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9
北师大版初一(上)数学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讲义(含解析)1.了解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定义,把握抽样调查各个名词的含义;2.明白得直方图的定义会运用;3、把握扇形图和直方图的区别,会综合运用.1.数据处理的过程(1)数据处理一样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等过程。
收集数据的方法:a、民意调查:如投票选举b、实地调查:如现场进行观看、收集、统计数据c、媒体调查:报纸、电视、、网络等调查差不多上媒体调查。
注意:选择收集数据的方法,要把握两个要点:①是要简便易行,②要真实、全面。
(2)数据处理能够关心我们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对未知的情况作出合理的推断和推测。
2.统计调查的方式及其优点(1)全面调查:考察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2)划计法:整理数据时,用的每一划(笔画)代表一个数据,这种记录数据的方法叫划计法。
例如:统计中编号为1的数据每显现一次记一划,最后记为“正正一”,即共显现11次。
(3)百分比:每个对象显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
注意:①调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全面调查,另一种是抽样调查。
②划计之和为总次数,百分比之和为1。
③划计法是记录数据常用的方法,依照个人的适应也可改用其他方法。
全面调查的优点是可靠,、真实,抽样调查的优点是省时、省力,减少破坏性。
3.抽样调查的要求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即采取随机抽查的方法。
如:请指出下列哪些调查的样本缺乏代表性。
从具有不同层次文化的市民中,调查市民的法治意识;在大学生中调查我国青年的上网情形;抽查电信部门的家属,了解市民对曜服务的中意程度。
小结:只有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抽样调查,才能了解总体的面貌和特点。
4.总体和样本总体:要考查的对象称为总体。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样本:从当中抽出的所有实际被调查的对象组成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叫样本容量(不带单位)。
如:要了解某校全体学生早晨用餐情形,抽出其中三个班做调查。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1 《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一、学生起点分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有关收集和处理数据的简单知识,对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有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调查任务的布置,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以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评判与应用的顺序展开教与学。
进一步让学生体验统计活动对于人们在生活中作出决策的作用,信息的来源渠道和呈现方式的日趋多样化,为后续学习数据收集的两种方式,数据的表示方式和选择等内容做好铺垫。
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但是受年龄特征影响,他们知识迁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总结的能力相对较差,对于知识的表述不是很全面、规范、准确。
二、教学任务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验了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有哪些,巩固了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和识别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通过本章的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信息的识别与获取能力,更要体现实践性、可操作性,增强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主动意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等过程,经历调查、统计等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获取数据途径的选择,感受收集数据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节约用水意识;通过调查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通过播放“一起走进数字世界”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据,数据是有用的,数据是会说话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判断和分析。
如何让数据说话,离不开数据的收集。
从而引入第六章《数据收集与整理》第一节《数据的收集》。
2020年最新《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归纳
1、普查与抽样调查
为了特定目的对全部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
其中被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被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2、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利用圆与扇形来表示总体与部分的关系,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1)
圆心角度数=360°×该项所占的百分比。
(各个部分的圆心角度数之和为360°)画法:(1)计算不同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在扇形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的比)。
(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的度数。
(3)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
3、频数直方图
频数直方图是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图,它将统计对象的数据进行了分组画在横轴上,纵轴表示各组数据的频数。
4、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事件中,调查方式选择合理的是()A.调查某批次汽车的抗撞击能力,采用全面调查方式B.选出某校短跑最快的学生参加全市比赛,采用抽样调查方式C.调查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采用全面调查方式D.了解某班学生甲肝疫苗接种情况,采用全面调查方式2.如图,是九(1)班45名同学每周课外阅读时间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每组含前一个边界值,不含后一个边界值),由图可知,每周课外阅读时间不小于6小时的人数是()A.6人B.8人C.14人D.36人3.下列调查所采用的调查方式,不合适的是()A.了解黄河的水质,采用抽样调查B.了解全省中学生的睡眠时间,采用抽样调查C.检测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零部件质量,采用抽样调查D.了解某班学生视力,采用全面调查4.某班学生最喜欢的一项球类运动的统计表和扇形统计图如下所示,其中统计表不小心被污染了一部分.对于下列结论说法不正确的是()体育项目乒乓球足球篮球羽毛球人数159A.该班最喜欢篮球的人数是13人B.该班最喜欢篮球的人数少于13人C.一共调查了50人D.扇形图中m与n的和为525.用条形图描述某班学生的一次数学单元测验成绩(满分100分).如图所示,由图中信息给出下列说法:①该班一共有50人.①如果60分为合格,则该班的合格率为88%.①人数最多的分数段是80-90.①80分以上(含80分)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44%.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6.下列调查中,最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是()A.了解某班学生的身高情况B.对旅客上飞机前的安检C.了解南宁市中学生的眼睛视力情况D.了解全班同学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7.