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效平衡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82.00 KB
- 文档页数:7
高中化学等效平衡教案
主题:等效平衡
教学目标:
1. 了解等效平衡的定义和原理;
2. 掌握等效平衡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等效平衡解决化学计算问题。
教学重点:
1. 等效平衡的概念和定义;
2. 等效平衡的计算方法;
3. 化学计算问题中等效平衡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等效平衡的原理理解;
2. 等效平衡的实际应用。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课件;
2. 化学实验;
3. 互动讨论。
教学流程:
一、导入(5分钟)
1. 展示反应方程式2HCl + Na2CO3 → 2NaCl + H2O + CO2;
2. 提问:在这个反应中,HCl和Na2CO3的化学计量比分别是多少?
二、学习等效平衡(15分钟)
1. 解释等效平衡的概念和定义;
2. 讲解如何通过反应方程式得到等效平衡;
3. 举例说明等效平衡的计算方法。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进行一次模拟反应实验,观察反应过程;
2. 记录反应物质量和反应物质量之比;
3. 计算实验中的等效平衡。
四、应用练习(15分钟)
1. 给学生一组化学计算题目,要求用等效平衡解答;
2. 班内同学互相交流计算思路和结果。
五、总结(5分钟)
1. 教师总结等效平衡的重点和难点;
2. 给学生布置相关作业。
六、作业(自习)
1. 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2. 复习等效平衡相关知识。
教学反馈:
1. 收集学生对等效平衡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等效平衡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等效平衡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等效平衡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等效平衡的含义,掌握等效平衡的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等效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等效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等效平衡原理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等效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图像或一个实例,引起学生对等效平衡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等效平衡的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等效平衡的含义。
重点讲解等效平衡的计算方法,包括串联电阻的等效电阻计算和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计算。
3. 实例分析(2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等效平衡原理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
4. 总结归纳(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等效平衡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拓展延伸(10分钟)给学生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等效平衡原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回顾学生所学的知识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并进行解答。
四、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概念讲解、实例分析和拓展延伸等内容。
2. 实例题集:提供给学生进行实例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材料:用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合作学习。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评价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能力。
2. 对学生的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等效平衡》教学设计《等效平衡》教学设计化学平衡是历年来高考的重点和热点,而化学平衡中的“等效平衡”更是化学平衡中的难点,若能洞悉各类“等效平衡”的有关问题,那么一切有关化学平衡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等效平衡”的问题已有较多的文章见诸报刊杂志,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还是感到困难重重。
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不仅易于掌握,而且能灵活应用,就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学目标㈠知识与技能认识从不同起始状态下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㈡过程与方法通过典例分析,掌握分析等效平衡问题的方法。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效平衡问题2.教学难点: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各类等效平衡教学设计思路首先通过一些简单具体的例子,提出等效平衡的概念,然后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各类等效平衡,从而理解各种类型等效平衡的模式,最后应用结论,分析复杂的问题。
【板书】一、等效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只要起始浓度相当,无论经过何种途径,但达到化学平衡时,只要同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相同,这样的平衡称为等效平衡。
【说明】1.我们所说的“等效平衡”与“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不同;“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在达到平衡状态时,任何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对应相等,并且反应的速率等也相同;而“等效平衡”只要求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对应相同,反应的速率、压强、物质的量浓度等可以不同。
