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旅馆建筑设计(设计2)0103
- 格式:docx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6
山地旅馆方案1. 引言山地旅馆方案是指在山地地区建立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旅馆。
由于山地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山地旅馆需要满足特定的设计和建筑要求,以提供舒适、安全和便利的住宿环境。
本文将介绍山地旅馆方案的主要特点和设计原则,并提供一个具体的山地旅馆方案实例。
2. 特点和设计原则山地旅馆方案的特点和设计原则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2.1 适应山地环境山地地区的地形和气候条件较为复杂,旅馆的建筑应能够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例如,旅馆的结构应具备一定的抗震和抗风能力,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地震和强风天气。
同时,旅馆的建筑应能够充分利用山地地形,提供独特的视角和风景。
2.2 舒适和安全山地旅馆的设计应注重提供舒适和安全的住宿环境。
首先,旅馆应配置合适的供暖和通风设备,以保证客房的温度和空气质量。
其次,旅馆应设置安全设施,如紧急疏散通道和消防设备,以应对紧急情况。
2.3 环保和可持续性山地旅馆的建设应遵循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旅馆的建筑材料应选择环保可再生材料,并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此外,旅馆应配置节能设备,如太阳能热水器和LED照明等,以降低能源消耗。
3. 山地旅馆方案实例3.1 基本信息•项目名称:山地绿荫度假村•位置:某山地旅游景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总客房数:20间3.2 总体设计山地绿荫度假村的设计理念是与自然融为一体,提供一种与都市生活不同的休闲体验。
建筑采用了环保的木质结构,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
3.3 空间规划•一层:大堂、餐厅、休闲区•二层:客房、会议室、咖啡厅•三层:客房、露台3.4 设施配置•客房:每间客房面积30平方米,配备独立卫生间和阳台,提供舒适的住宿体验。
•餐厅:提供山地特色美食,采用有机食材,营造健康的饮食环境。
•休闲区:设有健身房、桌球室和图书馆,为客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会议室:配备先进的音视频设备,可满足商务会议和培训需求。
•咖啡厅:提供各类饮品和小吃,为客人提供临时休息和交流的场所。
山中民宿规划设计方案范本1. 引言随着旅游业的兴盛和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追求,山中民宿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住宿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一种山中民宿的规划设计方案,旨在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并促进周边山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 规划定位2.1 目标群体本山中民宿主要面向那些喜欢远离喧嚣城市,向往自然风光和山地生活体验的游客。
目标群体包括热爱户外活动的年轻人、家庭出游的亲子游客以及追求休闲度假的中高级白领。
2.2 定位理念本民宿将秉承“融合自然、回归简约”的理念,创造出一个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住宿空间。
提供温馨舒适的客房,同时鼓励客人参与山地农耕、采摘等亲身体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3. 设计要点3.1 环境布局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环境,规划中将尽量保留原有的植被和地形,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民宿建筑分布在山腰以及欣赏美景的理想位置,客房之间设置适当的距离,以保证私密性。
3.2 建筑设计建筑风格以简约、自然为主,使用当地的材料和手工艺品,体现地方特色。
建筑外观色彩以自然色为主,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使建筑融入自然。