某校九年级学生中考体育选考项目组合情况的统计图如图所示,若九年级学生共有400人,则选择跳远、游泳、篮球项目组合的有()A.60人B.80人C.120人D.140人8.在下列四项调查中,调查方式正确的是()A.了解云南省所有中学生每天完成作业所用的时间,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B.为保证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要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C.了解某市每天的流动人口数,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D.了解全市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9.一个班有40名学生,在期末体育考核中,优秀的有18人,在扇形统计图中,代表体育优秀扇形的圆心角是()A.162︒B.184︒C.216︒D.25010.某网店今年1—4月的电子产品销售总额如图1,其中某一款平板电脑的销售额占当月电子产品销售总额的百分比如图2,据图中信息作如下推断,其中不合理的是()A.这4个月,电子产品销售总额为290万元B.平板电脑4月份的销售额比3月份有所下降C.这4个月中,平板电脑销售额最低的是3月D.平板电脑销售额占当月电子产品销售总额的百分比,4个月中1月最高二、填空题11.若频率为0.25,总数为200,则频数为.12.一个样本的50个数据分别落在5个小组内,第1、2、3、4组的数据的个数分别为4、6、12、8,则第5组的频率为.13.手机已经普及,家庭座机还有多少?为此,某校中学生从某街道5000户家庭中随机抽取50户家庭进行统计,列表如下:该街道拥有多部电话(指1部以上,不含1部)的家庭大约有户.14.在数据25,23,21,29,28,25,22,26,28,26,26,27,25,21,29中,(包括前边的数,不包括后边的数)这一组的频数是,频率是.范围在252715.某校七年级1班对同学们上周课外阅读时间进行统计,得到频数分布直方图(每组含前一个边界值,不含后一个边界值)如图所示.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6小时的学生人数是人.16.已知有50个数据分别落在五个小组内,落在第一、二、三、五小组内的数据个数分别为2,8,15,15,则落在第四小组内的频率是.三、解答题17.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已持续开展了18次,对我国国民阅读总体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2021年4月23日,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下面是关于样本及国民图书阅读量的部分统计信息.a.本次调查有效样本容量为46083,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样本容量的占比情况如图1.b.2020年,成年人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约为4.70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约为3.29本;2019年,成年人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约为4.65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约为2.84本.c.2012年至2020年,未成年人的年人均图书阅读量如图2.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1)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未成年人样本容量占有效样本容量的________;(2)2020年,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约为________本,比2019年多________本;(3)在2012年至2020年中后一年与前一年相比,________年未成年人的年人均图书阅读量的增长率最大;(4)2020年,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比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高________%(结果保留整数).18.某中学决定在学生中开展足球、乒乓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五种项目的活动,为了解学生对五种项目的喜欢情况,随机调查了该校m名学生最喜欢的一种项目(每名学生必选且只能选择五种活动项目的一种),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m=________,n=________;(2)请根据以上信息直接补全条形统计图;(3)扇形统计图中,“足球”所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是________度;(4)请你估计该校2000名学生中共有多少名学生最喜欢打羽毛球和篮球.19.为切实做好校内“午餐托管”工作,某学校食堂为参加“午餐托管”的学生提供了四种价格的午餐供其选择四种价格分别是A:6元;B:7元;C:8元;D:10元.为了解学生对四种午餐的购买情况,学校随机抽样调查了一部分学生某天四种午餐的购买情况,依统计数据给制成了如下两幅尚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求被抽查的学生人数,并补全条形统计图;(2)被抽查学生购买午餐费用的众数为__________元,中位数为____________元;(3)若该校参加“午餐托管”的学生有2000人,请估计购买10元午餐的学生有多少人?20.江涛同学统计了他家10月份的长途电话明细清单,按通话时间画出直方图(如图).(1)他家这个月一共打了多少次长途电话?(2)通话时间不足10min的多少次?(3)哪个时间范围的通话最多?哪个时间范围的通话最少?21.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达到了2.67亿,小明为了了解七年级(1)班同学各自家庭中老年人口数量情况,对七年级(1)班全体同学各自家庭中老年人口数量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制作了两幅不完整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求七年级(1)班的学生人数;(2)请补全条形统计图;(3)计算扇形统计图中E 部分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22.生命在上,安全为天!远离伤痛,珍爱生命!为了提高全县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孝昌县教育局组织抽查了全县1500名学生的“防溺水等安全知识”问答,抽查结束后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成绩进行统计,按成绩分成如下表所示的A ,B ,C ,D ,E 五个等级,并绘制了如图不完整的统计图,请结合统计图,解答下列问题: 等级 成绩A5060x ≤< B 6070x ≤<学生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学生成绩扇形统计图(1)本次调查一共随机抽取了_____名学生的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中m=_____;(2)补全学生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D组所在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是______;(3)若成绩在80分及以上为优秀,估计该样本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大约有______人.。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回忆与思考字母表示数【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能用字母和代数式表示以前学过的运算律和计算公式。
2.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
3. 经历探索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
目标达成: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学习流程:【课前展示】出示小题【创境激趣】提供便于学生感受需要使用一般性符号表达事物的实例。
如:“一支青蛙一张嘴,两支眼睛四条腿……〞,让学生想方法用一句歌词将它唱完整。
【自学导航】请同学们认真看题,利用图形解答以下问题〔利用电脑或投影仪〕问题〔一〕【合作探究】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
①按上述方式,搭2个正方形需要______根火柴棒,搭3个正方形需要______根火柴棒。
②搭1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③搭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你是怎样得到的?待学生解答完以上问题后,出示引申题:④如果用X表示所搭正方形的个数,那么搭X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与同学交流?【展示提升】典例分析知识迁移提供教材上的实例,师生共同活动。