2.一定条件指的是①同T同V或者②同T同p3. 平衡状态(终态)只与始态有关,而与途径无关,(①无论从什么方向开始②投料是一次还是分成几次,③扩大—缩小或缩小—扩大的过程,)只要起始浓度相当,就达到等效平衡状态。
教学环节2:等效平衡的分类【例析】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刚才的那个例子,然后看看能否找出这些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满足如何关系,平衡才算是“等效”的。
N2 + 3H22NH3① 1mol 3mol 0② 0 0 2mol③ 0.5mol 1.5mol 1mol④ a mol b mol c mol⑤ 2mol 6mol 0【讨论】⑴按极限假设法分析,若④也与①是等效平衡,a、b、c之间应该满足什么关系?⑵a:b是否一定等于N2和H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1:3?⑶按⑤投料,也可与①形成等效平衡吗?若能,条件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⑴⑵若与①是等效平衡a:b一定等于N2和H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1:3,其他就不见得了,要看作参照的那种投料比了,例如若①中起始物质的量为n(H2)= 1mol,n(N2)= 1mol,则④中a:b就不应该为1:3咯。
靖江市第一中学等效平衡教学案高三化学组:苏勇一、课标要求:1、建立等效平衡的观点,理解等效平衡的特征2、结合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二、教学过程一、等效平衡的含义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对于同一可逆反应而言,如果起始加入的情况不同,但达到平衡后,任何一种相同组分的含量(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条件有关,而与平衡建立的途径无关。
同一可逆反应,无论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只要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含量完全相同,都可形成等效平衡。
如:常温常压下,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起始物质分别如下:2SO2(g)+O2(g) 2SO3(g)①2mol 1mol 0mol②0mol 0mol 2mol③0.5mol 0.25mol 1.5mol①从正反应开始,②从逆反应开始,③正、逆反应同时开始,由于①、②、③三种情况中,如果按方程式的计量关系折算成同一方向的反应物,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均相等[如将②、③折算为①],因此三者达平衡时的状态必然相同,故为等效平衡。
二、等效平衡的分类1、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如果起始时物质的投入量不同,但是通过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同一侧的物质后,各物质的量对应相等..,则两平衡等效。
【例1】在一定温度下,把2mol SO2和1mol O2通入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里,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SO2+O22SO3,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若保持该容器中的温度不变,令a、b、c分别代表初始时SO2、O2和SO3的物质的量(mol)。
如a、b、c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体积分数仍跟上述平衡时的完全相同。
等效平衡(拓展)【复习】1、化学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建立等效平衡的途径:①先加入反应物,从正反应方向开始,可以建立化学平衡。
②若先加入生成物,从逆反应方向开始,也可以建立等效的化学平衡。
③若同时加入反应物与生成物,从中间状态开始,同样可以建立等效的化学平衡。
【等效平衡】一、定义在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对同一可逆反应,以不同投料方式(即从正反应、逆反应或从中间状态开始)进行反应,而达到化学平衡时,同种物质的百分含量(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等)相同,这样的平衡称为等效平衡。
二、规律1、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的可逆反应,转换后(按计量系数,换算成方程式同一边的物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且平衡后同种物质的量相同。
因为这种情况下压强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同的可逆反应有影响,而成比例的增加反应物,相当于加压,所以平衡会移动,必须极值等量平衡才等效。
例: N2+ H2 2NH3A 1mol 3mol 0molB 0mol 0mol 2molC 0.5mol 1.5mol 1molD a b c (ABC均为等效平衡)【思考】D途径下,满足等效平衡的条件?2、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可逆反应,转换后(按计量系数,换算成方程式同一边的物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且平衡后同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成倍数关系。
因为这种情况下压强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没有影响,而成比例的增加反应物,相当于加压,所以平衡不移动,只要极值等比则平衡等效。
例: CO(g) + H2O(g) CO2(g) + H2(g)A 2mol 2mol 0mol 0molB 0mol 0mol 4mol 4molC 1mol 1mol 1mol 1molD 4mol 4mol 2mol 2molE X mol Y mol M mol N mol (ABCD均为等效平衡)【思考】E途径下,满足等效平衡的条件?3、恒温恒压条件下,若转换后(按计量系数,换算成方程式同一边的物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且平衡后同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成倍数关系。
