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 格式:pptx
- 大小:9.75 MB
- 文档页数:22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对儿童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前儿童是家庭教育的焦点对象,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需要家长们的关注和指导。
本文将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方法和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前儿童是人生最关键的敏感期,这是儿童自我认识、性格形成和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儿童在学前的身心健康状况对其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在儿童早期的饮食、作息、保健等方面的指导,对儿童的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培养也至关重要。
其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对儿童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教育是儿童学习语言的第一课堂,它直接影响孩子日后的学习进程。
学前儿童时期是儿童语言学习的黄金期,家庭的语言环境、教育游戏和阅读活动对儿童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决定性影响。
最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具有弥补教育不平等的作用。
由于社会和家庭背景的不同,儿童在学前阶段所受到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弥补这些差异,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发展。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应当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创造安全和温馨的家庭环境。
安全和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
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稳定和可靠的家庭环境,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并与其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其次,提供富有启发性的游戏和学习材料。
学前儿童通过游戏探索和学习世界,家长可以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和学习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再次,鼓励并表扬儿童的积极努力。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对象、任务及发展一、填空1。
教育是人类为了,使之能够通过学习,掌握生存的知识和技能,适应的一种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2。
这种贯穿人的一生和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的教育称为教育。
3.学前教育的价值,它具有性,性, 性。
4.学前教育的性质是、、三者的整合。
5.学前教育泛指至6岁前儿童的教育,包括教育、教育和教育。
6.我国古代就有一些思想家总结了儿童出生后家庭教育的实践经验,如著的《》。
7.世界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的作者是。
8.对0~3岁儿童的教育称为教育,3~6岁儿童的教育称为教育.9.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以她的为依据的。
她认为儿童自身具有发展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适宜的。
10。
创办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教育家是 .11.著有《新幼稚教育》的幼儿教育家,曾在北平主办 . 12。
学前教育是从德国教育家开始创立的。
13.古罗马教育家,提出人的教育应从摇篮里开始.二、选择1。
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学前公共教育主张的是()。
A.柏拉图 B.孔子 C.亚里士多德 D.康有为2.世界上第一个做出年龄分期尝试的思想家是()。
A.柏拉图 B.孔子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3. 世界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
A.《学记》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母育学校》 D.《三字经》4。
在我国第一次提出实施公共学前教育的人是().A.陈鹤琴 B.孔子 C.蔡元培 D.康有为5。
主张“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陶行知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三、辨析1。
花钱让孩子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可算是一种有利的投资。
2. 儿童早期既有学习的需要,而且也有学习的能力。
四、名词1.学前教育学2。
教育五、简答1.简述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2.简述蒙台梭利关于学前教育的基本观点.3.简述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的主要贡献。
六、论述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一、填空1.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新拉纳克创立,这是他在历史上为式人阶级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三个发展阶段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是建立在儿童的生命成长过程中,是为了帮助儿童认知世界、发展身心健康、建立品德信仰和社交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那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阶段发展包括哪些内容呢?本文将会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1. 婴幼儿阶段婴幼儿阶段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第一阶段,从出生到三岁左右。
在这一阶段,孩子的大脑发育处于最快速的阶段,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各种各样的刺激。
因此,在这个阶段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关注以下方面:1.1 提供温暖的关怀父母应该为婴幼儿提供一个温暖的环境,关心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使他们感到安全、舒适和被爱,从而促进婴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1.2 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婴幼儿阶段的孩子在感官方面非常敏感,他们需要投入到各种各样的刺激中。
父母可以适时地给孩子提供音乐、动画、图书、游戏等丰富的感官刺激,帮助他们认识世界。
1.3 管理和约束情绪孩子在婴幼儿阶段会有很多的情绪起伏,父母需要时时刻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并且积极引导和约束他们的情感表达,从而帮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和情感表达。
在宝宝成长为幼儿的过程中,其行为特点、生理状况、认知、学习及语言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呈现出明显的进展。
这个阶段父母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2.1 开展语言训练幼儿阶段是孩子语言能力最敏感的时期,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其提供各种形式的言语互动,包括读书、讲故事、谈话等,培养孩子言语表达和语言理解能力。
2.2 发展社交能力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和社交行为是这一阶段的重点内容之一,父母应该创造条件帮助孩子认识朋友并建立友情。
教育孩子具备社交礼仪及普通友好的交流技巧,注意让孩子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孩子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这一阶段孩子的认知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在家庭教育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让孩子接触丰富多样的物品和事物,从中发现规律和联系,发展认知能力。
在幼儿阶段,孩子正式踏入学前教育阶段,这时候学前教育的内容更贴近课堂教育,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三个发展阶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三个发展阶段大致可以分为婴幼儿期、幼儿期和学前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殊的需求和发展任务,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展特点进行相应的引导和教育。
1. 婴幼儿期(0-2岁):
婴幼儿期是孩子成长的最初阶段。
在这个阶段,家长需要给予孩子温暖、安全和稳定的成长环境。
关键是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孩子需要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怀。
家长可以通过亲密接触、温柔的抚摸、安抚哭泣等方式来满足孩子的需求。
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也很重要,可以通过与孩子说话、唱歌、阅读启蒙书籍等方式开展交流。
2. 幼儿期(2-6岁):
幼儿期是孩子个性形成和社交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家长需要给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和游戏机会,帮助他们开发感官、语言、运动等方面的能力。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尝试新的事物,提供适合他们年龄段身心发展的玩具和材料,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家庭环境也需要提供积极的行为模范,注重教育孩子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规范。
3. 学前期(6岁以上):
学前期是孩子逐渐离开家庭进入学校教育的过渡阶段。
在这个阶段,家长需要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社交环境。