要求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强化训练】①要求学生说出用字母表示数的其他例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式中字母可表示什么数。
②练一练:1、小明步行上学,速度为v米/秒,亮亮骑自行车上学,速度是小明的3倍, 那么亮亮的速度可以表示为_______米/秒.2、如图, 用字母表示图中阴影局部的面积是_________3、一个三位数,个位数字是a, 十位数字是b, 百位数字是c, 这个三位数是____________【归纳总结】让学生交流这节课的学习收获,包括知识和方法方面的。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按照创设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根本模式展开教学,课堂显得生机勃勃。
1、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本节课的核心环节〔第二环节〕均由学生在动手、动脑与小组交流中成教学目标,学生表现兴趣盎然,在探索与合作的过程中体验了认识事物、寻求规律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掌握知识、开展能力的同时促进了积极的情感形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第一课时,6.1数据的收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以及如何用画“正”字法收集数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获取数据,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系统地、有目的地收集数据,以及如何用画“正”字法收集数据,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出发,体验数据的收集过程,掌握收集数据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知道用画“正”字法收集数据的过程。
2.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获取数据,运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据的收集方法,用画“正”字法收集数据的过程。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出发,运用画“正”字法收集数据,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出发,感受数据的收集过程。
2.合作交流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数据的收集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如调查学校学生的身高、体重等。
2.准备“正”字模板,用于学生画“正”字收集数据。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如调查学校学生的身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据的收集。
让学生思考如何收集这些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画“正”字法收集数据。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收集数据的方法。
《普查和抽样调查》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普查和抽样调查》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是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普查和抽样调查等概念,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本套教科书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是整个初中阶段统计与概率的起始章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业,是今后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教材分析,明确编者意图,把握教材思路结构和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重点、学习难点。
1.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2.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三)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难点: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表现欲重,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比较敏感,同时他们已具有一定探究学习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因此,本节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探索,知道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了解怎样通过调查一部分来估计全体的思想方法。
三、教法学法分析(一)教法分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教学设计中采用“洋思教学模式”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指导自学---自学检查---当堂训练---总结归纳。
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为线索,通过学生自学、分析、描述、讨论来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意义和作用。
(二)学法指导: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和技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我采取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自学,学会分享,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下列四种调查:①调查某班学生的身高情况;②调查某城市的空气质量;③调查某风景区全年的游客流量;④调查某批汽车的抗撞击能力.其中适合用普查方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 为了了解学校大门口处每天在学校放学时段的车流量,以帮助学生安全离校,有下面几个样本来统计大门出口处在学校放学时段的车流量,样本选取合适的是( )A.抽取两天作为一个样本 B.以全年每一天为样本C.选取每周星期日为样本 D.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各选两周作为样本3. 下列调查中,最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方式(普查)的是( )A.对重庆市中学生每天学习所用时间的调查B.对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C.对某班学生进行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知晓情况的调查D.对重庆市初中学生课外阅读量的调查4. 想了解某市七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抽出1000名学生进行测试,应该( ) A.从不戴眼镜的同学中抽取样本B.抽取某学校七年级学生C.中午的时候,测试一些从事体育运动的七年级学生D.到几所中学,在学校放学后,对出校门的七年级学生进行随机测试5. 要反映北京某一周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趋势,宜采用( )A.条形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D.频数分布直方图6. 小利同学调查了全班50名同学分别喜欢相声、小品、歌曲、舞蹈节目的情况,并制成如下表所示的统计表:在表中的数据中,仅有一类节目的统计是完全正确的,则该项统计类别是( )A.相声 B.舞蹈 C.歌曲 D.小品7. 某市有1.6万名初中毕业生参加升学考试,为了了解这1.6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2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在这个问题中样本是( ) A.1.6万名考生 B.1.6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C.2000名考生 D.2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8. 