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小麦产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 格式:pdf
- 大小:426.43 KB
- 文档页数:18
小麦调研报告
《小麦调研报告》
调研对象:小麦生产企业及种植户
调研时间:2021年6月-2022年5月
调研目的:了解小麦种植面积、产量、品质、销售情况,分析小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调研方法:文献资料收集、实地采访及调查问卷。
调研内容:
一、小麦种植面积及产量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小麦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
而小麦产量受天气、病虫害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波动较大。
二、小麦品质及加工情况
小麦品质直接影响面粉及面包等产品的质量,本次调研发现小麦品质较为稳定,但在加工环节仍需提升。
三、小麦销售情况及市场需求
小麦销售渠道多样化,主要包括农贸市场、超市及电商平台等。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小麦及其加工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四、小麦产业发展趋势
未来,小麦产业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和机遇,如气候变化、市场需求变化等。
同时,新型农业技术的应用也将带动小麦产业的发展。
调研结论:
小麦产业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发展潜力巨大。
政府应加大对小麦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小麦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小麦品质,拓展销售渠道,创新科技应用,推动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
以上为《小麦调研报告》内容的主要概述,具体数据及分析详见附件。
农业产量数据分析报告一、引言近年来,农业产量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旨在对某地区的农业产量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见解和建议。
二、数据来源和描述我们选择了某地区过去五年(2015年至2019年)的农业产量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这些数据包括小麦、玉米、大豆和稻谷等主要农作物的产量,以及饲料、草地和果蔬等其他农产品的产量。
数据来源为该地区农业统计局。
三、总体产量分析通过对过去五年的农产品产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农业产量整体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率约为2%。
2. 小麦和稻谷的产量占据了主要比重,分别占总产量的30%和25%。
3. 饲料和草地的产量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为4%。
四、主要农产品产量分析1. 小麦产量分析过去五年,小麦产量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
造成小麦产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先进的农业技术、改良的品种以及政府对小麦种植的支持政策。
2. 玉米产量分析对于玉米产量的分析显示,在过去五年中,玉米产量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
这得益于新的灌溉技术和优质种子的使用,同时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的玉米种植补贴政策。
3. 大豆产量分析过去五年,大豆产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大豆种植技术的改进、对种子质量的重视以及对大豆市场需求的增长。
4. 稻谷产量分析稻谷产量在过去五年保持稳定增长。
这得益于农民对水稻种植技术的熟练掌握和种植面积的适度扩大。
五、其他农产品产量分析1. 饲料产量分析过去五年,饲料产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养殖业的发展以及饲料生产技术的改进。
2. 草地产量分析草地产量在过去五年中也有显著增长,这是由于牧草种植技术的提高和畜牧业的发展导致的。
3. 果蔬产量分析在过去五年中,果蔬产量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这可以归因于果蔬种植技术的改进和对健康饮食的日益重视。
六、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农业产量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小麦和稻谷产量占据主要比重,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应继续关注和支持这两个产业的发展。
第1篇一、引言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大数据逐渐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本报告通过对农业现状的大数据分析,旨在揭示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决策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官方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以及各类农业企业和研究机构的调研报告。
2. 分析方法本报告采用以下分析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农业发展现状进行量化描述,包括农业产值、种植面积、农产品产量等指标。
(2)相关性分析:探究农业发展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3)趋势分析:分析农业发展指标的长期变化趋势。
(4)对比分析:对比国内外农业发展水平,找出我国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三、农业现状分析1. 农业产值近年来,我国农业产值逐年增长,2019年全国农业总产值为6.63万亿元,同比增长6.1%。
其中,种植业产值3.27万亿元,畜牧业产值2.38万亿元,渔业产值0.83万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5万亿元。
2. 种植业(1)种植面积:2019年,我国农作物种植面积达1.23亿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1亿公顷,占比90.2%。
(2)产量: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6.63亿吨,同比增长0.9%。
其中,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产量分别为2.06亿吨、1.36亿吨、2.61亿吨。
3. 畜牧业(1)畜禽存栏:2019年,全国畜禽存栏量为34.6亿头(只),同比增长0.9%。
其中,猪、牛、羊、家禽存栏量分别为4.83亿头、1.18亿头、1.91亿头、27.7亿只。
(2)产量:2019年,全国肉类总产量8348万吨,同比增长1.1%。
其中,猪肉、牛肉、羊肉产量分别为5340万吨、696万吨、486万吨。
4. 渔业(1)捕捞产量:2019年,全国海洋捕捞产量为1496万吨,淡水捕捞产量为475万吨。
(2)养殖产量:2019年,全国水产养殖产量为6985万吨,同比增长3.1%。
小麦穗发芽(Pre-harvest sprouting ,PHS )是指小麦收获之前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时籽粒在穗上发芽的现象,这是全世界小麦生产中都要面对的问题之一[1-3],一旦发生穗发芽,不仅小麦产量降低,而且严重影响其品质和种用价值,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4],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作为我国几大麦区中降水量较高的麦区之一,小麦穗发芽发生频繁,严重影响粮食生产的安全[5]。
因此,选育并推广抗穗发芽小麦品种,对提升长江中下游小麦生产抗灾减灾能力,促进小麦生产有重要意义。
笔者通过对目前长江中下游推广的部分小麦品种及新选育的小麦品系材料进行穗发芽抗性评价,旨在为提高长江中下游小麦生产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供试小麦材料共70份(表1),其中目前长江中下游推广审定(认定)品种39份,自选品系31份,以易穗发芽的白皮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抗穗发芽对照。
小麦品种和材料由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六安综合试验站及安徽省小麦技术体系六安综合实验站提供。
供试材料于2019-2020年种植于六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综合试验基地,在小麦开花后35~45d 取样完成,以小麦籽粒成熟度为标准,每份材料在小麦籽粒成熟时一次性取样,选取成熟度一致的主茎穗10个为一次重复,从穗下颈15~20cm 处剪取,3次重复,贴标签并记录放入25℃恒温干燥培养箱中干燥1周,再放入-20℃冰箱中待用。
待材料全部采集完成,分批取出并重新放置于恒温干燥培养箱中干燥3d ,随后开始发芽鉴定试验。
1.2试验方法采用整穗发芽法,将剪取的3次重复随机分好,分别于自来水中浸泡4h ,再用0.1%次氯酸钠溶液消长江中下游安徽地区部分小麦品种(品系)穗发芽抗性分析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3)。
作者简介:李志坤(1993-),男,研究实习员,从事小麦育种及生理生态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胡凤灵(1972-),女,副研究员,从事作物栽培、育种研究工作。
