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蒙牛及光明对比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6.77 MB
- 文档页数:15
伊利与蒙牛战略比较伊利与蒙牛战略比较伊利、蒙牛战略对比国内乳品业的“龙头”伊利公司,2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好的成长业绩,获得了很多让人艳羡的荣誉。
同时,近年来崛起于同城的蒙牛公司.也因快速成长和成功扩张创造了一个个神话。
其中蒙牛和伊利可以说是处在乳品业的龙头企业。
下面将从两家企业的发展过程来进行战略对比。
1. 行业进入。
(先入者与后入者?)伊利:善用时机的先动战略。
先动战略是指抢先进入产业的企业可以通过技术上的领先、对稀缺资源的先占以及消费者存在转换成本这三个因素获得先占优势。
伊利的起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善用时机的先动优势。
如伊利在奶源基地建设、“草原概念”倡导、借力媒介资源、产品和通路开拓等方面基于先动战略而强化了竞争力。
其后续成长与最初奠定的基于先动优势的基础不可分割。
在行业竞争尚不激烈的“黄金时期”研发出“黄金产品”,抓住机遇迅速占领市场,使伊利进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同时,伊利在取得了成功后采用了柔性的动态能力提升战略,持续的产品开发,设备提升以及柔性地根据情况的变化采用更加适应市场的经营模式,这使得伊利作为市场先入者很好的保证了自己的地位。
蒙牛:母体企业的资源吸附战略。
早期的乳品业由于技术、运输和产地依附等原因地域限制比较严重,基本上是处于“南北分制”的状态。
而伊利当时则是在北方地区的乳业巨头,是内蒙古民族产业的骄傲。
这样蒙牛作为一个新建的小企业就具有很强的资源劣势。
但是蒙牛的创业者牛根生是从伊利集团走出来的,拥有强大的网络关系体系,同时对伊利的运作和资源都有深入的了解。
新建之处的蒙牛没有把伊利作为竞争对手,而是以很低的姿态跟随其后,其产品和工艺与伊利并没有多大区别:设备供应商相同,渠道销售模式类似,牛奶和包装原料等也没有多大差异。
蒙牛不但在产品资源上吸附与伊利,还很好的主导企业和地区资源的免费搭乘战略。
蒙牛在创建之初,就提出了“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创建内蒙乳业第二品牌”,并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宣传。
蒙牛与伊利的市场竞争分析一、引言蒙牛与伊利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两大巨头,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本文旨在对蒙牛与伊利的市场竞争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品牌竞争、产品竞争、市场份额、营销策略等方面,以期了解两家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和竞争优势。
二、品牌竞争1. 蒙牛品牌分析蒙牛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乳制品市场的领导者之一。
蒙牛以“健康、科技、品质”为品牌核心价值,通过大规模的广告宣传和赞助活动,成功打造了强大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蒙牛在产品包装上注重创新,不断推出新品种和新口味,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蒙牛还与多个明星签约代言,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2. 伊利品牌分析伊利成立于1951年,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伊利以“健康、科技、绿色、责任”为品牌核心价值,致力于提供高品质的乳制品。
伊利在品牌建设方面注重体验营销,通过举办各类活动、赞助体育赛事等方式与消费者互动,增强品牌认知度和好感度。
伊利也与多位明星签约代言,提升品牌形象。
3. 品牌竞争分析蒙牛和伊利在品牌建设方面都投入了大量资源,形成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两家企业都注重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体验,通过不断创新和推出新品种来满足市场需求。
蒙牛在品牌宣传方面更加激进,投入更多的广告费用,而伊利则注重与消费者的互动和体验营销。
在品牌竞争中,蒙牛和伊利的竞争势均力敌,双方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三、产品竞争1. 蒙牛产品分析蒙牛的产品线涵盖了液态乳、乳制品、奶粉、酸奶、冰淇淋等多个品类。
蒙牛注重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不断推出新品种和新口味,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蒙牛的产品质量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尤其是其酸奶和奶粉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2. 伊利产品分析伊利的产品线也非常丰富,包括液态乳、乳制品、奶粉、酸奶、冰淇淋等多个品类。
伊利注重产品的安全和质量,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生产标准,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伊利的酸奶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了较大的份额,尤其是其常温酸奶系列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蒙牛和伊利的对比指标分析第一篇:蒙牛和伊利的对比指标分析下面我将通过伊利、光明、三元这三家规模不同但都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乳制品厂商与蒙牛的比较,来分析蒙牛在乳制品产业的相对经营状况主营业务收入收入是企业利润的来源,同时也反映市场规模的大小。
蒙牛5年来保持较稳定的增长, 反观伊利,市场增长动力不足,自08年起被蒙牛反超。
由于伊利后期转价格战为新品推广,逐步搬回劣势,于2010年缩小与蒙牛的销售差距。