为了解某市参加中考的320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抽查了其中160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32000名学生是总体 B.1600名学生的体重是总体的一个样本C.每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个体 D.以上调查是普查9. 请指出下列抽样中,样本缺乏代表性的是( )①在大城市调查我国的扫盲情况;②在十个城市十所中学里调查我国城市中学生的视力情况;③在鱼塘里随机地捕捞100条鱼了解鱼塘里鱼的生长情况;④在某农村小学里抽查100名学生,调查我国小学生的健康情况.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10. 下列调查:①调查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②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③调查市场上某种食品的色素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④企业招聘,对应聘的人员进行面试.符合用抽样调查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11. 指出下列调查是适合普查,还是适合抽样调查?(1)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 )(2)调查某一地区合资企业的数量;( )(3)调查全国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4)审查某篇文章中的错别字.( )12. 某学校为了解本校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从全体学生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统计表.已知该校全体学生人数为1200人,由此可以估计每周课外阅读时间在1~2(不含1)小时的学生有______人.13. 如图是某大型超市一天三种品牌家用电冰箱的销售情况的扇形统计图,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1)____品牌的电冰箱销量最大;(2)销量最小的品牌的扇形圆心角为____度.14. 某校为了举办“庆祝建国70周年”的活动,调查了本校所有学生,调查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该校赞成举办演讲比赛的学生有______人.15. 某学校计划开设A,B,C,D四门课程供学生选修,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并且只能选修其中一门,为了了解学生的选修意向,现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已知该校学生人数为2000人,由此估计选修A课程的学生有_______人.16. “中国梦”关系每个人的幸福生活,为展现巴中人追梦的风采,我市某中学举行“中国梦·我的梦”的演讲比赛,赛后整理参赛学生的成绩,将学生的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并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但均不完整,请你根据统计图解答下列问题:(1)参加比赛的学生人数共有____名,在扇形统计图中,表示“D等级”的扇形的圆心角为____度,图中m的值为____;(2)补全条形统计图.17. 某中学组织了献爱心捐款活动,该校教学兴趣小组对本校学生献爱心捐款额做了一次随机抽样调查,并绘制了不完整的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每组含前一个边界值,不含后一个边界值).如图所示:(1)填空:a=____,b=_______;(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该校共有1600名学生,估计这次活动中爱心捐款额不低于20元的学生有多少人?18. 某学校为了推动球类运动的普及,成立多个球类运动社团,为此,一学生会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从足球、乒乓球、篮球、排球四个项目调查了若干名学生的兴趣爱好(要求每位同学只能选择其中一种自己喜欢的球类运动),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了如下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不完整).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抽样调查,共调查了______名学生;(2)请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若该学校共有学生1800人,根据以上数据分析,试估计选择排球运动的同学约有多少人?19. 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阅读越来越普及,公交、地铁上的“低头族”越来越多.某研究机构针对“您如何看待数字化阅读”问题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如图①所示)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图②和图③所示的统计图(均不完整).请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接受调查的总人数是_______人;(2)请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在扇形统计图中,观点E的百分比是_____,表示观点B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____度;(4)假如你是该研究机构的一名成员,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就人们如何对待数字化阅读提出你的建议.答案:1---10 ADCDC BDBCB11. (1) 抽样调查(2) 普查(3) 抽样调查(4) 普查12. 24013. 3614. 10015. 80016. (1) 20 72 40 (2) 如图:17. (1) 10 28%(2)如图(3)1600×(28%+12%)=640(人) 18. (1) 400(2)如图(3)1800×40400=180(人)19. (1) 5000(2) 如图:(3) 4% 18(4)应充分利用数字化阅读获取信息方便等优势,但不要成为“低头族”而影响人际交往。
《6.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一节《数据的收集》.2.内容解析《数据的收集》是“统计与概率”第三学段的第一课时,也是统计过程的第一步,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一些统计知识,但内容是零散的,初中阶段则按照统计的过程、问题解决的实际情况,以“数据收集—整理和表示数据—处理分析数据—作出判断”的顺序安排了统计的教学内容,而本章则主要讨论和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表示这两个环节. 因此作为“统计与概率”的第一章,本章内容既将小学学过的零散的统计知识系统化,又将为整个初中学段统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统计知识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本章的知识结构如下:本节课的内容是本章的开端,主要是通过具体问题回顾小学阶段学习过的统计图,然后从事一个简单的统计活动,通过该活动揭示统计的过程、环节及引出数据如何收集的过程.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这一节的学习中,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使学生充分体验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有哪些,巩固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和识别能力,同时也增强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基于以上原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经历简单的统计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二、学情分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有关收集和处理数据的简单知识,如体验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真正体验统计的全过程,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以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评判与应用的顺序展开教与学,进一步让学生体验统计活动对于人们在生活中作出决策的作用,信息的来源渠道和呈现方式的日趋多样化,为后续学习数据收集的两种方式,数据的表示方式和选择等内容做好铺垫;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但是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对于统计过程的理解比较单一,对于统计知识的学习还不完整.