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生物产量、收获指数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18.04 KB
- 文档页数:3
与小麦产量相关几个性状的探讨作者:孙妮娜赵明孙晓辉孙亮刘维正姜鸿眀于经川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7年第06期摘要:对与小麦产量相关的几个性状进行了探讨。
认为选育灌浆初期株型较为紧凑、叶片直立,随灌浆进行叶片夹角逐渐增大,灌浆后期株型较为松散、叶片趋向水平,株型叶型具有动态变化的品种,易获得高产稳产;现代品种改良需要在一定收获指数的基础上,注重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的协同提高;单茎粒数叶比和单茎粒重叶比、单位面积粒数与群体产量有着很好的正相关;孕穗早期到开花期长短和绿叶面积持续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小麦;产量;性状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6-0049-03Discussed on Sorne Characters Related to Wheat FieldSun Nina et al.(Yantai Aceda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Yantai 265500,China)Abstract:A few of characters related to wheat field we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It was considered that breeding varieties of plant-type compact in grain filling at early stage,with upright leaves,leaf angle become larger along with grain filling,then plant-type loose,leaf tend to level,plant-type and leaf-type with dynamic changes could get high and stable yield;improvement of crop cultivars should be based on certain harvest index,pay attention to improve biological yield and harvest index together;there was a good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grain number per spike/flag leaf area(GNPS/FLA) and spike grain weight /flag leaf area(SGW/FLA) of single stem and grain numbers per unit and population yield;the period between booting early stage and blooming period and green leaf area duration was critical to high yield.Key words:Wheat;Field;Character传统的小麦杂交育种是在遗传背景不甚清晰的条件下,通过杂交技术,依据群体分离的形态表现和育种家的经验对表现型进行选择,来实现基因型的改良。
农学学报2021,11(12):17-23Journal of Agriculture0引言小麦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中国第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粮食总面积的22%,其高产稳产关系着中国的粮食安全[1-4]。
泰州地区小麦种植基金项目:泰州市财政资金项目“稻麦优质品种展示与配套技术示范应用”(TNY202006)。
第一作者简介:衣政伟,男,1986年出生,山东临朐人,助理研究员,农学硕士,主要从事农业科技服务、作物栽培等工作。
通信地址:225300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秋雪湖大道56号,Tel :*************,E-mail :********************。
通讯作者:华荣,男,1981年出生,江苏姜堰人,高级农艺师,农学硕士,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工作。
通信地址:225311江苏省泰州市苏红路18号红旗种业泰州研究院,Tel :*************,E-mail :*******************.cn 。
收稿日期:2020-12-07,修回日期:2021-03-02。
江苏省淮南小麦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指标相关性研究衣政伟1,林佩佩2,袁红2,朱海鹏2,吴计余2,王显1,华荣2(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泰州农科所,江苏泰州225300;2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泰州225300)摘要:为选择适宜泰州地区栽培环境的产量高、适应性强、稳定性好的小麦品种,本文选取近年来通过国审或苏审在江苏地区种植的20个小麦品种进行同田对比试验,对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等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间农艺性状和实际产量差异显著,其产量变幅在5150~7350kg/hm 2之间,平均值为6095kg/hm 2。
‘华麦8号’、‘宁麦22’和‘扬麦27’实际产量优势明显,其中‘华麦8号’实际产量较其他品种平均值超过1200kg/hm 2,‘华麦8号’和‘扬麦27’的容重均在800g/L 以上。
小麦产量预测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农作物生长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农业生产效率也大幅度下降。
