袍,诞生于20世纪初叶,盛行于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女性服装的代表。行家把上个世纪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全国各地。当时上海是上流名媛的福地,她们热衷于游泳、打高尔夫、飞行术、骑马,奢华的社交生活和追赶时髦,注定了旗袍的流行。由于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后来出现了“改良旗袍”,从遮掩身体的曲线到显现玲珑突兀的女性美,使旗袍彻底摆脱了旧有模式,成为中国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国服”。 经过多年的修正与改良,旗袍已经成为最能体现中国女性美的服装,用最中国的布料,丝绸、锦缎,做成最中国的服装———旗袍,穿在发髻高挽身段窈窕的中国女子身上,那种东方的美、东方的神韵,令人叹为观止。旗袍在这里,已超脱了一般意义上的服装而成为一种象征,为什么它会成为经典,答案也正在这里。 旗袍的美是一种典雅而高贵的美,这种由旗袍内涵所决定的文化品位限制了它的普及、大众化,同时它对穿着者的要求也十分苛刻,这不仅仅表现在对身体的要求上,同时也表现在对穿着者内涵及气质表现上,而且,旗袍的出现对背景、环境、气氛要求特别讲究,我们不能设想一个菜贩身着旗袍脚趿拖鞋的模样,这是对美的糟塌,我们同样也不能接受一个身着旗袍的女人不停地挖鼻孔和吐口水。旗袍的美是一种距离的美,一种静止的典雅美。 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显露着修养,体现着美德,演化为天地间一道绚丽的彩虹。愿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憧憬、美的风韵洒满人间。 旗袍是中华女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装。说到传统,人们总要想到封建主义的保守、封闭,还有封建主义对妇女的各方面的禁锢。数千年来,中华女性的着装是严肃的。直到现在,严肃而正规的“职业女装”仍然占据着中国女性服装的主要地位。 凤冠霞帔,母仪天下,如果说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传统把妇女的最高期望值定到这里,那么最能说明一切奥妙的关键字眼就是“表现”。把美好的体貌表现出来的唯一媒介是好的服装。“霓裳羽衣”也好,“凤冠霞帔”也罢,除了对那种繁华尊贵的追求之外,无论如何也剪不掉那段渴望美丽、渴望风采浪漫。旗袍的出现或许就因为如此吧。 人类文明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女性的服装也随着历史不断改变。比起科技带给世界的巨大变化,人体却顽强地保持了原状,这虽然不能算是奇迹,却为服装发展史、提供了可能。服装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样。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腿以及手足,构成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旗袍的审美,似乎可以从这里谈起。 旗袍的起

天津北京自然博物馆展示内容

天津自然博物馆 天津自然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之一。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分为六大展示区,分别为:动物生态厅、世界昆虫厅、海洋贝类厅、博物馆标本之最、热带雨林观赏区、和触摸池。 动物生态厅 该展厅展示的是按生态地理形式陈列的爬行、鸟兽动物群。既有东北的浩瀚林海,也有辽阔的塞北草原,亚热带的高山林灌,还有南疆的热带雨林。生活在其中的动物栩栩如生,丰富多彩,共约140种,200余件。展览配以高山、流水,并利用高科技手段展示了它们生活的动态场景。 世界昆虫厅 天津自然博物馆昆虫照片 展览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昆虫大世界,通过比恐龙出现更早的动物——昆虫;昆虫的近亲;生命的故事——昆虫变态;保全生命的自卫与伪装艺术;一只昆虫的构造解剖,介绍了昆虫的基本知识。第二部分千姿百态的昆虫。 海洋贝类厅 该厅试图通过大量珍稀热带海洋贝类标本向广大观众打开一扇了解海洋,认识海洋贝类资源的窗口,该厅分贝类漫谈、沧海桑田贝壳堤、天津沧桑多变三个部份,由浅入深地向观众展示贝类漫长而复杂的演化过程。 博物馆标本之最 噬人鲨 又称大白鲨。它性情凶猛,游泳的速度快。经常以头足类、鱼类及海狮、海豹等为主要的食物。并且在对它的观察过程中发现,噬人鲨有袭击和吃人的记录。这种鲨鱼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域。 翻车魨