安徽小麦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安徽是中国重要的小麦生产省份之一,小麦是安徽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安徽省的小麦产量占据了全国小麦总产量的一定比例,是该省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安徽省,小麦市场供需状况、价格波动等因素都对农民的收入产生重大影响。
二、市场需求分析1. 农业面积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耕地面积较大,小麦种植面积也相对较大。
根据数据显示,安徽省小麦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需求量逐年增长。
2. 人口需求随着人口的增加,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也在增加,小麦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安徽省农村居民以小麦为主食,因此受农村人口变化的影响较大。
3. 工业用途需求除了人们的主食需求之外,小麦还广泛用于工业制品的生产,如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等,这些工业用途也对小麦市场需求产生影响。
三、市场供应分析1. 产地分布安徽省小麦主要产自淮河流域、淮河南岸和合肥周边等地,产地分布较广,生产规模较大。
2. 产量情况安徽省小麦产量波动较大,主要受到气候、种植面积等因素影响。
近年来,安徽小麦产量逐渐增加,但产量波动仍然存在。
3. 供应链安徽省小麦的供应链比较完善,农民种植小麦后,通过各级粮食部门进行收购、销售,保障了小麦的供应量。
四、市场价格分析1. 价格波动安徽省小麦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市场供需关系、天气等因素都会对小麦价格产生影响,价格波动较大。
2. 价格趋势近年来,安徽省小麦价格波动较大,总体呈现上涨趋势。
在农业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增加的背景下,小麦价格有望继续上涨。
五、市场竞争分析1. 主要竞争对手安徽省小麦市场竞争主要来自其他大省份和进口小麦。
进口小麦的价格较低,对安徽省小麦市场构成较大竞争压力。
2. 竞争优势安徽省小麦在品质和产量上具有一定竞争优势,但在价格上还存在一定竞争压力。
六、市场发展趋势1. 供需平衡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安徽省小麦市场供需关系将越来越趋于平衡,市场价格稳定性将有望提高。
2. 技术升级随着科技进步,小麦种植技术不断升级,安徽省小麦产量有望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将增强。
第1篇一、前言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发展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我国小麦产业在政策扶持、科技进步、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报告将从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等方面对小麦产业进行总结。
二、小麦产业现状1. 产量稳步增长近年来,我国小麦产量稳步增长,2019年全国小麦总产量达到13145万吨,同比增长0.6%。
其中,主产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
2. 种植面积稳定我国小麦种植面积相对稳定,2019年全国小麦种植面积约为2.7亿亩。
主产区集中在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西南地区。
3. 精品小麦发展迅速近年来,我国精品小麦发展迅速,优质小麦面积逐年扩大,品质不断提高。
其中,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弱筋小麦等品种在市场上受到消费者青睐。
4. 产业链逐步完善小麦产业链逐步完善,从种子繁育、种植、加工、销售到出口等环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其中,面粉加工、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5. 市场需求旺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小麦及其制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我国小麦消费量逐年上升,2019年全国小麦消费量约为1.2亿吨。
三、小麦产业存在的问题1. 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并存虽然我国小麦产量稳步增长,但部分产区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导致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同时,部分消费者对高品质小麦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
2. 种植结构不合理我国小麦种植结构不合理,部分地区种植同质化严重,导致市场竞争激烈。
此外,部分产区小麦品种单一,抗病性、抗逆性较差。
3. 加工技术水平不高我国小麦加工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部分企业生产设备老化,产品品质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加工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
4. 市场监管不到位小麦市场监管存在一定漏洞,部分企业存在违规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等现象,损害消费者利益。
5. 国际竞争压力加大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多变,我国小麦产业面临国际竞争压力加大。
农业种植行业的数据分析报告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种植行业也不再是过去的传统农业,而是逐渐走向现代化和智能化。
数据分析与研究在这个行业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该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和支持。
本文将从农业种植行业的总体情况、主要作物种植情况、农业设施和技术应用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农业种植行业的总体情况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在全球拥有广阔的耕地资源和独特的农业生态环境。
根据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业总产值达到109.95万亿元,农业总人口为2.60亿人。
这一数据表明,农业种植行业依然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行业。
据了解,当前我国农业种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生产成本高、农业劳动力不足、农业生产环境污染严重等。
因此,必须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智能化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以及优化农业生态环境。
二、主要作物种植情况目前,我国农业主要作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与水果、特种作物等。
其中,主要作物种植面积较大的有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棉花等。
下面将主要作物分别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
1.水稻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水稻种植面积近3000万公顷,年产量达到2.24亿吨。
而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主要受气候、土壤、水田、育秧、田间管理等多个因素共同影响。
通过对水稻种植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我国水稻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质量不稳定、生产成本高、劳动力不足等。
因此,采用科学技术手段对水稻的育种、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升级和改进,是目前提高水稻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
2.玉米玉米作为我国主要饲料作物之一,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过去的几年中,玉米种植面积、年产量均呈现了明显上升趋势。
据统计数据,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达到9000万公顷,年产量达到2.50亿吨。
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15期粮食作物不同肥料处理对小麦植株养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王磊(宿州市农业生态环境站,安徽宿州234000)摘要目的:研究皖北地区施用不同类型肥料、不同氮肥运筹下植株养分含量与小麦产量的关系,探讨不同类型肥料的施用效果,为皖北地区冬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
方法:以济麦22为材料,采用大田裂区试验,设置控释肥CLF、含腐殖酸肥料HAF及新硫4S复合肥料CF3种肥料处理,在养分供应量相同一次性基施的条件下,另追施3个氮肥水平,分别为N0(不追肥)、N1(追施75kg/hm2)、N2(追施150kg/hm2),分析不同肥料处理对小麦干物质转运、植株养分吸收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结果:①在不追肥情况下,CF作为基肥时小麦产量最高,为8163.94kg/hm2,较其他肥料产量增幅在0.4%~15.1%。
②分析追施不同氮梯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CF+N2处理下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较多,产量最高,为8709.66kg/hm2。
