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硅橡胶注塑成型工艺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6
硅胶植绒是一种不成熟的工艺。
这个工艺中有两种常见的粘接工艺:热粘接和常温粘接。
具体来说,液体硅胶注塑与绒毛(尼龙布料)成型后,通过涂刷cl-26胶水,干燥后在90℃左右下与液体硅橡胶一体成型,这就是热粘接。
而另一种工艺是将过食品级的kn-300硅胶胶水用于绒毛比较长的硅胶动物、硅胶娃娃头、经典动画人物造型等领域,以达到粘接的效果,这是常温粘接。
在植绒硅胶XG-20000A、植绒硅胶XG-20000B、植绒硅胶助剂XG-20000C三者按10:1:0.3的比例混合搅匀后,助剂一旦加入会有增稠现象,可以适量添加5%-10%的环保稀释剂XG-128AH稀释。
然后通过100目-120目的网纱印刷两次或一次两刀,或一次两刀后,100℃/2分钟烘至表干,之后混合好的浆料可以使用100目网板印刷两次或一次两刀,不能烘干。
这就是硅胶植绒工艺的大致步骤。
液态硅橡胶LSR发布时间:09-4-7图1 热塑性塑料/LSR包覆成型的一个应用是水龙头滤网。
在这一制品中,用作滤网的LSR被包覆成型到尼龙66上得益于材料、设备和工艺的改进与革新,液态硅橡胶(LSR)逐渐摆脱了小众需求的现状,扩大了应用领域。
其中,大型、微型和发泡制品,以及多色或多LSR应用的新领域。
材料的组合是液态硅橡胶(LSR)对于注塑加工商的商业机会的拓宽,要归功于更新的成型工艺,如发泡、多色或者多硬度注射,以及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料包覆技术的涌现。
材料、设备和模具的改进增加了产品的多功能性,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注塑加工商准入的门槛。
今天的LSR注塑加工商拥有更多的原材料选择、更大的模具选择余地以及更好的工艺技术,不但可以成型小至数千分之一g的制品,而且也能够加工32kg以上的巨大产品。
材料、模具和加工设备供应商表示,在过去的几年里,对LSR感兴趣的人逐渐增加。
“一些塑料公司对此感兴趣,一些新公司也希望开拓他们的业务,同时医疗领域的加工商也更多地加入进来。
” Roembke Mfg. & Design模具公司副总裁Greg Roembke说。
“我们发现,汽车工业已开始应用LSR。
也许传统的硅橡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已达到了极致,下一步需要从LSR获得更多的东西。
”他补充说。
图2 LSR的双注射包覆成型通常在一个成型单元内完成,而LSR和热塑性塑料则分别在不同的注射机上成型LSR注塑加工商表示,他们已经从高温硅橡胶(HCR)、EPDM、乳胶、天然橡胶、TPE、PVC甚至陶瓷的应用领域中抢占了一些市场。
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前GE Silicones)的弹性体和RTV总经理Bill French 说,由于LSR惰性、耐热且耐化学品,因此可用于生产奶嘴和奶头、医用装置阀门或密封条、医疗植入体、医用手套和汽车密封条等。
另外,在电子连接器、O型圈、衬垫、膜、引擎内零部件和燃料系统零部件方面,LSR也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液态硅胶成型技术及应用时虹(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九江332007)摘要:本文通过阐述液态硅胶的注射成型和浇注成型技术,着重论述了液态注射成型特点和设计要点,详细叙述了液态硅胶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液态硅胶;注射成型;浇注成型0 引言近几年来,液态硅胶的应用越来越广,其成型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液态硅胶是一种无毒、耐热、高复原性的柔性热固性材料,其流变行为主要表现为低黏度、快速固化、剪切变稀以及较高的热膨胀系数[1]。
