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艺术
高一2班 孙梦
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 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
种类;剪纸,年画,彩绣,民画,雕刻,蜡染,风筝,皮影等等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遍受欢迎;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 。 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剪纸的主要材料是纸。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过去一直公认造纸术是蔡伦于公元105年前后发明的。 后来陕西省扶风县出土了西汉时期的纸,专家们认为纸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要提前到汉平帝之前,可能在宣 帝时期(公元前73一前49年)。剪纸,顾名思义,就是用剪刀把纸剪出成图形。作者大都是农村妇女,她 们可能从十几岁一直剪到成为白发苍苍的婆婆,在她们的剪刀下,产生了一幅幅或稚拙,或精细但无不充 满情趣的剪纸作品。剪纸包括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花样、喜花、春花、丧花等等。剪纸也 是一种民俗艺术,它的产生和流传同农村的节令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窗花、门笺、灯花,便是在春 节或元宵节时贴挂的。在北方的农村,过年时,窗上新糊了雪白的窗纸,上面贴上红红绿绿的窗花,门顶、 窗前,贴上门笺,元宵节夜晚的灯笼上贴上灯花,把新年的气氛造得浓浓的。喜花是结婚时作为对新房的 布置,张贴在室内,家具和器物上。同样,寿花和丧花也是在过生日和办丧事时张贴的。墙花和顶棚花是 布置房间时分别贴在墙上和屋顶上的。总之,它们大都是用作布置环境,增强节庆气氛,贴在庭院、居室 或器具上的。 剪纸的内容是很有讲究的。吉祥图案寓意吉祥辟邪,娃娃、葫芦、莲花等象征多子多福, 家禽家畜,瓜果鱼虫是农民熟悉的对象,也是他们表现的主要内容
民間剪紙的藝術語言
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内含,是我国民间文化艺术的母体之一。在民间人们的衣食住行、 礼仪、节日习俗、和信仰禁忌等社会生活中都能够看到剪纸的足迹,所以说,剪纸体现了劳动人民生活 中最朴实的艺术语言与艺术思想。综合剪纸艺术的造型特征和创作心理,它的创作目的是实用与审美 的完美结合,与当代设计注重实用、注重审美需求的特征相吻合。同时,剪纸艺术丰富的、多样性的艺 术形态,是当代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为我们探索中国当代设计的本土化,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 的宝藏。 当代设计的创新源于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人类文明的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无论从审美意识或从创作形式上来看,剪纸艺术与当代设计都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因而,当代设计的 创新需要从这种民族文化的本源中寻找启示,从中寻找设计的艺术形式、语言符号和思维上的突破,并 与国际通行的设计理念相接轨,进而产生新的飞跃。 如何将历史留给我们的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 代设计的理念结合,把传统民族文化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探寻设计创新的切入点;如何使当代设计 从剪纸艺术的造型和意象文化中得到启迪,再发掘、再认识剪纸作品中的元素语言,使其能够“古为今 用”,丰富当代设计的语言符号和表述能力,是非常值得设计界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的迫切的课题,亦是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从剪纸艺术高度概括着手、试图从高度简洁的造型语言、构图方式以及 丰富的题材、视觉思维方式、意象文化、审美性和创作思维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为剪纸艺术对当代 设计的启示进行较为系统的探索。并通过对一些成功当代设计案例的分析,使理论与实践结合,推动设 计艺术的创新。上述研究面对的是今日设计界中“国际化”视觉符号的泛滥与“本土化”视觉语言 “失语”现象较为严重的设计文化背景,通过对传统剪纸艺术的研究回归民族本原文化的深处,探寻当 代设计的创新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