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组织理论资料共58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5.09 MB
- 文档页数:1
公共组织理论一、组织概念组织是一群人依据社会生活的某种要求,为了达到某一个特定的共同目标,实行人力的分工和职能的分化,,运用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职责,以充分发挥其人力和智力资源,并与外部环境变化相适应的集合体。
二、公共组织的作用1、政府是国家各种公共事务的组织者与管理者。
政府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组织与管理国家的各种公共事务。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防、外交、公共设施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公共事务,由政府组织与管理。
社区建设、扶贫救困、减灾救灾、环境保护、医疗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安全、社会保险等,没有政府的组织和管理也是不行的。
2、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政府为公众提供的另一种公共物品是保护人民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和维护社会秩序。
这是政府最基本的作用。
政府执行有关法律,制定公共政策,打击那些以各种手段非法威胁或剥夺人的生命和私有财产的不法行为,使最基本的人权得到保障。
因此,政府必须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以便使人民在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
3、政府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捍卫者。
尽管政治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很快,但是,具有主权的国家依然存在。
政府作为国家主权和领土捍卫者的角色丝毫没有减弱。
政府必须加强国防建设,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
4、政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者与协调者。
政府是国民经济的发动机,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制定目标,进行规划,制定政策予以规范和引导,进行宏观调控。
政府也可以进行必要资源配置,以弥补市场的不足。
同时,政府也是国家经济活动的协调者和仲裁者,维护市场的正常的经济秩序,为公平的自由竞争提供保障。
5、政府是社会公平的提供者。
市场经济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和新技术与高效率。
这样必然使财富集中在那些有头脑、有技术的人的手中。
而有一些缺乏技能的人,处于不利地位。
为了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者或不能靠劳动维持生活,或丧失劳动能力群体的生活,政府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补助,帮助他们维持基本的生活条件。
【选择题】 1、巴纳德的组织三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交流。
2、赫兹伯格的著作:《工作的激励因素》 《工作与人性》 《管理的选择:是更有效还是更有人性》。
3、系统组织论的四种特性:适应环境、实现目标、统一协调、维持形态。
4、雷格斯的三种行政组织模式:融和型、棱柱型、衍射型。
5、公共行政组织中的四种基本运作过程:分配过程、整合过程、边际交换、社会情感过程。
6、激励理论的分类: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状态型激励理论。
7、【判断题】公共组织控制的类型 按控制实施的时间:事前、事中、事后控制; 按控制自身的性质:正式、非正式控制; 按控制的表现形式:内在、外在控制。
8、公共组织文化的特点:法治性、整合性、服务性、社会性。
9、名人及其著作科学管理组织理论:泰罗 《科学管理原理》 《计件工资制》 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官僚组织理论:韦伯 《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 《经济与社会》《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通论》 厄威克和古利克的组织理论: 《行政科学论文集》 人际关系组织理论:福莱特 《动态的行政管理》 梅奥 《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 系统与决策组织理论:巴纳德 《经理人员的职能》 西蒙 《管理行为—管理组织决策过程和重要方法论》 《组织》 《管理决策新科学》 需要—激励因素组织理论:麦格雷戈 《企业中的人性方面》 赫兹伯格 《工作的激励因素》 《工作与人性》 《管理的选择:是更有效还是更有人性》 弗鲁姆 《工作与激励》 系统组织理论:帕森斯 《社会组织系统论》 权变组织理论:伍德沃德 《工业组织:理论与实践》 劳伦斯、洛尔斯 《组织与环境》 吉布森 《组织》 菲德勒 《领导方式的训练和经验的效果:对一种权变模式的说明》 《领导效能论》 生态组织理论:高斯 《政府的生态学》雷格斯 《公共行政生态学》【名词解释】1、企业家政府:指用企业家在经营中所追求的追求效率、重质量、关注消费者和完美服务的精神以及企业中广泛运用的科学管理方法,改革政府机构中的公共管理部门,重塑政府形象。
公共组织理论名词解释1、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服务全体社会成员,协调公共利益关系为宗旨,并拥有相应的公共权力,承担相应的公共责任的组织实体。
2、双因素理论:即“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又称维持因素,指是使人们保持对工作的基本满意水平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不会产生对人的激励作用,但缺乏了这些因素,人们就会产生不满,进而影响工作。
3、工作专门化:劳动分工经常被称为工作专门化,描述组织中把工作任务划分成若干步骤来完成的细化程度。
4、ERG理论:ERG理论是奥尔德弗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相关但又不同的理论。
奥尔德弗认为,人的需要并不像马斯洛所说的是五个层次而是三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该理论因此被称作“ERG”理论。
5、正式沟通:所谓公共组织的正式沟通,是指公共组织的信息按照明确的规章制度所规定的方式进行的传递过程。
6、公共组织文化:是指公共组织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制度和组织机构。
7、公共组织环境:指的就是对公共组织的存在与发展起着决定、影响和制约作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8、公共权力:是公共组织及其成员影响其他个体或组织,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
9、公共组织变革:所谓公共组织的变革,就是指公共组织为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动,及时地变革自身的结构、调整其战略、管理方式与文化等,使之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以取得更好的组织绩效的过程。
简答题1、从多方面比较公共组织与私营组织的差异。