第三单元第三课时等效平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建立等效平衡的观点,理解等效平衡的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与综合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结合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重点和难点等效平衡的建立和特征教学过程【引言】:1L容器800℃时可逆反应CO(g) + HO(g) CO2(g) + H2(g)途径1:起始0.01mol 0.01mol 0 0平衡0.005mol 0.005mol 0.005mol 0.005mol途径2:起始0 0 0.01mol 0.01mol平衡0.005mol 0.005mol 0.005mol 0.005mol 上述两种途径,同一可逆反应;外界条件相同;通过不同的途径(正向和逆向);平衡时同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同种物质的含量相等)-----效果相同的平衡(等效平衡)一、等效平衡当外界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一定时, 同一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平衡时平衡混合物中任何相同组分的分数(体积、物质的量)均相等,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二、建立等效平衡的条件1.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等,则两平衡等效。
___________________N2+3H22NH3则①②③的量相当。
例1: 某温度下,在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N2、3mol H2,使反应N2+3H2 2NH3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混合气中N2、H2、NH3分别为0.6 mol、1.8 mol、0.8 mol,如果温度不变,只改变初始加入的物质的量而要求达到平衡时N2、H2、NH3的物质的量仍分别为0.6 mol、1.8mol、0.8 mol,则N2、H2、NH3的加入量用X、Y、Z表示时应满足的条件:(1)若X=0,Y=0,则Z=___________。
等效平衡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等效平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知识目标:掌握等效平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等效平衡在电路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等效电阻的计算和电路图的简化,解决与等效平衡相关的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电路原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等效平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等效电阻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电路图的简化和等效电阻的计算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简单的电路问题,激发学生对等效平衡的思考,如:在一个电路中,如何找到一个等效电阻,使得整个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不发生变化?2. 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投影幻灯片,向学生介绍等效平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解释等效平衡的意义和应用,并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计算方法(20分钟)通过示例演示和解析,教授等效电阻的计算方法。
分别介绍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际电路图的简化,引导学生掌握计算过程和技巧。
4. 练习与讨论(2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并提供一些电路图和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计算等效电阻和简化电路图,解决相应的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和合作,加深对等效平衡的理解。
5. 拓展应用(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等效平衡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如何通过等效电阻的计算和电路图的简化,解决更复杂的电路问题。
通过展示一些实际应用案例,拓宽学生的思维和应用能力。
6. 总结与反思(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向学生提问一些问题,检查他们对等效平衡的理解程度。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和思考,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1. 教学手段:投影仪、幻灯片、白板、黑板、计算器等。
2. 教学资源:教材、练习题、电路图、实际应用案例等。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课堂讨论的质量,评价学生对等效平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等效平衡教案教案标题:等效平衡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等效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等效平衡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等效平衡的定义和意义。
2. 等效平衡的计算方法。
3. 等效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等效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运用等效平衡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
2. 教学材料:等效平衡的相关教材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是否知道什么是等效平衡?等效平衡在哪些领域中有应用?请举例说明。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定义等效平衡:等效平衡是指在某种条件下,两个或多个物体或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的状态。
2. 等效平衡的原理:等效平衡的原理是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力和合力矩为零。
步骤三:计算方法(15分钟)1. 计算合力:合力是指多个力合成后的结果,可以通过向量法或分解法进行计算。
2. 计算合力矩:合力矩是指多个力合成后对某一点产生的力矩,可以通过力的大小、方向和力臂的长度进行计算。
3. 计算等效平衡:根据合力和合力矩的计算结果,判断物体是否处于等效平衡状态。
步骤四:应用实例(15分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析,让学生运用等效平衡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例如:问题:一个悬挂在绳子上的物体,绳子上有两个力分别为10N和15N,求物体的等效平衡状态。