3.3 客房设计客房设计以舒适、温馨为主题,采用大面积的玻璃窗,使客人能够尽情享受壮丽的山景。
房间内选择自然材料的家具和装饰品,营造出宜居和放松的氛围。
3.4 公共设施公共设施包括接待处、餐厅、休闲区域和户外活动设施等。
接待处将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餐厅将提供健康有机的山地美食,休闲区域将提供舒适的沙发和书籍,户外活动设施将包括儿童游乐区、草坪、篝火等,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
3.5 环保措施在设计中,将充分考虑环保因素。
如建筑选用可再生材料、节能设备,合理利用水资源、采用太阳能供热等。
同时,还将鼓励客人自觉爱护环境,提供环保宣传教育材料。
4. 规划实施制定规划实施计划是确保规划有序进行的关键。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以及财力和时间的合理配置。
同时,积极与当地政府、社区和相关部门合作,争取支持和资源的协助。
山地旅馆建筑设计指导要点(-)基地选择1.基地的选择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要求,并应选在交通方便、环境良好的地区。
2.在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区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近,基地的选择及建筑布局,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管理条例和保护规划的要求。
3.在城镇的基地应至少一面临接城镇道路,其长度应满足基地内组织各功能区的出人口、客货运输、防火疏散及环境卫生等要求。
(二)总平面设计1.总平面布置应结合当地气候特征以及所处的具体地理环境。
2.主要出人口必须明显,并能引导旅客直接到达门厅。
主要出人口应根据使用要求设置单车道或多车道。
3.不论采用何种建筑形式,均应合理划分旅馆建筑的功能分区,组织各种出入口,使人流、货流、车流互不交叉。
4.在综合性建筑中,旅馆部分应有单独分区,并有独立的出人口;对外营业的商店、餐厅等不应影响旅馆本身的使用功能。
5.总平面布置应合理安排各种管道,做好管道综合,并使于维护和检修。
6.总平面布置应处理好主体建筑与辅助建筑的关系。
对各种设备所产生的噪声和废气应采取措施,避免干扰客房区和邻近建筑。
7.应根据所需停放车辆的车型及辆数在基地内或建筑物内设置停车空间,或按城市规划部门规定设置公用停车场地。
8.基地内应根据所处地点布置一定的绿化,做好绿化设计。
(三)建筑设计1.公共用房及辅助用房应根据旅馆等级、经营管理要求和旅馆附近可提供使用的公共设施情况确定。
2.建筑布局应与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相适应,做到分区明确、联系方便,保证客房及公共用房具有良好的居住和活动环境。
3.建筑热工设计应做到因地制宜,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发挥投资的经济效益。
4.建筑体形设计应有利于减少空调与采暖的冷热负荷,做好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以利节能。
5.采暖地区的旅馆客房部分的保温隔热标准应符合现行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
6.锅炉房、冷却塔等不宜设在客房楼内,如必须设在客房楼内时,应自成一区,并应采取防火、隔声、减振等措施。
山地旅馆建筑方案设计一、项目背景山地旅馆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住宿方式,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山地旅馆建筑方案设计,需要考虑到山地环境的特殊性,以及旅馆所在地区的气候、文化等因素。
本文将针对山地旅馆的建筑方案进行详细设计。
二、项目定位本项目旨在打造一座环境优美、设施完备、服务周到的山地旅馆,满足游客对于山地度假的需求。
旅馆将以山间木屋为主体建筑形式,融入自然景观之中,营造出一种与自然亲近的度假氛围。
三、项目规划1.功能分区:旅馆主体建筑包括客房、餐厅、会议室、娱乐设施等功能区域。
另外,还将建设后花园、游泳池、篝火晚会区等室外活动区域。
2.建筑布局:客房将分布在主体建筑的两侧,形成一个内部庭院式布局。
餐厅、会议室等公共区域位于建筑中心位置,便于游客进出。
3.景观规划:在旅馆周围设置绿化带,种植各类花草树木,打造出山地风光。
同时,在地形优势的基础上,布置步道、休闲座椅等设施,增加游客的体验感。
四、建筑设计1.外观设计:选用当地的木材、石材等建筑材料,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
建筑外墙采用深色调,使建筑在山地环境中更显独特。
2.室内设计:客房以舒适、简约的设计风格为主,使游客能够在温馨的环境中放松身心。