A、政府控制与市场支配的差异B、所有权和资金支持的差异C、政治权威和经济权威的差异D、环境、交易和程序方面的差异E、结构、管理、角色方面的差异2、马克思)韦伯是如何论述官僚组织的基本特征的,(1)、职责明确,分工合理 (2)、职务等级序列分明(3)、整套且严谨的规章制度 (4)、正规的文书制度和档案(5)、非人格化的组织管理 (6)、特定的专业培训机构、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 3a、工作专门化b、部门化c、命令链d、控制跨度e、集权与分权f、正规化4、对公共组织人员价值观的要求。
柏拉图曾在《共和国》一书中专门论述过英才教育模式:第一阶段:17岁以前,重点是读书、道德教育、美术教育与体育教育。
第二阶段:18-20岁,侧重于身体训练与军事教育。
从通过上述两个阶段教育的年轻人当中选拔佼佼者;第三阶段:21-30岁进行数学教育(联考);第四阶段:31-35岁进行逻辑学教育(联考);第五阶段:36-50岁在政府机关取得业务经验;第六阶段:最后,让他当国家统治者。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总人数即将突破百万,目前总竞争比例为55:1。
在组织生活里,人们受到上下班时间的约束和各种制度的制约。
即便是这样,人们还是希望归属到某个组织。
人,习惯于组织生活,一旦离开组织,反倒不适应。
通常,人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自然人、社会人、组织人。
组织人的素质:能够合作、遵守规则、胜任工作、忠于职守个人与组织:人的一生都与组织有个密切的关系。
如,家庭、学校、单位、老年协会等。
首先,组织是由个人组成的,任何组织都会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
如个人成长的背景、性格和人际关系。
其次,个人之所以参与组织,是因为组织可以做个人不能做的事情。
这是组织之所以存在的主要理由。
再次,组织还对人的行为发生影响。
与此相联系的,机制有工作分工、工作标准以及权威体系等。
第一章公共组织概述第一节组织的概念公共组织理论1. 概念界定最初,组织一词主要被用来说明生物的组合状态。
1873年,英国学者斯宾塞首次将“组织”一词引入了社会科学。
他首次提出了“社会有机体”这一概念,他把组织看成是已经组合的系统或社会。
2组织的定义:它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民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2.组织的功能3.组织的类型参看教材,p.13⑴根据活动内容和功能的不同,把组织分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等组织。
⑵根据组织活动领域和目标不同,把组织分为公共组织和非公共组织。
⑶根据权力配置方式的不同,把组织分为集权组织和分权组织。
1.含义:公共组织过程的基本内容是公共组织决策、公共组织执行和公共组织监督,这三者构成了公共组织过程的三个基本阶段。
2.意义:决定公共组织目标的实现;影响公共权力配置;影响组织结构设置格局;决定组织运行效率;促进组织廉政建设。
3.公共组织决策的含义:指公共组织依据既定政策和法律,就公共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并选择解决方案的活动。
4.特点:公共性的决策价值: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服务性的决策宗旨;合法性的决策依据;特定的决策主体;多样性的决策内容。
5.类型:国家/地方和基层;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经验和科学;常规性和非常规性。
6.地位:是公共组织过程的首要环节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是公共组织领导者的基本职责和重要技能;重大的公共组织决策直接关系到政府工作的成败和国家、社会的发展。
7.原则:信息原则;系统原则;预测原则;择优原则;创新原则;可行原则;民主原则;动态原则。
8.公共组织决策的程序:(是指公共组织决策过程中的逻辑顺序和基本步骤)发现问题,确定决策目标;集思广益,设计决策方案;评估选优,抉择决策方案;局部试点,修正完善方案。
9.公共组织执行的含义:是公共组织过程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是公共组织及公共组织人员依法实施公共组织决策以实现预期公共组织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10.特点:现实性;综合性;目的性;实效性;具体性;强制性;灵活性。
11.作用: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是检验决策是否正确的根据;是使原决策得到修正、补充和完善的根本途径;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志。
12.公共组织执行的程序:准备阶段(制定执行计划活动;一般准备活动);实施阶段(建立强有力的指挥中心、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要善于做好协调工作、加强公共组织执行中的监控);总结阶段(对执行情况的检查、对执行情况的评定、对经验教训的总结)。
13.公共组织执行评估的含义:是指对公共组织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公共组织执行过程评估和公共组织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
名词解释1、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服务全体社会成员,协调公共利益关系为宗旨,并拥有相应的公共权力,承担相应的公共责任的组织实体。
2、双因素理论:即“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又称维持因素,指是使人们保持对工作的基本满意水平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不会产生对人的激励作用,但缺乏了这些因素,人们就会产生不满,进而影响工作。
3、工作专门化:劳动分工经常被称为工作专门化,描述组织中把工作任务划分成若干步骤来完成的细化程度。
4、ERG理论:ERG理论是奥尔德弗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相关但又不同的理论。
奥尔德弗认为,人的需要并不像马斯洛所说的是五个层次而是三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该理论因此被称作“ERG”理论。
5、正式沟通:所谓公共组织的正式沟通,是指公共组织的信息按照明确的规章制度所规定的方式进行的传递过程。
6、公共组织文化:是指公共组织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制度和组织机构。
7、公共组织环境:指的就是对公共组织的存在与发展起着决定、影响和制约作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8、公共权力:是公共组织及其成员影响其他个体或组织,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
9、公共组织变革:所谓公共组织的变革,就是指公共组织为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动,及时地变革自身的结构、调整其战略、管理方式与文化等,使之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以取得更好的组织绩效的过程。
简答题1、从多方面比较公共组织与私营组织的差异。
A、政府控制与市场支配的差异B、所有权和资金支持的差异C、政治权威和经济权威的差异D、环境、交易和程序方面的差异E、结构、管理、角色方面的差异2、马克思﹒韦伯是如何论述官僚组织的基本特征的?(1)、职责明确,分工合理(2)、职务等级序列分明(3)、整套且严谨的规章制度(4)、正规的文书制度和档案(5)、非人格化的组织管理(6)、特定的专业培训机构3、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a、工作专门化b、部门化c、命令链d、控制跨度e、集权与分权f、正规化4、对公共组织人员价值观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