由液态硅胶硫化而成的制品具有温度适应性强,纯度高,透明性好,挥发物质含量少,耐油耐老化,耐化学药品和绝缘性突出等优点,在汽车、建筑、电子工业、医疗保健、机械工程、食品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液态硅胶的成型工艺经过发展,具有多种形式,本文主要介绍应用最广的液态注射成型和浇注成型工艺。
1 液态注射成型液态硅胶成型工艺中,液态注射成型(Liquid Injection molding/LIM)技术得到最早应用。
液态注射成型是将A、B胶(成分如表1所示)通过泵送系统送到计量系统中,按1:1或者其它比例精确计量后,输送到静态混合器中,混合后再输送到注射装置中,由注射装置再混合后注射到热的模具内,在模具内胶料经过快速的硫化反应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弹性的硅胶制品,其成型过程如图1所示:图1基础胶交联剂催化剂抑制剂填料A 胶乙烯基硅油——Pt-络合物——白炭黑,水合氢氧化铝等B 胶乙烯基硅生胶含氢硅油——富马酸二甲酯等白炭黑,水合氢氧化铝等在液态硅胶的成分中,催化剂和抑制剂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液态硅胶需要发生硫化反应,所以添加了催化剂来加速硫化反应。
当液态硅胶温度达到硫化温度时,具有极高硫化速度(200℃时,硫化速度达到每毫米壁厚只需3~5s),而且液态硅胶不能长期存在于40~50℃的温度中(50℃时,即便没有达到硫化温度,在3~4分钟内,也会缓慢发生反应)。
因此为了使液态硅胶温度在没有达到硫化温度前,不发生硫化反应,还需向其组分中加入抑制剂。
硅胶工艺流程
《硅胶工艺流程》
硅胶工艺是一种常用的工艺技术,主要用于制作硅胶制品。
它具有优良的柔韧性和耐磨性,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下面是硅胶工艺的基本流程:
1.原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硅胶原料,通常是液态硅胶和固化剂。
在制作硅胶制品时,需要根据具体的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硅胶原料。
2.模具制作:接下来要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制作相应的模具。
通常情况下,模具可以使用3D打印、开模或手工制作,确保
模具的尺寸和形状与设计一致。
3.配料混合:将液态硅胶和固化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确
保硅胶的成型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性能要求。
4.注射成型:将混合好的硅胶注入到模具中,然后采用振动或
真空脱泡等方式来去除气泡和确保硅胶填充到每个角落。
5.固化成型:硅胶注入模具后,需要等待一定的时间进行固化
成型。
硅胶固化的时间和温度取决于使用的硅胶材料和产品的具体要求。
6.脱模处理:硅胶固化后,将产品从模具中取出,再经过去除
模具毛刺、清洗和检验等一系列加工步骤,最终得到成品。
总的来说,硅胶工艺流程简单易懂,但要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需要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以及严格的操作流程控制。
希望大家通过对硅胶工艺流程的了解,能够更好地理解硅胶制品的制作过程。
LIMS(LSR INJECTION MOULDING SYSTEM)技术综述硅胶特性硅胶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属非晶态物质,其化学分子式为mSiO2·nH2O。