公共区域则以明亮、通透的设计为主,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
3.设施配备:客房将配备舒适的床铺、卫生间、独立阳台等设施。
餐厅将提供地道的当地美食,满足游客的口味需求。
会议室、娱乐设施也将配备先进的设施,满足不同类型的活动需求。
五、建设进度目前,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初步设计等工作,预计将于明年开始施工。
项目计划开工后,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建设进度和质量。
六、总结本文对山地旅馆建筑方案进行了详细设计,确保了旅馆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能够满足游客需求。
希望通过本项目的建设,为游客提供一个独具特色的山地度假胜地,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目录旅馆建筑设计实例分析香山饭店.。
.....。
.。
.....。
.....。
.。
..。
.1 武夷山庄.。
.。
.。
...。
....。
.。
.....。
..。
.。
2实地调研案例分析风花雪月大酒店.。
.....。
.。
..。
..。
.。
...。
.。
.3兰林阁大酒店.。
.。
...。
.。
...。
..。
.。
5基地分析.。
.。
...。
.。
.。
.。
.......。
..。
.....。
7实例分析:简介香山饭店:香山饭店建筑独具特色,一九八四年曾获美国建筑学会荣誉奖,整座饭店凭借山势,高低错落,蜿蜒曲折,院落相间,内有十八景观,山石,湖水,花草,树木,与白墙灰瓦式的主体建筑相映成趣,饭店大厅面积八百余平米,阳光透过玻璃屋顶泻洒在绿树茵茵的大厅内明媚而舒适。
饭店拥有285套多种类型的客房,客房内实现宽带上网,500个床位,房间宽敞明亮,设施完备.店内还有风格迥异的中,西餐厅,宴会厅,咖啡吧,商场,商务中心。
康乐中心有保龄球,沙狐球,游泳池,桑拿浴,保健按摩,美容美发,台球,棋牌,器械健身以及卡拉OK歌舞厅等。
从平面布局上来看, 对中轴线这一几乎是传统生命力的东西,贝聿铭理所当然的加以利用,事实上这条轴线从入口处的广场就已开始,穿过入口,通过主体建筑,直至后花园。
如果说建筑内部“常春四合院”的设置使室内外建筑环境相交融,那么后花园的设计,使整个香山饭店更加整体。
抽象的曲水流觞正是后花园之于轴线的点睛之笔。
设计理念香山饭店是由国际著名美藉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先生主持设计的一座融中园古典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环境艺术为一体的四星级酒店。
建筑设计师用简洁朴素的、具有亲和力的江南民居为外部造型,将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的营造手法,巧妙地融合成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
武夷山庄建筑风格:整个建筑以独特的建筑风格与环境融为一体,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延续当地悠久的历史文脉,既突出闽北民居特色,由具有江南庭院风采,曲径回廊,浅滩流水,形成人工自然化,自然人工化的格局.促成了武夷山地区建筑“武夷风格”的形成,是“”新乡土主义”的经典代表作.立面分析:武夷山庄主体结合地形,高低起伏,自由错落,疏密有致,它的体型曲折跌宕,吊楼清影秀逸,尤以重叠穿插变化的屋面系统最富有特色,成为体型组合、立面造型和体现地方建筑特色的重要因素.也是调节自然环境和俯瞰景观的第五立面。
山地旅馆设计优秀作业山地旅馆设计说明山地旅馆设计说明地形描述:本次的旅馆设计为一山地建筑,在地形中,地形随着山势的起伏而变化。
有清澈的小溪、湍急的河流、成团而茂密古树、穿山而过的公路,由这些组成了优美的地理环境。
设计依据:根据《山地旅馆设计说明书》和《建筑设计资料集》设计思路:作为山地建筑,要尽可能的保持地形原貌,保证不破坏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让建筑融入环境之中,依山势而建,尽少的填、挖土方~要减少填、挖土量,那么就会有框架结构之下形成许多的灰色空间,在处理这些灰色空间的时候,根据建筑功能所需,将这些灰色空间充分地利用起来,将这些灰色空间做成停车场、仓库等,形成许多有趣的空间~设计的目的是创造美好的生活空间,这个空间最终是供人居住的,在设计之中,实用和美观是同等重要的,1而且往往是先考虑实用,再考虑造型。
设计并不仅仅起到美化的作用,最终的目的是合理地利用空间。
美化是设计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我们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考虑环境、空间等方面问题,完整地分配、布局。
在这之后才进入美化的阶段。
美化的理念也要根据客户的不同个案来进行调整。
