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语言的本质入手 运用语义学理论尤其是语义成分分析法对词汇的所指意义和联想意义进行了客观准确的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2.80 KB
- 文档页数:1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作者:佚名文章来源:转载更新时间:2009-6-29乔姆斯基研究的不是一般语言现象,即语言的运用,而是语言能力。
他的转换生成语法就是关于语言能力的语法,这种语法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被理想化了的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语言知识”。
他认为语言理论的主要任务是向人们提供选择语法时要依据的标准。
生成语法就是这样的语法理论,它的中心思想是:某一语言的语法应该生成所有的句子。
他认为语言能力是说某种语言的人对这种语言的内在认识,而语言运用则是它具体使用语言的行动。
在一般情况下,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并不是符合的,语言运用并非语言能力的直接反映。
乔姆斯基说,他的语言理论与索绪尔的语言理论有一定联系,索绪尔是区别语言与言语的关系,而他是区别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的关系。
但是他认为必须否定索绪尔的下述观点:语言是意义和声音的网络。
他认为语言能力是一种创造过程,他特别强调了语言的创造性。
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承认经验在人类掌握语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但他认为经验不能单独起作用。
经验只具有激发天赋语言能力的功能。
在人类天赋语言能力问题上,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是可以相通的:理性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都认为精神具有天赋的结构和原理。
但是,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是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上的,他毋宁相信理性主义的假设。
虽然经验主义者也承认人类有一定的禀赋,但是为了满意地说明人们对语言的认识以及对其他各种事物的认识,乔姆斯基认为,必须假定人类具有一种比经验主义者所承认的简单禀赋丰富得多的天赋能力,这种能力具有十分复杂的性质;只有根据这个假设,人们才能够说明为什么许多人尽管只有少许经验,而人们却能获得基本上一致的认识;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的理论基础就是这种认识论的“天赋原理”。
这个天赋假设认为:人类所共有的精神能力之一是语言能力,这种能力对理性主义学说起到了两个基本作用:它提供了一个对语言材料进行初步分析所需的感觉系统以及一个很精细的确定某一种语法的图示。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探讨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商务英语教研室 刘成科[摘 要]奈达的翻译理论是最受中国翻译研究者欢迎的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之一。
本文介绍和评述了奈达翻译理论中的核心——“功能对等”理论,并进一步探讨了“功能对等”理论所遵从的原则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翻译理论 尤金・奈达 功能对等 一.引言翻译作为语际交流的桥梁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不同民族、不同语言包括使用相同语言不同方言之间的交流,就会有翻译的存在。
然而,尽管翻译实践早就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共同进步,但构建翻译理论系统却显得举步维艰。
在西方世界,直到16世纪法国的多雷Do let 发表过翻译论文之后,在法兰西学院和詹森主义的共同影响下,人们才开始认真探索翻译理论,按照科学的方法从理论上系统研究翻译活动。
但是从那以后,由于人们对“可释性”这一古老的问题,即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是否存在可译性问题长期争论不休,对翻译活动的悲观论调长期盛行,从而延缓了翻译理论的形成。
上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家尤金・奈达提出了一套“以读者的反应为依据的翻译理论”,在西方翻译学理论体系中树起了一面旗帜,一改过去翻译理论只注重原作在译文中的表现情况,和译文与原文表现对等的翻译观念。
而他的“功能对等”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初被介绍到中国以来,已经成为当代西方理论中被引进的影响最大的理论。
它对一直受忽视的译文读者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尤其是他的核心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打破了中国传统翻译中静态分析翻译标准的局面,提出了开放式的翻译理论原则。
二.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不同语言尤其是不同语系的语言之间往往在语言背景、思维方式、语言结构和表达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绝对的等值是不可能实现的,奈达在等值论方面做了精辟的论述。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现代语言学始于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1857-1913)。
索绪尔提出的把语言当作一个共时的静态的符号结构系统来研究的语言思想,扭转了语言学的历史走向,开拓了现代语言学的新格局,从而使语言学在20世纪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由他的学生巴利和薛施蔼根据索绪尔讲课的笔记整理而成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是现代语言学中的一部经典著作,这部被誉为语言学“圣经”的著作以它新颖而深刻的思想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反响,索绪尔也因此被称之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和一位“使语言学科走向现代的大师”。
索绪尔生活在历史比较语言学统治着整个欧洲语言学的年代里,他长期从事印欧语系主要语言的研究,深知当时青年语法学派对语言的特点和系统性缺乏精确地理解并害怕触及总结性的理论系统。