又称翻车鱼。为世界性、较大型的热带海洋鱼类。它的身体笨拙,不善于游泳。 天津自然博物馆 蝠鲼 这个蝠鲼的标本采集于我国的东海,翼展是全国之最。它是双吻前口蝠鲼。属于暖水性上层鱼类。 姥鲨 又称老鼠鲨。这个标本长度是全国个体之最。姥鲨属于大洋性上层鱼类。它的性情温和,行动也较迟缓。是仅次于鲸鲨的大型滤食性鲨鱼。它的体长可达10米以上。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我国东南沿海水域。 热带雨林观赏区 热带雨林观赏区 您漫步在盘根错节,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观赏美丽的淡水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池中自由自在地游弋之时,您可以欣赏到来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古老鱼类,同时也能看到各种各样漂亮与众不同的其它观赏淡水鱼,看时不仅使人想到大自然是多么伟大而神奇在这充满生机的热带雨林中,您会由然产生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恍如置身于神秘的亚马逊原始森林中。 触摸池 在这里您可以亲手触摸憨态温顺的海龟、行动迟缓的海星、奇形怪状的海螺、张牙舞爪的虾蟹、反应敏捷的鱼类、还有舞姿翩翩的海葵……您甚至可以亲手投喂。 海洋生物区 神秘的海底世界,一直是我们人类向往的地方,那里蕴藏着无数的秘密,生活着大量的生命群体—海洋生物。 天津自然博物馆水生动物照片

海派旗袍历史

海派旗袍历史 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的黄金时代,和现代中国女性最辉煌的时期。本相一致的旗袍造型纤细,流行的欧洲妇女的轮廓。旗袍已经完全的旗女长袍的局限性,完全新的服务是“西方”的风格。首先,“不要削减学校”的说法。旗袍的地方西化的衣领,袖子,如荷叶领,西式翻领,荷兰的袖子,等等,或左右开襟双排扣的西式加工之外。这些改革中的应用,虽然不丰富,但说,这是人们思想上的自由,旗袍原计划已不再是一个必须遵循。旗袍和西式夹克“不要削减学校”是一个特点,这使得与各种现代服装组合的大家庭成为国际服装旗袍的话,现在,它具有国际和现代化。 20世纪30年代后期,出现了“改良旗袍,旗袍的剪裁方法和结构更加西化,半身镖和腰部镖使用的旗袍更加合身肩缝和装袖,肩和腋下也适合,有些人还软垫肩,“美人肩这表明,妇女开始抛弃旧形角范小建特点的理想。这些切割和结构的变化是在上海完成。上海鸿翔公司的金先生太君这个疑问的后裔。我还没有经历这个过程,但他在鸿翔20世纪40年代的工作,而且在很多关于此新闻的老师傅。旗袍已经敲定,这个时候的旗袍已经成熟,不再是能够在未来跳舞的基本形式,在20世纪30年代的旗袍,不仅使长度,大理石和装饰中的一些变化。世界各地的爱旗袍的女性,是典型的20世纪30年代,旗袍。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旗袍,旗袍的模型。在上海,亚洲的时尚中心,社会名媛的天堂。 更广泛的事实,基本形状是更明确的定义。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的变化,旗袍面料更多的选择和装饰,以及长度和开衩的变化。裙子的位置是一个重要功能的时尚女装,摆线是最重要的风格线。在欧洲,在20世纪30年代的摆线妇女一直很低,而更高的腰部。这件衣服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特点,是区分的妇女在20世纪20年代的象征。20世纪30年代,旗袍也很长。1931年和1932年,由于20世纪20年代的影响是没有除了下摆很高的位置。从1932年到1938年,旗袍已经很长。尤其是在1934年,在上海,地面旗袍下摆几乎是非常受欢迎。这表明,上海风格的旗袍和国际妇女的流行几乎同步。中国味道(或面料或细节或装饰在显示屏上)一个的礼服(以适应更多),可以被称为旗袍。因此,我们可以带或不带襟,领或不开衩的旗袍 文章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1b7596107.html,/