例如酒店是各色人等共处的场所,在设计上就要采取中庸之道,使进入这里的每个人都不会产生不舒适的感觉,要尽量利用每一个空间,使之能合理化地分割,然后按不同功能,配衬上合适的设备和装置,并加以美化、修饰,营造出与之调和的氛围。
当然,美化的程度有深有浅,更有不同的风格,做得好不好就看设计师的功力了。
设计没有固定的方程式,空间的处理手法是变化多端的。
同一空间里存在不同的元素,互相影响,互相配合。
即先要考虑实用,再研究造型。
总平面设计:这次的旅馆建筑位于穿山公路南侧,横跨小溪之上。
让建筑临水而依,仿佛是漂浮在水上一般,“随水而动”~建筑周围有茂密的古树和清澈的小溪,让建筑处处生活在幽静之中,游客在这里忘却那忙碌而孤单的城市生活,感受田园风光带来的悠闲,享受大自然带来的舒畅~沿穿山公路即可到达建筑的主入口,由主入口进入“迎宾大道”,大道的右侧是停车场,停车场周围都有茂密的草丛,左侧是茂密的古树和各种美丽的花卉,让游客亲切的感受田2园生活的自由。
山地建筑设计资料集山地旅馆建筑设计功能分析▲客房及其服务部分:要求:安静、朝向好、交通比较便利、景观好▲餐厅、宴会厅:要求:靠近门厅、有较好的景观、考虑可以对外单独经营。
▲厨房及其相关服务部门:要求:邻近宴会厅、餐厅,有单独的出入口,有专供装卸货物的内院。
▲娱乐:要求:有单独的出入口、考虑可以对外单独经营。
▲会议:要求:有单独的出入口、邻近餐厅和宴会空间,考虑可以对外单独经营。
▲办公及设备等辅助空间:要求:和对外服务空间有所区分,但又要有便利的联系,便于酒店的管理。
设计要点………. ㈠总平面布置主要部分的流线设计注意事项1)门厅、大厅周围大厅是客人流线的中心。
为让客人能够顺利地沿着流线去目的地,从大厅开始,通往其他设施的连接方法,必须用能够容易识别的空间构成。
门厅或大厅的一部分地面有高差时,要同时考虑到为残疾人轮椅、客人搬运行李(有时用货运小推车)等置坡道。
通往门厅(前台)、客房的电梯、楼梯等流线,是特别重要的。
虽然大厅往往会成为处理流线的大厅,但不能受到流线的影响,必须是起到休息、谈话等本来目的作用的空间。
为了增加收益效率,有时也会设置带有小食品服务的休息室。
2)宴会厅在中小规模、不能设置宴会厅专用门厅时,所设置的流线,要能够在主要大厅迅速地把宴会客人引导到宴会前厅。
尤其要避免的是,住宿客人在前台办理手续时,其背后有宴会客人集体通过的情况。
从结构、防灾避难、服务等方面出发,应尽量把宴会厅的位置设置在低楼层。
注意用“中庭”作通往宴会厅的方向性标识,用宽大的缓坡楼梯和扶梯,以便适应客人多时的集中使用。
服务流线包括餐厅里的冷菜流动售货车在内的饮食服务流线,展示会或文娱活动时的展品、道具类的流线。
只要不是大规模的运动,这两种流线就没有必要分离开,但要注意通道宽度和电梯尺度要适应双方的需要。
(3)客房层从客用电梯、楼梯到客房的走廊距离不能过长。
客用电梯和楼梯的位置与前台层的前台位置之间距离要适当。
服务用电梯和楼梯也一样,低层部分的管理部门,特别是对客房用品、备品、垃圾等的搬运出入口,更要连接适当。
设计题目:山地度假旅馆建筑设计
课程编号:301105
课程名称:建筑设计2
学时:80+K
适用专业:建筑学2012级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该课程设计以具有综合性空间的中小型公共建筑为题,要求掌握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规律和方法。
处理好功能要求、艺术形象和地形条件这三者的关系,并在设计中适当融入地域文化元素。
使学生在初步掌握公共建筑设计一般程序和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加深对中小型公共建筑设计的认识,并逐步理解和掌握功能、环境与艺术处理相结合的基本方法,以及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合运用,为后继课程奠定良好的设计理念、建筑创作价值观和建筑空间组合的基础。
⏹建筑性质及主要设计内容:
本课程设计的定位是:在适宜的自然环境之中,以服务休闲度假人群为目的,提供增进身心健康的休闲活动和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空间,追求舒适和差异性表达的体验式中型风景旅游旅馆建筑。
本次课程设计选址位于风景名胜区,与城市有明显的划界。
要求设计拥有独立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提供综合性的休闲活动设施,也提供身心拓展的空间。
应将相应的娱乐活动如露营野餐、簧火晚会等,结合人文景观以及室内外活动场所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水景、花草、树木、阳光、雨露等人工或自然的景观元素成为度假旅馆的重要魅力所在,景观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成为必然的要求。
文化和体验作为休闲旅馆价值的内涵特征和外在表现,决定了休闲旅馆的最终价值,也是考量本次建筑设计成果的重要方面。