净利润除07年外蒙牛净利润保持稳步增长,均保持较高的利润,相对而言,伊利净利润水平一直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尤其08年受三氯氰胺事件影响,两公司07年净利润均为负值,且伊利亏损更为严重。
总资产总资产显示企业规模的大小,蒙牛作为后起之秀总资产增长迅速,年均增71.8%,并与09年首次超越伊利。
伊利作为老牌乳制品企业总资产稳步增长。
年均增20.6%。
净资产2008年的三氯氰胺事件给乳制品企业带去大额亏损,直接导致净资产下降。
除此之外,蒙牛连年高额的净利润,再加上股东的再投入,使企业净资产高速增长,年均增长81.35%。
康佳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弱于蒙牛,其10年净资产恢复与07年持平,年均增长35.50%。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
两家公司自净资产收益率走势均已08年为最低点成V字形,伊利的所有者权益获利能力始终低于蒙牛。
销售净利率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获利能力。
由于净利润的大幅亏损导致两公司销售净利率大幅跳水,自08年后两公司业绩稳步回升,距离逐步缩小,并从09年起趋于稳定。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总资产的利用效率。
两家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均逐年增加,说明其销售能力增强,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提高。
08年蒙牛首次超过伊利,09、10两年两公司基本持平。
核心指标分析结论• 从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来看,蒙牛和伊利的走势均以08年为最低点成V字形,说明其08年盈利能力骤减,反映出三氯氰胺实践带给乳制品行业的大幅震荡。
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伊利与蒙牛伊利与蒙牛伊利与蒙牛分析分析分析对比的思考对比的思考(内部内部分析分析分析资料资料资料,,注意保密注意保密))不论我们有意还是无意,总会将伊利和蒙牛两家企业放在一起比较。
也许是两家企业的渊源太深,也许是两强争霸的局面迎合了大众的娱乐要求,也许是两家企业在运营举措方面实在是太相似,但客观的说两家企业的可比性并不是很强。
伊利能够发展到今天,是乳品行业的个案,蒙牛能够快速发展,也是乳品行业的个案,两家企业在每一年的发展当中,都会面临不同的边界条件,两家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是不一样的,两家企业的发展动力也是不一样的,就像同样是举重,在地球上举100公斤就是力士了,而在月球上举100公斤基本上属于弱弱。
而实际上伊利和蒙牛的比较实际上已经成为外界评价伊利的管理团队和运营效率非常重要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为后进者,蒙牛所承载的心理压力并不大,本身是光脚的,就不怕穿鞋的。
但是,作为伊利,占据乳业榜首的位置其政治意义和心理意义已经远远的超出了其经济意义。
伊利与蒙牛伊利与蒙牛的经营业务指标对比的经营业务指标对比1、 企业成长指标 项目2005年 2006年 差异 销售成长率39% 34% -5% 净利润增长率22% 17% -5% 总资产增长率 12% 38% 26% 从伊利的三项主要成长指标来看,表现还是不错的。
以超过100亿的规模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速度,虽然净利润的增长不是很理想,但还是可以接受的。
不过总资产的增长有些疑惑,因为按照伊利的正常运营而言,总资产的增长不应该有这样的速度。
参照伊利的资产负债率,我们发现,伊利两年的负债率提高了8%,也就是说伊利加大了贷款的力度。
能够解释伊利加大贷款的理由的是,固定投入的增加(伊利在生产布局方面已经落后于蒙牛),而且要迎接奥运会也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
但是不支持伊利加大贷款的理由似乎更充分,因为作为快速消费品中的快速消费品,资金的回笼和周转应该都是非常迅速的,不应该出现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市场之争,策略之争——光明、伊利、蒙牛营销策略解析(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市场之争,策略之争——光明、伊利、蒙牛营销策略解析2006-9-18 11:05:351996年可以说是中国乳业发展的分水岭,经过1995年的调整期后,中国乳品市场进入了一个快速而持续的增长期:1995~2000年,以奶粉为主的乳制品产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996~2000年,液态奶产量的年均增长率达到%。
这一期间,伴随中国乳品市场容量的扩张,呈现出四个显著特征:一是各乳品企业加紧奶源基地的建设,掀起新一轮“圈地”热潮;二是产品结构大调整,主流产品由奶粉转为液态奶;三是大型企业的市场地位进一步加强,市场份额愈来愈集中于几个大型乳品企业,市场集中度逐年提高,2000年液态奶前3名品牌市场集中度为%,前10名品牌市场集中度为59%,这表明国内液态奶市场结构已由完全竞争过渡到了垄断竞争;四是企业间联合与兼并愈演愈烈,最近一年半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收购与兼并事件多达30余次,促进了资源配置合理化,提高了优势企业与强势品牌在全国市场的影响力。
国内乳品市场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群雄纷争中一些优势企业脱颖而出,它们中的一些品牌正在努力朝成为全国性品牌的目标迈进;而另外一些企业正在努力扮演好某个细分市场中的重要角色。
上海光明乳业、内蒙古伊利乳业和蒙牛乳业是这些企业中的代表。
一、光明乳业营销策略分析1.确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表达了这样一种意思:在这个领域中我拥有能比任何人都干得好的资源。
干得好的标准是指能为顾客创造最大的价值。
对于冰淇淋、超高温灭菌奶,光明不如伊利干得出色;对于奶粉,光明也不比三鹿具有优势。
在通过对企业内部的资源及所处市场环境的分析之后,光明乳业提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生产保鲜牛奶,也就是说,光明乳业要在液态奶尤其是巴氏消毒液态奶领域中保持全国第一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