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安排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2
《药物分析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二)- 课程名称:药物分析实验-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目的: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 课程内容:1. 药物分析实验基础知识- 药物分析方法的分类和特点- 药物分析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2. 药物分析实验技术- 药物样品的制备和处理- 药物分析实验中的仪器和设备使用- 药物分析实验中的常用试剂和指示剂3. 药物分析实验案例分析- 常见药物的分析方法和实验操作- 药物分析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和结果处理4.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撰写-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和格式- 药物分析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和图表制作- 课程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解药物分析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药物分析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技能。
3. 课堂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
4. 实验报告撰写: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评估。
- 课程考核:1. 实验操作考核: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记录和实验结果进行评分。
2. 实验报告考核: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内容和格式进行评分。
3. 学生表现考核: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进行评分。
- 课程教材:1. 《药物分析实验》(第二版),作者:XXX,出版社:XXX。
2. 《药物分析实验指南》(第三版),作者:XXX,出版社:XXX。
3. 《药物分析实验操作手册》(第四版),作者:XXX,出版社:XXX。
- 课程参考资料:1. 《药物分析学》(第五版),作者:XXX,出版社:XXX。
2. 《药物分析实验技术手册》(第六版),作者:XXX,出版社:XXX。
3. 《药物分析实验案例分析》(第七版),作者:XXX,出版社:XXX。
- 课程评价标准:1. 学生掌握药物分析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
2. 学生具备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3.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药物分析实验,并撰写规范的实验报告。
药学《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大纲【本课程实验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药物分析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药物分析实验是药物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
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树立药品质量观念,熟悉药品检验程序并培养学生具有检验常用的药物及制剂的能力。
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全面了解药物分析工作的程序及各环节的要求。
2 .掌握药物分析常用方法的原理及操作技术。
3.能运用本课程基本理论及有关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4.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为此,要求学生实验前必须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内容与方法,考虑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及安排实验的进程。
实验中应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分析,作好原始记录,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力求做出准确可靠的结论。
应遵守课堂纪律和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保持整洁。
实验教学课时安排:56学时【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专业:药学实验总学时:56学时实验教材(讲义)名称:《药物分析实验指导》编写单位:重庆医科大学药物分析教研室【实验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1.学生不得无故缺席实验课,否则本次实验成绩计0分,并按旷课论处。
2.学生因故缺席实验课,应取得学办及学院的批准。
但缺课总学时不得超过本课程学时的30%,否则不能取得实验课成绩。
3.学生实验过程表现(包括实验态度、作风,操作技能等)应占实验总成绩的40%。
4.学生实验结果占总成绩的40%,实验报告书写占总成绩的20%。
【实验项目及与课时分配】【实验内容要求】实验一药物的杂质检查(一) 氯化钠的杂质检查(6学时)一、实验目的1.熟悉药物杂质检查的意义。
2.掌握杂质检查的原理和方法和限量的计算方法。
3.掌握酸碱度、重金属、砷盐等杂质检查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氯化钠的酸碱度、重金属、砷盐等13项杂质检查。