而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的产量直接关系到全球饮食安全。
因此,对小麦产量的预测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小麦产量预测的重要性小麦作为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受到全球农业生产的密切关注。
而其产量直接关系到全球饮食安全。
因此,准确地预测小麦产量对农业生产非常关键。
小麦产量预测的主要目的是确定下一年的产量,因此这个过程包括了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例如历史上的产量和天气数据等。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利用模型和算法来预测未来的产量。
这样,农民们就可以更有效地安排生产计划,以最大化小麦的产量和效益。
二、小麦产量预测方法1. 基于统计模型的方法这种方法将过去的小麦产量和天气数据作为基础,利用统计模型对未来产量进行预测。
这种方法的重点在于数据的处理,因此预测结果对于数据质量和数据量的要求较高。
2. 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将未来小麦产量预测问题看作一个回归问题,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预测。
这种方法不需要对数据进行过多的处理,只需确保数据质量即可。
3. 基于遥感数据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利用遥感技术对农田进行监测,提取与小麦相关的特征,例如生长指数等,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的小麦产量。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预测未来产量,同时还可以监测农田的状态,及时发现病虫害等问题。
三、小麦产量预测模型的建立在确定了预测方法之后,需要建立预测模型。
在小麦产量预测模型中,需要确定模型结构和参数的选取。
一般来说,不同的预测方法需要对应不同的模型结构和参数。
例如,基于统计模型的方法需要确定模型的公式和参数,而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则需要确定模型的结构和相应的算法。
在小麦产量预测模型建立过程中,还需要对数据进行训练和验证。
这样可以确保模型的可靠性和预测精度。
四、小麦产量预测的应用价值小麦产量预测的应用价值包括生产、科学研究、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
浅谈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摘要:通过对2009-2012年湖北省3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主导品种郑麦9023、襄麦55、襄麦25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调查分析表明,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0.412 5,其次是千粒重,为0.287 2,贡献最小的是每穗粒数,为0.151 7,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一致;不同年度间,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有效穗数,最小的是每穗粒数。
因此,襄阳市麦区应在群体适宜有效穗数的基础上,把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作为突破口,实现三者的最佳协调关系,力争达到产量最大化。
关键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变异系数;产量构成因子;相关性分析随着世界粮食生产形势日益严峻,进一步提高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产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小麦产量是由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构成的,在高产水平条件下,提高小麦产量,应在群体适宜有效穗数的基础上,把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作为突破,实现三者的最佳协调关系,力争达到产量最大化[1-3]。
目前关于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已有很多研究,但这些研究基本上是横向比较,即同一年度间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2,4,5],而不同年份间产量构成因素研究较少。
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襄阳市3个主栽品种郑麦9023、襄麦55、襄麦25在2009-2012年的生育期及产量各因素的调查,分析了本地区小麦产量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但在不同年际间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进而探讨提高千粒重的途径,旨在为本地区的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材料是郑麦9023、襄麦55、襄麦25,3个品种均为湖北省的主栽小麦品种。
1.2 试验方法试验于2009-2012年进行,每年10月播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13.3 m2,3个重复,常规麦田管理。
