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早期基督教和拜占庭建筑
- 格式:ppt
- 大小:2.13 MB
- 文档页数:15
课题:欧洲中世纪美术正文:中世纪包括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期,史称中世纪。
中世纪——处于文明与复兴之间的时代。
中世纪美术称为基督教美术。
多种文化源流的综合:①东方文化特征②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③蛮族艺术美术门类涉及建筑、雕塑、绘画和金银饰品及宝石工艺,充分展现了中世纪艺术的丰富内容。
欧洲中世纪美术发展历程1、早期基督教美术2、拜占庭美术3、蛮族艺术和加洛林的文艺复兴4、罗马式美术5、哥特式美术第一节早期基督教美术(2世纪~5世纪)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个教派的统称。
公元1世纪起源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的犹太民族。
早期的基督教是当时还处在奴隶制阶级的罗马帝国阶级斗争的产物。
基督教在公元1世纪开始秘密流传于罗马帝国的疆域。
因为处于非法地位,信徒们只能在私人宅邸内举行宗教仪式,这种早期的秘密宗教场所被称为“民古教堂”。
后来为了逃避官方的搜查,这种仪式便转移到一种公共地下墓窟,这种墓窟是用于合葬基督徒的,在墓窟的天顶和墙壁上画满了各种圣经题材的壁画,因此它成为早期基督教艺术的宝库。
这种形式主要流行于罗马城区,如罗马的普里斯拉地下墓窟,约建于公元3世纪,其闻名于世的是天顶壁画《善良的牧人》。
【善良的牧人(基督)】这是早期基督教艺术中最常见的的题材,在造型手法上还继承着古典的传统,形象准确而逼真。
基督身着金衣、头顶金色光圈、手执金十字架,正在植物繁茂的郊野放牧羊群。
他肩托羔羊站立,生气勃勃,线条简明流畅,使人联想到古希腊瓶画,四周的图案暗示出基督教最重要的象征十字架。
此时艺术是为宗教服务,艺术用其图解性展现特有的实用功能,这样的传承与后来中世纪艺术的发展相契合。
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宣布这一曾经长期遭到罗马帝国镇压的新宗教为国教。
基督教合法化之后,它的集会和仪式便回到了地面上,也开始兴建正式的基督教堂。
【巴西里卡】罗马有一种常见的公共建筑,平面呈长方形,中廊较宽,两旁有列柱分隔出过廊,平时供市民集会使用。
西欧中世纪建筑——初期基督教式早在罗马帝国的末期,西欧的经济已经十分破败衰落。
5世纪,大举涌来的掉队民族,踏遍了西欧各地,把它淹没在刀光血影、血雨腥风当中。
在一片荒芜当中,形成了封建制度。
教会利用人民的苦难,宣传禁欲主义,愚昧和迷信。
因此,5-10世纪,西欧的建筑极不发达,在小小的、闭关自守的封建领地里,罗马那种大型的公共建筑物和宗教建筑物,都是不需要的,相应的结构技术和艺术经验,也都失传了。
修道院是当时唯一质量比较好的建筑物,也很粗糙。
可是,封建制度毕竟比奴隶制进步。
以手工业工匠和商人为主体的市民们展开了对封建领主的斗争,争取城市的独立解放。
同时,也展开了市民文化对天主教神学教条的斗争。
建筑也进入了新阶段。
城市的自由工匠们掌握了比古罗马的奴隶们娴熟得多的手工技艺。
建筑中人力物力的经济性远比古罗马的高。
除了教学外,各种公共建筑物也逐渐多了起来,城市市民为城市的独立或自治同封建主的斗争,以及市民文化同宗教神学的斗争,也在建筑中鲜明地表现出来。
中世纪封建制建筑中犹以教堂建筑的成绩最高.教堂建筑的形式要紧有四种风格:一、早期基督教式二、拜占庭式三、“罗马风”式四、哥特式初期基督教建筑罗马帝国在4世纪时进入了基督教时期。
这一时期的建筑和西方其它文化现象一样,处于停马上期。