他们知识迁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总结的能力相对较差,对于知识的表述不是很全面、规范、准确. 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归纳概括统计的步骤,感悟统计的思想.三、教学目标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回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知识.2、通过统计活动,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归纳概括统计活动需要的过程.3、了解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4、通过具体活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四、教学策略分析1、教学内容及教法设计: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进行了再处理,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因为本节课立足于让学生经历一个简单完整的统计过程,同时也为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选择了一个简单的学生身边的调查活动,基于本节课立足于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感悟统计的过程,所以本节课采用实习法和课堂讨论法进行教学.2、学法指导:因为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来感悟统计的过程,由于统计活动并非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而在归纳概括统计的步骤过程对学生来讲是一个难点,所以我指导学生用合作探究法来学习,在合作交流中,通过相互帮助,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达到共同进步.3、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各小组的答题板能直接观察到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真正做到把课堂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锻炼了他们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了思维敏捷能力,起到了榜样示范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查漏补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打破了教师垄断课堂信息源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学生小组交流的基础上,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学科素养整合与提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初一数学(北师版)一、引言数据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分析各种现象、问题和趋势。
在数学学科中,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内容,它为我们提供了实际问题的素材,并且帮助我们学习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本章将介绍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同时强调学科素养的整合与提升,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数据的收集2.1 观察法观察法是最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特定对象或现象,我们可以获得相关的数据。
观察法一般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两种形式。
•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指在特定的场景中亲自观察并记录数据。
例如,我们可以观察一堆苹果的颜色、形状和大小,并记录这些数据用于后续分析。
•间接观察:间接观察是指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或通过特定设备来获取数据。
例如,我们可以观察一个人在超市购物时的购买行为,通过收集购买的物品种类和数量等数据来了解消费者的购物习惯。
2.2 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进行实验来收集数据的方法。
通过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操作并记录结果,我们可以获得相关的数据。
实验法的特点是能够控制和改变实验条件,从而准确地收集数据。
实验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2.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条件和观察指标;3.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法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和验证某种因果关系,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从而获得相关数据。
三、数据的整理3.1 数据的分类数据可以分为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两种类型。
•定性数据:定性数据是描述性的数据,通常是无法用数值来表示的。
例如,人的性别、颜色的好坏等都是定性数据。
常用的整理定性数据的方法包括绘制频数表和制作条形图等。
•定量数据:定量数据是数值型的数据,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和比较。
例如,人的身高、体重等都是定量数据。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1数据的收集1.收集数据的方法常用的数据的收集方法,有民意调查法,就是收集被调查对象的主观意向的调查方法(如投票选举等)、实地调查法,就是到问题现场进行实地调查的方法(如现场观察、收集等)、媒体查询法(如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方式调查)、实验法.(1)采用哪种方式调查,一定要依据具体的问题,使得调查有可靠的结果,又不能造成大的损失,付出较大的代价.(2)收集数据的方法很多,各种调查方式的侧重点不一样,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取不同的调查方式.【例1】调查下列问题,选择哪种方法比较恰当?(1)我校七年级一班同学晚上平均睡眠时间;(2)2012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3)你班谁最适合当班长.解析:(1)我校七年级一班同学晚上平均睡眠时间很难实地观察或查阅资料,可设计调查问卷;(2)已经发生了的,网上应该有这方面的资料,所以可采用媒体查询法;(3)可投票选举,实地观察得到.答案:(1)调查问卷(2)媒体查询(3)投票2.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调查是收集数据的重要方法.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1)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普查).全面调查的优缺点:①优点:由于全面调查是对所需考察对象进行了全面调查,所以能够得到总体全面、准确的信息;②缺点:总体中个体数目非常大时,考察的对象太多,消耗的时间、人力、物力非常大.有时还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的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2)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叫做抽样调查.抽样调查对象不宜太少(具有广泛性);抽样调查对象应随意抽取(具有代表性);抽样调查数据应真实可靠(具有真实性).抽样调查的优缺点:①优点: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和人力、物力;②缺点:调查的结果只是估计值,不如全面调查结果精确.(3)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一是调查的对象不同,全面调查的数量大,而抽样调查的数量相比较而言要小得多;二是全面调查的信息准确,而抽样调查得到的信息没有全面调查准确.【例2-1】下面调查中,适合采用全面调查的事件是( ).A.对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B.