本度假旅馆建筑是集休息、观光、会议、商贸、运动、娱乐等多种活动的综合体,总体布局包括居住、商务、服务、活动场地、绿化环境、交通停车等多功能分区,要求综合有机地组织各功能要素、同时将文化、景观融入总体的建筑设计之中。
⏹功能构成:
1、规模150床位,总建筑面积约9000㎡(±5%),用地面积约1.5公顷。
2、建设地点:见地形图
3、建设标准
⑴、装修为中等标准,有集中上下水、电、通讯、热水、消防及分体空调。
⑵、按八度抗震设防,结构为框架结构。
4、建筑功能构成及要求
充分考虑依周边交通、环境以及建筑风貌,合理安排功能分区,适度考虑地域文化及文脉传承,建筑造型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1)、客房部分:(包括客房、服务、交通面积)建筑面积3500㎡左右,包括:
●客房部分:单床客房15%、双床客房80%、双套间客房5%,三件主要卫生
洁具;
●服务部分:(建筑面积110~150㎡)备品库、被服库;
●交通部分:走廊、楼梯、电梯、休息厅等,约占此部分建筑面积的20%~30%。
(2)、娱乐会议中心(含餐饮部分):建筑面积小计3500㎡左右,功能包括:
●大会议室1间(350㎡,含设备间及贮存间)、中会议室1间(130㎡)、
小会议室2间(60㎡);
●中餐厅(5~6间大小包间、配餐间、中餐厨房)、炊事员休息室、更衣
室等,厨房全部使用液化气,须有自然通风条件;
●其他功能如咖啡厅(咖啡厨房)、浴足、和舞厅、KTV、酒吧、西餐厅(西
餐厨房、库房)等自行配置功能。
(3)、公用部分:建筑面积小计800~1000㎡,主要空间涉及门厅、休息空间、总服务台、商业、商务中心(传真、复印、打字等)、茶座、小件寄存、美容美发室、医务间、公共卫生间等。
(4)、行政部分:建筑面积小计200~400㎡,功能涉及经理室、财会室、管理办公室、小会议室、库房、职工更衣室、卫生间、开水间、职工医务室、电话总机房、服务中心等等。
(5)、设备机房、后勤部分:建筑面积小计400㎡左右
变配电室、车库、消防控制室等设备用房在主体建筑内应考虑其设备安装
和使用过程中的物流及人流状况,后勤管理可以考虑与行政办公属性趋
同,职工宿舍在附近居住地解决。
(6)、场地设计
●建筑总平面布局应满足上位规划及相关规范要求;
●应结合构思,在顺应地形的前提下设计户外娱乐活动场地如露营野餐、簧
火晚会等,结合水景、植物、平台、露台等自然、人文景观要素,利用
地形变化,有效地组织室外活动人流流线。
●在用地范围内设置停车场,要求设置可以停20辆小车及5辆大巴车的车
位,停车场位置应当结合地形、建筑出入口及景区道路综合考虑;
●因为旅游风景区山地高差变化较大,在景区内不考虑无障碍设计。
⏹教学深度:
突出概念设计,提倡运用模型和徒手草图进行方案构思,适当运用图示语言和工具草图表达设计成果,过程重于成果的教学方式。
要求功能分区合理、流线组织简洁清晰,能够对建筑的组织布局以及空间体验有比较深入的认识;组织好休闲旅馆的各项活动流线,同时考虑地域及文化特征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能清晰的用图示语言表达设计的内容;建筑物布局与场地周边道路、地形等环境硬件因素以及与气候、朝向等环境软件因素的关系合理;建筑造型新颖、时代感强,能够与环境共生;结构与采光技术设计合理。
要求完成以下成果:
图纸规格:大小为840x594mm的工具图3张以上。
(表达方式自定)
图纸内容及要求: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2——90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3、《山地建筑设计》卢济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4、《酒店建筑》麦克多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5、《宾馆·旅馆》高木干朗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6、《国外当代旅馆建筑设计精品集》李艾芳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7、《旅馆建筑》吕兴宁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设计世界一流的度假村》美国WATG公司著、张建华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9、《酒店与度假村规划、设计和重建》弗雷德·劳森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10、《旅游心理学》逢波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11、《建筑学报》、《世界建筑》、《新建筑》、《时代建筑》杂志中有关文章。
⏹考核与成绩评定
1、设计构思 25分
2、建筑的功能及形式 40分
3、技术及经济的合理性 15分
4、图纸与成果的表达 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