参观九一八纪念馆观后感

红色的纪念 ——暑假九一八纪念馆实践活动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他猖狂的梦想,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出兵攻占我国的东三省,蒋介石命令东北军“不许抵抗”,致使东三省这个有着丰富矿产资源、物产资源,面积是日本三个大的美丽而富饶的地方沦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3000万同胞沦为了亡国奴。 翻开历史的这一页,当年蒋介石蒋委员长的那句“绝对不许抵抗,缴械则任其缴械,入营房则听其侵入”的话重重的击打着我们中华儿女的心,这是怎样的民族耻辱啊!29万中国军队,1万日本军队,本应该是多么悬殊的兵力对比,可是只有三天,日军竟没有废什么枪弹便一举占领了东三省,3000万同胞就这么糊里糊涂的成为了亡国奴。这是怎样的悲哀、怎样的耻辱啊 今年暑假,我来到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的柳条湖桥区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这里也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 当我由纪念馆的正门走入,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犹如翻开台历样子的巨大石碑。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仿佛有千万个受害者的冤魂在不断呐喊与呻吟。在日历的右侧页面,深深地刻着对每

一个中国人来说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农历辛未年八月初七日,左侧的页面永远的记录下了日军侵华的历史事实:“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正是为了永远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我国政府修建了这座“残历碑”。在它的前面有一座警世钟,悬挂在三角形的支架上。锈迹斑斑的钟身上铸造着醒目的铭文:“勿忘国耻”。警世钟的旁边,倒放着一座“九一八”事变柳条湖爆破地点碑,是一九三八年日本侵略者修建的。这块碑既无碑志,也无铭文,碑身高七米,下面梯形基座,上书“爆破地点”便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铁证。我望着这眼前这庄严肃穆的景象,回想起了那个七十九年前的夜晚,那个有着不同含义的深夜。 1931年9月18日晚,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了“柳条湖事件”。他们先是由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尔后嫁祸于中国军队,并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东北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未进行有组织的抵抗,使日军当晚即攻占北大营。19日,日军又占领了整个沈阳城。4个月后,随着东北军不战自溃,日军顺利占领了东北三省。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也就是从此,

参观 918博物馆所感

参观918历史博物馆所感 ——勿忘国耻,奋发图强,实现国梦 今天,学校组织了我们去参观了918历史博物馆。外面天气晴朗,风和日丽。但我们知道我们即将观看的是历史的积淀,将会揭开历史的帷幕,领略真实的历史背后的残酷。 1931年9月18日深夜,是中国最耻辱的一天。当天,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沈阳北大营的中国驻军发动武装进攻,接着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武装侵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为了重温历史,我们今天观看的“九一八事件事迹”,让我感触很深。 展馆分为七个部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与东北的沦陷、日本在中国的血腥统治、东北军民的抗日斗争、日本扩大侵华与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高涨、全国抗日战争爆发与日本侵略的最终下场、中日两国人民以史为鉴期盼和平。 特别是当我看到那些残酷的牢房里人被残忍地鞭打的模型时,我的心都在颤动,我在那里驻足很久,周围的人似都远去,我依然浑然不觉。我在想,日本人怎么可以这么残忍,他们拥有怎样的“想象力”才可以想到这样的酷刑。而中国人,我的同胞,是如何从这样的酷刑中走过来的,那些死而不屈的中国人,是如何做到的那样的坚强。我开始佩服我的同胞们,他们是那么地坚强,于是,我想到我自己,想到现在的青年人,如果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去经历那些地狱般的情景,我们是否还能坚持自己的信仰,坚持自己对党的拥护,坚持我们对民族的热爱?而随着深思,随着我的对现在人们的分析,我发觉我错了,尽管我们现在的90后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我不应忽视他们内心深处的民族气节,在面对强敌压迫时,我们这些拥有着强大民族自信的人,必然会与阴暗反抗到底。想当年的小兵张嘎,小小年纪,就能够不畏强暴,勇敢的与日本人作斗争。我们又怎么不可以呢? 随着我的前进,我渐渐发现,路是慢慢向下走的,这代表着当年我们国家正处于危急中吧。而后我看到了各种中国人民反抗的各种情景雕像。深深的被他们所折服。也感受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强大。我渐渐发觉,我们中国人民是无法被打倒的,无论接受怎样的磨难,她终能站起来,终能让世界仰视。 这次的参观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九一八事件有更深的理解,让我坚定了勿忘国耻,奋发图强的想法。也让我更加的信仰中国共产党,更加的热爱我们的民族。也让我知道了没有强大的国力就会挨打,甚至国破家亡。我们青年人,一定要复兴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要努力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我们堂堂中国一定要让四方来贺!