解答:首先计算合力,合力=10N+15N=25N;然后计算合力矩,选择合力作用点为参考点,力臂为绳子的长度,合力矩=10N×L+15N×L=25NL;根据合力和合力矩的计算结果,判断物体处于等效平衡状态。
步骤五:巩固练习(15分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步骤六:总结和拓展(10分钟)总结等效平衡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并与学生一起思考等效平衡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机械平衡、化学平衡等。
等效平衡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等效平衡的概念,掌握等效平衡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等效平衡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等效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如何运用等效平衡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等效平衡的概念,如一个人站在两个杠杆上,如何调整杠杆的长度使得能够保持平衡。
2. 概念讲解(10分钟)解释等效平衡的概念,即通过调整物体的位置或质量分布,使得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保持平衡的状态。
引入等效平衡的计算公式:力矩=力的大小 ×力臂。
3. 计算方法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等效平衡的计算方法,包括力的大小和力臂的计算。
通过多个实例演示如何计算等效平衡,如一个悬挂在杆上的物体,如何调整杆的位置使得物体保持平衡。
4. 实例练习(2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实例练习,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等效平衡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悬挂在绳子上的物体,如何调整绳子的角度使得物体保持平衡。
5. 拓展应用(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等效平衡的应用领域,如建筑物的平衡设计、机械装置的平衡调整等。
通过展示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等效平衡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6. 归纳总结(10分钟)总结等效平衡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领域。
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注意平衡的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教学手段主要包括讲解、示范、实例演示和讨论等。
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黑板、投影仪等。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实例练习的答题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考察学生对等效平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延伸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等效平衡计算和实际应用的探究,如建筑物的平衡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研究。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例练习,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等效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拓展应用的环节,让学生了解等效平衡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
等效平衡【学习目标】理解等效平衡的概念,了解等效平衡的常见类型。
掌握分析平衡问题的几种方法。
【思考题】689K时,在1L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H 2+I22HI达到平衡,图甲表示当起始物质为1moL/LH2和1moL/LI2时,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C的变化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
请在图乙中画出当起始物为2moL/LHI 时,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与时间关系的示意图。
【讲授新课】一、等效平衡的概念相同条件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达到平衡时,任何相同物质的含量(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都相同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
二、等效平衡的规律1、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改变的可逆反应,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例1】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g)+B(g)3C(g)+D(g),达到平衡,c的浓度为wmol/L。
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mol/L的是A、4molA+2molBB、1molA+0.5molB+1.5molC+0.5molDC、3molC+1molD+1molBD、3molC+1molD2、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思考】这种等效平衡,哪些量完全相等,哪些量成比例关系【例2】恒温恒容下,可逆反应2HI(g)H2(g)+I2(g)达平衡。
下列四种投料量均能达到同一平衡,请填写:3、在恒温、恒压下,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达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
【思考】这种等效平衡,哪些量完全相等,哪些量成比例关系三、等效平衡的应用【应用1】将2.0molSO2气体和2.0molSO3气体混合于固定的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时SO3为nmol。
等效平衡(三课时)比喻:从我家到你家的中间有一个美丽的花园,从我家出发可以去,从你家出发也可以去,从我家和你家的任意一个地方出发都可以到达这个美丽的花园。
引出课题:等效平衡问题。
建立等效平衡的途径:1、先加入反应物,从正反应方向开始,可以建立化学平衡。
2、若先加入生成物,从逆反应方向开始,也可以建立等效的化学平衡。
3、若同时加入反应物与生成物,从中间状态开始,同样可以建立等效的化学平衡。