因为那时的基督徒以为基督随时可能从头降临,天国的门就要打开了。
如此,红尘间的东西就没有必要太在意。
只是有一种建筑,尽管最先出此刻基督教时期之前,一直没有什么阻碍,这时却崭露头角。
这确实是厅堂(Basilica)即巴西利卡。
西罗马帝国至衰亡后的三百连年时刻的西欧封建混战时期的教堂建筑。
典型的教堂形制由罗马的巴西利卡进展而来的。
(1)拉丁十字巴西利卡。
在罗马巴西利卡的东端建半圆形圣坛,用半穹顶覆盖,其前为祭坛,坛前是歌坛。
由于宗教仪式日趋复杂,在坛前增建一道横向空间,形成十字形的平面,纵向比横向长得多,即为拉丁十字平面。
其形式象征着基督受难,适合仪式需要,成为天主教堂的正统型制。
《早期基督教与拜占庭时期》罗马帝国在4世纪时进入了基督教时代。
这一时期的建筑和西方其它文化现象一样,处于停顿时期。
因为当时的基督徒认为基督随时可能重新降临,天国的门就要打开了。
这样,尘世间的东西就没有必要太在乎。
不过有一种建筑,虽然最早出现在基督教时代之前,一直没有什么影响,这时却崭露头角。
这就是厅堂(Basilica)。
右图为公元2世纪时图拉真(Trajan)皇帝建造的厅堂,为现存两个最大的厅堂之一。
厅堂的主体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厅,内部由两排柱子纵分为三部分。
中间的部分宽而且高,叫中厅(Nave)。
两翼的部分窄而且矮,叫侧廊(Aisle)。
所以厅堂的横截面就呈“山”字形。
在大厅的两头或者一头,有一个半圆形的龛(Apse)。
厅堂在基督教时代之前主要是用作法庭、市场或者会场,龛就是安置法官或者会议主持人的座位的地方(平面图见左)。
和万神庙以及浴场不同,厅堂里面没有造价昂贵的穹窿或者精巧的十字拱,而是采用了简单的梁柱结构――标准的科林斯式柱加木屋顶。
应该说厅堂在那时是不算高档次建筑的。
也许正是因为其普通,后来的基督徒可以比较方便地得到它们,而其内部宽敞的空间又正好符合他们聚众传教的需要,所以最早的基督教堂就是直接在厅堂的基础上改建而来的。
反正天国就要来了,大家先将就一下吧。
于是原来法官坐的地方现在成了主教的位子。
从此厅堂的型制也就部分地决定了后世所有教堂的型制。
后世教堂的中厅――有一排排长椅让信徒们在一起听道、祈祷的地方,两侧总是各有一排撑起整个大厅的柱子,柱子再往外就是窄而低的侧廊。
这样的布局明显是受厅堂的影响所致。
理所当然地,由厅堂改建或者模仿厅堂的早期教堂被称为厅堂式教堂。
比较有名的如建于公元4世纪的老St Peter教堂(结构图见右),罗马主教(这个职位后来升格为教皇)的御座所在地、天主教信仰的中心。
12个世纪后它被拆掉,原址上建造了现在的梵蒂冈St Peter大教堂。
其典型的“山”字形截面是厅堂式教堂的标志,也是后世一大批教堂的榜样,包括国内最有名的厅堂式教堂、有“远东第一堂”之称的上海佘山大教堂。
02基督教拜占庭伊斯兰哥特文艺复兴五、初期基督教建筑和罗马风建筑1、初期基督教建筑:(多半是利用罗马的原有的建筑建物)三种类型:巴西利卡式集中式拉丁十字2、罗马风建筑特点:(就其性质而言,实际上是古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结合,这种结合被称为“罗马风”(ROMANESQUE)。
一是欣赏平面形象,就是一般在长方形平面基础上,祭坛前的平面向两翼扩展,形成拉丁十字式的平面形象;二是欣赏柱廊,就是一般内部为圆柱形柱廊,其圆柱粗大,柱上部是半圆形连续拱券;三是欣赏门窗,都是拉得很长的圆拱门窗;四是从形体上欣赏,墙面大于门窗面积,整个建筑形体比古罗马建筑高直,更具敦实美感。