家长可以与老师积极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需求,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家长还可以给孩子提供适当的学习辅导和辅助材料,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家长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和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4-6岁年龄段的家庭教育指导1.4-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4-6岁是儿童身心快速发展时期,具体表现在:儿童的身高、体重、大脑、神经、动作技能等方面获得长足的进步;大肌肉的发展已能保证儿童从事各种简单活动;儿童直觉行动思维相当熟练,并逐渐掌握具体形象思维;儿童词汇量迅速增长,基本掌握各种语法结构;儿童开始表现出一定兴趣、爱好、脾气等个性倾向以及与同伴一起玩耍的倾向。
2.家庭教育指导内容要点(1)加强儿童营养保健和体育锻炼。
指导家长带领儿童积极开展体育锻炼;根据儿童的个人特点,寻找科学合理而又能为儿童接受的膳食方式;科学搭配儿童饮食,做到营养均衡、种类多样、比例适当、饮食定量、调配得当;不断学习关于儿童营养的新理念、新知识。
(2)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指导家长与儿童一起制定儿童的家庭生活作息制度;积极运用奖励与忽视并行的方式纠正并消除儿童不良的行为方式与癖好;定期带领儿童进行健康检查。
(3)抓好安全教育,减少儿童意外伤害。
指导家长提高安全意识,尽可能消除居室和周边环境中的伤害性因素;以良好的榜样影响、教育、启迪儿童;结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对儿童实施安全教育,提高儿童的生命意识;重视儿童的体能素质,通过活动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4)培养儿童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指导家长关注儿童日常交往行为,对儿童的交往态度、行为和技巧及时提供帮助和辅导;注意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增强儿童交往的自信心;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帮助儿童在家中练习社交技巧,并积极为儿童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培养儿童乐于与人交往的习惯和品质。
(5)增强儿童社会适应性,培养儿童抗挫折能力。
指导家长鼓励儿童以开放的心态充分展示自己,同时树立面对挫折的良好榜样;充分利用传播媒介,引导儿童学习面对挫折的方法;适时、适宜地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创设面对变化与应对挫折的生活情境与锻炼机会;在儿童遇到困难时以鼓励、疏导的方式给孩子以必要的帮助与支持。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课程总学时:96学时,其中面授32学时,自学64学时适用专业类型及层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函授)预修课程要求: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总学分:6学分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及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为学前教育专业函授本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员理解学前阶段,儿童父母的行为模式、教养方式、亲子互动模式以及亲子关系对孩子身心发展以及教养效能的影响,并掌握较为科学的作为父母的行为模式、教养方式、亲子互动模式,以及利于提升教养效能的亲子关系。
这些知识和方法的学习,有利于幼儿教师更好地指导家长提升教养素质,改进教育方法,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更为理想的家庭环境。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结合课程的目的和学员的实际情况,一方面要做到精讲,另一方面又要做到两个联系。
一是不断拓展学员的视野,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养方式、亲子互动模式,提升教养效能;二是要联系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实际,联系实际家校合作途径,使之有利于发挥幼儿园在指导家庭教育上的积极作用,对于提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教养效能起到应有的价值。
二、大纲正文第一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概述学时:6学时(面授2学时,自学4学时)本章讲授要点:1.家庭的特点2.健康且功能健全家庭的主要特征3.父母的教育责任4.学前家庭教育学的含义与任务5.邓克米尔关于有效能父母的标准重点:健康且功能健全家庭的主要特征;父母的教育责任;邓克米尔关于有效能父母的标准难点:健康且功能健全家庭的主要特征第一节什么是家庭第二节什么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第二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学时:6学时(面授2学时,自学4学时)本章讲授要点:1.中国家庭教育的历史发展2.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3.西方国家的育儿观4.西方国家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5.中国家庭教育现状:优势与问题6.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重点:中国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和一些值得注意和避免的问题;西方国家的育儿观;西方国家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中国家庭教育现状:优势与问题;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263130112.课程名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3.英文名称:Preschool children's family education4. 课程简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职业延展课程(技能拓展以适应岗位需求),属于必选选修课 , 它主要是研究0~6、7岁儿童的家庭教育活动, 揭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规律,以提高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一门学科。
二、课程说明1.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深刻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征及重要意义;(2)掌握学前教育机构开展家长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构建家庭、学前教育机构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3)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前沿发展动态和学科成就,形成现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观念,提高科研意识及能力。
教学要求(1)介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便于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2)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突出重点,以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3)在初步学习、调查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当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及基本规律;(4)注重与先行课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及后续课程学前教育学等课程的相互衔接。
2.与相关课程衔接:先行课程包括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后续课程包括学前教育学等。
3.学时、学分:总32学时、周2学时, 2学分4.开课学期:第1学期5.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6.考核方式:考试7.教材: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陈策,邱仁根主编.江西高校出版社,2015年7月第1版。
本教材适用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本科学生使用。
8.教学参考资料: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丁连信主编.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2版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教学目标1.掌握家庭、家庭教育的概念及其发展;2.理解家庭教育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三个发展阶段【摘要】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研究目的的引入,探讨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三个发展阶段。
分别是尊重与关爱、引导与激励、启发与引导。
每个阶段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重要性,而不同阶段的教育方法也会发生变化。
文章总结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规律,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并强调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提高家长对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从而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发展阶段、尊重与关爱、引导与激励、启发与引导、特点、重要性、教育方法、发展规律、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格外突出。
家庭是儿童最初接触的社会化环境,是他们成长中最重要的影响力量。
家庭教育不仅关乎孩子的个体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未来。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在儿童早期发展阶段,家庭环境对于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有利于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对儿童的认知和情感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家庭是儿童最早的学习场所,家庭教育对于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情感情绪以及行为习惯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还对于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影响。
在家庭教育中,儿童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团队合作等社会技能,这些都是他们未来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
1.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部分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
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早期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