中国旗袍发展史

中 国 旗 袍 发 展 史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轻工系 09服装设计一班 吴亚丽 2009120204029 导师:卢自飞

提起旗袍,它还是起源于十六世纪中期满族妇女的民族服装,至于这种旗袍是谁设计的,又是怎样得以推广的呢?满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传说,从前镜泊湖畔有个满族渔家姑娘,因为长得脸黑俊俏,心灵手巧,人称她“黑妞儿”。她觉得穿着古代传下来的肥大衣裙,打鱼不方便,就自己剪裁了一种连衣带裙多扣拌长衫,既省布合体,又劳动方便。后来,她被选进宫中封为“黑娘娘”,因过不惯官廷生活,穿不惯又肥又大的山河地理裙,就穿起从前自己剪裁的多扣拌长衫。皇上认为她擅自改变官廷服饰有罪,就赶她出宫,并一脚踢中她后心而死去。关东满人听到黑娘娘死的消息,大哭了三天,还穿起她剪裁的那种长袍来纪念她。后来,在旗的妇女认为方便,穿的人多了,就叫它为“旗袍”。说也奇怪,凡穿上旗袍的妇女,都变得十分苗条、俊美,据说那是心灵手巧的黑娘娘在晴中帮助她们打扮哩。 旗袍作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发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战国至汉代曾为时人所重,后世的袍服或与深衣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事实上,深衣与袍服颇有差异,前者上下分裁,效果相当于把上衣下裳连成一体;袍服则不分上下,基本失去了上衣下裳的意义,后来袍服逐渐被接纳为一种稳定的服饰式样,与上衣下裳的服制并行不悖。袍服自汉代被用于朝服,起始多为交领、直据,衣身宽博、衣长至附、袖较肥阔,在袖口处收缩紧小,臂肘处形成圆弧状,称为“袂”,或称“牛胡”,古有“张袂成荫”之说。袍服式样历代有变制,汉代深衣制袍,唐代圆领裥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宽身长袍,穿着者多为知识分子及统治阶层,久而久之蔚成风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种不事生产的上层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闲生活。服饰上的宽衫大袍。褒衣博带,逐渐成为中原地区衣饰文明的一种象征。 流行于少数民族地区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较为紧窄合体,以利于骑射或其他激烈活动,这种服式多采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较适体。历史上,汉族人民也曾多次采纳这种窄身合体的袍服样式,赵武灵王所推行的胡服骑射就是比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风行一时,胡服在唐开元、天宝年间与胡妆、胡骑、胡乐同为时人趋奉,可算异域文化一次大面积的流行范例,属于长安街头当年的“舶来品”。在辽、金、元及清朝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着服饰的主角,虽然又都经历或表现出变得宽博的过程或趋势。清代由于