对我市食品合格情况的调查C.对桂林电视台《桂林板路》收视率的调查D.对你所在的班级同学的身高情况的调查由于全国中学生的人数多,且分布范围广,不适合全面调查而适合抽样调查,所以选项A错误.由于检查食品的合格情况时具有破坏性,所以不适合全面调查而适合抽样调查,故选项B错误.由于收看桂林电视台《桂林板路》的观众人数多,分布范围广,不适一般来说当调查的对象很多又不是每个数据都有很大的意义(如全国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电视的收视率等),或者调查的对象虽然不多,但是带有破坏性(如食品合格率等),应采用抽查方式;如果调查对象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又不具有破坏性,或者生产生活中有关安全隐患的问题就必须采用全面调查的调查方式进行.【例2-2】下列抽样调查中所选的样本合适吗?(1)张老师为了解全班50名学生对英语单词的掌握情况,抽查了5名进行检查;(2)为调查全市中学生的上网情况,在全市的300所中学中随意抽查50所学校的学生的上网情况;(3)为了解我国中学多媒体的普及情况,在北京市做了抽样调查.解:进行抽样调查时,所抽取的样本要具有代表性,即所抽查的样本的结果能比较接近反映总体的情况,所以抽查的范围、数量要适中.(1)抽样较少,不能反映出全班学生对英语单词的掌握情况,所以样本不适合;(2)由于抽样是随机的,且数量适中,所以样本比较合适;(3)样本的抽取具有片面性,所以样本不合适.3.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1)总体:在一个统计问题中,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2)个体: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3)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要考察的总体有些包含的个体数非常多,有些总体中包含的个体数不是很多,但考察就有破坏性,这时通常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然后根据样本的特性来估计总体的相应的特性.【例3】为了检查一批灯管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了10只进行检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一批灯管是总体B.10只灯管是总体的一个样本C.每只灯管是个体D.10只灯管的使用寿命是总体的一个样本解析:题中的总体是指这批灯管的全体的使用寿命,故A错误.样本是指从中抽取的10只灯管的使用寿命,个体是指每只灯管的使用寿命,故B,C错误,D正确.故选D.答案:D4.确定调查方式调查方式的选择需要将普查的局限性和抽样调查的必要性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普查结果准确,所以在要求精确、难度相对不大,实验无破坏性的情况下应选择普查方式.当考察的对象很多或考察会给被调查对象带来损伤破坏,以及考察经费和时间都非常有限时,就应选择抽样调查.析规律抽样调查适用的情况①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尤其是对具有破坏性和消耗性产品的质量检查;②虽然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但比较困难或并不必要,应用抽样调查同样能取得很好结果.【例4】在下列问题中,哪些适合普查,哪些适合抽样调查?请把序号填在相应横线上.(1)我校订制校服,每个学生衣服尺寸;(2)一种洗发水在邹城年销售量;(3)火车站每天随地吐痰人数;(4)了解学生在展示他们艺术才能对艺术节所报节目进行调查;(5)商检人员在超市检查出售饮料合格率.适合普查的有__________;适合抽样调查的有__________.解析:因为定制校服需使每一个学生都合适才可,故需采用普查的方式;而要掌握每一个学生所报的节目的情况也需进行普查.故(1)(4)适合采用普查方式;而(2)(3)(5)所述的情况因工作量较大,只能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答案:(1)(4) (2)(3)(5)5.判断抽样调查的合理性抽取的样本要有随机性.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除了有合适的样本容量外,抽取时还要尽量使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所谓随机就是机会相等.总体说来抽样调查最大的优点就是在抽样过程中避免了人为的干扰和偏差,因此随机抽样是最科学、应用最广泛的抽样方法,一般情况下,样本容量越大,估计精确度就越高.【例5】为制定本市初中七、八、九年级学生校服的生产计划,有关部门准备对180名初中男生的身高作调查,现有三种调查方案:①测量少体校中180名男子篮球、排球队员的身高;②查阅有关外地180名男生身高的统计资料;③在本市的市区和郊县各任选一所完全中学、两所初级中学,在这六所学校有关年级的(1)班中,用抽签的方法分别选出10名男生,然后测量他们的身高.为了达到估计本市初中这三个年级男生身高分布的目的,你认为采用上述哪一种调查方案比较合理,为什么?答: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对于①中体校中180名男子篮球、排球队员的身高,因其为特殊人群不具代表性;②中外地的180名男生,因与本地气候、环境等不同,也不具代表性;③中随机产生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可以作为调查的数据.答案:③因为①②中选择的样本不具代表性6.用样本估计总体特征的实际应用当总体中个体数目非常大,考察的对象太多时,可进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的样本特性结果用来估计总体的特性,并运用这一特性解决问题.这一方法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析规律用样本估计总体用样本估计总体时,估计结果和实际结果不会完全一致,可能有一定的误差.随机抽样选出的样本不同,得出的估计值也往往不同.所以,不同的样本得出的估计总的相关情况也不同,一般而言,样本容量越大,其估计的情况就越准确.【例6】李大爷承包荒山种了44棵果树,现已是第三年收获,收获时,随意采摘了5棵树上的苹果,称得每棵树摘得苹果的重量如下(单位:kg):35,35,34,39,37.(1)根据样本平均数估计,今年苹果总产量约为多少千克?(2)若市场上苹果售价为每千克5元,则今年李大爷苹果收入将达多少元?分析: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解:(1)∵样本平均数为35+35+34+39+375=36(kg), ∴估计今年苹果总产量为36×44=1 584(kg).(2)∵1 584×5=7 920(元),∴李大爷今年苹果收入将达7 920元.答:(1)今年苹果总产量约为 1 584 kg ;(2)今年李大爷苹果收入将达7 920元.数据的练习题(A)基础巩固1.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 ).A .对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B .对冷饮市场上冰淇淋质量情况的调查C .对我市市民实施低碳生活情况的调查D .对我国首架大型民用直升机各零部件的检查2.为了了解1 000台某种型号的电风扇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了10台进行试验,对于这个问题,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每台电风扇的使用寿命是个体B .每台电风扇是一个个体C .1 000台电风扇是总体D .10台电风扇是总体的一个样本3.下列调查方式,合适的是( ).A .要了解一大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采用全面调查方式B .要了解齐鲁电视台“拉呱”栏目的收视率,采用全面调查方式C .要保证“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对重要零部件的检查采用抽样调查方式D .要了解外地游客对“淮扬菜美食文化节”的满意度,采用抽样调查方式4.要了解全校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情况,你认为以下抽样方法中比较合理的是( ).A .调查全体女生B .调查全体男生C .调查九年级全体学生D .调查七、八、九年级各100名学生5.下面的抽样调查中,样本最具代表性和广泛性的是( ).A .为了考察某省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调查了此省所有城市适龄儿童的入学情况B .为了考察某省八年级学生的体重,随机抽取了某学校一个班级的学生C .为了了解广大购房者的购房意向,统计部门在大型房产交易会现场对大多数人进行了问卷调查D .医生为了检查一种广谱抗菌药的药效,对10名破伤风患者进行了实验6.要调查下面几个问题,你觉得应该做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1)值日老师调查各班学生的出勤情况.(2)调查市场上某种食品的色素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3)鞋厂检测生产的鞋底能承受的弯折次数.(4)了解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5)了解九年级某班的每名学生星期六晚上的睡眠时间.(6)了解长江水的污染情况.7.