③随着追氮量的增加,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养分含量也呈递增趋势。
结论:综合来看,CF肥料对提高小麦产量和施肥效益的效果最明显。
在本试验条件下,追肥水平为150kg/hm2、基肥为新硫4S复合肥料的小麦产量最高。
关键词小麦;不同肥料;氮肥梯度;产量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15-0009-05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化肥的施用是保障粮食增产的重要手段[1]。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化肥的增产作用占到农作物产量的60.0%,最高达到67.0%[2]。
我国土壤肥力监测结果表明,施用化肥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为57.8%[3]。
近年来,肥料的不合理施用不仅造成了肥料的浪费,还引起作物产量及品质的下降,导致土壤污染及温室效应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4-6]。
因此,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已成为当前农业的重要问题。
中国小麦生产率的变动分析朱福守;蒋和平【摘要】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一直面临着较大的增产压力.为研究我国小麦生产能力,首先通过收集整理小麦生产相关数据,发现近年来小麦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资本产出率呈下降趋势.而通过对影响小麦生产率的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化肥投入、土地投入、机械作业投入对小麦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正影响,其中化肥投入的作用最大,而土地投入的作用最小.劳动力、种子和农药的投入对小麦生产率的提高具有负影响.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稳定播种面积、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完善社会化服务和加强生产技术推广的对策建议.【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42)018【总页数】6页(P163-168)【关键词】小麦;生产率;影响因素;对策建议【作者】朱福守;蒋和平【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11我国是全球小麦生产和消费大国,常年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粮食作物的20%以上。
近年来,由于种植区域专业化以及机械化和生产技术的普及,小麦的单产得到了大幅提高,产量得到快速提升。
2014年我国小麦产量达到1.26亿t,超过1997年的历史最高水平(1.23万t),实现11年连增。
但是由于耕地、灌溉用水、种植结构调整等条件限制,小麦继续增产面临较大压力。
除了增加种植面积外,提高小麦的生产能力对于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小麦生产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于提升其生产效率。
因而分析我国小麦生产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小麦生产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学术界对小麦生产率进行了一些研究。
孔祥智等[1]利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分析北方地区小麦生产的投入要素及影响因素,认为小麦生产与土地质量关系密切,但与土地规模关系很小,劳动投入对小麦生产总体上影响为负,机械灌溉等资本投入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则较显著。
小麦产量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小麦产量及相关因素分析1. 研究背景小麦是全球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人类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小麦产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做好粮食生产规划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价值。
2.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探究小麦产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为农业生产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3. 方法与样本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采集了过去十年国内外的小麦产量数据,并收集了与小麦产量相关的气象、土壤、施肥和病虫害等方面的资料。
样本包含了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的数据,并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处理。
4. 调研结果4.1 小麦产量趋势分析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我国小麦产量整体呈现增长的趋势。
尽管受气候因素和其他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年度产量有所波动,但总体来看,小麦产量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4.2 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分析4.2.1 气候因素通过对气象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气温和降雨量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
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降雨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4.2.2 土壤质量与施肥土壤质量对于小麦的生长环境至关重要。
适宜的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有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
同时,合理的施肥措施也是保障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
4.2.3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小麦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对小麦产量和质量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减少产量损失,提高小麦产量。
5. 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小麦产量的增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条件、土壤质量和施肥措施等等。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应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改善土壤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并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6. 参考文献[1] 小麦产量与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农业科学杂志,2015年[2] 土壤质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农业研究报告,2018年[3]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综述,农业科技创新,2019年。
中国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粮食单产、各省市产量分析及粮食生产情况预测一、2019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粮食单产各省市产量情况分析粮食是指烹饪食品中,作为主食的各种植物种子总称,也可概括称为“谷物”。
粮食有基本是属于禾本科植物,所含营养物质主要为醣类,主要是淀粉,其次是蛋白质。
2018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70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95万公顷。
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427万公顷,减少24万公顷;稻谷种植面积3019万公顷,减少56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4213万公顷,减少27万公顷。
棉花种植面积335万公顷,增加16万公顷。
油料种植面积1289万公顷,减少33万公顷。
糖料种植面积163万公顷,增加9万公顷。
2019年,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保障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的同时,稳步推进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工作,调减低质低效作物种植,扩大大豆、杂粮等优质高效作物种植规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全国粮、经、饲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9-2025年中国粮食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6064千公顷(174095万亩),比2018年减少975千公顷(1462万亩),下降0.8%。
