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之脉管系统
- 格式:pdf
- 大小:10.22 MB
- 文档页数:118
系统解剖——脉管系统第十章脉管系统一、本章要求掌握:脉管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体循环、肺循环的概念及其循环途径;心的位置、外形及各心腔的形态、结构;心传导系的组成、位置和功能;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分支分布;心的体表投影;主动脉的行程、分段;全身各部动脉主干的名称、行径和分布;常用动脉压迫止血点,切脉、测量血压的部位;上、下肢浅静脉的走行、注入部位及临床意义。
熟悉:心包的构成及心包腔的概念;上、下腔静脉系的组成、位置、主要属支和收集范围;肝门静脉的组成和主要属支及收集范围;淋巴系的组成,胸导管的起始、行径、收集范围和注入部位;脾的位置和形态,淋巴结、胸腺的微细胞结构。
了解:心壁的构造,人体各部的淋巴引流。
一、复习要点脉管系统是一系列密闭的管道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
(一)概述1.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1)心: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动脉:是导血出心的血管(2)血管毛细血管:介于动、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静脉:是导血回心的血管2. 血液循环(1)体循环(大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分支→毛细血管(物质交换)→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2)肺循环(小循环):右心室→肺动脉干→各级肺动脉→肺泡壁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各级肺静脉→左、右肺静脉→左心房动脉间吻合3. 血管吻合及侧支循环静脉间吻合动、静脉间吻合4. 血管的微细构造内膜(1)动、静脉管壁的结构中膜外膜连续毛细血管(2)毛细血管类型有孔毛细血管血窦5.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中的血液循环,是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其组成包括:微动脉、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直接通路、动静脉吻合和微静脉。
(二)心1. 位置和外形(1)位置:心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约2/3位于中线的左侧,,1/3位于中线的右侧,外裹以心包一尖(心尖):朝向左前下方,平对左侧第5肋间隙中线内侧1~2cm处一底(心底):朝向右后上方前面(胸肋面):朝向前上方两面后面(膈面):朝向后下方(2)外形左缘:主要由左心室构成三缘右缘:主要由右心房构成下缘:主要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冠状沟:心房与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标志三条沟前室间沟: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标志后室间沟: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标志2. 各心腔的形态表10-1 心腔的结构3. 壁的微细结构内皮(1)心内膜内皮下层:结缔组织心内膜下层:结缔组织内含血管、神经及心传导系的分支心肌纤维构成,心房肌<心室肌,左心室肌层最厚(2)心肌膜心房肌和心室肌均附着于纤维环(心骨骼)上(1)心外膜:浆膜性心包的脏层,其深面有血管和脂肪组织4. 心的传导系统起于主动脉左窦,向左前方行至冠状沟,随即分为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分布于左、右室前壁部分,室间隔前2/3部(1)动脉旋支:分布于左室侧壁、后壁和左心房等起于主动脉右窦,沿冠状沟向右下绕心右缘至膈面右冠状动脉后室间支:分布于左、右心室壁和室间隔的后1/3部左室后支:分布于左心室隔面心壁窦房结支:分布于窦房结和心房壁心大静脉:在前室间沟与前室间支伴行冠状窦心中静脉:与后室间支伴行心小静脉:在冠状沟内与右冠状动脉伴行(2)静脉心最小静脉:开口于各心腔(主要是右心房)心前静脉:开口于右心房左上点:左侧第2肋软骨下缘,距胸骨左缘1.2cm处右上点:右侧第3肋软骨上缘,距胸骨右缘1.0cm处6. 心的体表投影右下点:右侧第6胸肋关节处左下点: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处7. 心包是包裹心及大血管根部的膜性囊,分为两部分:纤维心包:为坚韧的致密结缔组织囊心包壁层:衬于纤维性心包内表面浆膜心包:心包腔脏层:即心外膜(三)肺循环的血管肺动脉干:起自右心室,向左后上方斜行至主动脉弓的下方分支1. 肺循环的动脉左肺动脉:较短,水平向左至肺门,分2支进入肺的上、下叶右肺动脉:较长,水平向右至肺门,分3支入肺的上、中、下叶动脉韧带:在肺动脉干分叉处与主动脉弓下缘之间,有一条结缔组织索,是胎儿时期动脉导管闭锁留下的遗迹。
脉管系统解剖什么是脉管系统?脉管系统是人体内血管的组成部分,由动脉和静脉组成,它们分布在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中,并通过循环将血液输送至身体的各个部位。
动脉动脉是血管系统中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部分的管道。
它们的主要特点是壁厚,可以承受由心脏泵血所带来的高压力。
动脉的壁由三层组成:内膜、中膜和外膜。
内膜是一层光滑的内衬层,中膜是由平滑肌和弹性纤维组成的中间层,可以收缩和扩张以控制血流量和血压。
外膜是外层的结缔组织层,为动脉提供支持和保护。
静脉静脉是血管系统中将血液从全身各个部分返回心脏的管道。
相比动脉,静脉的压力较低,壁较薄。
静脉通常位于肌肉和骨骼附近,以帮助推动血液回心脏。
与动脉不同,静脉的内膜较为粗糙,没有中脉层,但静脉的外膜相对较厚。