三、主要的实验仪器百分之一天平、纳氏比色管、检砷仪、恒温水浴箱等四、实验学生分组2人/组(二) 蒸馏水的杂质检查(6学时)一、实验目的1.了解药物杂质检查的意义。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实践教学大纲 1《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7315273【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Medicinal Analyse【课程学时】16【适用专业】制药工程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药物分析实验课是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该实验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经典化学分析和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研究药物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获得从事药品质量的管理和药物研究设计的基础知识。
通过该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全面药品质量管理和有效控制药品质量的观念,掌握常用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熟悉药物主要类型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制剂的检测分析,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药品质量问题。
二、本实验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实验课是在先修《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及分析》、《天然药物化学》、《仪器分析》和《药物分析》理论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掌握《药物分析》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必不可少的重要实践课。
三、实验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安排本实验课程不安排理论教学内容。
四、实验内容安排实验一、药物的杂质检查【目的要求】进一步巩固药物中一般杂质检查的理论知识,掌握药物一般杂质检查的项目和限量计算方法。
通过实验掌握葡萄糖和氯化钠中氯化物、硫酸盐、铁盐、砷盐、重金属等检查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内容】葡萄糖中一般杂质检查: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氯化钠中砷盐的检查【方法】氯化物检查法;硫酸盐检查法、铁盐检查法(硫氰酸盐法)、重金属检查法(第一法)、砷盐检查法(古蔡法)【参考资料】刘文英编,药物分析实验与指导,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年第1版实验二、巴比妥类药物的鉴别和微晶反应【目的要求】掌握巴比妥类药物的鉴别反应的原理;熟悉化学反应和微晶反应的操作要点。
通过实验掌握巴比妥类药物的鉴别反应和微晶反应的操作。
药物分析实验第二版课程设计1. 实验目的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药物分析实验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和仪器,熟悉药物分析实验的操作流程,了解药物分析实验中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通过本次设计,学生应该可以掌握以下内容:1.了解常用的药物分析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2.掌握药物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3.学会分析数据的处理方法和结果解释;4.增强实验室安全意识和实验室规范化操作。
2. 实验器材本次实验需要使用的器材如下:•稳态比色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毛细管电泳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3. 实验流程本次实验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3.1 稳态比色法测定氨基酸1.将氨基酸化合物溶解于适量的水中;2.加入用NaOH溶液调节pH值至氢离子浓度为10^-4M左右;3.加入二甲基二硫醚和巴林斯基试剂,使反应完全发生;4.接通光度计,用10mm比色皿测定580nm处的吸光度(A),并测定对照组,计算出实验组的结果。
3.2 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咖啡因的吸收规律1.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设置工作模式,将工作曲线调整至咖啡因的紫外光谱范围;2.将咖啡因溶液兑于去离子水中至适量浓度;3.将咖啡因溶液分别加到三个比色皿中,分别称为A、B、C皿;4.同时测定对照组的吸光度;5.用工作曲线计算出各个样品的吸收率。
3.3 毛细管电泳法分析DNA1.将DNA样品按照要求制备成毛细管电泳所需的样品溶液;2.装填样品溶液于毛细管电泳仪中;3.接通电源,开启电泳,待电泳结束后停止电源,并记录电泳时间及结果。
3.4 液相色谱分析维生素C含量1.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维生素C进行分析;2.根据给定的方法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5 气相色谱分析有机化合物1.利用气相色谱仪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析;2.根据给定的方法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时,应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方法及仪器使用说明书;2.操作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及实验室安全,避免对人身造成伤害;3.使用化学试剂时应注意其毒性及防护措施;4.操作时应认真记录实验操作过程、数据、结果等。
药物分析教学计划药物分析教学计划课程描述《药物分析》课程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以及相应的知识技能,使学生能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具有探索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
药物分析主要运用化学、物理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也研究有代表性的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国内外药典的主要组成与内容,药物及其制剂的鉴别试验、检查内容、含量测定,药品质量标准制订的基本规律和代表性药物的分析方法,熟悉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特征、存在状况与分析方法选择之间的关系,了解药品质量控制中的新方法与新技术。