——网)⑴骨架券代替厚拱顶,形成了罗马风结构特点的四分肋骨拱和六分肋骨拱,创造了“扶壁”、“肋骨拱”、“束柱”⑵教堂平面拉丁十字,长轴东西向⑶外观沉重,透视门(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对哥特建筑有一定的影响3、比萨大教堂建筑群(教堂、洗礼堂、钟塔)----罗马风建筑典型代表4、法?卡昂的圣埃提安教堂(1068—1115)六、拜占庭建筑1、拜占庭建筑特点:(帆拱和装饰)⑴结构:解决了方形平面上盖穹顶的承接过度问题,利用了帆拱结构,创造了穹顶支撑在四个或者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⑵空间:采用立在独立支柱沙锅内的穹隆顶覆盖较大空间,形成宽阔、丰富、无穷无尽的内部空间和有组织的外部结构,新的集中式空间构图⑶平面:希腊十字形平面型制|(由巴西利卡发展而来)⑷外观:内部空间组织决定外观,不用柱式,柱廊,只用厚厚的墙和不大的窗⑸内部装饰:豪华富丽(采用大理石贴面、镶嵌画水平较高)⑹技术:穹顶技术的发展,穹隆顶有筒式、复式、弧形等;采用小料厚缝的砌筑方式;形式灵活多样2、帆拱: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又在四个券的顶点之上做水平切口,水平切口所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部分,称“帆拱”这是拜占庭建筑主要特征之一3、君士坦丁堡?圣索非亚教堂(532—537年)集中式构图复杂而有条理的结构体系集中统一而丰富多变的内部空间,高敞宽阔、空间上增大了纵深,明确的象心性穹隆顶底部密排采光窗口内部非常华丽的大理石贴面希腊十字,拜占庭建筑在西方的典型实例七、伊斯兰教建筑1、伊斯兰教建筑特点:⑴伊斯兰教礼拜寺是主要建筑类型,有严格规定的平面形制⑵立面比较简洁,墙面多半是沉重的实体,大门和廊子多用各式拱券组成,平屋顶加尖形圆顶⑶内部柱林上面支撑拱券(早期)丰富的墙面装饰(晚期)用几何图案,不能用人像动物和写实的植物题材(《古兰经》规定)(圣龛朝麦加,四角有光塔1,2,4或6个;必须有入口有一院子,有喷泉和水池,拱券种类很多、尖券、马蹄形券、四圆形券等,穹隆顶做成洋葱形,墙面做成红白交错线条。
早期基督教和拜占廷建筑(Byzantium)【基督教的产生】基督教最初是犹太教的1个分离教派。
产生的时间约为公元1世纪中期。
公元前后,罗马帝国处于极盛时期,然而社会矛盾己相当激烈,特别在本土以外的各行省,罗马人的民族压迫和掠夺激起人民各种形式的反抗,在帝国的东方巴勒斯坦一带出现了新的宗教,首先它传播于下层犹太人中,他们深感失国之苦,仇恨罗马人的统治。
犹太人的宗教己有很长的历史,他们认为世界是上帝耶和华创造的,犹太人是上帝忠实的侍从是在上帝的指导下这个民族经历了种种磨难,顽强的生存下来,出现过摩西、参孙、大卫等许多英雄。
他们被认为是上帝选中的为人民创立功业的伟人,上帝的形象同人一样,但在犹太的宗教中并不供奉形象,罗马帝国时代犹太人上层为罗马列的附庸,神殿里开始供奉神象并与罗马接近。
而苦难中的下层人民却盼望着新的先知下凡以救民水火关于新的先知要到来的消息己经流传了很长时间。
【早期基督教教义及对犹太教的超越】所谓基督,英文为Christ,意为救世主。
最初作为犹太教1个教派的基督教,在教义上承袭了犹太教"至高1神"、救世主",信仰"先知"及其"启示"的观念。
接受了犹太教的全部经典,还从其安息日演变出"礼拜日",从其逾越节演变出"复活节",并承袭了犹太教的教会组织形式及其祈祷、唱诗、读经、讲道等礼拜仪式。
然而,犹太教仅仅成为犹太民族的宗教,基督教却成为世界性宗教,其根源在于早期基督教教义及其所蕴含的思想观念方面对犹太教的超越:1、上帝惠顾一切人类。
基督教强调:"福音要传给住在地上的人,就是各国、各族、各方、各民。
"打破了犹太教"选民"说的狭隘民族性,使基督教成为普世的宗教。
2、信仰基督救赎与因信得救。
任何人,不论种族和阶级,只要信仰基督耶稣是为赎人类之罪而献身,并因此而成为拯救人类的救世主,就能得到上帝的拯救与赐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