各类型号的硅胶因其制造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微孔结构。
硅胶的化学组份和物理结构,决定了它具有许多其他同类材料难以取代得特点:1.不溶于水和任何溶剂;2.无毒无味;3.化学性质稳固,除强碱、氢氟酸外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映。
4.吸附性能高、热稳固性好;5.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弹性和耐撕裂性等)。
6.耐高低温(-60℃-- +300℃)硅胶应用硅胶在市场上的运用因其可不能释放有毒物质且触感柔软舒适,能耐高温及低温 (-60c~+300c) 良好物化性而被普遍运用,很少有他种聚合物可与它匹敌。
强而有力的弹性体,且更胜过橡胶的密封性,优良的电绝缘性及对化学品、燃料、油、水的抗击力,可应付不良环境之良好材料。
工业上如: 油封、键盘按键、电器绝缘料、汽车零件生活用品如: 奶嘴、人工导管、呼吸器、蛙镜、皮鞋球鞋内垫、食物容器LSR材料LSR(Liquid Silicone Rubber) 全名为注射成型液体硅橡胶,硫化设备为注射成型机。
LSR与传统固态硅胶的区别1.环保性:LSR采纳铂金硫化,无任何有毒物质;固态硅胶需要增进剂、硫化剂,必然程度破坏了硅胶本身环保性;2.工艺性:LSR工艺流程超级简单,闭环注射成型,不需高温胶工艺中的配料,炼胶,切料,摆料等人工流程,只需一个人取产品即可;3.精准性:LSR采纳闭环的注射工艺,比传统的固态硅胶开放式压模成型的精度大大提高,同时LSR注射成型能够成型复杂结构;4. 高效性:双组分LSR采纳铂金硫化,硫化时刻短且硫化温度低,一样120℃-150℃在几秒到30秒,完成硫化,传统的固态需要180℃-230℃在60-200秒完成硫化;5. 自动化:LIMS技术基于精细流量操纵、精准注塑、周密模具和高稳定操纵系统,能够完成传统硅胶工艺不能完成的产业自动化升级;LSR产品及应用领域汽车领域:耐高温、耐候、周密性能为汽车发动机相关配件提供大量量弹性密封件方案日用品:环保性、人体舒适性和可高温消毒性在高端日用品领域的应用医疗产品:无毒性、生物相容性性和可高温高压消毒性取代塑料弹性体其他新拓展领域:LIMS简介一.工艺简介:硅橡胶成型工艺种类LSR成型工艺示用意图一图二LIMS系统由三大系统组成:①供料系统:双组分的物料及色剂料,由周密定量泵,通过静态混合器输送到射出成型机;②射出成型系统:借鉴塑料注塑成型机技术,提升注射精度和单向射出操纵;③模具系统:包括冷流道针阀模块、模具加热隔热(冷热切换)模块、取件模块;二.设备技术1.供料系统:因液态硅胶材料是双组分1:1(A+B)混合后硫化成型,且要求混合比例精度极高,不然材料难以硫化或成型后性能大大降低,同时因产品颜色的多样性,一样需要输入一样是液态物性的色剂(一样称第三剂)材料,故需要精准稳固的计量混配技术,包括精准定量供给及快速混合技术。
液态硅橡胶工艺
液态硅橡胶工艺是一种生产硅橡胶制品的工艺方法。
液态硅橡胶是一种可流动的、具有高温耐性、耐化学品和电绝缘性能的硅橡胶物料。
其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准备工作:准备硅橡胶液体原料、硬化剂和辅助材料,并进行称量和混合。
2. 模具制备:根据所需产品的形状和尺寸,制作相应的模具。
3. 真空处理:将硅橡胶液体注入模具中,然后将模具放置在真空室中进行真空处理。
真空处理有助于去除气泡和空气,保证产品的质量。
4. 硬化处理:将经过真空处理的模具放入烘箱中,进行硬化处理。
硅橡胶在高温条件下,在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交联反应,形成固态橡胶制品。
5. 脱模和后处理:待硅橡胶制品完全硬化后,从模具中脱模,并进行必要的后处理,如修整、清洁、打磨等。
液态硅橡胶工艺具有以下优点:适用于各种复杂形状的制品制造;制品表面光滑,尺寸精度高;能够实现快速生产和大批量生产;可以通过调整配方和加工工艺,定制橡胶制品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用途。