建议学时:51 学时参考教材:《药物分析》(第 2 版),牛艳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二部、三部,2005年版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药物分析的一般规律;掌握对不同类别药物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熟悉药物分析新技术;了解学科发展前沿。
教材:《药物分析》(第 2 版),牛艳辉主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序号标题内容及要求章学节时1 绪论掌握药物分析学的性质、任务。
12 药典概况掌握中国药典的主要内容,熟悉国外药典。
1 23 药物的鉴别试验掌握药物的鉴别试验的方法及原理。
2 24 药物的杂质检查掌握药物中杂质的来源,限量计算;药物中一般杂质的 3 5检查项目。
5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掌握定量分析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熟悉药品质量标准分4 3 方法验证析方法验证。
6 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掌握巴比妥类药物的性质、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
5 37 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掌握水杨酸类、苯甲酸类药物的结构特点、鉴别和含量6 4 分析测定方法。
8 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掌握芳胺类药物的结构特点、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
7 39 杂环类药物的分析掌握杂环类药物的结构特点、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纲《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纲1.本实验课的⽬的、意义《药物分析实验》是《药物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各种分析技术研究和检验药物及其制剂质量的实践性课程。
其⽬的是通过药物分析实验,要求学⽣掌握我国药典中收载的主要常见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能对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与分析⽅法之间的关系进⾏综合分析,掌握常⽤检测技术,熟悉并了解国内外药品质量标准的情况,了解某些现代检测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动向与发展。
通过学习,能够综合应⽤所学,在制订药品质量标准⼯作上以及分析⽅法的评价⽐较与选取上具备初步的能⼒。
2.实验课主要⽬标本课程要求学⽣扎实系统地学习中国药典常⽤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掌握药物分析中包括样品处理、药物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等各项实验技能以及常⽤分析仪器的正确使⽤⽅法,培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的药物分析能⼒,从⽽能熟练地借助药典完成药品质量检验⼯作,并初步具有能依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建⽴分析⽅法的能⼒。
3.主要实验内容实验⼀药物的杂质检查⼀、实验⽬的1.了解药物杂质检查的意义。
2.掌握杂质检查的原理和⽅法。
3.掌握杂质限量的计算⽅法。
⼆、实验内容 (⼀)标准溶液的配制 (⼆)氯化钠的杂质检查 (三)蒸馏⽔的杂质检查三、说明1.药物杂质检查必须注意按规定的检查条件,严格遵守平⾏原则。
平⾏原则是指样品与标准必须在同⼀条件下进⾏反应与⽐较。
即应尽量选择容积、⼝径和⾊泽相同的⽐⾊管,在同⼀光源、同衬底上,以相同的⽅式(⼀般是⾃上⽽下)观察,所加⼊的试药种类、⽤量、加⼊顺序和反应时间等也应⼀致。
2.杂质限量是指药物中允许存在杂质的最⼤量。
其定义式为:杂质限量=×100%3.药物的杂质检查是限度检查,合格者仅说明其杂质量在药品质量标准允许范围内,并不说明药品中不含该项杂质。
四、思考题1.杂质检查的意义是什么?2.药物中杂质来源主要有哪些途径? 什么是⼀般杂质? 什么是特殊杂质?3.药物杂质检查应严格遵循什么原则?4.试计算出氯化钠中溴化物、硫酸盐、镁盐、钾盐、重⾦属和砷盐的限量。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大纲药物分析实验是药学专业的基础实验之一,旨在通过实验手段培养学生分析药物的能力和技巧。
下面是一份《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大纲,供参考:一、教学目标1.了解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意识。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4.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药物分析实验的基础知识(1)药物分析的定义、分类与意义。
(2)常用的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
(3)药物分析实验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规范。
2.药物质量控制实验(1)物质的纯度测定。
(2)物质的含量测定。
(3)物质的杂质测定。
3.药物药效评价实验(1)动物模型建立。
(2)药物药效评价指标的测定。
(3)药物药效评价实验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4.药物稳定性研究实验(1)药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2)药物稳定性试验设计与操作。
(3)药物稳定性试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分析。
三、教学方法1.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理论课重点讲解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实验课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以任务驱动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室实验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规范性。