中国传统服饰之美

中国传统服饰之美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是上流名媛,高级交际花的福地,她们热衷于游泳、打高尔夫、飞行术、骑马,奢华的社交生活和追赶时髦,注定了旗袍的流行。由于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后来出现了“改良旗袍”,从遮掩身体的曲线到显现玲珑突兀的女性曲线美,使旗袍彻底摆脱了旧有模式,成为中国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时装之一。文化风格旗袍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腿以及手足,构成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形成旗袍文化。京派与海派旗袍,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海派风格以吸收西艺为特点,标新且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 旗袍的起源 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民国之初,剪辫发,易服色,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倒大袖与新样式旗袍的延生创造了条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黄金时代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是中国旗袍最灿烂的时期。尤其是三十年代,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基本完成旗袍文化走向经典的过程,四十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经过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装。经典相对稳定,而时装千变万化。但时装设计师常从经典的宝库中寻找灵感,旗袍也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之一。 风姿再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旗袍曾有过灿烂的一瞬。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服装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从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六年,中华传统文化的遭遇浩劫,旗袍文化也被冷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放之初,被冷落了三十年之久的旗袍文化显得有些落伍。近十几年来,木棉道品牌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在国际时装舞频频亮相,风姿绰约尤胜当年,并被做为一种有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交礼 仪场合。 旗袍配饰 旗袍作为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而并非已经湮灭失传的历史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加之可欣赏度高,因而极富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最近我们在学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的组织下集体组织参观了九一八纪念馆。漫步于9.18历史博物馆,眼前是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思绪不禁像海浪般无法抑制,飞回到那个战火纷飞,受尽凌辱的年代…… 沈阳——这个中国东北最繁华的城市,很难想象80年前这里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如果没有残历碑、没有九一八纪念馆的无声倾诉,我不愿相信、不愿回忆那段悲惨的历史。 来到九一八,刚到纪念馆,高大的“残历碑”映入眼帘。用花岗岩筑成的“残历碑”是一本翻开的台历,时间凝聚在1931年9月18日。九月十八,这充满耻辱和悲痛的日期刺痛了我们心灵的最深处,一段关于民族耻辱、国人伤痛的历史的开端……“从这一天起,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一件件灭绝人寰的惨案,创下了一个个令整个人类至今毛骨悚然的罪恶记录。从这一天起,华夏儿女经受了5000多个只有仇恨没有眼泪的日日夜夜,整个中华大地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凌辱。”带着这番沉痛的心情,走进大门内,在博物馆序厅的长明灯周遭,用中、英、俄、日4种文字铭刻着这样的文字,整个设计宛如一座坟墓,埋葬着一段滔天的罪行。人群簇拥着,走过一个个展厅,里面分为七个部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与东北的沦陷、日本在中国的血腥统治、东北军民的抗日斗争、日本扩大侵华与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高涨、全国抗日战争爆发与日本侵略的最终下场、中日两国人民以史为鉴期盼和平。 身在九一八纪念馆中,心情无法平静,眼前的一幕幕罪证,一幕幕血案,无声地向我们讲述着上个世纪发生的,永远镌刻在历史圣碑上的无法磨灭的事件。日本侵略者的所作所为像刀疤一般,伤在每一代国人的心上。九一八,一个从小就开始铭记的日子,九一八,国人永远无法忘却的时刻,侵略者,当你们的战刀已经锈迹斑斑,当你们的所谓先烈遗像被一次又一次地拜见,我们,在这九一八的纪念馆中,重温那段让世界为你蒙羞的丑闻。身在九一八纪念馆,我无法不想起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一刀刀屠戮。 走出纪念馆,长舒了一口气,短短的一个小时,却经历了那段屈辱的历史,民族抗争反抗的历史。馆内珍藏的图片,文物还萦绕在脑海中。走到警世钟的面前,“毋忘国耻”的铭文深刻人心。这场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损失,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血鉴,勿忘国耻,我们思考的应当更多,更深! 灾难和耻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从灾难和耻辱中获取教训。我们绝不能忘记当年国土沦陷的惨痛历史,绝不能忘记国家落后分裂和对侵略者妥协退让的沉痛教训。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因此,作为祖国明天的我们,请牢牢的记住这耻辱的历史吧!耳边的旋律轻轻响起,那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会唱响的旋律——“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对,无论何时都要记住是“最危险的时候”,我们要时刻有着民族危机的意识,只有这样,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民族的奋起,才能让自己不断的发奋,努力!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第一页,共一页