液态硅橡胶工艺广泛应用于电子、医疗、食品加工、汽车、建
筑等行业,制造各种密封件、垫片、绝缘件、密封圈等硅橡胶制品。
液体硅胶不同成型方式方法介绍液体硅胶是一种高性能的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寒性、耐臭氧、抗紫外线、电绝缘性能等优点。
因此,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液体硅胶被广泛地应用于模具制造、电子元件封装、食品加工、医疗器械、家具制造等领域。
液体硅胶成型方式有很多种,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成型方式。
一、压模模压成型压模模压成型是液体硅胶制造模具常用的成型方式。
它适用于制作成型精度高、细节复杂的模具,如模具表面呈现的花纹、图案等。
该成型方式要求模具表面光滑,无油污,且需要在涂布模具分离剂之后加工。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1. 选用合适的模具,涂布分离剂。
2. 混合液体硅胶A、B组分。
3. 将混合后的液体硅胶注入模具中,通过压模机施加压力,整个成型过程在常温下完成。
4. 成型完成后,从模具中取出成品,进行下一步的后处理。
二、注塑成型注塑成型是将液体硅胶注入注射成型机中,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作为成型物的一种成型方式。
该成型方式适用于生产精度高、尺寸规范的硅胶制品,在医疗器械、汽车零配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1. 选用适量的液体硅胶A、B组分,并混合。
2. 料筒预热至适宜的温度,将混合后的液体硅胶注入料筒中。
3. 利用注塑机进行加热和注塑操作,机器将加热后的液体硅胶注入模具中,成形制品。
4. 成品冷却卸模,进行下一步的后处理。
三、流水线工艺流水线工艺是将液体硅胶连续注入成型模具中,通过高温固化、挤出切割等方式,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制品。
该成型方式在食品加工、医疗器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1. 设计制造合适的成型模具。
2. 确定流水线生产过程,制定生产流程的控制方案。
3. 在流水线上设置不同的工位,在工位之间连贯衔接,并对成型过程进行自动化控制和监控。
4. 混合液体硅胶A、B组分,根据生产需要连续注入模具中,进行加热、冷却、切割等操作,在生产线上形成合格的硅胶制品。
液体硅胶不同成型方式各有特点,具体应用需要结合生产需要、技术要求、成本控制等因素进行选择。
液态硅胶工艺简介液态硅胶工艺是一种将液态硅胶注入模具中,通过固化成型的工艺。
液态硅胶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电子、医疗、汽车等。
该工艺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和高效率的特点,逐渐成为制造业中重要的生产技术。
工艺流程液态硅胶工艺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模具准备:选择合适的模具,并进行清洁和涂层处理,以确保液态硅胶能够顺利注入并固化。
2.液态硅胶配制:根据产品要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液态硅胶和固化剂,并搅拌均匀,以确保固化过程中能够得到一致的硬度和弹性。
3.注射:将配制好的液态硅胶倒入注射机中,并通过控制注射速度和压力,将其注入模具中。
注射过程需要保证稳定且均匀,以避免产生气泡或其他缺陷。
4.固化:注射完成后,将模具放置在固化室中进行固化。
固化时间和温度根据液态硅胶的配方和产品要求而定。
固化过程中,液态硅胶会逐渐变为固体,并具有所需的物理性能。