4.辅以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四、考核方式1.实验操作规范性考核:实验操作中需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操作,无严重错误。
2.实验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考核:根据实验数据,完成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的撰写。
3.实验成果展示考核: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展示实验成果和分析结果。
五、教学资源1.实验室仪器设备:包括荧光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2.实验材料:各类药物样品、化学试剂等。
3.实验技术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六、教学评估1.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和安全意识。
2.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3.学生对药物分析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药物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验教学,掌握药物分析中的基本技术和方法,熟悉仪器的使用和操作,以及重要的质量控制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程设计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将理论知识及实验技能进行融会贯通。
二、课程内容1. 实验前的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学生需要先行了解每一次实验所涉及到的药物分析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要点。
例如,学习药品质量管理体系中如何实现药品质量控制,理解如何计算质量控制参数,掌握药物分析仪器的使用和操作等。
2. 实验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实验旨在介绍基本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包括如何操作高效液相色谱仪、如何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的站点等。
3. 实验二:气相色谱法本实验旨在介绍基本的气相色谱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包括如何操作气相色谱仪,如何制备气相色谱柱等。
4. 实验三:毛细管电泳法本实验旨在介绍毛细管电泳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包括如何操作毛细管电泳仪、制备测定电泳等。
5. 实验四:质谱法本实验旨在介绍质谱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包括如何操作质谱仪、如何实现样品的质谱成像,以及如何进行数据分析等。
三、实验评估方法1.实验操作的成绩占总成绩的50%;2.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30%;3.实验表现占总成绩的20%。
四、学生要求1.自觉遵守实验室规定,保障个人安全;2.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合理运用实验操作要点;3.认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分析计算数据并做出报告。
五、课程目标1.了解药物分析理论知识并具备应用能力;2.具备使用药物分析仪器的能力;3.具备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定性定量和质量控制的能力;4.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药物分析问题的能力;5.具备最终的实验总结报告撰写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解读的能力。
六、总结药物分析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目标旨在以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验操作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药物分析技术,并在应用中不断提升。
教案编写说明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
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养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教材为蓝本,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设计好每堂课的全部教学活动。
教案编写要求:1、教案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
2、教学安排:本次课的课型、教学方式、方法。
按所示项目打“√”,未尽的项目,请按本堂课的实际补充。
3、教学资源:配合教学活动所采取的教学用品,如多媒体、模型、标本、实物、音像等,在有关栏目中打“√”,并在其下方写出名称或编目代号,应在课前作好准备。
教案的最大特点是它的个性。
提供教案规格是为了表明教案设计的共性,而不是要求大家都按“示例”一个模式设计教案。
各二级学院可在提供“示例教案”规格的基础上做相应的增补,但一定要注意教案设计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教务处2003年6月教案2011~2012 学年第 2 学期课程名称药物分析实验授课对象药学专业09级授课教师郑晓咏、杨小凤、蔡跃飘、向铮、高红昌、蔡小军、严鹏程、刘志国温州医学院2011~2012学年第2学期《药物分析实验》课程教学实施小结学院(部)教研室药分教研室课程名称药物分析实验任课教师郑晓咏等实验(实习)指导教师郑晓咏等计划安排计划、大纲安排总课时54 学时,其中理论学时,实验(实习)54 学时,多媒体学时。
学期授课计划总课时54 学时,其中理论学时,实验(实习)54 学时,多媒体学时。
实施情况实际完成的授课总课时54 学时,其中理论学时,实验(实习)54 学时,多媒体学时。
按实施教学编写的教案数11 份,其中理论份,实验(实习)11 份,多媒体课件件。
说明事项:教研组负责人签名学院院长签名。