上海地区行业博物馆的现状及展望

二、结题报告 上海地区行业博物馆的现状及展望 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刘超逸韩海姣 指导老师胡志祥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行业博物馆认识的不断深入,上海地区会有越来越多 的行业博物馆发展起来。在探究上海地区发展行业博物馆条件的同时,笔者就行业博物馆的主创机 构,审批和注册流程,文物来源,人员结构和观众调查等方面对上海行业博物馆的现状进行调查了 解,从而总结出行业博物馆发展经营所面临的问题。同时,将探讨解决问题之办法以及上海行业博 物馆发展的总体方向。 关键词:上海市行业博物馆现状问题展望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 many kinds of industry have recognized the importance of industry museum . More and more industry museums have been built in Shanghai . In this article , we will explore th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museums in Shanghai . In order to know well ab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dustry museums in Shanghai , we will start our research from aspects about the establishing institutions ,the processes of examination and registration , the source of cultural relics , the personnel structure and the audiences . Then we well try our best to summarize the questions industry museums are faced with . At the same time , we hope to find the solutions and the general way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museums in Shanghai . Keywords: shanghai,industry museum ,current situation ,question ,the future 引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随着各行各业的繁荣,行业博物馆作为一个新型的博物馆正悄然兴起,它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专业人士的关注。2001 年年初召开的全国文物局会议,提出了“鼓励发展科技类、产业类的行业博物馆”的倡议。2000 年5 月,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召开了“行业博物馆发展座谈会”,决定从上海城市历史文化的特点出发,将行业博物馆建设纳入到上海市文化建设和都市旅游发展的规划之中,大力发展上海行业博物馆1。上海市文管会则提出了要在2010 年建成100 座行业博物馆的构想2。 1

毛概社会实践报告参观九一八历史纪念馆 4800字

毛概社会实践报告参观九一八历史纪念馆 4800字精品文档 毛概社会实践报告参观九一八历史纪念馆 4800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传承民族精神,践行理性爱国 ——参观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学院 班级 任课教师 姓名风儿去又回 学号 20xx年 10 月 5日 传承民族精神,践行理性爱国 ——参观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选题的目的 众所周知,近段时间以来我国与周边的一些国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冲突和争议。特别是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政府不顾我国的一再反对和抗议,单方面将“钓鱼岛国有化”,其购岛行为严重的威胁到了我们国家的神圣主权及领土完整。这些问题不仅令我国政府感到愤慨,更使广大中华民族的儿女们感到愤怒。于是,在我国的很多城市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反日浪潮。 1 / 11 精品文档 有人说:“我们应该断绝和日本的友好往来,因为他们总是可憎可恨的。”有人说:“我们要抵制日货,提倡买国货,因为这样就可以让他们经济遭受损失。”

还有人说,动用武力吧,用武力来捍卫我们钓鱼岛。许多愤怒的热血青年们行动起来,游行示威,抵制日货,哄抢和打砸日系车辆及商铺。我们理解他们的爱国情怀,可这是真正的爱国吗,不是~他们的做法是错误的,是严重缺乏理性的。而“传承民族精神,践行理性爱国”这一主题正好符合我国现在所推崇得理性爱国的观念,既可以告诫更多的人们牢记历史,不忘国耻;也可以促进人们学习和继承我国的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更能让培养和激发更多中华民族儿女的理性的爱国情怀。 (2)实践的意义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我国主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国内外迄今为止唯一全面 反映“九?一八”事变史的博物馆。博物馆通过大量文物、历史照片、及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真实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发动“九?一八”事变及对我国东北进行残酷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生动再现了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画卷。整体陈列是一座记录庄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历史丰碑,是向人民群众进行国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2 / 11 精品文档 本次实践主要是去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去参观和学习,通过对那一段历史的回顾来体会和感悟在抗战过程中广大中华儿女们那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勇于抗争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进而了解民族精神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能砥砺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立足实际努力学习,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二(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1)社会实践的具体安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