2019年,各地大力发展紧缺、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粮食生产品质提升,结构优化。
2018年粮食产量65789万吨,比上年减少371万吨,减产0.6%。
其中,夏粮产量13878万吨,减产2.1%;早稻产量2859万吨,减产4.3%;秋粮产量49052万吨,增产0.1%。
全年谷物产量61019万吨,比上年减产0.8%。
其中,稻谷产量21213万吨,减产0.3%;小麦产量13143万吨,减产2.2%;玉米产量25733万吨,减产0.7%。
2019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国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13277亿斤),比2018年增加594万吨(119亿斤),增长0.9%。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栽培数据分析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栽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某地区主要作物的栽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揭示栽培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为农业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某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数据包括2019年至2022年四个年度的作物栽培数据,涉及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作物。
2. 数据处理(1)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剔除错误、异常数据,确保数据质量。
(2)数据整合:将不同作物、不同年度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库。
(3)数据转换:将部分数据进行转换,如将日期转换为农历日期,便于分析。
三、栽培数据分析1. 作物种植面积与产量(1)种植面积:从2019年至2022年,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增长最快。
(2)产量: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的产量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水稻产量增长最为显著。
2. 栽培技术(1)播种期: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的播种期均在适宜的范围内,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
(2)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调整施肥量,确保作物生长所需养分。
(3)灌溉:根据作物需水量,合理安排灌溉,避免水旱灾害。
3. 病虫害防治(1)病虫害发生情况:小麦、玉米、水稻、大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虫害,其中水稻病虫害最为严重。
(2)防治措施: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降低病虫害对作物的影响。
4. 经济效益(1)产量与价格:作物产量与市场价格呈正相关,但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
(2)成本与收益:通过优化栽培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物收益。
四、数据分析结果与讨论1. 作物种植结构从数据来看,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是该地区的主要作物。
其中,水稻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说明水稻是该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
安徽省小麦和玉米产量低的主要原因及建议摘要通过对安徽省小麦、玉米主产区产量低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调查,提出了促进小麦、玉米增产的建议,以期为安徽省小麦、玉米增产、增收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玉米;产量低;主要原因;建议;安徽省安徽省小麦、玉米主产区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淮北平原),地理、气候、土壤的质量与相邻的河南、山东两省差不多,在某方面还要略好于以上两省,但是,小麦、玉米2种主要作物的单产和总产却与相邻省份有一定距离。
笔者现将其主要原因及建议总结如下。
1小麦、玉米产量低的原因1.1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种植粗放小麦、玉米主产区的农民普遍存在着懒汉种田的方式:种在地,收靠天。
不论节气的早晚,万不得已不浇地播种;庄稼种上后,不讲究后期管理,施肥采取一炮轰,不论良种非良种,出苗全靠种子堆。
1.2农民对优良品种和栽培技术的接受比较慢安徽省的小麦新品种大部分从河南省引进,品种一般迟后河南、山东1~2年的时间引进,同样1个淘汰品种在安徽省也要比以上两省推迟2~3年淘汰,这样无形中影响了单产增加。
如目前玉米新品种的推广种植,在河南、山东、辽宁、山西、黑龙江等省3年前就普及了“缩株增密”优良新品(如郑单958、玉先335等),而安徽省农民现在还在种植老品种。
农民思想观念陈旧不相信新品种、新技术,导致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难。
当然,这方面也有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方面的责任,没有做好对比示范工作,没让农民看到实在的增产效果。
1.3种植与田间管理技术不够精细目前,安徽省淮河以北农民种植小麦的一般方式是在黄豆收获后,墒情许可的情况,撒足化肥(安徽省现在90%是不施土杂肥的“卫生田”),用大型拖拉机旋上2遍即播种,不管地旋的深浅(一般旋耕机旋的深度在13~15cm),也不管化肥流失、播种时间早晚、良种的特性如何,播量都按225 kg/hm2以上。
更省事的做法是把化肥、种子一起撒在地上,旋耕机旋上2遍(采用这种方法种植的占总播种面积的10%左右),然后早春喷1遍锄草剂,抽穗时喷1遍防虫药,坐等收获。
安徽省主要农产品产量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报告导读本报告针对安徽省主要农产品产量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安徽省主要农产品产量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安徽省主要农产品产量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安徽省主要农产品产量数据分析报告对关键因素主要粮食总产量,主要谷物总产量,稻谷产量,小麦产量,玉米产量,豆类产量,薯类产量,棉花产量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安徽省主要农产品产量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权威政府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
相信安徽省主要农产品产量数据分析报告能够帮助机构和个人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第一节安徽省主要农产品产量现状概况 (1)第二节安徽省主要粮食总产量指标分析 (3)一、安徽省主要粮食总产量现状统计 (3)二、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现状统计 (3)三、安徽省主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比重统计 (3)四、安徽省主要粮食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安徽省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安徽省主要粮食总产量同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安徽省主要谷物总产量指标分析 (7)一、安徽省主要谷物总产量现状统计 (7)二、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安徽省主要谷物总产量占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安徽省主要谷物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安徽省主要谷物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安徽省主要谷物总产量同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安徽省稻谷产量指标分析 (11)一、安徽省稻谷产量现状统计 (11)二、全国稻谷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11)三、安徽省稻谷产量占全国稻谷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11)四、安徽省稻谷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安徽省稻谷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国稻谷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国稻谷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安徽省稻谷产量同全国稻谷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第五节安徽省小麦产量指标分析 (15)一、安徽省小麦产量现状统计 (15)二、全国小麦产量现状统计 (15)三、安徽省小麦产量占全国小麦产量比重统计 (15)四、安徽省小麦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6)五、安徽省小麦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6)六、全国小麦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7)七、全国小麦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7)八、安徽省小麦产量同全国小麦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8)第六节安徽省玉米产量指标分析 (19)一、安徽省玉米产量现状统计 (19)二、全国玉米产量现状统计 (19)三、安徽省玉米产量占全国玉米产量比重统计 (19)四、安徽省玉米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20)五、安徽省玉米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20)六、全国玉米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21)七、全国玉米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21)八、安徽省玉米产量同全国玉米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22)第七节安徽省豆类产量指标分析 (23)一、安徽省豆类产量现状统计 (23)二、全国豆类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23)三、安徽省豆类产量占全国豆类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23)四、安徽省豆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24)五、安徽省豆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24)六、全国豆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25)七、全国豆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25)八、安徽省豆类产量同全国豆类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26)第八节安徽省薯类产量指标分析 (27)一、安徽省薯类产量现状统计 (27)二、全国薯类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27)三、安徽省薯类产量占全国薯类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27)四、安徽省薯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28)五、安徽省薯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28)六、全国薯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29)七、全国薯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29)八、安徽省薯类产量同全国薯类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30)第九节安徽省棉花产量指标分析 (31)一、安徽省棉花产量现状统计 (31)二、全国棉花产量现状统计 (31)三、安徽省棉花产量占全国棉花产量比重统计 (31)四、安徽省棉花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32)五、安徽省棉花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32)六、全国棉花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33)七、全国棉花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33)八、安徽省棉花产量同全国棉花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34)第十节安徽省油料产量指标分析 (35)一、安徽省油料产量现状统计 (35)二、全国油料产量现状统计 (35)三、安徽省油料产量占全国油料产量比重统计 (35)四、安徽省油料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36)五、安徽省油料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36)六、全国油料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37)七、全国油料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37)八、安徽省油料产量同全国油料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38)第十一节安徽省花生产量指标分析 (39)一、安徽省花生产量现状统计 (39)二、全国花生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39)三、安徽省花生产量占全国花生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39)四、安徽省花生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0)五、安徽省花生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0)六、全国花生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1)七、全国花生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1)八、安徽省花生产量同全国花生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42)第十二节安徽省油菜籽产量指标分析 (43)一、安徽省油菜籽产量现状统计 (43)二、全国油菜籽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43)三、安徽省油菜籽产量占全国油菜籽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43)四、安徽省油菜籽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4)五、安徽省油菜籽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4)六、全国油菜籽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5)七、全国油菜籽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5)八、安徽省油菜籽产量同全国油菜籽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46)第十三节安徽省芝麻产量指标分析 (47)一、安徽省芝麻产量现状统计 (47)二、全国芝麻产量现状统计 (47)三、安徽省芝麻产量占全国芝麻产量比重统计 (47)四、安徽省芝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8)五、安徽省芝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8)六、全国芝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9)七、全国芝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9)八、安徽省芝麻产量同全国芝麻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50)第十四节安徽省麻类产量指标分析 (51)一、安徽省麻类产量现状统计 (51)二、全国麻类产量现状统计 (51)三、安徽省麻类产量占全国麻类产量比重统计 (51)四、安徽省麻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2)五、安徽省麻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2)六、全国麻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3)七、全国麻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3)八、安徽省麻类产量同全国麻类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54)第十五节安徽省黄红麻产量指标分析 (55)一、安徽省黄红麻产量现状统计 (55)二、全国黄红麻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55)三、安徽省黄红麻产量占全国黄红麻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55)四、安徽省黄红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6)五、安徽省黄红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6)六、全国黄红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7)七、全国黄红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7)八、安徽省黄红麻产量同全国黄红麻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58)第十六节安徽省甘蔗产量指标分析 (59)一、安徽省甘蔗产量现状统计 (59)二、全国甘蔗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59)三、安徽省甘蔗产量占全国甘蔗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59)四、安徽省甘蔗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60)五、安徽省甘蔗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60)六、全国甘蔗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61)七、全国甘蔗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61)八、安徽省甘蔗产量同全国甘蔗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2)第十七节安徽省甜菜产量指标分析 (63)一、安徽省甜菜产量现状统计 (63)二、全国甜菜产量现状统计 (63)三、安徽省甜菜产量占全国甜菜产量比重统计 (63)四、安徽省甜菜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64)五、安徽省甜菜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64)六、全国甜菜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65)七、全国甜菜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65)八、安徽省甜菜产量同全国甜菜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6)第十八节安徽省烟叶产量指标分析 (67)一、安徽省烟叶产量现状统计 (67)二、全国烟叶产量现状统计 (67)三、安徽省烟叶产量占全国烟叶产量比重统计 (67)四、安徽省烟叶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68)五、安徽省烟叶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68)六、全国烟叶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69)七、全国烟叶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69)八、安徽省烟叶产量同全国烟叶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70)第十九节安徽省烤烟产量指标分析 (71)一、安徽省烤烟产量现状统计 (71)二、全国烤烟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71)三、安徽省烤烟产量占全国烤烟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71)四、安徽省烤烟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72)五、安徽省烤烟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72)六、全国烤烟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73)七、全国烤烟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73)八、安徽省烤烟产量同全国烤烟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74)第二十节安徽省蚕茧产量指标分析 (75)一、安徽省蚕茧产量现状统计 (75)二、全国蚕茧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75)三、安徽省蚕茧产量占全国蚕茧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75)四、安徽省蚕茧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76)五、安徽省蚕茧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76)六、全国蚕茧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77)七、全国蚕茧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77)八、安徽省蚕茧产量同全国蚕茧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78)第二十一节安徽省桑蚕茧产量指标分析 (79)一、安徽省桑蚕茧产量现状统计 (79)二、全国桑蚕茧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79)三、安徽省桑蚕茧产量占全国桑蚕茧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79)四、安徽省桑蚕茧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0)五、安徽省桑蚕茧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0)六、全国桑蚕茧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1)七、全国桑蚕茧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1)八、安徽省桑蚕茧产量同全国桑蚕茧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82)第二十二节安徽省茶叶产量指标分析 (83)一、安徽省茶叶产量现状统计 (83)二、全国茶叶产量现状统计 (83)三、安徽省茶叶产量占全国茶叶产量比重统计 (83)四、安徽省茶叶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4)五、安徽省茶叶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4)六、全国茶叶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5)七、全国茶叶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5)八、安徽省茶叶产量同全国茶叶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86)第二十三节安徽省水果产量指标分析 (87)一、安徽省水果产量现状统计 (87)二、全国水果产量现状统计 (87)三、安徽省水果产量占全国水果产量比重统计 (87)四、安徽省水果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8)五、安徽省水果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8)六、全国水果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9)七、全国水果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9)八、安徽省水果产量同全国水果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90)图表目录表1:安徽省主要农产品产量现状统计表 (1)表2:安徽省主要粮食总产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现状统计表 (3)表4:安徽省主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比重统计表 (3)表5:安徽省主要粮食总产量(2016-2018)统计表 (4)表6:安徽省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安徽省主要粮食总产量同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安徽省主要谷物总产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安徽省主要谷物总产量占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安徽省主要谷物总产量(2016-2018)统计表 (8)表14:安徽省主要谷物总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安徽省主要谷物总产量同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安徽省主要谷物总产量同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安徽省稻谷产量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稻谷产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安徽省稻谷产量占全国稻谷产量比重统计表 (11)表21:安徽省稻谷产量(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安徽省稻谷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稻谷产量(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国稻谷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安徽省稻谷产量同全国稻谷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4 表26:安徽省小麦产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国小麦产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8:安徽省小麦产量占全国小麦产量比重统计表 (15)表29:安徽省小麦产量(2016-2018)统计表 (16)表30:安徽省小麦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表31:全国小麦产量(2016-2018)统计表 (17)表32:全国小麦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安徽省小麦产量同全国小麦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8 表34:安徽省玉米产量现状统计表 (19)表35:全国玉米产量现状统计表 (19)表36:安徽省玉米产量占全国玉米产量比重统计表 (19)表37:安徽省玉米产量(2016-2018)统计表 (20)表38:安徽省玉米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0)表39:全国玉米产量(2016-2018)统计表 (21)表40:全国玉米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1)表41:安徽省玉米产量同全国玉米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22)表42:安徽省豆类产量现状统计表 (23)表43:全国豆类产量现状统计表 (23)表44:安徽省豆类产量占全国豆类产量比重统计表 (23)表45:安徽省豆类产量(2016-2018)统计表 (24)表46:安徽省豆类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4)表47:全国豆类产量(2016-2018)统计表 (25)表48:全国豆类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5)表49:安徽省豆类产量同全国豆类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6 