材料二成果编号:21413102《药物分析》教学计划、大纲一、药物分析教学计划海南省技师学院2013 至2014 学年第 2 学期授课进度计划制定教师:詹雾芬科目:药物分析课程类别:一体化教材版本:药物分析(人民卫生出版社)适用班级:10化工预师班授课周数:18周周课时: 6 节授课总时数(节):104节理论:24节实习:90节复习考试:14节机动:0节二、《药物分析》教学大纲(一)前言1、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的任务以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在药品质量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药品检验技能及药物分析理论基础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观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保障药品质量服务。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职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要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按照药品质量标准对药品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掌握药学专业所必需的药物分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职业技能型课程的相关设计要求与规程进行设计,将课程开发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典型任务提炼:通过细化的岗位需求调研,全面细化了解相关岗位对本专业中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并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提炼第二阶段,确立课程框架:课程框架按照中职学生的培养要求来设定,内容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专业技术学习内容、基准学时、实训学时、学习任务名称等构成要素第三阶段,制定课程方案:通过课程方案,全面描述课程基本信息、培养目标,当前所规划的学习任务的目标、内容及教学建议,可考虑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设置课程进度及学时分配,设计学生考核方案、课程评价方案等,并为课程资源的建设和课程的实施提供依据。
第四阶段,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学材建设、学习环境、实训环境建设等,这些内容是课程实施的必备条件和支撑。
其中,学材指用于直接帮助学生学习的学习材料,包括学习指导书、工具书及企业技术资料等。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大纲《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药物分析实验英文名称:Pharmaceutical Analysis Experiment课程属性:必修课课程学分:2总学时: 34学时适用专业:生物制药专业一、实验的目的与任务药物分析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药物分析实验是药物分析学的实验课程。
它以典型药物的检验以及常用的药物分析方法为主要内容,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树立起药品质量的观念,掌握常用的药物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药物分析实验是专业课药物分析学的实验课程。
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树立强烈的药品质量观念,熟悉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掌握常用的药物分析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全面了解药物分析工作的程序及要求;2.掌握药物分析常用方法的原理及操作技术;3.能运用本课程基本理论及有关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4.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完成有关的实验。
要求学生实验前必须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内容与方法,考虑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及安排实验的步骤。
实验中应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分析,作好原始记录,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作出准确可靠的结论。
实验时应遵守实验室纪律,注意安全,保持整洁。
三、实验课学时分配表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实验一药物分析实验操作规程及《中国药典》的介绍(2学时)1.目的要求熟悉《中国药典》的基本结构及查阅方法。
2.方法原理(略)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无)4.掌握要点《中国药典》的凡例及附录的主要内容。
5.实验内容:药物分析实验操作规程及《中国药典》的凡例、附录。
实验二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2学时)2.目的要求掌握一般杂质检查的项目,限量计算方法。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药—0502—药适用对象:药学(理科基地除外)专业、药剂专业一、前言《药物分析实验》是《药物分析II》(药物分析专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各种分析技术检验药物及其制剂质量的实践性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各种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及方法评价。
本课程要求学生加深对药物分析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掌握中国药典常用的分析方法和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熟悉各种分析方法的操作技术和效能指标的评价,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实验态度和操作技能,为从事药品质量检验工作奠定基础。
教材选用侯晓虹编写《药物分析实验》,沈阳药科大学2002年出版。
总学时数为50学时。
学分1.5分。
本课程是药学(理科基地除外)专业的必修课、药物制剂专业的指定选修课。
