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局部麻醉药物 中职药物学基础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11
局部麻醉药•局部麻醉药简介•局部麻醉药的生理效应•局部麻醉药的临床应用•局部麻醉药的不良反应和防治•局部麻醉药的未来发展趋势目•其他相关内容录01局部麻醉药简介局部麻醉药是一类能阻滞神经传导的药物,临床常用于手术局部区域的神经阻滞,以实现局部麻醉的效果。
定义局部麻醉药通过阻滞神经纤维的传导,使神经冲动不能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局部麻醉的作用。
作用定义和作用历史局部麻醉药的研究始于19世纪初期,1884年英国医生霍尔斯特德第一次使用可卡因进行神经阻滞麻醉。
此后,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局部麻醉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改进。
发展目前,局部麻醉药已经从单一的酯类麻醉剂发展为多种酯类和酰胺类麻醉剂,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历史和发展分类局部麻醉药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酯类和酰胺类,其中酯类包括可卡因、普鲁卡因等,酰胺类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分类和应用应用局部麻醉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表面麻醉、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等。
其中,神经阻滞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至神经干或神经丛周围,以阻滞该神经的传导,主要用于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
注意事项使用局部麻醉药时需要注意药物的用量、浓度和注射部位,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和过敏反应等问题。
同时,应配合其他镇痛药物使用,以减少疼痛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02局部麻醉药的生理效应药理作用神经阻滞01局部麻醉药通过阻断神经纤维的传导,产生感觉和运动神经的阻滞作用。
血管扩张02部分局部麻醉药可引起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抑制炎症反应03局部麻醉药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缓解炎症反应。
1体内过程23局部麻醉药可经皮肤、黏膜等处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吸收局部麻醉药进入血液循环后,可分布到神经组织和其他器官。
分布局部麻醉药在肝脏、肾脏等组织中代谢,并通过尿液和胆汁排泄。
代谢和排泄03清除半衰期局部麻醉药的清除半衰期因个体差异而异,通常为数分钟至数小时。
药物代谢和排泄01肝脏代谢局部麻醉药在肝脏中经过生物转化作用,转化为代谢产物。