一、等效平衡的概念外界条件相同时,同一可逆反应只要起始浓度相当,无论经过何种途径,都可以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
概念的理解:(1)外界条件相同:通常可以是①恒温、恒容(同T同V),②恒温、恒压(同T同P),读题时注意勾画出这些条件。
(2)相同的平衡状态:通常是指平衡混合物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但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及转化率可能不同。
(3)平衡状态(终态)只与始态有关,而与途径无关,(如:①无论反应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还是从逆反应方向开始②投料是一次还是分成几次③反应容器经过扩大—缩小或缩小—扩大的过程,)只要起始浓度相当,就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
二、等效平衡的判断及处理1、步骤:(1)进行等效转化——一边倒法,即按照反应方程式的计量数之比转化到同一边的量,与题干所给起始投料情况比较。
(2 )判断起始浓度是否相当。
2、三种类型:(1)I类: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来说(即△n≠0的体系):等效转化后,对应各物质起始投料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
例: N2+H2≒ 2NH3A 1mol 3mol 0molB 0mol 0mol 2molC 0.5mol 1.5mol 1molD a b c(ABC均为等效平衡)【思考】D途径下,满足等效平衡的条件?II类: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来说(即△n=0的体系):等效转化后,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两平衡等效。
例: CO(g) + H2O(g) ≒ CO2(g) + H2(g)A 2mol 2mol 0mol 0molB 0mol 0mol 4mol 4molC 1mol 1mol 1mol 1molD 4mol 4mol 2mol 2molE X mol Y mol Z mol M mol (ABCD均为等效平衡)【思考】E途径下,满足等效平衡的条件?III类:恒温恒压下对于气体体系等效转化后,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两平衡等效。
例: N2+3H2≒ 2NH3A 1mol 3mol 0molB 1mol 3mol 2molC 0.5mol 1.5mol 2molD 0mol 0mol 6molE a b c(ABCD均为等效平衡)【思考】E途径下,满足等效平衡的条件?小结:解等效平衡的问题都要把按计量系数,换算成方程式同一边的物质,这好比你只有从你家出发到花园你才会走,从其他地方出发你不会走,那你就先倒回你家再出发。
等效平衡问题实质还是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不是什么新知识。
例1、在t℃时,向2L密闭容器中放入1molA和1molB,发生下列反应:A(g)+B(g)C(g)+2 D(g),平衡时C的含量为m%,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按下列配比将物质放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的含量仍为m%的是()A、2molA和1molBB、2molD和A、B、C各1molC、1molC和2molDD、1molC和1molD例2、在等温等容条件下,有下列气体反应:2A(气)+2B(气)C(气)+3D(气)。
现分别从两条途径建立平衡()Ⅰ:A、B的起始浓度均为2mol/L。
Ⅱ:C、D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mol/L和6mol/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Ⅰ和Ⅱ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系统内混合气体的百分组成相同B、Ⅰ和Ⅱ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系统内混合气体的百分组成不同C、达到平衡时Ⅰ途径的V A等于Ⅱ途径的V AD、达到平衡后,第Ⅰ途径混合气密度为第Ⅱ途径混合气密度的1/2例3、在一定的温度下,把2molSO2和1molO2通入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应: 2SO2 +O2 ≒ 2SO3 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时,反应混合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现在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令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SO2、O2、和SO3的物质的量(mol)。
如果a、b、c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百分含量仍跟上述平衡时的完全相同。
请填写下列空白:(1)若a=0、b=0,则c= ,(2)若a=0.5,则b= , c= ,(3)a、b、c取值必须满足一般的条件是(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和c,另一个只含b和c) ,。
例4、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 + B(g) ≒ C(g)(1)若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达到平衡后,生成amolC,这时A的物质的量为 mol。
(2)若开始时放入3molA和3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 mol(3)若开始时放入xmolA、2molB和1molC,到达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是3amol,x= mol.(4)若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3molC,待再次到达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是 mol.小结:解等效平衡问题时,先看条件:定温、定容还是定温、定压?再看方程式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同还是不同的可逆反应?(1)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要求极值等量。
(等效平衡还是等同平衡 ,就象全等三角形,即不仅同种物质的百分含量相同,而且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 )(2)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同的可逆反应,要求极值等比。
(只等效不等同,即不仅同种物质的百分含量相同,但是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可能不相同,就象相似三角形 )(3)恒温、恒压条件下,只要求极值等比。