但是,索绪尔的力量并不在于他对自己的学术前辈采取批评的态度,而在于他提出了一整套新理论、新原则和新概念。
索绪尔首先从语言战士的两种基本表现形态即语言(language)和言语(parole)来考察整个语言现象。
他认为:“言语活动是多方面的、性质复杂的,同时跨着物理、生理和心理几个领域,它还属于个人的领域和社会的领域。
我们没法把它归入任何一个人文事实的范畴,因为不知道怎样去理出它的统一体。
” [1]因此,“言语活动的研究就包含着两部分:一部分是主要的,它以实质上是社会的、不依赖于个人的语言为研究对象,这种研究纯粹是心理的;另一部分是次要的,它以言语活动的个人部分,即言语,其中包括发音,为研究对象,它是心理、物理的。
”[2]索绪尔指出:“把语言和言语分开,我们一下子就把(1)什么是社会的,什么是个人的;(2)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从属和多少是偶然的分开来了。
”[3]这就是索绪尔语言思想的第一个岔路口:即言语活动分为语言和言语。
索绪尔并不反对说有一种言语的语言学,但他指出固有意义的语言学应该是语言的语言学。
明确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后,他进一步指出,语言有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所以语言学也可以有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之分。
引言语言学的“体”和“用”【语言学的“体”主要是指关于语言学本身的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是怎么产生的,如何传递信息的(编码-信号传输-解码),语言的习得机制,心理机制,生理机制等等,同时如何研究语言(演绎法:不能直接观察的研究对象我们就用合理的推论来证明某些假设,归纳法:能够直接观察的研究对象我们用观测数据来证明某些假设)语言学的“用”主要体现在语言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教学,语文政策,语言学习(先天论和白板论,成人和儿童二语习得的不同),词典编纂等等】一、儿童如何习得母语的两种假说:1.先天论:心灵学派,认为有LAD和普遍语法的存在2.白板论:认知学派,认为儿童的大脑是白板一块,通过后天的模仿和练习才学会了语言。
二、成人二语习得和儿童学习语言的不同:1.学习动机不同。
(儿童为了交际,成人的动机不同)2.学习时间不同。
3.学习环境不同。
4.学习方式不同。
(儿童是自然获得,成人是学习)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此章节主要探讨了语言和语言学的本质问题,语言的本质问题较为复杂,,包括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在探讨语言观上,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明确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本身。
自然属性主要包括对索绪尔的符号线性理论的探讨,社会属性探讨了语言的交际效应,语言在社会中的运用,心理属性探讨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一、索绪尔的符号线性理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它的内核是语义,物质外壳是语音。
语义和语音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
符号的组合是线性的,符号具有生成性,将非线性的思维通过符号线性表达出来。
具有以下特点:1.任意性。
符号的声音和意义之间的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理据的。
符号的所指和能指之间具有约定俗成的规则。
符号的所指是指概念,能指是指声音形象。
2.线条性。
符号在组合是只能一个跟着一个的出现,构成一个线性的序列。
3.系统性。
语言符号是一个结构分明的层级装置,语言符号的运转在一个系统内进行。
乔姆斯基的名词解释当今语言学界中,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被誉为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和认知科学家。
他的研究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其中包括语言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和社会学等。
他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和名词,这对于我们理解语言和思维的本质至关重要。
1.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乔姆斯基最著名的理论之一是普遍语法。
普遍语法是一种通过探究各种语言的共通性,并试图揭示其底层结构和规则的理论。
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天生掌握了一种固有的语言能力,这种能力使他们能够学习和理解任何语言。
普遍语法提供了一个解释这种语言能力的理论框架。
普遍语法的核心概念是“生成语法”,即一套规则和结构,用于构建和理解无限数量的句子。
这些规则可以解释为人们的大脑如何将有限的语言元素组合成无限数量的表达方式。
因此,乔姆斯基认为,虽然不同语言具有各自的特殊性,但它们都遵循着普遍语法所定义的基本原则。
2.语言生成(Language Generation)在乔姆斯基看来,语言生成是一种人类天生具备的能力。
他认为,孩子从小就能产生出正确而合乎语法的句子,这是因为他们内部具有一种语言生成的机制。
这种机制可能是人脑内部的一种基因编程或是认知的一种本能。
通过语言生成,人们能够根据自身的意图和思维,构建出一系列具有合理结构和意义的句子。
这种能力使人类能够参与各种复杂的沟通和思维活动,从而进一步展开知识的积累和交流。
3.生成语义学(Generative Semantics)生成语义学是乔姆斯基的另一项重要贡献。
与传统的语义学不同,生成语义学试图通过研究句子内在的语义结构和信息传递方式,理解语言中的意义和思维过程。
生成语义学认为,句子的意义不仅依赖于单词的字面意义,还受到上下文和语境的影响。
生成语义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深层结构指的是句子在思维过程中的原始表示,而表层结构则是这种思维过程经过语法处理后的最终输出。
乔姆斯基的名词解释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而对于语言学这门学科来说,有一位一直被誉为语言学大师的人物,他就是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
乔姆斯基在语言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他的理论和观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言学研究。
本文将为大家解释乔姆斯基的一些重要名词,探讨他对语言学的贡献。
一、生成语法理论(Generative Grammar)生成语法理论是乔姆斯基提出的一种理论框架,用于描述人类语言的结构和生成规则。
