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工作的对象及各年龄段的划分
- 格式:ppt
- 大小:606.00 KB
- 文档页数:35
请简述儿童预防保健分级?并分别举例说明
儿童预防保健分级主要分为三个级别: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主要是在孕期进行,包括孕期筛查和产前诊断,目标是识别严重先天缺陷,实现早发现、早干预,以减少异常胎儿的出生率。
这可以通过产检等方式实现,对于降低出生缺陷有着事半功倍的重要作用。
二级预防则是在新生儿出生后进行的,主要是新生儿疾病早期筛查,目标是避免致残、降低致残率、减轻疾病负担,以及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例如,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等。
三级预防则是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的,主要是对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例如,定期进行儿童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此外,一些重大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梅毒、结核病、乙肝等也可以通过检查干预措施得到有效控制。
除了以上三个级别的预防保健,母乳喂养也是儿童保健的重要方面。
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含有婴幼儿生长发育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对婴幼儿存活、生长、发育、健康都极为重要。
因此,各级政府及企事业单位都要加大爱心母婴室建设力度,完善和落实支持母乳喂养的相关政策。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儿童保健方面的专业书籍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儿童保健工作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共卫生范畴。
为规范儿童保健服务,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工作规范。
一、范围(一)本规范所涉及的儿童保健对象为0-6岁儿童。
(二)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包括出生缺陷筛查与管理(包括新生儿疾病筛查)、生长发育监测、喂养与营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免疫规划、常见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
(三)儿童保健管理包括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和学龄前集体儿童卫生保健管理。
二、职责(一)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是儿童保健工作的主管部门。
1.负责制定儿童保健工作方针政策、发展规划、技术规范与标准,并组织实施。
2.根据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建立健全儿童保健服务机构和服务网络,提供专业人员、经费、房屋和设备等必要的服务条件。
3.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绩效评估制度,对辖区内儿童保健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二)妇幼保健机构妇幼保健机构是辖区内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妇幼保健的技术指导中心。
1.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制定并实施辖区儿童保健工作计划。
2.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定期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探索适宜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3.承担对下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和工作评估,协助开展儿童保健服务。
4.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儿童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推广儿童保健适宜技术。
5.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要求,对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管理、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考核评估。
6.做好儿童保健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分析、反馈和交流等管理工作,做好信息统计工作的质量控制,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7.建立健全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建立残疾儿童筛查和报告制度,开展儿童死亡评审工作。
什么是儿童保健,儿童保健具体做什么儿童保健也称之为儿保,是为了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对儿童在各个年龄内的身体发育、智力水平、语言能力及喂养情况进行有效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儿童发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及时的干预与指导,从而有效解决相关的问题。
儿童保健的具体内容如下:一、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儿童保健的对象为出生时起,也就是胎儿至7岁以下的儿童时期,基本监测内容包含:出生后的新生儿家庭访视,42天的满月儿生长监测,3个月以上的婴儿的定期健康检查及喂养情况指导,并且要求不同阶段的儿童自1月龄起按时预防接种,同时检查儿童的身体发育情况,从而确保儿童的身高、体重成正比。
此外,对于出生时期存在高风险的儿童,应根据实际需求增加体检次数,以确保儿童能够健康成长。
二、儿童智能发育评估儿童智力发育评估是从婴幼儿时期起,针对不同阶段的婴幼儿进行综合性检测、评估,从而明确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
首先,格赛尔发育量表,能够从儿童的运动能力、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发音情况、理解水平等多方面进行评估,进而确定儿童的认知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