小麦丰收调研报告小麦丰收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小麦丰收情况的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小麦产量和质量的情况,以及种植者对小麦生产的态度和需求。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希望能够为小麦生产和小麦相关行业提供有关信息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进行调研。
我们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并访问了10个小麦种植者。
三、调研结果1. 小麦产量和质量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今年小麦的产量比去年有所增加,但是在一些地区出现了病虫害的情况,导致一部分小麦的质量下降。
尽管如此,总体来说,小麦的产量和质量还是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2. 种植者对小麦生产的态度和需求大部分种植者表示他们对小麦生产充满信心,认为小麦是一个有潜力的农作物。
他们认为小麦种植是一项稳定的经济来源,也是农产品的主要出口之一。
然而,一些种植者表示他们面临着种植成本上升、市场价格波动和气候变化等挑战,希望能够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和保护。
此外,种植者们还提出了对小麦品种改良、技术培训和市场营销支持的需求。
四、调研结论综上所述,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今年小麦产量和质量总体是可观的,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为了进一步促进小麦生产的发展,我们建议:1. 增加对小麦种植者的支持,包括降低种植成本、提供技术培训和市场营销支持等措施;2. 加强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控,提高小麦质量;3. 鼓励科学种植方法,提高小麦产量;4. 推动小麦品种改良,适应气候变化等挑战。
综上所述,这次调研为我们了解小麦丰收情况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
我们将继续关注小麦生产的发展,并为小麦种植者和相关部门提供支持和帮助。
小麦产量调研报告小麦产量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粮食安全问题成为了各个国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小麦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稳定性和改善对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小麦产量的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
1. 问卷调查通过编制调研问卷,对小麦种植户、农业专家和相关企业进行调查,包括小麦的品种、种植技术、施肥情况、病虫害防治措施等。
共发放问卷100份。
2. 实地走访选择了几个小麦种植较为集中的地区进行实地走访,与种植户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小麦种植的具体情况。
共走访了10户种植户。
三、调研结果1. 小麦种植的品种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种植户种植的是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如普麦、春麦等。
这些品种在抗病害方面较为强大,帮助种植户提高了产量。
2. 种植技术种植户们普遍采用了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如机械化种植、保温覆盖和精细管理等。
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播种时间、控制灌溉量和施肥量,帮助提高了小麦的产量。
3. 施肥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种植户都注意到了合理施肥的重要性。
他们利用自然有机肥料和化肥结合的方式进行施肥,保证了小麦的养分供应。
4. 病虫害防治措施为保证小麦的生长和产量,种植户们采取了多种病虫害防治措施。
如定期喷洒农药、清除田间杂草和病虫害源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防止了病虫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4. 实地走访的结果通过实地走访,我们了解到小麦种植户普遍面临着土壤质量下降、市场波动和劳动力不足等问题。
同时,他们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改善措施,如加强农业合作社建设、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和加强政府扶持等。
四、调研结论小麦产量的提高需要综合考虑品种选择、种植技术、施肥情况和病虫害防治等因素。
在当前的情况下,正确认识到这些因素对于小麦产量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小麦产量,提升粮食安全水平。
例如,农民可以选择适应本地环境的优质小麦品种进行种植,并结合现代化的种植技术进行管理。
小麦收获指数计算方法
1. 嘿,你知道小麦收获指数咋算不?就好比你要知道一袋子苹果有多少个一样,得有个办法呀!咱就说先得确定小麦的产量吧,就像知道苹果的总数,这可是基础呢!比如说,你家地里收了多少麦子,这就是产量呀。
2. 还有啊,生物量也很关键呀!这就如同你要知道装苹果的袋子有多大。
怎么算呢?就是把小麦植株的所有部分都加起来呀!不信你试试,就知道有多重要啦。
3. 接下来,把产量除以生物量,哇塞,这不就得出小麦收获指数啦!这就好像苹果的数量除以袋子的大小,能得到一个比例一样神奇呀!你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4. 咱说要是产量很高,而生物量又不太大,那收获指数不就高啦!不就像苹果又多袋子又不大,那个比例肯定很可观呀。
5. 反过来,如果生物量特别大,产量却一般般,那收获指数肯定就低呀!这就如同很多苹果装在一个超级大袋子里,比例就不好看啦。
6. 你可别小看这个计算方法呀,农民伯伯们都靠这个来判断收成好不好呢!就像你判断买的苹果划不划算一样重要呀!