二、课程的内容与要求实验一药物的杂质检查(8学时)[基本内容]参照中国药典附录内容和方法检查药物中的氯化物、重金属、砷盐等一般杂质;薄层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查药物中的特殊杂质。
[基本要求]掌握药物中一般杂质检查法的原理与一般方法,色谱法用于特殊杂质检查的一般方法,杂质限量的表示及其计算方法。
熟悉药物中特殊杂质的来源途径和检查原理;一般杂质检查法的试验要求、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实验二滴定分析法在药物含量测定中的应用(8学时)[基本内容]酸碱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化学原料药的含量,考察滴定曲线、方法精密度等效能指标。
[基本要求]掌握滴定分析法测定药物含量的原理、操作要点、注意事项与结果计算。
熟悉滴定分析法的终点确定、效能指标评价的内容与要求。
实验三氧瓶燃烧法在药物含量测定中的应用(4学时)[基本内容]化学原料药或药物制剂经氧瓶燃烧(有机破坏)后,采用适当的方法(滴定或比色法)测定含量。
[基本要求]掌握含碘或氯的有机药物含量测定方法的原理、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
熟悉氧瓶燃烧法在药物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实验四分光光度法在药物制剂含量测定中的应用(8学时)[基本内容]选用双波长、差示、正交或三波长校正法等计算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制剂的含量,同时考察相应测定参数和方法效能指标。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设计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方法,了解常用的仪器设备及其使用原理,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2.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药物质量分析和药剂分析。
具体内容如下:2.1 药物质量分析1.药物外观质量检查:通过观察药物的外观,检查药物是否有气味、变色、受潮等现象。
2.药物含量测定:采用滴定法、重量法或PH值法,测定药物的含量。
3.药物纯度检测:通过比色法、凝固点测定法等方法,检测药物的纯度。
2.2 药剂分析1.药剂配制及压片:学生按照一定比例配制药剂,使用压片机制成药片。
2.药物释放度测定:采用离心法、超滤法或渗透压法,测定药物在不同pH值下的释放度。
3.药物稳定性检测:通过测定药物在不同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下的稳定性,了解药物的贮存条件和有效期。
3. 实验仪器设备1.滴定管、量瓶、分液漏斗等常用药物分析仪器。
2.pH计、电导仪等用于测定药物质量的仪器。
3.压片机、振荡器、离心机用于药剂配制和药物释放度测定。
4.恒温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用于药物稳定性检测的仪器。
4. 实验步骤4.1 药物质量分析1.对药物进行外观质量检查。
2.用滴定法、重量法或pH值法,测定药物含量。
3.用比色法或凝固点测定法,检测药物纯度。
4.2 药剂分析1.配制药剂。
2.使用压片机将药剂压成药片。
3.进行药物释放度测定。
4.检测药物的稳定性。
5. 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要求严谨,保持实验环境干净整洁。
2.每个环节都要认真记录数据,注意单位和精度。
3.实验前要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和相关资料,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4.禁止饮食、吸烟等行为,注意个人卫生。
5.注意用药物的安全性,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
6. 实验评分本次实验的评分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实验操作技能:40分。
2.数据处理能力:30分。
3.实验记录质量:20分。
4.安全管理能力:10分。
以上内容为药物分析实验教学设计,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从理论转向实践,掌握基本的药物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药物分析与检验综合实训计划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后,为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的岗位技能能力,加深专业知识,扩展视野,完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特制定综合实训计划。
一、综合实训目的实训是高职学习阶段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
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设置综合实训项目,结合QC岗位工作内容选择岗位实习题目,编制岗位实习计划书。
学生根据计划书的要求,查阅有关的技术标准、分析检验规程及手册等资料,拟订实验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岗位技能实训并独立完成岗位实习报告。
通过本次实训,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岗位技能能力,为后续课程实验和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习时间和方式表1 具体时间安排药物分析与检验综合实训内容安排:主要内容:1.分别在2020.06.08和2020.06.22上午8:30点在实B313做实习动员,讲安全、实习任务、具体要求。
2.阿司匹林的合成,按《中国药典》要求,对其从原料、中间产品到成品各检测指标进行检测(化学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3.市售药品按《中国药典》要求进行检测(红外光谱法)。
4.市售药品按《中国药典》要求进行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物分析与检验综合实训进程表及各环节要求(见下表)。
表2 药物分析与检验综合实训时间:每天6学时,每周30学时,总计2周,60学时三、实训的基本要求1. 自觉遵守学院、班级及实验室纪律和管理制度。
2. 严格请假制度与考勤。
请假时,必须书面写出请假条,由指导教师和班主任签字后认可,请假时间与生产实习成绩挂钩。
3. 团结互助,工作认真主动,有钻研精神,不迟到,不早退,不串岗。
4. 爱护实验仪器及实验室的清洁卫生,注意节约实验药品与试剂。
5. 注意安全实验、安全操作和废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