5.脱模:固化完成后,将模具从固化室中取出,并进行脱模操作。
脱模需要小心谨慎,以避免损坏成品。
6.后处理:脱模后的产品可能需要进行修整、清洁和检验等后续工序,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外观效果。
工艺优势液态硅胶工艺相比其他传统工艺具有以下优势:1.高精度:液态硅胶工艺可以制造出高精度、复杂形状的产品,满足各种特殊需求。
2.高可靠性:液态硅胶具有优异的耐热、耐寒、耐候性能,可以在恶劣环境下长期使用而不受影响。
3.高效率:液态硅胶工艺可以批量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可以快速调整生产线以满足市场需求。
4.良好的物理性能:液态硅胶制品具有优异的柔韧性、耐磨性、绝缘性能和化学稳定性,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
5.环保健康:液态硅胶工艺不需要使用溶剂和有毒物质,对环境友好,且制品不会释放有害物质,符合环保标准。
应用领域液态硅胶工艺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电子行业:液态硅胶可用于制造电子元件的密封件、键盘、触摸屏等,提供良好的防水、防尘和抗震动性能。
2.医疗行业:液态硅胶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的密封件、管道、人工器官等,具有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能。
硅胶在市场上的运用因其不会释放有毒物质且触感柔软舒适,能耐高温及低温 (-60c~+300c) 良好物化性而被广泛运用,很少有他种聚合物可与它匹敌。
强而有力的弹性体,且更胜过橡胶的密封性,优异的电绝缘性及对化学品、燃料、油、水的抵抗力,可应付不良环境之良好材料。
工业上如: 油封、键盘按键、电器绝缘料、汽车另件,生活用品如: 奶嘴、人工导管、呼吸器、蛙镜、皮鞋球鞋内垫、食品容器……等,硅胶可区分固态及液态,前者加工方式以热压移转,后者原料则以射出成型为主,液态在设备投资及原料成本上虽较高,但其生产速度快,加工程度低及废料少等因素来观察,利用液态硅胶射出成型,在追求精准、速度、自动化的注塑生产工业,必定是未来导向趋势。
从注塑机厂家的角度来看,发展LSR射出成型机也是很有前景的,LSR射出成型机在机器配备上和一般塑料射出成型机最大的不同在于供料系统,其余针对材料的特性改变料管、螺杆、模具及控制系统的设计,这对当前国内注塑机制造厂而言是另一项拓展商机及机器附加价值的方式,目前普通注塑机市场竞争已趋白热化,相当激烈。
展望未来市场及顾客需求,发展硅胶射出成型专用机,是另辟蹊径的好途径。
液态硅胶(Liquid Silicone Rubber),分为A胶与B胶,利用定量装置控制两者为1:1之比例,再透过静态混合器(Static Mixer)予以充份混合,注入射出料管后再进行射出成型生产。
将液态硅胶射入热浇道模具,制作硅胶制品,可达到一次成型﹑无废料及可自动化等优点。
在过去的三到五年里,热固性液体硅橡胶(LSR)的注塑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LSR的注塑设计与刚性工程热塑料有着重要的差别,这主要是因为这两种橡胶的物理性质,如低粘度,流变学性质(快速固化),剪切变稀性质,以及较高的热膨胀系数等区别较大。
由于LSR的粘度较低,因此它在注射成型过程中,即使在注射压力较低的情况下,填充流速也可以较快,但是为了避免空气滞留,对模具通风的要求更加严格。
总的来说,现代LSR的快速硫化的循环时间更短(某些情况下循环时间不到20秒),为了充分利用这一特性,加工机械、注射成型机以及部件转移系统等必须相互配合,作为一个高度集成的整体运作。
冷流道成型现代冷流道体系充分利用了LSR剪切变稀的性质,真正达到了无浪费,无毛边成型。
在过去的三到五年里,冷流道模塑在制造业中的优势地位急速上升,并导致橡胶产品的产量增加、废品减少、劳动成本降低等良好的势头。