7. 所以呀,小麦收获指数计算方法真的很实用呀!咱们得好好记住,以后说不定啥时候就能用上呢!我的观点就是,掌握好这个计算方法,对了解小麦的收获情况有很大的帮助哦!。
第29卷第1期江西农业大学学报VoI.29,No.1 2007年2月Acta AgricuIturae Universitatis Jiangxiensis Feb.,2007文章编号:1000-2286(2007)01-0001-05作物收获指数的研究进展潘晓华,邓强辉(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西南昌330045)摘要:收获指数(HI)反映了作物群体光合同化物转化为经济产品的能力,是评价作物品种产量水平和栽培成效的重要指标。
随着作物新品种的定向选育和栽培措施的不断改善,禾谷类作物的收获指数已由过去的0.3左右提高到现在的0.4~0.5,有的甚至达到了0.6。
HI有着较高的遗传力,同时也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
作物光合特性、输导组织的结构、穗部性状、N素水平以及水分等都对HI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作物;收获指数;遗传特性;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501 文献标识码:AReview on Crop Harvest IndexPAN Xiao-hua,DENG Oiang-hui(CoIIege of Agronomy,JAU,Nanchang330045,China)Abstract:Harvest index is an important evaIuation indicator on crop yieId IeveI and cuItivation effe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cuItivation practice and directionaI breeding of new crop varieties,the harvest index of cereaI crops has enhanced universaIIy to0.4~0.5from about0.3,and even to0.6.HI has higher heredi-tary capacity,but is infIuenced by agronomicaI practice.$ome factors,such as crop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the structure of vascuIar bundIe,ear characters,nitrogen IeveI,moisture content,etc.,have great in-fIuence on it.Key words:crop;harvest index;heredity characteristics;Iimiting factor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HI)是作物收获时经济产量(籽粒、果实等)与生物产量之比,又名经济系数(Coefficient of Economic)。
影响小麦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的性状分析
方先文;曹阳
【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
【年(卷),期】1994(000)004
【摘要】通过株高,穗粒数,总小穗数,单株有效穗,单株粒重,千粒重与生物
学产量和收获指数的线性回归关系的研究,明确增加每穗粒数同时可以提高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
就怎样提高每穗粒数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稳步提高每穗粒数,适当增加千粒重,挖掘穗部产量潜力,获得高产的观点。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方先文;曹阳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01
【相关文献】
1.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在莜麦品种选育中的重要作用 [J], 崔林;李成雄
2.甘蓝型油菜矮秆新品系DW871在两环境下收获指数及相关性状分析 [J], 李盼;李超;张瑞茂;罗京;张显强
3.积温对冬小麦茎、叶及生物学产量形成的影响 [J], 陶炳炎;汤志成;张定琪;朱益
安
4.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在莜麦品种选育中的重要作用 [J], 崔林;李成雄
5.冬小麦杂种F_2代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的研究 [J], 耿涛;秦淑琴;胡守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章编号:1004-3888(2001)01-0005-03小麦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相关性的初步研究!余泽高,王华(湖北农学院农学系,湖北荆州434103)摘要:对23个小麦品种(系)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以及植株性状的研究表明: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茎叶重、穗节茎粗、穗长达极显著正相关;生物产量与穗节茎粗、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小麦;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植株性状;相关中图分类号:$512.101文献标识码:A在禾谷类作物高产育种中,对籽粒产量的早代选择,传统的作法是直接以籽粒产量或其构成因素作为选择指标[1],但近年来,有些研究报道也应注重生物产量和植株性状对经济产量的影响,协调增大生物产量、茎叶重、穗节茎粗、穗长更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提高经济产量[2,3]。
本试验对23个品种(系)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相关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了解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提高育种选择效率,为进一步改良现有小麦品种产量和培育小麦新品种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试验材料共23个品种(系),其中品种16个,湖北农学院选育的稳定品系7个(见表1)。
1.2方法试验在湖北农学院小麦育种课题组原始材料圃中进行,材料种植于育种田,厢宽2m ,行距25cm ,稀条播,在300多个品种(系)中随机选取23个品种(系),每个品种(系)随机选取20株,乳熟期测定株高、穗节茎粗、穗长,成熟收获后考种,测定经济产量、生物产量、茎叶重,取平均值进行相关分析。
2结果与分析23个品种(系)各性状的观测数据见表1。
小麦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茎叶重以及植株性状的相关性和生物产量与穗节茎粗、穗长以及株高的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2.1生物产量与穗粒重的相关性生物产量与穗粒重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92,"=10.760>"0.01(21)=2.831,达极显著水平,回归方程为#=0.75+2.23$,即生物产量每增重2.23g ,则经济产量提高1g ,由此可看出,适当提高生物产量对提高经济产量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