某电视台播放一则新闻,奶粉“合格率为50%”,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这则新闻是否说明市场上所有奶粉的合格率恰好有50%为合格?(2)你认为这则新闻来源于普查还是抽样调查?为什么?(3)如果已知在这次抽查中各项指标均合格的奶粉共有1 000袋,你能算出共有多少袋奶粉接受检查了吗?能力提升8.为了解全校学生的平均身高,小明调查了座位在自己旁边的3名同学,把他们身高的平均值作为全校学生平均身高的估计.(1)小明的调查是抽样调查吗?(2)如果是抽样调查,指出调查的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3)这个调查的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吗?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9.小龙的妈妈让小龙去买一盒火柴,并叮嘱小龙,一定要试试火柴是否好用.小龙回家后,高兴地告诉妈妈:“火柴好用,我每根都试过了.”(1)小龙采取的方法是哪种调查?(2)你认为小龙采取的方法是否合适?为什么?数据的收集练习(B)能力提升1.某厂生产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纪念章10万个,质检部门为检测这批纪念章质量的合格情况,从中随机抽查500个,合格499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总体是10万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样本是500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B.总体是10万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样本是499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C.总体是500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样本是500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D.总体是10万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样本是1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2.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 ).A.对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B.对冷饮市场上冰淇淋质量情况的调查C.对我市市民实施低碳生活情况的调查D.对我国首架大型民用直升机各零部件的检查3.一次考试考生约2万名,从中抽取500名考生的成绩进行分析,这个问题的样本是( ).A.500 B.500名C.500名学生D.500名学生的成绩4.某市社会调查队对城区内一个社区居民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是:该社区共有500户,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家庭分别有125户、280户和95户,已知该市有100万户家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该市高收入家庭约25万户B.该市中等收入家庭约56万户C.该市低收入家庭约19万户D.因为城市社区家庭经济状况较好,所以不能据此估计全市所有家庭经济状况5.“想了解一批新生产彩电的使用寿命”,在这个问题中考察的对象是__________.6.在10 000株樟树苗中,任意测量20株的苗高,这个问题中,样本容量是__________.7.“建设大美青海,创建文明城市”,西宁市加快了郊区旧房拆迁的步伐.为了解被拆迁的236户家庭对拆迁补偿方案是否满意,小明利用周末调查了其中的50户家庭,有32户对方案表示满意.在这一抽样调查中,样本容量为________.8.下列各调查中宜采取哪些调查方式?(1)考察某一批轮胎的最大承受力;(2)调查某班学生观看“开心辞典”这一栏目的人数;(3)2003年春天学校为抗击“非典”需要了解全校师生的体温有无异常情况;(4)了解某种动物的耐寒耐冻能力.创新应用9.201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某市发布了一份空气质量抽样调查报告,其中该市1~5月随机调查30天,得知各空气质量级别的天数如下表: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天数7 13 4 4 2(1)请你估计该市2012年的空气质量主要是什么级别?(2)请你根据抽样数据,预测该市2012年空气质量级别为优和良的天数共约有多少天?(3)请你根据调查报告,对有关部门提几条建设“绿色城市”的建议.5.2 数据的表示1.统计表收集到的数据一般比较散乱,难以从中获得需要的信息,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调查结果,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为此通常将这些数据制成表格,利用表格来整理数据.(1)表格上方一般要有表头,表格通常由行和列组成.通过表格可以清楚地得到数据的具体情况,使信息在表格中一目了然地反映出来.(2)统计表格也可以设计成不同式样,但要简单、清楚,有利于突出数据的分布规律.【例1】小明对所在班级的“小书库”的一百册图书进行了分类统计,并制作了如下的统计表:数量(册)222018 a 1214 统计表中的a的值为__________.解析:a=100-(22+20+18+12+14)=100-86=14.答案:142.扇形统计图用圆表示总体,用扇形表示构成总体的各个部分,通过扇形的大小来反映各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能直观、生动地反映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扇形的中心角=360°×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率.【例2】如图是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扇形统计图,若参加舞蹈类的学生有42人,则参加球类活动的学生有().A.145人B.147人C.149人D.151人解析:由于参加舞蹈类的学生有42人,由扇形统计图又可知,参加舞蹈类的学生占(1-35%-15%-40%)=10%,所以七年级学生总数为42÷10%=420(人),然后用总人数乘以参加球类活动的学生比例即可求出参加球类活动的学生人数.答案:B点评:总体=部分÷部分所占的百分比,部分=总体×部分所占的百分比.3.绘制扇形统计图绘制扇形统计图步骤:(1)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2)再算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中心角度数;(3)取适当的半径画圆,在圆内画出各个扇形;(4)在各扇形中标出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比.方法准确制作扇形统计图制作扇形统计图时,要明确扇形统计图每个步骤的过程和数据的形成过程,计算各个项目占总体的百分比时尽可能运用原始数据,这样能减少不必要的误差.另外,画出扇形图后,一定要标出各项目的名称及所占的百分比,这样绘制的扇形统计图才完整,让人能从扇形图中获得必要的信息.【例3】某工厂用A,B,C三台机器加工生产一种产品.对2012年第一季度的解:三种机器生产的产品的总数为210+150+240=600(件).计算出A ,B ,C 三种机器各生产的产品占总产品的百分比及相应的扇形所对应的角度:A :210÷600×100%=35%,360°×35%=126°;B :150÷600×100%=25%,360°×25%=90°;C :240÷600×100%=40%,360°×40%=144°.画扇形统计图,如图所示:扇形统计图、统计表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对于收集到的数据一般比较散乱,这时我们可以运用统计表来整理数据,为了直观反映数据的特征,通常用统计图描述出来,因此统计图、表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重点 挖掘统计图表中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1)统计表中各数据的个数之和等于数据的总数.(2)由于扇形统计图表明的是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因此一般不能直接从图中得到具体数量信息.用圆代表总体,圆的大小与具体数量的多少无关.【例4】 为增强学生体质,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学生每天在校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平均时间不少于1小时.某区为了解学生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情况,对部分学生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的统计图表(不完整).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a ,b 的值;(2)求表示参加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为0.5小时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3)该区0.8万名学生参加户外体育活动时间达标的约有多少人? 