脉管系统的功能脉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以维持全身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
下面将介绍脉管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
1. 血液循环脉管系统是实现血液循环的关键组成部分。
血液循环通过循环系统将氧气和养分供应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带走废弃物和二氧化碳。
这个过程始于心脏,经过动脉将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然后,经由毛细血管,养分和氧气会渗透到细胞中,同时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会通过毛细血管回到静脉中。
最后,经由静脉将含有废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输送回心脏,再经由肺部气体交换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 调节血流脉管系统还具有调节血流的功能,以保持身体各个部位的血液供应平衡。
通过动脉的收缩和扩张,脉管系统可以控制血液的流量和速度。
当身体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时,动脉会扩张以增加血液的流量,并提供更多的氧气和养分。
相反,当身体休息或血流过多时,动脉会收缩以减少血液流量。
这种调节机制通过调整血管内腔的直径和血管收缩的强度来实现。
总结脉管系统是人体内血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动脉和静脉组成。
它们通过循环系统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并通过血液的循环和血流调节,保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8.脉管系统
第八章脉管系统
一、脉管系统的组成: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一)心血管系统:内流血液,运送营养物质、氧、激素到达体内各器官,同时将代谢产物,二氧化碳带到肾、肺、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
(二)淋巴系统:内流淋巴、最终注入心血管系,可以看作是心血管系的辅助部分。
二、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心和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一)动脉:与心室相连,导血离心的管道。
(二)静脉:与心房相连,导血回心的管道。
三、血液循环
(一)体循环:大循环
(二)肺循环:小循环
四、血管吻合:动脉间吻合、静脉间吻合、动静脉间吻合。
【思考题】
1.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2.何为动脉?
3.何为静脉?
【参考答案】
1.心和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与心室相连,导血离心的管道
3.与心房相连,导血回心的管道。
脉管系统一、心血管系统(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心血管系统包括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1.心主要由心肌构成,是连接动、静脉的枢纽和心血管系统的“动力泵”,且具有内分泌功能。
心内部被心间隔分为互不相通的左、右两半,每半又各分为心房和心室,故心有4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同侧心房和心室借房室口相通。
心房接受静脉,心室发出动脉。
在房室口和动脉口处均有瓣膜,它们颇似泵的阀门,可顺流而开启,逆流而关闭,保证血液定向流动。
2.动脉是运送血液离心的管道。
动脉管壁较厚,可分3层:内膜菲薄,腔面为一层内皮细胞,能减少血流阻力;中膜较厚,含平滑肌、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大动脉以弹性纤维为主,中、小动脉以平滑肌为主;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可防止血管过度扩张。
动脉壁的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大动脉中膜弹性纤维丰富,有较大的弹性,心室射血时,管壁被动扩张;心室舒张时,管壁弹性回缩,推动血液继续向前流动。
中、小动脉,特别是小动脉中膜平滑肌可在神经体液调节下收缩或舒张以改变管腔大小,从而影响局部血流量和血流阻力。
动脉在行程中不断分支,愈分愈细,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
3.毛细血管是连接动、静脉末梢间的管道,管径一般为6~8μm,管壁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和基膜构成。
毛细血管彼此吻合成网,除软骨、角膜、晶状体、毛发、牙釉质和被覆上皮外,遍布全身各处。
毛细血管数量多,管壁薄,通透性大,管内血流缓慢,是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4.静脉是运送血液回心的血管。
小静脉由毛细血管汇合而成,在向心回流过程中不断接受属支,逐渐汇合成中静脉、大静脉,最后注入心房。
静脉管壁也可以分内膜、中膜和外膜3层,但其界线常不明显。
与相应的动脉比较,静脉管壁薄,管腔大,弹性小,容血量较大。
(二)体循环与肺循环在神经体液调节下,血液沿心血管系统循环不息。
血液由左心室搏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再通过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及心冠状窦返回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体循环(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