LSR不会在模具中收缩,这一点和热塑性塑料类似。
但是由于膨胀系数较高,加热时会发生膨胀,冷却时却仅有微小的收缩。
因此,部件通常不能在模具中保持准确的侧边距,只有在表面积较大的空腔中才可以保持。
与热流道模塑相似,在冷流道加工中,热固LSR应保持较低温度和可流动性,以确保没有物料的损失。
这种加工方法最适用于在清洁的室内环境中生产大小、结构相似的大体积部件。
理想模型是在人为因素影响最小的设备中昼夜不停的运转,并逐步增大运转周期(日或周)。
目前所用的冷流道设备有两种基本类型,即闭合系统和开放系统,它们各有优缺点。
注射循环中,闭合系统在每一个管道中都采用“开动销”或“针形阀”来控制LSR橡胶的流量。
而开口系统则根据注射压力的大小,利用“收缩嘴”和阀门来控制物料的流量。
与开口系统相比较,闭合系统最典型的特点是在较低的注射压力下进行注塑。
设备中可调控的“节流口”可以对不平衡的分流道以及物料的不同剪切变稀性能进行微调。
缺点是对某些给定大小的部件和模具,设备需作额外的调整。
开放系统利用通过喷嘴或者阀门的高剪切速率,在注射压力降低时,进行截流。
一般情况下,开放系统的空腔填充时间要比闭合系统稍微短一些。
开放系统由于分流道和喷嘴较小,空腔密度较高。
分流道则要求自然平衡,并与物料本身的流变性能严格匹配。
因为开放系统的流道尺寸较小,所以通常不用可调“节流口”,只需普通阀门就可以很好的控制流量,并获得最佳的压力点。
分模线设计液体硅橡胶注射成型模具时,首先要考虑分模线的位置,因为分模线内部需设置一些通道,利用这些通道完成通风任务,通风孔必须设置在注射物料最后到达的模具末端。
预先考虑以上因素,有助于避免空气的夹带和焊接线边缝强度的损失。
由于LSR的粘度低,所以必须确保分模型线的精确度,避免出现毛边。
虽然如此,最终产品上的分模线清晰可见。
部件的几何形状和分模线的位置还会影响脱膜过程。
在部件设计中,轻微的根切有助于确保被塑部件与模具空腔之间坚固的结合在一起。
收缩虽然液体硅橡胶在注射成型过程中没有收缩,但是由于硅橡胶具有较高的热膨胀系数,因而在脱膜、冷却后通常会有2%-3%的收缩。
确切的收缩数据主要取决于物料配方,但是从加工的观点来看,设计者如果在构思的时候,预先对影响收缩的一些因素有所考虑的话,最后的收缩情况会有所变化,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加工的温度,物料脱膜的温度,空腔压力等。
另外要考虑的是注入口的位置,因为通常物料在流动方向上的收缩要比其垂直方向的收缩来得明显些。
另外,部件的尺寸也是一个影响因素,一般来说,部件越厚,收缩越小如果在实际应用中要求二次硫化,则还要考虑额外增加0.5%-0.7%的收缩。
通风当模具空腔关闭时,空气滞留在内,随着LSR的注射,空气首先被挤压,接着逐渐被填料赶出空腔,由于LSR的粘度较低,空腔很快被填充。
在快速填料过程中,如果空气不能完全被赶出空腔,将会夹带在硫化后的物料中(通常表现为沿部件周边一圈白边或是内部光滑的小气泡)。
典型的通气管道宽1-3mm,深0.004-0.005mm,现已成功应用于生产中。
排除空腔滞留空气的最佳方法,是在每一个注射成型循环中,采用抽真空的办法将空腔中滞留空气赶走。
就是说,在设计分模线时确保模具密闭,真空泵通过模具开关下面的夹具将所有空腔抽真空。
一旦真空度达到预想标准要求,立刻关闭模具,开始注射。
还有一种成功应用的方法是,利用调节夹具力度达到赶走空气的目的。
制造者在夹具力较低时LSR填充至空腔的90%-95%,之后再将夹具力度调高,同时避免积压液体硅橡胶溢出,产生毛边。
注入口一个合适的加工设计,既希望阀门的痕迹小而坚固,又希望阀门的位置不易察觉,这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如果将阀门设置在非临界区域或内表面上,就可以避免很多麻烦,例如前面提到的,利用冷流道系统进行LSR材料的注射成型就可以省去注入口痕迹的消除,从而避免了劳动集约型的生产过程和大量物料的浪费。
很多情况下,无注入口设计也将缩短循环时间。
如果采用冷流道系统,在热空腔与冷流道之间设置有效的隔离温度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分流道太热,物料在注射前就开始固化,而如果冷却太快的话,它会从模具阀门区域吸收过多热量,防碍固化的完成。