(只等效不等同,即不仅同种物质的百分含量相同,但是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可能不相同,就象相似三角形 )练习:1、在1L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氨气,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2NH3N2+3H2,达到平衡时,容器内N2的百分含量为a%,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都不变,分别通入下列几组物质,达到平衡时,容器内N2的含量仍为a%的是()A、3molH2和1molN2B、2molNH3和1molN2C、2molN2和3molH2D、2molNH3,1molN2和3molH22、在一定条件下,将3molN2和3molH2充入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NH3为n mol。
在与上述完全相同的容器中,保持温度不变,若平衡时NH3仍为n mol,则下列组合中不正确的是()选项起始状态/molN2H2NH3A 2 0 2B 2.5 1.5 1C 8/3 2 2/3D 0 0 23、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HI,建立如下平衡:H2(g)+I2 (g)2HI(g),测得HI 的转化率为a%。
其他条件不变,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1molHI,待平衡建立时HI的转化率为b%,则a、b的关系为()A.a>bB.a<bC.a=bD.无法确定4、一个真空密闭恒容容器中盛有1molPCl5,加热到200℃发生如下反应:PCl5(g)PCl3 (g)+Cl2 (g),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PCl5,所占体积分数为M%,。
若同一温度的同一容器中,最初投入2 mol PCl5,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中PCl5,所占体积分数为N%。
则M和N的关系是( )(A) M>N (B) M=N (C) M <N (D)无法确定5、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气)+B(气)xC(气),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
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0.6molA、0.3molB和1.4molC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W%,则x值为()A、1B、2C、3D、46、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向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LA和2LB,发生如下反应:3A(气)+2B(气)xC(气)+yD(气)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m%。
若维持温度压强不变,将0.6LA 、0.4LB、4LC、0.8LD作为起始物质充入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仍为m%,则的值分别为()A x=3 y=1B x=4 y=1C x=5 y =1D x=10 y=27、在一定温度下,把2molSO2和1molO2通入一个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反应:2SO2+O2 2S O3,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就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若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令a、b、c分别代表初始时SO2、O2和SO3的物质的量,如果a、b、c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体积分数仍跟上述平衡时完全相同。
填写下列空白:(1)若a = 0,b = 0,则c = 。
(2)若a = 0.5mol,则b = ,c = 。
(3)a、b、c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c,另一个只含b、c)8、I.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发应:A(气)+B(气)C(气)(1)若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a molC,这时A的物质的量为mol。
(2)若开始时放入3molA和3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C物质的量为mol。
(3)若开始时放入x molA,2molB和1molC,到达平衡后,A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mol和3a mol,则x=mol,y=mol。
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A大于2 mol B等于2 molC小于2 molD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2mol作出此判断的理由。
(4)若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3molC,待再次到达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分数。
II.若维持温度不变,在一个与(1)反应前起始体积相同、且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
(5)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b molC。
将b与(1)小题中的a进行比较(选填一个编号)。
(甲)a<b (乙)a>b (丙)a=b (丁)不能比较a和b的大小9、已知:T℃、Pkpa时,容积为V 的密闭容器中充有1molA和2molB,保持恒温恒压使反应达平衡:A(g)+B(g)C(g),平衡时C 的体积分数为40℅①欲保持温度、压强在上述条件下不变,在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4molB,则C的体积分数为,平衡时体系容积为,②另选一容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仍控制温度为T℃,加入1molB和1molC,要使平衡时C 的体积分数仍为40℅,则该密闭容器体积为10、在一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X和1molY气体,发生反应:2X(g)+Y(g)aW(g),达平衡后,W的体积分数为Φ,维持温度、体积不变,按0.6molX、0.3molY和1.4molW为起始配比投入达平衡后,W的体积分数也为Φ,则a的值为A. 1B. 4C. 2D.31.C2.AD3.(1)AB (2)ABD练习:.1.AD 2.D 3.C 4.C 5.BC 6.CD7.(1)2mol (2)b=0.25mol,c=1.5mol (3)a+c=2 b+c/2=1(或2b+c=2)8.(1)短、大(2)逆向、不(3)不变、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