人数 60 a 40解:(1)样本容量为40÷40%=200,所以a =200×40%=80,b =200-60-80-40200×100%=10%.(2)60200×100%×360°=108°. (3)80+40+200×10%=140(人),140200×100%×8 000=5 600(人). 所以该区户外体育活动时间达标的约有5 600人.数据的表示练习题基础巩固1.七(1)班有48位学生,春游前,班长把全班学生对春游地点的意向绘制成了扇形统计图,其中“想去珍珠乐园的学生数”的扇形中心角为6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想去珍珠乐园的学生占全班学生的60%B.想去珍珠乐园的学生有12人C.想去珍珠乐园的学生肯定最多D.想去珍珠乐园的学生占全班学生的1 62.你喜欢足球吗?如图是对某学校七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则男同学中喜欢足球男同学女同学不喜欢15363.体的__________.4.统计局就城镇居民对物价水平满意程度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如图,据此,可估计这一年城镇居民对物价水平表示认可的约占__________%.5.如图是某校七年级一班50名学生的一次数学测验成绩的扇形统计图,按图中划分的分数段,这次测验成绩中所占百分比最大的分数段是__________;85分以上的共有________人.6.某家庭搬进新居后又添置了新的家用电器,为了了解用电量的大小,该家庭在6月份连续几天观察电表的度数,电表显示的度数如下表所示.日期1日2日3日4日5日6日7日电表显示度数(度)(2)若按每度0.5元计算,这个家庭6月份电费要缴多少元?能力提升7.政府为了更好地加强城市建设,就社会热点问题广泛征求市民意见,调查方式是发调查表,要求每位被调查人员只写一个你最关心的有关城市建设的问题,经统计整理,发现对环境保护问题提出的最多,有700人,同时作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共收回调查表__________张;(2)提道路交通问题的有__________人;(3)请你把这个条形统计图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来.8.学校医务室对九年级学生的用眼习惯所作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空缺的部分反映在图136052(表1)学生用眼习惯调查扇形统计图(图1)学生用眼习惯调查条形统计图(图2)(1)请把三个表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2)请提出一个保护视力的口号(15个字以内).6.3 统计图的选择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清楚地反映事件的变化情况.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4.在如下图扇形统计图中,根据所给的已知数据,若要画成条形统计图,甲、乙、 丙三个条形对应的三个小长方形的高度比为_________.5.上图是某校初一学生到校方式的条形统计图, 根据图形可得出骑自行车人数点初一总人数_______%.二、解答题:(共40分)6.(5分)为了反映长江水位变化情况,你认为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比较好? 为什么?7.(8分)在一片果园中,有不同种类的果树.(1)为了反映某种果树的种值面积占整个果园中的面积百分比最多,你认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2)为了反映某种果树的种植面积的具体数目,你认为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 512•100%13•100%25%丙甲乙汽车行车。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本章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使用图表和统计量描述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统计知识,对图表和统计量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初中数学,对一些概念和方法的深入理解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也需在本章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使用图表和统计量描述数据。
2.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数据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过程,图表和统计量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以及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2.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3.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采用动手操作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实例,用于讲解和展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2.准备图表和统计量的模板,方便学生进行练习和操作。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如调查学校学生的身高情况,引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主题。
让学生思考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以及如何用图表表示出来。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以及图表和统计量的表示方法。
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全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根据给定的数据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然后用图表表示出来。
七上集体备课教案(第六单元第 1课时)课题:数据的收集一、主备人:其他成员:授课时间:月日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数据的收集的过程。
2.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收集数据的方法。
3.通过简单的活动,能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调查、统计等具体活动,在活动中,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一些初步的数据的处理问题,对运用数据知道了运用数据的价值。
而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对数据的收集又有了更进一步的学习与挖掘,为后面运用数据的知识去分析一些现象打下基础。
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熟悉分组合作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并且已经具有了较好的活动经验,这些活动本身也是学生感兴趣的,但是学生缺乏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
四.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探究,体会数据的作用,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树立正确的数据观。
难点:理解调查和收集数据的过程,正确地解释数据结果。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交流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记录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图片1,根据某校学生参加各科兴趣小组的情况,制作条形统计图。
图片2,根据我国国策“保护耕地”,我国陆地分布情况制订扇形统计图。
图片3,根据某市个月气温变化情况,绘制了折线统计图。
提出问题:生活中你有遇到过通过数据做决定的事情吗?请举一例,今天,我们学习“数据的收集”观察图片1,图片2,图片3.生回答(自由畅谈),整体感知研究数据的方式。
旨在让学生理解“收集数据对于我们的生活具有重大意义”二.探索新知活动1:出示小丽的折线图问题1,小丽要调查什么?小丽通过什么方式调查的?问题2,复习折线图,并能从中获得相关信息。
活动2:出示小明的调查计划及调查问卷。
问题2,小明要调查什么?向谁做的调查? 通过什么方式调查的?学生讨论后发言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