闭合系统的阀门或是开动销,一般设计为0.5-0.8mm 之间,以保证销和它周围流动的物料的活动空间。
而开口系统中,喷嘴和阀门通常要小一些(0.2-0.5mm),这样可以较好的控制流量。
对于低粘度的LSR 来讲,若是通过传统注入口注入物料,例如潜伏式阀门或是锥形阀门,那么喂料直径要略小些。
(注入口直径通常在0.2-0.5mm之间。
)脱模除非是较特殊的配方,一般固化LSR容易粘在金属表面上,这给脱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虽然如此,目前LSR橡胶的热撕裂强度还是能够满足脱模要求的,在脱模后基本没有损失。
应用最为普遍的脱模技术设备,包括分馏柱塔板,推顶销和空气推顶。
其他应用较多的方法包括滚筒扫除机,排除塔,和机器人操作。
使用推顶系统时,必须使推顶系统保持在相近的公差范围内。
如果推顶销和套管之间清除过度,或是元件磨损时间过长,都会引起部件毛边的出现。
反锥形或蘑菇形推顶器的接触压比较大,可增进系统的密闭性,因而功效很强。
模具材料一般情况下,护圈板都是采用非合金加工钢(no. 1.1730, DIN code C45W)来制造的。
由于模板要暴露在170℃-210℃的高温下,所以应该采用预回火的钢材(no. 1.2312, DIN code 40 CrMnMoS 8 6)制造,以提高抗冲压性能。
具有空腔的模板最好采用耐温性好的弹性热钢为材料。
针对像抗油品级这类高填充LSR材料,推荐使用更强硬的材料,例如镀铬钢和粉末金属都在这一应用上有了较大的发展(钢no.1.2379, DIN code X 155 CrVMo 12 I)。
在为研磨性物料制作模具时,要注意使用特别的插件或者其他可替换加工工具,这样元件磨损后可以单独替换,而不必更换整个模具。
模具空腔表面的优劣对部件的品质有重要的影响,简单讲,铸好的部件会将模具空腔的原貌准确的复制下来。
抛光钢对于透明部件显得十分重要。
表面经过处理的钛/镍钢具有很高的抗磨损能力,而PTFE/镍更加容易脱膜。
LSR材料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研磨特性,因而最好不要选择铝质材料。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用最好的金属材料,以便得到更好的相容性,同时便于由粗产品加工为最终产品。
温度控制 LSR成型工艺中,典型的加热方式是电加热,通常采用电热丝加热器、加热管或者加热盘。
LSR的一次型固化过程中,模具内温度的均匀分配是非常重要的。
在大型模具中,最经济的加热方法是“油温控制法”。
用绝缘板包裹模具,也有助于减少热损失。
如果表面温度下降过快,会使物料的固化速度降低,不断抑制部件的释放,影响部件的品质。
加热器与分模线之间保留一段距离,可以大大避免模板的弯曲与变形,但是会使铸好的部件出现毛边。
如果模具是为冷流道系统设计的,那么在冷热界面上必须有适合的隔离,这是必不可少的。
像3.7165(Ti Al 6V4)这样的钛合金,相比其他钢材料来说,其热导性能差,因此是冷热隔离的良好材料。
对于整体模具加热体系,应该在模具与模板之间放置绝缘层,把热损失降低到最小。
模拟设计 LSR分流道系统中,LSR 将均匀填充所有的模具空腔,在这样的一个体系中,LSR分流道规划的平衡显得十分重要。
采用电脑物流动力学模拟软件来设计分流道阀门和通风口,可以帮助模具的改进,避免反复试错法的高消耗。
其实验结果可以用填充研究来论证,但是,正确的模拟要求工程师对所注塑的LSR配方的机械反应性能了如指掌。
利用有限元分析法进行部件设计的实验,可忽略高应力区。
小结予以恰当的设计和规划,LSR材料的注射成型是一项经济收益好,操作相对简洁的生产工艺。
充分理解注射成型与流程设计的原则,制造者即可在避免出现问题的同时,进行高效生产,相信LSR出色的空腔填充性能和快速硫化特性,必将带来高品质、高产出的工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