根据生成语法理论,人类语言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特征和结构,而这些特征可以通过一套简单的生成规则来解释。
生成语法理论通过研究句子的结构和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探寻语言的本质和规律。
二、语言的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语言的普遍语法是乔姆斯基在生成语法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概念。
根据乔姆斯基的观点,人类具备一种内在的语言能力,这种能力使得他们能够学习和掌握任何一种语言。
语言的普遍语法是这种内在能力的表现,它是人类语言中共有的语法结构和规则。
乔姆斯基认为,通过研究普遍语法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方式。
三、语言的生成(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语言的生成是乔姆斯基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人类天生具备的一种心理机制,用于学习和理解语言。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的生成是一种先天的能力,儿童在接触到语言输入时,通过这种机制能够自动地从环境中学习和掌握语言。
生成语言的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而具体的语言则通过语言输入来激发和发展。
四、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 and Deep Structure)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是乔姆斯基在生成语法理论中引入的两个重要概念。
表层结构是句子的表面形式,即句子的语序和词汇组成等。
而深层结构则是句子的内在意义和结构,是生成句子的基本思维过程。
乔姆斯基通过研究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语言的生成规则和句子的解释方式。
语言学课程学习总结研究语言结构和语言变化的基本理论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涉及语言的结构、功能和语言的演化变化等方面。
在语言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通过学习一些基本的理论和方法,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语言的本质和特点。
本文将对这些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研究。
一、语言结构的基本理论1.1 语音学语音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各种语言中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等方面。
通过学习语音学理论,我们了解到不同语言中的语音系统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是由语音的音素和音韵规则所决定的。
比如,汉语中的拼音系统采用了声母和韵母的结构,而英语则使用了辅音和元音的组合。
了解语音学理论有助于我们正确发音和分析语音的规则。
1.2 语法学语法学是研究语言中句子的结构和规则的学科,它包括句法、短语结构、语义和语用等方面内容。
通过学习语法学理论,我们能够了解不同语言句子的构成和运作机制。
例如,汉语的语序通常是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而英语的语序则是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
语法学的学习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1.3 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它涉及语言单位和语言使用者之间的意义关系。
通过学习语义学理论,我们了解到语言单位的内涵和外延,以及语义关系的建立和扩展。
例如,词汇的语义包括字面意义和隐喻意义,而句子的语义则通过逻辑关系和上下文推断来确立。
语义学的学习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表达。
二、语言变化的基本理论2.1 语音变化语音变化是指语言系统中的声音规则和发音方式发生的变化。
通过学习语音变化的理论,我们了解到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声音的演变是如何发生的。
例如,英语中的大量元音变音规律(Great Vowel Shift)是英语发音历史中的重要变化之一。
了解语音变化的理论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语言的演变过程。
2.2 语法变化语法变化是指语言中句法结构和语法规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
通过学习语法变化的理论,我们了解到语言的意义结构是如何随着社会和文化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
格莱斯《逻辑与会话》的语用逻辑思考汪承平【摘要】格莱斯把哲学逻辑的方法以最普通的方式融入了对会话一般前提的探讨,他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会话隐涵理论、合作原则及其准则,给我们展示了逻辑推理在会话研究中的应用、可行性和前景。
文章剖析格莱斯语用逻辑背景,分析语用逻辑推导的哲学逻辑依据和格莱斯语用逻辑的推导模式,讨论格氏理论的局限性。
%By the most common way, Grice has taken the method of philosophical logic analysis into the study of the general premise of conversation. Based on that, he advanced the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its maxims which has brought forth the Grice's theory. Grice's theory demonst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logic inference in the study of conversation, its feasibility and prospect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background of Gricean pragmatical logic, the philosophical and logical basis of the theory, mode of its inference and its own inadequacies as well.【期刊名称】《皖西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8)006【总页数】4页(P112-115)【关键词】逻辑与会话;语用逻辑;会话隐涵;语用推理【作者】汪承平【作者单位】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六安237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1一、引言从20世纪20~30年代起,根据对自然语言的不同态度,西方哲学家分为两派:逻辑经验主义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1]。