其次,儿童的智能水平,可以用发育商表示,当儿童的各个领域发育商低于65-75,就要结合临床来判定是不是发育迟缓儿。
最后,贝利婴儿发育量表,是针对2-30月龄的婴幼儿进行,包含了精神发育量表、运动发育量表及婴幼儿行为记录这三大板块。
其中精神发育量表能够监测婴幼儿的感知能力、记忆水平、学习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而运动发育量是为了监测婴幼儿的身体发育情况、肌肉协调能力及手指关节等动作表达,从而记录婴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情绪表达及目的性行为特点。
三、儿童营养监测儿童时期是身体和智力发育迅速的阶段,此时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给,如: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等,初生儿一般依靠母乳或者奶粉补充营养,而6月龄开始的婴幼儿就可以学着大人一样吃东西了,此时需要适当增添辅食,逐渐脱离原有的单一性喂养环境,这就需要一定量的营养作为补充,才能够有效预防儿童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的问题。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讲义一、概述儿童保健工作制度是为了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提高我国儿童保健工作水平,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实际情况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主要包括儿童保健组织管理、儿童保健服务内容、儿童保健工作流程、儿童保健人员职责等方面。
二、儿童保健组织管理1.设立儿童保健科:各级医疗机构应设立儿童保健科,负责开展儿童保健工作。
2.儿童保健科职责:负责辖区内新生儿、婴幼儿、托幼园所儿童保健工作;开展儿童保健门诊;实行首诊负责制;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3.儿童保健人员配置:儿童保健科应配备专业的儿童保健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
三、儿童保健服务内容1.新生儿保健:开展新生儿访视、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疫苗接种等工作。
2.婴幼儿保健:开展婴幼儿定期体检、营养指导、生长发育监测、预防接种等工作。
3.托幼园所保健:对托幼园所进行卫生保健指导,定期开展儿童健康检查,加强传染病防控。
4.儿童疾病筛查与防治:对儿童进行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慢性病等疾病的筛查与防治。
5.儿童心理健康: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开展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工作。
6.儿童营养与健康教育:开展儿童营养与健康教育,提高家长育儿知识水平。
四、儿童保健工作流程1.首诊负责制:儿童就诊时,由首诊医生负责全面评估儿童健康状况,制定保健计划,并定期跟踪随访。
2.定期体检:按照年龄阶段,合理安排儿童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健康问题。
3.疫苗接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按时完成儿童疫苗接种工作。
4.疾病筛查与防治:对儿童进行疾病筛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防止病情恶化。
5.健康教育:通过家长学校、亲子活动等形式,开展儿童保健知识宣传与教育。
五、儿童保健人员职责1.医生:负责儿童保健诊疗工作,制定保健计划,开展健康教育,跟踪随访患儿。
2.护士:负责儿童保健护理工作,协助医生开展诊疗活动,做好儿童疫苗接种等工作。
3.技师:负责儿童保健相关检查工作,如生长发育监测、心理测评等。
儿童保健学:概念:主要研究儿童各年龄期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依据促进健康、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对儿童群体和个体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儿童的生命质量,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以达到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保障儿童权利的目标。
儿童保健工作对象:重点对象仍是7岁以下儿童。
儿童保健工作特点:1.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相结合2.群体医学和个体医学相结合3.躯体保健和精神卫生相结合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4.正常状态和疾病状态相结合5.临床工作和社区工作相结合儿童年龄分期: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胎儿期:①胚卵期:受孕后最初2周;②胚胎期:受孕后3~8周;③胎儿期:受孕第9周至胎儿娩出。
保健重点:保护胎儿正常生长,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期:出生后自脐带结扎到未满28天止的4周称为新生儿期。
围生期的定义是:胎满28周至生后7天。
国际上常以围生期死率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卫生水平。
保健重点:定期访视、鼓励母乳喂养、指导新生儿护理防治疾病,降低死亡率。
婴儿期:出生后28天至未满1周岁1.是生后生长最为迅速的时期。
2.由于生长迅速,婴儿对营养和能量的需要量相对较大,3.其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容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4后半年因从母体所获得的被动免疫力逐渐消失,易患感染性疾病。
保健重点:鼓励母乳喂养,指导正确断奶和添加辅食,开展计划免疫。
幼儿期:1周岁以后到未满3周岁之前.1.神经心理发育较快,语言、思维和人际交往能力逐步增强2.对各种危险的识别能力不足,应注意防止意外伤害3.由于自身免疫力尚不够健全,故仍应注意防止传染病。
保健重点:开展早期教育,建立合理膳食与生活制度,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继续作好计划免疫,定期开展体格检查。
学龄前期:3周岁以后至6~7岁入小学前.智能发育更趋完善,好奇多问,模仿性强。
由于该时期的儿童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保健重点:要注意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为入学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