表50:安徽省薯类产量现状统计表 (27)表51:全国薯类产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27)表52:安徽省薯类产量占全国薯类产量比重统计表 (27)表53:安徽省薯类产量(2016-2018)统计表 (28)表54:安徽省薯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28)表55:全国薯类产量(2016-2018)统计表 (29)表56:全国薯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29)表57:安徽省薯类产量同全国薯类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30 表58:安徽省棉花产量现状统计表 (31)表59:全国棉花产量现状统计表 (31)表60:安徽省棉花产量占全国棉花产量比重统计表 (31)表61:安徽省棉花产量(2016-2018)统计表 (32)表62:安徽省棉花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2)表63:全国棉花产量(2016-2018)统计表 (33)表64:全国棉花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3)表65:安徽省棉花产量同全国棉花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34 表66:安徽省油料产量现状统计表 (35)表67:全国油料产量现状统计表 (35)表68:安徽省油料产量占全国油料产量比重统计表 (35)表69:安徽省油料产量(2016-2018)统计表 (36)表70:安徽省油料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6)表71:全国油料产量(2016-2018)统计表 (37)表72:全国油料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7)表73:安徽省油料产量同全国油料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38)表74:安徽省花生产量现状统计表 (39)表75:全国花生产量现状统计表 (39)表76:安徽省花生产量占全国花生产量比重统计表 (39)表77:安徽省花生产量(2016-2018)统计表 (40)表78:安徽省花生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0)表79:全国花生产量(2016-2018)统计表 (41)表80:全国花生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1)表81:安徽省花生产量同全国花生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2 表82:安徽省油菜籽产量现状统计表 (43)表83:全国油菜籽产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43)表84:安徽省油菜籽产量占全国油菜籽产量比重统计表 (43)表85:安徽省油菜籽产量(2016-2018)统计表 (44)表86:安徽省油菜籽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44)表87:全国油菜籽产量(2016-2018)统计表 (45)表88:全国油菜籽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45)表89:安徽省油菜籽产量同全国油菜籽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46 表90:安徽省芝麻产量现状统计表 (47)表91:全国芝麻产量现状统计表 (47)表92:安徽省芝麻产量占全国芝麻产量比重统计表 (47)表93:安徽省芝麻产量(2016-2018)统计表 (48)表94:安徽省芝麻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8)表95:全国芝麻产量(2016-2018)统计表 (49)表96:全国芝麻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9)表97:安徽省芝麻产量同全国芝麻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50 表98:安徽省麻类产量现状统计表 (51)表99:全国麻类产量现状统计表 (51)表100:安徽省麻类产量占全国麻类产量比重统计表 (51)表101:安徽省麻类产量(2016-2018)统计表 (52)表102:安徽省麻类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2)表103:全国麻类产量(2016-2018)统计表 (53)表104:全国麻类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3)表105:安徽省麻类产量同全国麻类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54)表106:安徽省黄红麻产量现状统计表 (55)表107:全国黄红麻产量现状统计表 (55)表108:安徽省黄红麻产量占全国黄红麻产量比重统计表 (55)表109:安徽省黄红麻产量(2016-2018)统计表 (56)表110:安徽省黄红麻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6)表111:全国黄红麻产量(2016-2018)统计表 (57)表112:全国黄红麻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7)表113:安徽省黄红麻产量同全国黄红麻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8)表114:安徽省甘蔗产量现状统计表 (59)表115:全国甘蔗产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59)表116:安徽省甘蔗产量占全国甘蔗产量比重统计表 (59)表117:安徽省甘蔗产量(2016-2018)统计表 (60)表118:安徽省甘蔗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60)表119:全国甘蔗产量(2016-2018)统计表 (61)表120:全国甘蔗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61)表121:安徽省甘蔗产量同全国甘蔗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62 表122:安徽省甜菜产量现状统计表 (63)表123:全国甜菜产量现状统计表 (63)表124:安徽省甜菜产量占全国甜菜产量比重统计表 (63)表125:安徽省甜菜产量(2016-2018)统计表 (64)表126:安徽省甜菜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64)表127:全国甜菜产量(2016-2018)统计表 (65)表128:全国甜菜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65)表129:安徽省甜菜产量同全国甜菜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66 表130:安徽省烟叶产量现状统计表 (67)表131:全国烟叶产量现状统计表 (67)表132:安徽省烟叶产量占全国烟叶产量比重统计表 (67)表133:安徽省烟叶产量(2016-2018)统计表 (68)表134:安徽省烟叶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68)表135:全国烟叶产量(2016-2018)统计表 (69)表136:全国烟叶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69)表137:安徽省烟叶产量同全国烟叶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70)表138:安徽省烤烟产量现状统计表 (71)表139:全国烤烟产量现状统计表 (71)表140:安徽省烤烟产量占全国烤烟产量比重统计表 (71)表141:安徽省烤烟产量(2016-2018)统计表 (72)表142:安徽省烤烟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72)表143:全国烤烟产量(2016-2018)统计表 (73)表144:全国烤烟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73)表145:安徽省烤烟产量同全国烤烟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74 表146:安徽省蚕茧产量现状统计表 (75)表147:全国蚕茧产量现状统计表 (75)表148:安徽省蚕茧产量占全国蚕茧产量比重统计表 (75)表149:安徽省蚕茧产量(2016-2018)统计表 (76)表150:安徽省蚕茧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76)表151:全国蚕茧产量(2016-2018)统计表 (77)表152:全国蚕茧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77)表153:安徽省蚕茧产量同全国蚕茧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78 表154:安徽省桑蚕茧产量现状统计表 (79)表155:全国桑蚕茧产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79)表156:安徽省桑蚕茧产量占全国桑蚕茧产量比重统计表 (79)表157:安徽省桑蚕茧产量(2016-2018)统计表 (80)表158:安徽省桑蚕茧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80)表159:全国桑蚕茧产量(2016-2018)统计表 (81)表160:全国桑蚕茧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81)表161:安徽省桑蚕茧产量同全国桑蚕茧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2)表162:安徽省茶叶产量现状统计表 (83)表163:全国茶叶产量现状统计表 (83)表164:安徽省茶叶产量占全国茶叶产量比重统计表 (83)表165:安徽省茶叶产量(2016-2018)统计表 (84)表166:安徽省茶叶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4)表167:全国茶叶产量(2016-2018)统计表 (85)表168:全国茶叶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5)表169:安徽省茶叶产量同全国茶叶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86 表170:安徽省水果产量现状统计表 (87)表171:全国水果产量现状统计表 (87)表172:安徽省水果产量占全国水果产量比重统计表 (87)表173:安徽省水果产量(2016-2018)统计表 (88)表174:安徽省水果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8)表175:全国水果产量(2016-2018)统计表 (89)表176:全国水果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9)表177:安徽省水果产量同全国水果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90)第一节安徽省主要农产品产量现状概况安徽省主要农产品产量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安徽省主要农产品产量现状统计表注:1.报告中水果产量包括瓜果类产量;2.报告中主要粮食包含谷物、稻谷、小麦,玉米,豆类,薯类;3.主要谷物包含稻谷、小麦,玉米。