推荐-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胡晓研)术语解释1.语言学:语言学就是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
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
2.语文学: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
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和考订。
3.语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为全社会服务,它同人的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4.言语:言语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
这里的“说话行为”是指说话的动作和过程;“说出来的话”是指一连串有意义的声音。
5.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历史,是从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开始的。
索绪尔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
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和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把语言看成是由各个符号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有价值的结构系统。
6.布龙菲尔德: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核心人物。
他们注重语言行为的描写,而不注重语言能力的解释;着眼于语言间的差异,而不重视语言的普遍性。
其著作有《语言论》7.乔姆斯基: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
这一理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的,它完全不同于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之上的美国结构主义,因此,它的出现是对当时居于主流地位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大挑战,被人称作“乔姆斯基革命”。
8.菲尔墨:是格语法的代表,其代表作是1968年发表的《格辩》。
他认为标准理论无法说明类似下列两个句子中名词短语与动词短语之间的关系究竟有何区别:Thechildopensthedoor./Thekeyopensthedoor.这种名词短语与动词短语之间的功能关系只有用更深一层的语义区别才能解释清楚。
语⾔符号的意义语⾔符号的主要作⽤在于表达和传递意义,从⽽最终实现交际。
因此,要想深⼊地揭⽰语⾔的符号性、系统性、层次性、社会性、民族性等多⽅⾯特点,就必须通过对意义问题的阐述⽅能得出较为理想的结果,⽽试图避开意义问题去透视语⾔及语⾔中各种现象的实质的做法都是徒劳的。
⼀.关于语⾔符号意义的各种观点关于“意义”的定义,历来众说纷纭,莫衷⼀是。
语⾔学家利奇(Leech, J.N)曾说过:“意义这个词和它的相应的动词‘意指’是英语中争议最多的术语之⼀”。
(利奇,1996:1)语义学家奥格登(Ogden ,C.K)和理查兹(Richards, I.A)在《意义的意义》⼀书中也曾列出过有关意义的22种定义。
(何英⽟,2000:8)与此同时,由于语⾔符号的内容⽅⾯与⼈的认识活动密切相关,所以意义问题还受到许多相邻学科的关注,如哲学、逻辑学、⼼理学、⽂艺学、⽂化学、信息学等,它们依据各⾃学科的理论基础、研究⽬的,从不同的观察⾓度出发,采⽤彼此有别的描写⽅法对意义进⾏了研究。
总结有关意义的各种论述,研究界定意义的各种⽅案,我们不妨可以把各种意义观归纳成三⼤类,即⽅法论意义观、本体论意义观以及认识论意义观。
⽅法论意义观(⼀)⽅法论意义观(⼀)1.假设—演绎法假设—演绎法主要⽤于哲学领域。
这种意义观的特点在于提出关于意义本质的假设,并实际去检验这种假设的解释⼒。
哲学家总是试图澄清语⾔的深层本质,因⽽他们的研究法⼀般带有追求深刻性的特点,与此相关,对意义问题的解答⽅案⼤致属于“归⼊主义”,即把意义提升为某个具体或抽象的本体存在。
1.1指称论指称论亦称命名论。
这种理论⽐较古⽼也⽐较容易为⼀般⼈所理解和接受。
它认为,⼀个符号的意义就是它所指称或命名的对象,语词的意义和所指对象是紧密联系的。
指称论对意义问题提供了⼀种⾃然、直观的解释。
例如,“黄河”这个符号的意义就指实际存在的那条河;“牡丹”这个符号的意义就指洛阳等地⽣长的那种花。
他从语言的本质入手运用语义学理论尤其是语义成分分析法对词汇的所指意义和联想意义进行了客观准确的分析在奈达看来各种语言结构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且深层结构也远比表层结构有共性因而翻译中通过语际间深层结构的转换能最大程度上保证译文的忠实同时由于译文的表层结构是通过深层结构转换而来的自由表达能尽可能地保证译文的通顺。
功能对等理论的发展
能指:语言符号的形式,能被人感知。
所指:语言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能指”和“所指”都是索绪尔语言学的术语。
索绪尔认为,任何语言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能指”指语言的声音形象,“所指”指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
比如英语的“tree”这个单词,它的发音就是它的“能指”,而“树”的概念就是“所指”。
“能指”和“所指”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但是,索绪尔认为,某个特定的能指和某个特定的所指的联系不是必然的,而是约定俗成的。
比如在“树”这个词中,树的概念和“树”的特定发音不是必然结合在一起的,“树”在英文中的读音和在法文、拉丁文中的读音明显不同,但却都能表达了“树”的意思。
这就是符号的任意性原理。
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是索绪尔语言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它支配着索绪尔的整个语言的语言学系统,是头等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