小麦调研报告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被广泛种植在各个省份。
与其他粮食作物相比,小麦的产值和消费量都较高,因此小麦的生产和销售情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
本篇调研报告将从小麦的产量、产值、消费、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小麦产量状况根据中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小麦总产量为1.335亿吨,同比增长0.9%。
其中,春小麦产量1.026亿吨,同比增长1.2%;冬小麦产量3094.6万吨,同比下降0.3%。
从种植面积上来看,春小麦种植面积为2.153亿亩,同比增长0.9%;冬小麦种植面积为8467万亩,同比下降0.2%。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小麦产量总体上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
二、小麦产值状况小麦作为我国粮食作物中的重要品种,在国家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度数据,小麦总产值为5749亿元,同比增长2.9%。
其中,春小麦产值为4200亿元,同比增长3.3%;冬小麦产值为1549亿元,同比增长1.7%。
从总体上来看,小麦的产值增长稳定,且冬季小麦的增速相对春季小麦略慢。
三、小麦消费状况小麦是我国人民的基本粮食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小麦消费总量为1.319亿吨,同比增长0.8%。
其中,食品消费量为1.236亿吨,同比增长0.8%;饲料消费量为800万吨,同比增长0.6%。
从数据上来看,小麦消费总体增速极其缓慢。
四、市场需求情况小麦作为人们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需求是与人们的生活相随的。
根据前述数据,在2019年全国小麦的总供需关系似乎较为平衡,但是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提高,对精细化、多样化谷物、面食等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而小麦生产中传统种植方式的限制以及市场反映缓慢等原因导致现在小麦市场供大于求,市场价格相对平稳。
五、小麦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尽管小麦的产量和产值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但在小麦产业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安徽省小麦产量情况数据分析
报告2019版
序言
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安徽省小麦产量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
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安徽省小麦产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
维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安徽省小麦产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
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
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安徽省小麦产量情况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主要粮食总产量,主要谷物总产量,小麦产量等重要维度。
目录
第一节安徽省小麦产量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安徽省主要粮食总产量指标分析 (3)
一、安徽省主要粮食总产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现状统计 (3)
三、安徽省主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比重统计 (3)
四、安徽省主要粮食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安徽省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安徽省主要粮食总产量同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安徽省主要谷物总产量指标分析 (7)
一、安徽省主要谷物总产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安徽省主要谷物总产量占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安徽省主要谷物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安徽省主要谷物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七、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
八、安徽省主要谷物总产量同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
第四节安徽省小麦产量指标分析 (11)
一、安徽省小麦产量现状统计 (11)
二、全国小麦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11)
三、安徽省小麦产量占全国小麦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11)
四、安徽省小麦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2)
五、安徽省小麦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2)
六、全国小麦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3)
七、全国小麦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3)
八、安徽省小麦产量同全国小麦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
图表目录
表1:安徽省小麦产量情况现状统计表 (1)
表2:安徽省主要粮食总产量现状统计表 (3)
表3: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现状统计表 (3)
表4:安徽省主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比重统计表 (3)
表5:安徽省主要粮食总产量(2016-2018)统计表 (4)
表6:安徽省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
表7: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6-2018)统计表 (5)
表8: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
表9:安徽省主要粮食总产量同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
表10:安徽省主要谷物总产量现状统计表 (7)
表11: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现状统计表 (7)
表12:安徽省主要谷物总产量占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比重统计表 (7)
表13:安徽省主要谷物总产量(2016-2018)统计表 (8)
表14:安徽省主要谷物总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
表15: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2016-2018)统计表 (9)
表16: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
表17:安徽省主要谷物总产量同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
增长%)10表17:安徽省主要谷物总产量同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
表18:安徽省小麦产量现状统计表 (11)
表19:全国小麦产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11)
表20:安徽省小麦产量占全国小麦产量比重统计表 (11)
表21:安徽省小麦产量(2016-2018)统计表 (12)
表22:安徽省小麦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
表23:全国小麦产量(2016-2018)统计表 (13)
表24:全国小麦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
表25:安徽省小麦产量同全国小麦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